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济人与道德人:分裂统一与逻辑启示 被引量:4
1
作者 冯继康 赵昆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5-18,共4页
正确解决经济利益机制与道德约束机制的关系 ,即经济人与道德人的关系问题,对我国正在建设的现代市场经济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本 文通过探讨经济人与道德人的基本内涵及其分裂与统一的辨证关系,总结其对现代市场经济 的逻辑启示... 正确解决经济利益机制与道德约束机制的关系 ,即经济人与道德人的关系问题,对我国正在建设的现代市场经济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本 文通过探讨经济人与道德人的基本内涵及其分裂与统一的辨证关系,总结其对现代市场经济 的逻辑启示:坚持“经济人”导向并加强制度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人 道德人 德治 法治 政府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模式选择 被引量:13
2
作者 蔡平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54-157,共4页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问题日益引起世界的关注。目前理论界对此问题提出了三种不同的模式,即先经济发展后生态环境保护的模式、先保护环境后发展经济的模式以及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模式。由于中国区域发展不平...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问题日益引起世界的关注。目前理论界对此问题提出了三种不同的模式,即先经济发展后生态环境保护的模式、先保护环境后发展经济的模式以及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模式。由于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各地区经济发展差异很大,特别是西部与中部、东部的差距是很大的,因此各地区在选取经济发展模式时应根据本地实地情况采取最适的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 生态环境 协调发展 模式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历史嬗变及逻辑启示 被引量:3
3
作者 李香兰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1-74,共4页
建国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经过了多次变化和调整,它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程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全面审视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演进轨迹,它依次经历了工业化战略、赶超战略、“两步迈进”的四个现代化战略和“三步走”基本实现现... 建国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经过了多次变化和调整,它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程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全面审视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演进轨迹,它依次经历了工业化战略、赶超战略、“两步迈进”的四个现代化战略和“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战略。考察分析这一历史演进轨迹,对于我们制定和实施经济发展战略具有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经济发展战略 历史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变化、趋势与应对
4
作者 李香兰 李大勇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97-100,共4页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阶段性转变的重要时期。正确把握这一阶段性经济发展的特点,预见其发展趋势并及时采取适宜的应对措施,这对我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从而保证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实现将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 中国 经济发展战略 经济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市场经济模式下的政府经济职能探析
5
作者 杜曙光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2-105,共4页
现代市场经济虽然有不同的模式,但各市场经济国家的政府在经济运行中都起着不同程度的调节作用。政府履行一定的经济职能已是经济运行的有机组成部分。当然,政府履行经济职能,又都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政府与市场共同发挥作用是现代市... 现代市场经济虽然有不同的模式,但各市场经济国家的政府在经济运行中都起着不同程度的调节作用。政府履行一定的经济职能已是经济运行的有机组成部分。当然,政府履行经济职能,又都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政府与市场共同发挥作用是现代市场经济国家的普遍特征。我国在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完全可以借鉴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政府在调节经济运行中所提供的经验与教训,以实现政府经济职能的转换与创新,更好地发挥政府在保证经济良好运行中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市场经济 经济模式 政府经济职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国家经济安全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2
6
作者 宋涛 杨玉强 李贻文 《湖北社会科学》 2002年第9期72-73,共2页
如何维护国家经济安全问题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下世界各国共同面临和需要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对于刚刚从封闭走向开放,并日趋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之中的中国来说,这个问题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国家经济安全从外延上来讲,应该包括:... 如何维护国家经济安全问题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下世界各国共同面临和需要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对于刚刚从封闭走向开放,并日趋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之中的中国来说,这个问题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国家经济安全从外延上来讲,应该包括:信息和技术安全、金融安全、对外贸易安全、国内生产结构安全四个方面。如何防范和解决国家经济安全问题应从三个方面入手,构建一个自应体系,寻求一种自我解决问题的思路和举措,来维护中国的国家经济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经济安全 经济全球化 预警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清政治改革中的经济制约 被引量:1
7
作者 朱俊瑞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5-50,共6页
晚清史上政治改革的呐喊不断激起千层浪 ,改革运行中的经济因素却在顽强地制约着改革的烈演 ;并不彻底的经济改革则又导致了政治统治秩序和政治格局的变动 ;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需要财政经济的支援 ,更取决于清政府干预经济的能力。
关键词 晚清 政治改革 政府干预 财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市场经济中的"经济人"位置及其超越
8
作者 杨玉强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02-105,共4页
"经济人"思想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古典经济人"、"新古典经济人"和"广义经济人"三个阶段。"经济人"的内涵也愈以拥有了更加贴近于现实市场行为主体的不可证伪性。通过对"经济人&qu... "经济人"思想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古典经济人"、"新古典经济人"和"广义经济人"三个阶段。"经济人"的内涵也愈以拥有了更加贴近于现实市场行为主体的不可证伪性。通过对"经济人"理论的内涵及我国经济理论研究中引入经济人假设的原因的分析发现,中国在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引入"经济人"假设应该注意三方面的问题,即从实践的角度应理性地对待"经济人"理论的适用范围;从倡导"经济人"理论的视角,也应时刻警惕其负面影响;从范畴的外延方面看,"经济人"是一个类概念、总体概念,不能对应为市场经济中的某一个主体来进行研究。这也就需要人们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从这三方面来创新和超越"经济人"假设,其中关键是在理论层面找到它与市场经济的结合点,在实践层面把握好其应用的范围和适用的力度,只有这样才能使其有助于引导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经济人 市场经济 效率基础 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农”难题成因:历史嬗变与现实探源 被引量:30
9
作者 冯继康 李岳云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9,共9页
"三农"问题已成为中央政府与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社会焦点,"三农"问题能否顺利解决直接影响到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全面进步。本文从历史检索与现实反思有机结合的视角,系统探讨了中国"三农"... "三农"问题已成为中央政府与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社会焦点,"三农"问题能否顺利解决直接影响到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全面进步。本文从历史检索与现实反思有机结合的视角,系统探讨了中国"三农"难题的四大成因,即:市场之因、制度之因、国情之因与政策之因,从而为"三农"难题的有效化解提供了基本的理论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农”难题 二元结构 政策偏向 政府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村土地经营制度:现实反思与制度创新 被引量:9
10
作者 冯继康 何芳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79-83,共5页
经过多年的改革和探索 ,我国农村基本上形成了以两权适度分离、家庭承包经营为中心内涵的经营格局。从长远发展视角看 ,这种格局显然不能承担起未来我国农业增长的重任 ,其制度创新在所难免。而这种制度创新不是局部的 。
关键词 农村 土地经营制度 创新体系 中国 制度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和完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支持系统 被引量:5
11
作者 何伦志 王维先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49-153,共5页
可持续发展已经超越单纯的经济领域,变为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为此需要动员和统合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建立和完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支持系统,其中包括创设绿色经济制度,完善决策支持系统与宏观政策调控系统,强化法律的奖惩力度,鼓励科... 可持续发展已经超越单纯的经济领域,变为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为此需要动员和统合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建立和完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支持系统,其中包括创设绿色经济制度,完善决策支持系统与宏观政策调控系统,强化法律的奖惩力度,鼓励科技创新与应用,提升环境价值理念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社会支持系统 绿色经济制度 科技创新 经济增长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社会秩序问题与社会哲学的主题 被引量:10
12
作者 高懿德 牛磊 《学术论坛》 2003年第4期1-5,共5页
秩序是社会生活的核心和本质 ,它是社会生活得以可能的深刻根据 ,因而秩序问题是一般社会理论或社会哲学的核心问题 。
关键词 社会秩序问题 霍布斯 社会理论 社会哲学 个人行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律信仰:法治国家之灵魂 被引量:19
13
作者 常桂祥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0-144,共5页
法律制度是建设法治国家的物质条件,法律信仰是建设法治国家的精神条件,二者对于法治国家而 言,乃犹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当前,在我国的法治化过程中,立法成绩突出,而执法效果不理想,究其 原因主要是社会公众缺乏对法律的信... 法律制度是建设法治国家的物质条件,法律信仰是建设法治国家的精神条件,二者对于法治国家而 言,乃犹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当前,在我国的法治化过程中,立法成绩突出,而执法效果不理想,究其 原因主要是社会公众缺乏对法律的信仰。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法律信仰的培植。要通过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实现 司法公正;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全面提升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实现依法控权,强化政府信用等措施,促进法 律信仰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国家 法律信仰 控权 司法体制改革 司法公正 公民 法治化 成绩 物质条件 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假说的定义和功能的认识论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沙世蕤 刘冠军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5-58,共4页
假说是认识主体在已知的有限的科学事实和科学原理的基础之上运用科学思维方法 ,对已存在和发现的事物现象作出的假定性解释和说明 ,以及对尚未发现和存在的事物现象作出的推测。从认识论角度看 ,假说能够对已存在和发现的事物现象作出... 假说是认识主体在已知的有限的科学事实和科学原理的基础之上运用科学思维方法 ,对已存在和发现的事物现象作出的假定性解释和说明 ,以及对尚未发现和存在的事物现象作出的推测。从认识论角度看 ,假说能够对已存在和发现的事物现象作出假定性的解释和说明 ,这是形成科学理论的基础 ;假说的预见功能 ,这是假说指导科学实践并接受实践检验的前提 ,也是假说转化为理论的一个关键性标志。假说正是通过解释和预见这两个基本功能来解释世界和指导人类的实践 ,并以此来检验和证明自身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说 定义 功能 认识论 科学发展 科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唐律的“官司出入人罪” 被引量:5
15
作者 明廷强 张玉珍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81-84,共4页
唐律的“官司出入人罪”是指官吏故意或过失酿成冤假错案的行为。它从客观上分为“出人罪”和“入人罪” ,从主观上分为“故意出入人罪”和“过失出入人罪”。对“故意出入人罪”的处罚是“以全罪论”或“以所剩论” ,对“过失出入人罪... 唐律的“官司出入人罪”是指官吏故意或过失酿成冤假错案的行为。它从客观上分为“出人罪”和“入人罪” ,从主观上分为“故意出入人罪”和“过失出入人罪”。对“故意出入人罪”的处罚是“以全罪论”或“以所剩论” ,对“过失出入人罪”则比照“故意出入人罪”分别减五等或减三等处罚。唐律对于该罪的规定极具特点 ,其可为我国的刑事立法提供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律 出入人罪 刑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哲学中主体性问题的历史嬗变 被引量:27
16
作者 铁省林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73-76,共4页
主体性问题在西方哲学中经历了一个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的历史演变过程。近代哲学明确确立了主体性的概念 ,首先提出了主体性问题 ,但把主体性限定在认识论的范围之内 ,把主体性等同于自我意识 ,陷入了唯我论的困境 ;胡塞尔构成了主体性... 主体性问题在西方哲学中经历了一个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的历史演变过程。近代哲学明确确立了主体性的概念 ,首先提出了主体性问题 ,但把主体性限定在认识论的范围之内 ,把主体性等同于自我意识 ,陷入了唯我论的困境 ;胡塞尔构成了主体性问题演变过程中的中间环节 ,一方面从认识论上论证先验自我的构造功能 ,另一方面又提出先验的主体间性 ,试图摆脱唯我论困境 ;当代哲学超越了认识论的视域 ,以主体间性代替主体性 ,从本体论和语言学哲学的角度重建主体间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性 自我意识 主体间性 唯我论 西方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型期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重塑 被引量:8
17
作者 卫金桂 郑曙村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49-153,共5页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为巩固和扩大自己的执政合法性做出了不懈的探索。改革开放前,中国共 产党的执政合法性是以意识形态为中心的。20世纪70年代末,意识形态中心型的合法性出现危机。以邓小平为 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合法性基...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为巩固和扩大自己的执政合法性做出了不懈的探索。改革开放前,中国共 产党的执政合法性是以意识形态为中心的。20世纪70年代末,意识形态中心型的合法性出现危机。以邓小平为 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合法性基础由以意识形态为中心转移到以经济绩效为中心上来,成功地实现合法性的第 一次转型。当前,经济绩效主导的执政合法性面临着新的挑战,创新执政合法性,实现执政合法性的第二次转型是 我们党当前执政合法性建设面临的重要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执政合法性 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霍布斯的秩序问题” 被引量:3
18
作者 高懿德 张益刚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4-37,共4页
“霍布斯的秩序问题”是社会生活中的核心问题,它指涉着“社会秩序何以可能”这一问题。在考察这一问题的实质及其内在逻辑的基础上,阐明历史上解决这一问题的诸方案之得失,并简略地阐述解答此问题的初步设想。
关键词 “霍布斯的秩序问题” 社会秩序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契约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跃进”运动成因的苏联因素探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赵付科 李安增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11-114,共4页
“大跃进”运动的发生是诸多因素交织在一起的结果,其中苏联因素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苏共二十大开启了“思想解放”的大门,“大跃进”运动则是“思想解放”走向极端、偏离实事求是这一正确轨道的“创造”;毛泽东从阶级斗争的角... “大跃进”运动的发生是诸多因素交织在一起的结果,其中苏联因素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苏共二十大开启了“思想解放”的大门,“大跃进”运动则是“思想解放”走向极端、偏离实事求是这一正确轨道的“创造”;毛泽东从阶级斗争的角度对苏共二十大进行的重新思考,将反冒进扣上修正主义的帽子进行批判,为大跃进的发生起了清道和催化的作用;以苏联为首的国际共运中“赶超”战略和浪潮的影响,是“大跃进”发生的直接外在动力;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中苏两党两国关系的非正常化发展,又使毛泽东产生了依靠自己力量率先进行“赶超”的迫切想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跃进 苏共二十大 思想解放 修正主义 赶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网络技术革命对民主政治的五大促进作用 被引量:13
20
作者 郑曙村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21-125,共5页
信息网络技术的出现将会带来民主政治的巨大进步:它将推动代议民主向参与民主 的转变;它将瓦解传统的金字塔式集权等级制的权力结构,使集权走向分权;它将促进言论自由、 社会平等和政治公开的发展;它将改善参与民主的技术手段,开... 信息网络技术的出现将会带来民主政治的巨大进步:它将推动代议民主向参与民主 的转变;它将瓦解传统的金字塔式集权等级制的权力结构,使集权走向分权;它将促进言论自由、 社会平等和政治公开的发展;它将改善参与民主的技术手段,开辟“电子民主”的新渠道;它将带来 民主原则和制度的变革和创新,使人类的民主程序和机制更加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络 电子民主 代议民主 参与民主 金字塔权力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