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飞秒激光诱导硅材料表面周期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高胜淼 闫珂柱 +2 位作者 韩培高 许春玉 王荣新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95-398,共4页
为了研究飞秒激光诱导的硅材料周期表面结构,采用了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对波纹周期与入射激光波长之间关系的理论分析计算,得到了单晶硅表面波纹周期约为800nm,研究了1k Hz的飞秒脉冲(中心波长800nm,脉宽35fs)加工单晶硅引... 为了研究飞秒激光诱导的硅材料周期表面结构,采用了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对波纹周期与入射激光波长之间关系的理论分析计算,得到了单晶硅表面波纹周期约为800nm,研究了1k Hz的飞秒脉冲(中心波长800nm,脉宽35fs)加工单晶硅引起的波纹结构。结果表明,在功率密度略大于样品损伤阈值的条件下,单晶硅表面形成了清晰的平行等间距直线周期条纹结构,测得该条纹的周期约为750nm,与所用激光中心波长接近。使用可旋转的格兰-泰勒棱镜改变入射激光的偏振方向,发现周期波纹方向随入射激光偏振方向的改变而改变,条纹方向与飞秒激光的电矢量方向垂直,并且由加工图片看出经辐照过的区域比未经辐照区域干净得多。这一结果对进一步研究激光诱导的周期性表面结构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光学 周期波纹 辐照 单晶硅 偏振方向 损伤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D抽运被动调Q Nd:YAG/GdVO_4内腔式喇曼激光器 被引量:1
2
作者 苏富芳 吴福全 +2 位作者 郝殿中 韩培高 史萌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98-402,共5页
为了研究LD抽运的被动调Q Nd:YAG/GdVO_4内腔式喇曼激光器的输出特性,采用Nd:YAG作为激光介质,GdVO_4晶体作为喇曼介质,分别用两块不同初始透过率的Cr^(4+):YAG晶体,得到并比较了采用不同初始透过率的Cr^(4+):YAG晶体时被动调Q喇曼激光... 为了研究LD抽运的被动调Q Nd:YAG/GdVO_4内腔式喇曼激光器的输出特性,采用Nd:YAG作为激光介质,GdVO_4晶体作为喇曼介质,分别用两块不同初始透过率的Cr^(4+):YAG晶体,得到并比较了采用不同初始透过率的Cr^(4+):YAG晶体时被动调Q喇曼激光器的性能。测量了平均输出功率、脉冲宽度和脉冲重复率随抽运功率的变化关系。当Cr^(4+):YAG的初始透过率为91%、输入功率是5.2W时,得到的喇曼光的最高功率为150.6mW,相应的转换效率为2.9%。结果表明,通过数值求解基频光和喇曼光空间分布的速率方程并应用到被动调Q内腔式喇曼激光器,获得的理论结果与实验结果大致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器 固体激光器 喇曼激光器 受激喇曼散射 GDVO4晶体 被动调Q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角分束偏光棱镜分束角的特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付永栋 吴福全 宁贵毅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02-405,共4页
为了了解微角分束偏光棱镜的分束特性,根据冰洲石晶体的光学性质以及光在棱镜入射与出射介面和棱镜中的传播方向,在光正入射的条件下,分析了棱镜的分束角随工作波长的变化关系;在工作波长一定的条件下,分析了入射角对棱镜分束角大小的... 为了了解微角分束偏光棱镜的分束特性,根据冰洲石晶体的光学性质以及光在棱镜入射与出射介面和棱镜中的传播方向,在光正入射的条件下,分析了棱镜的分束角随工作波长的变化关系;在工作波长一定的条件下,分析了入射角对棱镜分束角大小的影响及规律;设计了实验,对制作的棱镜样品进行了实验测试。结果表明,微角分束偏光棱镜的分束角随工作波长而变,且波长越短,分束角越大;在棱镜的主截面内,入射角由-20°~20°变化时,分束角呈非线性由小变大。这一结果对于微角分束偏光棱镜的设计和使用具有实际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振光学 偏振分束 分束角 入射角 工作波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平行分束器的偏光干涉系统 被引量:4
4
作者 马丽丽 牛明生 +3 位作者 苏富芳 史萌 吴闻迪 宋连科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82-387,共6页
为了克服常规偏光干涉系统中核心器件萨瓦板(Savart)偏光镜制作工艺复杂、装调难度高的缺点,解决由于Savart偏光镜装调、加工误差造成的偏光干涉系统条纹混叠和调制度下降的问题,采用了一种基于单平行分束器(SPBS)的偏光干涉系统的方法... 为了克服常规偏光干涉系统中核心器件萨瓦板(Savart)偏光镜制作工艺复杂、装调难度高的缺点,解决由于Savart偏光镜装调、加工误差造成的偏光干涉系统条纹混叠和调制度下降的问题,采用了一种基于单平行分束器(SPBS)的偏光干涉系统的方法,分析了系统的结构原理,采用矩阵传递函数推导了经偏光干涉系统出射光的琼斯矩阵及相干叠加强度,得出了和基于Savart偏光镜的干涉系统类似的干涉结果,分析了系统光程差与入射角及入射面的变化关系,并通过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结果表明,由于SPBS结构简单,不需要多个单元组合,所以不存在装调误差,并且大幅度降低了加工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光学 偏光棱镜 偏光干涉 单平行偏振分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称膜系偏光分束镜特征参量的入射角效应
5
作者 齐瑞云 吴福全 +2 位作者 王庆 郝殿中 吴闻迪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11-613,627,共4页
为了研究入射角对对称膜系薄膜偏光分束镜性能的影响,从等效膜层理论和截止带理论出发,采用图像法分析了分光光谱带宽和透过率随入射角的变化趋势和原因。利用UV3101-PC分光光度计测量了(LHL)^N膜系偏光分束镜在不同入射角下的透射分光... 为了研究入射角对对称膜系薄膜偏光分束镜性能的影响,从等效膜层理论和截止带理论出发,采用图像法分析了分光光谱带宽和透过率随入射角的变化趋势和原因。利用UV3101-PC分光光度计测量了(LHL)^N膜系偏光分束镜在不同入射角下的透射分光光谱,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一致。结果表明,分光光谱带宽和入射角存在直接联系,分光光谱带宽随入射角的增大先变宽后变窄,存在一个带宽最大值,以带宽最大值对应的入射角为基点,减小入射角时,分光光谱带宽向长波段漂移并且出现凹陷;增大入射角时,分光光谱向短波段漂移。这些结果对优化对称膜系薄膜偏光分束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 偏光分束镜 等效膜层 透过率 带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铕配合物双光子吸收诱导荧光的研究
6
作者 史萌 李华 +3 位作者 苏富芳 韩培高 马丽丽 吴福全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2-177,共6页
在合成的一类三元离子缔合型铕配合物Eu(tta)_4·DEASP中,阳离子基团DEASP做为Eu^(3+)的双光子敏化剂,将Eu^(3+)的双光子激发波长拓展至生物光学窗口的长波波段1.06μm。在此基础上合成出一系列DEASP的衍生物,研究阳离子基团的推拉... 在合成的一类三元离子缔合型铕配合物Eu(tta)_4·DEASP中,阳离子基团DEASP做为Eu^(3+)的双光子敏化剂,将Eu^(3+)的双光子激发波长拓展至生物光学窗口的长波波段1.06μm。在此基础上合成出一系列DEASP的衍生物,研究阳离子基团的推拉电子能力对于配合物双光子敏化效率的作用机制。通过改变阳离子基团的端基结构可以有效提高双光子敏化效率,有望获得1.06μm高效双光子吸收诱导荧光的铕荧光探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光学 铕配合物 离子缔合 双光子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偏光干涉法测量波片宽波段延迟量变化 被引量:5
7
作者 王喜宝 宋连科 +2 位作者 朱化凤 郝殿中 蔡君古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58-261,共4页
为了测量石英波片宽光谱下相位延迟量,根据连续偏光干涉原理,提出了一种新的测量方法,并给出了相应波长的延迟量数据处理办法。采用岛津UV-3101PC分光光度计双光路比对测量方法,增加了采集数据的稳定可靠性,获得了已知厚度的石英波片30... 为了测量石英波片宽光谱下相位延迟量,根据连续偏光干涉原理,提出了一种新的测量方法,并给出了相应波长的延迟量数据处理办法。采用岛津UV-3101PC分光光度计双光路比对测量方法,增加了采集数据的稳定可靠性,获得了已知厚度的石英波片300nm~800nm波段的连续偏光干涉谱,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获得了波片的宽光谱相位延迟量数据。结果表明,实验曲线和理论曲线吻合较好,测量平均误差不大于2°。这一结果对研究波片延迟量色散性质以及工艺进程的引导有重要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量与计量 物理光学 相位延迟 偏光干涉 波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BBO晶体偏光棱镜的结构角与视场角设计 被引量:2
8
作者 孟祥明 宋连科 +2 位作者 朱化凤 彭捍东 孔德福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26-329,共4页
目前天然方解石紧缺,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缺陷和限制。为缓解现行偏光棱镜材料紧缺的压力,对新型的双折射α-BBO替代材料进行了设计研究,通过光在界面上的全反射原理设计了李普奇式及格兰-泰勒式偏光棱镜,给出了它们相应的结构角... 目前天然方解石紧缺,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缺陷和限制。为缓解现行偏光棱镜材料紧缺的压力,对新型的双折射α-BBO替代材料进行了设计研究,通过光在界面上的全反射原理设计了李普奇式及格兰-泰勒式偏光棱镜,给出了它们相应的结构角取值范围及对应的视场角大小,并重点设计得出了230nm~800nm宽频情况下相应的理论值。结果表明,这种材料在紫外波段适用性很好,同时具有大的视场角。该工作为进一步研究开发新型材料的偏光器件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光学 α-BBO 结构角 紫外波段 视场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涉因素对偏光棱镜消光比测量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凤 彭捍东 +2 位作者 孙山山 孙丹 宋连科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0-123,共4页
为了消除不同角度入射格兰-泰勒棱镜时透射光谱曲线波动干扰产生的影响,提高消光比测量系统的测量精度,以偏光棱镜作为检偏器,采用二次曲线拟合的方法,对透射曲线的极值点实现了精确判定。并采用二次光强测量方法,对棱镜入射端、出射端... 为了消除不同角度入射格兰-泰勒棱镜时透射光谱曲线波动干扰产生的影响,提高消光比测量系统的测量精度,以偏光棱镜作为检偏器,采用二次曲线拟合的方法,对透射曲线的极值点实现了精确判定。并采用二次光强测量方法,对棱镜入射端、出射端、胶合层反射及透射情况进行了理论分析,然后用不同角度入射时棱镜透射谱线的变化规律来解释其干扰发生的程度。结果表明,该方法消除了波动干扰影响,提高了测量棱镜消光比的精度。这一结果解决了空气隙型偏光棱镜消光比测量精度问题,同时对偏光棱镜的正确使用提供了参考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光学 消光比 曲线拟合 偏光棱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光棱镜晶体疖瘤缺陷对光束成像质量的影响
10
作者 孙山山 彭捍东 +2 位作者 王凤 孟鑫鑫 宋连科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4-78,共5页
为了检测冰洲石晶体内部的疖瘤缺陷及其对光束形貌的影响,通过常规偏光棱镜的设计形式制作了不同缺陷程度的测试样品,采用自制CCD光束光斑形貌测量实验系统,利用532.nm激光作为光源来扫描样品并采集其透射光斑图像,经MATLAB图像处理分... 为了检测冰洲石晶体内部的疖瘤缺陷及其对光束形貌的影响,通过常规偏光棱镜的设计形式制作了不同缺陷程度的测试样品,采用自制CCD光束光斑形貌测量实验系统,利用532.nm激光作为光源来扫描样品并采集其透射光斑图像,经MATLAB图像处理分析获得不同疖瘤的影响状况,以此来判定疖瘤的位置、大小及性质。结果表明,天然冰洲石晶体疖瘤缺陷存在几率非常高,除肉眼观察有疖瘤情况外,如果疖瘤够小,只能在此类仪器情况下发现的疖瘤,它对像的影响是可以接受的,此类晶体是有利用价值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器件 晶体 疖瘤 光斑形貌 CC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ollaston棱镜正反向的分束角及分束角的对称性 被引量:7
11
作者 朱久凯 吴福全 任树锋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36-638,共3页
为了了解Wollaston棱镜正反向使用时分束角及分束角的对称性,采用数学运算和实验测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数据。由分析可知,Wollaston棱镜正、反向分束角及分束角对称性不同是因为反向入射时第1块... 为了了解Wollaston棱镜正反向使用时分束角及分束角的对称性,采用数学运算和实验测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数据。由分析可知,Wollaston棱镜正、反向分束角及分束角对称性不同是因为反向入射时第1块棱镜中的o光在第2块棱镜中成为e光波时,其光矢量振动方向和晶体光轴不平行,对应的不再是主折射率所致。结果表明,Wollaston棱镜正向使用时的分束角略大于反向入射时的分束角,且Wollaston棱镜结构角越大,入射波长越短,则正、反向分束角的差值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振光学 沃拉斯顿棱镜 正向入射 反向入射 分束角 对称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成像光谱仪中的α-BBO晶体渥拉斯顿棱镜设计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海磊 宋连科 +1 位作者 王荣新 王会丽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9-82,共4页
为了拓展成像光谱仪的紫外光谱范围,设计了以高温相偏硼酸钡晶体为双折射材料的渥拉斯顿棱镜。采用计算机模拟的方法进行了理论分析,取得了参量数据图。偏硼酸钡渥拉斯顿棱镜的分束角在紫外区随波长变长呈非线性关系,但在小结构角的情... 为了拓展成像光谱仪的紫外光谱范围,设计了以高温相偏硼酸钡晶体为双折射材料的渥拉斯顿棱镜。采用计算机模拟的方法进行了理论分析,取得了参量数据图。偏硼酸钡渥拉斯顿棱镜的分束角在紫外区随波长变长呈非线性关系,但在小结构角的情况下有利于整个光谱区内分束角的稳定;棱镜结构角加大会使视场角变小,增大棱镜的结构角和宽度有利提高光谱分辨率。结果表明,当在紫外光至可见光波段使用时,高温相偏硼酸钡渥拉斯顿棱镜设计厚度为6mm^8mm,结构角不大于15°,入射角控制在1°内比较合适。这一结果为进一步研制可用于紫外光谱范围的成像光谱仪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光学 渥拉斯顿棱镜 偏振干涉 高温相偏硼酸钡 分束角 光程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火温度对HfO2薄膜应力和光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齐瑞云 吴福全 +2 位作者 郝殿中 王庆 吴闻迪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2-184,188,共4页
为了研究退火温度对HfO_2薄膜应力、光学常数和表面粗糙度的影响,采用电子枪蒸镀法制备了薄膜样品,在不同温度下进行了退火处理。利用ZYGO干涉仪、UV-3101PC分光光度计、X射线衍射仪和冷场发射扫描电镜对样品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在本... 为了研究退火温度对HfO_2薄膜应力、光学常数和表面粗糙度的影响,采用电子枪蒸镀法制备了薄膜样品,在不同温度下进行了退火处理。利用ZYGO干涉仪、UV-3101PC分光光度计、X射线衍射仪和冷场发射扫描电镜对样品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制备的HfO_2薄膜都是无定形结构;残余应力均为张应力,且随退火温度的升高呈先减小后增大现象,在300℃退火条件下具有最小应力;HfO_2薄膜折射率随退火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并且色散减小;低温退火可以提高HfO_2薄膜的平整度,高温退火反而会使HfO_2薄膜表面粗糙度增加。这些结果可以为制备高质量HfO_2薄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 HFO2薄膜 残余应力 退火 微结构 折射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力对薄膜偏振分束镜性能的影响及改进工艺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庆 吴福全 +4 位作者 郝殿中 齐瑞云 吴闻迪 彭捍东 尹延学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70-672,共3页
为了研究应力对薄膜偏振分束镜性能的影响和减少应力的方法,通过在镀制分光膜之前预镀Al_2O_3过渡层,镀制过程中提高真空度、升高基底温度、减慢薄膜沉积速率,以及封装过程中采用光学光敏胶紫外光照射快速凝固法来减少薄膜应力。利用CC... 为了研究应力对薄膜偏振分束镜性能的影响和减少应力的方法,通过在镀制分光膜之前预镀Al_2O_3过渡层,镀制过程中提高真空度、升高基底温度、减慢薄膜沉积速率,以及封装过程中采用光学光敏胶紫外光照射快速凝固法来减少薄膜应力。利用CCD采集了工艺改进前后薄膜偏振分束镜反射光和透射光的光斑图像,利用消光比测试系统测量了工艺改进前后薄膜偏振分束镜反射光和透射光的消光比。结果表明,改进工艺后反射光和透射光的光斑能量更加集中,散斑现象变小;反射光和透射光的消光比特性明显提高。由此可见,通过改进镀制工艺和封装工艺可以使薄膜偏振分束镜的指标达到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 偏振分束镜 应力 光斑 消光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低损耗石英旋光滤波器 被引量:1
15
作者 尹延学 吴福全 +2 位作者 宋连科 郝殿中 刘在国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98-801,共4页
为了提高出射光的透过率,并且在保持主透射峰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对次极大强度的减小作用,介绍了一种利用石英晶体旋光作用的新型滤波器,并从原理上作了分析。此新型滤波器与原有多级滤波器相比,主要的改进在于减少了所用偏光镜的数目,以... 为了提高出射光的透过率,并且在保持主透射峰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对次极大强度的减小作用,介绍了一种利用石英晶体旋光作用的新型滤波器,并从原理上作了分析。此新型滤波器与原有多级滤波器相比,主要的改进在于减少了所用偏光镜的数目,以原有3级石英晶体旋光滤波器为例,将此新型滤波器与原有结构进行了比较,从理论上分析了在考虑各器件损耗的情况下的滤波特性。并利用分光光度计对新型石英晶体旋光光学滤波器的滤波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此滤波器具有减少出射光损耗的显著效果,同时具有减小次极大的效果。这一结果对观测光谱是有帮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振光学 光学滤波器 偏振 石英晶体 旋光色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平行可调对称分束器的设计
16
作者 牛明生 宋连科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14-217,共4页
为了获得对称且平行分束的偏振光,对双Wollaston棱镜进行了修正,在获得大分束角的对称偏振光后,配合普通玻璃三棱镜,使对称分束光变成平行分束光,通过改变三棱镜与双Wollaston棱镜间的距离来改变平行光的剪切距离。通过测量其透射比得... 为了获得对称且平行分束的偏振光,对双Wollaston棱镜进行了修正,在获得大分束角的对称偏振光后,配合普通玻璃三棱镜,使对称分束光变成平行分束光,通过改变三棱镜与双Wollaston棱镜间的距离来改变平行光的剪切距离。通过测量其透射比得到新设计的分束器的透射在85%左右,测量误差在0.91%左右。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案既节省了材料又节省了测量时间,能够满足较精密的测量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器件 修正角 三棱镜 透射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ollaston棱镜对发散光束的分束特性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薛林 吴福全 蒋琳琳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33-836,共4页
为了了解Wollaston棱镜用于发散光束时对出射o光束、e光束发散角的影响,利用折射定律对发散光束两边缘光线通过Wollaston棱镜后的o光、e光分束角进行了推导,采用控制变量法分析了发散光束经过Wollaston棱镜后出射的o光束和e光束的变化,... 为了了解Wollaston棱镜用于发散光束时对出射o光束、e光束发散角的影响,利用折射定律对发散光束两边缘光线通过Wollaston棱镜后的o光、e光分束角进行了推导,采用控制变量法分析了发散光束经过Wollaston棱镜后出射的o光束和e光束的变化,得出了Wollaston棱镜对出射o光束、e光束发散角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入射光束的发散角,Wollaston棱镜对o光束有减小发散角的作用,对e光束有增大发散角的作用;对于一定结构角的棱镜,当入射光的波长变大时,o光束发散角增大,而e光束发散角减小;对于确定的单色发散光束,当结构角增大时,o光束发散角减小,而e光束发散角增大;无论是入射光的波长还是棱镜结构角的变化,对出射o光束、e光束发散角的影响都是有限的。由此可见,在要求不是太高的应用中,可以忽略Wollaston棱镜对出射o光束、e光束发散角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器件 WOLLASTON棱镜 控制变量法 发散光束 发散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温下石英旋光晶体透射谱线的测试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孔德福 宋连科 +3 位作者 郝殿中 蔡生景 牛明生 孟祥明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6-108,共3页
为了研究常温状态下石英旋光晶体透射谱线,根据石英旋光晶体透射比的理论分析,采用UV-3101PC分光光度计实际测试,得到了300nm~1500nm波长范围特定厚度石英旋光晶体的连续透射谱线,并对所得谱线与理论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400n... 为了研究常温状态下石英旋光晶体透射谱线,根据石英旋光晶体透射比的理论分析,采用UV-3101PC分光光度计实际测试,得到了300nm~1500nm波长范围特定厚度石英旋光晶体的连续透射谱线,并对所得谱线与理论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400nm以内由于石英晶体吸收比较明显,从而峰值透射比低于50%,由于旋光率随波长变化率很大,谱线周期很小;400nm~800nm之间峰值透射比60%,透射谱线的周期性及峰值个数受晶体厚度影响明显;波长大于1000nm时,由于旋光率随波长变化率很小从而谱线周期很大,并且谱线不规则,与石英材料波长选择吸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 物理光学 旋光 石英晶体 透射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体光轴的不平行对Glan-Thompson棱镜性能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亓欣 吴福全 郝兆荣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75-777,共3页
为了分析Glan-Thompson棱镜两部分光轴不平行对棱镜性能的影响,利用冰洲石晶体的双折射特性,得到了两类晶体光轴不平行时Glan-Thompson棱镜出射光束偏离角、消光比和透射比的理论计算公式。结果表明,晶体光轴的不平行不会对棱镜的消光... 为了分析Glan-Thompson棱镜两部分光轴不平行对棱镜性能的影响,利用冰洲石晶体的双折射特性,得到了两类晶体光轴不平行时Glan-Thompson棱镜出射光束偏离角、消光比和透射比的理论计算公式。结果表明,晶体光轴的不平行不会对棱镜的消光比造成影响;而晶体光轴的横向不平行会对出射光束透射比产生一定影响;晶体光轴的纵向不平行会对出射光束的偏离角产生影响。对于高精度的Glan-Thompson棱镜,由晶体光轴产生的对棱镜透射比和出射光束偏离角的影响是必须要避免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振光学 偏光棱镜 晶体光轴 光束偏离角 消光比 透射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火气氛对稀土Eu^(3+)掺杂ZnO薄膜结构和发光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许春玉 史萌 闫珂柱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90-695,共6页
采用脉冲激光沉积(PLD)法在Si(111)衬底上制备稀土Eu^(3+)掺杂的ZnO薄膜材料,分别在纯氧和真空气氛中进行退火处理。XRD图谱中仅观察到尖锐的ZnO(002)衍射峰,表明ZnO:Eu^(3+),Li^+薄膜具有良好的c轴取向。薄膜的结构参数显示:在纯氧气... 采用脉冲激光沉积(PLD)法在Si(111)衬底上制备稀土Eu^(3+)掺杂的ZnO薄膜材料,分别在纯氧和真空气氛中进行退火处理。XRD图谱中仅观察到尖锐的ZnO(002)衍射峰,表明ZnO:Eu^(3+),Li^+薄膜具有良好的c轴取向。薄膜的结构参数显示:在纯氧气氛中退火的样品具有较大的晶粒尺寸且应力较小,表明在纯氧中退火的样品具有较好的结晶质量。通过光致发光谱发现,在纯氧中退火的样品的I_(UV)/I_(DL)比值较大,说明在纯氧中退火的样品缺陷去除更充分,结晶质量更好。当用395 nm光激发样品时,仅发现Eu^(3+)位于595 nm附近的~5D_0→~7F_1磁偶极跃迁峰。并没有发现Eu^(3+)在613 nm附近的特征波长发射,表明掺杂的Eu^(3+)占据了ZnO基质反演对称中心格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光学 氧化锌 退火 应力 光致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