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个体道德发生发展的条件及动力系统 被引量:7
1
作者 段文阁 《湖湘论坛》 2002年第1期32-36,共5页
关键词 个体道德 必然 自身 哲学 社会道德 伦理学 实证科学 完善 条件 个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社会关系与道德发生——兼论独生子女的社会关系与道德生成 被引量:1
2
作者 段文阁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112-115,共4页
社会关系的存在是道德发生的客观前提 ,个体社会关系与其道德发生之间有着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个体社会关系决定着其道德发生的过程和道德的性质 ,个体道德发生过程和道德性质也必然反映、折射着其社会关系的特征。独生子女社会关系的... 社会关系的存在是道德发生的客观前提 ,个体社会关系与其道德发生之间有着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个体社会关系决定着其道德发生的过程和道德的性质 ,个体道德发生过程和道德性质也必然反映、折射着其社会关系的特征。独生子女社会关系的不足 ,直接影响着其道德的生成 ,只有不断丰富、完善独生子女的社会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关系 道德生成 道德需要 个体 独生子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化重新定位与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 被引量:6
3
作者 乔正高 辛宝海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2-34,共3页
工业化的不同定位决定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方式。本文从工业化重新定位的角度分析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方式问题。
关键词 工业化 农村剩余劳动力 外向转移 内向转移 劳动力转移 中国 刘易斯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公正 被引量:5
4
作者 蒋正明 冯继康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52-55,共4页
社会公正是社会道德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社会公正建立的基础是否合理,它的贯彻是否体现道德要求和具有时代精神,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伦理文化的发展层次与社会经济的协调运行。从社会公正的深层结构入手,探讨社会公正的社会基础和... 社会公正是社会道德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社会公正建立的基础是否合理,它的贯彻是否体现道德要求和具有时代精神,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伦理文化的发展层次与社会经济的协调运行。从社会公正的深层结构入手,探讨社会公正的社会基础和道德本质,揭示社会公正的表现特征和运行规律;同时,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公正的运作和实践进行论证,从理论上寻找社会公正可操作性的科学根据,意义非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公正 权利 平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善我国行政监督体制的现实思考 被引量:12
5
作者 郑曙村 孙赞兰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59-62,共4页
本文对我国目前的行政监督体制的现状作了分析,认为目前的行政监督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有效的行政监督。同时着力指出该体制尚不完善之处。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这一体制的一些设想:强化对行政权的制约;行政监督法制化;行政监督... 本文对我国目前的行政监督体制的现状作了分析,认为目前的行政监督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有效的行政监督。同时着力指出该体制尚不完善之处。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这一体制的一些设想:强化对行政权的制约;行政监督法制化;行政监督公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监督 行政权力 制约 法制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持续发展:中国迈向新世纪的选择 被引量:6
6
作者 郑曙村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5-9,共5页
可持续发展:中国迈向新世纪的选择郑曙村一、“可持续发展”──人类对发展的最新认识发展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以现代化为目标的发展是现代人类面临的主题,每个国家都在为发展而奋斗。然而,何为发展?发展的内涵是什么?如何发展?并... 可持续发展:中国迈向新世纪的选择郑曙村一、“可持续发展”──人类对发展的最新认识发展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以现代化为目标的发展是现代人类面临的主题,每个国家都在为发展而奋斗。然而,何为发展?发展的内涵是什么?如何发展?并不是人们一开始就认识清楚的。在这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 持续发展 迈向新世纪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发展观 产业结构 发展问题 国民经济体系 中心型 资源短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现代企业的利益主体、冲突与调适 被引量:2
7
作者 李香兰 张为民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63-66,共4页
投入现代企业中的生产要素资本可分为人力资本、管理资本、物质资本和债权资本四类,由此形成了四类资本所有者亦即四大利益主体。各利益主体都从自己所拥有的要素资本的特性出发,来选择自己的利益偏好,这就不可避免地与其他利益主体... 投入现代企业中的生产要素资本可分为人力资本、管理资本、物质资本和债权资本四类,由此形成了四类资本所有者亦即四大利益主体。各利益主体都从自己所拥有的要素资本的特性出发,来选择自己的利益偏好,这就不可避免地与其他利益主体产生摩擦与冲突。调适其冲突可依据同权、均占、风险、制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企业 利益主体 冲突 调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行政协调 被引量:6
8
作者 常桂祥 《理论学刊》 CSSCI 1998年第3期89-93,共5页
行政协调是行政领导的一项基本职能,涉及到行政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各级领导者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行政协调具有为其他领导手段和方法所不可替代的功能,主要是,它有利于化解行政活动中的各种矛盾,增强凝聚力;有利于提高行政效能;... 行政协调是行政领导的一项基本职能,涉及到行政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各级领导者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行政协调具有为其他领导手段和方法所不可替代的功能,主要是,它有利于化解行政活动中的各种矛盾,增强凝聚力;有利于提高行政效能;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实施行政协调必须注意遵循有关的原则,具体有四:一是整体性原则;二是目标效能原则;三是逐级有序原则;四是动态性原则。行政协调的方法多种多样,最基本的是会议协调法、信息协调法、沟通协调法、组织协调法、统一指挥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协调 行政组织 行政管理工作 行政领导者 行政效能 行政活动 协调法 整体性原则 凝聚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化养老:中国的大趋势 被引量:2
9
作者 杜守东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29-32,共4页
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核心是老年人口的赡养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形势和在养老方面所面临的日趋沉重的压力;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家庭养老的社会经济根源和所面临的巨大挑战;提出以自我养老为基础的社会化养老是中国下... 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核心是老年人口的赡养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形势和在养老方面所面临的日趋沉重的压力;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家庭养老的社会经济根源和所面临的巨大挑战;提出以自我养老为基础的社会化养老是中国下世纪养老发展的大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口 社会化养老 家庭养老 中国人口老龄化 自我养老 独生子女 养老基金 人口老化 养老服务 人口抚养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关税的整理与改革述论 被引量:2
10
作者 董振平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89-92,共4页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即争取关税自主权,对关税进行整理与改革,既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又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具有明显的进步意义。但由于时代及阶级的局限,整理与改革后的关税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其半殖民...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即争取关税自主权,对关税进行整理与改革,既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又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具有明显的进步意义。但由于时代及阶级的局限,整理与改革后的关税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其半殖民地的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国民政府 关税自主权 关税国定税则 整理与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道德义务的伦理思考 被引量:2
11
作者 蒋正明 《理论学刊》 CSSCI 1998年第6期81-83,共3页
对义务观念的探讨,早在亚里斯多德时代就开始了,随着伦理学理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道德义务的认识愈来愈深刻。然而由于受我国传统思想的影响,一些人在权利与义务的关系问题上陷入认识误区,只强调义务和责任,忽视甚至践踏... 对义务观念的探讨,早在亚里斯多德时代就开始了,随着伦理学理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道德义务的认识愈来愈深刻。然而由于受我国传统思想的影响,一些人在权利与义务的关系问题上陷入认识误区,只强调义务和责任,忽视甚至践踏个人权利。鉴于此,本文力图从现实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义务 道德权利 道德觉悟 伦理 个人利益 社会发展 社会责任 社会成员 角色道德 社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识论的转换:从逻辑主义到历史主义──重建社会认识论 被引量:1
12
作者 安维复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16-19,113,共5页
关键词 社会认识论 逻辑主义 传统认识 历史主义 人本主义 认识活动 科学主义 马克思主义 认识的客体 非理性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本体论哲学到非本体论哲学——现代哲学的判据与本体论的元批判 被引量:1
13
作者 安维复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91-97,共7页
人们习惯于以19世纪为时间界限把哲学划分为传统哲学和现代哲学。但是现代哲学与传统哲学相互区别的理论判据是什么?它们各自的思维方式、研究纲领、理论框架是什么?它们各自的逻辑起点、理论重心和思想结构是什么?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传... 人们习惯于以19世纪为时间界限把哲学划分为传统哲学和现代哲学。但是现代哲学与传统哲学相互区别的理论判据是什么?它们各自的思维方式、研究纲领、理论框架是什么?它们各自的逻辑起点、理论重心和思想结构是什么?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传统哲学还是现代哲学?如果是现代哲学,那么它与其他现代派哲学的关系是怎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论哲学 现代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传统哲学 研究纲领 思维方式 理论框架 逻辑起点 现代派 理论判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农村流动人口管理问题的反思 被引量:1
14
作者 杜守东 《人口学刊》 CSSCI 1997年第4期34-38,共5页
关键词 农村流动人口管理 农村剩余劳动力 人口流动 管理问题 行政干预 劳动力市场发育 农民外出就业 农民流动 农村劳动力 管理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出生性别比偏高现象应作冷静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杜守东 《人口学刊》 CSSCI 1997年第1期58-60,62,共4页
关键词 出生性别比 性别鉴定 人工流产 人口出生性别比 女婴 选择性 生物学因素 抽样调查 漏报率 出生婴儿性别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监督机制的理论基石——论邓小平的民主监督思想
16
作者 孙文亮 常桂祥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66-71,共6页
邓小平在领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一贯重视民主监督,并提出了一系列民主监督的思想。他认为加强民主监督,有利于确保党的正确领导和社会安定,有利于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和巩固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按照邓小平的设想,社会主义监督... 邓小平在领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一贯重视民主监督,并提出了一系列民主监督的思想。他认为加强民主监督,有利于确保党的正确领导和社会安定,有利于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和巩固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按照邓小平的设想,社会主义监督体系应包括党内监督、群众监督、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监督、舆论监督等方面。为了使监督落到实处,邓小平提出了应加强制度建设和专门监督机构建设等措施。认真学习并深刻把握邓小平民主监督思想的精神实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民主监督思想 监督机制 社会主义 无党派民主人士 民主党派 理论基石 舆论监督 领导干部 党内监督 共产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的人权思想探论
17
作者 李安增 刘煜 《理论学刊》 CSSCI 1997年第3期86-88,共3页
毛泽东的人权思想探论李安增刘煜人权,是人类长期关注和思考的政治和法权问题之一。毛泽东关于人权问题的一系列重要言论,构成了他独具特色的人权观。在当前形势下,对这份极为宝贵的政治遗产加以研析和探讨,对促进社会主义人权保障... 毛泽东的人权思想探论李安增刘煜人权,是人类长期关注和思考的政治和法权问题之一。毛泽东关于人权问题的一系列重要言论,构成了他独具特色的人权观。在当前形势下,对这份极为宝贵的政治遗产加以研析和探讨,对促进社会主义人权保障和发展社会主义人权事业,无疑具有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选集》 人权思想 人权问题 资产阶级 人权保障 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人权观 绝大多数人的人权 劳动人民 民主权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元经济有效增长的需求带动机制理论研究
18
作者 卞爱美 翟留栓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102-104,共3页
二元经济的有效增长是指有利于实现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转换的经济增长。从收入与消费的角度来看 ,二元经济的显著特征是城镇居民在收入与消费水平上、从而在消费需求上比农村居民领先一个阶段。这类消费需求的有机协调、梯次替补构成了... 二元经济的有效增长是指有利于实现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转换的经济增长。从收入与消费的角度来看 ,二元经济的显著特征是城镇居民在收入与消费水平上、从而在消费需求上比农村居民领先一个阶段。这类消费需求的有机协调、梯次替补构成了二元经济有效增长所必须的需求带动机制的核心内容。为了避免由于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缓慢而导致的需求带动机制的梗阻 ,政府应将推动农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作为二元经济条件下经济持续发展的长期战略决策。这一政策建议不仅适合于城乡之间 ,也适用于一切存在较大差别的领域 ,如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经济 有效增长 梯次需求带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经济发展主动因变动轨迹的实证考察与现实选择
19
作者 冯继康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66-71,共6页
一1979~1985年是我国农村经济高速而又稳定地发展时期,特别是1981年~1985年期间,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达11.7%,这个速度在我国历史上只有两个时期可与之媲美,一是1950年~1952年期间(年均增长14.1%)。
关键词 现实选择 农村非农产业 农村经济改革 实证考察 年均增长 经济增长 发展时期 农副产品价格 农村经济发展 农村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对外贸易的性质
20
作者 董振平 《国际经贸研究》 CSSCI 1994年第2期61-63,共3页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闭关自守的大门被帝国主义的大炮打开,中国开始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与政治形态相一致,这时期的中国对外贸易也体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性质。《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外协定关税时代的开始,关税的...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闭关自守的大门被帝国主义的大炮打开,中国开始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与政治形态相一致,这时期的中国对外贸易也体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性质。《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外协定关税时代的开始,关税的自主权开始丧失,清朝对外贸易从“关闭”、“半关闭”到“放开”,从封建的独立自主地位滑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深渊。清朝被推翻,民国初立,关税自主权不但没有恢复,反而地进一步沦丧,中国对外贸易情形未能好转。但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即进行了关税自主活动,并取得了一些进展,对外贸易的性质因之也发生了细微的变化。本文拟就抗战爆发前南京国民政府对外贸易的性质问题作一简单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国民政府 中国对外贸易 抗战前 半殖民地化 关税自主权 帝国主义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进出口贸易 关税协定 进口税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