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孔子“女子难养”说新论 被引量:7
1
作者 杨朝明 吴信英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1-113,共3页
孔子思想与文王、武王、周公等一脉相承。由周初文献可知,孔子说"小人难养",并不含有轻视"小人"的意义,相反倒是反映出他对这一群体的重视。孔子说"女子难养",情况同样如此。孔子"难养"之语是... 孔子思想与文王、武王、周公等一脉相承。由周初文献可知,孔子说"小人难养",并不含有轻视"小人"的意义,相反倒是反映出他对这一群体的重视。孔子说"女子难养",情况同样如此。孔子"难养"之语是从政治管理的角度,对"养"者即君子而言,本意是说对待"女子"与"小人"都应心存一份敬畏和戒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女子 难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语》中的“仁”与孔子仁学的内涵 被引量:54
2
作者 黄怀信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8,共4页
《论语》中的“仁”,是研究孔子仁学的基本素材。以往或不知今本《论语》多处“仁”字有误,或误解部分“仁”字之义,对孔子仁学内涵的归纳发生偏差。排除不正确的材料与误解,《论语》中的“仁”虽从词义上可分为四类,但其实质皆是“爱... 《论语》中的“仁”,是研究孔子仁学的基本素材。以往或不知今本《论语》多处“仁”字有误,或误解部分“仁”字之义,对孔子仁学内涵的归纳发生偏差。排除不正确的材料与误解,《论语》中的“仁”虽从词义上可分为四类,但其实质皆是“爱人”——关爱他人,孔子仁学的真正内涵,只有“爱人”一项,而没有其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仁者 行仁 仁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读《孔子家语》札记 被引量:18
3
作者 杨朝明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3-51,共9页
《孔子家语》是研究孔子与早期儒学的宝贵材料,但由于长期以来该书“伪书”说的影响,人们对其价值仍然心存疑虑。其实,该书与包括《礼记》、《大戴礼记》在内的传世文献以及新出土文献都有相同或相通之处,细心将《家语》与之比较,不难... 《孔子家语》是研究孔子与早期儒学的宝贵材料,但由于长期以来该书“伪书”说的影响,人们对其价值仍然心存疑虑。其实,该书与包括《礼记》、《大戴礼记》在内的传世文献以及新出土文献都有相同或相通之处,细心将《家语》与之比较,不难发现它的确应该是孔子弟子记录的汇编,其基本的、主要的内容还应当是原始面貌的保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家语》 札记 《礼记》 《大戴礼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跨文化交际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李天辰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115-118,共4页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在通讯、交通、旅游等方面的应用,不同文化间广泛的交流与合作越来越成为不可避免的现实,对跨文化交际的研究也就越来越引起学术界同仁的关注。本文对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必然性、其范围和内容的广泛性及其多学科性作了...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在通讯、交通、旅游等方面的应用,不同文化间广泛的交流与合作越来越成为不可避免的现实,对跨文化交际的研究也就越来越引起学术界同仁的关注。本文对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必然性、其范围和内容的广泛性及其多学科性作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交际 跨文化交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学复兴新论——兼谈中国文化发展的路向 被引量:8
5
作者 姜林祥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12,共6页
提倡“儒学复兴”是必要的、可行的,关键在如何理解。首先,儒学复兴是“中华民族复兴”、“中国文化复兴”主张下必然提出的课题;其次,儒学复兴就是儒学的充分现代化;复次,儒学复兴既不是政治层面的,也不是意识形态层面的,而只能是学术... 提倡“儒学复兴”是必要的、可行的,关键在如何理解。首先,儒学复兴是“中华民族复兴”、“中国文化复兴”主张下必然提出的课题;其次,儒学复兴就是儒学的充分现代化;复次,儒学复兴既不是政治层面的,也不是意识形态层面的,而只能是学术文化层面的。儒学的复兴有三个标志:第一,要诞生一些有代表性的大师;第二,大众儒学或曰世俗儒学的复兴和普及;第三,全球国际社会的认同。“儒学复兴”的动力是知识分子、儒商及政府官员三大力量的良性互动。儒学与西学、马克思主义之间的互相吸收与融合是儒学复兴的根本途径。儒学与西学、马克思主义之间的互相吸收和融合是动态的,而非静态的,而三者各自的动态方向分别是:儒学的现代化、西学的中国化、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未来的中国文化应是各种文化的“和而不同”、“多元一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复兴 中国 传统文化 现代化 “和而不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孔子弟子到孟、荀异途——由上博竹书《中弓》思考孔门学术分别 被引量:7
6
作者 杨朝明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1-16,共6页
上海博物馆竹简《中弓》印证了中弓和荀子之间的学术联系。它和其他出土文献资料一起,说明了孟、荀学术渊源的不同。因此,对它的相关研究可以使人们认识孔子弟子继承和发展儒学的一条清晰脉络。
关键词 孔子 中弓 荀子 思孟学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周文化渊源研究管见 被引量:5
7
作者 杨朝明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18-121,共4页
关于先周文化的起源 ,学术界进行了很多的探讨 ,比较有影响的说法有“关中土著说”和“晋南说” ,后有人主张周族起于山东。前两种说法都与周族发展的时代不能照应 ,后一种看法却有明显的合理性。目前 ,人们对周族的世系认识比较模糊 ,... 关于先周文化的起源 ,学术界进行了很多的探讨 ,比较有影响的说法有“关中土著说”和“晋南说” ,后有人主张周族起于山东。前两种说法都与周族发展的时代不能照应 ,后一种看法却有明显的合理性。目前 ,人们对周族的世系认识比较模糊 ,许多人认为《史记·周本纪》的记载存在缺环 ,其实并不如此。周族祖先自弃至不都为后稷之官 ,历时夏朝始末 ,这一时期 ,他们便处在邰 ,其地当今山东章丘以南 ,这应当就是周族的渊源之地 ;不至公刘在今晋南和陕西西安东南古杜国一带 ;公刘迁到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渊源 先周文化 周族 《史记·周本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子的道德理论及其特点 被引量:4
8
作者 郭鲁兵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11-115,共5页
道德理论是孔子思想学说的核心内容和主体部分。孔子道德理论的内容非常丰富,其特点也极为鲜明。孔子把"仁"作为其道德理论的核心原则;提倡轻天道、重人事的人道观;主张"为政以德"的政德论;强调"仁以为己任&qu... 道德理论是孔子思想学说的核心内容和主体部分。孔子道德理论的内容非常丰富,其特点也极为鲜明。孔子把"仁"作为其道德理论的核心原则;提倡轻天道、重人事的人道观;主张"为政以德"的政德论;强调"仁以为己任",主张立德、立功、立言的人生目标和人生态度;注重实践,提倡以培养君子人格为目标的道德教育;注重内省,强调自身主观努力的道德修养,同时还提出了一套以仁爱为核心的道德规范体系。孔子在长期的教学和著述活动中所创立的以仁为核心的道德理论及其思想体系,对我国社会历史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对于我们的道德教育和道德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儒家 道德理论 道德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伏尔泰宗教思想的形成及中国文化的影响
9
作者 赵满海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2-39,共8页
伏尔泰是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中杰出的思想家,他在中法比较的基础上提出一系列重要的看法,如宗教是实现社会控制诸多手段中的一种、宗教狂热并不具有世界性意义、神权政治并非人类社会政治发展的必经阶段等等。由于中国文化具有鲜明的现... 伏尔泰是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中杰出的思想家,他在中法比较的基础上提出一系列重要的看法,如宗教是实现社会控制诸多手段中的一种、宗教狂热并不具有世界性意义、神权政治并非人类社会政治发展的必经阶段等等。由于中国文化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特征,伏尔泰在形成这些观念的时候受到中国文化的深刻影响。这些认识不仅有助于推动当时的启蒙运动,而且预示着西方未必即是世界文化的中心,这为确立比较研究法中的“去中心主义”原则作出了贡献,很好地推动了历史学、宗教学与社会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尔泰 孔子 儒学 自然神论 宗教思想 中国 民族文化 法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孔孟之仕文化观
10
作者 修建军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21-124,共4页
孔孟的仕文化观,表现在对求让的态度方面,充满了对治世能力的自信;其求仕的目的在于对其所尊之“道”进行体认与践履,表现了一种积极入世的精神,体现了匡时救世与理想人格的和谐统一。这不仅直接影响了中国自古以来的文化人的。心... 孔孟的仕文化观,表现在对求让的态度方面,充满了对治世能力的自信;其求仕的目的在于对其所尊之“道”进行体认与践履,表现了一种积极入世的精神,体现了匡时救世与理想人格的和谐统一。这不仅直接影响了中国自古以来的文化人的。心态,而且对当今社会的官德建设也具有一定的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孟 儒家 文化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何休《公羊解诂》的历史哲学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家和 李景明 蒋重跃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32-138,共7页
何休在其《公羊解诂》中将春秋二百四十二年分为“所传闻”、“所闻”、“所见”三世,并把它们作为历史的缩影,认为历史应该是由“衰乱”、经“升平”,最终达到“大平”目标的进步过程,三世在时间上是前后连续的,在空间上是内外扩展的,... 何休在其《公羊解诂》中将春秋二百四十二年分为“所传闻”、“所闻”、“所见”三世,并把它们作为历史的缩影,认为历史应该是由“衰乱”、经“升平”,最终达到“大平”目标的进步过程,三世在时间上是前后连续的,在空间上是内外扩展的,最终目标是天下一统、人类大同。“一统”论与“张三世”、“异内外”相结合,进一步论证了历史在空间中延展和时间上延续的统一。一统之能够实现,关键在于它是发乎本性的,即以仁爱之心,由内而外,自近至远,推己及人,将仁政在空间上从“本国”推广到“诸夏”并最终扩展到“天下”,在时间上从“衰乱”世推进到“升平”世,并最终推向“大平”世。何休的历史观是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历史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哲学 何休 解诂 最终目标 “天下” 中国特色 时间 空间 历史观 扩展 本性 仁爱 仁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教会始末汇考 被引量:21
12
作者 张颂之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5-72,共18页
孔教会是民国年间出现的一个以树立孔子为教主为目的的宗教团体,在社会上一度颇具影响力。孔教会主要是由康有为、陈焕章师徒发起,联合了一些遗老及各种保守人士组成。孔教会本是康有为实现当年政治抱负的一种手段,所以,其成立后就介入... 孔教会是民国年间出现的一个以树立孔子为教主为目的的宗教团体,在社会上一度颇具影响力。孔教会主要是由康有为、陈焕章师徒发起,联合了一些遗老及各种保守人士组成。孔教会本是康有为实现当年政治抱负的一种手段,所以,其成立后就介入到民初复杂的政治纠纷中,其兴衰也与时局的影响有极大的关系。孔教会的兴衰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康有为时期,从孔教会的成立到张勋复辟后康有为辞去孔教会会长职,孔教会从开创迅速走向兴盛时期;二是陈焕章时期,在北洋政府支持下孔教会继续发展,但因局势变化已有了衰落之势;三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孔教会最终在政府的压力下改名为孔学会,并逐渐衰微,终至于消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教会 康有为 陈焕章 中华民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家的职业道德观 被引量:14
13
作者 郭鲁兵 《伦理学研究》 CSSCI 2008年第6期83-86,共4页
在儒家伦理思想中,职业道德是其重要内容之一,而在对儒家伦理思想的现代解读的成果中鲜有所及。孔子所提出的"敬事而信"、"行之以忠"等思想集中反映了儒家在职业道德方面的基本要求。今天,认真研究和吸取儒家职业... 在儒家伦理思想中,职业道德是其重要内容之一,而在对儒家伦理思想的现代解读的成果中鲜有所及。孔子所提出的"敬事而信"、"行之以忠"等思想集中反映了儒家在职业道德方面的基本要求。今天,认真研究和吸取儒家职业道德思想中的积极因素,对于培养人们爱岗敬业、克尽职守的职业道德是十分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孔子 职业道德 伦理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汉道德教化传统及其历史效应 被引量:9
14
作者 刘厚琴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8-53,共6页
经过长期战乱建立起来的东汉封建政权 ,为安定社会 ,巩固统治 ,把强化儒家伦理道德教化作为统治的首要任务 ,从中央到地方 ,在全社会范围内建立起严密的道德教化网络。东汉的道德建设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它促进了儒学的社会化进程 ,... 经过长期战乱建立起来的东汉封建政权 ,为安定社会 ,巩固统治 ,把强化儒家伦理道德教化作为统治的首要任务 ,从中央到地方 ,在全社会范围内建立起严密的道德教化网络。东汉的道德建设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它促进了儒学的社会化进程 ,提高了管理者的道德素质 ,也美化了社会风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 儒家 伦理道德 教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丛子》与子思生年问题 被引量:14
15
作者 孔德立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6-30,共5页
《孔丛子》载有大量孔子和于思的对话,但是,学界普遍认为于思在孔子去世时年龄太小,无法亲受孔子之道,从而怀疑《孔丛子》的史料价值。《史记·孔子世家》等几种子思生年的说法均不能成立。伯鱼比颜回早卒,颜回的卒年是考察子思生... 《孔丛子》载有大量孔子和于思的对话,但是,学界普遍认为于思在孔子去世时年龄太小,无法亲受孔子之道,从而怀疑《孔丛子》的史料价值。《史记·孔子世家》等几种子思生年的说法均不能成立。伯鱼比颜回早卒,颜回的卒年是考察子思生年的下限时间。颜回卒于公元前491年(鲁哀公四年),子思生年不会晚于此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丛子》 子思生年 颜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语》成书及其文本特征 被引量:9
16
作者 杨朝明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9-104,共6页
《论语》材料集撰应在孔子去世之后,由孔子裔孙子思主持编撰而成。《论语》明显具有"正实而切事"的特征。研究《论语》应注意将研究放到古文化的大背景中,将孔子回归到他所处的时空中,既要克服疑古思潮的巨大束缚,也不盲目信古。
关键词 论语 孔子 成书 子思 正实而切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家是“结构性伪善”吗——关于康德与儒家人性论与邓晓芒先生商榷 被引量:6
17
作者 邱文元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5-72,共8页
邓晓芒先生认为儒家在认识论上没有自我意识,在伦理学上缺乏自由意志。他称儒家学说存在着一种"结构性伪善"。这是邓晓芒从普世伦理的立场出发对儒家展开的严厉批判。但是,邓先生的批判并没有建立在对儒家和康德人性论耐心的... 邓晓芒先生认为儒家在认识论上没有自我意识,在伦理学上缺乏自由意志。他称儒家学说存在着一种"结构性伪善"。这是邓晓芒从普世伦理的立场出发对儒家展开的严厉批判。但是,邓先生的批判并没有建立在对儒家和康德人性论耐心的比较基础上,只是一种意识形态的独断。通过仔细的比较研究,我们发现康德和儒家人性论是相通的,彼此的差异是中西文明历史发展路径的不同造成的。因此用康德来贬低儒家,用西方哲学来矮化中国哲学是没有根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根本恶 邓晓芒 自由意志 自我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秦儒家的农业管理思想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厚琴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8-60,共3页
根植于古代农业社会的儒家的重农意识十分明显,提出了加强农时管理、大农业系统管理、田间管理、农业资源管理、农村基层组织管理等一系列见解,形成了其系统的农业管理思想。它对当代农业管理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仍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先秦时期 儒家 农业管理思想 重农意识 农时管理 田间管理 农业资源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本义与《诗论》、《诗序》——以《关雎》篇为例看《诗论》、《诗序》作者 被引量:4
19
作者 黄怀信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91-94,共4页
探明诗本义,对于正确理解《诗论》与《诗序》,判别其各自作者,有积极意义;区别《诗序》之大、小,同样有助于判别其各自之作者,并可加深对《诗》学传承与发展的认识。而诗本义,则历古以来多被义理之学所歪曲;《诗序》之大、小,自陆德明... 探明诗本义,对于正确理解《诗论》与《诗序》,判别其各自作者,有积极意义;区别《诗序》之大、小,同样有助于判别其各自之作者,并可加深对《诗》学传承与发展的认识。而诗本义,则历古以来多被义理之学所歪曲;《诗序》之大、小,自陆德明以来亦已不甚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论》 《诗序》 《毛传》 子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逸周书·宝典篇》与儒家思想 被引量:4
20
作者 杨朝明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88-92,共5页
《逸周书》对于考察孔子和早期儒家学说的形成有重要作用,《宝典》篇中便能够清晰地看到早期儒学的影子。其中关于“仁”的内容,对孔子“仁”的思想的形成有一定影响;所述“四位”、“九德”、“三信”的内容与儒家的修身思想关系极其密... 《逸周书》对于考察孔子和早期儒家学说的形成有重要作用,《宝典》篇中便能够清晰地看到早期儒学的影子。其中关于“仁”的内容,对孔子“仁”的思想的形成有一定影响;所述“四位”、“九德”、“三信”的内容与儒家的修身思想关系极其密切;“十奸”、“十散”涉及择人、敬谋问题,与早期儒家和孔子亦有一定关联。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参照出土文献等资料分析,《逸周书》的《宝典》篇应是可靠的周初文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逸周书》 《宝典》 儒家 孔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