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明清时期官窑与民窑的关系 被引量:5
1
作者 李绍强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82-88,共7页
中国古代的瓷器制造从商周时期开始及至唐代,一直属于民间手工业;五代时期,封建官府设置官窑垄断其中的精品生产为其服务,瓷器制造开始出现官民窑之分。明代中叶,随着烧造加派的增加和官窑自身弊端的日益突出,御瓷生产不得不以“... 中国古代的瓷器制造从商周时期开始及至唐代,一直属于民间手工业;五代时期,封建官府设置官窑垄断其中的精品生产为其服务,瓷器制造开始出现官民窑之分。明代中叶,随着烧造加派的增加和官窑自身弊端的日益突出,御瓷生产不得不以“官搭民烧”的形式依赖民窑。清代中期之后,官窑逐渐萎缩并基本退出历史舞台。瓷器制造从民间手工业萌发,历经官民窑之分,最后终于以官衰民兴的形式完成了它的历史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官窑 民窑 官搭民烧 尽搭民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律·敕兼行──宋代刑法体系简论 被引量:5
2
作者 魏殿金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80-84,共5页
律、敕兼行,互为补充,是宋代“正刑定罪”的刑法体系之基本格局和特点。律,即唐律502条的沿用;敕,则是对律文未尽、未便之处的补充和修改。有来一代的基本法典──《刑统》,本身便是律、敕兼行的产物。律即《刑统》及宋代以敕代... 律、敕兼行,互为补充,是宋代“正刑定罪”的刑法体系之基本格局和特点。律,即唐律502条的沿用;敕,则是对律文未尽、未便之处的补充和修改。有来一代的基本法典──《刑统》,本身便是律、敕兼行的产物。律即《刑统》及宋代以敕代律的传统观点,实是对有关史实的误解,有欠妥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统>> 宋代 刑法 刑法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伊丽莎白一世的婚姻谈判与外交政策的关系 被引量:3
3
作者 夏继果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21-126,共6页
本文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与德国的查理、法国的安茹和阿朗松的婚姻谈判为例,结合当时英国所面临的国际形势,说明她的婚姻谈判是为其外交政策———维持欧洲大陆法国和西班牙间的势力均衡,以保证英国的安全———服务的,但她并不... 本文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与德国的查理、法国的安茹和阿朗松的婚姻谈判为例,结合当时英国所面临的国际形势,说明她的婚姻谈判是为其外交政策———维持欧洲大陆法国和西班牙间的势力均衡,以保证英国的安全———服务的,但她并不想同任何人结婚,以免失去行动的自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丽莎白一世 西班牙 婚姻 外交政策 谈判 尼德兰 腓力二世 英国 法国 国务大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清代主要手工业品与市场的关系 被引量:3
4
作者 李绍强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85-90,共6页
清政府较为宽松的工商业政策使商品经济在明代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主要手工业品与市场的联系更为密切,出现了许多区域性商品基地,商品流量有了很大增加,全国性统一市场初步形成。虽然清廷有种种限制,但清代的商品经济仍达到... 清政府较为宽松的工商业政策使商品经济在明代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主要手工业品与市场的联系更为密切,出现了许多区域性商品基地,商品流量有了很大增加,全国性统一市场初步形成。虽然清廷有种种限制,但清代的商品经济仍达到封建社会前所未有的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手工业品 区域市场 工商业政策 商品市场 茶叶市场 商品流通 牙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汉儒家历史观述论
5
作者 张秋升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9-45,共7页
西汉儒家心目中的历史主要是政治史。他们一致认为 :历史变动不居 ,变动的历史之中又有“道”等不变者在 ,历史的变动有进、退、循环和盛衰交替等趋向 ,历史变动的形式有因革、禅让和武力征伐等 ;历史变动的原因有多种 ,其中 ,人的因素... 西汉儒家心目中的历史主要是政治史。他们一致认为 :历史变动不居 ,变动的历史之中又有“道”等不变者在 ,历史的变动有进、退、循环和盛衰交替等趋向 ,历史变动的形式有因革、禅让和武力征伐等 ;历史变动的原因有多种 ,其中 ,人的因素是主要的 ,而在人的因素中 ,西汉儒家突出地强调了君王和道德的支配作用 ,而君王和道德都是天意的呈现 ,因而 ,天意史观、君王史观、道德史观是西汉儒家最基本的历史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 儒家 历史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末新政时期的“重农”思潮评述 被引量:6
6
作者 赵朝峰 宋艳丽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24-127,共4页
清末新政时期,“重农”思潮盛行于朝野。但它不是传统“农本商末”思想的复归,而是要求在中国发展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近代农业。这对中国传统农业变革有积极影响,在中国农业发展史上具有开风气的作用。
关键词 清末 “重农” 资本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四运动”一词的最早出现及其涵义的演变 被引量:6
7
作者 孔凡岭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87-87,共1页
通常被称作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五四运动,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哪里,是史学界值得弄清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 五四运动 史学界 开端 中国近现代史 新民主主义革命 演变 占有 概念 涵义 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雅爱情的特征及其社会影响 被引量:15
8
作者 徐善伟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6期82-88,共7页
典雅爱情是中世纪西欧的男女贵族和游咏诗人一起创造出的一种新型的两性关系。它提倡爱情至上、两性平等、婚外恋情等。这不仅对传统女性观念作了大胆的修正,而且还有助于中世纪西欧女性地位的提高和男女两性关系的改善。
关键词 典雅爱情 两性关系 游咏诗人 社会习俗 贵族阶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季清初遗民逃禅现象论析 被引量:4
9
作者 暴鸿昌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57-62,共6页
明季清初出现了一种遗民逃禅的社会现象。遗臣庄士遁入空门者不可胜记。清初学者邵廷采在总述这种现象时说:“至明之季年,故臣庄士往往避于浮屠,以贞厥志”,“僧之中多遗民,自明季始也”。陈垣先生在《明季滇黔佛教考》
关键词 明清之际 黄宗羲 邵廷采 士大夫阶层 阎尔梅 戴名世 明清鼎革 浮屠 反清 儒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20世纪世界和平运动的特点 被引量:2
10
作者 郝承敦 姜元奎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37-142,共6页
20世纪世界和平运动的特点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从斗争矛头来看,是以反对霸权主义为其目标的:第二,从其地域来看,是以欧洲地区为中心的;第三,从参加者来看,和平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关键词 霸权主义 反战运动 和平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慈禧预备立宪的实质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朝峰 宋艳丽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18-20,共3页
关键词 预备立宪 慈禧 资政院 宪法 资产阶级立宪派 清政府 近代化改革 日俄战争 君主立宪制 辛亥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家思想在柳宗元世界观中的地位 被引量:6
12
作者 杨荫楼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11-15,共5页
柳宗元的思想实质是儒家的,但他又是一个不默守儒经而出入于百家之学的人物。他援诸子学说以济儒,充实儒学以新的内容,以图重新建构儒学的思想体系。对待佛教,他不主张盲目排斥,提倡“统合儒释”,融合佛学。柳宗元是一位儒家学者。
关键词 柳宗元 儒家 思想 唐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司马光《通鉴》史论的内容特点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建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13-117,共5页
司马光《通鉴》史论寓论于史,是《通鉴》全书的有机 组成部分。它的突出特点是,以“礼治”的思想为核心评论历史是非,以君臣为中心论述致 治之道,以“鉴古”“考今”为目的服务于社会现实,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评述史事。《通鉴 》... 司马光《通鉴》史论寓论于史,是《通鉴》全书的有机 组成部分。它的突出特点是,以“礼治”的思想为核心评论历史是非,以君臣为中心论述致 治之道,以“鉴古”“考今”为目的服务于社会现实,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评述史事。《通鉴 》从纪事到史论都围绕着取鉴“资治”的原则,但史论部分更直接地体现了司马光的思想观 点和撰史目的,是《通鉴》的点晴之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光 《通鉴》 史论 内容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四运动爆发原因的再探讨 被引量:3
14
作者 孔凡岭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7-22,30,共7页
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对中国加紧侵略及北洋政府对内压榨对外妥协所造成的民族危机;是由于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而新兴社会力量的成长、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及十月革命的影响;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这些为学... 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对中国加紧侵略及北洋政府对内压榨对外妥协所造成的民族危机;是由于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而新兴社会力量的成长、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及十月革命的影响;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这些为学术界所公认并多有论述。另外还有一点,尚未引起人们的充分重视,那就是留日学生爱国斗争对国内的影响,也是五四运动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拟就所见到的史料来说明这一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运动 留日学生 爆发原因 军事协定 五四爱国运动 卖国贼 匡互生 北京学 巴黎和会 许德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明中期才士的傲诞之习 被引量:3
15
作者 暴鸿昌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02-106,共5页
关键词 明代中期 明中期 文人 唐寅 祝允明 文征明 吴中 科举制度 王廷陈 反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末新政与中国农业近代化 被引量:6
16
作者 赵朝峰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1期12-17,共6页
清末新政时期 ,清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兴农措施 ,例如成立专门的农业行政机关、兴办农业学校、创办农业科研机构、鼓励发展农业公司、调整农业结构等等 ,这些均有利于中国传统农业向近代农业转化 。
关键词 清朝末年 中国 农业科研机构 农业公司 新政 农业近代化 农会组织 农业教育 农业结构调整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想象史研究述评 被引量:5
17
作者 徐善伟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74-82,共9页
本文主要以雅克·勒高夫的想象史研究为例 ,对当今法国年鉴 -新史学派所开创的想象史进行了较为细致的介绍 ,并对它出现的原因及其意义进行了简要的评价。笔者认为 ,想象史出现的原因和意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 ,想象史是法国... 本文主要以雅克·勒高夫的想象史研究为例 ,对当今法国年鉴 -新史学派所开创的想象史进行了较为细致的介绍 ,并对它出现的原因及其意义进行了简要的评价。笔者认为 ,想象史出现的原因和意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 ,想象史是法国年鉴 -新史学派的史学家继续致力于开拓新领域和进行跨学科研究的结果 ,同时它的出现也有力地促进了史学研究的深入和细化。其次 ,想象史是法国新史学家更新史料观念和开发史料领域的结果 ,同时它的出现也进一步更新了史学家的史料观念和扩大了历史资料的范围。再次 ,想象史是法国新史学家不断更新史学观念的结果 ,同时它的出现又进一步导致了史学观念的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想象史 法国年鉴-新史学派 雅克·勒高夫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汉末皇权对三大政治集团的态度 被引量:4
18
作者 高兵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79-82,共4页
东汉末年皇权对外戚、宦官和官僚士大夫都加以重用,亦加以防范,基本上形成了以皇权为核心的三大政治集团鼎足而立的政治均势和相互制衡的政治体系。不论哪一个政治集团侵犯了皇权,都会遭到打击。此时期不仅发生了“党锢之祸”,亦发... 东汉末年皇权对外戚、宦官和官僚士大夫都加以重用,亦加以防范,基本上形成了以皇权为核心的三大政治集团鼎足而立的政治均势和相互制衡的政治体系。不论哪一个政治集团侵犯了皇权,都会遭到打击。此时期不仅发生了“党锢之祸”,亦发生了“外戚之祸”和“宦官之祸”。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 皇权 外戚之祸 宦官之祸 政治集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雅典奴隶制民主政体创立问题的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顾銮斋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54-59,共6页
关于雅典奴隶制民主政体的创立问题,国内外史学界主要有三种观点,分别认为民主政体的创立者是梭伦、克利斯提尼或厄菲阿尔特。本文从史学史角度对这些观点的源流作了考察,并就其得失,以及目前研究中存在的方法问题展开讨论,认为,... 关于雅典奴隶制民主政体的创立问题,国内外史学界主要有三种观点,分别认为民主政体的创立者是梭伦、克利斯提尼或厄菲阿尔特。本文从史学史角度对这些观点的源流作了考察,并就其得失,以及目前研究中存在的方法问题展开讨论,认为,大多数论者因仅仅注意了梭伦政体中的民主因素而未重视其在整个政体中的比重,或因缺乏对梭伦、克利斯提尼改革内容的详细对比,主张梭伦或克利斯提尼创立了民主政体。有的论者则由于较多注意了民主化进程中纵向、横向的具体比较,提出了厄菲阿尔特创立民主政体的结论。对于这一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典 民主政体 梭伦 克利斯提尼 厄菲阿尔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阶级分析理论起源新探 被引量:3
20
作者 顾銮斋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5-10,共6页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关系的变化 ,阶级斗争话语在隐退多年之后又呈复归之势 ,此时探讨阶级分析理论的有关问题不仅具有学术意义 ,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关于阶级分析理论的起源 ,已有的几种观点都值得商榷。所谓“阶级斗争理论...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关系的变化 ,阶级斗争话语在隐退多年之后又呈复归之势 ,此时探讨阶级分析理论的有关问题不仅具有学术意义 ,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关于阶级分析理论的起源 ,已有的几种观点都值得商榷。所谓“阶级斗争理论的首创者”维科、阶级斗争的“天才发现者”圣西门以及复辟时期的历史学家梯叶里等人的理论都不是阶级分析理论之源。实际上 ,阶级分析理论早在古希腊业已提出 ,亚里斯多德在《政治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级分析理论 柏拉图 亚里斯多德 圣西门 复辟时期 历史学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