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5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生物学教学的现实困境与突围路径
1
作者 燕艳 赵齐鲁 +1 位作者 张艳秋 朱磊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50,共5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将其融入生物学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文化自信。通过理论思辨与文本研究发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生物学教学存在着教材资源碎片化分布、教师传统文化转化能力结构性缺失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将其融入生物学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文化自信。通过理论思辨与文本研究发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生物学教学存在着教材资源碎片化分布、教师传统文化转化能力结构性缺失以及教学实施停留于表层化应用等三重困境。依据科学本真与文化意蕴统一、认知规律与教学适切平衡、目标导向与过程生成协同、学科逻辑与文化浸润融合的融入原则,研究认为,可以通过构建“三维同构”的课程资源开发、“多维进阶”的教师能力培养以及“双线融合”的教学策略实施路径,助力兼具科学理性与文化底蕴的时代新人培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生物学教学 中学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发展的经验 被引量:2
2
作者 王京传 刘以慧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0-12,共3页
关键词 国际孔子文化节 可持续发展问题 经验 曲阜 旅游节庆 节庆活动 市场吸引力 程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动态视野中凝练旅游节庆的主题——以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为例 被引量:6
3
作者 刘庆余 《旅游学刊》 CSSCI 2013年第7期9-11,共3页
"旅游节事的国际化与本土化",看似"老生常谈",但确是永恒的话题。2011年9月30日,《中国旅游报》曾推出"旅游节庆的国际化打造"高端对话栏目,其中,"旅游节庆越是有特色,越是民族的,越容易走向国际","旅游节庆的国际化,要实现视... "旅游节事的国际化与本土化",看似"老生常谈",但确是永恒的话题。2011年9月30日,《中国旅游报》曾推出"旅游节庆的国际化打造"高端对话栏目,其中,"旅游节庆越是有特色,越是民族的,越容易走向国际","旅游节庆的国际化,要实现视野国际化、思维国际化、心态国际化"等观点颇具启发。成功的旅游节庆要同时兼顾"文化底蕴"的本土化与"运作视野、服务标准和发展方向"的国际化。而节庆主题策划的好坏程度,是决定其举办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凡是已举办多年的旅游节庆,其承办方和主办方为了每一届都能够推陈出新,往往是绞尽脑汁地酝酿和策划主题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孔子文化节 旅游节庆 中国旅游 曲阜 凝练 动态 主题策划 国际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大革命”初期曲阜的“破四旧”运动及其影响--兼论红卫兵与当地民众的行为、心态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先明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20-127,共8页
曲阜的"破四旧"运动始于1966年8月,止于1967年初。运动之初,当地干部组织群众努力把"破四旧"运动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力保"三孔"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免遭破坏。但随着"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升级和北... 曲阜的"破四旧"运动始于1966年8月,止于1967年初。运动之初,当地干部组织群众努力把"破四旧"运动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力保"三孔"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免遭破坏。但随着"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升级和北师大"井冈山战斗团"等外地红卫兵组织的介入,"破四旧"最终演变成一场"造孔家店的反"的灾难性破坏运动。曲阜"破四旧"运动的开展,不仅未能"移风易俗"、"改变整个社会的精神面貌",反而严重地破坏了国家历史文化遗产,给当地民众的文化、生活等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其经验教训值得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大革命”初期 曲阜 “破四旧”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三代的宗教文化与历史观念
5
作者 李建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7-72,共6页
上古三代时期,人类文化经历了由巫觋文化向祭祀文化、再向礼乐文化的转型和过渡。由原始的巫觋文化到文明社会初期(夏殷)的祭祀文化的过渡,对历史观念的重要影响在于开启了"上古神话历史化"之端倪。殷周之际,祭祀文化向礼乐... 上古三代时期,人类文化经历了由巫觋文化向祭祀文化、再向礼乐文化的转型和过渡。由原始的巫觋文化到文明社会初期(夏殷)的祭祀文化的过渡,对历史观念的重要影响在于开启了"上古神话历史化"之端倪。殷周之际,祭祀文化向礼乐文化转型,与原始氏族阶段的神灵史观和夏殷时期纯粹的神意史观截然不同的以"敬德"、"保民"为基本内涵的天命史观逐渐形成。这种具有忧患意识特征的历史观,是人类历史意识增强和历史理性觉醒的表现;而在这种背景下更加深入的神话历史化,也促使人们从现世的"人"自身的角度总结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从中国史学思想的发展来看,它促进了"殷鉴"思想——中国史鉴传统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代 宗教文化 历史观念 天命史观 神话历史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大革命”后期曲阜的“批林批孔”运动及其影响--兼论当地民众的思想态度
6
作者 李先明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2-110,共9页
1974年初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批林批孔"运动在曲阜开展后,当地大多数干部群众对运动持消极应付的思想态度。对此,曲阜县委领导被迫充当"指挥员和战斗员"的双重角色,通过组织动员和媒体宣传等方式来推动这场运动的开展... 1974年初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批林批孔"运动在曲阜开展后,当地大多数干部群众对运动持消极应付的思想态度。对此,曲阜县委领导被迫充当"指挥员和战斗员"的双重角色,通过组织动员和媒体宣传等方式来推动这场运动的开展。"批林批孔"运动的开展,给曲阜的经济、文化等造成了很大影响,但未能改变人们初始的消极态度。运动在曲阜所取得的政治效果与江青等人所预期的目标相差甚远,甚至是截然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大革命”后期 曲阜 “批林批孔”运动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曲阜孔林面积流变及其历史意涵 被引量:1
7
作者 孟维腾 吴佩林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0-115,共6页
曲阜孔林为孔子及其后世子孙所葬之陵园,其面积是不断变化的。孔子逝后至北魏时期,孔林面积变化不大。北魏至宋元时期,孔林的面积有所增扩。明清两代,一方面鼎革之变造成了林地迷失,另一方面孔林在乡绅与朝廷的主导下得以继续扩展。从... 曲阜孔林为孔子及其后世子孙所葬之陵园,其面积是不断变化的。孔子逝后至北魏时期,孔林面积变化不大。北魏至宋元时期,孔林的面积有所增扩。明清两代,一方面鼎革之变造成了林地迷失,另一方面孔林在乡绅与朝廷的主导下得以继续扩展。从曲阜孔林面积的流变可以看出孔氏家族的兴衰历程,王朝国家对儒学的态度,孔林逐渐成为国家表达尊孔崇儒的理想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阜孔林 面积流变 孔氏宗族 历史意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两个结合”引领文化“两创”开辟新境界 被引量:2
8
作者 金刚 张昕如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11,共7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更加直观更加深刻地彰显了“两个结合”与文化“两创”的密切联系,为在新的起点上以“两个结合”引领文化“两创”开辟新境界提供了根本遵循。文化“两创”开辟新境界,关键在于把“两创”与...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更加直观更加深刻地彰显了“两个结合”与文化“两创”的密切联系,为在新的起点上以“两个结合”引领文化“两创”开辟新境界提供了根本遵循。文化“两创”开辟新境界,关键在于把“两创”与“两个结合”这一“最大法宝”紧密结合。新时代,推进“两个结合”必然能够进一步“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和“强化文化赋能”,充分发挥“文化在激活发展动能”等多方面的重要作用,引领文化“两创”提质增效,进入新境界。一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的契合融通理念进行更全面更深入更系统的挖掘阐扬;二是对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重特质进行更客观更理性更科学的宣传彰显;三是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兼通人才进行更有力更高效更广泛的教育培养;四是对“两个结合”自身的内在统一性和相互包容性特点进行更及时更通俗更贴切的剖析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个结合” 文化“两创” 新境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旅游驱动的乡村现代化:路径、挑战及应对 被引量:2
9
作者 樊友猛 《旅游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1-78,共18页
以乡村旅游为抓手提升本地现代化水平成为越来越多农村社区的选择,其对乡村振兴和中国式现代化实现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提出“乡村旅游驱动乡村现代化”命题,基于对部分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的调研数据,采用主题分析法,总结其推进路径... 以乡村旅游为抓手提升本地现代化水平成为越来越多农村社区的选择,其对乡村振兴和中国式现代化实现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提出“乡村旅游驱动乡村现代化”命题,基于对部分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的调研数据,采用主题分析法,总结其推进路径,识别潜在挑战,并提出相应治理策略。研究发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性及其内含的现代性力量使相应乡村的现代化成为可能。旅游驱动的乡村现代化主要沿着乡村景观的审美建构、乡村空间的消费转型、乡村组织的市场转向和乡村文化的符号表征4条路径展开。在缺乏有效干预的情况下,乡村旅游可能带来乡村社区的景观脱域、空间异化、组织失范和文化悬浮的问题。为此,研究以农村和农民为本位,从地方与全球、乡村与城市、农户与市场、传承与创新等二元关系入手,构建了以景观保育、空间融合、组织再造和文化治理为核心的对策体系。研究厘清了乡村旅游驱动乡村现代化的内在机制,希望为相关现代化实践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 乡村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 乡村旅游重点村镇 旅游乡村 主题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强国建设背景下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体系构建 被引量:7
10
作者 郝志刚 李娟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1-98,共8页
历史上沿海地区形成的数量众多、类型丰富、特色鲜明的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当前我国海洋强国建设的重要价值,需要立足现实需求进行价值解读与价值体系构建。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体系构建可遵循三层价值生成逻辑:基础价值是海洋... 历史上沿海地区形成的数量众多、类型丰富、特色鲜明的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当前我国海洋强国建设的重要价值,需要立足现实需求进行价值解读与价值体系构建。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体系构建可遵循三层价值生成逻辑:基础价值是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客观存在的价值,是核心价值产生的前提,由本体价值和空间价值组成。本体价值包括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空间价值包括本源性价值和空间延伸价值。核心价值是在海洋强国建设的现实需求与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基础价值的对接中生成的,包括证史价值、文化认同价值、和平发展价值、正名价值、教育价值和创意价值。核心价值的实现既要重视单个或部分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体现出的典型价值,又要重视全部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体现出的整体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强国 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 价值体系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与旅游产品体系构建 被引量:22
11
作者 王京传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9,共3页
长期以来,文化遗产旅游一直是我国文化旅游的主体。当前,我国旅游业发展已经开始优化转型,旅游需求也正在转化升级。在此背景下,我国传统的文化遗产旅游产品或因开发方式的粗放而与新时期效益与质量导向型集约发展方式相背离,或因其类... 长期以来,文化遗产旅游一直是我国文化旅游的主体。当前,我国旅游业发展已经开始优化转型,旅游需求也正在转化升级。在此背景下,我国传统的文化遗产旅游产品或因开发方式的粗放而与新时期效益与质量导向型集约发展方式相背离,或因其类型、层次的单一而不能满足日益多元化的旅游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产品体系 文化遗产 开发 保护 旅游需求 旅游业发展 文化旅游 遗产旅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的茶文化旅游发展 被引量:42
12
作者 王京传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共5页
关键词 旅游发展 茶文化 生活水平 现代社会 心理压力 健康状况 释放压力 文化素质 休闲娱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家“仁礼合一”传统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建 傅永聚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9,共5页
儒学是以"仁礼合一"为基本架构的思想学说。儒学由"仁"而"礼"是从自我人格修养向家庭、社会、国家、自然乃至宇宙天道扩展的过程,这种逐层展开,强化了人的道德自主和社会承担意识,奠定了儒家道德人文主... 儒学是以"仁礼合一"为基本架构的思想学说。儒学由"仁"而"礼"是从自我人格修养向家庭、社会、国家、自然乃至宇宙天道扩展的过程,这种逐层展开,强化了人的道德自主和社会承担意识,奠定了儒家道德人文主义的思想基调。儒家"仁礼合一"的人文传统正是以人格修养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家国情怀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当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可以依托的重要文化资源。只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实现儒家传统人文精神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儒学势必会在当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践中发挥巨大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 仁礼合一 道德实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国家历史公园建设及对中国的启示 被引量:18
14
作者 王京传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9-128,共10页
作为美国文化遗产类国家公园的代表,国家历史公园致力于对文化遗产的整体性保护利用。依托承载美国历史发展中重大事件、关键人物和重要地点之文化遗产,美国自1933年以来已建成50个国家历史公园,并且有4个正在建设之中。国家公园管理局... 作为美国文化遗产类国家公园的代表,国家历史公园致力于对文化遗产的整体性保护利用。依托承载美国历史发展中重大事件、关键人物和重要地点之文化遗产,美国自1933年以来已建成50个国家历史公园,并且有4个正在建设之中。国家公园管理局依据文化遗产和国家公园两个领域的法律法规对之进行管理,并通过伙伴关系、特许经营、捐赠、志愿者等途径吸纳社会力量参与管理。经过80余年的实践,美国国家历史公园的保护功能得到巩固,研究、展示、教育、休闲等功能也不断强化,实现了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协同。借鉴美国国家历史公园建设的经验,中国应将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纳入到正在创建的国家公园体系,在建设与管理中强化公园立法、完善功能体系、建立公众参与制度、加强网络平台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产 国家历史公园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国家公园 美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历史教育研究相关问题探析 被引量:13
15
作者 李建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31-138,共8页
中国古代历史教育研究是一个跨学科的综合性课题。从本质而言,历史教育是一种培养人们历史文化素质和历史认识能力,促使其达到解决现实问题、指导社会实践、正确把握和自觉遵循历史客观规律等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国古代历史教育研究... 中国古代历史教育研究是一个跨学科的综合性课题。从本质而言,历史教育是一种培养人们历史文化素质和历史认识能力,促使其达到解决现实问题、指导社会实践、正确把握和自觉遵循历史客观规律等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国古代历史教育研究可以从综合的角度划分为历代统治阶级内部主要针对统治者尤其是对帝王进行的历史教育、各级学校中的历史教育、社会教育(社会教化)活动和其他非教育活动中的历史教育等三个大的研究层次,以探讨其在目的、对象、途径、内容、功能等诸方面的特征。中国古代历史教育与历史学、经学等相关学科领域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古代历史教育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具有重要价值和深远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 历史教育 历史学 经学 历史借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一体化与共同富裕:基于集聚经济的机制检验
16
作者 龙晓涛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1-125,共5页
文章立足于集聚经济视域,采用2013—2022年中国29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区域一体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区域一体化能够加快共同富裕实现进程,东部与中部地区城市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享有的区域一体化红... 文章立足于集聚经济视域,采用2013—2022年中国29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区域一体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区域一体化能够加快共同富裕实现进程,东部与中部地区城市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享有的区域一体化红利更为突出,国家级城市群与多核中心型城市群内区域一体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更明显。机制检验结果表明,集聚经济是区域一体化影响共同富裕的关键机制。门槛效应检验结果表明,在集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区域一体化的作用效果并不显著,而一旦超过特定门槛值,区域一体化的作用效果就会呈现边际效应非线性递增特征。据此,我国应坚持长期发展,持续推进区域一体化战略;注重区域差异,发挥个性化城市协同效应;优化空间布局,形成跨区域经济联动机制,从而加快共同富裕实现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区域一体化 集聚经济 创新要素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乡村文化转型的启示 被引量:9
17
作者 李先明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7-129,共3页
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乡村社会的变迁表明:乡村文化转型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在文化的各个层次"均衡"着力;在乡村文化转型过程中,不能割裂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正确的态度应是革故鼎新;推动乡村文化转型的最优路径选择是内生性变... 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乡村社会的变迁表明:乡村文化转型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在文化的各个层次"均衡"着力;在乡村文化转型过程中,不能割裂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正确的态度应是革故鼎新;推动乡村文化转型的最优路径选择是内生性变迁与外生性变迁的有机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 乡村文化 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意识与历史教育的萌芽——中国上古时代原始历史教育探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建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5-31,共7页
上古先民初始的历史意识和历史知识传播是中国古代源远流长的历史教育传统的萌芽和源头。原始的历史教育以口述寓含先民原始历史观念的历史知识为手段 ,以反映远古祖先生产生活情形和体现与大自然或其他威胁作斗争的历史神话传说为主要... 上古先民初始的历史意识和历史知识传播是中国古代源远流长的历史教育传统的萌芽和源头。原始的历史教育以口述寓含先民原始历史观念的历史知识为手段 ,以反映远古祖先生产生活情形和体现与大自然或其他威胁作斗争的历史神话传说为主要内容 ,它具有传承历史知识、继承发扬祖先优良传统、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励先民精神意志的教育意义。这种原始的历史教育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上古时代 历史教育 历史意识 神话故事 历史传说 口述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诸文化保守派眼中的孔教运动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颂之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9-35,共7页
民国时期的孔教运动在尊孔读经问题上是与各种文化保守派有了共同的话语和旨归,然在孔教是否就是宗教问题上,孔教徒们与各种文化保守派却有截然不同的认识,也许是这个不同的认识彻底区分开了孔教徒与各种文化保守派的异同所在。尊孔之... 民国时期的孔教运动在尊孔读经问题上是与各种文化保守派有了共同的话语和旨归,然在孔教是否就是宗教问题上,孔教徒们与各种文化保守派却有截然不同的认识,也许是这个不同的认识彻底区分开了孔教徒与各种文化保守派的异同所在。尊孔之同路人在儒学是否宗教问题上而彻底分离。孔教运动连其同路人的文化保守派都大不支持,孔教运动之失败于此又得一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 孔教运动 文化保守派 康有为 孔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论三代的史官、学校与历史教育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建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5-38,共4页
我国夏商西周三代时期,用文字记载的典册的不断出现,为历史教育提供了可资依据的教材;史官制度的逐步确立,巫史职责的逐渐分野,一方面使我国丰富而连续的历史记载不断出现,另一方面则使历史教育有了比较专职的历史教师;学校教育的产生,... 我国夏商西周三代时期,用文字记载的典册的不断出现,为历史教育提供了可资依据的教材;史官制度的逐步确立,巫史职责的逐渐分野,一方面使我国丰富而连续的历史记载不断出现,另一方面则使历史教育有了比较专职的历史教师;学校教育的产生,则使历史教育成为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而且,"学在官府"、"官师合一"的教育体制,也使史官在学校中传授历史知识、进行历史教育成为一种经常性的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代 史官 学校 历史教育 学在官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