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2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国体育科学大会助力我国体育科学研究发展60年:演进、成就及展望 被引量:1
1
作者 方千华 关清文 +1 位作者 郭学松 张阳 《上海体育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0,45,共11页
全国体育科学大会(以下简称“体科会”)在助力我国体育科学研究发展的60年征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其历史演进、显著成就等进行深入研究,能为其更高水平助力我国体育科学发展提供思路。我国体育科学研究历经了“引介国外理念,发... 全国体育科学大会(以下简称“体科会”)在助力我国体育科学研究发展的60年征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其历史演进、显著成就等进行深入研究,能为其更高水平助力我国体育科学发展提供思路。我国体育科学研究历经了“引介国外理念,发展自然科学”—“人文观念融入,走向协调发展”—“体育服务实践,创新驱动发展”—“科技助力奥运,倡导全民健身”—“科技赋能体育,建设体育强国”等5次阶段性的议题转向,取得了研究领域不断拓宽、研究内容日益丰富、研究方法趋于综合、研究主题聚焦热点、研究服务社会需求等历史性成就。展望未来,体科会应明确会议发展定位、加强会议组织建设、丰富会议内容形式、强化会议对外衔接、提升会议学术创新和深化会议国际交流等,以此更好地助力我国体育科学研究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国体育科学大会 体育科学研究 演进 成就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制度诉求及建构路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孙晋海 王静 +1 位作者 季城 朱本澍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6,27,共9页
体育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建构良好的制度是关键。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立足体育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制度内涵要义,厘清强化科技创新需高位谋划体育产业引领制度、培育新型生产要素需健全体... 体育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建构良好的制度是关键。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立足体育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制度内涵要义,厘清强化科技创新需高位谋划体育产业引领制度、培育新型生产要素需健全体育产业制度体系、催生跨界融合与新兴业态需与时俱进制定体育产业扶持制度等制度诉求,探析政策体系不健全、体制机制不完善、法律法规较滞后、制度执行不到位等制度困境。基于此,在明确体育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制度建构思路与目标的基础上,提出健全政策体系、强化制度引领,建立协同机制、增强政策合力,优化市场机制、合理配置资源,完善法律法规、维护合法权益,强化制度执行、保障制度效果等制度建构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产业 体育产业新质生产力 制度 制度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智技术赋能体育与健康课程跨学科主题教学:逻辑理路、应用场景与实践进路
3
作者 曲鲁平 李慧 孙伟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0-87,共8页
随着教育强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的推进,数智技术赋能体育与健康课程跨学科主题教学已然成为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重要议题。基于体育与健康课程跨学科主题教学视角,数智技术以跨学科内容而非仅仅是“工具”的形态融入跨学科主题教学具... 随着教育强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的推进,数智技术赋能体育与健康课程跨学科主题教学已然成为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重要议题。基于体育与健康课程跨学科主题教学视角,数智技术以跨学科内容而非仅仅是“工具”的形态融入跨学科主题教学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数智技术赋能体育与健康课程跨学科主题教学的逻辑理路体现在体育与健康课程跨学科主题教学的价值驱动、三重现实梗阻和数智技术赋能的三维共生引领;数智技术赋能的技术框架呈现为基础设施层—互动环境层—设备迭代层的协同架构;典型应用场景包括沉浸式体验强化默会知识技能习得、强交互性助力构建跨学科教学主题、虚实融生提质跨学科主题教学资源三层次;实践进路包括:拓展技术赋能体育与健康课程跨学科主题教学的新融点;注重体育与健康课程跨学科主题教学的整体化智能转型;关注教师与学生跨学科主题教学活动的数智化素养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技术 体育与健康课程 跨学科主题教学 应用场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SCL-90量表测查结果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盛绍增 孙波 +1 位作者 冯传成 韩立华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37-139,共3页
研究目的:评定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对山东省4所师范院校的852名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进行了SCL-90测试,并将结果分别与全国常模、性别间、年级间进行了比较。结果: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SCL-90绝大多数... 研究目的:评定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对山东省4所师范院校的852名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进行了SCL-90测试,并将结果分别与全国常模、性别间、年级间进行了比较。结果: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SCL-90绝大多数因子上的得分均极显著地高于全国常模;男女在SCL-90部分因子得分上有差异;不同年级在SCL-90各因子得分上均有极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教育专业 心理健康 影响因素 SCL—90量表 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锻炼在大学生意向性自我调节SOC策略与自尊之间的中介效应 被引量:10
5
作者 房蕊 陈瑞花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93-398,435,共7页
采用意向性自我调节SOC策略量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自尊量表对1 029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讨意向性自我调节SOC策略、体育锻炼、自尊之间的关系,并检验体育锻炼在意向性自我调节SOC策略与自尊之间的中介效应。结果显示:(1)除优化物... 采用意向性自我调节SOC策略量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自尊量表对1 029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讨意向性自我调节SOC策略、体育锻炼、自尊之间的关系,并检验体育锻炼在意向性自我调节SOC策略与自尊之间的中介效应。结果显示:(1)除优化物力手段维度与自尊之间未达显著性相关(r=0.059,P>0.05),意向性自我调节SOC策略及其其他维度、体育锻炼、自尊两两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2)意向性自我调节SOC策略及其选择稳定目标、优化物力手段维度均显著预测体育锻炼;体育锻炼、意向性自我调节SOC策略及其选择稳定目标、优化物力手段、优化精力手段维度均显著预测自尊;(3)体育锻炼分别在意向性自我调节SOC策略、选择稳定目标、补偿应对损失、优化精力手段与自尊之间起部分中介效应。结论:(1)意向性自我调节SOC策略能够促进大学生体育锻炼参与,策略的选择和使用与大学生自尊提升密切相关,体育锻炼对大学生自尊有一定促进作用。(2)体育锻炼在大学生意向性自我调节SOC策略与自尊之间的部分中介效应显著,SOC策略可直接促进大学生自尊,也可通过增加锻炼行为改善其自尊。(3)应关注体育锻炼在锻炼行为管理策略与心理健康效益之间的中介效应,注重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主观能动性的调动及自主性的养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意向性自我调节SOC策略 体育锻炼 自尊 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业余体育参与因子对大学生特质焦虑的影响 被引量:13
6
作者 房蕊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27-130,共4页
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中的特质焦虑量表(T-AI)和自编大学生业余体育参与调查问卷,对212名大学生进行测查,并对数据进行偏相关及回归分析,探讨大学生业余体育参与持续时间周、频度次、时间分、强度4个因子对特质焦虑的影响。结果... 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中的特质焦虑量表(T-AI)和自编大学生业余体育参与调查问卷,对212名大学生进行测查,并对数据进行偏相关及回归分析,探讨大学生业余体育参与持续时间周、频度次、时间分、强度4个因子对特质焦虑的影响。结果显示,排除其他因子的影响后,持续时间周、强度与特质焦虑均呈显著性负相关,时间分与特质焦虑呈显著性正相关,频度次与特质焦虑无线性关系。持续时间周、时间分、强度因子对预测特质焦虑做出了贡献,三者能解释特质焦虑4.9%的方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业余体育 参与因子 特质焦虑 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理念与大学生体育保险市场的开拓 被引量:1
7
作者 连桂红 刘建刚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18-19,23,共3页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归纳法、个案分析法 ,阐述了健康理念的内涵、大学生体育保险市场开发的现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开发的对策 ,旨在完善大学生健康意识 ,加快高校体育保障体系的建立、健全 ,为高校医疗保障社会化后大学生运动损...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归纳法、个案分析法 ,阐述了健康理念的内涵、大学生体育保险市场开发的现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开发的对策 ,旨在完善大学生健康意识 ,加快高校体育保障体系的建立、健全 ,为高校医疗保障社会化后大学生运动损伤的分险转移寻找新通道 ,为高校体育产业化的发展拓展市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理念 大学生 体育保险 发达国家 高校 赛事保险 平安保险 保险意识 法规 保险中介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学校体育现代化:“一个都不能少”的学校体育发展之策 被引量:6
8
作者 胡庆山 张恒波 +3 位作者 毛振明 冯菲 颜若菡 曲鲁平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0,共10页
基于中国式学校体育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之需,探讨“一个都不能少”的学校体育核心要义、价值所在、现实之困及纾解之策。认为:“一个都不能少”的学校体育是全体学生、全程育人、全面育人、全员育人、全新育人的“一个都不能少”;其价... 基于中国式学校体育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之需,探讨“一个都不能少”的学校体育核心要义、价值所在、现实之困及纾解之策。认为:“一个都不能少”的学校体育是全体学生、全程育人、全面育人、全员育人、全新育人的“一个都不能少”;其价值体现为人民至上主体性的初心如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同频共振、共同富裕防分化的普惠保障、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制度要求、扶贫脱贫精准化的制胜法宝;其困囿主要有认识不全面、发展不平衡、发展不充分、制度不完善、落实不到位。建议:凝聚相关者共识,营造“一个都不能少”的全新育人生态;瞄准精准化短板,改善“一个都不能少”的全部薄弱环节;增强校内外循环,形成“一个都不能少”的全员复合动力;借势数字化枢纽,助推“一个都不能少”的全程优质均衡;推动一体化进程,督促“一个都不能少”的全域责任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个都不能少 学校体育 面向全体 公平而有质量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认知制度对体育与健康课程变革实施行为的影响——基于新制度分析的框架 被引量:3
9
作者 李斌 庄弼 程卫波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7-94,共8页
基于新制度主义的分析框架,将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变革实施放置在制度生态理论中加以解读,从而明确了体育与健康课程变革实施中出现的“有法不依、有令不行”的困境,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文化-认知制度的影响。研究深入剖析了文化-认知... 基于新制度主义的分析框架,将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变革实施放置在制度生态理论中加以解读,从而明确了体育与健康课程变革实施中出现的“有法不依、有令不行”的困境,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文化-认知制度的影响。研究深入剖析了文化-认知制度积淀的“应试图式”“身份图式”和“教学图式”对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行为的影响,提出了3个方面的优化策略,即落实和强化监督与问责的机制,实现对课改推行的有效控制;科学谋划制度安排的权力,引领和建构体育教师正确的身份认知;尊重和干预体育教师的内生性权力,促进体育教师专业能力的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 体育与健康课程 文化-认知 新制度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2届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入选论文情况综述
10
作者 孟凤芹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31-134,共4页
第2届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凸显“学校体育改革与增进学生身心健康”的主题。大会参会人数多,尤其是中小学体育教师明显增多;会议内容丰富;入选论文主题突出鲜明,研究方法特征显著;论文作者从地区、部门分布看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和体育教... 第2届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凸显“学校体育改革与增进学生身心健康”的主题。大会参会人数多,尤其是中小学体育教师明显增多;会议内容丰富;入选论文主题突出鲜明,研究方法特征显著;论文作者从地区、部门分布看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和体育教育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2届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 学校体育 体育改革 论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场景理论视域下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传承空间建构 被引量:6
11
作者 罗佳宁 罗亮 +1 位作者 石雪菲 孙晋海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21,共8页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探讨场景理论视域下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传承空间建构、困境及策略。空间建构:社区空间提供生产和交流互动平台,基础设施是文化传承的物质表现形式,多样性人群是文化传承发展的主体力量,文化活动是...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探讨场景理论视域下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传承空间建构、困境及策略。空间建构:社区空间提供生产和交流互动平台,基础设施是文化传承的物质表现形式,多样性人群是文化传承发展的主体力量,文化活动是参与体验的载体,文化价值观是传承的灵魂。建构困境:原始场域消失,传承空间狭窄;基础设施缺乏,传承载体受限;传承者流失,受众崇尚偏移;活动形态繁杂,传承项目失衡;社会认可度低,价值观趋于功利。建构策略:实体与虚拟相结合,加强场域的联动性;建设基础服务设施,提高设施的保障性;多元群体形成合力,促进参与的全员性;组织宣传文化活动,明确活动的指向性;挖掘非遗文化内蕴,把握价值的引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传承空间 场景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体育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四个维度审视 被引量:19
12
作者 曹莉 刘明云 +1 位作者 周芳 郭学松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共6页
挖掘中华体育的精神内涵,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建设体育强国,践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体育精神形成于运动实践,形塑于体育人物和运动事件的互构场域中。爱国主义精神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要求,无... 挖掘中华体育的精神内涵,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建设体育强国,践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体育精神形成于运动实践,形塑于体育人物和运动事件的互构场域中。爱国主义精神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要求,无私奉献精神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遵循,集体主义精神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原则,顽强拼搏精神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生动力。构建情境场域、讲好中国故事、强化主体性行动等是中华体育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体育精神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价值遵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孪生体育场馆的体系架构、现实障碍与推进路径 被引量:8
13
作者 高奎亭 陈家起 房蕊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5-32,共8页
数字孪生技术为体育场馆智慧化转型升级提供了新思路。研究采用文献研读、实地调研、专家访谈等方法,在“数字孪生”概念认识基础上,对数字孪生体育场馆的体系架构、运行机理以及现实困境和推进路径等问题进行了研究。认为:数字孪生体... 数字孪生技术为体育场馆智慧化转型升级提供了新思路。研究采用文献研读、实地调研、专家访谈等方法,在“数字孪生”概念认识基础上,对数字孪生体育场馆的体系架构、运行机理以及现实困境和推进路径等问题进行了研究。认为:数字孪生体育场馆具有数据驱动、精准映射、虚实交互等6大特征,包括基础设施层、数据层、模型层等体系架构,其价值主要体现在:满足用户需求、降低运营成本和风险、形成新业态等方面,并从思维革新、功能重塑、体系再造等3个层面阐述了数字孪生体育场馆的运行机理。指出当前我国数字孪生体育场馆建设面临以人为本理念缺失、技术瓶颈突破乏力、制度约束监管不畅等现实困境,并据此提出推进路径: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推进体育场馆服务场景化定制、加大资金投入,重视数字孪生体育场馆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加强制度保障,制定数字孪生体育场馆标准化体系、推动多方协同,促进数字孪生体育场馆建设可持续、强化跨学科人才队伍建设和国际交流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数字孪生 体育场馆 虚实融合 数据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体育精神话语表达的立场、表征及体系构建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菘 杨苓 +1 位作者 何明 曹莉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1-32,共12页
为更好发挥中华体育精神在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展示昂扬自信中国风貌、汇聚民族复兴人民伟力等方面的作用,以“中华体育精神相关话语”为研究对象,紧扣“面向世界、立足国家、心系人民”的主线,系统探讨了中华体育精神话语表达的立场与... 为更好发挥中华体育精神在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展示昂扬自信中国风貌、汇聚民族复兴人民伟力等方面的作用,以“中华体育精神相关话语”为研究对象,紧扣“面向世界、立足国家、心系人民”的主线,系统探讨了中华体育精神话语表达的立场与表征。研究认为,新时代中华体育精神话语立足传递“亲仁善邻,协和万邦”的价值理念、展现“昂扬进取,可亲可信”的时代风貌、坚守“凝心聚气、浸润人心”的传播理念,具有鲜明的“自立性”“自信性”“自强性”表征。据此,研究构建了以话语主体、话语内容、话语传播为经,以国际、国家、人民为纬的中华体育精神话语表达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体育精神 话语表达 话语立场 话语表征 话语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S理论下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协同发展运行机制及实施路径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慧 曲鲁平 孙伟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5-110,共6页
运用深度访谈、案例分析等方法,剖析CAS理论下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协同发展的运行机制、困境,并提出实施路径。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协同发展CAS表征:构建块、流、聚集、标识、多样性、非线性、内部模型。运行机制主要包括多元配合机制和主动... 运用深度访谈、案例分析等方法,剖析CAS理论下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协同发展的运行机制、困境,并提出实施路径。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协同发展CAS表征:构建块、流、聚集、标识、多样性、非线性、内部模型。运行机制主要包括多元配合机制和主动性激活机制。困境:教师与学生聚集渠道受阻,服务管理组织发展不完善,资源保障优势发挥不充分。实施路径:推动师生流动聚集,完善服务管理组织,整合资源保障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教育 体育传统特色学校 协同发展 CAS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体育赛事项目化运作的困境:表象、缘由及应对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祥林 孙晋海 曹莉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6-54,共9页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调研与专家访谈等方法,聚焦乡村体育赛事项目化运作中主体协调难、供需矛盾、落地与可持续发展难等困境表象及其产生缘由,提出从主体“利益分歧”到“上下共欲”形成合力、从注重赛事项目的“量”到注重赛事项目...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调研与专家访谈等方法,聚焦乡村体育赛事项目化运作中主体协调难、供需矛盾、落地与可持续发展难等困境表象及其产生缘由,提出从主体“利益分歧”到“上下共欲”形成合力、从注重赛事项目的“量”到注重赛事项目的“质”、从赛事项目与乡村发展“割裂”到“融合”等主要应对路径,以期促进乡村体育赛事项目能够健康、持续、高质量发展,进而更好地服务于乡村振兴、全民健身、健康中国、体育强国等发展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体育赛事 项目化运作 困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4、5、6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专题报告论文主题比较分析
17
作者 宋其林 解毅飞 《中国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2001年第S1期45-47,共3页
关键词 全国体育科学大会 学校体育 专题报告 论文主题 比较分析 运动训练 素质教 体育人 体育科研 体育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乡村体育现代化的内涵与推进路径 被引量:9
18
作者 高雪婷 曹莉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15,共8页
运用实地调研、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中国式乡村体育现代化的内涵、现实困境与推进路径进行研究。内涵:促进村民主动健康,推进体育人口现代化;优化体育产业结构,筑牢乡村经济根基;弘扬乡村体育文化,助力村民精神富裕;贯彻落实生... 运用实地调研、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中国式乡村体育现代化的内涵、现实困境与推进路径进行研究。内涵:促进村民主动健康,推进体育人口现代化;优化体育产业结构,筑牢乡村经济根基;弘扬乡村体育文化,助力村民精神富裕;贯彻落实生态体育,打造绿色宜居乡村;统筹城乡体育融合,保障服务均衡可及。现实困境:体育人才匮乏和培养短板,体育产业转型与升级困难,体育文化互动与生产薄弱,生态体育空间与发展隐患,体育资源统筹与服务失衡。推进路径:培养“两懂两爱”体育人才,夯实乡村全民健康基础;创新聚合产业结构升级,科技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坚定文化自信自强自觉,驱动文化传承创造转化;推进生态体育绿色回归,赋能乡村宜居生活变革;健全乡村体育治理体系,促进体育服务平等共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乡村体育 乡村体育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体育课程标准的演化特征与时代价值 被引量:4
19
作者 秦国阳 程卫波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5-111,共7页
体育课程标准不仅是我国学校体育教学的指导性、法规性纲领,也是见证我国学校体育发展及变革的历史线索。研究认为:经过从“形成与改造”到“调整与恢复”,再到“创新与深化”等阶段的嬗变,我国体育课程标准呈现出以下演化特征:(1)课程... 体育课程标准不仅是我国学校体育教学的指导性、法规性纲领,也是见证我国学校体育发展及变革的历史线索。研究认为:经过从“形成与改造”到“调整与恢复”,再到“创新与深化”等阶段的嬗变,我国体育课程标准呈现出以下演化特征:(1)课程理念从“社会本位”到“学科本位”,再到“学生本位”;(2)课程目标从“增强体质、劳动卫国”到“三基”,再到“三维目标、核心素养”;(3)课程内容从“技术化、统一性”到“基础化、灵活性”,再到“结构化、综合性”;(4)课程实施从“指令执行”到“灵活创生”,再到“因材施教”;(5)课程评价从“体质检测”到“能力评估”,再到“素养评价”。体育课程标准涵括以下时代价值:(1)课程标准内涵立意呈现出从“社会立场”到“学科立场”,再到“教育立场”的流变;(2)课程标准设计思维实现了从“确定性思维”到“灵活性思维”,再到“综合性思维”的转变;(3)课程标准内在逻辑表现出从“体质导向”到“内容主导”,再到“三位一体、课程育人”的创造性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 体育课程标准 课程改革 体育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体育治理的新趋势与中国体育治理改革创新 被引量:4
20
作者 纪成龙 易剑东 +2 位作者 郑志强 尹莉君 孟祥芝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7-272,294,共7页
运用文献研究、专家访谈、比较研究等方法,梳理全球体育治理实践及研究的相关热点议题,分析全球体育治理实践中的社会责任构建、体育促进发展、体育治理评价等发展新趋势,比较研究世界体育协会治理机制、国际政府间体育组织的治理经验,... 运用文献研究、专家访谈、比较研究等方法,梳理全球体育治理实践及研究的相关热点议题,分析全球体育治理实践中的社会责任构建、体育促进发展、体育治理评价等发展新趋势,比较研究世界体育协会治理机制、国际政府间体育组织的治理经验,考察国外足球治理的体制创新举措,总结对中国体育治理创新的启示。研究认为,全球体育治理主体更注重体育促进发展来承担国际社会责任、解决全球治理问题,体育善治研究正从价值思辨转向实践评价,国家协会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和国际政府间体育组织伙伴关系与协调机制的建立是提升体育治理水平和实现区域体育治理共赢的重要途径,如何构建高效、有序、具有韧性的足球治理体系是全球体育治理探究的重要领域。中国体育治理改革创新需要顺应全球体育治理新趋势,研究者要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国际国内相契合,不同学科和不同实践领域融合,为全球体育治理做出新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体育治理 体育治理比较 中国体育治理改革创新 研究热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