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曲阜师范大学书法学院作品选登
1
作者 乌罗那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I0004-I0004,共1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续书谱》看姜夔书论审美取向 被引量:2
2
作者 刘禹鹏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80-183,共4页
姜夔是南宋杰出的书法理论家,其书学代表作《续书谱》对后世影响深远。通过对《续书谱》中提出的飘逸之气、风神萧散、出于自然以及尚中致和命题和观点的探析,旨在进一步认识和把握姜夔的书法审美取向和艺术观念及创作追求,为当今书法... 姜夔是南宋杰出的书法理论家,其书学代表作《续书谱》对后世影响深远。通过对《续书谱》中提出的飘逸之气、风神萧散、出于自然以及尚中致和命题和观点的探析,旨在进一步认识和把握姜夔的书法审美取向和艺术观念及创作追求,为当今书法理论建设、创作实践及审美标准确立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范畴 自然:中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中有笔塑吴门--论王世贞对吴门书家的书法史形象构建 被引量:2
3
作者 崔宗旭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0-126,共7页
对于吴门书家的研究,可以说是汗牛充栋,研究王世贞书法思想的文章亦不在少数。但很少有研究涉及王世贞在构建吴门书家形象中的价值和作用。本文通过梳理王世贞与吴门书家的书法史料文献,对王世贞在构建吴门书家书法史形象时的客观优势... 对于吴门书家的研究,可以说是汗牛充栋,研究王世贞书法思想的文章亦不在少数。但很少有研究涉及王世贞在构建吴门书家形象中的价值和作用。本文通过梳理王世贞与吴门书家的书法史料文献,对王世贞在构建吴门书家书法史形象时的客观优势、地域批评观念及塑造个人声誉的主观动机、构建的方式和形象特征进行研究,试图还原王世贞对于吴门书家的独特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世贞 吴门书派 形象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家国同构”概念的当代转换对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启示 被引量:8
4
作者 杨玉强 杨伟荣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CSSCI 2016年第1期28-31,共4页
传统的"家国同构"思想虽孕育于中国封建宗法制社会,具有许多缺陷和不合时宜的成分,但它看到了家庭、宗族和国家在架构形式和利益诉求本质等方面存在的共性。在匡清旧义的基础上依据现代价值理念对其作适当的当代转换是可行且... 传统的"家国同构"思想虽孕育于中国封建宗法制社会,具有许多缺陷和不合时宜的成分,但它看到了家庭、宗族和国家在架构形式和利益诉求本质等方面存在的共性。在匡清旧义的基础上依据现代价值理念对其作适当的当代转换是可行且有价值的。经过当代转换的"身家国同构"概念不仅能克服传统封建思想存在的缺陷,更重要的是能在政治、法治和道德建设方面对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产生重要启示和借鉴意义,真正发挥其促进个人、家庭、国家社会互动统一和协调发展的现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国同构 身家国同构 当代转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学科课程整合的困局透析与理性规约 被引量:9
5
作者 刘晓倩 广少奎 +1 位作者 侯学振 吴俊梅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9期8-12,共5页
新课标的出台意味着教育领域对“跨学科课程整合”理念的诉求。但理性审视当前跨学科课程整合的态势可以发现,其明显存在着目标定位模糊、内容边界泛化、评价标准混乱的困局。重新理清跨学科课程整合的价值坐标,探寻教育终极目标、探求... 新课标的出台意味着教育领域对“跨学科课程整合”理念的诉求。但理性审视当前跨学科课程整合的态势可以发现,其明显存在着目标定位模糊、内容边界泛化、评价标准混乱的困局。重新理清跨学科课程整合的价值坐标,探寻教育终极目标、探求知识建构能力、探明评价衡量标准,立足通用素养、多维素养、人文素养等理念追求,强化对其理性规约,才能使跨学科课程整合走向课程认知生活化、课程内容情境化、课程评价多元化的理性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学科 课程整合 目标定位 内容边界 评价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校准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研究的着力点 被引量:3
6
作者 史献芝 杨玉强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73-181,共9页
在网络信息技术迅疾铺展的时空结构中,对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这个论题而言,学界应以通达的学术眼光和问题导向的研究意识,挣脱既有研究的固定进路和思维定式来主动校准研究的着力点。具而言之,应紧紧把准网络意识形态的内涵和生成逻辑... 在网络信息技术迅疾铺展的时空结构中,对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这个论题而言,学界应以通达的学术眼光和问题导向的研究意识,挣脱既有研究的固定进路和思维定式来主动校准研究的着力点。具而言之,应紧紧把准网络意识形态的内涵和生成逻辑、不同属性网民认知的差异化、研究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的学科视野和'中国化'思维等着力点,才有望为更好地推进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做出与现实经验直接相关的理论解释和提供厚重的学理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技术 网络意识形态 检视 安全治理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知主义”德育观的合理性及限度 被引量:1
7
作者 石倩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9年第4期101-104,共4页
"主知主义"德育观作为道德哲学和道德教育理论的一脉,有其内在的合理性。认知和理性是德性和德育的源泉;德性的获得需要理性的支撑;道德认知与思维构成了道德教育的起始环节。"主知主义"德育观又有其自身难以僭越... "主知主义"德育观作为道德哲学和道德教育理论的一脉,有其内在的合理性。认知和理性是德性和德育的源泉;德性的获得需要理性的支撑;道德认知与思维构成了道德教育的起始环节。"主知主义"德育观又有其自身难以僭越的限度。它不能担保认知与实践的相涉相融;认知并非道德的唯一要素,知性教育亦非德育的全部;知识不能自动地成为道德指导,智慧亦不能填补道德的缺陷。"主知主义"道德观不能如其所是地确保道德教育的价值与实效。对其合理性予以德育学辩护,对其限度予以德育学反思,是为了建构一种理想的德育研究致思趋向,以超越单一的"主知主义"从而以整合的视域对多元道德取向予以统驭或涵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知主义 限度 德育学辩护 超越与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末清初碑帖刻工刘光暘小考 被引量:1
8
作者 韩洋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2-47,共6页
刘光暘作为明末清初著名的碑帖刻工,一方面其摹勒有数量可观的精良碑帖,包括《快雪堂法书》《式古堂法书》《集王圣教序》等;另一方面他还与当时的著名书家多有交往,董其昌、王铎等均在其“朋友圈”之列。此外,清初他因摹勒技艺、善于... 刘光暘作为明末清初著名的碑帖刻工,一方面其摹勒有数量可观的精良碑帖,包括《快雪堂法书》《式古堂法书》《集王圣教序》等;另一方面他还与当时的著名书家多有交往,董其昌、王铎等均在其“朋友圈”之列。此外,清初他因摹勒技艺、善于鉴定等才能曾受顺治赏识,入列鸿胪寺序班。通过对其身世经历、交往活动、摹勒碑帖的考述,可使其形象更加丰满、清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光暘 姓名问题 鸿胪寺序班 书家交往 碑帖摹勒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下澄泥砚的创新与发展——以“砚者心”系列澄泥砚作品为例
9
作者 辛旭龙 蔺涛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I0008-I0009,共2页
澄泥砚因其充分运用细泥的可塑性来雕饰各式各样的纹饰而深受文人喜爱。随着工业文明的兴起,古老的澄泥砚制作技艺逐渐淡出历史舞台。上世纪80年代初,在工艺大师蔺永茂先生的主导下,开始发掘、恢复、研制澄泥砚的制作工艺,经过十多年的... 澄泥砚因其充分运用细泥的可塑性来雕饰各式各样的纹饰而深受文人喜爱。随着工业文明的兴起,古老的澄泥砚制作技艺逐渐淡出历史舞台。上世纪80年代初,在工艺大师蔺永茂先生的主导下,开始发掘、恢复、研制澄泥砚的制作工艺,经过十多年的努力,这一传统手工艺基本复原了古澄泥砚的优良品质,其雕刻工艺在充分借鉴古澄泥砚的基础上行了大胆的创新,工艺与实用并举的绛州澄泥砚已经成为新时代最受欢迎文房四宝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澄泥砚 雕刻工艺 传统手工艺 制作技艺 优良品质 工艺大师 文房四宝 创新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