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气象因素的长江经济带湖北段夏季日最大电力负荷预测 被引量:2
1
作者 王丽娟 任永建 +1 位作者 王俊超 欧阳威 《南方能源建设》 2024年第1期133-142,共10页
[目的]利用气候预测模式的气温数据对未来长江经济带湖北段武汉、黄石、宜昌夏季日最大电力负荷进行预测。[方法]基于武汉、黄石、宜昌2008~2019年逐日最大电力负荷数据、同期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等气象要素资料以及RegCM4区... [目的]利用气候预测模式的气温数据对未来长江经济带湖北段武汉、黄石、宜昌夏季日最大电力负荷进行预测。[方法]基于武汉、黄石、宜昌2008~2019年逐日最大电力负荷数据、同期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等气象要素资料以及RegCM4区域气候模式预测数据,对3个地区的气象敏感电力负荷特性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回归法和群粒子优化BP神经网络算法,对未来(2020~2096年)日最大电力负荷进行定量滚动预测。[结果]结果表明,夏季平均气温与气象敏感负荷关联度最大。预测武汉和宜昌两地的夏季日最大电力负荷相似,两种预测值较近10 a日最大电力负荷稳步增长,回归预测的增长率要略高于神经网络预测;宜昌增长率比武汉高,最高超过40%。黄石日最大电力负荷的预期值较其他两地呈现出明显不同预测结果。[结论]预测长江经济带的中大型城市夏季日最大电力负荷的变化规律,有助于规划未来所需额外的电网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湖北段 气象因素 模式预测 最大电力负荷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洪预警WRF模式不同物理方案组合对比试验 被引量:3
2
作者 陈超君 李俊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0-63,87,共5页
为了获得致灾山洪降水预报的最佳物理方案组合,基于WRF模式,采用不同物理方案组合对长江流域历史山洪过程,进行了对比试验和检验。采用TS评分法,评估了不同试验方案对各量级降水的预报能力,综合得出了最佳物理过程。结果表明:微物理参... 为了获得致灾山洪降水预报的最佳物理方案组合,基于WRF模式,采用不同物理方案组合对长江流域历史山洪过程,进行了对比试验和检验。采用TS评分法,评估了不同试验方案对各量级降水的预报能力,综合得出了最佳物理过程。结果表明:微物理参数化采用WSM6,对流参数化采用Kfeta模拟的雨带范围和降水强度与实况吻合的最好,预报效果最稳定。证明了物理模式的合理选择对山洪预报结果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天气预报 WRF模式 TS检验 山洪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洪水过程的山区小流域洪水预警研究——以四川省白沙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12
3
作者 涂华伟 彭涛 +1 位作者 彭虹 张万顺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16,共6页
受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和局部气象条件多变的影响,山区小流域在经历了短历时强降雨后,常会诱发突发性洪水,加上山区水文基础资料缺乏,使得洪水预警指标难以确定。通过构建分布式水文模型,基于不同重现期降雨量,考虑土壤含水量变化对洪水过... 受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和局部气象条件多变的影响,山区小流域在经历了短历时强降雨后,常会诱发突发性洪水,加上山区水文基础资料缺乏,使得洪水预警指标难以确定。通过构建分布式水文模型,基于不同重现期降雨量,考虑土壤含水量变化对洪水过程的影响,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无资料地区的临界雨量确定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四川省白沙河流域实际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对洪水起涨过程具有明显的影响,在100 a一遇(374.27 mm)、50 a一遇(330.01 mm)、20 a一遇(270.67 mm)、10 a一遇(224.84 mm)4种设计暴雨情景下,土壤饱和条件下到达警戒流量时间比土壤最干燥条件下分别提前了0.41,0.35,0.55,0.63 h;临界雨量在土壤饱和条件下为190.02 mm,在最干燥条件下为207.46 mm;当达到临界雨量时应及时撤离杨柳坪至下游处30.85 hm 2范围内的所有人群。研究成果可为其他类似无资料地区及时预警山洪灾害、减少损失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洪预警 洪水过程 分布式水文模型 土壤含水量 白沙河流域 山区小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D16和地面降水数据的大别山区农业干旱与气象干旱响应关系
4
作者 姚瑶 黄治勇 +3 位作者 陈笑笑 朱国良 汤兴芝 鞠英芹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62-272,共11页
利用2000—2020年大别山区气象观测资料和MODIS16A2资料,计算降水距平百分率(PA)和作物缺水指数(CWSI),研究农业干旱与气象干旱的时空分布特征,利用滞后相关分析探究二者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大别山区降水存在显著时空分布不均匀性... 利用2000—2020年大别山区气象观测资料和MODIS16A2资料,计算降水距平百分率(PA)和作物缺水指数(CWSI),研究农业干旱与气象干旱的时空分布特征,利用滞后相关分析探究二者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大别山区降水存在显著时空分布不均匀性,西北少、东南多,且旱涝年的降水量差异大(最高达875 mm)。(2)大别山区东南部发生气象干旱事件的频率偏高(最高为66.67%),但干旱程度较轻;北部发生干旱频率较低(最低为38.1%),但易发生严重干旱。(3)大别山区农业干旱具有秋冬春季容易发生、北部更容易发生、海拔低处更容易发生的特征。(4)大别山区南部农业干旱对气象干旱在次月和第3个月响应程度最高,农业干旱比气象干旱更容易发生,持续时间更久,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干旱 气象干旱 时空分布特征 游程理论 滞后相关 大别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流法雷达外推产品在突发强降水预报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魏凡 田刚 +1 位作者 徐卫立 李春龙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7-104,134,共9页
地形条件复杂的山丘区中小河流洪水突发性强、汇流时间短,高准确率和长时效性降水短时临近预报产品对提高突发洪水预报精度尤为关键。以2021年9月河南省鸭河口水库出现的千年一遇特大洪水为例,利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三源融合格点... 地形条件复杂的山丘区中小河流洪水突发性强、汇流时间短,高准确率和长时效性降水短时临近预报产品对提高突发洪水预报精度尤为关键。以2021年9月河南省鸭河口水库出现的千年一遇特大洪水为例,利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三源融合格点实况降水资料,检验基于改进光流法的雷达外推降水预报产品在本次洪水过程中0~1 h和0~3 h降水预报的TS评分和预报偏差。结果表明:(1)改进光流法在0~1 h的逐小时降水预报上较为精准,累计雨量在50 mm以下时,TS评分在0.45~0.85之间;雨量在50~70 mm之间时,TS评分在0.35~0.70之间;雨量在70 mm以上时,TS评分在0.25~0.35之间。50 mm以上雨量有较高TS评分表现出改进光流法在极端强降水预报中的优势性。(2)改进光流法在0~3 h的降水预报上,累计雨量在50 mm以下时,TS评分在0.55~0.85之间;在50 mm以上时,TS评分在0.35~0.75之间。该降水预报产品不仅对极端性降水预报效果较好,且预报时效长达3 h,可为防洪调度提供更长的决策时间。(3)改进光流法在0~3 h的降水预报产品与融合实况格点降水相比,雨量在20 mm以下的预报结果比较接近,平均绝对误差在10 mm以内;雨量在20 mm以上时,随雨量增大,平均误差、平均绝对误差、均方根误差均逐渐增大。(4)改进光流法在0~3 h的降水预报产品对影响范围小、降水强度大、维持时间长、累计雨量大的极端强降水有较好的预报表现。研究成果可为洪水预报模型提供一种较为可靠的降水输入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强降水 降水预报产品 临近预报 光流法 雷达外推 鸭河口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气象局风能太阳能预报系统(CMA-WSP)在风资源短期预报中的检验评估 被引量:5
6
作者 王明 孟丹 +3 位作者 许沛华 许杨 陈正洪 贾蓓西 《南方能源建设》 2024年第1期73-84,共12页
[目的]为检验中国气象局风能太阳能预报系统(CMA-WSP)风速产品在风资源短期预报中的可靠性,对CMAWSP 100 m风速3 d预报产品进行检验分析。[方法]文章利用湖北省枣阳周楼、麻城蔡家寨和大金中部3个风电场100 m风速实测数据开展研究。[结... [目的]为检验中国气象局风能太阳能预报系统(CMA-WSP)风速产品在风资源短期预报中的可靠性,对CMAWSP 100 m风速3 d预报产品进行检验分析。[方法]文章利用湖北省枣阳周楼、麻城蔡家寨和大金中部3个风电场100 m风速实测数据开展研究。[结果]研究结果如下:(1)CMA-WSP对枣阳风电场3 d内风速的整体预报效果较好,预报结果与实测风速变化趋势较为一致,逐15 min、小时平均和日平均风速第1 d的预报与实测风速相关系数可达0.728、0.740和0.860,随着预报时效增加,预报与实测相关性逐渐降低。(2)CMA-WSP预报风速与实测风速相对误差变化规律性强,逐15 min、小时平均和日平均风速第1 d预报相对误差分别为68%、70%和92%,预报风速整体高于实测风速;小时平均风速及相对误差均呈现白天小、晚上大的特征;月平均风速变化与MRE值变化呈相反趋势,且在1~6月和10~12月最低、7~9月最大。(3)从地区差异来看,CMA-WSP对枣阳周楼风电场风速的预报效果最好,第1 d预报与实测风速相关性可以达到0.728,第2~3 d的预报相关性也超过0.6,CMA-WSP对蔡家寨和大金中部风电场的预报与实测风速相关系数均低于0.6。[结论]CMA-WSP风速预报效果整体较好,且相对误差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有利于下一步对该产品进行订正、降低误差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A-WSP 风电场 预报风速 实测数据 预报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4年长江中下游梅雨集中期大气环流特征分析
7
作者 邱辉 马艺铭 祁海霞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0-38,共9页
为提高梅雨期强降雨过程的预报水平,利用长江流域逐日雨量站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24年长江中下游梅雨集中期异常特征及其大尺度环流成因进行了分析,并与2016年梅雨集中期特征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①2024年长江中下游梅雨有明显的... 为提高梅雨期强降雨过程的预报水平,利用长江流域逐日雨量站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24年长江中下游梅雨集中期异常特征及其大尺度环流成因进行了分析,并与2016年梅雨集中期特征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①2024年长江中下游梅雨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6月17日至7月2日为梅雨集中期,期间发生4次强降雨过程,主雨区均位于长江中下游干流附近及两湖水系中北部;7月2日后主雨区北抬至长江干流北部,梅雨集中期结束,长江流域降雨形态由南多北少转为北多南少。②梅雨集中期间,高、中、低层环流系统的耦合是长江中下游强降雨形成和维持的大尺度环流背景。4次降雨过程,中高纬度均呈现“两槽一脊”经向型环流配置,西太平洋副高主体呈稳定的带状分布,来自孟加拉湾和西太平洋的水汽输送强盛,通过强烈的西南风将暖湿气流向长江中下游地区输送,冷暖空气长时间在长江中下游干流南北两侧交汇,导致梅雨集中期降雨过程不断,降雨异常偏多。③2024年和2016年梅雨集中期有诸多共同特点,如梅雨特征相似、强度基本相当,均出现在厄尔尼诺事件的衰减阶段,副高偏强、偏西,西南暖湿气流偏强。研究成果可为长江流域梅雨期防洪减灾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降雨 梅雨集中期 大气环流 长江中下游 2024年长江洪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柏河梯级水库群调洪演算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殷志远 杨芳 +1 位作者 彭涛 王俊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14期4449-4451,4488,共4页
设定汛限水位是为了缓解防洪与兴利之间的矛盾使水电站在安全的前提下经济运行。该文以黄柏河梯级水库群为例,针对其设计汛限水位在实际控制运用中暴露出的问题,对汛限水位进行复核,为梯级水库群的科学防洪与兴利提供理论依据。计算结... 设定汛限水位是为了缓解防洪与兴利之间的矛盾使水电站在安全的前提下经济运行。该文以黄柏河梯级水库群为例,针对其设计汛限水位在实际控制运用中暴露出的问题,对汛限水位进行复核,为梯级水库群的科学防洪与兴利提供理论依据。计算结果表明,黄柏河梯级水库的设计汛限水位偏高,可适当增加兴利库容提高水库的经济运行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汛限水位 设计洪水位 防洪库容 常规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极端事件重现期计算及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白永清 祁海霞 何明琼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7期2074-2076,2108,共4页
利用武汉站1951~2011年常规气象观测资料,采用GPD方法分别计算了武汉汛期降水、盛夏高低温、冬季低温各重现期下极端事件的重现值,并利用M-K突变检验分析了武汉一年当中关键时期的极端事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武汉汛期1年一遇指标达9... 利用武汉站1951~2011年常规气象观测资料,采用GPD方法分别计算了武汉汛期降水、盛夏高低温、冬季低温各重现期下极端事件的重现值,并利用M-K突变检验分析了武汉一年当中关键时期的极端事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武汉汛期1年一遇指标达92 mm,30年一遇指标超过了250 mm特大暴雨量级;汛期极端降水频数从20世纪80年代前期开始出现增长趋势,特别是2005~2008年,增长趋势明显,突变发生在1978年前后。盛夏极端高温1年一遇指标达37.9 ℃,最低温度1年一遇指标达30.1 ℃;近10年是极端高温的一个频发时期,平均强度呈线性增长趋势,上升趋势为0.058 ℃/10a;从80年代末开始,夏季极端低温频数迅速增涨,平均强度也呈线性增长趋势,上升趋势为0.086 ℃/10a,频数突变发生在1991年,强度突变发生在1993年。冬季极端低温1年一遇指标为-7.5 ℃,50年一遇指标达-18.3 ℃;寒冬极端低温集中发生在50~70年代,80年代开始温度逐渐回暖,极端低温强度升高趋势为0.323 ℃/10a;强度突变发生在1984年,频数突变发生在1987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事件 重现期 GPD M-K检验 变化特征 武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一代气象雷达显示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3
10
作者 黄铃光 黄兴友 +1 位作者 杜文婷 冷亮 《信息化研究》 2012年第3期14-18,共5页
新一代多普勒气象雷达是目前监测短时强对流天气的主要设备之一,为方便分析和应用多普勒雷达资料,提高现有多普勒雷达数据处理系统软件的能力,文章设计开发基于谷歌地球二次开发接口(Google Earth API)的新一代气象雷达产品显示系统软... 新一代多普勒气象雷达是目前监测短时强对流天气的主要设备之一,为方便分析和应用多普勒雷达资料,提高现有多普勒雷达数据处理系统软件的能力,文章设计开发基于谷歌地球二次开发接口(Google Earth API)的新一代气象雷达产品显示系统软件。该显示系统不仅能实时全方位地浏览雷达产品,而且具有丰富的三维空间信息,为天气预警和预报提供有效的支持,为新一代气象雷达产品显示开发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普勒气象雷达 谷歌地球二次开发接口 VISUAL C++ 软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廓线雷达资料在降水数值预报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妙英 杨璐 +1 位作者 周志敏 万蓉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284-290,共7页
风场是水汽输送的主要动力,也是影响降水数值预报的重要因子。针对目前常规探空测风的分辨率不高、资料获取时间长、不能及时反映风场中小尺度变化的不足,以及在数值预报中应用受限的问题,采用同化风廓线雷达资料的方法,分析高分辨率的... 风场是水汽输送的主要动力,也是影响降水数值预报的重要因子。针对目前常规探空测风的分辨率不高、资料获取时间长、不能及时反映风场中小尺度变化的不足,以及在数值预报中应用受限的问题,采用同化风廓线雷达资料的方法,分析高分辨率的单点风场数据对初始场和预报场的作用。结果表明,把单点风廓线雷达资料在WRF模式中同化是可行的。同化后对风廓线雷达站点初始场的风场、湿度场改善明显,对站点周围一定范围内的流场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降水强度和落区的预报结果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尤其是风廓线雷达站下风方向比未同化前更接近实况,在其他方向上距离雷达越近改善效果越明显。另外,同化风廓线资料后,模式预报的涡度散度分布和水汽输送场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科学 风廓线雷达 降水 WRF模式 同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电场仪资料的小波去噪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余蓉 杜牧云 杜九三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16年第2期175-179,共5页
大气电场仪作为目前唯一针对云内电荷量进行不间断监测的系统,在雷电的监测和预警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以双指数衰减脉冲信号上叠加高斯白噪声来仿真大气电场信号,并计算去噪前后仿真信号与实测大气电场信号的均方误差,对比分析不同小... 大气电场仪作为目前唯一针对云内电荷量进行不间断监测的系统,在雷电的监测和预警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以双指数衰减脉冲信号上叠加高斯白噪声来仿真大气电场信号,并计算去噪前后仿真信号与实测大气电场信号的均方误差,对比分析不同小波函数、阈值分析方法和小波分解层数的去噪效果。由分析结果可以发现,选用db5或sym5小波,并结合rigrsure阈值分析法的去噪效果较好,并且可自适应确定最优小波分解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处理 大气电场仪 小波去噪 仿真信号 分解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多普勒天气雷达下击暴流识别算法 被引量:2
13
作者 杜牧云 余蓉 +1 位作者 吴涛 唐巧珍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17年第5期487-491,共5页
在下击暴流存在的显著速度场辐散特征的基础上,对旧的利用图像处理技术进行下击暴流识别的算法进行改进,设计一种更加高效的下击暴流识别算法,通过对比发现,新算法较之老算法具有更快的运算速度和更好的识别效果,更能满足未来的业务化... 在下击暴流存在的显著速度场辐散特征的基础上,对旧的利用图像处理技术进行下击暴流识别的算法进行改进,设计一种更加高效的下击暴流识别算法,通过对比发现,新算法较之老算法具有更快的运算速度和更好的识别效果,更能满足未来的业务化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与信息处理 雷达应用 多普勒天气雷达 下击暴流 识别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省市县三级高清视频会商系统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3
14
作者 蔡明 季茜 李培德 《长江信息通信》 2022年第4期62-64,共3页
针对应对和防范突发事件的需求,设计并建设了湖北省省市县三级全覆盖的突发事件预警高清视频会商系统,该系统满足多形式的会商模式,实现了多种形式的会议接入,满足了突发事件预警及应对时快速、高效即时沟通的需求,该系统对于增强预警... 针对应对和防范突发事件的需求,设计并建设了湖北省省市县三级全覆盖的突发事件预警高清视频会商系统,该系统满足多形式的会商模式,实现了多种形式的会议接入,满足了突发事件预警及应对时快速、高效即时沟通的需求,该系统对于增强预警信息准确、及时发布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事件 视频会商 高清 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文预报中系统响应汇流模型的应用研究
15
作者 殷志远 杨芳 彭涛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7-80,共4页
将伽马非正交函数族和勒让德正交函数族作为系统响应函数,以此建立地面径流汇流预报模型,同时,为进一步比较模型计算结果的优劣,还选用了纳西瞬时单位线汇流模型与之进行对比分析,并对王英水库2005年的4次洪水过程进行了预报试验。结果... 将伽马非正交函数族和勒让德正交函数族作为系统响应函数,以此建立地面径流汇流预报模型,同时,为进一步比较模型计算结果的优劣,还选用了纳西瞬时单位线汇流模型与之进行对比分析,并对王英水库2005年的4次洪水过程进行了预报试验。结果表明,选择的3种汇流模型中,纳西瞬时单位线汇流模型的试验效果最好,其次是伽马函数族汇流模型,最后是勒让德函数族汇流模型,其平均确定性系数分别为85.54%,83.86%,80.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函数 汇流模型 正交多项式 洪水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MA-WSP地面辐射预报产品的检验评估 被引量:3
16
作者 朱燕 王明 +2 位作者 许沛华 孟丹 陈正洪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25-228,224,共5页
基于湖北华石光伏电站2022年4~9月地面辐射观测数据,评估了中国气象局风能太阳能预报系统(CMA-WSP)地面辐射产品的预报准确性。整体而言,CMA-WSP预报未来5 d的地面太阳辐射与观测的相关系数在0.85~0.91之间,第1 d的预报效果最好,随着预... 基于湖北华石光伏电站2022年4~9月地面辐射观测数据,评估了中国气象局风能太阳能预报系统(CMA-WSP)地面辐射产品的预报准确性。整体而言,CMA-WSP预报未来5 d的地面太阳辐射与观测的相关系数在0.85~0.91之间,第1 d的预报效果最好,随着预报时长的增加,预报准确率逐渐降低;从逐月效果来看,CMA-WSP对8~9月份地面辐射预报效果最好,5~6月份预报准确率相对较低;就日变化来看,CMA-WSP对10:00~16:00时地面辐射的预报效果相对较差,其他时段较好;CMA-WSP对地面辐射的预报存在较强季节性,春季不同时效的预报结果差异较大,夏季不同时效预报结果相对稳定,秋季预报效果最为稳定,预报结果与观测值的相关系数达0.92。总体来说,CMA-WSP系统对湖北地面辐射预报效果较好,能为湖北省光资源的短期预报提供较好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A-WSP 光伏电站 地面太阳辐射 预报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襄阳市霾的气候特征及相关气象因素分析
17
作者 张玉翠 闫彩霞 +2 位作者 袁良 王成 程佳 《中南农业科技》 2022年第6期116-119,共4页
利用襄阳市7个国家气象观测站的1961—2020年60年的地面观测资料,分析了襄阳市能见度低于10 km的霾天气长期的气候特征和影响其形成的相关气象因素。结果表明,襄阳市霾天气月发生日数年内总体呈U型分布;襄阳市冬季霾出现的日数最多,其... 利用襄阳市7个国家气象观测站的1961—2020年60年的地面观测资料,分析了襄阳市能见度低于10 km的霾天气长期的气候特征和影响其形成的相关气象因素。结果表明,襄阳市霾天气月发生日数年内总体呈U型分布;襄阳市冬季霾出现的日数最多,其次是秋季和春季,夏季霾出现的日数最少;地理位置和地形因素对襄阳市霾天气的形成有很大影响。通过分析影响霾发生的气象因素可知,襄阳市霾出现的日数随着气温的降低而增多,温度越低,霾出现的日数越多;最有利于霾发生的日平均相对湿度为60%~80%;月最大不连续降水日数与霾出现月平均日数存在正相关关系;最有利于襄阳市霾天气发生的风速为1 m/s<风速≤2 m/s;北方污染物向南输送以及秋冬季节的静稳天气是襄阳市秋冬季节霾天气频发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特征 气象因素 防治对策 襄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