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肾纤维囊为载体培养角膜内皮细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唐光霞 陈建苏 徐锦堂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04-307,共4页
目的探索以脱细胞的肾纤维囊作为载体培养角膜内皮细胞并研究角膜内皮细胞特性。方法将培养扩增的角膜内皮细胞分别接种到培养板和肾纤维囊上进行体外培养,采用倒置显微镜、免疫荧光、HE染色和扫描电镜的方法进行检测,观察角膜内皮细胞... 目的探索以脱细胞的肾纤维囊作为载体培养角膜内皮细胞并研究角膜内皮细胞特性。方法将培养扩增的角膜内皮细胞分别接种到培养板和肾纤维囊上进行体外培养,采用倒置显微镜、免疫荧光、HE染色和扫描电镜的方法进行检测,观察角膜内皮细胞在培养板和肾纤维囊上的生长情况。结果角膜内皮细胞在肾纤维囊上快速贴壁生长并增殖,细胞形态为多角形或六边形,多次传代后细胞仍维持原有的形态和功能,细胞能长期培养。在培养板上培养的角膜内皮细胞贴壁生长和增殖情况稍差。结论角膜内皮细胞在脱细胞的肾纤维囊载体上生长良好,细胞形态结构明显。本研究为角膜内皮细胞的体外培养提供了简单和高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纤维囊 角膜内皮细胞 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种角膜基质的研究现状及问题 被引量:4
2
作者 徐锦堂 陈建苏 +2 位作者 吴静 罗小玲 潘红卫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01-604,共4页
在角膜3层(上皮层+Bowman’s膜、基质层、内皮层+Descemet’s膜)膜中,按等量计算,基质层的免疫原性是最低的。应用脱细胞的异种角膜基质移植后,神经和基质细胞可以再生,术后未见排斥反应,植片获得透明。因此,异种角膜基质有望成为板层... 在角膜3层(上皮层+Bowman’s膜、基质层、内皮层+Descemet’s膜)膜中,按等量计算,基质层的免疫原性是最低的。应用脱细胞的异种角膜基质移植后,神经和基质细胞可以再生,术后未见排斥反应,植片获得透明。因此,异种角膜基质有望成为板层角膜移植的供体和组织工程角膜的载体。现就异种角膜基质的研究现状及问题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种角膜基质 脱细胞基质 角膜移植 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注动物细胞培养及其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唐光霞 陈建苏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86-488,共3页
灌注培养方法是在传统的培养方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的动物细胞的培养方法。目前,组织工程方面有关灌注培养条件下细胞体外生长的研究表明,灌注培养提供的动态培养环境有利于细胞体外生长和增殖,可以得到与活体组织相似的体外组织,用灌... 灌注培养方法是在传统的培养方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的动物细胞的培养方法。目前,组织工程方面有关灌注培养条件下细胞体外生长的研究表明,灌注培养提供的动态培养环境有利于细胞体外生长和增殖,可以得到与活体组织相似的体外组织,用灌注培养所得的细胞或组织进行体内移植的成功率较高。灌注培养方法为组织工程的研究和应用开辟了新的前景,本文对灌注动物细胞培养及其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注培养 组织工程 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固植床减少人工角膜脱出
4
作者 徐锦堂 陈建苏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4,共3页
人工角膜脱出是穿透性人工角膜植入术严重并发症之一,用自身耳软骨和药物加固植床可以减少人工角膜的脱出。本文介绍一些加固方法,这些成功的经验,可以作为临床的借鉴。
关键词 人工角膜脱出 植床加固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膜神经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存 夏潮涌 +1 位作者 傅婷 李志杰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93-396,共4页
角膜具有丰富的神经末梢,是机体中最敏感的组织之一,对于保持眼表的完整性具有重要作用。业已证实,有许多疾病与角膜神经相关,如角膜炎、干眼征和糖尿病等。本文从角膜神经的起源、研究方法、分布与形态学结构、角膜神经的再生以及相关... 角膜具有丰富的神经末梢,是机体中最敏感的组织之一,对于保持眼表的完整性具有重要作用。业已证实,有许多疾病与角膜神经相关,如角膜炎、干眼征和糖尿病等。本文从角膜神经的起源、研究方法、分布与形态学结构、角膜神经的再生以及相关疾病几个方面对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神经 神经再生 角膜炎 干眼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出生前后角膜神经分布的变化
6
作者 王存 薛芸霞 +3 位作者 杨亚兵 傅婷 李志杰 夏潮涌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05-508,共4页
目的了解小鼠出生前后角膜神经纤维密度与总长度的变化。方法 20只C57/BL6小鼠根据出生前后不同时期分为4组,分别为胚胎期17d(E17d)组、胚胎期20d(E20d)组、出生当天(P0d)组、出生后3d(P3d)组,每组5只鼠10只角膜。采用β-微管蛋白Ⅲ抗... 目的了解小鼠出生前后角膜神经纤维密度与总长度的变化。方法 20只C57/BL6小鼠根据出生前后不同时期分为4组,分别为胚胎期17d(E17d)组、胚胎期20d(E20d)组、出生当天(P0d)组、出生后3d(P3d)组,每组5只鼠10只角膜。采用β-微管蛋白Ⅲ抗体对不同组别的小鼠角膜进行整铺片免疫荧光染色。使用荧光显微镜显示各年龄组的角膜神经分布;使用DeltaVisionCore拍摄角膜背鼻侧、背颞侧、腹鼻侧和腹颞侧的神经纤维图像,分别计算并比较不同组别小鼠的角膜表面积、角膜神经纤维密度与总长度以及角膜各分区的神经纤维密度。结果 E17d组、E20d组、P0d组和P3d组小鼠的角膜表面积分别为(0.34±0.03)mm2、(0.39±0.03)mm2、(0.46±0.06)mm2和(0.51±0.01)mm2,角膜表面积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大,但是相邻年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E17d组、E20d组、P0d组和P3d组的角膜神经纤维密度分别为(9.11±0.65)mm·mm-2、(13.04±1.83)mm·mm-2、(9.02±0.45)mm·mm-2和(12.87±1.04)mm·mm-2;E17d组、E20d组、P0d组和P3d组的角膜神经纤维总长度分别为(3.10±0.59)mm、(5.09±1.03)mm、(4.15±0.46)mm和(6.56±1.11)mm。除了E20d组到P0d组,其余相邻年龄组间的角膜神经纤维密度和总长度都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P<0.05)。角膜4个分区的神经纤维密度变化趋势与整个角膜的神经纤维密度变化趋势一致。结论小鼠出生前后角膜神经纤维有变化,出生当天小鼠的角膜神经纤维密度与总长度低于出生前,随后出现追赶性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57/BL6小鼠 角膜 神经纤维长度 神经纤维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