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MT5在肿瘤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张还添 王华东 查振刚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52-758,共7页
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protein arginine methyltransferase,PRMTs)在蛋白质的甲基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参与可变剪切、转录后调节、RNA的加工、细胞增殖、细胞分化、细胞凋亡和肿瘤形成等[1]。目前,已经鉴定出11种该家族的成员(P... 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protein arginine methyltransferase,PRMTs)在蛋白质的甲基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参与可变剪切、转录后调节、RNA的加工、细胞增殖、细胞分化、细胞凋亡和肿瘤形成等[1]。目前,已经鉴定出11种该家族的成员(PRMT1~11),根据其催化精氨酸甲基化方式的不同,可以将PRMTs分为3类(图1)[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5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LIF与PLIF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19
2
作者 张国威 林宏生 +4 位作者 吴昊 李劼若 李德彦 熊廷亮 纪志盛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91-596,共6页
目的:对比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与经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行经单侧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结合椎... 目的:对比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与经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行经单侧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结合椎弓根钉系统(TLIF组)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21例,行单节段经后路椎体间融合术结合椎弓根钉系统(PLIF组)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50例,比较TLIF组与PLIF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植骨融合率;比较两组内及组间术前及末次随访的汉化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调查表(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questionnaire,ODI)、手术上邻节段活动度。结果:随访12~36个月,平均24个月。TLIF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PLIF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两组ODI功能障碍指数均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末次随访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TLIF组手术上邻节段活动度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LIF组手术上邻节段活动度较术前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PLIF组手术上邻节段活动度较TLIF组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LIF和PLIF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两种有效的手术方式,两者近期疗效满意;TLIF较PLIF术后住院时间、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TLIF较PLIF能更好保留脊柱后柱韧带复合体结构,减少手术上邻节段活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变性疾病 经椎间孔椎间融合 经后路椎间融合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损伤后急性期甲基强的松龙干预对脊髓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3
3
作者 郑力恒 林宏生 +3 位作者 李锦聪 谢林 吴昊 张国威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52-458,共7页
目的:观察脊髓损伤后即刻甲基强的松龙干预治疗对脊髓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该药物促进脊髓神经功能修复的机制。方法:采用改良Allen′s法建立脊髓损伤(SCI)兔动物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36只,单纯损伤组(C组)与MP治疗组(... 目的:观察脊髓损伤后即刻甲基强的松龙干预治疗对脊髓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该药物促进脊髓神经功能修复的机制。方法:采用改良Allen′s法建立脊髓损伤(SCI)兔动物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36只,单纯损伤组(C组)与MP治疗组(T组)各36只,分别于损伤后8h、24h、72h、7d、14d和28d时随机取6只动物灌注固定取材,HE染色观察损伤区脊髓组织的病理改变,TUNEL法检测各组脊髓标本细胞凋亡情况;分别于损伤后1d、3d、7d、14d及28d观察各组动物运动神经功能情况,包括Rivlin斜板试验和BBB评分。结果:术后C组和T组斜板试验临界角度值和BBB评分值随时间点延长均逐渐升高,损伤7d及之后各时间点,T组均高于C组,但小于S组(P<0.05)。HE染色S组脊髓组织在各时间点未见明显异常;T组及C组损伤后8h、24h及72h时脊髓组织结构紊乱,可见不同程度出血、神经细胞水肿、坏死,灰质中空泡形成,炎症细胞浸润,两组无明显区别;损伤后7d、14d及28d,T组脊髓组织较C组恢复较好,整体损伤程度轻,血肿逐渐吸收,空泡减少,灰质和白质坏死吸收并胶原纤维组织增生,胶质细胞减少,可见较多神经细胞。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S组未发现阳性细胞,C组及T组在损伤后8h可见阳性细胞,24h达到高峰,3d时仍较多,术后7d渐渐减少,14d及28d时阳性细胞数明显降低。两组对比,在损伤后8h、24h、3d及7d四个时间点,T组阳性细胞明显少于C组(P<0.05),14d及28d时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P在脊髓损伤急性期干预治疗,有利于损伤的脊髓神经功能恢复,可能通过抗细胞凋亡机制产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急性期 甲基强的松龙 细胞凋亡 TUN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弓根钉系统复位固定椎间融合治疗11例多节段腰椎滑脱 被引量:11
4
作者 陈飚 林宏生 +4 位作者 郑力恒 吴昊 张国威 冯浩 张大卫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21-224,共4页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系统复位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治疗多节段腰椎滑脱的临床价值和相关问题。方法:11例多节段腰椎滑脱患者,男6例,女5例,年龄43~58岁,平均52.5岁,均为L4、5椎体滑脱,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固定,椎管减压,神经根松解,...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系统复位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治疗多节段腰椎滑脱的临床价值和相关问题。方法:11例多节段腰椎滑脱患者,男6例,女5例,年龄43~58岁,平均52.5岁,均为L4、5椎体滑脱,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固定,椎管减压,神经根松解,椎间植骨融合手术。术前、术后行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使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 I)问卷调查表评价临床功能恢复情况,并通过影像学检查观察滑脱恢复情况、椎间孔高度、植骨融合情况综合评价临床疗效。结果:11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5年,平均3年2个月,VAS评分术后(1.0±1.0)分及末次随访(1.0±0.5)分,较术前(8.0±1.5)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5);OD I术后(22.13±13.40)及末次随访(20.31±13.27),较术前(64.80±15.68)均有显著差异(P〈0.005)。术后椎间隙、椎间孔高度术后较术前明显增高,无内固定松动或断钉断棒;所有病例复位满意,所有患者植骨融合良好,无假关节形成。结论:后路椎弓根钉系统复位固定,椎管减压,神经根松解,椎间植骨融合治疗多节段腰椎滑脱效果满意,该术式具有复位良好,固定牢靠,融合率高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 腰椎滑脱 椎弓根钉 椎间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壳截骨技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的近期疗效 被引量:3
5
作者 熊廷亮 林宏生 +1 位作者 吴昊 张国威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49-654,共6页
目的:探讨“蛋壳”截骨技术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中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29例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患者,根据术前测量的后凸Cobb角、颌眉垂线角,分别采用后路经L 1、L 2或L 3椎弓根的蛋壳截骨技术,其中1例因T9压缩性骨折而... 目的:探讨“蛋壳”截骨技术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中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29例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患者,根据术前测量的后凸Cobb角、颌眉垂线角,分别采用后路经L 1、L 2或L 3椎弓根的蛋壳截骨技术,其中1例因T9压缩性骨折而行T9截骨矫形。结果:手术时间为200~345 min,出血量为900~2300 mL,无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Cobb角由术前的平均70.1°矫正为术后的平均38.3°,颌眉垂线角由术前的平均39.0°矫正为术后的平均6.0°;所有患者能够平视行走,步态得到明显改善,随访中截骨平面均获骨性融合,无断钉及内固定失效发生。结论:“蛋壳”截骨技术,能够在充分保护脊髓和神经根的前提下实现椎体的楔形截骨,对于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壳技术 强直性脊柱炎 截骨 后凸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椎弓根钉系统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的近期疗效 被引量:1
6
作者 林宏生 李德彦 +3 位作者 陈飚 吴昊 张国威 郑力恒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34-1038,共5页
目的评价后路椎弓根钉矫形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3月2009年8月收治的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36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17例;均采用后路减压,椎弓根钉矫形,根据不同患者分别采用椎间植骨融合(15例)或后外侧植骨融合(2... 目的评价后路椎弓根钉矫形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3月2009年8月收治的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36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17例;均采用后路减压,椎弓根钉矫形,根据不同患者分别采用椎间植骨融合(15例)或后外侧植骨融合(21例),分析患者术前、术后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Cobb’s角;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腰椎JOA评分术后较术前明显增高(P〈0.05),临床改善率83.3%;术前ODI为(67.1±11.4)%,术后改善至(32.1±10.8)%(P〈0.01);冠状位Cobb’s角术前平均26.7°,术后改善至平均12.3°(P〈0.01);矢状位腰椎前凸角术前平均10.7°,术后改善至平均36.6°(P〈0.01)。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38个月(1250个月),随访期间无矫正效果丢失;内固定物无松动、移位、断裂现象,植骨融合良好,无假关节形成。结论后路椎弓根钉矫形、植骨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畸形可获得良好疗效,充分的术前评估,正确的术式选择是获得良好效果的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腰椎侧凸 减压 椎弓根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HA/CS支架穿“靴”复合软骨样细胞修复兔关节软骨和软骨下骨缺损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劼若 查振刚 +9 位作者 郇松玮 刘宁 张国威 吴昊 林宏生 姚平 张嘉晴 屠美 郑力恒 谭文成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81-286,共6页
【目的】观察把骨髓间质干细胞(BMSCs)诱导成的软骨细胞与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支架(nano-HA/CSscaffold)通过特殊的穿"靴"结构复合构建而成组织工程软骨复合体的可行性,并观察此复合体修复兔膝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缺损的能... 【目的】观察把骨髓间质干细胞(BMSCs)诱导成的软骨细胞与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支架(nano-HA/CSscaffold)通过特殊的穿"靴"结构复合构建而成组织工程软骨复合体的可行性,并观察此复合体修复兔膝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缺损的能力。【方法】原位复合和冷冻干燥相结合的方法制备nano-HA/CS支架,用聚四氟乙烯制作成圆柱形"靴"结构。把BMSCs经软骨诱导液诱导成软骨细胞后,接种于穿"靴"的nano-HA/CS支架底部,把细胞-支架复合物置入成软骨条件培养液中培养2周。扫描电镜观察nano-HA/CS支架结构及细胞-支架复合体结构。30只新西兰大白兔的股骨髁制造直径4 mm、深8 mm的骨软骨缺损,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空白组,于缺损处分别植入经穿"靴"结构复合的软骨支架复合体、不经穿"靴"结构复合的软骨支架复合体,空白组仅造缺损,4、12周后取材初步观察修复情况。【结果】BMSCs经软骨诱导液诱导后转化成软骨细胞;制备的nano-HA/CS支架支架孔隙率为92%,平均孔径为125μm,与软骨细胞有较好的粘附性。大体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缺损均有类软骨样组织生长,空白组缺损明显,见纤维组织生长。苏木精-伊红染色切片观察实验组软骨缺损部分软骨细胞修复,成骨区部分骨样细胞修复,两者耦合处部分交叉,修复缺损程度及成骨区和成软骨区界面耦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和空白组。3组的大体评分和软骨组织学评分统计分析,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和空白组。【结论】BMSCs具有成软骨潜能,nano-HA/CS支架具有较好的细胞相容性;软骨细胞与nano-HA/CS支架经过穿"靴"结构可成为组织工程软骨复合体,并初步证实有修复兔软骨及软骨下骨缺损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 软骨细胞 软骨和软骨下骨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