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骶尾部藏毛窦的MRI表现与病理对照
被引量:1
- 1
-
-
作者
莫家彬
欧鸿儒
罗洪
吴程辉
吴跃锐
-
机构
暨南大学附属顺德医院影像科
暨南大学附属顺德医院普外一科
-
出处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4期729-733,共5页
-
文摘
目的分析藏毛窦(pilonidal sinus,PS)的MRI特征并与病理对照,旨在加强认识,降低术前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PS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并与病理对照分析。结果7例均位于骶尾部皮下或皮下深部,7例均为男性,年龄16~35岁,平均年龄(21.5±7.6)岁。单纯管状型5例(71.4%,5/7),管状伴囊变型PS 2例(28.6%,2/7)。5例MRI表现骶尾部皮下斜向上下走行的窦道状异常结构,长约4.7~8.0 cm,3例(60%,3/5)窦口朝向足侧,1例(20%,1/5)窦口朝向头侧,1例(20%,1/5)头、足侧均有开口;2例病灶呈扁平囊状,窦口朝向足侧。窦道壁厚约(0.30±0.10)cm,当前期为炎症肉芽组织时,T 2WI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强化明显,当后期纤维化时,T 2WI呈低信号,增强扫描呈低强化。窦腔T 2WI高信号,T 1WI等或稍高信号,合并感染时弥散受限;周围软组织常伴有水肿。7例病灶与邻近椎管及肛管不相通,均未累及两侧臀肌。藏毛窦的大体病理表现主要包括原发管道、窦道腔、毛发。镜下见真皮内被覆鳞状上皮窦道形成,周围见增生的炎性肉芽组织,伴异物巨细胞反应,部分腔内见毛干碎段。结论骶尾部临床无特异性,MRI表现一定特征性,反映病理改变,充分认识其特点,可提高术前诊断率。
-
关键词
藏毛窦
骶尾部
磁共振成像
病理
-
分类号
R681.5
[医药卫生—骨科学]
R445.2
[医药卫生—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