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角膜上皮样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徐舒怡 侯光辉 +1 位作者 吴静 徐锦堂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882-887,共6页
背景眼表疾病导致的角膜盲已成为全球致盲性角膜疾病中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组织工程角膜为眼表疾病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目的观察体外培养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移植到兔角膜基质后的分化发育... 背景眼表疾病导致的角膜盲已成为全球致盲性角膜疾病中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组织工程角膜为眼表疾病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目的观察体外培养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移植到兔角膜基质后的分化发育情况,探讨人UC-MSCs分化为角膜上皮细胞以及治疗兔角膜损伤的可行性。方法获取人脐带组织,采用Ⅳ型胶原酶消化法分离纯化人UC—MSCs并传代,取第3代细胞用于扩增和实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免疫表型及诱导成骨分化鉴定。24只新西兰大白兔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个组,将人UC—MSCs接种于去上皮的猪角膜基质上,培养4d后行实验组兔左眼板层角膜移植;对照组以相同的手术方法单纯移植去上皮猪角膜基质。术后对角膜定期行活体激光共焦显微镜检查,并分别于术后2、4、8周摘除各组实验眼行组织病理学和免疫荧光检查,评价移植到兔角膜基质的人UC-MSCs的存活、分化以及移植局部的反应等;应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移植后角膜上皮细胞中角蛋白3(CK3)、CKl2以及转运蛋白G超家族成员(ABCG2)的表达。结果消化培养的人UC—MSCs呈圆形,细胞胞体较大,贴壁后细胞呈长梭形。培养获得的人UC—MSCs的细胞表型CD105^+/CD29^+/CD44^+/CD34^-/CD45^-,并可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实验组人ISC—MSCs接种到去上皮猪角膜基质后贴附良好、生长迅速,术后植片在植床上存活良好,种植了人UC-MSCs的去上皮猪角膜移植到兔眼,可见实验组受体角膜较对照组透明,未见明显新生血管,在活体共焦显微镜下可见新生的角膜上皮样细胞,未发生免疫排斥反应。免疫荧光检测可见在重建的角膜上皮层检测到CK3及CKl2的阳性表达,而未见ABCG2的表达。结论将种植了人UC—MSCs的猪角膜基质移植到损伤的兔角膜后,人UC—MSCs可以存活、增生并分化为角膜上皮样细胞,可用于修复甚至重建损伤的角膜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猪角膜基质 组织工程角膜 上皮 细胞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组织工程角膜方面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徐舒怡(综述) 侯光辉(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6-200,共5页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是一类位于骨髓基质细胞系中的非造血类成体干细胞。基于BMSCs遗传背景稳定、多向分化潜能、易于获取、容易体外培养与增生,其在组织工程角膜中具有广泛的研究与应用前景。目前大量国内外研究已经证实,BMSC...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是一类位于骨髓基质细胞系中的非造血类成体干细胞。基于BMSCs遗传背景稳定、多向分化潜能、易于获取、容易体外培养与增生,其在组织工程角膜中具有广泛的研究与应用前景。目前大量国内外研究已经证实,BMSCs可以分化为角膜缘干细胞、角膜上皮细胞、角膜内皮样细胞,并且对眼表损害的修复也有重要作用;BMSCs在角膜的应用常借助于某种载体,如异种角膜基质、羊膜等。然而,BMSCs作为组织工程角膜的种子细胞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如多向分化机制尚不明确,BMSCs鉴定尚缺乏统~标准,理想支架材料的选择,细胞大量扩增可能存在致瘤问题等。就BMSCs在组织工程角膜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组织工程 角膜 支架载体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膜内皮细胞体外原代培养及生物学鉴定 被引量:1
3
作者 祁冰 侯光辉 +2 位作者 季青山 崔裕波 吴静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881-885,共5页
背景角膜盲是中国主要的致盲眼病之一。随着组织工程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组织工程移植膜的构建将为角膜病的治疗开辟新的途径,而选择和培养理想的种子细胞是工程化角膜的基础。目的采用胰蛋白酶消化法体外分离培养角膜内皮细胞(CECs)... 背景角膜盲是中国主要的致盲眼病之一。随着组织工程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组织工程移植膜的构建将为角膜病的治疗开辟新的途径,而选择和培养理想的种子细胞是工程化角膜的基础。目的采用胰蛋白酶消化法体外分离培养角膜内皮细胞(CECs)并进行常规培养,观察并鉴定细胞体外生长的生物学特性,为实验研究和工程化角膜的构建提供种子细胞。方法3月龄新西兰白兔12只,摘除新鲜眼球,光学显微镜下将兔角膜带有内皮细胞的后弹力层面完整分离,胰蛋白酶消化、纯化后得到CECs,进行体外培养。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锥虫蓝染色法计算培养细胞的存活率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采用CM—Dil染色法进行细胞标记传代;采用苏木精一伊红染色法观察培养细胞的形态,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神经元烯醇化酶(NSE)抗体的表达,对细胞进行细胞表型鉴定;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培养细胞的表面结构;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细胞质紧密连接蛋白1(ZO-1)的表达。结果揭取带有内皮细胞的后弹力层联合酶消化法可快速获得大量纯化的CECs,且快速贴壁生长并增生,体外培养5~7d即融合形成单层,呈铺路石样排列,培养细胞的存活率为95%;CM—Dil染色显示培养的CECs呈现红色环状的荧光颗粒,标记率达90%以上,连续传代后仍显示红色荧光。苏木精一伊红染色显示培养细胞呈多角形,核圆,细胞质中NSE呈棕黄色染色。扫描电子显微镜下可见细胞表面有丰富的微绒毛,细胞间足突相互连接,细胞体积大而扁平;荧光显微镜下可见细胞间ZO-1呈绿色荧光。结论通过完整分离角膜后弹力层联合胰蛋白酶消化法可体外培养、纯化和传代兔CECs,传2~3代的细胞具有CECs的生物学特性,有望为组织工程化角膜内皮移植膜的构建提供优质的种子细胞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内皮细胞 后弹力层撕除联合酶消化 细胞培养 细胞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