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灌注导向的重症患者血压管理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方乐平 陈博 +1 位作者 李俊杰 汪志刚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42-1248,共7页
脑灌注异常不仅影响患者短时间的脑功能,而且会导致不可逆的脑损伤,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在重症医学科(ICU),患者可能常常伴有血压的异常、颅脑的疾病以及脑血管的调节功能异常,从而出现脑灌注的障碍,尤其是脑灌注不足。血压、颅内压和... 脑灌注异常不仅影响患者短时间的脑功能,而且会导致不可逆的脑损伤,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在重症医学科(ICU),患者可能常常伴有血压的异常、颅脑的疾病以及脑血管的调节功能异常,从而出现脑灌注的障碍,尤其是脑灌注不足。血压、颅内压和脑血管的调节功能,这三者决定了脑灌注。ICU患者存在不同类型的原发病,对于所有患者和每一类的患者,应该维持怎么样的血压较为合适,需要一个统一的标准;此外,对于每一例患者,根据脑灌注为导向的血压调控也均不相同,需要个体化的处理,所以在ICU的诊疗过程中对于上述参数的监测和整合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患者 血压管理 脑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患者凝血酶原复合物合理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5
2
作者 宋景春 王岗 +9 位作者 房云海 吴海鹰 尹海燕 张进华 柯路 丁仁彧 周洲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血栓与止血危重病专业委员会 全军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血栓与止血专业委员会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359-1369,共11页
凝血酶原复合物(PCC)是以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为主要成分的血液制品。虽然PCC已在临床应用70多年,安全性已得到明显提升,且已经广泛应用于重症患者凝血功能障碍或大出血的治疗,但若使用方法不当,可能会减弱止血效果或增加血栓形成的... 凝血酶原复合物(PCC)是以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为主要成分的血液制品。虽然PCC已在临床应用70多年,安全性已得到明显提升,且已经广泛应用于重症患者凝血功能障碍或大出血的治疗,但若使用方法不当,可能会减弱止血效果或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为了规范PCC的合理使用,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血栓与止血危重病专业委员会、全军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及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血栓与止血专业委员会组织制定此专家共识,包括定义、适应证、监测与评价等3个部分,共10条建议,旨在帮助临床医师合理使用PCC,以提高重症患者救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酶原复合物 血液凝固因子 危重病 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U医院感染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李简玲 邓敏娉 吕伟涛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5期161-164,共4页
目的探讨ICU医院感染情况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为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ICU收治的606例患者的病历资料,统计分析患者的疾病情况、处理措施、症状体征,通过全自动细菌分析系统检测患者... 目的探讨ICU医院感染情况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为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ICU收治的606例患者的病历资料,统计分析患者的疾病情况、处理措施、症状体征,通过全自动细菌分析系统检测患者痰液和血液样本,并对其转归和预后进行统计。结果 606例ICU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140例,发生率为23.1%,其中58例死亡,医院感染死亡率为41.4%。痰液和血液标本中均以鲍曼不动杆菌为主,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真菌的出现应引起重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60岁、患有呼吸系统疾病、有侵入性操作为ICU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患有呼吸系统疾病、入住ICU天数≥14天为发生医院感染的ICU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加强ICU医院感染的监测工作至关重要,对于年龄≥60岁、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ICU患者应加强监护,且在进行侵入性操作时应严格遵循无菌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医院感染 病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NP联合APACHE Ⅱ评分在危重病患者预后评价中的意义 被引量:21
4
作者 黄世芳 李自成 +2 位作者 高友山 张民杰 郭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11-913,共3页
目的:探讨B型钠尿肽(BNP)水平联合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 Ⅱ)在评价危重病患者预后中的意义。方法:对2009年10月至2010年2月期间进入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心ICU病房的62例危重症患者在24 h内进行APACHE Ⅱ评分及测定血... 目的:探讨B型钠尿肽(BNP)水平联合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 Ⅱ)在评价危重病患者预后中的意义。方法:对2009年10月至2010年2月期间进入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心ICU病房的62例危重症患者在24 h内进行APACHE Ⅱ评分及测定血清BNP水平,分析两者与危重症患者的病死率、住院时间、机械通气的发生率及通气时间等主要预后指标的关系。结果:62例患者存活44例,死亡18例,病死率为29.0%。其中死亡组APACHE Ⅱ评分值和血清BNP浓度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0.01)。APACHE Ⅱ评分、呼吸机使用率及病死率随BNP水平升高而升高。结论:BNP和APACHE Ⅱ评分的升高对危重症患者的存活、机械通气的发生率及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等主要预后指标的预测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型钠尿肽 APACHE Ⅱ评分 危重病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与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患者死亡独立相关 被引量:12
5
作者 李龙珠 张民杰 +5 位作者 黄世芳 叶禄伟 郑兴龙 黄海燕 崔丽燕 张百合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03-308,共6页
目的:探讨APACHEⅡ评分、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肌钙蛋白-Ⅰ(cTn-Ⅰ)在严重脓毒症与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成年患者181例临床资料,根据入ICU治疗28 d后病情转归分为生存组127... 目的:探讨APACHEⅡ评分、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肌钙蛋白-Ⅰ(cTn-Ⅰ)在严重脓毒症与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成年患者181例临床资料,根据入ICU治疗28 d后病情转归分为生存组127例和死亡组54例.Spearman分析与NT-proBNP、cTn-Ⅰ相关的因素;受试工作者(ROC)曲线分析APACHEⅡ评分、NT-proBNP、cTn-Ⅰ预测死亡的诊断效能;Logistic回归分析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死亡组的APACHEⅡ评分、NT-proBNP和cTn-Ⅰ水平显著高于生存组;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NT-proBNP、cTn-Ⅰ分别与APACHEⅡ评分、受损脏器个数正相关;ROC曲线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NT-proBNP、cTn-Ⅰ预测死亡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3、0.752、0.65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脓毒性休克、NT-proBNP>3.674μg/L是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NT-proBNP对死亡风险评估有较好临床价值,APACHⅡ评分预测价值最好,cTn-Ⅰ诊断价值最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 肌钙蛋白-Ⅰ 严重脓毒症 脓毒性休克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氧疗措施对COVID-19患者器官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郑兴龙 陈仁洲 +4 位作者 李敏然 李锦忠 陈丽 吴义 汪志刚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09-914,共6页
目的: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爆发的早期阶段,通过优化氧疗资源的措施,使所有患者得到合适的氧疗,观察对患者病情的改善和预后的影响。方法:观察对象为COVID-19确诊患者,共有127例患者入组。以优化氧疗措施的实施日期为分界点... 目的: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爆发的早期阶段,通过优化氧疗资源的措施,使所有患者得到合适的氧疗,观察对患者病情的改善和预后的影响。方法:观察对象为COVID-19确诊患者,共有127例患者入组。以优化氧疗措施的实施日期为分界点,各取前后15 d内入院的患者(患者相对最多的时间段)。将患者分为两组:(1)优化氧疗措施前入院的患者,这些患者无论轻重,主要通过中心供氧系统供氧,共52例;(2)优化氧疗措施后入院的患者,这些患者分为轻症、普通、重症和危重症患者,轻症患者予以中心供氧系统吸氧,普通患者予以家用制氧机吸氧,重症患者予以氧气筒吸氧,危重症患者予以机械通气,共75例。观察指标为生命体征、血常规和凝血功能、心脏、肝脏和肾脏功能等指标,同时观察对住院时间和死亡率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比较无统计学的差异。优化氧疗措施后入院的患者生命体征得到改善,尤其是血氧饱和度(SpO2)明显好转(P<0.01)。凝血功能紊乱减轻,表现为D-二聚体升高减轻(P<0.01)。患者的炎症反应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表现为C反应蛋白(CRP)的降低(P<0.05)。经过对年龄、性别和病情危重程度等危险因素的调整,优化氧疗后患者死亡率明显下降(P<0.01)。结论:在COVID-19疫情大规模爆发期间,尽快使氧疗资源优化是重要的措施,使所有患者得到尽可能有效的氧疗,从而提高氧合而改善患者病情及其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优化氧疗 器官功能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CGA数据库的结直肠癌差异表达基因筛选及CCDC78新基因验证 被引量:1
7
作者 黄世芳 陈埏芳 +2 位作者 施颖 钟绿 汤绍辉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98-1005,共8页
目的:通过对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大样本结直肠癌组织基因表达谱RNA测序(RNA-Seq)数据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挖掘与结直肠癌预后密切相关的新基因,并对筛选出的新基因进行验证和功能研究。方法:从TCGA数据库下载结直肠癌RNA-Seq... 目的:通过对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大样本结直肠癌组织基因表达谱RNA测序(RNA-Seq)数据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挖掘与结直肠癌预后密切相关的新基因,并对筛选出的新基因进行验证和功能研究。方法:从TCGA数据库下载结直肠癌RNA-Seq数据筛选差异表达基因,采用R-survival包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生存分析,筛选出与结直肠癌预后相关的基因,并从中挑选尚未在肿瘤研究中报道的表达上调最显著的新基因进行验证。采用RT-qPCR检测新基因在人结肠癌细胞、人正常结肠上皮细胞、人结直肠癌组织及配对的癌旁组织中表达水平的变化。采用慢病毒载体构建稳定沉默新基因表达的结肠癌细胞,以转染阴性对照慢病毒的结肠癌细胞为对照,采用CCK-8和Transwell实验研究稳定沉默新基因表达对结肠癌细胞活力、迁移和侵袭的影响。结果:(1)筛选出结直肠癌差异表达基因4 017个,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69个基因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差密切相关(P<0. 01),其中表达上调基因36个,这36个基因中有11个尚未在肿瘤研究中被报道。(2)表达上调倍数前3位的基因为CCDC78、PGGHG及TSPEAR,这3个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在结肠癌细胞中显著上调(P<0. 01),CCDC78 mRNA表达水平在结直肠癌组织中也显著上调(P<0. 01)。(3)稳定沉默CCDC78表达可显著抑制结肠癌细胞活力、迁移和侵袭(P<0. 01)。结论:基于TCGA数据库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有助于发现与结直肠癌预后相关的新基因;CCDC78可能是一个新的与结直肠癌预后差相关的癌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症基因组图谱 生物信息学 结直肠癌 CCDC78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腺病毒载体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苗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8
作者 鲁凡 黄婷 尹海燕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26-1132,共7页
新型冠状病毒自2019年底以来在全球范围内持续传播,对全世界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1]。虽然佩戴口罩、保持安全的社交距离等公共卫生干预措施对于控制疫情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普遍认为彻底结束此次疫情需... 新型冠状病毒自2019年底以来在全球范围内持续传播,对全世界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1]。虽然佩戴口罩、保持安全的社交距离等公共卫生干预措施对于控制疫情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普遍认为彻底结束此次疫情需要通过实现群体免疫,而接种疫苗是最安全有效的方法[2-3]。目前新冠疫苗采取了不同的技术路线,如核酸类疫苗、病毒载体类疫苗、基因工程重组疫苗、病毒灭活疫苗等。其中基于腺病毒载体技术研发的疫苗Ad5-nCoV、AZD1222、Ad26.COV2.S和Sputnik V均取得了较快的研究进展,但AZD1222和Ad26.COV2.S在大规模的接种中均被报道有少量血栓形成的病例出现[4],部分国家目前暂停了相关疫苗的接种工作,同一技术研发的其它疫苗也因此受到质疑。为更好地了解基于腺病毒载体技术研制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本文对其特点及研发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病毒载体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震荡通气模式下新生儿先天性膈疝修补术一例 被引量:1
9
作者 何丹 刘丽 +3 位作者 杨胜男 谢芬 杨玉丽 尹海燕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58-559,共2页
患儿,男,身长50 cm,体重3.5 kg,因“出生后气促、发绀5 h”入院,出生时体重3.6 kg,1 min、10 min Apgar评分分别为8分、6分。由外院带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下转入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患儿转入... 患儿,男,身长50 cm,体重3.5 kg,因“出生后气促、发绀5 h”入院,出生时体重3.6 kg,1 min、10 min Apgar评分分别为8分、6分。由外院带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下转入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患儿转入时精神差,全身皮肤轻度发绀。入院查体:SpO_(2)75%~80%,RR 60次/分,HR 140~160次/分,BP 60~65/40~42 mmHg。呼吸机辅助呼吸: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synchronized intermittent mandatory ventilation,SIMV),气道峰压20 cmH_(2)O,PEEP 5 cmH_(2)O,RR 60次/分,FiO_(2)60%。听诊双肺呼吸音明显降低,左侧较右侧降低明显。听诊心音正常,节律规整,未闻及杂音,腹平软,舟状腹,四肢肌张力正常。血气分析:pH 7.32、PaCO_(2)28 mmHg、PaO_(2)50 mmHg、HCO-3-16.4 mmol/L,BE-8 mmol/L,Lac 4.4 mmol/L,提示Ⅰ型呼吸衰竭。肝、肾功能、电解质基本正常。胸部X线片:左侧膈疝,左肺不张,受压约70%。心脏彩超:心脏向右下移位,三尖瓣中度返流,肺动脉高压(中度),平均肺动脉压40 mmHg,左心收缩功能正常。ASAⅣ级,NYHA心功能Ⅲ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平均肺动脉压 肺呼吸音 轻度发绀 左心收缩功能 气道峰压 左肺不张 肌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