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HPLC-MS/MS Q-TOF分析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透患者含糖透析的代谢特征 被引量:15
1
作者 徐丹 孟宇 +2 位作者 胡波 冯艳艳 尹良红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55-461,共7页
目的:基于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仪(HPLC-MS/MS Q-TOF)分析糖尿病肾病(DN)维持性血透患者单次使用含糖透析液(含葡萄糖5.5 mmol/L)的代谢特征。方法:对10例DN维持性血透患者采用自身对照研究,先后单次使用无糖及含糖透析... 目的:基于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仪(HPLC-MS/MS Q-TOF)分析糖尿病肾病(DN)维持性血透患者单次使用含糖透析液(含葡萄糖5.5 mmol/L)的代谢特征。方法:对10例DN维持性血透患者采用自身对照研究,先后单次使用无糖及含糖透析液作为无糖透析组(G-组)和含糖透析组(G+组),应用HPLC-MS/MS Q-TOF检测G-组和G+组血液透析前、血液透析后血清样本。用主成分分析法(PCA)、正交信号校正-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OSC-PLS-DA)分析数据,鉴别代谢物的差异。结果:(1)血液透析前及血液透析后PCA模型均无法区分G-组和G+组样本。OSC-PLS-DA模型能有效区分血液透析后G-组和G+组样本。(2)对OSC-PLS-DA模型中变量投影重要性(VIP)>3的变量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P<0.05的物质为主要差异代谢物,鉴定出G+组升血糖、增加糖异生水平的物质氢化可的松和石胆酸含量较G-组低,可以参与糖异生、也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的物质天冬氨酸含量亦较低,而反映氧化应激水平的指标N-甲基烟酰胺和二羟基前列腺素F水平较G-组高。结论:通过代谢组学方法证实,单次使用含糖透析液较无糖透析液DN维持性血透患者内代谢状态稳定,减少糖异生,可能在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具有优势,同时可能对脑细胞有潜在保护作用,但从目前实验结果来看可能有加重患者氧化应激状态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糖透析液 代谢组学 糖尿病肾病 血液透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
2
作者 王聪秀 陈文清 +2 位作者 麦若兰 刘东 管保章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3-174,共12页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中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与血管事件发生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1月1日至2021年10月31日于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净化中心首次MHD的...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中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与血管事件发生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1月1日至2021年10月31日于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净化中心首次MHD的189例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随访至2022年10月31日。研究终点为进行血液透析后出现新发的心血管事件。根据X-tile软件计算出的PLR最佳截断值(133.0)将所有患者分为2组:低PLR组(PLR<133.0)和高PLR组(PLR≥133.0),比较2组患者临床资料的基线特征差异,分析PLR与临床资料的相关性。利用Kaplan-Meier曲线绘制2组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概率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分析2组差异的显著性。同时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MHD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为了均衡潜在混杂因素的分布,采用逆概率加权后的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一步分析,探讨PLR与心血管事件的因果关系。结果:与低PLR组患者相比,高PLR组患者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患病率、血糖、超敏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血小板计数较高(P<0.05)。PLR与CVD、CRP、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呈正相关(P<0.05)。Log-rank检验结果提示高PLR组与低PLR组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概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7.396,P=0.007)。校正了年龄、CVD病史、舒张压、血糖、血清白蛋白、CRP等因素后,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高PLR是MHD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HR(95%CI)=1.867(1.023~3.410),P=0.042]。根据PLR分组对基于逆概率加权后建立的虚拟人群进行单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高PLR组的MHD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是低PLR组的1.9倍[HR(95%CI)=1.931(1.033~3.606),P=0.039]。结论:PLR可反映MHD患者炎症状态并可以用于评估MHD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且是MHD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LR与MHD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可能存在因果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维持性血液透析 心血管事件 慢性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醚砜膜空心纤维透析器Enttex^TM-16LF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 被引量:2
3
作者 陈宇 陈刚毅 +15 位作者 刘洪萍 欧阳梓华 李强 余宗超 宋慧锋 李云逸 管保章 董向楠 刘欢欢 张泽宇 范丽静 何永成 尹良红 汤水福 梁文学 胡波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9-85,共7页
目的:评价聚醚砜膜空心纤维透析器Enttex^TM-16LF(E60)用于多种因素导致的急性或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血液透析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纳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76例,试验组使用Enttex TM-16LF透析器,对照组使用B-16P透析器,采用随机... 目的:评价聚醚砜膜空心纤维透析器Enttex^TM-16LF(E60)用于多种因素导致的急性或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血液透析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纳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76例,试验组使用Enttex TM-16LF透析器,对照组使用B-16P透析器,采用随机、开放、二阶段交叉阳性对照、非劣性验证设计.以透析器的肌酐清除率和尿素清除率为主要有效性指标;次要有效性评价指标为整体透析肌酐、尿素清除率、尿素下降率(URR)、透析器对尿素的清除量与体积的比值(Kt/V)、体质量、超滤率、电解质、C-反应蛋白(CRP)、血气分析指标等变化;同时进行安全性和生物相容性评价,观察试验器械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主要评价指标肌酐清除率和尿素清除率在全数据集(MITTP)及符合方案数据集(PPP)中分析,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PPP数据分析证明试验器械非劣于对照器械;一定透析时间内Kt/V、整体透析肌酐、尿素清除率和URR、电解质、血常规、肝功能的改变,试验器械与对照器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临床试验证实聚醚砜膜空心纤维透析器用于血液透析治疗是安全的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聚醚砜膜 透析器 肾功能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诱导因子调节铁调素在肾性贫血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4
作者 张泽宇 尹良红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58-564,共7页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一种威胁生命的疾病。研究估计全球CKD患病率为11%~13%[1],而中国CKD患病率为10.8%(约1.195亿)[2],且发病率和患病率仍不断增加。贫血是CKD的常见并发症,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约80%伴有贫血,需要...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一种威胁生命的疾病。研究估计全球CKD患病率为11%~13%[1],而中国CKD患病率为10.8%(约1.195亿)[2],且发病率和患病率仍不断增加。贫血是CKD的常见并发症,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约80%伴有贫血,需要接受临床治疗。目前普遍认为,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绝对或相对减少和铁绝对或相对缺乏是导致肾性贫血的主要原因。基于以上观点,对CKD贫血的管理包括:注射促红细胞生成刺激剂(erythropoiesis-stimulating agents,ESAs)和补充铁剂。然而,由于CKD患者高水平的铁调素(hepcidin)阻碍铁吸收和铁利用引起“功能性铁缺乏”并导致EPO抵抗[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调素 慢性肾脏病 缺氧诱导因子 促红细胞生成素 脯氨酰羟化酶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肾方对db/db糖尿病小鼠肾保护作用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邓丽娥 卢汉祺 +13 位作者 董晶晶 李云逸 姚淑焕 洪嘉玲 林捷 范丽静 曹锐 董向楠 卢永平 叶明君 Bernhard Kr mer Berthold Hocher 尹良红 李强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00-607,共8页
目的:探讨益肾方对db/db糖尿病小鼠肾保护作用的效果.方法:60只db/db糖尿病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益肾方低剂量组、益肾方高剂量组和洛汀新组,15只同背景db/m小鼠为正常对照组,分别灌胃12周,检测肾功能相关生化指标,并对肾组织进行HE、PA... 目的:探讨益肾方对db/db糖尿病小鼠肾保护作用的效果.方法:60只db/db糖尿病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益肾方低剂量组、益肾方高剂量组和洛汀新组,15只同背景db/m小鼠为正常对照组,分别灌胃12周,检测肾功能相关生化指标,并对肾组织进行HE、PAS染色.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益肾方低剂量组、益肾方高剂量组和洛汀新组的血糖、尿肌酐/尿微量白蛋白比(ACR)、胱抑素C和肾病病理学评分均显著升高,提示模型构建成功;与模型组对比,益肾方低剂量组、益肾方高剂量组和洛汀新组的ACR、胱抑素C和肾病病理学评分均显著降低,且益肾方高剂量组上述指标的改善优于益肾方低剂量组和洛汀新组,而各组的血糖无显著性差异,益肾方可有效改善db/db糖尿病小鼠的生化指标,减轻肾脏病理变化.结论:益肾方对db/db糖尿病小鼠的肾保护作用疗效确切,且其疗效呈剂量依赖性,并独立于血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肾方 糖尿病肾病 DB/DB糖尿病小鼠 肾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衰弱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 被引量:11
6
作者 刘洪梅 周华红 +7 位作者 陈翔鸠 洪国保 吴雄彬 梁燕娟 李春婷 郑美娣 赖月琴 刘璠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612-2617,共6页
目的 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衰弱的现状,并探究衰弱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在暨南大学附属顺德医院肾内科接受MHD的101例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数据和血液生化数据。采用FRAIL量表评估衰弱状况,根据... 目的 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衰弱的现状,并探究衰弱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在暨南大学附属顺德医院肾内科接受MHD的101例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数据和血液生化数据。采用FRAIL量表评估衰弱状况,根据其分为“衰弱组”和“非衰弱组”(包括虚弱前期和无衰弱的参与者)。同时采用GAD-7、PHQ-9量表评估焦虑、抑郁现状。使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方法探究衰弱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及其他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 101例MHD患者中,衰弱组29例(28.71%),非衰弱组72例(71.29%),其中抑郁42例(41.58%),焦虑25例(24.75%)。衰弱组中抑郁患病率65.52%,焦虑患病率55.17%。衰弱组和非衰弱组之间的年龄、握力值、有无运动、脑卒中及冠心病患病情况、有无焦虑抑郁、铁蛋白、CRP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抑郁、焦虑、无运动,患脑卒中,高铁蛋白浓度是MHD患者衰弱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 MHD患者中,衰弱与抑郁、焦虑及缺乏运动密切相关,且脑卒中和高铁蛋白浓度亦是衰弱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衰弱 焦虑 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毒症患者外周Th17/Treg细胞变化与机体微炎症状态的关系 被引量:10
7
作者 刘璠娜 董向楠 +4 位作者 胡波 管保章 孟宇 冯艳艳 尹良红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57-1060,共4页
目的:通过研究尿毒症患者外周血维甲酸相关孤儿受体γt(RORγt)和叉头框P3蛋白(Foxp3)mRNA的表达,明确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17(Th17细胞)在尿毒症患者中的变化情况,探讨这种变化与尿毒症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关系。方法:选取... 目的:通过研究尿毒症患者外周血维甲酸相关孤儿受体γt(RORγt)和叉头框P3蛋白(Foxp3)mRNA的表达,明确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17(Th17细胞)在尿毒症患者中的变化情况,探讨这种变化与尿毒症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关系。方法:选取尿毒症患者30例,其中未接受透析治疗的1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0例,年龄及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20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和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外周血RORγt和Foxp3 mRNA的表达、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IL-17、IL-10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浓度及其相关性,并分析Treg细胞与Th17细胞的平衡性变化。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尿毒症组RORγt mRNA表达量、IL-6、IL-17和hs-CRP显著上升(P<0.05),而Foxp3 mR-NA表达量和IL-6明显下降(P<0.05)。未接受透析治疗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之间,上述指标无显著差异。同时,RORγt与hs-CRP存在正相关,而Foxp3与hs-CRP存在负相关。结论:Treg细胞与Th17细胞在尿毒症患者体内存在不平衡性,这种不平衡性与尿毒症患者微炎症状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淋巴细胞 调节性 辅助性T细胞17 尿毒症 微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钙化和血清骨硬化蛋白的相关因素 被引量:17
8
作者 张洋洋 云琛 +14 位作者 褚畅 刘璠娜 伍冠敏 黄德绪 胡波 董向楠 李佛兰 陈宇 杨佩钿 刘欢欢 马明明 B.Hocher W.Pommer 陈祖辉 尹良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3917-3920,共4页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清骨硬化蛋白与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异常(CKD-MBD)相关指标尤其是血管钙化的关系。方法筛选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MHD患者72例,收集一般资料,检测血钙、磷、甲状旁腺激素(IPTH)等矿物质代谢指标,透析...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清骨硬化蛋白与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异常(CKD-MBD)相关指标尤其是血管钙化的关系。方法筛选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MHD患者72例,收集一般资料,检测血钙、磷、甲状旁腺激素(IPTH)等矿物质代谢指标,透析前后肌酐、尿素,计算Kt/V。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骨硬化蛋白水平。行腰椎侧位片进行腹主动脉钙化评分(Kauppila半定量法)。按血清骨硬化蛋白水平(≤125 pg/mL和> 125 pg/mL)分为2组,比较分析CKD-MBD相关指标与骨硬化蛋白的关系,并对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低血清骨硬化蛋白组和高血清骨硬化蛋白组比较发现,MHD患者IPTH差异统计学意义(P <0.05)。将CKD-MBD等相关指标引入Logistic回归模型发现,透析龄、男性和无尿是MHD患者血清骨硬化蛋白的独立危险因素,IPTH和Kt/V是其保护因素。结论透析龄、男性和无尿是MHD患者血清骨硬化蛋白的独立危险因素,IPTH和Kt/V是其保护因素。腹主动脉钙化与血清骨硬化蛋白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矿物质和骨异常 血管钙化 骨硬化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间期体质量增加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刘璠娜 孟宇 +3 位作者 胡波 管保章 李佛兰 尹良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39-240,257,共3页
目的分析影响透析患者透析间期体质量增加(interdialytic weight gain,IDWG)的因素,从而使患者更好地控制干体质量,减少相关并发症。方法 8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按体质量增加的相对值(体质量增加绝对值/干体质量×100%)分为两组,A... 目的分析影响透析患者透析间期体质量增加(interdialytic weight gain,IDWG)的因素,从而使患者更好地控制干体质量,减少相关并发症。方法 8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按体质量增加的相对值(体质量增加绝对值/干体质量×100%)分为两组,A组IDWG≤5%;B组IDWG>5%,观察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透析前收缩压、透析时间、对疾病认识程度等因素对IDWG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透析前收缩压、透析时间、尿素清除指数(Kt/V)、清蛋白、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及文化程度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特别是年轻患者要加强健康教育,并积极控制血压等,使其能控制IDWG,预防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毒症 肾透析 透析间期体质量增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两种透析方法对透析效果及营养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崔莉 林育梅 尹良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780-1781,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透析方式的透析效果及对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将80例维持性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HD组应用普通血液透析治疗;HFHD组采用高通量透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尿素氮、肌酐、血磷、甲状旁腺激素、血浆白蛋白、... 目的:探讨不同透析方式的透析效果及对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将80例维持性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HD组应用普通血液透析治疗;HFHD组采用高通量透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尿素氮、肌酐、血磷、甲状旁腺激素、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血红蛋白的变化,以及患者对治疗的耐受性,计算KT/v值。结果:经过高通量透析治疗6个月的患者精神好转、食欲好转、干体重增加、生活能力增强。HFHD组与HD组比较,血清磷、甲状旁腺激素、KT/v明显降低,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和血红蛋白均明显升高。结论:HFHD治疗效果好,能显著改善患者的透析充分性和营养状况,是维持性血透患者较佳的透析方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透析 透析效果 维持性血液透析 营养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lindrome导管在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徐丹 廖华伟 +4 位作者 张和平 张婕 刘晓惠 冯江超 管保章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2711-2713,共3页
目的:比较新型Palindrome导管与Permcath导管在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我院采用Palindrome导管的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3例(试验组)与同期采用Permcath导管的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 目的:比较新型Palindrome导管与Permcath导管在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我院采用Palindrome导管的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3例(试验组)与同期采用Permcath导管的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9例(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尿素清除率(Kt/V)、尿素下降率(URR),导管相关感染、功能不良发生率及导通畅率。结果 :试验组的Kt/V、URR及导管通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平均感染率及功能不良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动静脉内瘘建立困难的老年维持性透析患者,使用Palindrome导管在透析充分性、导管感染率、通畅率等方面优于Permcath导管,是临床较好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Palindrome导管 血管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透析液流量配合药物治疗对透析充分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崔莉 钟小芬 +1 位作者 李亦瑾 尹良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3150-3152,共3页
目的:比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采用不同透析液流量并配合药物治疗下对透析充分性的影响。方法:将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根据透析液流量500、600、700和800mL/min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15例,均治疗9周。每组治疗开始采血查透前Alb、Hb、Ca... 目的:比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采用不同透析液流量并配合药物治疗下对透析充分性的影响。方法:将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根据透析液流量500、600、700和800mL/min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15例,均治疗9周。每组治疗开始采血查透前Alb、Hb、Ca、P、Bun、Scr、iPTH;配合口服骨化三醇片、餐中口服钙尔奇片和血透后静推促红素,在治疗第9周的最后一次透析采血检查透前Alb、Hb、Ca、P、Bun、Scr、iPTH及透后Bun、Scr,分别计算KT/V值。结果:采用随机区组方差分析的多样本均数间两两比较SNK检验,分析不同透析液流量对透析充分性的影响:(1)透析液流量500、600mL/min,Hb和Ca提高,其KT/V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透析液流量由500mL/min增至600mL/min不能提高KT/V值,即不能提高透析的充分性。(2)500、600、700、800mL/min4组之间则存在显著性的统计学差异,Hb和Ca均提高,800mL/min组要优于其他三组。配合药物治疗,随着透析液流量的增加,能提高透析充分性。结论:高透析液流量透析,再配合药物治疗,能较好地提高透析充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透析 维持性血液透析 透析液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膜氧合法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家兔的治疗效应 被引量:1
13
作者 管保章 李佛兰 +2 位作者 胡波 孟宇 尹良红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380-1384,共5页
目的:观察臭氧体外循环膜氧合治疗(ECMO3)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家兔的效果,并探讨其在ACOP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32只新西兰白兔单次腹腔注射99.99%CO(200mL/kg)建模,随机分为ECMO3组(ECMO3组)、面罩吸氧治疗组(FIO2组)、未... 目的:观察臭氧体外循环膜氧合治疗(ECMO3)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家兔的效果,并探讨其在ACOP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32只新西兰白兔单次腹腔注射99.99%CO(200mL/kg)建模,随机分为ECMO3组(ECMO3组)、面罩吸氧治疗组(FIO2组)、未给予干预措施的ACOP组(ACOP组)和对照组(control组)。动态监测实验兔的碳氧血红蛋白(COHb)浓度、血氧饱和度(SO2)、全血剩余碱(BE-B)的变化以及动物生命体征的变化。结果:3组实验兔于建模30min后COHb值显著升高(P<0.01),并出现中毒反应。经ECMO3和FIO2治疗后,实验兔的呼吸和心率得到纠正,并明显慢于ACOP组(P<0.01)。经ECMO3治疗后,ECMO3组的COHb值明显低于FIO2组及ACOP组(F=42.799,P<0.01);于治疗0.5h后,ECMO3组和FIO2组的SO2和BE-B与ACOP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ECMO3能够有效降低COHb浓度、提高SO2,纠正酸中毒,且安全性好,为一氧化碳中毒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体外循环膜氧合治疗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雪胆素乙诱导刀豆蛋白A刺激的小鼠淋巴细胞凋亡及其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胡波 施资坚 +3 位作者 王遥 刘坤鹏 潘浩 尹良红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09-513,共5页
目的:分析雪胆素乙(CuIIb)对刀豆蛋白A(Con A)刺激的小鼠淋巴细胞体外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以Annexin V染色结合流式细胞术分析小鼠淋巴细胞凋亡情况;利用JC-1染色分析淋巴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凋... 目的:分析雪胆素乙(CuIIb)对刀豆蛋白A(Con A)刺激的小鼠淋巴细胞体外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以Annexin V染色结合流式细胞术分析小鼠淋巴细胞凋亡情况;利用JC-1染色分析淋巴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凋亡相关蛋白变化。结果:CuIIb处理后,早期和中期凋亡细胞比例明显增加,淋巴细胞线粒体膜电位降低。同时,CuIIb以剂量依赖方式激活caspase-3凋亡通路并明显降低抗凋亡蛋白survivin的表达。结论:CuIIb诱导淋巴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其降低线粒体膜电位、激活caspase-3凋亡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胆素乙 淋巴细胞 刀豆蛋白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季铵盐壳聚糖及其纳米粒子作为基因载体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璠娜 饶华新 张子勇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4-47,67,共5页
评价N,N,N-三甲基壳聚糖盐酸盐(TMC)及其纳米粒子对质粒DNA(pDNA)的负载及保护能力,考察了其纳米复合物对人类肝癌细胞株(HepG 2细胞)的转染能力。通过复凝聚法制备TMC/pDNA纳米粒子,并采用透射电镜及原子力显微镜表征粒子形态和粒径;... 评价N,N,N-三甲基壳聚糖盐酸盐(TMC)及其纳米粒子对质粒DNA(pDNA)的负载及保护能力,考察了其纳米复合物对人类肝癌细胞株(HepG 2细胞)的转染能力。通过复凝聚法制备TMC/pDNA纳米粒子,并采用透射电镜及原子力显微镜表征粒子形态和粒径;采用凝胶阻滞分析观察其对pDNA的保护情况;采用四噻氮唑盐(MTT)比色法测定细胞毒性;以Lipofectamine 2000转染试剂作为阳性对照,检测其对HepG 2细胞的转染活性;采用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转染情况。结果表明负载pDNA的TMC纳米粒子多呈球形,粒径为100~300nm,能有效地包裹和保护基因不被DNaseⅠ酶消化;当TMC与pDNA的质量比为10∶1时,在48h达到最高的转染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铵盐壳聚糖 基因载体 转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血液净化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尹良红 孟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3665-3667,共3页
随着血液净化(BP)技术的不断发展,小儿血液净化技术及其在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急性药物或食物中毒、小儿慢性肾功能不全(CRF)及小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及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等方面的应用日益增多。
关键词 小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血液净化技术 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 急性肾功能衰竭 慢性肾功能不全 食物中毒 急性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褥期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小阴唇黏连一例
17
作者 朱耀魁 陈湛华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24-624,共1页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小阴唇黏连 产褥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状况与衰弱的横断面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谢应业 陈丽 +5 位作者 谢娜 单海珍 赵凤仙 曹锐 尹良红 苏晓燕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84-389,共6页
目的:调查腹膜透析(腹透)患者的营养状况及衰弱情况,评价透析龄及蛋白能量摄入与营养不良关系,评估营养不良与衰弱关系.方法:对52例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采用营养不良炎症评分量表及心血管健康研究量表分别评估其营养情况及衰弱情况.... 目的:调查腹膜透析(腹透)患者的营养状况及衰弱情况,评价透析龄及蛋白能量摄入与营养不良关系,评估营养不良与衰弱关系.方法:对52例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采用营养不良炎症评分量表及心血管健康研究量表分别评估其营养情况及衰弱情况.根据营养不良炎症评分分为营养正常组及营养不良组,比较两组之间的体脂率、肌肉量、生化指标、人体学测量指标、膳食情况、透析龄及衰弱率.结果:根据营养不良炎症评分,52例腹透患者中营养正常19例,中度营养不良29例,重度营养不良4例;根据心血管健康研究量表评分,49例腹透患者25人处于衰弱前期,24人无衰弱.营养正常组与营养不良组相比:肱三头肌肌围更大,肌肉含量更高,体质量指数、血红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总铁结合力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皮下脂肪、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龄越长,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越高;两组的蛋白、能量摄入均未达标,蛋白摄入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190),但营养正常组能量摄入高于营养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两组间的衰弱前期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769).结论:腹透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及衰弱前期发生率高,透析龄长与营养不良发生率高度相关,腹透患者普遍存在蛋白能量摄入不足,两组间衰弱前期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患者 营养不良 蛋白能量摄入 衰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穿刺人工血管在血液透析血管通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1
19
作者 黄德绪 胡波 +1 位作者 李佛兰 尹良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2579-2582,共4页
目的短期临床观察评价早期穿刺人工血管(GORE~?Acuseal^(TM))在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血液透析血管通路中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6月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应用Acuseal^(TM)早期穿刺人工血管建立的人工血管动静... 目的短期临床观察评价早期穿刺人工血管(GORE~?Acuseal^(TM))在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血液透析血管通路中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6月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应用Acuseal^(TM)早期穿刺人工血管建立的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作为维持性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临床资料。结果 20例患者建立早期穿刺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术后均可成功完成首次穿刺,透析血流速度可达230 mL/min,手术成功率100%,90%患者术后2周内成功首次穿刺。术后随访3~9个月,3个月初级通畅率为79%,3个月辅助初级通畅率为84%。血清肿和血肿的发生率分别为20%和5%。感染发生率为4例次(21.1%)。结论 Acuseal^(TM)早期穿刺人工血管可于术后2周内穿刺,具有减少术后肿胀手发生率等优势,而且不增加并发症及降低通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穿刺 人工血管 血管通路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膜透析代谢组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20
作者 叶明君 戴勇 +2 位作者 汤冬娥 李强 尹良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6,共6页
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作为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治疗方式之一,尽管可以利用自身腹膜作为生物透析膜,从而清除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5期患者体内代谢废物和纠正水电解质紊乱,但透析... 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作为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治疗方式之一,尽管可以利用自身腹膜作为生物透析膜,从而清除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5期患者体内代谢废物和纠正水电解质紊乱,但透析人群的年死亡率仍然很高,并且腹膜的进行性纤维化导致了腹透技术的应用周期缩短。通过对腹膜透析患者血清进行非靶向及靶向代谢组学的研究来筛选出差异代谢物,先前研究表明某些代谢物如三甲胺N-氧化物,犬尿氨酸和瓜氨酸,色氨酸代谢物5-甲氧基色氨酸(5-MTP)是检测早期CKD的最有前途的生物标志物代谢物;CA125、IL-6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VEGF和、MMP2是腹膜纤维化可能的生物标志物,差异代谢物可作为生物标志物在慢性肾脏病的诊断、腹膜纤维化的发病机制以及腹膜透析患者的治疗、预后等方面有着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因此通过实施各种代谢组学方法来鉴定与腹膜透析相关的代谢物和代谢途径,然后将这些知识与功能和机制生物学研究相结合,对于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诊疗有着积极意义,代谢组学研究有望发现与疾病过程相关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代谢组学 发病机制 代谢通路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