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护理干预对神经外科ICU昏迷患者失禁性皮炎治疗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48
1
作者 吴金玲 於新军 +1 位作者 陈惠璇 王向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528-1530,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昏迷患者失禁性皮炎(IAD)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神经外科监护室收治的130例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5例,采用不同的早期护理干预方法,对预防IAD产生的效果进行评价对比。结果:实验...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昏迷患者失禁性皮炎(IAD)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神经外科监护室收治的130例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5例,采用不同的早期护理干预方法,对预防IAD产生的效果进行评价对比。结果:实验组IAD的发生率为18.46%,对照组为35.38%。经卡方检验分析,实验组IAD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采取综合性的预防措施能明显降低IAD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禁性皮炎 早期预防 昏迷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皂甙Rg1对海马电损伤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和海马神经细胞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22
2
作者 陈志勇 杜天明 陈善成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39-1042,共4页
目的研究人参皂甙Rg1对海马电损伤SD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和海马神经细胞形态的的保护作用。方法选用成年雌性SD大鼠,分成4组:人参皂甙Rg1治疗组、生理盐水组、假手术组和假手术+人参皂甙Rg1治疗组;通过立体定向仪精确定位大鼠海马,导入... 目的研究人参皂甙Rg1对海马电损伤SD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和海马神经细胞形态的的保护作用。方法选用成年雌性SD大鼠,分成4组:人参皂甙Rg1治疗组、生理盐水组、假手术组和假手术+人参皂甙Rg1治疗组;通过立体定向仪精确定位大鼠海马,导入电极并通直流电损伤海马,制备海马电损伤的大鼠模型。假手术组和假手术+人参皂甙Rg1治疗组不通电,模型制备完成后,人参皂甙Rg1治疗组和假手术+人参皂甙Rg1治疗组用50mg/(kg·d)人参皂甙Rg1灌胃,生理盐水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均使用用生理盐水灌胃连续14d。给药结束后,通过Morris水迷宫测试观察人参皂甙Rg1对海马电损伤S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保护作用。然后通过灌注固定大鼠大脑神经细胞,并且石蜡切片,对切片进行神经元HE染色和神经元尼氏染色,来观察各组大鼠海马神经元存活状态,神经元细胞的排列情况和神经元尼氏小体的数量。结果人参皂甙Rg1可明显改善海马电损伤S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假手术组和假手术+人参皂甙Rg1治疗组的存活神经元数目没有明显差别(P>0.05),同时生理盐水组的尼氏小体数目明显低于其他各组。结论人参皂甙Rg1可改善海马电损伤S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人参皂甙Rg1对电损伤神经元的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保护保护神经细胞结构和排列的完整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甙RG1 海马 电损伤 Morris水迷宫 尼氏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脑组织损伤后局部细胞免疫与神经元凋亡的关系 被引量:5
3
作者 陈克家 李卫 汪志刚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97-499,共3页
目的研究大鼠脑组织损伤后不同时期损伤灶局部CD4+、CD8+T淋巴细胞浸润情况的变化及其与损伤灶局部神经元凋亡之间的关系。方法制作大鼠脑组织损伤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在不同时程检测脑组织损伤灶局部CD4+、CD8+T细胞数及神经元凋亡... 目的研究大鼠脑组织损伤后不同时期损伤灶局部CD4+、CD8+T淋巴细胞浸润情况的变化及其与损伤灶局部神经元凋亡之间的关系。方法制作大鼠脑组织损伤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在不同时程检测脑组织损伤灶局部CD4+、CD8+T细胞数及神经元凋亡数。结果伤后24h脑组织损伤灶局部CD4+、CD8+T细胞即有明显增加,伤后10d达到高峰,与对照组比较分别上升了15倍和20倍,伤后30d逐渐下降。同时期损伤灶局部神经元凋亡数亦呈现出类似的变化规律。相关分析显示损伤灶局部CD4+、CD8+T细胞数变化与神经元凋亡数之间呈密切的正相关关系。结论颅脑损伤后,脑组织损伤灶局部CD4+、CD8+T细胞增加非常显著,细胞免疫应答显著增强,介导损伤灶局部神经元凋亡,加重脑组织继发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组织损伤 细胞免疫应答 神经元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芍药苷对APP/PS1小鼠的神经细胞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曾嘉豪 杨承佑 +2 位作者 文军 张茂营 王向宇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49-1054,共6页
目的:探讨芍药苷(paeoniflorin,PF)通过抑制细胞凋亡通路而产生神经细胞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分别选用15只5月龄雄性APP/PS1非显性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15只5月龄雄性APP/PS1双转基因小鼠为模型组和15只5月龄雄性APP/PS1双转基因小鼠为... 目的:探讨芍药苷(paeoniflorin,PF)通过抑制细胞凋亡通路而产生神经细胞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分别选用15只5月龄雄性APP/PS1非显性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15只5月龄雄性APP/PS1双转基因小鼠为模型组和15只5月龄雄性APP/PS1双转基因小鼠为给药组(5 mg/kg的PF腹腔注射)。采用水迷宫实验检测各组小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采用TUNEL荧光染色法检测脑内神经细胞凋亡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脑内皮层及海马区PI3K、Akt、p-PI3K、p-Akt、caspase-3、caspase-9、Bcl-2和Bax的蛋白表达水平,并用免疫组化分析caspase-3和caspase-9的蛋白表达水平及分布情况。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PP/PS1模型组小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明显下降;与APP/PS1模型组相比,PF明显改善小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2)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PP/PS1模型组小鼠脑内神经细胞凋亡明显增多,分布区域较广,而PF给药组小鼠凋亡细胞明显减少。(3)与APP/PS1模型组相比,PF给药组能显著下调促凋亡因子caspase-3、caspase-9和Bax的表达水平(P<0.05),同时上调抑凋亡因子pPI3K、p-Akt和Bcl-2的表达水平(P<0.05)。结论:PF可能通过激活PI3K/Akt通路而上调Bcl-2,下调caspase-9、caspase-3和Bax的蛋白表达水平,从而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和保护神经细胞,以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苷 APP/PS1小鼠 细胞凋亡 神经细胞 PI3K/AKT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叉神经痛及面肌痉挛的影像学诊断进展 被引量:7
5
作者 吴文佼 张威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894-1896,共3页
对于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和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的病因探讨,“微血管压迫(microvascular compression,MVC)”学说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学者支持,即搏动的血管压迫了三叉神经或面神经的出脑桥段(root entry z... 对于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和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的病因探讨,“微血管压迫(microvascular compression,MVC)”学说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学者支持,即搏动的血管压迫了三叉神经或面神经的出脑桥段(root entry zone,REZ),长期的压迫再加上REZ神经无雪旺细胞包裹,就容易导致相邻神经传导通路出现类似“短路”的现象,这种刺激会被中枢频繁地接收,就会出现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的典型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面肌痉挛 影像学诊断 微血管压迫 神经传导通路 雪旺细胞 典型症状 面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颈前外侧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颈椎旁神经源性肿瘤的效果
6
作者 贺丽群 廖建成 +3 位作者 张茂营 文军 陈克恩 王向宇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71-376,共6页
目的:探讨经前外侧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颈椎旁神经源性肿瘤的技术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自2017年6月至2021年9月15例经前外侧入路手术治疗的颈椎椎旁神经源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的切口长度... 目的:探讨经前外侧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颈椎旁神经源性肿瘤的技术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自2017年6月至2021年9月15例经前外侧入路手术治疗的颈椎椎旁神经源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肿瘤全切率及手术后并发症出现的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为62~143min,出血量为50~120 mL,手术切口长度为7~12 cm,住院时间为7~9 d。椎旁肿瘤切除率为100%。术后病理诊断:神经纤维瘤9例,神经鞘瘤5例,副神经节瘤1例。随访12个月,本组患者无肿瘤复发、感染、死亡的病例。结论:经前外侧入路手术治疗颈椎旁神经源性肿瘤安全且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前外侧入路 颈椎旁肿瘤 显微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MP4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对神经元突起生长的影响
7
作者 张丹丹 谭明会 +4 位作者 叶永恒 陈克恩 李素梅 武凤鸣 郭国庆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05-310,共6页
日的探讨CRMP4对海马神经元突起生长的影响。方法利用PCR技术扩增CRMP4日的基因片段,与病毒载体连接,经过PCR、酶切和鉴定后与包装质粒共转293T细胞,制备慢病毒载体,之后感染海马神经元,观察神经元突起生长的变化,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日的探讨CRMP4对海马神经元突起生长的影响。方法利用PCR技术扩增CRMP4日的基因片段,与病毒载体连接,经过PCR、酶切和鉴定后与包装质粒共转293T细胞,制备慢病毒载体,之后感染海马神经元,观察神经元突起生长的变化,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扩增出CRMP4日的基因,成功构建CRMP4慢病毒载体,病毒滴度为1.0×107~1.0×108U/ml;对照细胞转染空质粒后见GFP表达,分布于神经元的胞体和突起,细胞随着发育不断极化,分化出树突和轴突,突起不断延长;过表达CRMP4后,可见神经元的突起延长,分支较对照组增多;定量结果显示,神经元突起总长度包括树突和轴突均较对照组增多,分支数日亦较对照组增多,差异显著(P〈0.05)。结论成功构建了携带大鼠CRMP4基因的慢病毒表达载体;过表达CRMP4基因可以促进神经元突起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MP4 慢病毒 海马 神经元 突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脑额叶中央性神经细胞瘤1例
8
作者 黄惠勇 陈善成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5期2450-2451,共2页
中央性神经细胞瘤临床上少见.肿瘤好发于侧脑室内前2/3处近孟氏孔或透明隔,其他部位少见。笔者最近遇见一病例发生在额叶,且影像学表现有其特殊性,特报告如下。
关键词 中央性神经细胞瘤 大脑额叶 影像学表现 透明隔 脑室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与^(18)F-FDG PET/CT对海马硬化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9
作者 张柳 冯永健 +1 位作者 陈祥荣 王向宇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16-220,共5页
目的:评价核磁共振成像(MRI)与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成像(18F-FDG PET/CT)对海马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术后病理证实为海马硬化的71例癫痫患者并行手术治疗,术前均行MRI及18F-FDGPET/CT检查。比较这两种方法检出海马硬化... 目的:评价核磁共振成像(MRI)与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成像(18F-FDG PET/CT)对海马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术后病理证实为海马硬化的71例癫痫患者并行手术治疗,术前均行MRI及18F-FDGPET/CT检查。比较这两种方法检出海马硬化的阳性率和准确定位率。结果:18F-FDG PET/CT对海马硬化阳性表现61例(61/71,85.92%),准确定位24例(24/61,39.34%),MRI对海马硬化阳性表现43例(43/71,60.56%),准确定位28例(28/43,65.12%)。18F-FDG PET/CT对海马硬化的阳性检出率较MRI高,但准确定位率较MRI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MRI,18F-FDG PET/CT对海马硬化诊断有较高敏感性,但病变范围较广,特异性偏低。若联合两种检查手段,将更有助于癫痫灶的准确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硬化 核磁共振成像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计算机断层成像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CC透明敷料更换频率对导管相关感染的影响 被引量:12
10
作者 杨涛 陶胜茹 代蕊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19-224,共6页
目的:探讨肿瘤科患者留置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透明敷料不同更换频率对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的影响,为选择合适的透明敷料更换频率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择2018年11月至2019年1月在本院肿瘤科留置PICC导管的120例患者,其中男7... 目的:探讨肿瘤科患者留置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透明敷料不同更换频率对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的影响,为选择合适的透明敷料更换频率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择2018年11月至2019年1月在本院肿瘤科留置PICC导管的120例患者,其中男76例,女44例,随机分为4组:透明敷料7、8、9、10 d组,每组患者30例,比较4组患者PICC导管相关感染发生情况.结果:120例肿瘤患者中有3例发生过敏性皮炎,其中9 d组1例、10 d组2例;16例发生导管口感染,7 d组、8 d组、9 d组、10 d组的导管口感染率分别为16.67%、13.33%、13.33%、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77,P>0.05),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结论:PICC透明敷料更换频率可适当延长,但不超过10 d更换一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 透明敷料 更换频率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休克蛋白参与PI3K/Akt介导H_2O_2预处理的抗凋亡作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梅 李卫 +2 位作者 郭瑞鲜 罗健东 冯鉴强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557-1562,共6页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HSP)是否参与PI3K/Akt信号通路介导的H2O2预处理的抗细胞凋亡作用。方法:利用PC12细胞建立H2O2预处理对抗高浓度H2O2诱导细胞凋亡的实验模型,分组如下:(1)空白对照组;(2)损伤组;(3)预处理+损伤组;(4)LY294002+预处...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HSP)是否参与PI3K/Akt信号通路介导的H2O2预处理的抗细胞凋亡作用。方法:利用PC12细胞建立H2O2预处理对抗高浓度H2O2诱导细胞凋亡的实验模型,分组如下:(1)空白对照组;(2)损伤组;(3)预处理+损伤组;(4)LY294002+预处理+损伤组;(5)LY294002组;(6)quercetin+预处理+损伤组;(7)17-AAG+预处理+损伤组;(8)溶剂对照组。应用Hoechst 33258染色观察细胞凋亡形态,碘化丙啶(PI)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比色法测定caspase-3的活性,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测定HSP的表达水平。结果:100μmol/L H2O2预处理PC12细胞90 min可显著地抑制300μmol/L H2O2引起的细胞凋亡,使caspase-3的活性降低,同时上调HSP70和HSP90的表达。HSP70和HSP90的抑制剂quercetin和17-AAG拮抗H2O2预处理的抗细胞凋亡作用。PI3K抑制剂LY294002不仅拮抗了H2O2预处理抗细胞凋亡的作用,并且抑制H2O2预处理对HSP70和HSP90的表达上调。结论:PI3K/Akt通路、HSP70和HSP90均参与H2O2预处理诱导的细胞保护作用。并且HSP70和HSP90参与PI3K/Akt信号通路介导H2O2预处理的抗细胞凋亡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蛋白质类 过氧化氢 预处理 PI3K/AKT通路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梯度减压”对高血压脑出血术中急性脑膨出的预防作用 被引量:13
12
作者 蔡康 郑宽 李卫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17-420,共4页
目的:探讨"梯度减压"改良手术法对高血压脑出血急诊手术中脑膨出的预防作用。方法:94例高血压脑出血急诊患者,按手术时间分为常规手术组及改良手术组,其中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为常规手术组,共46例;2013年10月至2015年1月为... 目的:探讨"梯度减压"改良手术法对高血压脑出血急诊手术中脑膨出的预防作用。方法:94例高血压脑出血急诊患者,按手术时间分为常规手术组及改良手术组,其中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为常规手术组,共46例;2013年10月至2015年1月为改良手术组,共48例。常规手术组采用开颅后大范围快速减压+血肿清除术;改良手术组采用开颅后脑穿针抽吸血肿梯度减压+血肿清除术。统计2组中位昏迷时间及术中脑膨出发生率,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预后评分(GOS)对比术后疗效。结果:常规手术组46例患者有10例发生急性脑膨出,改良手术组48例有2例发生急性脑膨出,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改良手术组血肿清除满意率高于常规手术组(P<0.05);另外,改良手术组在提高术后恢复良好率及降低死亡率方面优于常规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手术组术后中位昏迷时间17 d,常规手术组2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梯度减压"改良手术法能有效清除高血压脑出血脑内血肿,同时防止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发生,缩短患者昏迷时间,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梯度减压 急性脑膨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51例分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陈志勇 陈善成 赖睿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0期1765-1766,共2页
目的:介绍显微镜下经鼻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的显微手术技术以及并发症的处理。方法:对51例垂体瘤手术入路、术中操作和并发症进行临床分析和比较。结果:42例获全部切除,9例部分切除,无死亡及病残发生。结论:该入路损伤小,安全,并发症少... 目的:介绍显微镜下经鼻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的显微手术技术以及并发症的处理。方法:对51例垂体瘤手术入路、术中操作和并发症进行临床分析和比较。结果:42例获全部切除,9例部分切除,无死亡及病残发生。结论:该入路损伤小,安全,并发症少,适用于切除绝大多数垂体腺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肿瘤 腺瘤 经鼻蝶显微手术 手术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监护病房高频接触表面环境清洁卫生质量评价方法探讨 被引量:6
14
作者 陶胜茹 杨涛 +1 位作者 余广超 余浩辉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68-572,共5页
目的评价荧光标记法和微生物法监测重症监护病房(ICU)高频接触表面环境清洁卫生质量的准确性。方法选取某院综合ICU和呼吸科ICU,采用荧光标记法和微生物法自2017年第3季度—2019年第2季度每季度最后一个月对高频接触物体表面进行监测与... 目的评价荧光标记法和微生物法监测重症监护病房(ICU)高频接触表面环境清洁卫生质量的准确性。方法选取某院综合ICU和呼吸科ICU,采用荧光标记法和微生物法自2017年第3季度—2019年第2季度每季度最后一个月对高频接触物体表面进行监测与采样,比较同时间段两种方法的监测合格率。结果2017年第3季度—2019年第2季度共进行8次监测,结果显示荧光标记清除合格率呼吸科ICU为41.62%,综合ICU为71.45%。微生物法检测合格率呼吸科ICU为45.58%,综合ICU为45.18%。呼吸科ICU荧光标记法合格率随时间逐渐增高,2017年第3季度最低,比微生物法低28.42%,2019年第1季度最高,比微生物法高24.90%;综合ICU荧光标记法合格率均高于微生物法,两种方法合格率差值为2.86%~44.66%。结论荧光标记法可以作为环境卫生清洁质量的评估标准,但需结合微生物法监测才能做到更准确,更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接触表面 环境清洁 卫生质量 重症监护病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ti-MBP与大鼠脑组织损伤后脑干继发性脱髓鞘病变的关系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卫 陈善成 +3 位作者 汪志刚 宋秀豹 王玉苹 张梅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28-1030,共3页
目的研究大鼠脑组织损伤后,血液中髓鞘碱性蛋白抗体(Anti-MBP)效价与继发性脑干脱髓鞘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制作大鼠脑组织损伤模型,通过间接ELISA法检测伤后不同时期血液中MBP含量、Anti-MBP效价,锇酸染色法检测脑干中髓鞘变性的程度... 目的研究大鼠脑组织损伤后,血液中髓鞘碱性蛋白抗体(Anti-MBP)效价与继发性脑干脱髓鞘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制作大鼠脑组织损伤模型,通过间接ELISA法检测伤后不同时期血液中MBP含量、Anti-MBP效价,锇酸染色法检测脑干中髓鞘变性的程度。结果伤后早期大鼠血液中MBP含量上升,10d后显著下降;伤后4d起Anti-MBP效价显著上升,同时,脑干中脱髓鞘病变的程度也明显加重;10d后两者达到高峰,与对照组相比,Anti-MBP效价上升了4倍,脱髓鞘病变数量上升10倍;30d后逐渐下降。相关分析显示Anti-MBP效价与脱髓鞘病变的程度呈正相关关系。结论颅脑损伤后,特异性抗原MBP释放入血,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Anti-MBP。后者与继发性脑干脱髓鞘病变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组织损伤 髓鞘碱性蛋白抗体 脱髓鞘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质母细胞瘤手术治疗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志昇 刘灵慧 +2 位作者 李晋 李卫 陈善成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45-948,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胶质母细胞瘤术后生存的相关因素。方法:总结42例胶质母细胞瘤患者术后经化疗及伽玛刀治疗的生存期,采用Kaplan-Meier绘制生存曲线,用Log-rank检验和Cox多因素回归分析进行治疗预后相关因素分析。结果:经Log-rank检验术后... 目的:探讨影响胶质母细胞瘤术后生存的相关因素。方法:总结42例胶质母细胞瘤患者术后经化疗及伽玛刀治疗的生存期,采用Kaplan-Meier绘制生存曲线,用Log-rank检验和Cox多因素回归分析进行治疗预后相关因素分析。结果:经Log-rank检验术后行伽玛刀治疗有较长的生存期,其中经术前健康状况自我评分标准(KPS),证实KPS>80分以上及继发性患者的生存期比较长。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肿瘤性质是影响生存期的预后相关因素(P<0.05)。结论:胶质母细胞瘤的预后与术前KPS评分、肿瘤性质有密切相关,治疗方式从生存曲线显示联合放疗和联合伽玛刀治疗有较长的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母细胞瘤 手术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髓髓内室管膜瘤的影像解剖学分型及手术策略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克恩 王向宇 +3 位作者 许典双 周孟 张柳 郭国庆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63-567,共5页
目的探讨颈髓髓内室管膜瘤的影像解剖学特点并制定相应的手术策略。方法用MRI成像技术分析26例颈髓髓内室管膜瘤影像学形态特点及脊髓受压变形情况,将肿瘤进行分型并在电生理实时监测下手术分离切除肿瘤。结果按肿瘤形态及其与脊髓之间... 目的探讨颈髓髓内室管膜瘤的影像解剖学特点并制定相应的手术策略。方法用MRI成像技术分析26例颈髓髓内室管膜瘤影像学形态特点及脊髓受压变形情况,将肿瘤进行分型并在电生理实时监测下手术分离切除肿瘤。结果按肿瘤形态及其与脊髓之间的解剖学关系分为3种类型:Ⅰ型:实质伴有空洞型;Ⅱ型:实质型;Ⅲ型:囊肿内瘤型。对Ⅰ型肿瘤从肿瘤极端和空洞交界处或肿瘤中部开始从后正中沟切开脊髓分离切除肿瘤;对Ⅱ型肿瘤从肿瘤中部脊髓后正中沟切开分离切除肿瘤;对Ⅲ型肿瘤从最近肿瘤结节处从脊髓后正中沟切开,囊内切除肿瘤。术中电生理监测显示体感诱发电位(SEP)波幅下降50%或者潜伏期延长10%;目标肌群运动诱发电位(MEP)波幅持续下降至20%,应暂停手术。术后所有病例病理报告均为室管膜瘤。术后MRI复查23例肿瘤完全切除,3例肿瘤部分切除。术后症状明显减轻23例,好转2例,加重1例,无死亡病例。结论依据术前MRI进行分型并制定相应的手术策略可以达到完全切除肿瘤、减少脊髓损伤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管膜瘤 脊髓肿瘤 磁共振成像 显微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伽玛刀与射频毁损丘脑中央中核在治疗癌症顽痛的初步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灵慧 徐如祥 +4 位作者 陈镇洲 法志强 王黎 陈少丹 陈善成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32-335,共4页
【目的】运用伽玛刀和射频热凝技术毁损癌症顽痛患者的丘脑中央中核(CM核),初步探讨它们治疗顽固性癌痛患者的镇痛效果和并发症。【方法】伽玛刀组共15例,并与我们已报道的射频热凝(共90例)治疗相比较。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10分法评... 【目的】运用伽玛刀和射频热凝技术毁损癌症顽痛患者的丘脑中央中核(CM核),初步探讨它们治疗顽固性癌痛患者的镇痛效果和并发症。【方法】伽玛刀组共15例,并与我们已报道的射频热凝(共90例)治疗相比较。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10分法评定手术前后的疼痛程度。【结果】两组患者术前疼痛计分均在7分以上,术后降至0~3分。伽玛刀组随访发现,4例(27%)患者有不同程度疼痛复发,术后仅并发轻度的头痛、头昏和呕吐。既往发表的射频热凝组随访,有24例(27%)患者有不同程度疼痛复发,两组计分均在5分以下;其余患者均持续止痛,有3例(3%)达2年多。术后并发症:嗜睡15例,尿失禁10例,语言错乱8例,一侧动眼神经麻痹3例。经对症处理后两组的并发症均消失。【结论】CM核毁损是治疗各类顽固性癌痛有效的方法,伽玛刀和热凝射频的效果大体相同,伽玛刀比射频热凝毁损的并发症相对较轻和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伽玛刀 射频 丘脑中央中核 毁损 癌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7烟碱受体拮抗剂对Aβ蛋白诱导损伤的PC12细胞保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汪志刚 戚仁斌 +5 位作者 李卫 沈文娟 张晶 赵彦儒 朱丽红 陆大祥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540-544,共5页
目的观察α7烟碱受体拮抗剂对Aβ蛋白诱导损伤的PC12细胞远期影响,探讨其细胞保护的作用。方法采用高分化的PC12细胞为研究对象,以Aβ25-35制作细胞损伤模型,以烟碱受体激动剂(尼古丁)和α7烟碱受体拮抗剂(甲基牛扁亭碱)进行预处理。试... 目的观察α7烟碱受体拮抗剂对Aβ蛋白诱导损伤的PC12细胞远期影响,探讨其细胞保护的作用。方法采用高分化的PC12细胞为研究对象,以Aβ25-35制作细胞损伤模型,以烟碱受体激动剂(尼古丁)和α7烟碱受体拮抗剂(甲基牛扁亭碱)进行预处理。试验分为4组,分别是:对照组(蒸馏水)、模型组(Aβ25-35)、尼古丁组(尼古丁和Aβ25-35)、甲基牛扁亭碱组(甲基牛扁亭碱和Aβ25-35)。通过MTT比色法在多个时间点观察药物对细胞活力影响的动态变化,在此基础上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药物对细胞凋亡和坏死的影响。结果在所有时间点,模型组的细胞活力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凋亡和坏死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药物作用36~60h,尼古丁组的细胞活力显著高于模型组和甲基牛扁亭碱组(P<0.05),凋亡和坏死率较低(P<0.01);甲基牛扁亭碱组细胞活力及凋亡和坏死率与模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药物作用84h后,与模型组和尼古丁组相比,甲基牛扁亭碱组细胞活力显著升高,凋亡和坏死率显著降低(P<0.01)。结论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84h),烟碱受体激动剂(尼古丁)对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逐渐消失,而α7烟碱拮抗剂(甲基牛扁亭碱)逐渐显现出细胞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淀粉样蛋白 PC12细胞 α7烟碱受体拮抗剂 烟碱受体激动剂细胞活力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氧对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英文)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卓铭 王红 +2 位作者 陈艳 陈善成 殷万春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03-1107,共5页
目的:对脑卒中和轻中型颅脑损伤的失语症患者行进高压氧治疗,探讨高压氧对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的影响及康复机制。方法:将40例失语症患者按入组次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于发病7d后进行高压氧治疗,15d1个疗程,... 目的:对脑卒中和轻中型颅脑损伤的失语症患者行进高压氧治疗,探讨高压氧对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的影响及康复机制。方法:将40例失语症患者按入组次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于发病7d后进行高压氧治疗,15d1个疗程,疗程之间休息3d,共3个疗程,运用语言障碍诊治仪ZM2·1检测每一疗程患者的语言功能并与对照组比较,观察语言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各疗程疗效比较:第一疗程后各项语言功能均有所提高,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疗程后,除听读字亚项外,治疗组10个亚项语言功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第三疗程后11个亚项语言功能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各疗程前后疗效比较:每1疗程结束后各项语言水平均有提高,其中第一、第二疗程后复杂指令、表达语音和表达语义3个亚项明显改善(P<0·05)。结论:高压氧可能通过促进神经细胞的功能恢复和自我修复,减轻脑缺血再灌注,从而促进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的康复,这种作用在第一及第二疗程表现最佳,其康复作用表现为加快其原有恢复的速度,并不针对于某些语言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 脑损伤 失语 语言障碍 高压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