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52例乳腺腺病的高频超声改变及病理基础 被引量:4
1
作者 吕雅赐 蒋光愉 王莉莉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21-323,共3页
关键词 乳腺 超声影像 病理 乳腺腺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果体区乳头状肿瘤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蒋光愉 李斌 +2 位作者 谢文林 罗柏宁 李智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4年第7期600-607,共8页
研究背景松果体区乳头状肿瘤是世界卫生组织于2007年新定义和描述的一种少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神经上皮组织肿瘤,可能起源于下连合器的特殊室管膜细胞。组织学以胞质宽大、胞界清楚的柱状上皮样肿瘤细胞排列成乳头状或实体片状结构为特点... 研究背景松果体区乳头状肿瘤是世界卫生组织于2007年新定义和描述的一种少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神经上皮组织肿瘤,可能起源于下连合器的特殊室管膜细胞。组织学以胞质宽大、胞界清楚的柱状上皮样肿瘤细胞排列成乳头状或实体片状结构为特点。因缺乏特征性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术前明确诊断困难且极易误诊。本文报告1例典型的松果体区乳头状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以期提高对该病的鉴别诊断能力。方法与结果男性患者,57岁,头痛6个月、加重1个月入院。MRI显示幕上中线松果体区和第三脑室界限清楚的占位性病变,呈高信号,增强后病灶均匀强化。术中可见病灶位于松果体区,突入第三脑室,无囊性变,无包膜,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手术全切除。肿瘤组织由乳头状结构和实体片状区域构成,乳头状结构含明显的纤维血管轴心,周围包绕数层柱状上皮样肿瘤细胞,大小形态较一致,均富嗜酸性胞质,界限清楚;实体片状区域细胞排列较密集,可见围血管"假菊形团"和室管膜"菊形团"结构,肿瘤细胞浸润周围脑实质。肿瘤细胞广谱细胞角蛋白和S-100蛋白呈弥漫强阳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和上皮膜抗原呈阴性。术后未予药物化疗和放射治疗,随访1年,肿瘤未复发。结论松果体区乳头状肿瘤是中枢神经系统鲜见病变,由于缺乏特征性影像学表现,以及组织学形态与其他乳头状肿瘤相似,术前难以明确诊断且在鉴别诊断时有一定困难。临床应提高对松果体区乳头状肿瘤的警惕性,并注意与其他具有相似组织学构象的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或转移性肿瘤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果体瘤 乳头状 免疫组织化学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易误诊为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Ⅱb型的结节性硬化症之皮质结节临床病理学特征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海南 吴静 +3 位作者 曾瑶红 周结明 蒋光愉 韩慧霞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18-427,共10页
目的探讨结节性硬化症之皮质结节病理学和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与结果 2例女性患儿,2岁9个月和15岁,临床表现为发作性双眼斜视和间断性惊恐发作伴四肢抽搐,头部MRI仅表现为局灶性皮质信号异常或多灶性皮质信号可疑异常,临床考虑局灶性... 目的探讨结节性硬化症之皮质结节病理学和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与结果 2例女性患儿,2岁9个月和15岁,临床表现为发作性双眼斜视和间断性惊恐发作伴四肢抽搐,头部MRI仅表现为局灶性皮质信号异常或多灶性皮质信号可疑异常,临床考虑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FCD)。遂采用脑深部电极植入术定位致灶,手术切除多脑叶致灶。大体标本观察可见灰质结节和白质内带状灰质异位。组织学形态,皮质薄厚不均且灰质异位,部分皮质全层可见胞核大、核仁明显、体积巨大的异形细胞,累及白质深部伴钙化,其内可见畸形核神经元和巨大细胞,胶质细胞增生明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畸形核神经元胞质神经微丝蛋白呈阳性;巨大细胞胞质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波形蛋白呈阳性,大畸形核神经元和巨大细胞增生的皮质区域GFAP呈弥漫性阳性,提示胶质细胞增生明显。结合临床资料,例1为多脑叶皮质发育不良和肾脏错构瘤、例2为多脑叶皮质结节病变和灰质异位,诊断为疑似的结节性硬化症。进一步行基因检测,例1存在TSC1基因c.647_648del杂合突变(无义突变)、例2存在TSC2基因c.4672G>A杂合突变(错义突变),最终诊断为确诊的结节性硬化症。结论结节性硬化症临床表现多样,皮质结节组织学形态与FCDⅡb型有众多重叠之处,仅关注组织学形态和免疫表型易误诊为FCDⅡb型,明确诊断应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和基因检测结果综合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性硬化症 免疫组织化学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默通微创技术在B超探及乳腺病灶切除及活检中的应用 被引量:31
4
作者 何伟丽 庞钊 +4 位作者 吕荣钊 蒋光愉 黄信 洪嘉凡 王宁霞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6-179,共4页
目的:探讨麦默通微创技术在B超探及的乳腺占位性病变中的临床应用,并结合我科临床对麦默通微创技术在乳腺占位性病变的适应症进行总结。方法:应用麦默通微创切除活检术前B超探及的乳腺占位性病变292例,共计1 055个肿物。结果:B超探视下... 目的:探讨麦默通微创技术在B超探及的乳腺占位性病变中的临床应用,并结合我科临床对麦默通微创技术在乳腺占位性病变的适应症进行总结。方法:应用麦默通微创切除活检术前B超探及的乳腺占位性病变292例,共计1 055个肿物。结果:B超探视下肿物完整切除,切除肿物术后病理结果显示:乳腺纤维腺瘤686个,乳腺腺病253个,乳腺囊肿病64个,导管内乳头状瘤39个,乳腺癌12个,低级不典型增生1个。术后出现皮下血肿1例,均无感染、皮肤破溃等并发症,术后3个月及6个月随访,患者满意度达98%。结论:麦默通微创技术可作为B超探及的乳腺良性占位切除手术的首选方式,并可作为亚临床乳腺癌的活检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默通旋微创技术 B超 乳腺占位性病变 适应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桥蛋白在子宫内膜癌及子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31
5
作者 朱耀魁 屈洋 +2 位作者 夏明翰 王晓玉 罗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2414-2417,共4页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PN)在子宫内膜癌及子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测定OPN在30例子宫内膜癌、20例子宫颈癌及30例正常对照组织的表达,并评价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OPN在子宫内膜癌的阳性表达率为70...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PN)在子宫内膜癌及子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测定OPN在30例子宫内膜癌、20例子宫颈癌及30例正常对照组织的表达,并评价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OPN在子宫内膜癌的阳性表达率为70%,显著高于正常增殖期子宫内膜(10%)及分泌期子宫内膜 (50%),P<0.01;OPN在子宫颈癌的阳性表达率(55%)显著高于正常宫颈上皮(10%),P<0.01;而宫颈磷癌及宫颈腺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3.3%及60.0%,两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OPN的阳性表达率随临床病理分期的增加及细胞分化程度降低而显著升高。结论:OPN在子宫内膜癌及子宫颈癌组织均有显著高表达,其表达与肿瘤分期及分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桥蛋白 子宫内膜肿瘤 宫颈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GF-β1与乳腺癌中microRNA-21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10
6
作者 闫雍容 周序珑 +3 位作者 夏明汗 蒋光愉 钟雪云 杜彬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6-180,共5页
目的:研究乳腺癌中microRNA-21(miR-21)的表达及其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关系。方法:用不同质量浓度的TGF-β1 0、1.25、2.5、5、10 ng/mL干预MCF-7细胞24 h,以及不同时间(0、6、12、24、48、72 h)TGF-β1干预MCF-7细胞,用茎环... 目的:研究乳腺癌中microRNA-21(miR-21)的表达及其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关系。方法:用不同质量浓度的TGF-β1 0、1.25、2.5、5、10 ng/mL干预MCF-7细胞24 h,以及不同时间(0、6、12、24、48、72 h)TGF-β1干预MCF-7细胞,用茎环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Real-time PCR)测定miR-21的表达。分别用实时定量PCR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7例乳腺癌中miR-21和TGF-β1的表达情况及其相关性。结果:茎环实时定量PCR法检测miR-21表达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良好,MCF-7细胞中miR-21的表达随TGF-β1作用呈时间依赖性和浓度依赖性。乳腺癌组织中miR-21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TGF-β1的表达程度有关(P<0.05)。结论:高表达的TGF-β1可引起miR-21表达升高,与乳腺癌的侵袭转移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微小RNA MIR-21 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链脲霉素实验性大鼠妊娠糖尿病对子鼠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柳国胜 罗瑶 +5 位作者 赵立华 刘海英 康举龄 唐福星 唐海兰 郭祖文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74-378,共5页
目的:通过研究链脲霉素(streptozotoc in,STZ)实验性大鼠妊娠糖尿病对子鼠在不同孕期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探讨妊娠糖尿病致胎儿心脏发育异常的发生机制。方法:将54只SD孕鼠分为STZ注射组(30只)和柠檬酸缓冲液注射组(24只)作对照观察... 目的:通过研究链脲霉素(streptozotoc in,STZ)实验性大鼠妊娠糖尿病对子鼠在不同孕期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探讨妊娠糖尿病致胎儿心脏发育异常的发生机制。方法:将54只SD孕鼠分为STZ注射组(30只)和柠檬酸缓冲液注射组(24只)作对照观察,按取材时孕龄不同将两组又分为第13、16和19天3个亚组。对STZ注射组孕鼠,给予新配质量分数为2%STZ溶液,按STZ 40 mg/kg,一次性腹腔注射,3 d后空腹尾静脉采血监测血糖,并测尿糖、体质量。对照组用同样方法注射等量的柠檬酸钠缓冲液。孕鼠于孕龄第13、16、19天随机分批剖宫,取子鼠心脏组织做超微结构观察。结果:STZ注射组子鼠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可见不同程度病理变化:细胞间连接较少、间隙宽窄不一,肌束排列不规整,胞膜结构不完整;胞质电子密度较高,线粒体肿胀呈空泡状气球样变,嵴减少,粗面内质网减少、扩张,可见脂质样小滴;胞核大小不一,不规则圆形,核膜结构不清,核染色质分布不均,可见异染色质;胞外基质可见有胶原纤维排列成束状,毛细血管腔外可见红细胞,有细胞器崩解痕迹。结论:STZ实验性大鼠妊娠糖尿病可致子鼠心肌发生超微结构的异常改变,可能为糖尿病母亲致儿心脏畸形的病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心脏 超微结构 链脲霉素 子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桥蛋白在卵巢肿瘤组织的表达及其与恶性肿瘤侵袭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7
8
作者 朱耀魁 王晓玉 +2 位作者 夏明翰 罗惠娟 罗新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51-256,共6页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PN)在卵巢肿瘤组织的表达及其与恶性肿瘤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OPN在48例卵巢恶性肿瘤组织、8例卵巢临界恶性肿瘤组织、20例卵巢良性肿瘤组织及10例卵巢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结果:OPN在卵巢...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PN)在卵巢肿瘤组织的表达及其与恶性肿瘤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OPN在48例卵巢恶性肿瘤组织、8例卵巢临界恶性肿瘤组织、20例卵巢良性肿瘤组织及10例卵巢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结果:OPN在卵巢恶性肿瘤组织表达强度为0.485±0.134,显著高于卵巢正常组织及卵巢临界恶性及良性肿瘤组织表达强度(0.122±0.023,0.243±0.076及0.168±0.045,P<0.01);OPN的表达与恶性肿瘤的临床期别及分化程度相关,而与细胞组织学类型无关。结论:OPN在卵巢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并与卵巢恶性肿瘤的侵袭转移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桥蛋白 卵巢肿瘤 侵袭转移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阴型乳腺癌FOXA1和BRCA1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意义 被引量:12
9
作者 蒋光愉 李红 +1 位作者 何伟丽 王宁霞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230-1234,共5页
目的:研究三阴型和非三阴型乳腺癌中叉头框蛋白A1(FOXA1)、BRCA1蛋白、P5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和预后意义。方法:收集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乳腺癌的标本113例,根据免疫组化检测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和HER-2的表达情况... 目的:研究三阴型和非三阴型乳腺癌中叉头框蛋白A1(FOXA1)、BRCA1蛋白、P5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和预后意义。方法:收集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乳腺癌的标本113例,根据免疫组化检测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和HER-2的表达情况分为三阴型(A组)、luminal型(B组)及HER-2过表达型(C组)乳腺癌。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3组样本FOXA1、BRCA1、P53和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FOXA1总的阳性表达率为63.7%(72/113),A组阳性表达率为45.2%(19/42),B组为88.0%(44/50),C组为42.9%(9/21),FOXA1在3组中的表达存在显著差异(P<0.01);BRCA1总的阳性表达率为47.8%(54/113),A组阳性表达率为66.7%(28/42),B组为44.0%(22/50),C组为19.0%(4/21),BRCA1在3组中的表达存在显著差异(P<0.01);FOXA1阳性表达率在Ⅰ~Ⅱ期临床分期和组织学1~2级中高于阴性表达组(P<0.05),FOXA1阳性表达率与P53、VEGF表达和复发率呈负相关(P<0.05);BRCA1阳性表达率在Ⅲ期临床分期和组织学3级中高于阴性表达组(P<0.05),BRCA1阳性表达率与P53、VEGF表达和复发率呈正相关(P<0.05)。结论:FOXA1和BRCA1在乳腺癌中表达存在差异。BRCA1可作为三阴型乳腺癌预后不良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叉头框蛋白A1 BRCA1蛋白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癌中MTA1和HIF-1α的表达与淋巴管生成的关系 被引量:8
10
作者 杨珍玉 周序珑 +3 位作者 夏明汗 蒋光喻 钟雪云 杜彬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50-353,396,共5页
【目的】探讨大肠癌中转移相关基因1(MTA1)、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蛋白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管生成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1例大肠癌中MTA1、HIF-1α蛋白的表达及D2-40标记的淋巴管密度。【结果】81例大肠癌中MTA1、H... 【目的】探讨大肠癌中转移相关基因1(MTA1)、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蛋白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管生成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1例大肠癌中MTA1、HIF-1α蛋白的表达及D2-40标记的淋巴管密度。【结果】81例大肠癌中MTA1、HIF-1α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7%和63%,MTA1和HIF-1α的表达均与大肠癌Duke's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而与组织学分级和浸润深度无关(P>0.05),大肠癌中MTA1和HIF-1α蛋白表达呈正相关(P<0.05),MTA1和HIF-1α蛋白过表达病例肿瘤旁淋巴管密度分别为18.4±4.9、18.0±5.3,高于MTA1和HIF-1α不表达和弱表达病例(15.6±4.5、15.4±4.2),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TA1和HIF-1α蛋白的过表达可能促进了大肠癌旁淋巴管的生成,在肿瘤淋巴结的转移中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MTA1 HIF-1Α 淋巴管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盘缺氧诱导因子表达及绒毛血管变化与胎儿窘迫的关系 被引量:11
11
作者 陈宇毅 廖瑜 肖小敏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37-342,共6页
目的:通过比较出现胎儿窘迫的孕妇胎盘与正常孕妇胎盘的缺氧诱导因子表达及胎盘的绒毛血管变化情况,探讨胎儿窘迫中胎盘变化及其对胎儿的影响.方法:选取产科门诊定期产检并在产科住院分娩的单胎足月孕妇,临床诊断为胎儿窘迫的孕妇所分... 目的:通过比较出现胎儿窘迫的孕妇胎盘与正常孕妇胎盘的缺氧诱导因子表达及胎盘的绒毛血管变化情况,探讨胎儿窘迫中胎盘变化及其对胎儿的影响.方法:选取产科门诊定期产检并在产科住院分娩的单胎足月孕妇,临床诊断为胎儿窘迫的孕妇所分娩后的胎盘组织60例作为实验组,再按临床情况分为胎心异常组、羊水污染组、窒息组.选取正常单胎足月妊娠孕妇55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胎盘中HIF-1α表达水平,胎盘绒毛血管情况及新生儿预后.结果:HIF-1α在实验组与对照组两者的光密度对照有统计学差别,新生儿窒息组的光密度值较高;显微镜下实验组中绒毛血管数目及绒毛体积密度皆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实验组中各分组的值较对照组均升高.结论:胎儿窘迫孕妇的胎盘组织HIF-1α因子表达、胎盘绒毛微血管体积密度及绒毛体积密度皆高于未出现胎儿窘迫的孕妇.在排除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等病理情况下,产时胎儿窘迫的发生与胎盘自身HIF-1α因子表达及胎盘绒毛血管改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窘迫 胎盘绒毛血管 体视学 缺氧诱导因子1Α CD3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乳腺癌组织中GATA3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2
作者 黄信 蒋光愉 +5 位作者 李虹 庞钊 吕荣钊 张清 何伟丽 王宁霞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433-1436,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转录因子GATA3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24例乳腺癌组织中GATA3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探讨其在预测乳腺癌预后中的意义。结果:GATA3的低表达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转录因子GATA3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24例乳腺癌组织中GATA3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探讨其在预测乳腺癌预后中的意义。结果:GATA3的低表达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阴性、肿瘤高组织学分级、脉管癌栓、p53基因突变等表示预后较差的指标相关(P<0.05),但与肿瘤大小、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水平、年龄和淋巴结转移情况无关(P>0.05);在全部乳腺癌组织中GATA3阳性表达率为56.4%,GATA3在luminal型乳腺癌中的表达率为68.4%,高于非luminal型乳腺癌(32.6%),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乳腺癌组织中术后复发风险中危组GATA3阳性率高于复发风险高危组(P<0.05)。结论:在乳腺癌组织中GATA3的表达水平与组织的分化水平及肿瘤的生物学特性相关,对指导临床治疗及评估患者的预后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GATA3转录因子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T MR肝脏快速容积采集序列增强扫描评价前列腺癌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永安 周洁 +2 位作者 徐谊朝 夏明汗 罗良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43-1146,共4页
目的评价1.5TMR肝脏快速容积采集序列(LAVA)增强扫描对判断前列腺癌的内部浸润分级、强化类型、周围组织浸润的价值及其检出部位与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的一致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证实的前列腺癌患者的... 目的评价1.5TMR肝脏快速容积采集序列(LAVA)增强扫描对判断前列腺癌的内部浸润分级、强化类型、周围组织浸润的价值及其检出部位与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的一致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证实的前列腺癌患者的MRI资料,并分析前列腺癌的内部浸润分级与MRLAVA强化类型的关系及MRLAVA增强扫描对外周带前列腺癌部位显示的结果与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双侧活检结果的一致性。结果前列腺癌的内部浸润分级与MRLAVA强化类型有关;随着内部浸润分级增加,肿瘤浸润周围结构的几率增加;MRLAVA增强扫描对外周带前列腺癌部位显示的结果与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穿刺双侧活检结果的一致性较好(Kappa=0.803)。结论 LAVA增强扫描可以提供更多的直接征象和强化特征,有助于准确判断前列腺癌周围浸润的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活组织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阴性乳腺癌模型裸鼠血管正常化后对紫杉醇的反应 被引量:4
14
作者 吕荣钊 赵璐瑜 +5 位作者 史长征 李伟 翁泽平 黄信 王宁霞 潘运龙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819-1824,共6页
目的:通过观察人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模型裸鼠血管正常化后对紫杉醇的反应,探讨重组人内皮抑素与紫杉醇在血管正常化时间窗内联用是否优于紫杉醇单用并分析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在... 目的:通过观察人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模型裸鼠血管正常化后对紫杉醇的反应,探讨重组人内皮抑素与紫杉醇在血管正常化时间窗内联用是否优于紫杉醇单用并分析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在早期评估化疗的作用。方法:将人TNBC细胞株MDA-MB-231种植于36只BALB/c-nu雌性裸小鼠的右下腹部皮下,随机分成4组(模型组、重组人内皮抑素治疗组、紫杉醇治疗组及人内皮抑素联用紫杉醇治疗组),每组有7只完成实验。重组人内皮抑素于实验开始时给药,连续使用17 d,紫杉醇于实验第6天和第12天分别给药,所有用药均为腹腔注射,用量均为10 mg·kg^(-1)·d^(-1)。治疗前1 d及注射实验试剂后5、11、17 d进行MRI扫描,所有荷瘤鼠均在最后一次MRI扫描后颈椎脱位处死,切下瘤体,进行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检测,测定肿瘤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及Ki67表达。结果:第17天,联用组移植瘤体积小于模型组及重组人内皮抑素治疗组(P<0.05),但与紫杉醇治疗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第11天,紫杉醇治疗组的慢弥散系数大于模型组,联用组慢弥散系数大于重组人内皮抑素治疗组(P<0.05)。解剖各组荷瘤鼠未见远处转移病灶。HE染色显示4组肿瘤外周均有明显坏死,且药物治疗组坏死程度均高于模型组。药物治疗组的MVD均小于模型组,且药物联用组均小于药物单用组(P<0.05)。药物联用组Ki67表达较重组人内皮抑素组明显降低,但与紫杉醇治疗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在血管正常化时间窗内,重组人内皮抑素联合紫杉醇化疗对TNBC移植瘤虽有明显的抑瘤作用,但疗效未优于紫杉醇;慢弥散系数可以早期预测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血管正常化 内皮抑素 紫杉醇 化疗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度联合紫杉醇对三阴型乳腺癌移植瘤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吕荣钊 赵璐瑜 +4 位作者 李伟 翁泽平 黄信 王宁霞 潘运龙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18-523,共6页
目的:通过观察人三阴型乳腺癌在裸鼠模型中血管正常化后对紫杉醇的反应,探讨其疗效是否优于紫杉醇.方法:将人三阴型乳腺癌MDA-MB-231细胞株种植于BALB/c-nu雌裸鼠右下腹部皮下,随机将符合入组标准的28只移植瘤荷鼠分成4组,每组7只,A组,... 目的:通过观察人三阴型乳腺癌在裸鼠模型中血管正常化后对紫杉醇的反应,探讨其疗效是否优于紫杉醇.方法:将人三阴型乳腺癌MDA-MB-231细胞株种植于BALB/c-nu雌裸鼠右下腹部皮下,随机将符合入组标准的28只移植瘤荷鼠分成4组,每组7只,A组,每天每次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质量分数10 mg/kg),连续17 d;B组,每天每次腹腔注射恩度(质量分数10 mg/kg),连续17 d;C组,第6、12天腹腔注射紫杉醇(质量分数10 mg/kg),余同A组;D组,第6、12天腹腔注射紫杉醇(质量分数10 mg/kg),余同B组.测量移植瘤的长径和短径,进行病理学检测.结果:D组移植瘤体积小于A组、B组(P<0.05),C组移植瘤体积小于A组及B组(P<0.05),D组和C组移植瘤体积无差别(P=0.436).B组、C组、D组的抑瘤率分别是14.61%、39.08%、54.79%.解剖各组荷鼠未见远处转移病灶.病理检查微血管密度,D组<C组=B组<A组.Ki67,D组与C组<A组与B组,D组与C组无差别(P=0.649).结论:使用恩度后在时间窗内联合紫杉醇有明显抑瘤作用,但疗效未优于紫杉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型乳腺癌 血管正常化 恩度 紫杉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LMβ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茜茜 李红 +2 位作者 陈丽 陈庆 刘升明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8-201,共4页
目的:研究抵抗素样分子β(resistin like molecule beta,RELMβ)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组织中的分布及表达。方法:采集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因肺癌入院行肺叶切除术的19例肺组织标本,分为COPD组(10例)和对照组(9例)。采用HE染... 目的:研究抵抗素样分子β(resistin like molecule beta,RELMβ)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组织中的分布及表达。方法:采集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因肺癌入院行肺叶切除术的19例肺组织标本,分为COPD组(10例)和对照组(9例)。采用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RELMβ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COPD组患者肺组织中RELMβ的表达(2.657±0.387)明显高于肺功能正常组(0.386±0.072)(P<0.05),且与肺功能主要指标(FEV1%预计值、FEV1/FVC%)呈负相关;与吸烟指数呈正相关(P值均<0.05)。结论:RELMβ可能参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抵抗素样分子β 缺氧诱导的有丝分裂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TERC基因检测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差异化治疗的应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蒋光愉 甘丹卉 潘晓婷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82-386,共5页
目的:探讨hTERC基因检测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差异化治疗的应用。方法:利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观察人类染色体端粒酶基因(hTERC)扩增程度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程度关系。检测63例宫颈液基薄层细胞涂片(TCT)和50例宫颈活检石蜡切片hTER... 目的:探讨hTERC基因检测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差异化治疗的应用。方法:利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观察人类染色体端粒酶基因(hTERC)扩增程度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程度关系。检测63例宫颈液基薄层细胞涂片(TCT)和50例宫颈活检石蜡切片hTERC基因的扩增程度。结果:两组结果均显示,随着TBS分级或病理分级的升高,hTERC基因阳性率增加。hTERC基因异常细胞比例与TBS分级或病理分级呈正相关,等级相关系数为0.403/0.612。结论:hTERC基因扩增程度可能为宫颈疾病发展的重要风险预测因子,反映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病变程度,可辅助病理分级的准确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TERC基因 FISH 宫颈上皮内瘤变 宫颈鳞状细胞癌 差异化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金与VEGF_(165)分子作用的原子力显微镜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潘运龙 邱思远 +4 位作者 覃莉 王存川 丁晖 程欣 杜彬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295-2300,共6页
目的:用原子力显微镜(AFM)从分子水平、可视化角度研究纳米金(GNP)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165)的分子作用。方法:GNP与VEGF165作用前后,用AFM表征粒子大小和形貌,光谱学检测GNP紫外吸收光谱变化,粒径分析仪检测粒径分布变化;用VEGF165... 目的:用原子力显微镜(AFM)从分子水平、可视化角度研究纳米金(GNP)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165)的分子作用。方法:GNP与VEGF165作用前后,用AFM表征粒子大小和形貌,光谱学检测GNP紫外吸收光谱变化,粒径分析仪检测粒径分布变化;用VEGF165刺激无血清培养液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增殖,在GNP干预前后,用AFM观察HUVECs细胞表面超微结构变化。MTT法观察纳米金对HUVECs增殖的影响。结果:GNP与VEGF165作用后,其吸收峰发生红移;粒径分析表明GNP粒径的主要分布从20 nm变成30 nm;AFM表征下,单个GNP粒径22.05 nm±1.52 nm,呈椭圆形,边界清晰,加入VEGF165后,平均粒径变成33.91 nm±2.61 nm,边界模糊,形状不甚规则,表明GNP与VEGF165结合;在AFM观察到VEGF165作用的HUVECs细胞出现伪足、细胞膜孔洞、细胞膜颗粒化和细胞连接增多等表现,而GNP可以明显抑制这一现象,MTT法表明GNP抑制VEGF165介导的HUVECs增殖。结论:GNP可与VEGF165通过化学键连接,形成以GNP为核、VEGF165为壳的GNP-VEGF165复合物,使VEGF165与其受体结合的位点失活或被阻断,抑制VEGF165的信号转导,从而抑制HUVECs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金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原子力显微镜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腺肌病EMI处MMP-7和E-Cadherin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19
作者 廖瑜 陈宇毅 +1 位作者 张哲珺 徐建平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16-222,共7页
目的: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及上皮钙黏素-E(E-cadherin)在子宫腺肌病病灶与内膜-肌层界面(EMI)处在位内膜的表达情况,了解MMP-7及E-cadherin在子宫腺肌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因子宫腺肌病行全子宫切除或次全子宫切除的子宫标... 目的: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及上皮钙黏素-E(E-cadherin)在子宫腺肌病病灶与内膜-肌层界面(EMI)处在位内膜的表达情况,了解MMP-7及E-cadherin在子宫腺肌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因子宫腺肌病行全子宫切除或次全子宫切除的子宫标本40例,同时以子宫良性病变(如子宫肌瘤)行全子宫切除或次全子宫切除的子宫标本30例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MMP-7及E-cadherin在子宫腺肌病病灶、子宫内膜-肌层界面处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测定这两种蛋白分子表达的阳性单位(PU值).结果:在子宫腺肌病组中病灶和内膜-肌层交界处内膜MMP-7较对照组表达水平上调;E-cadherin的表达下调;两者在子宫腺肌病子宫内膜-肌层交界处的内膜表达水平呈负相关.结论:子宫EMI处子宫内膜腺体细胞MMP-7表达增高,降解了子宫肌层的细胞外基质,其屏障作用减弱,基底层子宫内膜细胞容易侵入子宫肌层生长并形成异位病灶;EMI处腺体细胞E-cadherin表达下调,直接导致细胞黏附能力下降,细胞解聚,子宫内膜细胞之间以及子宫内膜细胞与基质之间的黏附作用降低,从而变得易从在位部位解离,侵入和种植在肌层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腺肌病 基质金属蛋白酶-7 上皮型钙黏素 子宫内膜——肌层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CT征象、预后与CD44v3、CD44v6表达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章绪辉 罗良平 +1 位作者 周序珑 陈金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195-1198,共4页
目的探讨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的CT征象、预后与CD44v3、CD44v6表达的相关性。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6例周围型NSCLC患者进入研究。利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D44v3、CD44v6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肺癌CT征象及预后的关系。结果CD44v3、C... 目的探讨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的CT征象、预后与CD44v3、CD44v6表达的相关性。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6例周围型NSCLC患者进入研究。利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D44v3、CD44v6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肺癌CT征象及预后的关系。结果CD44v3、CD44v6表达与肺癌CT征象中的深分叶征、棘突征、短毛刺征及肺门、纵隔淋巴结增大密切相关(P<0.05),与肿瘤大小、空泡征、血管集束征及胸膜凹陷征无明显相关性(P>0.05);CD44v3、CD44v6表达与肺癌术后3年生存率密切相关(P<0.05)。结论深分叶征、棘突征、短毛刺征及肺门、纵隔淋巴结增大与CD44v3、CD44v6表达明显相关,提示肺癌的侵袭、转移能力较强;CD44v3、CD44v6阳性表达的肺癌患者术后生存时间更短,预后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