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苦参注射液联合紫杉醇同步调强放疗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陆红 周涛 佘文莉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47-249,252,共4页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周剂量紫杉醇同步调强放射(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lung cancer,NSCLC)的放射性肺损伤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64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周剂量紫杉醇同步调强放射(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lung cancer,NSCLC)的放射性肺损伤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64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32例治疗组应用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周剂量紫杉醇同步IM-RT,32例对照组应用周剂量紫杉醇同步IMRT。结果:所有的患者均完成了放疗计划,按照RTOG放疗毒副反应评价标准,治疗组Ⅰ-Ⅱ级急性放射性肺损伤及慢性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放射治疗过程中,生活质量除社会家庭状况及情感状况外其他领域均有明显差异(P<0.05),放射治疗结束后生活质量的功能状况、附加关注及量表总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调强放射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可以减少放射性肺损伤的放射率,提高患者放射治疗过程中及放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苦参注射液 紫杉醇 调强放疗 非小细胞肺癌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源性血管基质成分对皮肤光老化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王婧薷 陈苑雯 +5 位作者 李朦 李升红 廖选 张志丹 谢光辉 刘宏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92-899,共8页
目的:观察人脂肪源性血管基质成分(stromal vascular fractions,SVF)对中波紫外线(ultraviolet B,UVB)诱导的裸大鼠皮肤光老化的影响。方法:6周龄裸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及实验组,实验组持续UVB照射8周建立皮肤光老化模型并随... 目的:观察人脂肪源性血管基质成分(stromal vascular fractions,SVF)对中波紫外线(ultraviolet B,UVB)诱导的裸大鼠皮肤光老化的影响。方法:6周龄裸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及实验组,实验组持续UVB照射8周建立皮肤光老化模型并随机分为模型组,以及SVF低剂量(low-dose,LD)、中剂量(middle-dose,MD)和高剂量(high-dose,HD)(100μL悬液中的细胞数分别为10~4、10~5和10~6)治疗组;采用酶消化法提取健康女性脂肪组织中的SVF,分别取低、中、高剂量的SVF悬液注射于裸大鼠背部皮下;模型组注射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7 d后取材,观察注射部位表皮厚度及结构的改变;28 d后取材观察注射部位真皮厚度及结构的改变。结果:SVF治疗7 d后,中、高剂量治疗组裸大鼠皮肤较实验对照组表皮层厚度减小、角质层比例下降、基底层处于异常增殖状态的细胞核减少(P〈0.05)。治疗28 d后,中剂量及高剂量治疗组Ⅰ型胶原蛋白mRNA相对表达量增加,Ⅲ型胶原蛋白及基质金属蛋白酶-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3,MMP-3)mRNA相对表达量下降(P〈0.05),高剂量治疗组皮肤真皮层厚度增加(P〈0.05)。结论:SVF具有抗皮肤光老化的潜能,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基质成分 脂肪源性干细胞 光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阻滞剂对小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李升红 万婷 +5 位作者 刘宏伟 程飚 肖丽玲 谢光辉 卢金强 肖静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255-1259,共5页
目的:观察阻断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及其2型受体(AT2R)对创面愈合过程的创面愈合率、上皮爬行、肉芽组织形成以及创伤局部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Ang Ⅱ及AT2R影响创伤愈合的机制。方法:建立小鼠背部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模型,直径6 mm,在... 目的:观察阻断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及其2型受体(AT2R)对创面愈合过程的创面愈合率、上皮爬行、肉芽组织形成以及创伤局部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Ang Ⅱ及AT2R影响创伤愈合的机制。方法:建立小鼠背部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模型,直径6 mm,在创面模型建立同时腹腔注射给予特异性AT2R阻断剂PD123319(每天10 mg/kg),于创面形成后第3、5、7、9、11、13和15天切取创面组织标本,采用HE染色观察PD123319对创面愈合过程中创面愈合率、上皮爬行和肉芽组织生长的影响;采用ELISA法检测PD123319对创面内与创伤愈合密切相关的表皮生长因子(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影响。结果:对照组在创面形成后第5天和第7天的愈合率分别为(63.55±2.57)%和(80.78±4.65)%。PD123319处理组在创面形成后第5天和第7天分别为(79.89±4.56)%和(88.98±3.8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伤后第5天和第7天,对照组创面上皮爬行距离分别为(1.22±0.15)mm和(1.93±0.17)mm,PD123319处理组创面上皮爬行距离分别为(1.65±0.12)mm和(2.36±0.18)m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伤后第5天和第7天对照组创面肉芽组织的面积分别为(9.37±0.53)mm2和(7.15±0.42)mm2,PD123319处理组创面肉芽组织面积分别为(11.51±0.98)mm2和(9.32±0.67)mm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伤后第5天和第7天,PD123319处理组创面局部EGF、VEGF和bFGF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T2R阻滞剂PD123319能够促进创面愈合。PD123319促进创面愈合可能与其促进创面内上皮爬行、肉芽组织形成及EGF、VEGF、bFGF等生长因子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Ⅱ 受体 血管紧张素 2型 创面愈合 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组织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皮肤损伤修复和再生中的作用 被引量:10
4
作者 刘宏伟 程飚 付小兵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91-195,共5页
随着对皮肤生物学功能认识的深入,人们发现皮肤是一个内分泌器官和激素、神经递质敏感性器官。皮肤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包括局部产生神经-内分泌介导子(neuro-endocrine mediators),与相应的特异性受体通过旁分泌和自分泌产生作用。
关键词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创伤愈合 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能量激光照射对脂肪源性干细胞临床治疗潜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5
作者 廖选 李升红 +4 位作者 陈苑雯 谢光辉 肖丽玲 谢波 刘宏伟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03-708,共6页
目的观察镓铝砷(Ga Al A s)激光对脂肪源性干细胞(ADSCs)增殖、细胞因子分泌及成脂分化能力的影响,探讨临床治疗过程中提高ADSCs治疗效果的有效方法。方法取来自腹部脂肪抽吸术女性患者的脂肪组织,分离ADSCs,建立人脂肪源性干细胞(h ADS... 目的观察镓铝砷(Ga Al A s)激光对脂肪源性干细胞(ADSCs)增殖、细胞因子分泌及成脂分化能力的影响,探讨临床治疗过程中提高ADSCs治疗效果的有效方法。方法取来自腹部脂肪抽吸术女性患者的脂肪组织,分离ADSCs,建立人脂肪源性干细胞(h ADSCs)培养体系;用650nm波长Ga Al As激光以不同能量(2、4、8J/cm2)对h ADSCs进行照射。采用MTT法检测h ADSCs的增殖能力,ELISA法检测h ADSCs的分泌功能,实时定量PCR法检测细胞表型的变化,油红O染色检测激光照射对h ADSCs成脂分化能力的影响。结果 MTT法检测结果显示:照射后第4、6天时2J/cm2照射组吸光度值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4、8J/cm2照射组吸光度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4J/cm2照射组吸光度差异最为明显。ELISA法检测结果显示:4J/cm2照射组上清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蛋白含量分别为287.5±15.2pg/ml、36.0±0.7ng/ml、292.6±10.5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45.3±21.6pg/ml、26.7±0.6ng/ml、130.6±6.0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经4J/cm2 Ga Al As激光照射后h ADSCs中细胞表面标记物CD13、CD29、CD44、CD90 m 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对照组的1.19、22.05、4.38、7.22倍,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油红O染色显示,经Ga Al As激光照射后h ADSCs的成脂分化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低能量激光照射可增强ADSCs的增殖、分泌及成脂分化能力,可能有助于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 半导体 脂肪源性干细胞 临床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与大鼠脂肪干细胞提取方法及生物学特性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李江璇 肖丽玲 +3 位作者 饶从强 陈苑雯 黄俊豪 刘宏伟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24-329,共6页
目的:研究人脂肪干细胞与大鼠脂肪干细胞的提取方法并对比差异,对培养出的细胞做形态学观察及表面标记鉴定.为今后ADSCs分化能力相关研究提供方法及依据.方法:获取人脂肪及大鼠脂肪,利用胶原酶消化法进行ADSCs提取,消化传代以纯化细胞.... 目的:研究人脂肪干细胞与大鼠脂肪干细胞的提取方法并对比差异,对培养出的细胞做形态学观察及表面标记鉴定.为今后ADSCs分化能力相关研究提供方法及依据.方法:获取人脂肪及大鼠脂肪,利用胶原酶消化法进行ADSCs提取,消化传代以纯化细胞.对比观察细胞形态,并取第3代的细胞进行细胞爬片HE染色、生长曲线测定、成脂和成骨诱导,流式鉴定表面标记物.结果:在相同的培养环境下,两种细胞均呈成纤维细胞样贴壁生长,h ADSCs原代第3天,r ADSCs原代第1天即可见较多细胞伸展为长梭形或短梭形,HE染色可见二者大小形态差异;成脂及成骨诱导组分别用油红"O"、茜素红染色为阳性,对照组为阴性.传代培养后,h ADSCs约1周,r ADSCs约6 d长满.流式鉴定示:二者均CD29(+),CD45(-),CD90(+),CD106(-),符合间充质干细胞特性.结论:本实验建立了高效提取ADSCs的方法,经过比较发现r ADSCs成骨能力较弱,在进行成骨向分化研究时不推荐首选;成脂能力与h ADSCs相似.r ADSCs是较好的动物来源脂肪干细胞,可广泛应用于再生医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脂肪干细胞 原代提取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EGF基因转染脂肪干细胞后上清液对皮肤成纤维细胞及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李江璇 肖丽玲 +3 位作者 李升红 刘宏伟 潘潇寒 张碧雅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42-548,共7页
目的:通过慢病毒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转染于人脂肪干细胞(HADSCs),检测其上清液(CM)中生长因子的表达,并用其上清液作用于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DFs)及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观察对这2种细胞活力和迁移的影响。方法:准备HADSC... 目的:通过慢病毒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转染于人脂肪干细胞(HADSCs),检测其上清液(CM)中生长因子的表达,并用其上清液作用于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DFs)及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观察对这2种细胞活力和迁移的影响。方法:准备HADSCs、HDFs及HUVECs 3种细胞并鉴定;将携带VEGF165基因的慢病毒转染于HADSCs,定时收集上清液;ELISA法检验上清中生长因子分泌情况;将VEGF-CM与完全培养液以一定比例混合分为5组,分别培养HDFs及HUVECs,CCK-8法检验对2种细胞活力的影响;将最佳比例的VEGF-CM、正常CM(Nor-CM)和完全培养液分别作用于HDFs及HUVECs,划痕法测试出对2种细胞迁移的影响。结果:ELISA结果表明VEGF-CM中VEGF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均较Nor-CM组提高;相对于其它比例,当完全培养液与VEGF-CM以1∶2的比例混合时,HDFs和HUVECs的活力显著增强(P<0.05);VEGF-CM与其它培养液相比可显著提高HDFs和HUVECs的迁移能力(P<0.05)。结论:转染VEGF165基因后的HADSCs可同时增强VEGF及bFGF的分泌,其上清液可提高成纤维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的活力和迁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源性干细胞 慢病毒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糖尿病并发坏死性筋膜炎的护理 被引量:3
8
作者 陈艳萍 汪亚红 周菊红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2年第19期40-42,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治疗糖尿病并发坏死性筋膜炎的护理。方法对我科收治的13例2型糖尿病并发坏死性筋膜炎患者应用VSD治疗,探讨应用VSD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坏死性筋膜炎患者的护理对策及其方法。... 目的探讨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治疗糖尿病并发坏死性筋膜炎的护理。方法对我科收治的13例2型糖尿病并发坏死性筋膜炎患者应用VSD治疗,探讨应用VSD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坏死性筋膜炎患者的护理对策及其方法。结果 VSD治疗坏死性筋膜炎创面有较好的效果,可以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生长,防止创面感染加重,减轻创面渗出,创面一期手术植皮均成活。12例患者创面全部愈合后出院;1例患者因坏死性筋膜炎创面较大,治疗过程中因并发大面积脑梗死而病死。结论 VSD治疗糖尿病并发坏死性筋膜炎患者的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吸引 糖尿病 坏死性筋膜炎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