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实施护理专案降低经桡动脉路径心脏介入术后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率 被引量:25
1
作者 丁妍 张柳燕 +2 位作者 余健 黄贤珍 李文英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11期37-38,52,共3页
目的探讨降低心内科经桡动脉路径心脏介入术后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率的护理方法。方法调查分析2015年5~6月126例心内科经桡动脉路径心脏介入术患者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情况,建立护理专案小组,开展"降低经桡动脉路径心脏介入术后穿刺... 目的探讨降低心内科经桡动脉路径心脏介入术后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率的护理方法。方法调查分析2015年5~6月126例心内科经桡动脉路径心脏介入术患者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情况,建立护理专案小组,开展"降低经桡动脉路径心脏介入术后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率"的护理专案改善活动,对2015年11~12月145例心内科经桡动脉路径心脏介入术患者进行穿刺部位质控管理,比较专案活动实施前后患者介入术后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桡动脉路径心脏介入术后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率由专案改善活动前的26.2%降至8.3%,活动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实施护理专案,可降低经桡动脉路径心脏介入术后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介入术 经桡动脉路径 穿刺部位 并发症 护理专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口服抗凝药对我国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治疗效果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21
2
作者 颜建龙 赛音夫 +3 位作者 LAM HOANG TRUC 邵文明 谭国强 张爱东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341-1347,共7页
背景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常引起栓塞事件发生,故抗凝治疗在NVAF治疗中尤为重要。华法林已被证实为有效的传统口服抗凝药,但出血风险高等缺点限制了其临床应用。近年来出现的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s)弥补了华法林... 背景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常引起栓塞事件发生,故抗凝治疗在NVAF治疗中尤为重要。华法林已被证实为有效的传统口服抗凝药,但出血风险高等缺点限制了其临床应用。近年来出现的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s)弥补了华法林的缺陷而备受临床关注。目的评价NOACs对国内NVAF患者治疗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2015年9月——2016年8月,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 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网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筛选关于NOACs与华法林对NVAF患者治疗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提取纳入文献相关信息,并评价纳入文献质量。结果纳入15篇文献,共2 246例患者,文献质量评分为4~5分。Meta分析显示,与华法林比较,NOACs可降低NVAF患者脑卒中发生率〔OR=0.65,95%CI(0.43,0.97),P=0.04〕、非严重性出血发生率〔OR=0.44,95%CI(0.31,0.61),P<0.001〕及严重性出血发生率〔OR=0.45,95%CI(0.22,0.91),P=0.03〕;而非神经系统性血栓栓塞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72,95%CI(0.46,1.14),P=0.16〕。结论采用NOACs治疗NVAF患者脑卒中、非严重性出血及严重性出血发生率低于华法林,非神经系统性血栓栓塞发生率与华法林无差异,NOACs用于治疗国内NVAF患者具有良好的效果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新型口服抗凝药 华法林 栓塞 出血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反应蛋白与高血压病、冠心病关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7
3
作者 吕萍 李自成 常青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47-449,459,共4页
目的分析高血压病、冠心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及其与相关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测定143例高血压病、108例冠心病患者和12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CRP、空腹血糖(FBG)、血脂及体积指数(BMI)并做相关分析。结果高血压和冠心病组CRP... 目的分析高血压病、冠心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及其与相关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测定143例高血压病、108例冠心病患者和12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CRP、空腹血糖(FBG)、血脂及体积指数(BMI)并做相关分析。结果高血压和冠心病组CR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高血压1级与3级间CRP差异有显著性(P<0.05);急性心肌梗死(AMI)组与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CRP高于稳定型心绞痛(SAP)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CRP与年龄、TG、FBG呈显著正相关,与HDL-C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①CRP是炎症标志物,高血压与冠心病患者血清CRP显著升高,提示患者体内存在炎症反应;②CRP水平反映了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的病变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 炎症反应 高血压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对急性ST段拾高型心肌梗死行介入治疗患者安全性及有效性评估的回顾性分析(英文) 被引量:33
4
作者 张涛 蓝县武 +1 位作者 麦鸿成 张爱东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3-79,共7页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前应用新型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对梗死相关血管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总共收集了290个进行PCI术的STEMI患者.患者分为两组,其...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前应用新型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对梗死相关血管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总共收集了290个进行PCI术的STEMI患者.患者分为两组,其中替格瑞洛组97例,氯毗格雷组193例.对两组患者入院的基线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危险因素;首次入院实验室检查;冠脉病变数量;冠脉血流分级及7 d内出血事件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通过冠状动脉造影发现病变血管数目及位置,两组间未见明显差异.负荷剂量的氯吡格雷组或替格瑞洛组,主要出血事件及次要出血事件在7 d内均无统计学差异.术后TIMI血流分级替格瑞洛组有高于氯吡格雷组趋势,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3).结论:本回顾性研究初步得出替格瑞洛比氯吡格雷能提升患者PCI术后冠脉血流,减少术中无复流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格瑞洛 氯毗格雷 ST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灯盏花素对大鼠心室肌细胞瞬间外向和内向整流钾电流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邓春玉 唐承静 +7 位作者 邝素娟 钱卫民 李自成 吴书林 单志新 杨敏 余细勇 林曙光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4-88,共5页
目的:研究灯盏花素对大鼠心室肌细胞膜瞬间外向钾电流(Ito)和内向整流钾电流(IK1)的影响,在离子通道水平探讨灯盏花素的抗心律失常作用机制。方法:用急性酶解法获得单个大鼠心室肌细胞,标准的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Ito和IK1。结果:(1)灯... 目的:研究灯盏花素对大鼠心室肌细胞膜瞬间外向钾电流(Ito)和内向整流钾电流(IK1)的影响,在离子通道水平探讨灯盏花素的抗心律失常作用机制。方法:用急性酶解法获得单个大鼠心室肌细胞,标准的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Ito和IK1。结果:(1)灯盏花素呈浓度依赖性抑制Ito,在+50mV时,0.02、0.05、0.08、0.10(g.L-1)灯盏花素分别阻断Ito峰电流(10.07±0.30)%、(27.47±1.25)%、(42.72%±1.30)%和(56.09±2.10)%,冲洗后可以完全恢复。在+50mV时,0.10g.L-1灯盏花素使峰电流从(29.61±3.40)pA/pF减少至(13.00±1.80)pA/pF(n=5,P<0.05)。(2)灯盏花素呈电压依赖性抑制Ito,在0^+50mV,各浓度随电压增加抑制作用明显减弱。(3)0.10g.L-1灯盏花素对Ito失活、激活和复活曲线无明显影响。(4)0.10g.L-1灯盏花素对IK1无明显影响。结论:灯盏花素能够抑制心肌细胞Ito,呈浓度依赖性和电压依赖性,对IK1无明显影响,这可能是其抗心律失常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花素 心肌细胞 瞬间外向钾通道电流 内向整流钾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缺氧环境下葡萄糖转运蛋白1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功能的调控作用
6
作者 李美玲 高锶琦 +5 位作者 刘哲夫 廖欢燕 刘繁茂 夏文豪 郭军 李琰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44-455,共12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在缺血缺氧环境下对人类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增殖、迁移、粘附和血管形成的影响及其调控作用。【方法】通过体外实验,将HUVECs置于模拟缺血缺氧的环境中(1%O_(2),5%CO_(2),94%N_(2)),...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在缺血缺氧环境下对人类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增殖、迁移、粘附和血管形成的影响及其调控作用。【方法】通过体外实验,将HUVECs置于模拟缺血缺氧的环境中(1%O_(2),5%CO_(2),94%N_(2)),对比分析了常氧与缺血缺氧条件下HUVECs的生物学特性,通过检测细胞活性、细胞增殖能力以及利用Western blot技术比较缺血缺氧条件下GLUT1、HIF-1α、VEGFA蛋白的表达变化。进一步采用质粒转染技术过表达GLUT1,并通过划痕实验、细胞粘附实验和管状结构形成实验来评估HUVECs的增殖、迁移、粘附和血管形成能力,透射电镜观察线粒体形态变化,Seahorse代谢分析仪检测氧消耗率(OCR)以评估线粒体功能。【结果】与常氧条件相比,缺血缺氧环境显著抑制了HUVECs的增殖、细胞活性、迁移和粘附能力,并损害了其血管形成能力。同时,GLUT1,HIF-1α及VEGFA蛋白的表达均显著降低。而在上调GLUT1表达的情况下,HU-VECs的迁移、粘附和血管形成能力得到明显改善,同时HIF-1α和VEGFA的蛋白表达量也增加。透射电镜显示,缺血缺氧导致线粒体肿胀和基质损伤,而GLUT1过表达显著缓解线粒体形态异常。OCR结果表明,GLUT1过表达可增强缺血缺氧环境下内皮细胞氧化磷酸化从而改善能量代谢。这些结果提示GLUT1可能通过调节葡萄糖代谢和能量供应,影响HUVECs的功能和血管生成能力。【结论】本研究揭示了GLUT1在缺血缺氧环境下对HUVECs功能的重要调控作用,这种调控可能通过调节细胞能量代谢和信号传导途径,进而影响细胞增殖、迁移、粘附和血管形成。这些发现为理解GLUT1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的视角,并可能为开发新的治疗策略提供潜在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转运蛋白1 缺血缺氧环境 血管形成 内皮细胞 能量供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奥普力农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随机对照观察 被引量:4
7
作者 杜岗 李自成 +2 位作者 张涛 陈建新 巫少荣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92-595,共4页
目的:通过与米力农对照,评价奥普力农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32例患者入选,其中对照组17例,试验组15例,观察指标包括临床心功能的改善情况,心脏超声各项指标的改变等,评价奥普力农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按NYHA心功... 目的:通过与米力农对照,评价奥普力农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32例患者入选,其中对照组17例,试验组15例,观察指标包括临床心功能的改善情况,心脏超声各项指标的改变等,评价奥普力农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按NYHA心功能疗效评分,试验组奥普力农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米力农总有效率为82.4%;两组Boston心功能疗效比较,试验组总有效率为6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5%;两组疗效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米力农不良反应的患者有4例,试验组奥普力农有1例,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期应用奥普力农能够有效地缓解心力衰竭的临床症状,与米力农的临床疗效相当;其不良反应较米力农少见,但没有统计学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二酯酶III抑制剂 心力衰竭 奥普力农 米力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35~59岁女教职工10年心血管病发病危险评估 被引量:5
8
作者 梁穗 李自成 李虹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7-170,共4页
目的:采用“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病10年发病危险评估方法”对暨南大学35~59岁女教职工进行心血管风险评估,找出高危人群,并提出相应健康管理策略。方法:选择2012年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校门诊部进行年度体检的35~59岁女教职工,收... 目的:采用“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病10年发病危险评估方法”对暨南大学35~59岁女教职工进行心血管风险评估,找出高危人群,并提出相应健康管理策略。方法:选择2012年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校门诊部进行年度体检的35~59岁女教职工,收集其年龄、血压、体重、吸烟史、糖尿病史和空腹血糖、血脂水平等资料,按每五年一个年龄组进行分组,根据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病(ischemic-cardiovascular diseases,ICVD)10年发病危险评估表对各个年龄组进行评估。结果:(1)我高校女教工ICVD 10年发病绝对危险度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上升;(2)35~39岁和40~44岁两个组别的10年ICVD绝对危险度平均值均低于其对应年龄组的平均危险度参考值,45~49岁、50~54岁和55~59岁三个年龄组的10年ICVD绝对危险度平均值高于其年龄组的平均危险度参考值。(3)女教工心血管危险的主要危险因素为收缩压水平、总胆固醇水平和体重指数。结论:(1)我高校45~59岁女教工是心血管疾病发病的高危人群。(2)加强控制人群的收缩压水平、总胆固醇水平和体重指数是降低女性人群10年ICVD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心血管病 10年发病危险评估 女教职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灯盏花素对大鼠心室肌细胞钠通道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唐承静 李自成 +2 位作者 邓春玉 邝素娟 钱卫民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47-650,共4页
目的:研究灯盏花素对大鼠心室肌细胞膜钠通道的影响,在离子通道水平探讨灯盏花素的抗心律失常作用机制。方法:用急性酶解法获得单个大鼠心室肌细胞,标准的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钠通道电流(INa)。结果:(1)灯盏花素呈浓度依赖性抑制INa,在... 目的:研究灯盏花素对大鼠心室肌细胞膜钠通道的影响,在离子通道水平探讨灯盏花素的抗心律失常作用机制。方法:用急性酶解法获得单个大鼠心室肌细胞,标准的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钠通道电流(INa)。结果:(1)灯盏花素呈浓度依赖性抑制INa,在-30 mV时,含1、3、30、100 mg.L-1灯盏花素的细胞外液分别灌流细胞3 min,分别阻断INa峰电流(7.98±0.60)%、(37.73±2.31)%、(65.58±2.90)%和(88.09±5.60)%。INa激活电位为-70 mV,最大峰电位为-30 mV,翻转电位为5 mV,激活和失活过程呈电压和时间依赖性。30 mg.L-1灯盏花素使电流电压曲线明显上移,峰值电流从(13.49±1.25)pA/pF减少至(4.78±0.85)pA/pF,n=8,P<0.05,冲洗后可以不完全恢复。(2)灯盏花素能使钠电流失活曲线明显左移。(3)灯盏花素使钠电流激活曲线明显右移。(4)灯盏花素使钠电流复活明显减慢。结论:灯盏花素能够抑制心肌细胞钠通道电流,并呈浓度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花素 心肌细胞 钠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预处理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效率及心肌修复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爱东 郭军 李自成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7-60,共4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预处理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效率及心肌修复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的IGF-1(0、2.5、5、10ng/m1)以不同时间(4、12、24、48h)预处理MSCs,流式细胞术分析趋化因子受体4的表...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预处理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效率及心肌修复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的IGF-1(0、2.5、5、10ng/m1)以不同时间(4、12、24、48h)预处理MSCs,流式细胞术分析趋化因子受体4的表达。建立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尾静脉分别注射不含细胞的100斗l培养液(对照组),无预处理的MSCs(MSCs组)和含经IGF.1预处理的MSCs(IGF-1-MSCs组),每组8只大鼠。MSCs移植4周后分析血流动力学和心肌梗死面积,移植细胞的归巢情况,Ⅷ因子相关抗原的表达,心肌特异性蛋白肌钙蛋白T的表达。结果:流式细胞术昆示10ng/ml IGF-1预处理48h后MSCs趋化因子受体4的表达较0、2.5、5ng/mlIGF.1预处理48h后显著增高(P三0.01)。细胞移植4周后IGF-1-MSCs组较对照组和MSCs组左心室收缩末压和最大压力上升速率均显著增加(P〈0.01),左心室舒张末压均显著降低(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细胞移植4周后IGF-1-MSCs组较对照组和MSCs组左心室游离壁厚度、血管密度、肌钙蛋白T均显著增加(P〈0.05~0.01),心肌梗死面积、胶原容积分数均显著降低(P〈O.05~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荧光阳性细胞IGF-1-MSCs组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但较MSCs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GF-1通过提高MSCs的归巢情况来提高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心肌梗塞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头碱中毒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抢救成功1例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斐斐 张爱东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38-638,640,共2页
1病例 患者,女,57岁,因"突发恶心、呕吐、心悸、意识模糊1h"被送至我院急诊科。患者因关节痛自服中药后,突然出现口舌麻木、下颌关节僵硬,随即出现全身麻木、乏力、恶心呕吐,大汗淋漓,意识模糊。入院测血压:85/55 mmHg(1 mm-Hg=0.1... 1病例 患者,女,57岁,因"突发恶心、呕吐、心悸、意识模糊1h"被送至我院急诊科。患者因关节痛自服中药后,突然出现口舌麻木、下颌关节僵硬,随即出现全身麻木、乏力、恶心呕吐,大汗淋漓,意识模糊。入院测血压:85/55 mmHg(1 mm-Hg=0.133 kPa),心率:160次/min,呼吸:30次/min,体温:3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头碱中毒 室性心律失常 恶性心律失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CAP对家兔实验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形态重塑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常青 张莉 +2 位作者 唐海兰 黄华梅 李自成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29-532,共4页
目的:研究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PACAP)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过程中家兔心脏重塑的干预。方法:雄性新西兰家兔60只,随机等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AS模型组(A组)及PACAP干预组(P组)。于实验第4、8、12周末每组随机处死动物5-6只,... 目的:研究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PACAP)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过程中家兔心脏重塑的干预。方法:雄性新西兰家兔60只,随机等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AS模型组(A组)及PACAP干预组(P组)。于实验第4、8、12周末每组随机处死动物5-6只,定位取带有冠脉主干及分支的心脏组织制作石蜡切片,分别行HE、van Gieson染色,在光镜下进行定性观察和/或定量分析。结果:(1)C组心脏组织无病变。A组及P组冠状动脉的主干和小分支内均有斑块形成,心肌间胶原成分增多;但P组冠脉小分支内病变及相应部位胶原沉积较同期A组的轻。(2)A组冠状微动脉重塑指数增大,12周末时(2.58±1.54)显著高于同期C组(1.34±0.58)和P组(1.39±0.48)(P<0.05);心肌细胞最大横径缩小,8周末时(13.85μm±2.27μm)已显著小于同期C组(14.68μm±2.40μm)(P<0.05),12周末时显著小于同期C组和P组。(3)P组的上述相应参数与C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PACAP可抑制家兔冠状AS形成过程中存在的冠状动脉及心肌形态不良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 动脉硬化 心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糖类抗原125测定对心力衰竭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健新 陈广基 徐浩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4-177,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测定对心力衰竭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201例心衰患者根据纽约心脏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分为Ⅱ级、Ⅲ级、Ⅳ级,入院24 h内测定血清CA125和血浆脑钠肽(BNP)浓度,将患者分为高CA125组(CA125≥35 U/m... 目的:探讨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测定对心力衰竭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201例心衰患者根据纽约心脏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分为Ⅱ级、Ⅲ级、Ⅳ级,入院24 h内测定血清CA125和血浆脑钠肽(BNP)浓度,将患者分为高CA125组(CA125≥35 U/m L)和正常CA125组(CA125<35 U/m L),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死亡率;随访12±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死亡率及再住院率;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死亡相关因素.结果:两组患者的NYHA分级、超声心动图参数(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血浆B型尿钠肽(BNP)水平有显著性差别;高CA125组住院死亡率为20.0%,正常CA125组住院死亡率为3.1%,P=0.000;随访12±6个月,两组死亡率分别为22.9%和4.6%,再住院率分别为21.3%和3.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CA125是心衰患者死亡独立危险因素,OR=2.257,P=0.030.结论:CA125是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对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评估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糖类抗原 125 预后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2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动态心电图分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沈国华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22-223,共2页
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动态心电图特点。方法:对本院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的112例患儿的动态心电图(Holter)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发生的心律失常以房性早搏及室性早搏最为多见,并常合并有心电图ST-T改变为... 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动态心电图特点。方法:对本院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的112例患儿的动态心电图(Holter)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发生的心律失常以房性早搏及室性早搏最为多见,并常合并有心电图ST-T改变为特征的心肌缺血。结论:动态心电图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在心律失常早期发现方面有独特优势,为早期诊断病毒性心肌炎提供可靠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心肌炎 动态心电图 心律失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青年高校教师急性心肌梗死一例
15
作者 陈健新 李自成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25-626,共2页
关键词 急性 心肌梗死 中青年 高校教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QT离散度与冠脉病变的关系及其干预治疗 被引量:15
16
作者 张惠琪 张进鹏 +2 位作者 李自成 郭军 黄丹丹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26-429,共4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QT离散度(QT dispersion,QTd)与冠状动脉(简称冠脉)病变狭窄程度及累及血管支数的关系,并观察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予以美托洛尔治疗后QTd的变化。方法:选择192例行冠状动脉造影且心电图资料完整者,据造影结果分为...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QT离散度(QT dispersion,QTd)与冠状动脉(简称冠脉)病变狭窄程度及累及血管支数的关系,并观察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予以美托洛尔治疗后QTd的变化。方法:选择192例行冠状动脉造影且心电图资料完整者,据造影结果分为非冠心病组49例和冠心病组143例;冠心病组依冠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43例、双支病变组54例和三支病变组46例,依狭窄程度分为轻度狭窄组57例和重度狭窄组86例,依合并糖尿病与否分为冠心病非糖尿病组67例和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76例;对冠心病并糖尿病组7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31例,观察美托洛尔治疗前后QTd的变化。结果:冠心病组较非冠心病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较冠心病非糖尿病组QTd均明显延长(P<0.05);随着冠脉病变支数增加及狭窄程度加重,组间比较QTd均明显延长(P<0.05);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美托洛尔治疗后较治疗前及较对照组治疗后QTd均明显缩短(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QTd延长,QTd与冠脉病变血管狭窄程度以及累及的血管支数有关,随着冠脉狭窄程度的加重以及冠脉病变血管支数的增加,心肌缺血及损伤程度越重,其QTd延长越明显。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QTd显著延长,予以美托洛尔治疗后QTd显著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QT离散度 冠状动脉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对伴心室肥厚高血压患者舒张功能及血浆NT-proBNP的影响 被引量:14
17
作者 黄伟胜 张爱东 +1 位作者 杜颜利 罗森华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6-49,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比较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前后的高血压病患者心脏舒张功能、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等指标变化,探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对高血压病患者的心功能的影响.方法: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59例,根据心脏彩色多普勒... 目的:通过观察比较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前后的高血压病患者心脏舒张功能、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等指标变化,探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对高血压病患者的心功能的影响.方法: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59例,根据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分为心室肥厚组与非心室肥厚组,每天口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2.5mg,观察12周后患者血浆NT-pro BNP及心脏彩超测量指标的变化.结果:左室肥厚组治疗后的血浆NT-pro BNP显著性低于治疗前(P<0.05),而E/A比值均较治疗前显著性增加(P<0.05)而非心室肥厚组的心功能指标则无明显变化.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可明显改善合并心室肥厚的高血压病患者的心功能,对无伴左室肥厚者的心功能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 高血压病 心室肥厚 N 末端脑钠肽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T-pro-BNP联合CRP检测在老年心肌梗死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1
18
作者 黄伟胜 杜颜利 +2 位作者 张贤元 张爱东 罗森华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4期467-469,共3页
目的:探讨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联合C反应蛋白(CRP)检测在老年心肌梗死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因心肌梗死而在本院进行治疗的428例老年患者,按是否合并慢性心力衰竭分为心衰组171例及非心衰组257例,按照NYH... 目的:探讨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联合C反应蛋白(CRP)检测在老年心肌梗死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因心肌梗死而在本院进行治疗的428例老年患者,按是否合并慢性心力衰竭分为心衰组171例及非心衰组257例,按照NYHA分级标准评定患者的心功能,比较各级CRP及NT-pro-BNP水平。结果:与非心衰组相比,心衰组体质分数(BMI)指数低、舒张压(SDP)压力低、收缩压(SBP)压力低、心率(HR)大、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大、左房内径大、左心射血分数(LVEF)小、CRP及NT-pro-BNP水平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NYHA心功能各级NT-pro-BNP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NYHA心功能各级CRP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浆CRP及NT-pro-BNP的水平有助于诊断老年心肌梗死伴慢性心力衰竭并对心力衰竭程度进行分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 C反应蛋白(CRP) 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康复治疗改善稳定性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预后 被引量:7
19
作者 曾康华 邵银进 +2 位作者 李文峰 谢志红 罗骏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86-490,共5页
目的:观察心脏康复治疗对稳定性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心内科出院的稳定性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高康复治疗组、低康复治疗组和未康复治疗组.记录每组患者出院后12个月内运动耐受能力、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目的:观察心脏康复治疗对稳定性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心内科出院的稳定性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高康复治疗组、低康复治疗组和未康复治疗组.记录每组患者出院后12个月内运动耐受能力、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以及发生心衰、心绞痛、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再次入院、心血管死亡及其他原因死亡等事件.结果:心脏康复治疗可明显增加患者的运动耐量,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可降低患者心衰、心绞痛、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事件发生,减少患者的再入院次数,且与心脏康复治疗次数相关,与低康复治疗组比,高康复治疗组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结论:心脏康复治疗对于稳定性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预后有明显改善,可成为该类患者的一种有效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康复治疗 稳定性冠心病 糖尿病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细胞损伤模型构建及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锦华 郭军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223-1227,共5页
心肌细胞损伤模型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分子机制及药物作用的研究,因各种模型的形成机制不同,选择合适的模型非常重要。临床心血管疾病的病理变化相对复杂,根据其特点采用的心肌细胞损伤模型主要有过氧化氢心肌细胞损伤模型、缺... 心肌细胞损伤模型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分子机制及药物作用的研究,因各种模型的形成机制不同,选择合适的模型非常重要。临床心血管疾病的病理变化相对复杂,根据其特点采用的心肌细胞损伤模型主要有过氧化氢心肌细胞损伤模型、缺氧/复氧心肌细胞损伤模型、阿霉素心肌细胞损伤模型、高糖/高脂心肌细胞损伤模型、异丙肾上腺素心肌细胞损伤模型等。几种模型均有优缺点,需要根据研究内容选择相对合适的心肌细胞损伤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细胞损伤模型 制备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