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7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护理干预对神经外科ICU昏迷患者失禁性皮炎治疗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47
1
作者 吴金玲 於新军 +1 位作者 陈惠璇 王向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528-1530,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昏迷患者失禁性皮炎(IAD)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神经外科监护室收治的130例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5例,采用不同的早期护理干预方法,对预防IAD产生的效果进行评价对比。结果:实验...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昏迷患者失禁性皮炎(IAD)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神经外科监护室收治的130例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5例,采用不同的早期护理干预方法,对预防IAD产生的效果进行评价对比。结果:实验组IAD的发生率为18.46%,对照组为35.38%。经卡方检验分析,实验组IAD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采取综合性的预防措施能明显降低IAD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禁性皮炎 早期预防 昏迷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U医院感染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李简玲 邓敏娉 吕伟涛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5期161-164,共4页
目的探讨ICU医院感染情况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为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ICU收治的606例患者的病历资料,统计分析患者的疾病情况、处理措施、症状体征,通过全自动细菌分析系统检测患者... 目的探讨ICU医院感染情况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为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ICU收治的606例患者的病历资料,统计分析患者的疾病情况、处理措施、症状体征,通过全自动细菌分析系统检测患者痰液和血液样本,并对其转归和预后进行统计。结果 606例ICU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140例,发生率为23.1%,其中58例死亡,医院感染死亡率为41.4%。痰液和血液标本中均以鲍曼不动杆菌为主,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真菌的出现应引起重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60岁、患有呼吸系统疾病、有侵入性操作为ICU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患有呼吸系统疾病、入住ICU天数≥14天为发生医院感染的ICU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加强ICU医院感染的监测工作至关重要,对于年龄≥60岁、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ICU患者应加强监护,且在进行侵入性操作时应严格遵循无菌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医院感染 病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菌群和瘤内菌群失调在肝细胞癌免疫逃逸中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相乐阳 古建仪 +4 位作者 周俊臻 沈威鹏 张清 曹明溶 蒋建伟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1-123,共13页
近年来,免疫治疗在不可切除肝细胞癌(HCC)的系统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逐渐跻身一线治疗方案。即使目前各个指南均推荐一线使用的阿替利珠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方案,其对HCC患者的客观缓解率等指标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部分原因在于大量... 近年来,免疫治疗在不可切除肝细胞癌(HCC)的系统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逐渐跻身一线治疗方案。即使目前各个指南均推荐一线使用的阿替利珠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方案,其对HCC患者的客观缓解率等指标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部分原因在于大量HCC患者对免疫治疗有原发性耐药,导致肿瘤免疫逃逸。肿瘤免疫逃逸与肿瘤微环境因素和肿瘤内因素密切相关。研究发现HCC患者广泛存在菌群失调,包括肠道菌群失调及瘤内菌群丰度的改变,前者可能通过脂多糖、菌群代谢产物(如次级胆汁酸和短链脂肪酸)或自身的结构蛋白等与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相互作用,后者可能在HCC细胞或免疫细胞内直接参与基因表观遗传学水平表达和物质代谢的调控,进而改变HCC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和肿瘤微环境,诱导抑制性肿瘤微环境,引起HCC细胞免疫逃逸。本文对HCC患者中菌群失调的类型进行了归纳总结,并从肠道菌群和瘤内菌群两方面对HCC免疫逃逸的可能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探究HCC患者菌群与免疫治疗耐药之间的关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免疫逃逸 肿瘤微环境 菌群失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00例完全腔镜甲状腺手术及术中烟雾处理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28
4
作者 李进义 王存川 +5 位作者 潘运龙 陈鋆 胡友主 杨景哥 黄璟 沈莹莹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0-182,共3页
目的:探讨完全腔镜甲状腺手术及术中烟雾处理技术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对1 20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病人实施完全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术中采用镜头躲避烟雾及排除烟雾技术,将取得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完全腔镜手术成功1 195例,中转常规开放... 目的:探讨完全腔镜甲状腺手术及术中烟雾处理技术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对1 20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病人实施完全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术中采用镜头躲避烟雾及排除烟雾技术,将取得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完全腔镜手术成功1 195例,中转常规开放手术5例,平均手术时间为65.5 min,平均镜头清洗次数为15次,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2例,术毕伤口早期出血1例,无永久性喉返神经或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等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熟悉腔镜甲状腺手术中烟雾的产生情况,掌握腔镜下躲避烟雾及排除烟雾技术,是腔镜甲状腺手术顺利完成的关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切除术 腹腔镜 烟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Roux-en-Y胃旁路术治疗2型糖尿病 被引量:30
5
作者 杨景哥 王存川 +7 位作者 黄璟 胡友主 李进义 潘运龙 刘贤明 俞春亮 沈莹莹 喻海波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73-1375,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Roux-en-Y胃旁路手术(LRYGB)治疗2型糖尿病的方法、可行性及效果。方法 12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BMI分为糖尿病合并肥胖症组及单纯糖尿病组,施行LRYGB,观察患者术前、术后体质量、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C肽及糖化血红蛋... 目的探讨腹腔镜Roux-en-Y胃旁路手术(LRYGB)治疗2型糖尿病的方法、可行性及效果。方法 12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BMI分为糖尿病合并肥胖症组及单纯糖尿病组,施行LRYGB,观察患者术前、术后体质量、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C肽及糖化血红蛋白情况。结果 12例皆成功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糖尿病合并肥胖症组术后3月糖尿病治愈率85.7%,单纯糖尿病组术后3月糖尿病治愈率80.0%,未治愈的2例患者术后降糖药物或胰岛素使用量较术前减少,血糖较术前降低。所有患者无明显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 LRYGB治疗2型糖尿病手术操作可行,近期效果明显,长期效果仍待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胃旁路术 腹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甲状腺结节的价值 被引量:38
6
作者 胡杨志 潘运龙 +3 位作者 赵晓旭 覃莉 巫青 丁晖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493-1495,共3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中甲状腺癌血管生成表现对诊断甲状腺结节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经病理证实的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比较良、恶性结节的血流分级、收缩期峰流速(PSV)、阻力系数(RI)和微血管...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中甲状腺癌血管生成表现对诊断甲状腺结节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经病理证实的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比较良、恶性结节的血流分级、收缩期峰流速(PSV)、阻力系数(RI)和微血管密度(MVD)值。结果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患者中,恶性结节的血流分级多为Ⅱ级和Ⅲ级,处于较高水平;良性结节的血流分级主要集中在0级和Ⅰ级,处于较低水平(Z=3.74,P<0.001)。恶性结节的PSV[(41.30±19.99)cm/s]大于良性结节[(32.38±11.00)cm/s,t=2.37,P=0.02];恶性结节的MVD[(59.03±12.85)条/200倍镜]高于良性结节[(46.97±10.16)条/200倍镜](t=4.47,P<0.001)。结论恶性结节相对于良性结节具有较高的血流分级及PSV。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表现与肿瘤组织血管生成具有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恶性结节 血管生成 收缩期峰流速 阻力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默通微创技术在B超探及乳腺病灶切除及活检中的应用 被引量:31
7
作者 何伟丽 庞钊 +4 位作者 吕荣钊 蒋光愉 黄信 洪嘉凡 王宁霞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6-179,共4页
目的:探讨麦默通微创技术在B超探及的乳腺占位性病变中的临床应用,并结合我科临床对麦默通微创技术在乳腺占位性病变的适应症进行总结。方法:应用麦默通微创切除活检术前B超探及的乳腺占位性病变292例,共计1 055个肿物。结果:B超探视下... 目的:探讨麦默通微创技术在B超探及的乳腺占位性病变中的临床应用,并结合我科临床对麦默通微创技术在乳腺占位性病变的适应症进行总结。方法:应用麦默通微创切除活检术前B超探及的乳腺占位性病变292例,共计1 055个肿物。结果:B超探视下肿物完整切除,切除肿物术后病理结果显示:乳腺纤维腺瘤686个,乳腺腺病253个,乳腺囊肿病64个,导管内乳头状瘤39个,乳腺癌12个,低级不典型增生1个。术后出现皮下血肿1例,均无感染、皮肤破溃等并发症,术后3个月及6个月随访,患者满意度达98%。结论:麦默通微创技术可作为B超探及的乳腺良性占位切除手术的首选方式,并可作为亚临床乳腺癌的活检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默通旋微创技术 B超 乳腺占位性病变 适应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下间隙分离法在150例腔镜甲状腺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9
8
作者 肖丽玲 王存川 +1 位作者 陈鋆 胡友主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4期72-73,共2页
目的 :探讨腔镜甲状腺切除术中皮下操作空间预造的最佳方法与手术技巧。方法 :15 0例甲状腺切除术患者 ,先用“膨胀液”皮下注射辅助 ,再用皮下分离棒穿刺皮下分离胸前皮瓣 ,然后在腔镜直视下用超声刀补充分离完成皮下空间的制造。结果 ... 目的 :探讨腔镜甲状腺切除术中皮下操作空间预造的最佳方法与手术技巧。方法 :15 0例甲状腺切除术患者 ,先用“膨胀液”皮下注射辅助 ,再用皮下分离棒穿刺皮下分离胸前皮瓣 ,然后在腔镜直视下用超声刀补充分离完成皮下空间的制造。结果 :皮下手术操作空间的平均制造时间为14 5min ,制造手术空间平均失血量约 5mL ,术后胸前皮瓣平坦美观 ,除有 5例切口位于胸骨前正中者疤痕增生明显外 ,其余病人对外观均较满意。结论 :该种皮下间隙分离法可减少术中出血、减少手术损伤、减少CO2 的吸收、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镜 甲状腺 分离棒 皮下间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全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手术的学习曲线 被引量:33
9
作者 胡友主 李国新 王存川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97-600,共4页
目的:探讨具有一定腔镜甲状腺手术经验的医生,完全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的学习曲线。方法:回顾分析开展这项技术后的最初80例因甲状腺良性疾病行完全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按手术日期将80例分为4组(A、B、C、D),每... 目的:探讨具有一定腔镜甲状腺手术经验的医生,完全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的学习曲线。方法:回顾分析开展这项技术后的最初80例因甲状腺良性疾病行完全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按手术日期将80例分为4组(A、B、C、D),每组20例,比较各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低钙血症、喉返神经损伤、伤口引流管量、术后止痛药使用及术后住院时间差异。结果:4组病例在年龄、性别和手术方式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时间分别为(94.9±9.8)min,长于B组(87.5±9.9)min、C组(87.6±7.4)min和D组(87.1±6.8)min,(P<0.05);A组的术中出血量为(16.5±10.9)mL,多于B组(10.3±3.3)mL、C组(10.5±4.3)mL和D组(10.1±2.1)mL(P<0.01);术后低钙血症、喉返神经损伤、伤口引流管量、术后止痛药使用、术后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具有一定腔镜甲状腺手术经验的医生,经过约20例完全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后,可以安全度过这一手术的学习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 腔镜 手术 学习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去氢骆驼蓬碱诱导人胰腺癌AsPC-1细胞凋亡 被引量:10
10
作者 张晓凯 曹明溶 +3 位作者 张鹏 李强 刘志龙 蒋建伟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60-164,175,共6页
目的:探讨盐酸去氢骆驼蓬碱对人胰腺癌AsPC-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法及克隆形成抑制实验观察盐酸去氢骆驼蓬碱对胰腺癌AsPC-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水平,Western blotting... 目的:探讨盐酸去氢骆驼蓬碱对人胰腺癌AsPC-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法及克隆形成抑制实验观察盐酸去氢骆驼蓬碱对胰腺癌AsPC-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凋亡及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盐酸去氢骆驼蓬碱作用人胰腺癌AsPC-1细胞后,不同浓度的药物对其生长均有抑制作用,且呈剂量-效应关系(P<0.01),24、48及72h的IC50分别约为116.5、66、22.3μmol.L-1;与对照组相比随着盐酸去氢骆驼蓬碱浓度的增加,细胞克隆逐渐减少;不同浓度盐酸去氢骆驼蓬碱作用后,均出现明显的晚期凋亡及坏死细胞群,且呈剂量-效应关系;盐酸去氢骆驼蓬碱作用后,胰腺癌AsPC-1细胞出现Caspase-3、PARP酶切活化,同时自噬标记性蛋白LC3Ⅱ增加,P62减少。结论:盐酸去氢骆驼蓬碱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及自噬的方式抑制人胰腺癌AsPC-1细胞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去氢骆驼蓬碱 人胰腺癌AsPC-1细胞 凋亡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皂甙Rg1对海马电损伤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和海马神经细胞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22
11
作者 陈志勇 杜天明 陈善成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39-1042,共4页
目的研究人参皂甙Rg1对海马电损伤SD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和海马神经细胞形态的的保护作用。方法选用成年雌性SD大鼠,分成4组:人参皂甙Rg1治疗组、生理盐水组、假手术组和假手术+人参皂甙Rg1治疗组;通过立体定向仪精确定位大鼠海马,导入... 目的研究人参皂甙Rg1对海马电损伤SD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和海马神经细胞形态的的保护作用。方法选用成年雌性SD大鼠,分成4组:人参皂甙Rg1治疗组、生理盐水组、假手术组和假手术+人参皂甙Rg1治疗组;通过立体定向仪精确定位大鼠海马,导入电极并通直流电损伤海马,制备海马电损伤的大鼠模型。假手术组和假手术+人参皂甙Rg1治疗组不通电,模型制备完成后,人参皂甙Rg1治疗组和假手术+人参皂甙Rg1治疗组用50mg/(kg·d)人参皂甙Rg1灌胃,生理盐水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均使用用生理盐水灌胃连续14d。给药结束后,通过Morris水迷宫测试观察人参皂甙Rg1对海马电损伤S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保护作用。然后通过灌注固定大鼠大脑神经细胞,并且石蜡切片,对切片进行神经元HE染色和神经元尼氏染色,来观察各组大鼠海马神经元存活状态,神经元细胞的排列情况和神经元尼氏小体的数量。结果人参皂甙Rg1可明显改善海马电损伤S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假手术组和假手术+人参皂甙Rg1治疗组的存活神经元数目没有明显差别(P>0.05),同时生理盐水组的尼氏小体数目明显低于其他各组。结论人参皂甙Rg1可改善海马电损伤S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人参皂甙Rg1对电损伤神经元的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保护保护神经细胞结构和排列的完整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甙RG1 海马 电损伤 Morris水迷宫 尼氏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组织中蛋白Bcl-2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0
12
作者 黄信 张清 +4 位作者 吕荣钊 何伟丽 唐芬 洪嘉凡 王宁霞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21-424,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24例乳腺癌组织中蛋白Bcl-2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各临床病理指标及与乳腺癌分子分型的关系,探讨其在预测乳腺癌预后中的价值.结果:Bcl-2的表达与ER、PR...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24例乳腺癌组织中蛋白Bcl-2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各临床病理指标及与乳腺癌分子分型的关系,探讨其在预测乳腺癌预后中的价值.结果:Bcl-2的表达与ER、PR呈正相关,与肿瘤直径、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脉管癌栓等不良预后因素呈负相关;Bcl-2在绝经前女性低表达,在Luminal型乳腺癌中高表达,当Bcl-2高表达时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率低.结论:Bcl-2高表达的乳腺癌患者具有更好的预后,对内分泌治疗敏感,为临床更准确的进行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BCL-2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亚胺介导生存素反义核酸体外投递肝癌SMMC-7721细胞的条件优化 被引量:9
13
作者 王芳 蒋建伟 +1 位作者 陈涛 曹明溶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51-556,共6页
目的:探讨聚乙烯亚胺(polyethylene im ine,PEI)作为生存素(survivin)反义核酸(anti-sense oligodeoxynuc leotides,ASODN)的载体投递肝癌SMMC-7721细胞的条件。方法:凝胶阻滞实验筛选PEI与survivin ASODN形成静电复合物的最佳质量比;W ... 目的:探讨聚乙烯亚胺(polyethylene im ine,PEI)作为生存素(survivin)反义核酸(anti-sense oligodeoxynuc leotides,ASODN)的载体投递肝癌SMMC-7721细胞的条件。方法:凝胶阻滞实验筛选PEI与survivin ASODN形成静电复合物的最佳质量比;W ST-8法检测PEI对肝癌细胞的毒性;流式细胞仪及W ST-8法筛选荧光标记的PEI与ASODN在不同质量比时的瞬时转染效率及48 h转染效率;流式细胞仪及荧光显微镜分别检测荧光标记的ASODN以及PEI-ASODN复合物进入细胞的情况;W ST-8法检测血清对PEI转染效率的影响。结果:m(PEI)∶m(ASODN)为0.625∶1~2.5∶1时可以形成电中性状态的静电复合物;PEI终质量浓度≤4μg/mL对肝癌细胞的毒性较小;m(PEI)∶m(ASODN)为0.75∶1时转染效率最高;血清存在对PEI转染效率无明显影响。结论:PEI是一种低毒的ASODN投递载体,其终质量浓度≤4μg/mL可作为肝癌细胞的转染载体,血清条件下m(PEI)∶m(ASODN)为0.75∶1时,PEI携带su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亚胺 生存素 反义核酸 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刀及“膨胀液”在微创手术操作空间分离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4
作者 肖丽玲 陈鋆 王存川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708-708,711,共2页
关键词 腔镜 甲状腺 操作空间 超声刀 膨胀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全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隧道出血的分析与处理 被引量:13
15
作者 梁俊杰 胡友主 +1 位作者 赵琼 李强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6-139,共4页
目的探讨完全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隧道出血的部位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6月~2014年3月行完全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1080例中发生的由穿刺套管在穿刺过程中致皮下穿刺隧道活动性出血的37例临床资料,包括出血隧道、出血... 目的探讨完全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隧道出血的部位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6月~2014年3月行完全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1080例中发生的由穿刺套管在穿刺过程中致皮下穿刺隧道活动性出血的37例临床资料,包括出血隧道、出血部位、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结果隧道出血发生率3.4%(37/1080),其中观察隧道出血发生率2.7%(29/1080),明显高于主操作隧道0.2%(2/1080)及辅操作隧道0.6%(6/1080)(χ2=34.830,P=0.000)。中段出血发生率2.9%(31/1080),明显高于外口0.5%(5/1080)及内口0.1%(1/1080)(χ2=43.524,P=0.000)。37例均术中成功处理隧道出血,无术后再出血。手术时间(112.6±17.5)min,术中出血量(22.5±9.6)ml,术后2天引流量(91.2±17.9)ml,术后住院时间(3.8±1.5)d。3例术后局部皮肤瘀斑、1例皮下积液,对症治疗治愈。结论出血多发生于观察隧道及隧道中段。隧道外口出血采用超声刀凝血,隧道中段及内口出血采用经皮缝扎压迫止血,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镜 甲状腺切除术 完全乳晕入路 隧道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规器械经脐三孔法行腹腔镜胆囊切除 被引量:8
16
作者 胡友主 王存川 +5 位作者 刘贤明 沈莹莹 李进义 杨景哥 喻春亮 喻海波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097-1098,F0003,共3页
目的经自然孔道腔镜手术已成为腹腔镜外科领域研究热点之一,但需要单孔多通道穿刺套管等特殊器械,且费用更高,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这项技术的发展。本研究探讨采用常规的腹腔镜器械经脐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实验... 目的经自然孔道腔镜手术已成为腹腔镜外科领域研究热点之一,但需要单孔多通道穿刺套管等特殊器械,且费用更高,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这项技术的发展。本研究探讨采用常规的腹腔镜器械经脐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实验组(A组):使用常规的腹腔镜器械,在脐部分别置入3个穿刺套管,其中10 mm穿刺孔1个,5 mm穿刺孔2个,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32例;对照组(B组)取同期96例病例,采用传统4孔法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结果所有病例均成功完成腹腔镜手术,无中转开腹。实验组中成功完成30例,另2例病例由于胆囊周围粘连严重,需在剑突下加多一个5 mm穿刺套管完成手术。实验组手术时间39.7±5.2 min较传统腹腔镜组手术时间25.3±3.3 min延长,P<0.01、实验组术后病人对切口美容满意度更高、P<0.01;两组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止痛药使用比较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均无胆瘘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均在术后1~3 d出院。结论采用常规腹腔镜器械,经自然孔道脐部三孔法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胆囊周围无严重粘连等部分病例安全可行、相对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美容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经脐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肿瘤出芽与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及患者预后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曲少华 张杰 +4 位作者 张伟 黄炎华 张清 王宁霞 吕荣钊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900-1904,共5页
目的:研究肿瘤出芽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s)以及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6年12月于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78例乳腺癌患者资料及肿瘤组织切片,显微镜下观察乳腺癌组织病理切片中肿瘤... 目的:研究肿瘤出芽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s)以及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6年12月于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78例乳腺癌患者资料及肿瘤组织切片,显微镜下观察乳腺癌组织病理切片中肿瘤出芽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水平,X^2检验分析肿瘤出芽水平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TILs的关系,Log-rank检验分析肿瘤出芽水平与乳腺癌患者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的关系。结果:高肿瘤出芽组患者淋巴结阳性数目多、组织性分级高、脉管癌栓更多;肿瘤出芽数较多的患者TILs的水平较低,而肿瘤出芽数较少的患者TILs水平较高;高肿瘤出芽患者比低肿瘤出芽患者预后较差。结论:乳腺癌肿瘤出芽水平与恶性程度高的临床病理指标密切相关,肿瘤出芽水平与TILs水平呈负相关,是影响乳腺癌预后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肿瘤出芽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手术切除300例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曹明溶 劳学军 +1 位作者 龚瑾 梁忠平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79-283,共5页
目的:总结原发性肝癌300例手术治疗的疗效和经验。方法:回顾分析经外科手术切除治疗30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手术死亡8例,死亡率2.7%。术后1、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58.2%、26.7%、17.2%、10.8%;<5 cm的肝癌切除后... 目的:总结原发性肝癌300例手术治疗的疗效和经验。方法:回顾分析经外科手术切除治疗30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手术死亡8例,死亡率2.7%。术后1、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58.2%、26.7%、17.2%、10.8%;<5 cm的肝癌切除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7.0%、54.5%、34.3%。34例二期肝切除者,无手术死亡,术后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5.3%、70.0%和58.3%。规则性肝切除术与非规则切除术比较,1、3、5年生存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微波凝固切肝法出血量少,出血量与其他控制出血的方法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巨大肝癌规则性肝切除手术安全,疗效满意;微波凝固后断肝,有助于减少术中出血量,二期手术切除可提高总体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肝切除术 生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阴型乳腺癌FOXA1和BRCA1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意义 被引量:12
19
作者 蒋光愉 李红 +1 位作者 何伟丽 王宁霞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230-1234,共5页
目的:研究三阴型和非三阴型乳腺癌中叉头框蛋白A1(FOXA1)、BRCA1蛋白、P5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和预后意义。方法:收集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乳腺癌的标本113例,根据免疫组化检测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和HER-2的表达情况... 目的:研究三阴型和非三阴型乳腺癌中叉头框蛋白A1(FOXA1)、BRCA1蛋白、P5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和预后意义。方法:收集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乳腺癌的标本113例,根据免疫组化检测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和HER-2的表达情况分为三阴型(A组)、luminal型(B组)及HER-2过表达型(C组)乳腺癌。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3组样本FOXA1、BRCA1、P53和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FOXA1总的阳性表达率为63.7%(72/113),A组阳性表达率为45.2%(19/42),B组为88.0%(44/50),C组为42.9%(9/21),FOXA1在3组中的表达存在显著差异(P<0.01);BRCA1总的阳性表达率为47.8%(54/113),A组阳性表达率为66.7%(28/42),B组为44.0%(22/50),C组为19.0%(4/21),BRCA1在3组中的表达存在显著差异(P<0.01);FOXA1阳性表达率在Ⅰ~Ⅱ期临床分期和组织学1~2级中高于阴性表达组(P<0.05),FOXA1阳性表达率与P53、VEGF表达和复发率呈负相关(P<0.05);BRCA1阳性表达率在Ⅲ期临床分期和组织学3级中高于阴性表达组(P<0.05),BRCA1阳性表达率与P53、VEGF表达和复发率呈正相关(P<0.05)。结论:FOXA1和BRCA1在乳腺癌中表达存在差异。BRCA1可作为三阴型乳腺癌预后不良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叉头框蛋白A1 BRCA1蛋白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术后早期应用胸腺肽α1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6
20
作者 罗羽宏 梁忠平 +1 位作者 李接兴 李震东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17-1121,共5页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术后早期应用胸腺肽α1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46例肝癌手术患者,随机分治疗组(23例)和对照组(23例),治疗组于术后1、3、5 d皮下注射胸腺肽α1 1.6 mg,观察2组术前后第1、4、7 d CD3+、CD4+、CD8+、CD4+/CD8+的...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术后早期应用胸腺肽α1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46例肝癌手术患者,随机分治疗组(23例)和对照组(23例),治疗组于术后1、3、5 d皮下注射胸腺肽α1 1.6 mg,观察2组术前后第1、4、7 d CD3+、CD4+、CD8+、CD4+/CD8+的变化情况。结果:(1)组内比较:对照组术后CD4+、CD4+/CD8+低于术前(P<0.05),术后第1、4、7 d CD8+高于手术前(P<0.05)。治疗组CD3+、CD4+、CD4+/CD8+术后与术前相比无显著差异;CD3+、CD4+/CD8+术后第1、7 d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2)组间比较:CD4+、CD4+/CD8+治疗组高于对照组(术后第1、4、7 d均P<0.05),治疗组CD8+细胞百分率低于对照组(术后第1、4、7 d均P<0.05);治疗组CD3+细胞百分率高于对照组(术后第4、7 dP<0.05)。结论:手术对肝癌患者术后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有抑制作用,胸腺肽α1对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有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肽Α1 T淋巴细胞亚群 肝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