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肥胖对肺功能的影响及其影像学评估
1
作者 秦雨欣 冯友珍 +2 位作者 程仲元 余鑫 蔡香然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36,共13页
目前肥胖和超重人群比率不断升高,肥胖已成为一种全球性疾病,是多种非感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涉及全身多个系统及器官,包括呼吸系统。肥胖对肺功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肺部的机械性压迫和对支气管的低度炎性作用。机械性压迫主要表现为呼... 目前肥胖和超重人群比率不断升高,肥胖已成为一种全球性疾病,是多种非感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涉及全身多个系统及器官,包括呼吸系统。肥胖对肺功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肺部的机械性压迫和对支气管的低度炎性作用。机械性压迫主要表现为呼吸系统顺应性降低、肺容积改变、气道阻力增加、区域性肺通气及通气/血流(ventilation/perfusion ratio,V/Q)改变、呼吸肌过载等。低度炎性状态可引起支气管壁炎性改变,诱发气道重塑。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是一种对肥胖程度进行分类的简便方法,但其无法体现区域性脂肪的分布模式。不同脂肪分布模式对肺功能的影响不同。肺功能检查可无创、间接地显示肥胖人群肺功能的变化,但其仅可反映呼吸系统的整体改变,无法直接、动态地显示肺功能变化。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或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等影像学检查,不仅能准确计算脂肪含量、分布及定量分析肺部结构的改变,还可在自由呼吸下观察胸廓、肺、呼吸肌的动态改变,从而尽早发现肺功能的变化,便于及时进行减重干预。本文综述了肥胖引起肺部改变的病理生理机制、肥胖相关的胸部影像学进展及未来可能的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肺功能 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影像学特征 被引量:31
2
作者 蔡香然 刘斯润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33-1136,共4页
目的探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IMT(软组织6例,右肾1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其中2例接受CT检查,5例接受MR检查。结果纵隔IMT呈条状分布,边界不清,平扫CT呈低密度,增强扫描轻度强化;腹膜... 目的探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IMT(软组织6例,右肾1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其中2例接受CT检查,5例接受MR检查。结果纵隔IMT呈条状分布,边界不清,平扫CT呈低密度,增强扫描轻度强化;腹膜后IMT平扫CT呈等密度,中心有囊变坏死区,增强扫描肿瘤实性部分明显强化。4例软组织IMT在T1WI上2例呈等信号,1例呈稍低信号,1例呈稍高信号;T2WI上2例呈稍高信号,1例呈低信号,1例呈不均匀等信号;增强扫描均较明显强化;其中3例合并黏液变或囊变坏死区,1例合并低信号分隔样结构。右肾IMT呈囊实性,囊性部分呈T1WI稍高信号、T2WI高信号,实性部分呈T1WI等信号、T2WI稍低信号,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及囊壁明显强化。结论 IMT是一种少见的肿瘤,其临床和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术前定性诊断较难,在临床工作中若涉及到各部位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应考虑到本病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肌组织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部肿块的影像学研究进展(讲座) 被引量:4
3
作者 陈碧敏 李恒国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94-497,共4页
对主要的现代影像学检查方法在颈部肿块诊断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在各种影像检查中 ,超声以简便易行作为首选 ,螺旋CT以较高分辨率的多轴位成像而被广泛应用 ,MRI以高软组织分辨率、多参数、多方位成像和新技术的不断应用而成为最佳... 对主要的现代影像学检查方法在颈部肿块诊断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在各种影像检查中 ,超声以简便易行作为首选 ,螺旋CT以较高分辨率的多轴位成像而被广泛应用 ,MRI以高软组织分辨率、多参数、多方位成像和新技术的不断应用而成为最佳的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肿块 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 磁共振成像 超声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腔鼻窦影像学研究进展(综述) 被引量:3
4
作者 刘智 李恒国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4期101-106,共6页
影像学技术 ,尤其是CT和MRI在鼻腔鼻窦疾患的诊治中起重要作用。在临床上 ,CT扫描常为鼻腔鼻窦疾患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冠状位高分辨率CT影像能较好地显示解剖变异和鼻窦炎。使用MRI检测鼻窦气体交换值得进一步研究。根据影像学表现 ... 影像学技术 ,尤其是CT和MRI在鼻腔鼻窦疾患的诊治中起重要作用。在临床上 ,CT扫描常为鼻腔鼻窦疾患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冠状位高分辨率CT影像能较好地显示解剖变异和鼻窦炎。使用MRI检测鼻窦气体交换值得进一步研究。根据影像学表现 ,结合临床 ,对多数鼻腔鼻窦疾患可作出较为正确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4例累及颅底的鼻咽癌、脊索瘤及垂体瘤的MRI影像 被引量:2
5
作者 蔡汉寿 李恒国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14-616,共3页
目的:探讨累及颅底的鼻咽癌、脊索瘤和垂体瘤MRI影像特点,以期提高对其鉴别诊断水平。方法:搜集经病理证实的累及颅底的28例鼻咽癌、10例脊索瘤及16例垂体瘤,比较分析其MRI表现。结果:本组鼻咽癌在T1WI上有10例表现为等信号,18例表现为... 目的:探讨累及颅底的鼻咽癌、脊索瘤和垂体瘤MRI影像特点,以期提高对其鉴别诊断水平。方法:搜集经病理证实的累及颅底的28例鼻咽癌、10例脊索瘤及16例垂体瘤,比较分析其MRI表现。结果:本组鼻咽癌在T1WI上有10例表现为等信号,18例表现为稍低信号;在T2WI上10例表现为等信号,18例表现为稍高信号,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脊索瘤10例在T1WI上均表现为信号欠均匀,以低信号为主,混杂有等信号,其中有1例伴有斑片状高信号影;T2WI上均表现为不均匀明显高信号,为分叶状肿块,边界较为清楚。垂体瘤16例在T1WI上表现为均匀等信号或稍低信号,边界清楚,其中4例肿瘤内有出血。28例鼻咽癌的肿瘤中心部位均位于一侧的鼻咽侧壁;脊索瘤10例中有9例肿瘤的中心部位在颅底中线处的斜坡,1例肿瘤的中心部位在左侧枕骨、颞骨交界区;16例垂体瘤的肿瘤中心部位位于蝶鞍。结论:根据MRI信号特点、肿瘤中心点部位和边缘情况,大多数累及颅底的鼻咽癌、脊索瘤和垂体瘤可以作出正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鼻咽癌 脊索瘤 垂体瘤 颅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幼儿肺结核胸外播散的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2
6
作者 李鹤虹 罗良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025-1028,共4页
目的探讨婴幼儿肺结核发生胸外播散的影像特征。方法59例诊断肺结核的患儿(男35例,女24例,年龄1天至12个月)中,17例发生肺结核胸外播散,诊断均通过病理检查明确。回顾性分析全部胸片及CT的影像学表现和特征。结果在17例胸外播散的病灶中... 目的探讨婴幼儿肺结核发生胸外播散的影像特征。方法59例诊断肺结核的患儿(男35例,女24例,年龄1天至12个月)中,17例发生肺结核胸外播散,诊断均通过病理检查明确。回顾性分析全部胸片及CT的影像学表现和特征。结果在17例胸外播散的病灶中,包括结核性脑膜(脑)炎11例,腹膜结核6例,脾结核3例,肝结核2例,髋关节结核1例。增强CT显示全部病例均有纵隔淋巴结肿大,中心低密度的占70.6%;52.9%出现肺部团块样实变伴有灶性低密度;47.1%伴发胸腺萎缩;肺内播散结节发生率为29.4%;空洞17.6%;钙化11.7%。结论影像学检查能提供婴幼儿结核全身播散诊断证据,其中肺部急性播散结节、带有灶性低密度区的团块样实变和伴发的胸腺萎缩提示价值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结核病 放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1例下咽肿块性病变的影像鉴别诊断 被引量:1
7
作者 陈一鸣 李恒国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17-220,共4页
目的:提高对下咽肿块病变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搜集经病理证实的下咽癌和累及下咽的喉癌共41例,对比分析其电子计算机横断层扫描(CT)和核磁共振(MR I)表现。结果:下咽癌与累及下咽的喉癌在侵犯真、假声带和前联合方面存在差异(P<0.0... 目的:提高对下咽肿块病变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搜集经病理证实的下咽癌和累及下咽的喉癌共41例,对比分析其电子计算机横断层扫描(CT)和核磁共振(MR I)表现。结果:下咽癌与累及下咽的喉癌在侵犯真、假声带和前联合方面存在差异(P<0.05),在梨状窝受累方面两者之间无差别(P>0.05);在颈静脉链淋巴结转移方面两者有差别(P=0.02);在侵犯颈部间隙方面两者无差别(P>0.05)。结论:CT和MRI在下咽癌和喉癌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咽 恶性肿瘤 断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5例累及颈动脉间隙病变的影像分析
8
作者 殷磊 李恒国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95-196,199,共3页
目的:探讨邻近或转移性病变累及颈动脉间隙的影像特点。方法:搜集35例疾病经临床病理证实患者的影像资料,分析其病变累及颈动脉间隙的影像学表现。结果:转移性淋巴结20例(占57%)均推压、包绕颈动脉间隙内血管。淋巴瘤7例(占20%)均为推... 目的:探讨邻近或转移性病变累及颈动脉间隙的影像特点。方法:搜集35例疾病经临床病理证实患者的影像资料,分析其病变累及颈动脉间隙的影像学表现。结果:转移性淋巴结20例(占57%)均推压、包绕颈动脉间隙内血管。淋巴瘤7例(占20%)均为推移颈动脉间隙内血管。其他病变(8例,占23%)如神经鞘瘤等均以推压为主,使颈动脉间隙内血管移位。10例恶性肿瘤及1例病灶感染(占31%)则表现为病变与血管之间的脂肪层消失。结论:转移性淋巴结多为包绕颈动脉间隙内的血管。淋巴瘤及良性肿块主要是推移颈动脉间隙内的血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间隙 断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芎嗪对LPS致神经认知障碍的影响及功能影像学评价 被引量:3
9
作者 李光明 管雪琴 +9 位作者 刘思思 梁敏杰 潘锐 唐海杰 颜学勤 王会丽 颜亮 付咏梅 周全 董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44-850,共7页
目的:探讨中药单体川芎嗪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诱导的神经认知障碍的影响及其功能影像学机制。方法: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LPS组)、低剂量川芎嗪组、中剂量川芎嗪组和高剂量川芎嗪组,每组6只... 目的:探讨中药单体川芎嗪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诱导的神经认知障碍的影响及其功能影像学机制。方法: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LPS组)、低剂量川芎嗪组、中剂量川芎嗪组和高剂量川芎嗪组,每组6只。模型组及低剂量、中剂量和高剂量川芎嗪组均行侧脑室注射LPS,每只150μg;假手术组侧脑室注射等量的脑脊液;空白对照组不做处理;低、中和高剂量川芎嗪组分别腹腔注射50 mg/kg、100 mg/kg和200 mg/kg的盐酸川芎嗪注射液。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LPS对神经认知障碍的影响;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脑组织匀浆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同时用影像学扫描IVIM D和IVIM D*功能序列,测定LPS致神经认知障碍的影像学纯水分子的扩散运动成分和血流灌注相关的扩散运动。结果:Morris水迷宫大鼠空间学习和记忆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模型组的逃避潜伏期延长,平台周边穿梭次数减少,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缩短(P<0.05);与模型组相比,低剂量川芎嗪组逃避潜伏期缩短,平台周边穿梭次数增加,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延长(P<0.05),中、高剂量川芎嗪组无显著差异。ELISA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模型组皮层和海马区的IL-1β和TNF-α均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低剂量组皮层和海马区IL-1β和TNF-α均降低(P<0.05),中、高剂量组无显著差异。影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模型组皮层和海马的IVIM D、IVIM D*和f值均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低剂量组皮层和海马的IVIM D、IVIM D*和f值均升高(P<0.05),中、高剂量组IVIM D、IVIM D*和f值无显著差异。结论:川芎嗪具有减轻LPS所致大鼠神经认知障碍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川芎嗪通过促进脑中水分子扩散运动和脑血流灌注而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脂多糖 神经认知障碍 炎症 功能影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三脑室脊索样胶质瘤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附3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3
10
作者 汪文胜 方进 +4 位作者 周全 陈燕萍 成丽娜 吴静 黄泽春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6年第10期749-753,共5页
目的 探讨CT及MRI对第三脑室脊索样胶质瘤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收集经病理证实的3例第三脑室脊索样胶质瘤患者,年龄7~34岁,男2例,女1例;3例均行MRI检查,其中2例行CT检查;总结其临床、影像学表现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临... 目的 探讨CT及MRI对第三脑室脊索样胶质瘤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收集经病理证实的3例第三脑室脊索样胶质瘤患者,年龄7~34岁,男2例,女1例;3例均行MRI检查,其中2例行CT检查;总结其临床、影像学表现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临床表现主要为梗阻性脑积水、头痛及神经内分泌紊乱症状。CT及MRI上肿瘤均位于第三脑室,并幕上脑室系统积水、扩张。CT多表现为体积较大的低密度肿块,密度均匀,边界清楚,未见囊变或坏死,钙化少见(仅1例见病灶边缘钙化)。MRI上肿块信号均匀,T1WI均呈低信号,T2WI均呈明显高信号,增强扫描2例呈显著不均匀强化,另1例呈显著均匀强化。病理学表现为肿瘤细胞成簇或散在分布在黏液样基质中,细胞疏密不等。瘤细胞核圆形、类圆形或偏位,染色质呈颗粒或凝块状,细胞核小、深染,核分裂少见,伴微囊形成,无坏死,可有小血管增生。免疫表型示所有瘤细胞均表达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和波形蛋白(vimentin)。结论 第三脑室脊索样胶质瘤影像表现具备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表现可作出诊断,最终确诊需要根据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索样胶质瘤 第三脑室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度中心度和种子点功能连接观察早盲青少年静息态功能fMRI改变 被引量:4
11
作者 侯芬 李恒国 +2 位作者 李平 周智凤 刘霞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6-29,共4页
目的基于体素度中心度(DC),结合种子点功能连接(SFC)方法,以静息态功能MRI(rs-fMRI)观察早盲青少年静息态下脑功能连接异常改变。方法对16例早盲青少年(观察组)和性别及年龄相匹配的16名正常视力志愿者(对照组)采集rs-fMRI数据,比较2组D... 目的基于体素度中心度(DC),结合种子点功能连接(SFC)方法,以静息态功能MRI(rs-fMRI)观察早盲青少年静息态下脑功能连接异常改变。方法对16例早盲青少年(观察组)和性别及年龄相匹配的16名正常视力志愿者(对照组)采集rs-fMRI数据,比较2组DC值差异;以组间DC值存在显著差异的脑区作为ROI,采用SFC方法计算其与其他脑区间的功能连接。结果观察组初级视觉皮层(右侧距状沟、双侧舌回)DC值较对照组降低,而语言皮层(双侧三角部额下回、右侧岛叶)DC值较对照组升高(P均<0.05)。观察组与右侧距状沟功能连接减低脑区包括初级视觉皮层(左侧距状沟、双侧舌回)和非视觉皮层(双侧中央后回、楔前叶、顶上小叶、中央旁小叶、额中回、颞上回及颞中回)。结论早盲患者脑网络功能连接存在异常改变,与失用性萎缩和功能重塑相关。联合DC和SFC分析方法可为研究盲人脑网络改变及病理生理机制提供更宽阔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度中心度 功能连接 青少年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腮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伴多发转移影像学表现1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麦文锋 吴佳阳 +1 位作者 张凌滔 李恒国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59-959,共1页
患者女,51岁,发现左腋窝包块10余天,无疼痛等;既往无特殊病史。查体:于右耳下、左腋窝及颈部右侧触及多个肿大淋巴结。实验室检查:癌胚抗原58.34 ng/ml。颈部CT/MRI:右腮腺内1.1 cm×0.8 cm×1.0 cm高密度结节,边界模糊,呈T1WI... 患者女,51岁,发现左腋窝包块10余天,无疼痛等;既往无特殊病史。查体:于右耳下、左腋窝及颈部右侧触及多个肿大淋巴结。实验室检查:癌胚抗原58.34 ng/ml。颈部CT/MRI:右腮腺内1.1 cm×0.8 cm×1.0 cm高密度结节,边界模糊,呈T1WI低信号、T2WI等信号、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高信号,增强后不均匀强化,内见不强化坏死区(图1A);右颈动脉鞘周围、右锁骨上区及颈部两侧见多发肿大淋巴结,增强后不均匀强化;颈部多发淋巴结肿大,增强后明显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肿瘤 神经内分泌肿瘤 诊断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脑镜像同伦功能连接和以双侧距状沟为种子点功能连接观察早盲青少年静息态功能MRI改变
13
作者 侯芬 李恒国 +3 位作者 周智凤 李波 胡运涛 刘霞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67-772,共6页
目的利用体素镜像同伦功能连接(VMHC)和基于种子点的功能连接方法研究早盲青少年静息态下的大脑半球间及选定种子点与全脑其他脑区的功能连接变化。资料与方法招募2015年6—8月广州市盲人学校的早盲青少年23例及性别、年龄相匹配的正常... 目的利用体素镜像同伦功能连接(VMHC)和基于种子点的功能连接方法研究早盲青少年静息态下的大脑半球间及选定种子点与全脑其他脑区的功能连接变化。资料与方法招募2015年6—8月广州市盲人学校的早盲青少年23例及性别、年龄相匹配的正常视力青少年志愿者21例,对所有受试者进行颅脑静息态功能MRI扫描,计算并比较两组VMHC值。以VMHC具有显著差异的脑区作为种子区,计算并比较其与全脑所有体素之间的功能连接。结果与正常视力青少年志愿者相比,早盲青少年组双侧距状沟为peak点的枕叶视觉皮层和双侧小脑半球、右侧颞下回VMHC显著减低(FDR校正,P<0.05)。早盲青少年组双侧距状沟(VMHC显著减低脑区)与右侧楔叶及右侧中扣带回功能连接减低,而双侧距状沟与右侧小脑半球Crus1功能连接增强(FDR校正,P<0.05)。结论早盲青少年以初级视觉皮质为主的双侧视觉皮层半球间及其与多个脑区的功能连接出现异常,提示初级视觉中枢与其他感知觉皮层的协调功能异常,可能与视觉缺失引起的脑结构与功能重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素镜像同伦连接 功能连接 功能磁共振成像 脑功能重塑 盲人 青少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T多参数MRI对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2
14
作者 赵莲萍 高鹏 +3 位作者 张文文 黄刚 周星 王平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778-782,784,共6页
目的前列腺良恶性病变在弥散加权成像(DWI)、磁共振波谱成像(MRS)及动态磁共振增强(DCE-MR)表现中存在部分重叠,多参数MR的联合应用具有重要诊断价值。本研究拟探讨多参数成像对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参数优选。资料与方法收集2... 目的前列腺良恶性病变在弥散加权成像(DWI)、磁共振波谱成像(MRS)及动态磁共振增强(DCE-MR)表现中存在部分重叠,多参数MR的联合应用具有重要诊断价值。本研究拟探讨多参数成像对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参数优选。资料与方法收集2012年12月-2014年9月于甘肃省人民医院就诊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异常,且符合研究标准的59例患者。后根据手术或穿刺病理结果分别纳入前列腺癌组(29例)和非癌组(30例)。以3.0T MR行前列腺DWI、~1H-MRS及DCE-MRI扫描。测量表观扩散系数(ADC)、1H-MRS的CC/C、DCE-MRI参数容量转移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_ep)、血管外细胞外容积分数(Ve)及初始曲线下面积(i AUC)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参数ROC曲线分析显示,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由高到低依次为ADC(AUC=0.97)、K^(trans)(AUC=0.95)、i AUC(AUC=0.93)、CC/C(AUC=0.90)、K_(ep)(AUC=0.88)和V_e(AUC=0.79)。经Fisher判别分析,ADC、K^(trans)及CC/C被引入判别方程,经回顾性误判分析,其诊断敏感度为89.6%、特异度为100%。结论 DWI、1H-MRS及DCE-MR中以ADC诊断效能最高,K^(trans)次之。ADC、K^(trans)及CC/C多参数联合应用时诊断效能显著提高,以特异度尤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前列腺疾病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磁共振波谱学 图像增强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 LAVA技术在腹部血管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15
作者 吴何嘉 史长征 +3 位作者 蔡香然 李启权 陈汉芳 罗良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06-709,共4页
目的评价磁共振LAVA技术对上中腹部血管成像的应用价值与图像质量。方法44例用LAVA技术行上中腹检查并作动态增强的病例,按动脉血管树枝状走行分为五级,分析此方法对各级正常、变异及病变血管的显示能力,并与50例行3D DCE-MRA检查病例... 目的评价磁共振LAVA技术对上中腹部血管成像的应用价值与图像质量。方法44例用LAVA技术行上中腹检查并作动态增强的病例,按动脉血管树枝状走行分为五级,分析此方法对各级正常、变异及病变血管的显示能力,并与50例行3D DCE-MRA检查病例比较它们的血管成像质量。结果LAVA动态增强与3D DCE-MRA两种成像方法对Ⅱ、Ⅲ、Ⅳ、Ⅴ级血管的显示率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LAVA技术中Ⅰ、Ⅱ、Ⅲ级组与Ⅳ、Ⅴ级组间两两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LAVA动态增强与3D DCE-MRA这两种方法在血管成像质量方面没有统计学意义(χ2=0.660,P=0.719)。LAVA组病例中发现7例血管变异(其中6例动脉,1例静脉),1例病变血管。3D DCE-MRA对照组发现2例病变血管,由于范围所限无法评价变异血管。结论LAVA动态增强技术对正常血管显示率及血管变异情况明显优于3D DCE-MRA,加上LAVA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可同时显示腹部脏器的病变,故在上中腹部血管成像中LAVA动态增强可代替3D DCE-M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LAVA技术 3D DCE-MR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能CT在体诊断泌尿系统尿酸盐和草酸盐结石的Meta分析 被引量:14
16
作者 程仲元 白乐 +3 位作者 冯友珍 刘晓玲 蔡香然 王晓白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427-1431,共5页
目的采用Meta分析探讨双能CT对体内尿酸盐结石及草酸盐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检索2005年1月—2015年12月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维普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web of science、PubMed及Else... 目的采用Meta分析探讨双能CT对体内尿酸盐结石及草酸盐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检索2005年1月—2015年12月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维普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web of science、PubMed及Elsevier-SDOL,提取运用双能CT分析体内泌尿系结石成分的相关文献。采用诊断准确性研究的质量评价工具-2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估,Meta-disc 1.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中英文文献共12篇。诊断尿酸盐结石汇总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97[95%CI为(0.91,0.99)]、0.99[95%CI为(0.98,1.00)];诊断草酸盐结石汇总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99[95%CI为(0.97,1.00)]、0.90[95%CI为(0.85,0.93)]。结论双能CT诊断体内尿酸盐、草酸盐结石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有助于指导临床选择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泌尿系结石 成分分析 在体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咯血的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 被引量:19
17
作者 乔宏宇 张艳 +1 位作者 王林 王晓白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4期595-597,共3页
目的 探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 (BAE)治疗急性咯血的临床价值 ,观察不同栓塞物质及术式选择与栓塞效果及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急性咯血病例 44例 ,2 6例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 ,18例行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病变区域分支栓塞 ;其中单纯明胶... 目的 探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 (BAE)治疗急性咯血的临床价值 ,观察不同栓塞物质及术式选择与栓塞效果及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急性咯血病例 44例 ,2 6例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 ,18例行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病变区域分支栓塞 ;其中单纯明胶海绵栓塞 2 0例 ,长效栓塞物质栓塞 2 4例。全部病例随访 6~ 12个月 ,复发病例行再次栓塞。结果  44例中即刻止血 3 8例 (86.4%) ,出血明显减少 6例 (13 .6%)。复发 5例 (11.3 %) ,其中 4例为明胶海绵栓塞。术后 4例(9.1%)出现肋间动脉缺血和 /或一过性脊髓缺血 ,均为非超选择性栓塞组 ,组间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BAE对急性咯血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治疗手段 ;严格制定术式选择标准、合理采用栓塞技术和栓塞物质对减少复发和降低并发症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动脉 咯血 栓塞 放射学 治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对变性子宫肌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7
18
作者 段红艳 吴英 +3 位作者 吴珍生 石晓蓝 黄君 罗良平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39-442,共4页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在变性子宫肌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拟手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81例(116个肌瘤病灶)作为研究对象.术前采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子宫肌瘤进行评分,评分标准为1~5分.术后经病理检查判断肌瘤有无...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在变性子宫肌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拟手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81例(116个肌瘤病灶)作为研究对象.术前采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子宫肌瘤进行评分,评分标准为1~5分.术后经病理检查判断肌瘤有无变性.将 B 超弹性图像评分与肌瘤病理检查有无变性的结果进行对比,并运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判断弹性成像评分的价值.结果:病理检查报告未变性子宫肌瘤97个(83.62%),其中93个超声弹性图像评分为4分(95.9%);变性子宫肌瘤19个(16.37%),其中13个(68.4%)超声弹性图像评分为2~3分,两组评分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 <0.05).以超声弹性评分4分作为判断子宫肌瘤未变性的标准其ROC 曲线下面积为0.82,敏感性95.9%,特异性68.4%,准确性91.4%,以超声弹性评分≤3分作为判断子宫肌瘤变性的标准,其敏感性68.4%,特异性95.9%,准确性91.4%.结论: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评分≤3分可以作为判断子宫肌瘤变性的初步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变性 超声弹性成像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社区中老年人群非酒精性脂肪肝与糖尿病、冠心病患病的现况 被引量:33
19
作者 李军 罗良平 张洁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10-314,共5页
目的:探讨城市社区内中老年人群中脂肪肝与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患病分布特点及脂肪肝患病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广州市参加集体体检的某社区1 795个居民的体检资料,比较脂肪肝与高血压、糖尿病及冠心病在人群分布的特点,以及人群... 目的:探讨城市社区内中老年人群中脂肪肝与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患病分布特点及脂肪肝患病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广州市参加集体体检的某社区1 795个居民的体检资料,比较脂肪肝与高血压、糖尿病及冠心病在人群分布的特点,以及人群的体质量指数(BMI)、尿酸(UA)、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谷丙转氨酶(ALT)、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BG)、吸烟、饮酒、清淡饮食、脂肪肝家族史等指标与脂肪肝发病的关系.结果:年龄标化后脂肪肝检出率为24.75%,其中男性29.15%,女性为22.76%.糖尿病患病率为7.83%,高血压患病率为22.38%,冠心病患病率为6.81%;在确诊有高血压的患者中检出伴有脂肪肝的比例高达36.3%(OR=2.090)、糖尿病患者中检出伴有脂肪肝的比例为45.0%(OR=2.602),冠心病患者中伴有脂肪肝的比例为33.1%(OR=1.526);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BMI、FBG、TG、糖尿病、冠心病、运动和脂肪肝家族史与脂肪肝患病有显著相关性.结论:脂肪肝与高血压、高血糖、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病有并存的倾向;BMI、FBG、TG、糖尿病、冠心病及脂肪肝家族史与脂肪肝患病有显著正相关性,运动是脂肪肝的保护性因素,社区慢病管理中需要更多关注脂肪肝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 糖尿病 冠心病 现况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CT灌注成像鉴别诊断肺结节良恶性:Meta分析 被引量:14
20
作者 胡钰 方进 +2 位作者 邓达标 邹亚妮 周全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226-1230,共5页
目的应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MSCT灌注成像鉴别诊断肺结节良恶性的价值。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Cochrane协作网、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及万方数据库中于2004年1月—2015年10月发表的有关CT灌注成像诊断肺结节的中英文文献,... 目的应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MSCT灌注成像鉴别诊断肺结节良恶性的价值。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Cochrane协作网、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及万方数据库中于2004年1月—2015年10月发表的有关CT灌注成像诊断肺结节的中英文文献,提取符合纳入标准的诊断试验数据。采用Meta disc 1.4分别汇总MSCT以不同灌注参数[血容量(BV)、表面通透性(PS)、BV+PS]诊断恶性肺结节的敏感度、特异度及95%可信区间(CI),拟合工作特征曲线(S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共纳入文献18篇,肺结节1 221个,其中恶性结节780个,良性结节441个。依次以BV、PS、BV+PS作为灌注诊断指标进行分析,其汇总敏感度分别为0.91[95%CI(0.89,0.93)]、0.88[95%CI(0.85,0.90)]、0.91[95%CI(0.88,0.93)],汇总特异度分别为0.77[95%CI(0.73,0.81)]、0.83[95%CI(0.79,0.86)]、0.91[95%CI(0.87,0.94)];相应AUC分别为0.92、0.93、0.97。结论 MSCT以BV、PS作为灌注诊断参数对鉴别肺结节良恶性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当二者结合时诊断效能更高,可作为鉴别诊断的标准化灌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灌注成像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