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9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联体模式对基层医院急性脑梗死患者医疗质量的提升作用
1
作者 袁定新 骆晓敏 +4 位作者 冯瑞兴 陈小华 梁振铭 李玉峰 黄立安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39-546,共8页
目的:观察与评价医联体模式在急性脑梗死(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治疗质量提升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取佛山市顺德区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6年至2020年收治的AIS患者,将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患者归为前期组(未接受暨南大... 目的:观察与评价医联体模式在急性脑梗死(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治疗质量提升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取佛山市顺德区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6年至2020年收治的AIS患者,将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患者归为前期组(未接受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通过“医联体模式”进行的帮扶措施),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患者归为早期组(接受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通过“医联体模式”进行的初期帮扶措施),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患者归为成熟期组(接受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通过“医联体模式”进行的优化帮扶措施),比较3组患者的医疗质量控制指标情况。结果:接受神经功能缺损评估的患者占比由前期组的0.6%提高至成熟期组的90.3%,发病4.5 h内患者溶栓率由早期组的45.5%上升至成熟期组的75.9%,入院至溶栓治疗开始时间(door to needle time,DNT)≤60 min的患者占比由早期组的45%上升至成熟期组的95.2%,DNT≤45 min的患者占比由早期组的5%上升至成熟期组的85.7%,DNT≤30 min的患者占比由早期组的5%上升至成熟期组的55.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3组非致残性AIS患者发病24 h内双重强化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率分别为20.5%(23/112)、57.6%(68/118)和77.1%(111/144),患者的吞咽功能筛查率分别为0(0/159)、31.2%(54/173)和73.8%(183/248),患者的康复评估率分别为12.0%(19/159)、16.8%(29/173)和37.1%(92/248),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联体模式可显著提高基层医院对AIS规范化诊治的水平及医疗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联体 急性脑梗死 医疗质量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与中老年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炎症复合指标与D-二聚体水平变化及其对病情进展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敬 胡金蓉 +2 位作者 苟园园 姚隆 曹洁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5-226,共12页
目的: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ypertriglyceridemic acute pancreatitis,HTG-AP)起病急,病情进展及复发的风险高,早期识别重症患者有助于降低多器官衰竭发生的风险和病死率。本研究旨在探讨青年与中老年HTG-AP患者炎症复合指标和D... 目的: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ypertriglyceridemic acute pancreatitis,HTG-AP)起病急,病情进展及复发的风险高,早期识别重症患者有助于降低多器官衰竭发生的风险和病死率。本研究旨在探讨青年与中老年HTG-AP患者炎症复合指标和D-二聚体(D-dimer,D-D)水平变化及其对病情进展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至2023年重庆大学附属江津医院(重庆市江津区中心医院)收治的230例HTG-AP患者,先将其分为青年组(≤45岁)和中老年组(>45岁),再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和重度组。比较各组间炎症复合指标[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to-lymphocyte ratio,PLR)、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monocyte-to-lymphocyte ratio,MLR)、C反应蛋白与淋巴细胞比值(C-reactive protein-to-lymphocyte ratio,CLR)、全身炎症反应指数(systemic inflammation response index,SIRI)、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 inflammation index,SII)]和D-D等指标。运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回归和Logistic回归分析分别筛选青年和中老年患者病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评价危险因素的预测效能,并用Delong检验比较各危险因素间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的差异。通过Bootstrap法(n=1000)对危险因素的预测效能进行内部验证。结果:青年组(n=127)与中老年组(n=103)间NLR、PLR、MLR、SIRI、SII、CLR和D-D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青年患者中,与轻度组(n=68)相比,重度组(n=59)中的NLR、CLR、SIRI、SII和D-D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中老年患者中,与轻度组(n=54)相比,重度组(n=49)中的CLR和D-D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ASSO回归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D水平升高是青年患者病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7,OR=1.458,95%CI 1.107~1.920);D-D水平(P=0.001,OR=2.267,95%CI 1.413~3.637)和CLR(P=0.003,OR=1.007,95%CI 1.003~1.012)是中老年患者病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D-D预测青年和中老年HTG-AP患者病情进展的AUC分别为0.653和0.741,敏感度分别为67.8%和57.1%,特异度分别为72.1%和88.9%;CLR预测中老年HTG-AP患者病情进展的AUC、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687、63.3%和70.4%。Delong检验结果显示D-D与CLR预测中老年HTG-AP患者病情进展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993,P=0.321)。D-D的预测效能在Bootstrap内部验证模型中输出的AUC为0.732,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8.1%和91.0%。结论:不同年龄段、不同病情严重程度的HTG-AP患者在炎症反应及凝血功能方面存在差异。D-D和CLR分别是青年、中老年HTG-AP患者病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D-D对中老年HTG-AP患者病情进展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 病情进展 炎症复合指标 D-二聚体 危险因素 年龄 C反应蛋白与淋巴细胞比值 青年 中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相关性缺血性卒中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王舒泓 徐炳东 +2 位作者 林英泽 杨丹萍 张玉生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7-143,共7页
肿瘤相关性缺血性卒中是肿瘤患者常见且复杂的并发症,表现为多部位血栓形成和多发性脑梗死,其发病机制非常复杂。本文对肿瘤直接作用、高凝状态、非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肿瘤相关检查或治疗等肿瘤相关性缺血性卒中的发病机制进行了综... 肿瘤相关性缺血性卒中是肿瘤患者常见且复杂的并发症,表现为多部位血栓形成和多发性脑梗死,其发病机制非常复杂。本文对肿瘤直接作用、高凝状态、非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肿瘤相关检查或治疗等肿瘤相关性缺血性卒中的发病机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肿瘤患者制订个体化抗癌和卒中预防策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相关性缺血性卒中 发病机制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
4
作者 王聪秀 陈文清 +2 位作者 麦若兰 刘东 管保章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3-174,共12页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中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与血管事件发生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1月1日至2021年10月31日于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净化中心首次MHD的...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中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与血管事件发生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1月1日至2021年10月31日于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净化中心首次MHD的189例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随访至2022年10月31日。研究终点为进行血液透析后出现新发的心血管事件。根据X-tile软件计算出的PLR最佳截断值(133.0)将所有患者分为2组:低PLR组(PLR<133.0)和高PLR组(PLR≥133.0),比较2组患者临床资料的基线特征差异,分析PLR与临床资料的相关性。利用Kaplan-Meier曲线绘制2组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概率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分析2组差异的显著性。同时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MHD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为了均衡潜在混杂因素的分布,采用逆概率加权后的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一步分析,探讨PLR与心血管事件的因果关系。结果:与低PLR组患者相比,高PLR组患者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患病率、血糖、超敏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血小板计数较高(P<0.05)。PLR与CVD、CRP、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呈正相关(P<0.05)。Log-rank检验结果提示高PLR组与低PLR组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概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7.396,P=0.007)。校正了年龄、CVD病史、舒张压、血糖、血清白蛋白、CRP等因素后,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高PLR是MHD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HR(95%CI)=1.867(1.023~3.410),P=0.042]。根据PLR分组对基于逆概率加权后建立的虚拟人群进行单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高PLR组的MHD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是低PLR组的1.9倍[HR(95%CI)=1.931(1.033~3.606),P=0.039]。结论:PLR可反映MHD患者炎症状态并可以用于评估MHD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且是MHD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LR与MHD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可能存在因果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维持性血液透析 心血管事件 慢性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管细胞癌相关性缺血性卒中1例并文献复习
5
作者 韦静雯 宋萍萍 +1 位作者 丁燕 张玉生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8-162,共5页
恶性肿瘤可明显增加缺血性卒中的发生风险,而缺血性卒中会加重肿瘤患者病情,是患者非肿瘤性死亡的重要原因。肿瘤相关性缺血性卒中(cancer-associated ischemic stroke,CAIS)发病机制复杂,预后差。早期识别和综合管理CAIS对改善患者预... 恶性肿瘤可明显增加缺血性卒中的发生风险,而缺血性卒中会加重肿瘤患者病情,是患者非肿瘤性死亡的重要原因。肿瘤相关性缺血性卒中(cancer-associated ischemic stroke,CAIS)发病机制复杂,预后差。早期识别和综合管理CAIS对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本文报道1例胆管细胞癌相关性缺血性卒中病例的诊治过程,并结合文献复习,阐述CAIS的发病机制、临床特征、治疗与预后,为临床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相关性缺血性卒中 胆管细胞癌 特鲁索综合征 高凝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视肿瘤相关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识别与管理
6
作者 徐炳东 林英泽 +3 位作者 王舒泓 杨丹萍 徐安定 张玉生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1-136,共6页
肿瘤相关性缺血性卒中(cancer-associated ischemic stroke,CAIS)是一类临床表现复杂、复发风险高且预后不佳的疾病,其发病机制与凝血系统激活密切相关,但具体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CAIS缺乏有效的筛查和治疗策略,导致其管理面临诸多... 肿瘤相关性缺血性卒中(cancer-associated ischemic stroke,CAIS)是一类临床表现复杂、复发风险高且预后不佳的疾病,其发病机制与凝血系统激活密切相关,但具体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CAIS缺乏有效的筛查和治疗策略,导致其管理面临诸多挑战。因此,应重视多学科协作,加强对CAIS患者的早期识别与规范化管理,并呼吁开展更多相关临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相关性缺血性卒中 诊断 治疗 多学科协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缺氧环境下葡萄糖转运蛋白1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功能的调控作用
7
作者 李美玲 高锶琦 +5 位作者 刘哲夫 廖欢燕 刘繁茂 夏文豪 郭军 李琰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44-455,共12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在缺血缺氧环境下对人类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增殖、迁移、粘附和血管形成的影响及其调控作用。【方法】通过体外实验,将HUVECs置于模拟缺血缺氧的环境中(1%O_(2),5%CO_(2),94%N_(2)),...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在缺血缺氧环境下对人类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增殖、迁移、粘附和血管形成的影响及其调控作用。【方法】通过体外实验,将HUVECs置于模拟缺血缺氧的环境中(1%O_(2),5%CO_(2),94%N_(2)),对比分析了常氧与缺血缺氧条件下HUVECs的生物学特性,通过检测细胞活性、细胞增殖能力以及利用Western blot技术比较缺血缺氧条件下GLUT1、HIF-1α、VEGFA蛋白的表达变化。进一步采用质粒转染技术过表达GLUT1,并通过划痕实验、细胞粘附实验和管状结构形成实验来评估HUVECs的增殖、迁移、粘附和血管形成能力,透射电镜观察线粒体形态变化,Seahorse代谢分析仪检测氧消耗率(OCR)以评估线粒体功能。【结果】与常氧条件相比,缺血缺氧环境显著抑制了HUVECs的增殖、细胞活性、迁移和粘附能力,并损害了其血管形成能力。同时,GLUT1,HIF-1α及VEGFA蛋白的表达均显著降低。而在上调GLUT1表达的情况下,HU-VECs的迁移、粘附和血管形成能力得到明显改善,同时HIF-1α和VEGFA的蛋白表达量也增加。透射电镜显示,缺血缺氧导致线粒体肿胀和基质损伤,而GLUT1过表达显著缓解线粒体形态异常。OCR结果表明,GLUT1过表达可增强缺血缺氧环境下内皮细胞氧化磷酸化从而改善能量代谢。这些结果提示GLUT1可能通过调节葡萄糖代谢和能量供应,影响HUVECs的功能和血管生成能力。【结论】本研究揭示了GLUT1在缺血缺氧环境下对HUVECs功能的重要调控作用,这种调控可能通过调节细胞能量代谢和信号传导途径,进而影响细胞增殖、迁移、粘附和血管形成。这些发现为理解GLUT1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的视角,并可能为开发新的治疗策略提供潜在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转运蛋白1 缺血缺氧环境 血管形成 内皮细胞 能量供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咽癌相关性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2例报道
8
作者 林英泽 王舒泓 +3 位作者 徐炳东 杨丹萍 关敏 张玉生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1-157,共7页
急性缺血性卒中伴大血管闭塞(acute ischemic stroke with large vessel occlusion,AIS-LVO)是鼻咽癌患者的少见并发症,且治疗难度较大。本文报道了2例鼻咽癌相关性AIS-LVO患者,其中1例为鼻咽癌放疗后出现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合并出血患... 急性缺血性卒中伴大血管闭塞(acute ischemic stroke with large vessel occlusion,AIS-LVO)是鼻咽癌患者的少见并发症,且治疗难度较大。本文报道了2例鼻咽癌相关性AIS-LVO患者,其中1例为鼻咽癌放疗后出现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合并出血患者,覆膜支架置入术后出现急性支架内血栓闭塞,经血管内治疗后颈内动脉复通;另1例为鼻咽癌放疗后出现颈内动脉闭塞患者,经血管内治疗后颈内动脉复通。本文对这2例鼻咽癌相关性AI S-LVO患者的诊治过程进行分析和讨论,以期为临床治疗鼻咽癌合并脑动脉闭塞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相关性缺血性卒中 鼻咽癌 血管内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卒中发病时间评估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池琦 赵颖 +6 位作者 韩东倩 张锶琪 杜沛洁 董琬玥 徐安定 杨振国 孟珩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93-499,共7页
急性缺血性卒中超急性期治疗的重点是再灌注治疗,且再灌注治疗具有严格的时间依赖性。而醒后卒中患者由于发病时间不明确,其再灌注治疗决策面临挑战。本文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时间评估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涵盖了基于昼夜节律、影... 急性缺血性卒中超急性期治疗的重点是再灌注治疗,且再灌注治疗具有严格的时间依赖性。而醒后卒中患者由于发病时间不明确,其再灌注治疗决策面临挑战。本文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时间评估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涵盖了基于昼夜节律、影像学和人工智能的评估方法,分析了不同方法评估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时间的效能,以期为醒后卒中患者再灌注治疗的选择提供支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醒后卒中 发病时间 影像学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氢木香烃内酯通过抑制TGF-β1/Smad2/3通路改善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间质纤维化
10
作者 黎忠大 王舒泓 +4 位作者 谭宏伟 王晓 庄锦炀 申升 孙其鹏 《器官移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63-770,共8页
目的 探讨去氢木香烃内酯(DHL)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肾间质纤维化(RIF)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4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单纯药物干预组(Sham+DHL组)、实验组(UUO+Vehicle组)和DHL治疗组(UUO+DHL组),每组11只,分别进... 目的 探讨去氢木香烃内酯(DHL)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肾间质纤维化(RIF)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4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单纯药物干预组(Sham+DHL组)、实验组(UUO+Vehicle组)和DHL治疗组(UUO+DHL组),每组11只,分别进行假手术、假手术+腹腔注射DHL[10 mg/(kg·d)]、UUO造模+腹腔注射等量溶剂、UUO造模+腹腔注射DHL[10 mg/(kg·d)],手术造模2 d后连续用DHL或等量溶剂灌胃14 d。通过苏木素-伊红(HE)和Masson染色观察大鼠肾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collagenⅠ、collagenⅢ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TGF)-β1/Smad2/3通路蛋白水平。结果 与UUO+Vehicle组比较,DHL治疗缓解大鼠肾间质病理损伤,减少胶原纤维沉积以及collagen I、collagen III、α-SMA表达,同时抑制TGF-β1和Smad2/3蛋白的表达。结论 DHL通过抑制TGF-β1/Smad2/3通路减轻大鼠RIF,为慢性肾病的治疗提供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氢木香烃内酯 转化生长因子-β1 胶原纤维 单侧输尿管梗阻 肾间质纤维化 胶原蛋白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慢性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变指南的力量——近20年中国缺血性脑血管病重磅临床研究
11
作者 谭泽锋 徐安定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29-548,共20页
过去20年,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研究取得了显著进步,逐步从依赖国外研究成果向以中国学者为主导的国际化研究模式转变。CHANCE研究标志着这一进步的起点,随着其他标志性研究的推出,中国逐渐在全球脑血管病研究领域占据重要地位,一系列中国... 过去20年,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研究取得了显著进步,逐步从依赖国外研究成果向以中国学者为主导的国际化研究模式转变。CHANCE研究标志着这一进步的起点,随着其他标志性研究的推出,中国逐渐在全球脑血管病研究领域占据重要地位,一系列中国临床研究直接改写了国内外脑血管病相关诊疗指南。本文回顾中国近20年缺血性脑血管病领域的重要临床研究,探讨其改变指南的循证依据,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以期进一步推动中国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研究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 临床研究 指南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自治区三级综合医院护士执业环境的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何洪 余健 +1 位作者 孟悦 李毛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1年第9期1377-1381,共5页
目的:对西藏自治区三级综合医院护士的执业环境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为改善护士执业环境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和护士执业环境测评量表,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西藏自治区7个地市级7所三级综合医院953名护士进行问卷调... 目的:对西藏自治区三级综合医院护士的执业环境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为改善护士执业环境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和护士执业环境测评量表,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西藏自治区7个地市级7所三级综合医院953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士对执业环境的总体评价为(73.04±23.38)分,其中医护合作维度得分较高,护士参与医院医务维度得分较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学历、职称是护士执业环境测评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西藏自治区三级综合医院护士执业环境处于较低水平,改善护士执业环境的重点在于让护士参与医院管理,提高护士的薪酬待遇等,以构建优良的护士执业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自治区 综合医院 护士 执业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万人卒中多组学多模态数据库(STROMICS):提升卒中精准诊疗的宝贵资源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秀杰 徐安定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69-1371,共3页
目前全球卒中面临治疗药物有限且新药研发进展缓慢的困境,部分原因在于缺乏基于大规模卒中队列且具有完善随访数据的多组学多模态数据库。STROMICS发布了中国缺血性卒中万人队列的全基因组高深度测序结果。该数据库整合了约1.5万例缺血... 目前全球卒中面临治疗药物有限且新药研发进展缓慢的困境,部分原因在于缺乏基于大规模卒中队列且具有完善随访数据的多组学多模态数据库。STROMICS发布了中国缺血性卒中万人队列的全基因组高深度测序结果。该数据库整合了约1.5万例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多组学数据,超过2700项临床表型信息,189个生物指标检测结果,以及多种影像数据、临床检查、诊断、治疗和随访记录;建立了首个中国卒中患者万人队列的多组学多模态数据平台(http://www.stromics.org.cn)。STROMICS的建立填补了此前全球卒中研究领域中国患者多组学多模态数据的空白,是促进卒中机制研究和精准诊疗的宝贵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大规模人群队列 多组学 多模态 精准诊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卒中脑细胞保护科学声明——来自中国卒中学会的科学声明 被引量:5
14
作者 逯丹 陈玮琪 +7 位作者 王雅平 段婉莹 郭蕾 王玲 刘丽萍 徐安定 王拥军 中国卒中学会脑保护圆桌会学术委员会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38-955,共18页
缺血性卒中是致死致残的重症疾病之一。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不理想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缺血级联反应造成的脑组织损伤。因此,积极的脑细胞保护治疗对改善缺血性卒中的预后至关重要。近年来,国内外大量临床前和临床研究证据层出不穷。基于更... 缺血性卒中是致死致残的重症疾病之一。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不理想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缺血级联反应造成的脑组织损伤。因此,积极的脑细胞保护治疗对改善缺血性卒中的预后至关重要。近年来,国内外大量临床前和临床研究证据层出不穷。基于更多新治疗靶点的涌现以及更多治疗方式的突破,结合最新卒中治疗学术产业圆桌会议的内容,本声明对缩小目前缺血性卒中研究临床转化鸿沟的探索、脑细胞保护的临床研究,以及如何有助于实现更多治疗方式的临床转化做一科学声明,旨在推进缺血性卒中脑细胞保护临床前及临床研究的开展,进一步改善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细胞保护 缺血性卒中 科学声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衰弱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 被引量:11
15
作者 刘洪梅 周华红 +7 位作者 陈翔鸠 洪国保 吴雄彬 梁燕娟 李春婷 郑美娣 赖月琴 刘璠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612-2617,共6页
目的 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衰弱的现状,并探究衰弱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在暨南大学附属顺德医院肾内科接受MHD的101例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数据和血液生化数据。采用FRAIL量表评估衰弱状况,根据... 目的 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衰弱的现状,并探究衰弱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在暨南大学附属顺德医院肾内科接受MHD的101例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数据和血液生化数据。采用FRAIL量表评估衰弱状况,根据其分为“衰弱组”和“非衰弱组”(包括虚弱前期和无衰弱的参与者)。同时采用GAD-7、PHQ-9量表评估焦虑、抑郁现状。使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方法探究衰弱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及其他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 101例MHD患者中,衰弱组29例(28.71%),非衰弱组72例(71.29%),其中抑郁42例(41.58%),焦虑25例(24.75%)。衰弱组中抑郁患病率65.52%,焦虑患病率55.17%。衰弱组和非衰弱组之间的年龄、握力值、有无运动、脑卒中及冠心病患病情况、有无焦虑抑郁、铁蛋白、CRP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抑郁、焦虑、无运动,患脑卒中,高铁蛋白浓度是MHD患者衰弱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 MHD患者中,衰弱与抑郁、焦虑及缺乏运动密切相关,且脑卒中和高铁蛋白浓度亦是衰弱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衰弱 焦虑 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纤超声传感器的射频域自相干解调技术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付武兴 梁贻智 +4 位作者 曹君杰 仲晓轩 李金莹 黄卫 金龙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2708-2717,共10页
在光纤光声成像技术中,检测灵敏度是决定光纤超声传感器成像质量的关键性因素之一。以小型化正交双频光纤激光器为超声敏感元件,建立更好的信号解调技术对声致相位变化进行检测,以实现高灵敏度超声检测和光声成像。引入射频域自相干解... 在光纤光声成像技术中,检测灵敏度是决定光纤超声传感器成像质量的关键性因素之一。以小型化正交双频光纤激光器为超声敏感元件,建立更好的信号解调技术对声致相位变化进行检测,以实现高灵敏度超声检测和光声成像。引入射频域自相干解调技术对超声波引起的激光频率变化进行读取,实验结果表明,该技术具有超声响应信号放大效果,传感器的灵敏度在8~32 MHz的超声频率内获得了显著提升,将最小可检测声压从9.0 Pa降低到5.7 Pa。进一步地,将该超声检测技术应用于活体光声显微成像,发现在同等光强的激发条件下,图像信噪比获得逾4 dB的提升。该技术为光纤光声成像技术的应用拓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光声成像 光纤激光传感器 光纤超声传感器 自相干解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患者大脑中动脉闭塞血管内治疗1例并文献复习
17
作者 刘昱君 刘雷媛 +6 位作者 徐炳东 韩建邦 杨冰 丁燕 杨英 孟珩 张玉生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52-458,共7页
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erebral autosomal dominant arteriopathy with subcortical infarcts and leukoencephalopathy,CADASIL)是NOTCH3基因突变所致的遗传性脑小血管病,主要病变血管为颅内小动脉,累... 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erebral autosomal dominant arteriopathy with subcortical infarcts and leukoencephalopathy,CADASIL)是NOTCH3基因突变所致的遗传性脑小血管病,主要病变血管为颅内小动脉,累及大脑皮质和颅内大/中动脉的报道较罕见,目前缺乏特效治疗方法。本文报道1例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成功接受血管内治疗的CADASIL病例,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旨在引起临床医师对CADASIL可累及大脑皮质和颅内大/中动脉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 血管内治疗 大脑中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体素形态学分析探讨脑梗死远隔丘脑和黑质损害研究
18
作者 陈丹霞 徐炳东 +1 位作者 皮凤玲 张玉生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5-220,共6页
目的探讨颅脑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体素形态学分析(voxel-based mor⁃phometry,VBM)对检测脑梗死患者远隔丘脑和黑质继发性损害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招募19例首次单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 目的探讨颅脑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体素形态学分析(voxel-based mor⁃phometry,VBM)对检测脑梗死患者远隔丘脑和黑质继发性损害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招募19例首次单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供血区脑梗死患者,在发病后1周、1个月、3个月分别行MRI三维全脑扫描,应用VBM方法分析丘脑和黑质体积的变化。结果VBM结果显示,与发病1周时相比,脑梗死患者在发病1个月和3个月时同侧丘脑体积减小(体素值分别缩小637 mm^(3)、1488 mm^(3),P<0.01),且体积萎缩部位主要位于丘脑背内侧核。同样,与发病1周时相比,脑梗死患者在发病1个月和3个月时同侧黑质体积减小(体素值分别缩小64 mm^(3)、76 mm^(3),P<0.05)。结论VBM技术可在脑梗死后1~3个月检测MCA供血区脑梗死患者同侧丘脑和黑质体积缩小,可用于检测其继发性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素形态学分析 大脑中动脉 脑梗死 丘脑 黑质 远隔损害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药物基因组学的急性缺血性卒中个体化抗栓治疗进展
19
作者 杨佳洁 张亮 黄立安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11-1117,共7页
抗栓治疗是预防急性缺血性卒中复发的关键手段。随着多组学研究的进展和越来越多影响药物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相关基因被发现,药物基因组学在个体化治疗中的应用逐渐受到关注。本文阐述了药物基因组学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抗栓治疗中的指... 抗栓治疗是预防急性缺血性卒中复发的关键手段。随着多组学研究的进展和越来越多影响药物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相关基因被发现,药物基因组学在个体化治疗中的应用逐渐受到关注。本文阐述了药物基因组学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抗栓治疗中的指导作用的研究进展,旨在挖掘通过基因检测优化药物选择与剂量调整的潜力。研究表明,氯吡格雷等药物的疗效因细胞色素P450酶家族2亚家族C成员19(cytochrome P450 family 2 subfamily C member 19,CYP2C19)基因多态性而异,携带CYP2C19*2或CYP2C19*3等功能缺失等位基因的患者对标准抗血小板治疗反应较差,不能有效降低卒中复发风险,但通过基因检测指导药物选择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此外,心源性卒中患者目前常选择华法林或新型口服抗凝药作为主要的抗栓治疗选择。华法林的剂量效应与多个基因,如细胞色素P450酶家族2亚家族C成员9(cytochrome P450 family 2 subfamily C member 9,CYP2C9)和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C1(vitamin K epoxide reductase complex 1,VKORC1)的多态性密切相关。基因检测能够帮助医师个体化调整华法林剂量,减少出血或血栓事件的发生。综上所述,药物基因组学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抗栓治疗中的应用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未来有望进一步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药物基因组学 个体化治疗 抗栓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尿激肽原酶对急性脑梗死侧枝循环的影响☆ 被引量:35
20
作者 辛秀峰 杨万勇 +3 位作者 谭泽锋 徐安定 付耀高 王彤歌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4-56,共3页
目的观察人尿激肽原酶(human urinary kallidinogenase,HUK)治疗后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探讨其对侧枝循环代偿的影响,并初步观察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单中心、前瞻性、非随机对照、开放研究。起病72 h内的轻到中度急... 目的观察人尿激肽原酶(human urinary kallidinogenase,HUK)治疗后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探讨其对侧枝循环代偿的影响,并初步观察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单中心、前瞻性、非随机对照、开放研究。起病72 h内的轻到中度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10;采取非随机对照方法入组。HUK组剂量为0.15 PANU/d,慢速静脉点滴,共7 d。各组拟定入组30例。比较治疗前后颅内血流速度、血清一氧化氮及前列环素水平。结果共收集64例,两组各32例。两组基线特征一致。首次HUK治疗后即刻出现侧支循环改善34.4%,责任血管血流改善21.9%,未发现血流速度减慢者。HUK治疗7 d后侧枝循环代偿改善降至18.8%,供血动脉的血流改善保持不变。7 d后两组的侧枝循环代偿和责任血管血流速度改善情况无差异。HUK治疗7 d后有效率优于对照组(78.1%对50%,P=0.04)。HUK组出现不良反应1例,两组安全性指标无明显差异。HUK治疗对血浆NO和PGI2水平无明显影响。结论 HUK治疗后能立即增加部分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早期侧枝循环代偿并不导致盗血现象,可能是导致其早期神经功能恢复更好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人尿激肽原酶 侧枝循环 一氧化氮 前列环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