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产科麻醉中呼吸管理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田玲玲 缪缙 +2 位作者 李雅兰 彭雪梅 席露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3813-3815,共3页
随着剖宫产技术安全性的不断提高,以及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剖宫产成了产妇们广泛选择的产科手术。腰硬联合麻醉是剖宫产术中常选择的一种麻醉方法,它具有:操作简单,作用范围广,肌松良好,对胎儿和母体的毒性作用小等优点。
关键词 呼吸管理 产科麻醉 产妇 新生儿 剖宫产术中 腰硬联合麻醉 生活质量 产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ETs通过调控细胞骨架和黏着斑形成抑制子痫前期胎盘中滋养细胞的迁移
2
作者 叶迅伽 庸安露 +5 位作者 庾洁盈 鲁馨瑶 李瑞满 杨雪松 宛硕 王广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34-1144,共11页
目的:探讨胎盘中中性粒细胞细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在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发生中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胎盘转录组测序数据分析中性粒细胞在PE和正常孕妇胎盘中的浸润差异,通过胎盘单细胞测序数据... 目的:探讨胎盘中中性粒细胞细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在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发生中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胎盘转录组测序数据分析中性粒细胞在PE和正常孕妇胎盘中的浸润差异,通过胎盘单细胞测序数据(GSE173193)分析PE胎盘中NETs形成相关基因的表达。免疫荧光染色和ELISA检测NETs在胎盘组织中的水平,以及通过体外诱导NETs产生,用NETs对人绒毛外滋养细胞(extravillous trophoblast,EVT)株HTR8/Svneo进行处理,结合RNA测序技术,揭示NETs调控滋养细胞功能的潜在信号通路。结果:PE胎盘中中性粒细胞浸润及NETs形成相关基因MPO(myeloperoxidase)和ELANE(elastase,neutrophil expressed)表达相较于对照组胎盘显著增加;对临床胎盘样本进行检测验证,结果显示PE胎盘中NETs水平相较于正常组胎盘增加;NETs显著抑制HTR8/Svneo细胞的迁移;在NETs处理24 h后的HTR8/Svneo细胞中观察到F-actin排列紊乱,聚集体形成以及桩蛋白(paxillin)表达减少。胎盘单细胞测序分析结果显示应力纤维和黏着斑通路在PE胎盘的EVT中下调。结论:中性粒细胞浸润和NETs形成相关基因表达在PE胎盘中增加。NETs可能通过诱导EVT应力纤维解体及下调paxillin表达,进而破坏细胞骨架和黏着斑形成来抑制EVT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前期 中性粒细胞细胞外诱捕网 滋养细胞 细胞迁移 应力纤维 黏着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命周期不同阶段肠道菌群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2
3
作者 谢卓君 马光宇 +2 位作者 陈鹏宇 陈瑩儿 肖小敏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8-255,262,共9页
肠道菌群作为人体内最大最复杂的微生态系统,与宿主形成互利共生关系,其构成和功能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呈现出变化,同时保持相对稳定。随着肠道菌群研究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聚焦于遗传、营养和环境等因素对肠道菌群的影响,特别是生... 肠道菌群作为人体内最大最复杂的微生态系统,与宿主形成互利共生关系,其构成和功能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呈现出变化,同时保持相对稳定。随着肠道菌群研究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聚焦于遗传、营养和环境等因素对肠道菌群的影响,特别是生命不同阶段的菌群动态变化。肠道菌群随着生命周期的变化不断发育、成熟、衰老,显示出年龄特征性。胎儿菌群从宫内开始定植,而出生方式和喂养方式为肠道菌群的早期定植奠定基础,断奶过程促使肠道菌群逐渐成熟;在青春期和更年期,性激素水平的波动与肠道菌群之间相互调节;在衰老阶段,肠道菌群的变化与免疫衰老和慢性低度炎症密切相关;抗生素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对肠道菌群产生重要的干扰作用,尤其在生命早期的影响更为显著。本文分析了影响正常肠道菌群初始构建、成熟和衰老的重要因素,旨在探讨这些因素与宿主生理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深入了解肠道微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微生物群 衰老 婴儿 肠道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汁菌群对6月龄婴儿肠道菌群的影响初探
4
作者 马光宇 罗慧娟 +1 位作者 汤小湄 肖小敏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30,共10页
目的:基于16S rRNA测序技术初步探讨有菌乳汁对产后6月龄婴儿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共纳入12例产妇及其婴儿,收集产妇产后6月乳汁及其6月龄婴儿粪便标本,根据产后6月乳汁有无菌群,将乳汁分为乳汁无菌组和乳汁有菌组,比较无菌乳汁... 目的:基于16S rRNA测序技术初步探讨有菌乳汁对产后6月龄婴儿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共纳入12例产妇及其婴儿,收集产妇产后6月乳汁及其6月龄婴儿粪便标本,根据产后6月乳汁有无菌群,将乳汁分为乳汁无菌组和乳汁有菌组,比较无菌乳汁和有菌乳汁喂养6月龄婴儿肠道菌群多样性与物种差异。结果:收集的12例产后6月乳汁样本中,7例乳汁样本中检测出菌群,乳汁样本中菌群检出率58.33%。有菌乳汁喂养的6月龄婴儿肠道菌群与无菌乳汁喂养6月龄婴儿肠道菌群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无显著性差异。有菌乳汁喂养的6月龄婴儿肠道中无害芽孢梭菌、未分类丹毒丝菌科、丹毒丝菌纲、丹毒丝菌目、丹毒丝菌科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无菌乳汁喂养6月龄婴儿(P<0.05),无菌乳汁喂养婴儿肠道中乳酸菌科、乳酸菌属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有菌乳汁喂养的婴儿(P<0.05)。结论:产后6月乳汁中可无菌群的存在,乳汁菌群的有无虽不能改变6月龄婴儿肠道菌群的多样性,但可改变6月龄婴儿肠道菌群的菌群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汁 乳汁菌群 母乳喂养 婴儿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神经电刺激分娩镇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1
5
作者 刘嘉 邱迪 +3 位作者 谭萱 左莉 秦佳佳 李瑞满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16-419,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的分娩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入选后有分娩镇痛要求的孕妇随机分为2组,即TENS组和腰硬联合麻醉(CSEA)组,同期无分娩镇痛要求的孕妇设为空白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并比较3组中成功阴道分娩孕妇的VAS疼... 目的:探讨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的分娩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入选后有分娩镇痛要求的孕妇随机分为2组,即TENS组和腰硬联合麻醉(CSEA)组,同期无分娩镇痛要求的孕妇设为空白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并比较3组中成功阴道分娩孕妇的VAS疼痛程度评分,血清强啡肽浓度,产程及母儿妊娠结局.结果:镇痛效果各组间相比,TENS组和CSEA组的VAS疼痛评分均较空白对照组明显降低,CSEA组最低(P<0.05);镇痛后TENS组孕妇血清强啡肽明显升高(P<0.05);TENS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产程和母儿结局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TENS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分娩疼痛,分娩镇痛安全有效,不影响产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镇痛 经皮神经电刺激 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妇HBsAg携带状态对早产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17
6
作者 卢永平 陈友鹏 +5 位作者 肖小敏 梁旭竞 李健 黄思敏 陈新 HOCHER Berthold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369-1372,共4页
目的探讨孕妇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对早产的发生是否有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2011年7月期间188例HBsAg阳性孕妇的妊娠期并发症、危险因素及妊娠结局,系统抽取同期病案号末位数是1和9的HBsAg阴性孕妇265例作为对照组。结果孕妇HB... 目的探讨孕妇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对早产的发生是否有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2011年7月期间188例HBsAg阳性孕妇的妊娠期并发症、危险因素及妊娠结局,系统抽取同期病案号末位数是1和9的HBsAg阴性孕妇265例作为对照组。结果孕妇HBsAg阳性胎盘前置发生率明显高:]=HBsAg阴性孕妇(2.66%vs0%,P=0.03);阳性组〈37周的早产发生率明显高于阴性组(12.23%vs6.04%,P=0.02)。两组之间妊娠高血压、子痫前期、妊娠期糖尿病、糖耐量异常、胎膜早破、剖宫产和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之间新生儿体质量、身长、头围、Apgar评分等婴儿发育指标也无显著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妇HBsAg阳性、ALT升高、胎盘前置以及重度子痫前期是早产的危险因素。结论HBsAg阳性孕妇可增加早产的风险,但它并不影响胎儿宫内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妊娠 并发症 早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腕踝针疗法的分娩镇痛效果 被引量:28
7
作者 缪缙 赖雪梅 +1 位作者 蒋学风 胡静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8-201,共4页
目的:探讨腕踝针疗法的分娩镇痛效果以及对子宫收缩活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无阴道分娩禁忌症,且要求自然分娩的足月妊娠产妇70例,按知情同意原则分为腕踝针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分娩镇痛处理,腕踝针组采用腕踝针疗法镇痛。比较分析两... 目的:探讨腕踝针疗法的分娩镇痛效果以及对子宫收缩活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无阴道分娩禁忌症,且要求自然分娩的足月妊娠产妇70例,按知情同意原则分为腕踝针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分娩镇痛处理,腕踝针组采用腕踝针疗法镇痛。比较分析两组孕产妇不同时间的视觉模拟(VAS)评分、β内啡肽(β-EP)以及5-羟色胺(5-HT)水平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腕踝针组孕妇在镇痛后60、120 min、第1产程末、第2产程以及第3产程的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第1产程末和第2产程时β-EP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在镇痛后60 min,第1产程末和第2产程时5-HT水平明显提高(P<0.05)。结论:腕踝针疗法具有分娩镇痛作用,其机理可能与β内啡肽降低,5-羟色胺升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踝针疗法 分娩 镇痛 子宫 收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切口瘢痕缺陷再次妊娠结局 被引量:9
8
作者 罗惠娟 李依米 +4 位作者 王宁 罗文斌 杨艳东 石晓兰 肖小敏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36-241,共6页
目的:探讨子宫切口瘢痕缺陷(PCSD)对再次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再次妊娠的PCSD孕产妇80例为PCSD组,同日分娩的瘢痕子宫非缺陷再次妊娠者169例为NPCSD组,对比两组的临床资料及其新生儿资料,分析PCSD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PCSD组早产发生... 目的:探讨子宫切口瘢痕缺陷(PCSD)对再次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再次妊娠的PCSD孕产妇80例为PCSD组,同日分娩的瘢痕子宫非缺陷再次妊娠者169例为NPCSD组,对比两组的临床资料及其新生儿资料,分析PCSD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PCSD组早产发生率高于NPCSD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低于NPCSD组;PCSD组子宫下段肌层厚度小于NPCSD组;PCSD组先兆子宫破裂2例,发生率达3.77%,NPCSD组先兆子宫破裂1例,发生率0.59%.结论:PCSD患者再次妊娠早产、子宫破裂、低体质量儿的风险增加,超声形态学检测虽不能有效的评估风险,但憩室体积越大子宫下段肌层功能可能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切口瘢痕缺陷 再次妊娠 妊娠结局 子宫下段肌层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桥蛋白在子宫内膜癌及子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31
9
作者 朱耀魁 屈洋 +2 位作者 夏明翰 王晓玉 罗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2414-2417,共4页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PN)在子宫内膜癌及子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测定OPN在30例子宫内膜癌、20例子宫颈癌及30例正常对照组织的表达,并评价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OPN在子宫内膜癌的阳性表达率为70...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PN)在子宫内膜癌及子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测定OPN在30例子宫内膜癌、20例子宫颈癌及30例正常对照组织的表达,并评价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OPN在子宫内膜癌的阳性表达率为70%,显著高于正常增殖期子宫内膜(10%)及分泌期子宫内膜 (50%),P<0.01;OPN在子宫颈癌的阳性表达率(55%)显著高于正常宫颈上皮(10%),P<0.01;而宫颈磷癌及宫颈腺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3.3%及60.0%,两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OPN的阳性表达率随临床病理分期的增加及细胞分化程度降低而显著升高。结论:OPN在子宫内膜癌及子宫颈癌组织均有显著高表达,其表达与肿瘤分期及分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桥蛋白 子宫内膜肿瘤 宫颈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妇产前焦虑心理对分娩的影响 被引量:16
10
作者 徐建平 罗惠娟 李耘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2期237-239,共3页
 目的:探讨孕妇产前心理焦虑状态及相关因素对分娩的影响,为孕妇产前心理支持提供依据。方法:采用WilliamWK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及自制问卷调查表,对120例孕妇于产前进行SAS及与分娩相关的因素调查,将SAS评分结果与常模值比较,高于...  目的:探讨孕妇产前心理焦虑状态及相关因素对分娩的影响,为孕妇产前心理支持提供依据。方法:采用WilliamWK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及自制问卷调查表,对120例孕妇于产前进行SAS及与分娩相关的因素调查,将SAS评分结果与常模值比较,高于常模值者(存在焦虑者)列为观察组,低于常模值者(无焦虑者)列为对照组,然后观察两组孕妇的分娩情况。结果:120例孕妇焦虑发生率为21 7%,观察组各个产程时间均较对照组延长(P<0 05),产后出血量较对照组多(P<0 05),剖宫产率较对照组高(P<0 001),而新生儿Apgar评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孕妇在妊娠及分娩期间会出现心理焦虑状态,这种状态会对产程及产后出血量产生影响,因此,产前应给予孕妇提供心理支持,以缓解焦虑状态对分娩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虑 心理因素 分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枝茯苓丸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血管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18
11
作者 张文举 王自能 +3 位作者 郑辉 郑佩娥 马保锋 左连东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64-169,174,共7页
 目的:探讨桂枝茯苓丸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模型大鼠血管生成因子(VEGF)和异位内膜微血管密度(MVD)的影响。方法:SD大鼠建模,3周后将建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不用药组(U)、桂枝茯苓丸组(GFW)、丹那唑组(D)和联合用药组(S),设假手术组(C...  目的:探讨桂枝茯苓丸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模型大鼠血管生成因子(VEGF)和异位内膜微血管密度(MVD)的影响。方法:SD大鼠建模,3周后将建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不用药组(U)、桂枝茯苓丸组(GFW)、丹那唑组(D)和联合用药组(S),设假手术组(C)为对照,予相应处理4周后,观察各组异位子宫内膜体积和形态学的变化,计数腹腔液巨噬细胞,放射免疫法测定各组大鼠外周血、腹腔液及巨噬细胞培养液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免疫组化法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异位内膜中的表达,并通过CD34标记异位子宫内膜血管,测定其微血管密度(MVD)。结果:GFW组、D组和S组异位内膜呈现不同程度萎缩,腺体明显减少,腹腔液巨噬细胞计数减少,GFW组、D组及S组大鼠外周血、腹腔液及巨噬细胞培养液IL-8、TNF-α降低,异位内膜VEGF表达减弱,MVD也明显减少,其中以S组最为明显。结论:桂枝茯苓丸和丹那唑可以抑制EM模型大鼠异位内膜的血管生成,使异位内膜萎缩,当二者联合用药时,作用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8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微血管密度 桂枝茯苓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12
作者 王志新 杨晓蔚 罗新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00-202,共3页
目的:观察单独使用臭氧液冲洗阴道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妇科门诊的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335例,分为臭氧治疗组153例和克霉唑治疗对照组182例,比较两组疗效的差异。结果:臭氧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7.4%,对照... 目的:观察单独使用臭氧液冲洗阴道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妇科门诊的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335例,分为臭氧治疗组153例和克霉唑治疗对照组182例,比较两组疗效的差异。结果:臭氧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7.4%,对照组为99.5%,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单纯臭氧液冲洗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与传统药物治疗的疗效相仿,但臭氧有杀灭假丝酵母菌的作用,且释放活性氧有利于阴道内乳酸杆菌生长和重建阴道微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克霉唑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阴道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GF-β_1和Elastin在女性PFD患者阴道前壁结缔组织中的表达及对弹性纤维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符爱珍 罗新 +6 位作者 张颖 杨琰 王晓玉 蒋学风 帅翰林 张敬丽 蓝建发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09-413,共5页
目的研究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患者阴道前壁结缔组织的病理特征,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弹性蛋白(Elastin)在PFD患者阴道前壁结缔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弹性纤维的影响。方法选择资料完整的59例PFD患者[其中压力性尿失禁(SUI)... 目的研究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患者阴道前壁结缔组织的病理特征,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弹性蛋白(Elastin)在PFD患者阴道前壁结缔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弹性纤维的影响。方法选择资料完整的59例PFD患者[其中压力性尿失禁(SUI)合并盆腔脏器脱垂(POP)30例,单纯POP 29例]阴道前壁结缔组织标本为研究组;同期45例非SUI、非POP患者标本为对照组。常规石蜡切片、苏木精-伊红(HE)染色、Masson染色、弹性纤维染色,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两组TGF-β1和Elastin的蛋白表达。结果弹性纤维染色显示研究组的弹性纤维较对照组明显稀疏变细。Western blot检测与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类似,两组阴道前壁结缔组织均见TGF-β1和Elastin的表达,但研究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相关性分析表明,TGF-β1和Elastin表达呈正相关。结论盆底结缔组织弹性纤维的破坏和缺失可能与PFD的发生密切相关,Elastin和TGF-β1的减少可能共同参与了PFD的发生、发展。TGF-β1可能是盆底弹性纤维Elastin表达的重要调控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性尿失禁 盆底器官脱垂 弹性纤维 转化生长因子β1 弹性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桥蛋白在卵巢肿瘤组织的表达及其与恶性肿瘤侵袭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7
14
作者 朱耀魁 王晓玉 +2 位作者 夏明翰 罗惠娟 罗新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51-256,共6页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PN)在卵巢肿瘤组织的表达及其与恶性肿瘤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OPN在48例卵巢恶性肿瘤组织、8例卵巢临界恶性肿瘤组织、20例卵巢良性肿瘤组织及10例卵巢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结果:OPN在卵巢...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PN)在卵巢肿瘤组织的表达及其与恶性肿瘤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OPN在48例卵巢恶性肿瘤组织、8例卵巢临界恶性肿瘤组织、20例卵巢良性肿瘤组织及10例卵巢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结果:OPN在卵巢恶性肿瘤组织表达强度为0.485±0.134,显著高于卵巢正常组织及卵巢临界恶性及良性肿瘤组织表达强度(0.122±0.023,0.243±0.076及0.168±0.045,P<0.01);OPN的表达与恶性肿瘤的临床期别及分化程度相关,而与细胞组织学类型无关。结论:OPN在卵巢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并与卵巢恶性肿瘤的侵袭转移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桥蛋白 卵巢肿瘤 侵袭转移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麻剖宫产低血压不同防治措施下胎盘的体视学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帅兵 彭雪梅 +2 位作者 李瑞满 李雅兰 胡东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240-1244,共5页
目的探讨一种有效防治剖宫产低血压且对母婴最有利的方法。方法选择单胎足月择期行腰麻下剖宫产的初产妇4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静脉预注麻黄素和术前预充万汶防治腰麻后低血压。记录术中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1min... 目的探讨一种有效防治剖宫产低血压且对母婴最有利的方法。方法选择单胎足月择期行腰麻下剖宫产的初产妇4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静脉预注麻黄素和术前预充万汶防治腰麻后低血压。记录术中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1min及5min的Apgar评分。抽取脐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同时,取胎盘组织进行常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通过抗CD34标记血管内皮细胞显示血管的方法,进行胎盘绒毛间质内微血管体视学研究。结果麻黄素组心率,低血压发生率和脐动脉血乳酸值明显高于万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黄素组脐动脉血pH值明显低于万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微血管长度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黄素组微血管体积密度明显小于万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腰麻前应用万汶预扩容能增加母体有效循环血容量,维持母体循环稳定。通过体视学分析,扩容有利于增加子宫胎盘血量,从而改善胎儿血供和氧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黄素 扩容 低血压 体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子宫切口瘢痕缺陷大鼠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6
作者 罗惠娟 王宁 +4 位作者 周娟 汤小湄 陈宇毅 罗文斌 肖小敏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079-2084,共6页
目的:将脐带华通胶间充质干细胞(WJMSCs)移植到子宫切口瘢痕缺陷(PCSD)模型大鼠体内,探讨其治疗效果。方法:取雌性SD大鼠50只、将其随机分为3组:正常手术组(N-O组)10只、模型对照组(M-C组)20只和模型治疗组(M-T组)20只。孕第19天N-O组... 目的:将脐带华通胶间充质干细胞(WJMSCs)移植到子宫切口瘢痕缺陷(PCSD)模型大鼠体内,探讨其治疗效果。方法:取雌性SD大鼠50只、将其随机分为3组:正常手术组(N-O组)10只、模型对照组(M-C组)20只和模型治疗组(M-T组)20只。孕第19天N-O组剖宫取胎后连续缝合子宫切口;M-C组与M-T组剖宫产术后子宫肌壁注射脂多糖(LPS)联合电凝(功率为10 W)子宫切缘,间断缝合切口。M-T组分A、B亚组(各10只),A组静脉注射0.5 m L+阴道灌注0.5 m L(1×10~9/L)WJMSCs,B组阴道灌注1 m L同浓度WJMSCs,每周1次,共3次;M-C亦分A、B亚组(各10只),与M-T组同样方法处理,仅将生理盐水替代WJMSCs。各组治疗后第1和4周,分别处死6和4只,留双侧子宫进行HE染色、Masson染色、肌动蛋白(actin)和细胞角蛋白免疫组化染色,通过体视学分析,检测子宫肌层和内膜的修复情况。结果:WJMSCs治疗后第1和4周,M-C组子宫肌层厚度和actin体积密度(Vv)均显著低于N-O组,肌层胶原纤维Vv和内膜缺陷率高于N-O组(P<0.05);WJMSCs治疗后第1和4周,M-T的A和B组的肌层厚度和actin Vv均显著高于M-C组,肌层胶原纤维Vv低于M-C组;M-C组内膜缺陷率高于其它组(P<0.05)。结论:WJMSCs可促进PCSD大鼠子宫肌层结构和功能的修复。静脉+局部联合治疗和单纯阴道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通胶 间充质干细胞 子宫切口瘢痕缺陷 肌动蛋白 细胞角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式及阴式子宫切除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徐建平 谢杏美 罗新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30-833,共4页
目的:研究经腹全子宫切除及经阴道全子宫切除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病患者60例,其中30例施行经腹全子宫切除,30例施行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每个病例分别测定术前及术后24、72 h血清免疫... 目的:研究经腹全子宫切除及经阴道全子宫切除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病患者60例,其中30例施行经腹全子宫切除,30例施行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每个病例分别测定术前及术后24、72 h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及补体C3、C4含量;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率、住院天数。结果:术前两组病例免疫球蛋白及补体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后24 h两组病例免疫球蛋白及补体含量均下降,与术前比较P<0.05,其中经腹全子宫切除组较经阴道全子宫切除组下降明显,两组间比较P<0.05;手术后72 h阴式子宫切除组IgG、IgA、IgM及补体C3、C4含量回升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腹式子宫切除组除IgM及C4回升外,IgG、IgA及C3仍处于低水平;与经腹子宫切除组比较,阴式子宫切除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病率低,住院时间短。结论:经阴道全子宫切除对机体的创伤小,机体的应激反应轻,对机体的免疫功能影响小且持续时间短,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式子宫切除 阴式子宫切除 免疫球蛋白 补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治疗在宫颈癌中的应用及评价 被引量:11
18
作者 徐建平 罗新 黎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8期967-969,共3页
关键词 子宫颈癌 化学治疗 放疗设备 局部病灶 5年生存率 晚期宫颈癌 组织纤维化 癌患者 恶性肿瘤 治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手术后孕激素的应用 被引量:31
19
作者 陈舒 罗新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59-263,共5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息肉的宫腔镜手术治疗及术后应用孕激素预防复发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入院治疗的520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做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差异分为研究组258例与对照组26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子宫内膜息肉的宫腔镜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息肉的宫腔镜手术治疗及术后应用孕激素预防复发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入院治疗的520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做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差异分为研究组258例与对照组26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子宫内膜息肉的宫腔镜手术治疗,研究组患者术后应用孕激素药物干预治疗,对照组患者术后无药物干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组织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变化情况.术后6个月、1年随访,统计患者复发情况,子宫内膜厚度及血红蛋白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ER、PR及VEGF表达数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研究组患者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具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子宫内膜厚度及血红蛋白指标变化接近,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1年子宫内膜厚度及血红蛋白指标变化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临床应用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效果确切,术后给予孕激素治疗可以有效预防术后复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息肉 宫腔镜 孕激素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剖宫产切口疤痕妊娠40例结局分析 被引量:12
20
作者 张翼婷 张羡 王晓玉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32-635,共4页
目的:探讨误诊对剖宫产术后疤痕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分析40例剖宫产切口疤痕妊娠的住院病历,初诊未诊断为疤痕妊娠的16例作为观察组,初诊确诊的24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入院前出血量、术前血β-HCG水平、住院时间、住院费用... 目的:探讨误诊对剖宫产术后疤痕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分析40例剖宫产切口疤痕妊娠的住院病历,初诊未诊断为疤痕妊娠的16例作为观察组,初诊确诊的24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入院前出血量、术前血β-HCG水平、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中出血量、休克发生率及并发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术前血β-HCG值(10 960.38±19 639.88)IU/L,与对照组(44 455.78±60 074.90)IU/L相比较,经秩和检验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住院时间(11±7)d、入院前出血量观察组(平均秩为4.50)、术中出血量(395.00±708.98)mL及住院费用(11 260.86±7 750.07)元,经秩和检验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休克发生率(14.29%)与对照组(4.35%),经卡方检验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未出现子宫破裂及腹腔大出血。结论:剖宫产切口疤痕妊娠患者经积极处理多能避免严重并发症子宫破裂及腹腔大出血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术 疤痕妊娠 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