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智能在眼科疾病诊疗的应用现状 被引量:11
1
作者 赵金凤 吴桢泉 +6 位作者 郑磊 陈懿 田汝银 马大卉 张福燕 曾键 张国明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95-500,共6页
近年来,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在医学领域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已成为医疗行业关注的焦点,在心血管疾病、乳腺癌、皮肤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白内障、青光眼及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等诊疗中均有新进展。本综述旨在了解AI在... 近年来,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在医学领域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已成为医疗行业关注的焦点,在心血管疾病、乳腺癌、皮肤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白内障、青光眼及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等诊疗中均有新进展。本综述旨在了解AI在眼科领域的应用现状、优势、进展及不足,为AI在眼科领域的进一步应用及推广提供更多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机器学习 人工神经网络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青光眼 白内障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神经管减压术与单纯激素冲击疗法对视神经管骨折患者视力预后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张桐 王凡寅 +4 位作者 杨娟 关文明 崔极哲 刘旭阳 刘桂琴 《临床眼科杂志》 2015年第3期251-253,共3页
目的分析视神经管减压术与单纯激素冲击疗法在治疗视神经管骨折上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2005年8月至2014年6月经CT证实的视神经管骨折患者共51例(51只眼),其中24例行视神经管减压术,27例行大剂量激素冲洗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 目的分析视神经管减压术与单纯激素冲击疗法在治疗视神经管骨折上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2005年8月至2014年6月经CT证实的视神经管骨折患者共51例(51只眼),其中24例行视神经管减压术,27例行大剂量激素冲洗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视神经管减压术组患者术后7 d视力提高者10例,有效率42%,单纯激素冲击组患者甲强龙500 mg冲击3 d,减量至300 mg冲击3 d,再改成口服强的松片(每公斤体重0.8 mg),逐渐减量,冲击治疗开始至第7天,视力提高者9例,有效率33%,两个治疗组对比,(P=0.539>0.05)对比组之间的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视神经减压术与单纯激素冲击治疗对视神经管骨折患者的视力预后在一定时间段内疗效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管减压术 激素冲击疗法 视神经管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泪腺多形性腺瘤的影像学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张桐 王凡寅 +1 位作者 崔极哲 刘桂琴 《临床眼科杂志》 2015年第5期426-428,共3页
目的分析泪腺多形性腺瘤的CT、MRI、B型超声的影像学特点,探讨其在泪腺多形性腺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总结已经经手术后、病理学证实的16例原发性泪腺多形性腺瘤,全部为单眼发病,男性11例,女性5例,右眼6例,左眼10例,年龄27~69岁,16例全... 目的分析泪腺多形性腺瘤的CT、MRI、B型超声的影像学特点,探讨其在泪腺多形性腺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总结已经经手术后、病理学证实的16例原发性泪腺多形性腺瘤,全部为单眼发病,男性11例,女性5例,右眼6例,左眼10例,年龄27~69岁,16例全部行眼眶CT平扫,其中CT增强扫描6例,7例行MRI平扫,其中增强扫描2例,行眼部B型超声检查6例,所有患者均行外上方开眶手术入路,行眶内肿瘤摘除术,术中所见肿瘤位置、质地与肿瘤周边组织与术前影像学检查相对照。结果全部行CT平扫的16例患者,其中14例CT扫描发现眶顶骨质吸收,增强扫描后肿瘤内部均匀强化,CT值略高于平扫,眼眶CT检查可以清晰显示出肿瘤的位置、形态、侵犯邻近组织的范围,以及与其相近骨壁的改变情况;7例行MRI平扫的患者,肿瘤上无特异性表现,肿瘤在T1WI上呈中等信号,T2WI上为高信号,增强扫描后肿瘤可明显强化,但是MRI通过增强扫描机脂肪抑制技术可以清晰显示肿瘤与眶内软组织关系及有无颅内蔓延情况;6例行眼部B型超声检查后发现,肿瘤边界清楚、光滑,内部回声分布均匀,无可压缩性,对于肿瘤内部的液化暗区显示清晰。结论根据不同影像学特点,合理运用,对于提高泪腺多形性腺瘤的术前诊断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泪腺 多形性腺瘤 影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痹性水平斜视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1
4
作者 周凤 李晓洁 +2 位作者 欧阳明 刘桂琴 路璐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5年第8期1486-1488,共3页
目的:采用Jensen直肌联结术联合麻痹肌的拮抗肌后徙术和超大量麻痹肌缩短联合超大量麻痹肌的对抗肌后徙术两种手术方法治疗麻痹性水平斜视,观察两种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5-01/2014-08收治完全性或近... 目的:采用Jensen直肌联结术联合麻痹肌的拮抗肌后徙术和超大量麻痹肌缩短联合超大量麻痹肌的对抗肌后徙术两种手术方法治疗麻痹性水平斜视,观察两种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5-01/2014-08收治完全性或近完全性水平直肌麻痹斜视患者15例17眼,分别采用Jensen直肌联结术联合麻痹肌的拮抗肌后徙术治疗A组7例7眼,超大量麻痹肌缩短联合超大量麻痹肌的对抗肌后徙术治疗B组8例10眼,术后随访平均21±8.71mo观察手术疗效。结果:术后观察患者15例17眼均获得满意效果,14例16眼患者术后随访获得较为理想的远期效果。1例1眼患者术后6mo随访斜视度30△。远/近斜视度数明显降低(t=28.71,P<0.001;t=36.21,P<0.001),双眼固视视野范围扩大(t=17.96,P<0.001)、麻痹肌运动程度提高等视觉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t=9.20,P<0.001)。结论:采取Jensen直肌联结术联合麻痹肌的拮抗肌后徙术和超大量麻痹肌缩短联合超大量麻痹肌的对抗肌后徙术治疗完全性或近完全性麻痹性水平斜视,手术方法安全可靠,患者能获得眼位正位、麻痹肌运动改善、双眼固视视野扩大的长期稳定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痹性 斜视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虫草素对高糖培养的恒河猴脉络膜-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血管新生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朱小丽 孙小凤 赖铭莹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6年第7期1237-1241,共5页
目的:观察虫草素对高糖培养的恒河猴脉络膜-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RF/6A)血管新生作用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培养RF/6A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高糖对照组(HG组)、高糖加不同浓度的虫草素组(HG+10μg/m L组、HG+50μg/m ... 目的:观察虫草素对高糖培养的恒河猴脉络膜-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RF/6A)血管新生作用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培养RF/6A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高糖对照组(HG组)、高糖加不同浓度的虫草素组(HG+10μg/m L组、HG+50μg/m L组、HG+100μg/m L组)。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活性;采用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迁移;采用Matrigel检测各组管腔形成的情况;采用Western-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VEGF和VEGFR2蛋白表达的情况。结果:与NC组相比,HG组RF/6A的增殖活性增加(P<0.05)。不同浓度的虫草素对RF/6A的增殖均有抑制作用,随着虫草素浓度增加,细胞活性下降。HG+10μg/m L组、HG+50μg/m L组、HG+100μg/m L组的增殖活性抑制率分别为(10.2±0.9)%、(23.4±1.5)%、(31.1±1.2)%,与HG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C组、HG组、HG+10μg/m L组、HG+50μg/m L组、HG+100μg/m L组细胞迁移个数分别为55.6±2.70、87.4±2.40、65.4±2.7、57.8±2.38、62.4±2.77个。与NC组相比,HG组迁移细胞数量增加(P<0.05);不同浓度虫草素组细胞迁移数量随着虫草素浓度的增加而减少,与HG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C组、HG组、HG+10μg/m L组、HG+50μg/m L组、HG+100μg/m L组的细胞管腔形成个数分别为18.7±2.08、25.7±1.52、19.9±1.57、16.3±2.51、5.7±1.72个。与NC组相比,HG组细胞管腔形成个数增加(P<0.05);不同浓度虫草素组细胞管腔形成个数随着虫草素浓度的增加而减少,与HG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NC组相比,HG组VEGF和VEGFR2蛋白表达的量增加(P<0.05);不同浓度虫草素组中细胞内VEGF和VEGFR2蛋白表达的量均低于高糖对照组(P<0.05)。结论:虫草素可能通过抑制高糖下VEGF和VEGFR2蛋白的表达,抑制RF/6A细胞增殖、迁移和管腔形成,进而抑制血管新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虫草素 高糖培养 恒河猴脉络膜-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新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内脏脂肪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白内障的关系 被引量:2
6
作者 方敏 胡慧玲 王梅 《临床眼科杂志》 2016年第6期481-484,共4页
目的观察和分析血清内脏脂肪素(visfatin)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白内障的关系。方法选取154例老年T2DM合并白内障患者,根据其白内障分期将其分为A组(初发期白内障病例,53例)、B组(未成熟期白内障病例,41例)... 目的观察和分析血清内脏脂肪素(visfatin)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白内障的关系。方法选取154例老年T2DM合并白内障患者,根据其白内障分期将其分为A组(初发期白内障病例,53例)、B组(未成熟期白内障病例,41例)、C组(成熟期白内障病例,50例)和D组(过熟期白内障病例,10例),选取5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各组研究对象的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胰岛素水平及血清visfatin、TNF-α水平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随着白内障临床分期的升高,T2DM合并白内障患者的FBG、Hb A1c水平及血清visfatin、TNF-α水平逐渐升高,且均高于对照组,而胰岛素水平逐渐降低,且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T2DM合并白内障患者的白内障分期与FBG、Hb Alc、TNF-α、visfatin均呈正相关关系,而与胰岛素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 T2DM患者的白内障分期与其血清visfatin、TNF-α水平具有相关性,这两种血清因子的过表达可能参与了糖尿病性白内障的进展过程,可作为评价患者病情的辅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脏脂肪素 肿瘤坏死因子-Α 老年 白内障 2型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芬太尼抑制眼肌牵拉痛的半数有效血浆靶浓度测定
7
作者 赵东升 宋桂婷 张宏 《现代医院》 2017年第12期1853-1855,1858,共4页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靶控输注(Target-controlled Infusion,TCI)抑制斜视矫正术中眼肌牵拉疼痛的半数有效血浆浓度(The Median Effective Plasma Concentration,Cp50)。方法择期行斜视矫正术患者27例,采用Dixon序贯法法则使用TCI微量泵靶...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靶控输注(Target-controlled Infusion,TCI)抑制斜视矫正术中眼肌牵拉疼痛的半数有效血浆浓度(The Median Effective Plasma Concentration,Cp50)。方法择期行斜视矫正术患者27例,采用Dixon序贯法法则使用TCI微量泵靶控输注瑞芬太尼(Minto药代动力学参数模型),首例患者2.2 ng/m L开始,手术中牵拉眼肌时如果患者出现疼痛不适(阳性反应),则下一例患者增加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0.2 ng/m L;反之,如果患者没有疼痛不适(阴性反应),则下一例患者减少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0.2 ng/m L,后续患者输注瑞芬太尼的血浆靶浓度值均由前一例患者对眼肌牵拉疼痛的反应情况来设定,当同一血浆靶浓度第六次出现在阴性反应和阳性反应的交叉点时,观察项目结束。疼痛不适的标准:手术中第一次牵拉眼肌时询问患者感觉,如有疼痛则视为疼痛阳性反应,如没有疼痛则为疼痛阴性反应。通过麻醉信息系统(Do Care 5.0)记录输注瑞芬太尼前即刻(T1)、瑞芬太尼达到目标血浆靶浓度时(T2)、牵拉眼肌时(T3)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NBP)、脉搏血氧饱和度(Sp O2)、呼吸频率(RR)。统计阴性反应者例数(r)和阳性反应者例数(s),计算瑞芬太尼各血浆靶控浓度的对数值(x)及该浓度下的患者阴性反应者例数和阳性反应者例数之和(n)、阴性反应者发生率(p),按半数效量序贯法计算瑞芬太尼的半数血浆靶浓度(CP50)及95%可信区间。结果无牵拉疼痛组(阴性反应者)14例,有牵拉疼痛组(阳性反应者)13例。生命体征变化:HR和RR随时间增加渐呈下降趋势;两组NBP在T3时较T1略有升高,但无差异;Sp O2在各时间点及组间比较均无差异。结论通过序贯法观察得到瑞芬太尼抑制斜视矫正术中眼肌牵拉痛的Cp50为2.14 ng/m L,其95%CI为1.996 8~2.252 9 ng/m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芬太尼 靶控输注 半数有效血浆浓度 序贯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自然消退患儿黄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变化 被引量:9
8
作者 吴桢泉 赵金凤 +11 位作者 张福燕 田汝银 陈懿 马大卉 佘洁婷 郑磊 陈妙虹 杨宇航 曾宪露 曾键 汪建涛 张国明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49-452,共4页
目的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ic angiography,OCTA)观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自然消退患儿的黄斑形态与血流的变化。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收集自然消退的轻度ROP患儿6例... 目的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ic angiography,OCTA)观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自然消退患儿的黄斑形态与血流的变化。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收集自然消退的轻度ROP患儿6例(12眼)为ROP自然消退组,同时收集年龄匹配的足月产健康儿童8例(16眼)为对照组。使用OCTA的3 mm×3 mm扫描模式获得两组儿童的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oveal avascular zone,FAZ)面积、FAZ形态指数、表层视网膜血管密度及表层视网膜灌注密度,利用SD-OCT测量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entral foveal thickness,CFT),并对比两组儿童的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ROP自然消退组与对照组的FAZ面积分别为(0.135±0.121)mm^2和(0.316±0.080)mm^2,CFT分别为(193.77±17.92)μm和(164.29±20.21)μm,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ROP自然消退组与对照组的FAZ形态指数、表层视网膜血管密度、表层视网膜灌注密度及BCVA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ROP自然消退患儿黄斑区形态结构及血流有明显改变,FAZ面积偏小,CFT增厚,但BCVA未受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 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内障日间手术患者术后当天检查和随访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刘劲超 刘欣华 +3 位作者 杨明民 彭诗茗 魏逸君 杜冰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389-1392,共4页
目的:探究白内障日间手术患者在术后当天进行视力、眼压和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的必要性,探索安全有效的术后观察方法。方法:收集我院2018-10/11的白内障日间手术的患者149例149眼,完成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患者术... 目的:探究白内障日间手术患者在术后当天进行视力、眼压和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的必要性,探索安全有效的术后观察方法。方法:收集我院2018-10/11的白内障日间手术的患者149例149眼,完成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患者术眼术前、术后2h,1d,1wk的BCVA和眼压并进行术前术后的对比,在裂隙灯下观察其角膜水肿情况、是否有人工晶状体脱位和其他并发症,对术前和术后高眼压率、低眼压率进行比较。结果:术眼术前与术后2h BCVA,术后2h与术后1d BCVA,术后1d与术后1wk的BCVA均有差异(P<0.05),呈逐渐改善的趋势。患者术眼术前与术后2h,1d眼压均无差异(P>0.05),但术后1wk的眼压均低于术前、术后2h,1d的眼压(P<0.05)。术后2h出现高眼压的比例高于术前、术后1d,1wk。术后1wk未发现患者出现眼部并发症。结论:白内障日间手术患者术后1wk视力、眼压和角膜水肿均恢复良好,在术后2h容易出现高眼压,进行视力、眼压和裂隙灯显微镜检查,较为安全,可对出现高眼压的患者作对症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眼压 视力 日间手术 角膜水肿 裂隙灯显微镜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白内障患者眼轴和角膜曲率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劲超 刘欣华 +3 位作者 冯丙岂 汪家名 杜冰 冯其高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532-1535,共4页
目的:探究先天性白内障患者的AL和角膜曲率,为该疾病的发展、治疗和预后提供重要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14-01/2018-12在我院确诊为先天性白内障并住院手术,排除其他眼部或全身疾病的20岁以内的患者229例333眼。使用IOL Master500测量患... 目的:探究先天性白内障患者的AL和角膜曲率,为该疾病的发展、治疗和预后提供重要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14-01/2018-12在我院确诊为先天性白内障并住院手术,排除其他眼部或全身疾病的20岁以内的患者229例333眼。使用IOL Master500测量患者的眼轴和角膜曲率,角膜曲率使用K1与K2的平均值Km来表示。采用偏相关分析对AL、Km与年龄的关系进行评估,与年龄相关的参数使用逐步多元回归进行曲线拟合。比较双眼患者、单眼患者患眼及健眼的AL和Km差异,并对比男性与女性患者AL和Km的不同。结果:患者的AL与年龄呈正相关(r=0.250,P=0.001),得到AL=20.85+0.96×ln(年龄)的拟合曲线,而患者的Km与年龄无相关性(r=-0.024,P=0.759)。男性和女性患者的AL无明显差异(P=0.495),但女性患者的Km大于男性患者(P=0.018)。双眼患者的AL与单眼患者患眼的AL无差异(P=0.159),但小于单眼患者健眼的AL(P=0.033)。双眼患者的Km与单眼患者患眼、健眼的Km均无差异(P=0.483、0.176)。结论:先天性白内障可影响AL发育,尤其对于双眼患者,其AL小于单眼患者健眼的AL;尚未发现对角膜曲率的影响,但女性患者的角膜曲率大于男性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白内障 眼轴 角膜曲率 眼部发育 年龄 性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和角膜厚度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劲超 冯丙岂 +3 位作者 苏静静 王施丹 旷龙昊 冯其高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733-1737,共5页
目的:探究先天性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和角膜厚度的变化规律,为研究该病的特点和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回顾分析2014-08/2018-12在我院确诊为先天性白内障并住院手术的患者141例,使用非接触型角膜内皮细胞显微镜测量角膜内皮细胞密度(E... 目的:探究先天性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和角膜厚度的变化规律,为研究该病的特点和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回顾分析2014-08/2018-12在我院确诊为先天性白内障并住院手术的患者141例,使用非接触型角膜内皮细胞显微镜测量角膜内皮细胞密度(ECD)、平均面积(AVE)、面积标准差(SD)、变异系数(CV)、六边形细胞百分比(Hex)和中央角膜厚度(CCT)。采用偏相关分析评估上述参数与年龄的关系,并使用逐步多元回归分析进行曲线拟合;采用协方差分析比较双眼和单眼患者、不同性别患者上述参数的差异。结果:先天性白内障患者ECD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AVE、SD均与年龄呈显著正相关,拟合曲线分别为ECD=3957.33-306.62×ln(年龄)、AVE=178.77+27.39×ln(年龄)和SD=77.13×e^0.013×年龄。女性患者CV显著大于男性(P=0.044)。双眼患者右眼SD和CV明显大于单眼患者患眼(P=0.037、0.028)和健眼(P=0.007、0.003),Hex明显小于单眼患者患眼(P=0.006)和健眼(P=0.009),CCT明显大于单眼患者健眼(P=0.041)。结论:先天性白内障可影响角膜内皮细胞和角膜厚度,尤其对SD、CV、Hex和CCT影响显著,ECD、AVE和SD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女性患者CV大于男性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白内障 角膜内皮细胞密度 平均面积 面积标准差 变异系数 六边形细胞百分比 中央角膜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Sirius眼前节分析系统观察ROP激光术后儿童眼前节结构 被引量:1
12
作者 曾宪露 赵金凤 +2 位作者 王施丹 曾键 张国明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33-536,共4页
目的:应用Sirius眼前节分析系统观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激光光凝术后儿童眼前节各组织发育情况。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选取2015-09/2018-04于深圳市眼科医院因ROP已行激光光凝治疗的儿童25例50眼纳入ROP组,同时选取年龄匹配的足月儿... 目的:应用Sirius眼前节分析系统观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激光光凝术后儿童眼前节各组织发育情况。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选取2015-09/2018-04于深圳市眼科医院因ROP已行激光光凝治疗的儿童25例50眼纳入ROP组,同时选取年龄匹配的足月儿童23例46眼为对照组。两组儿童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检查,并采用Sirius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虹膜水平直径(HVID)、角膜最薄点半径、角膜最薄点厚度、角膜最大曲率半径、角膜最大曲率、中央角膜厚度(CCT)、角膜容积(CV)、前房深度(ACD)、前房容积、前房房角。结果:ROP组儿童HVID、角膜最薄点厚度、ACD、前房容积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均P<0.05),CV、前房房角均小于对照组,但两组间无差异(均P>0.05)。对照组儿童BCVA明显优于ROP组(0.07±0.10 vs 0.24±0.25,P<0.05)。结论:ROP激光光凝术后儿童眼前节组织的形态结构发生改变,角膜形态较陡峭,前房深度变浅,房角偏小,最佳矫正视力较差,可能更容易发展为屈光不正及青光眼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激光光凝术 眼前节结构 角膜曲率 角膜厚度 角膜屈光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