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智能在眼科疾病诊疗的应用现状 被引量:11
1
作者 赵金凤 吴桢泉 +6 位作者 郑磊 陈懿 田汝银 马大卉 张福燕 曾键 张国明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95-500,共6页
近年来,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在医学领域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已成为医疗行业关注的焦点,在心血管疾病、乳腺癌、皮肤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白内障、青光眼及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等诊疗中均有新进展。本综述旨在了解AI在... 近年来,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在医学领域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已成为医疗行业关注的焦点,在心血管疾病、乳腺癌、皮肤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白内障、青光眼及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等诊疗中均有新进展。本综述旨在了解AI在眼科领域的应用现状、优势、进展及不足,为AI在眼科领域的进一步应用及推广提供更多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机器学习 人工神经网络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青光眼 白内障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患者5种常见病原微生物相关血清抗体的测定及分析 被引量:15
2
作者 陈文杰 赵军 +4 位作者 祝天辉 彭诗茗 黄晓生 梅韶仪 王燕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115-1119,共5页
背景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PSS)常反复发作,最终可致盲,目前病因尚未完全阐明。研究认为一些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免疫炎症反应与PSS的发病有一定的关联性,但大样本的临床研究鲜见报道。目的探讨PSS患者血清中巨细胞病毒(CMV)、... 背景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PSS)常反复发作,最终可致盲,目前病因尚未完全阐明。研究认为一些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免疫炎症反应与PSS的发病有一定的关联性,但大样本的临床研究鲜见报道。目的探讨PSS患者血清中巨细胞病毒(CMV)、单纯疱疹病毒(HSV)、风疹病毒(RV)、幽门螺旋杆菌(HP)及抗链球菌溶血素0(ASO)相关抗体水平,为PSS发病的影响因素及其防治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于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集在深圳市眼科医院确诊的82例PSS患者的外周血各4ml,同期采集100名性别和年龄匹配的健康献血志愿者外周血作为对照。采用间接ELISA法测定各组受检者血清中CMV、HSV、RV和HP的特异性IgG及IgM阳性率;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各组受检者血清中ASO抗体的阳性率。结果PSS组受检者血清CMV-IgG、CMV.IgM、HP-IgG、HP-IgM和ASO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2.0%、17.1%、22.0%、17.1%和17.1%,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5.O%、0.O%、10.0%、2.0%和7.O%,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1.726、18.496、4.943、12.766、4.479,均P〈0.05)。PSS组受检者血清HSV-IgG、HSV-IgM、RV·IgG和RV-IgM的阳性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3.305、0.986、0.898、0.503,均P〉0.05)。结论CMV、HP和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在PSS的发生和发展中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 病原学 巨细胞病毒 单纯疱疹病毒 风疹病毒 幽门螺旋杆 抗链球菌溶血素0 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接触式眼压计与Goldmann压平眼压计测量眼压值一致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瑛 樊宁 +2 位作者 王希振 王宁利 刘旭阳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39-343,共5页
背景非接触式眼压计(NCT)是临床常见的眼压测量设备,其测量值受角膜参数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近年有ll缶床研究针对NCT与“金标准”Goldmann眼压计(GAT)测量眼压值一致性的报道,但尚缺乏循证评价。目的从循证医学的角度评价NCT与GA... 背景非接触式眼压计(NCT)是临床常见的眼压测量设备,其测量值受角膜参数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近年有ll缶床研究针对NCT与“金标准”Goldmann眼压计(GAT)测量眼压值一致性的报道,但尚缺乏循证评价。目的从循证医学的角度评价NCT与GAT测量眼压值的一致性。方法采用严密制定的检索策略检索MEDLIN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文献,检索年限为从各数据库建库至2016年6月。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样本量、平均年龄、样本特征、随访时间、NCT与GAT眼压测量等数据。使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iew Manager5.3.0软件进行合并效应量的检测,6篇文献间经,。检验存在异质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校正后对NCT与GAT测量的眼压值进行分析。结果初步检索共获得24篇文献,筛选后共纳入NCT与GAT测量眼压值的比较研究6篇,总样本量为478眼。采用随机效应模型校正后,NCT的眼压测量值较GAT眼压测量值高0.02mmHg(1mmHg=0.133kP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加权均数差(WMD)=0.02,95%可信区间(CI):-0.59~0.63,P=0.95]。漏斗图法显示文献存在发表偏倚。结论NCT与GAT测量正常人群眼压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但尚需更多大样本比较研究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压 非接触式眼压计 Goldmann压平眼压 META分析 循证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患者血液中补体系统活化状态的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陈文杰 赵军 +2 位作者 祝天辉 彭诗茗 黄晓生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45-648,共4页
背景补体系统的活化参与葡萄膜炎和开角型青光眼的病理过程。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PSS)的发病具有葡萄膜炎和开角型青光眼的病理特点,其具体病因及其与血清补体水平和活化情况的关系鲜见报道。目的检测PSS患者发病时血液中补体活化... 背景补体系统的活化参与葡萄膜炎和开角型青光眼的病理过程。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PSS)的发病具有葡萄膜炎和开角型青光眼的病理特点,其具体病因及其与血清补体水平和活化情况的关系鲜见报道。目的检测PSS患者发病时血液中补体活化情况,为探讨PSS的发病机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纳入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在深圳市眼科医院确诊的PSS患者79例为PSS组,同期纳入深圳市血液中心健康献血者83名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2个组受检者血清补体途径中共同的活化成分c3、经典途径及凝集素途径中共同的活化成分C4、IgG、IgM及IgA的质量浓度;采用ELISA双抗夹心法测定各组受检者血清经典途径标志物补体c1q、凝集素途径标志物纤维胶凝蛋白2(FCN2)、替代途径标志物补体Bb因子、3条补体活化途径中的共同活化产物C3a及终末期溶解型膜攻击复合物sC5b一9的质量浓度;同时分析PSS组患者血清C3a与sC5b-9质量浓度变化的关系。结果PSS组患者血清c3、c4、C1q、FCN2、C3a、sC5b-9、IgG、IgM和IgA质量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743、-2.913、-1.985、-2.620、-2.062、-2.500、-7.010、-6.327、-3.652,均P〈0.05);PSS组患者血清补体Bb因子质量浓度为13.87(9.24,32.00)μg/ml,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的20.51(12.90,33.50)μ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15,P=0.012)。PSS组患者血清sC5b-9质量浓度为0.41(0.16,1.32)μg/ml,血清C3a质量浓度为190.3(81.0,541.3)μg/ml,二者变化呈明显正相关(rs=0.832,P〈0.001)。结论PSS患者活动期补体系统活化,可能是通过补体替代途径和/或经典途径及凝集素途径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角型青光眼 综合征 睫状体炎 补体活化/生理 补体活化通路/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眼药物研究的沿革与展望 被引量:8
5
作者 王明武 于莉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97-101,共5页
干眼是一种多因素诱导的眼部常见病和多发病,严重的干眼不但给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质量带来影响,同时也增加了其他眼疾并发症的风险。由于发病机制比较复杂,治疗周期较长,干眼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传统的干眼治疗药物通常可... 干眼是一种多因素诱导的眼部常见病和多发病,严重的干眼不但给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质量带来影响,同时也增加了其他眼疾并发症的风险。由于发病机制比较复杂,治疗周期较长,干眼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传统的干眼治疗药物通常可以减轻干眼症状但不能彻底消除干眼症状,因而远远不能满足临床的需要。国内外新上市的抑制T细胞功能的抗炎药物以及促进泪液分泌的干眼药物一定程度上标志着干眼药剂研究的快速进展,但临床上干眼治疗的局面尚未因此明显改善。干眼的治疗仍面临着很大挑战,干眼新药的研发仍有很大空间。对干眼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是今后干眼靶向治疗的基础,目前干眼药物研发取得的进展为临床上干眼的治疗方案设计提供了新的选择。眼科医生应密切关注干眼相关的研究进展和干眼药物的作用机制,以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眼 环孢素A 他克莫司 Xiidra 氨溴索 全氟己基辛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C79对高糖诱导RPE细胞凋亡的拮抗作用及其对AKT-XIAP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
6
作者 郑磊 马大卉 +1 位作者 陈妙虹 张国明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26-232,共7页
目的探讨特异性AKT激活剂SC79对体外高糖诱导人视网膜色素上皮(ARPE)-19细胞凋亡的拮抗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ARPE-19细胞分别置于含5、10、20μg/ml SC79的高糖(30 mmol/L葡萄糖)培养液中培养6、12、24 h,根据细胞增生率... 目的探讨特异性AKT激活剂SC79对体外高糖诱导人视网膜色素上皮(ARPE)-19细胞凋亡的拮抗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ARPE-19细胞分别置于含5、10、20μg/ml SC79的高糖(30 mmol/L葡萄糖)培养液中培养6、12、24 h,根据细胞增生率探索最佳的作用浓度和作用时间。将细胞分为4个组,其中正常对照组、甘露醇组和高糖组、分别于含5.6 mmol/L葡萄糖正常培养液、含5.6 mmol/L葡萄糖和24.4 mmol/L甘露醇培养液、高糖培养液中培养48 h,高糖+SC79组细胞于含10μg/ml SC79正常培养液中培养12 h,然后于高糖培养液中继续培养36 h。采用MTS法检测细胞的增生率,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磷酸化的蛋白激酶B(p-Akt)、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caspase-9、caspase-3及活化片段active-caspase-3的相对表达量。将细胞分为Neg-shRNA组、AKT shRNA组和空白对照组分别加入相应转染复合物和无血清培养基,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转染组Akt mRNA表达。将转染细胞分为Neg-shRNA+SC79组和AKT shRNA+SC79组,参照高糖+SC79组处理方式进行培养,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结果不同浓度SC79处理不同时间细胞中以10μg/ml SC79预处理12 h细胞的增生率最高。高糖组细胞增生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甘露糖组和高糖+SC79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高糖组细胞凋亡率为(52.27±3.21)%,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3.90±0.71)%和高糖+SC79组的(20.70±3.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高糖组p-Akt、XIAP、caspase-9及caspase-3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高糖+SC79组,active-caspase-3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高糖+SC79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正常对照组、Neg-shRNA组和AKT shRNA组AKT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60±0.07、0.59±0.03和0.11±0.10,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44,P<0.01)。AKT shRNA+SC79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高糖+SC79组和Neg-shRNA+SC79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SC79可以部分拮抗高糖诱导的ARPE-19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活化AKT/XIAP通路,抑制凋亡执行蛋白caspase家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糖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SC79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自然消退患儿黄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变化 被引量:9
7
作者 吴桢泉 赵金凤 +11 位作者 张福燕 田汝银 陈懿 马大卉 佘洁婷 郑磊 陈妙虹 杨宇航 曾宪露 曾键 汪建涛 张国明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49-452,共4页
目的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ic angiography,OCTA)观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自然消退患儿的黄斑形态与血流的变化。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收集自然消退的轻度ROP患儿6例... 目的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ic angiography,OCTA)观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自然消退患儿的黄斑形态与血流的变化。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收集自然消退的轻度ROP患儿6例(12眼)为ROP自然消退组,同时收集年龄匹配的足月产健康儿童8例(16眼)为对照组。使用OCTA的3 mm×3 mm扫描模式获得两组儿童的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oveal avascular zone,FAZ)面积、FAZ形态指数、表层视网膜血管密度及表层视网膜灌注密度,利用SD-OCT测量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entral foveal thickness,CFT),并对比两组儿童的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ROP自然消退组与对照组的FAZ面积分别为(0.135±0.121)mm^2和(0.316±0.080)mm^2,CFT分别为(193.77±17.92)μm和(164.29±20.21)μm,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ROP自然消退组与对照组的FAZ形态指数、表层视网膜血管密度、表层视网膜灌注密度及BCVA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ROP自然消退患儿黄斑区形态结构及血流有明显改变,FAZ面积偏小,CFT增厚,但BCVA未受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 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格子状角膜营养不良一家系系谱特点及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彭诗茗 赵军 +4 位作者 祝天辉 黄晓生 陈文杰 梅韶仪 王燕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04-708,共5页
背景在同一个家系中分析格子状角膜营养不良(LCD)不同发病阶段的动态临床特征及促进LCD发生和发展的因素尚鲜有报道。目的分析连续5代均有LCD发病的一家系系谱特征,认识不同发病阶段的LCD临床表型特点,讨论可能促进LCD发生和发展的... 背景在同一个家系中分析格子状角膜营养不良(LCD)不同发病阶段的动态临床特征及促进LCD发生和发展的因素尚鲜有报道。目的分析连续5代均有LCD发病的一家系系谱特征,认识不同发病阶段的LCD临床表型特点,讨论可能促进LCD发生和发展的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纳入2015—2016年在深圳市眼科医院就诊的LCD一家系,对所有家系成员进行病史问卷调查、视力、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及眼前节照相,对5名家系成员进行角膜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和眼前节OCT(AS—OCT)检查,对14名家系成员进行角膜内皮镜检查,观察该家系中LCD患者的临床表型和分期,采用Cyrillic2.1软件绘制系谱图,按照孟德尔遗传定律进行系谱分析。结果该家系共5代73名成员,每代均有患病者,男女患病机会大致相同,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规律。与LCD发病者I1具有血缘关系者共49人,其中患病者11例,患病率为22.45%(11/49),发病年龄为21~50岁,病程3~34年,家系中除2名成员(Ⅲ1和Ⅲ5)患有高血压病外,其余均无全身性疾病。疾病早期角膜基质中出现分叉状细线条,随着病情进展线条增多、增粗交织成格子状,并可出现角膜浸润,此期常伴随明显的角膜刺激症状及视力下降,继而形成片状角膜斑翳,最终导致角膜白斑,甚至近全角膜瓷白色改变。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及AS-OCT检查均可见角膜病灶区呈高反光。患病者与家系正常成员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六角形细胞百分比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887,P=0.075;t=-0.719,P=0.481)。1例患病者因角膜混浊行右眼角膜移植术,术后1年沿角膜手术切口出现向心性白色混浊;1例患病者接受双眼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术后2年确诊为LCD;1例患病者为电焊工人。结论该LCD家系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患病者中涵盖了早期、进展期和晚期LCD的临床表现,可为LCD临床表型的认识提供了参考依据。角膜手术干预或损伤角膜的因素(如激光治疗及不良环境等)可能会促进LCD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角膜营养不良/病理性 家系/遗传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表型 环境暴露 疾病进展 格子状角膜营养不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鞍区肿瘤致单眼视野损害病例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曹娟辉 王希振 +3 位作者 樊宁 陈胜 陈伟伟 刘旭阳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784-785,共2页
病例1男,32岁,主诉:右眼视力下降2年。2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右眼急性视力下降,无其他不适,无外伤史和家族病史。曾于外院以“右眼视神经病变”接受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等药物治疗,症状无改善。眼部检查:双眼眼位正,无眼球... 病例1男,32岁,主诉:右眼视力下降2年。2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右眼急性视力下降,无其他不适,无外伤史和家族病史。曾于外院以“右眼视神经病变”接受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等药物治疗,症状无改善。眼部检查:双眼眼位正,无眼球震颤。右眼裸眼视力0.1,不能矫正,光定位准;左眼视力1.0。双眼眼压正常。双眼角膜透明,前房深,瞳孔直径3 mm,右眼相对性瞳孔传入障碍(relative afferent pupillary defect,RAPD)检查阳性,双眼晶状体透明;右眼视盘色淡,C/D=0.6;左眼视盘色红界清,C/D=0.3;双眼视网膜及黄斑区未见明显异常。视野检查:右眼广泛性光敏度丧失,左眼正常(图1)。视觉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VEP)检查示右眼P100波,振幅及潜伏期均严重下降;左眼P100波正常。颅脑MRI示右侧鞍旁肿瘤,定位于脑外,附着于中颅窝底,影像学诊断为蝶骨嵴脑膜瘤(图2)。诊断:右蝶骨嵴脑膜瘤,右眼视神经萎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例分析 右眼视神经萎缩 视野损害 鞍区肿瘤 相对性瞳孔传入障碍 蝶骨嵴脑膜瘤 P100波 影像学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鼻侧偏盲三例病因分析
10
作者 冯丙岂 曹娟辉 +1 位作者 樊宁 刘旭阳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54-156,共3页
图1双眼陈旧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影像学检查眼底照相颞下方可见6 PD弓形萎缩灶,萎缩灶内少量骨细胞样色素沉着,隐见脉络膜大血管;FFA检查早期即可见双眼黄斑区下方及颞侧类似靴子样透见荧光,下方区域可透见脉络膜中大血管充盈,各象... 图1双眼陈旧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影像学检查眼底照相颞下方可见6 PD弓形萎缩灶,萎缩灶内少量骨细胞样色素沉着,隐见脉络膜大血管;FFA检查早期即可见双眼黄斑区下方及颞侧类似靴子样透见荧光,下方区域可透见脉络膜中大血管充盈,各象限周边部弧带状背景荧光稍增强,夹杂斑灶状强透见荧光;Humphrey视野检查可见双眼对称性鼻侧及颞上方视野损害;黄斑区OCT检查可见黄斑中心凹厚度右眼为160μm,左眼为170μm,双眼颞侧视网膜及下方RPE异常A:右眼眼底照相B:左眼眼底照相C:右眼FFA检查D:左眼FFA检查E:右眼Humphrey视野检查灰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影像学检查 双眼对称性 病因 偏盲 眼底照相 视野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oldenhar综合征伴双眼视网膜脉络膜发育异常诊疗一例
11
作者 冯丙岂 杨洁 +1 位作者 樊宁 刘旭阳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812-813,共2页
患儿,男,4岁,家长诉患儿双眼自幼视力不佳于深圳市眼科医院就诊。患儿为第1胎,足月顺产,其母孕期无药物服用史及放射线接触史,父母非近亲婚配,父母及其他家族成员中未见类似遗传性疾病史。4个月前患儿因右眼角膜皮样囊肿于外院行手术治... 患儿,男,4岁,家长诉患儿双眼自幼视力不佳于深圳市眼科医院就诊。患儿为第1胎,足月顺产,其母孕期无药物服用史及放射线接触史,父母非近亲婚配,父母及其他家族成员中未见类似遗传性疾病史。4个月前患儿因右眼角膜皮样囊肿于外院行手术治疗,具体治疗过程不详。体格检查:双侧面部对称,听力正常,右耳屏处见2个副耳(图1)。眼科检查:右眼裸眼视力0.1,+7.00 DS矫正无提高;左眼裸眼视力0.12,+7.00 DS/-1.25 DC×160°矫正至0.15;双眼眼压未见异常。右眼闭合完全,睑结膜轻度充血,角膜颞下方可见3 mm白色斑翳(图2),余角膜透明,前房深度正常,晶状体透明,视盘边界清晰,色淡红,略向鼻下方倾斜,杯盘比为0.2,黄斑中心凹反光未见,黄斑区可见弥漫斑片状色素沉着,视网膜平伏,鼻侧及下方散在白色点状病灶,动脉走行迂曲,周边部沿动脉可见色素沉着带,后极部广泛色素上皮萎缩;左眼角膜透明,前房深度正常,晶状体透明,眼底视盘边界清晰,色淡红,略向鼻下方倾斜,杯盘比为0.3,黄斑中心凹反光未见,黄斑区可见弥漫斑片状色素沉着,视盘鼻下方见约1/2 PD大小视网膜脉络膜凹陷,余视网膜平伏,鼻侧及下方散在白色点状病灶,动脉走行迂曲,周边部沿动脉可见色素沉着带,后极部可见广泛色素上皮萎缩(图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脉络膜 结膜轻度充血 色素上皮 鼻下方 足月顺产 杯盘比 色素沉着 遗传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