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ETTL基因家族在眼科疾病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1
作者 王晶 谭耀 +4 位作者 李德爽 黄建国 杨智茹 谷浩 秦波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833-838,共6页
甲基转移酶样蛋白(METTL)家族属于S-腺苷甲硫氨酸(SAM)依赖酶的超家族,可以甲基化核苷酸、蛋白质和小分子。而METTL蛋白的甲基化修饰不仅在表观遗传学中扮演重要角色,同样在RNA修饰下也参与调控多种生物过程,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意义。本... 甲基转移酶样蛋白(METTL)家族属于S-腺苷甲硫氨酸(SAM)依赖酶的超家族,可以甲基化核苷酸、蛋白质和小分子。而METTL蛋白的甲基化修饰不仅在表观遗传学中扮演重要角色,同样在RNA修饰下也参与调控多种生物过程,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意义。本文综述了METTL家族成员及参与METTL家族成员二聚体形成的N6-甲基腺嘌呤(m6A)RNA甲基转移酶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的转录和翻译、癌症发生和进展、干细胞的发育和分化中的作用,并且总结了METTL蛋白在眼科疾病中的影响,为阐明相关眼病的发生发展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转移酶样蛋白基因 N6-甲基腺嘌呤 眼病 机制 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PCI生物测量仪的重复性、再现性和一致性
2
作者 陈烁烁 杨正菲 +3 位作者 黎紫璇 叶桂彤 杨晓 王梦怡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84-492,共9页
【目的】评估基于部分相干干涉测量原理的新型眼生物测量仪Myopia Master用于测量眼轴、角膜曲率的重复性和再现性,比较其与IOL Master 500的一致性。【方法】同一名操作者随机先后顺序使用新型眼球生物测量仪Myopia Master和IOL Master... 【目的】评估基于部分相干干涉测量原理的新型眼生物测量仪Myopia Master用于测量眼轴、角膜曲率的重复性和再现性,比较其与IOL Master 500的一致性。【方法】同一名操作者随机先后顺序使用新型眼球生物测量仪Myopia Master和IOL Master 500采集屈光不正儿童右眼数据,以评估两仪器间一致性。其中部分儿童接受了My-opia Master重复性、再现性评估。数据包括眼轴(AL)、平坦角膜曲率(Kf)、陡峭角膜曲率(Ks)、平均角膜曲率(Km)、J0、J45。【结果】136人纳入一致性研究,其中58人纳入重复性和再现性研究。Myopia Master在AL测量中显示出高重复性、再现性(重复性Sw=0.02 mm,ICC=0.999;再现性Sw=0.04 mm,ICC=0.998),在角膜曲率测量显示中等的重复性[Sw范围:(0.04~0.12)D,ICC:(0.861~0.991)]和再现性[Sw范围:(0.06~0.20)D,ICC范围:(0.835~0.992)]。Myo-pia Master与IOL Master 500测量平均差异为AL(-0.01±0.04)mm、Kf(-0.09±0.15)D、Ks(-0.47±0.40)D、Km(-0.28±0.23)D、J0(0.18±0.20)D和J45(-0.01±0.12)D。【结论】在儿童近视筛查中AL和角膜曲率测量中显示出高重复性和再现性,但临床上AL和角膜曲率在Myopia Master和IOL Master 500之间不可互换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相干干涉 眼轴长度 角膜曲率 重复性 再现性 一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状体超声乳化术联合房角镜直视下房角分离术治疗晚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被引量:9
3
作者 胡尊霞 司马晶 +2 位作者 曹加国 龙静姬 郭琼天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870-873,共4页
目的观察晶状体超声乳化术联合房角镜直视下房角分离术治疗晚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到2020年7月于本院收治的17例(25眼)晚期PACG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晶状体超声乳化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房... 目的观察晶状体超声乳化术联合房角镜直视下房角分离术治疗晚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到2020年7月于本院收治的17例(25眼)晚期PACG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晶状体超声乳化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房角镜直视下房角粘连分离术。术后随访6~24(15.64±4.35)个月。观察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术前及术后眼压、视力、用药情况。1例患者术后眼压失控,再次给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此患者除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外其他资料未纳入统计。结果16例(24眼)患者术后眼压为(15.53±5.13)mmHg(1 kPa=7.5 mmHg),比术前用药下眼压(24.85±10.64)mmHg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00,P=0.000)。术后用药种类和滴数均比术前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917,P=0.004;Z=-3.338,P=0.001)。术后16例(24眼)患者最佳矫正视力为(0.05±0.00)logMAR,较术前(0.28±0.41)logMAR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85,P=0.008)。17例(25眼)患者并发症发生或手术失败共有4例(4眼)1例患者术中发生房水迷流,经睫状体扁平部穿刺放液后完成手术;2例患者术后发生恶性青光眼,给予YAG激光虹膜周边切除加后囊膜切开术;1例患者术后眼压失控再次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logistic回归分析4例发生并发症或手术失败患者的危险因素,结果显示年龄≤50岁、眼轴长度<22 mm、晶状体厚度<4.5 mm、晶状体混浊程度较轻是发生并发症或手术失败的危险因素。结论晶状体超声乳化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房角镜直视下房角分离术治疗晚期PACG有效,但对年轻、短眼轴、晶状体厚度较薄及晶状体混浊较轻的患者应慎重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角分离术 晶状体超声乳化术 闭角型青光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经治疗的CSC与PCV黄斑区及脉络膜微血管血流比较及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尹心恺 戴荣平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832-840,共9页
目的应用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对未经治疗的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黄斑区视网膜脉络膜血流密度、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等参数进行量化分析,探究其与视网膜厚度和脉络膜厚度的相关性... 目的应用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对未经治疗的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黄斑区视网膜脉络膜血流密度、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等参数进行量化分析,探究其与视网膜厚度和脉络膜厚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在深圳爱尔眼科医院就诊的未经治疗的单眼CSC患者20例20眼、单眼PCV患者16例16眼及健康对照19人19眼。所有受试眼均采用Optovue OCTA仪进行中心凹6 mm×6 mm扫描,并采用内置ReVue软件自动测量视网膜浅层血流密度(SRVD)、视网膜深层血流密度(DRVD)、视网膜外层血流密度(ORVD)、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血流密度(CCVD)、FAZ面积、FAZ周长和FAZ周围300μm环形区域内血流密度。采用Optovue OCTA HD模式测量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FT)、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评估CSC、PCV患眼CFT、SFCT与OCTA测量血流密度、FAZ相关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CSC组、PCV组和健康对照组受检眼黄斑中心凹区、旁中心凹区和中心凹周区SRVD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344、9.006、5.617,均P<0.01)。与健康对照组比较,CSC组受检眼中心凹区、旁中心凹区和中心凹周区SRVD均明显增加,PCV组受检眼中心凹区SRVD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CSC组比较,PCV组受检眼旁中心凹区和中心凹周区SRVD均明显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3个组受检眼旁中心凹区DRVD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83,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CV组和CSC组受检眼旁中心凹区DRVD均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个组受检眼ORVD和CCVD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6.931、19.412,均P<0.001)。与健康对照组比较,CSC组受检眼ORVD和CCVD均明显减小,PCV组受检眼CCVD明显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CSC组受检眼ORVD较PCV组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个组CFT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495,P<0.001),与健康对照组和PCV组比较,CSC组受检眼CFT明显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3个组间SFCT、FAZ面积、FAZ周长及FAZ环形区血流密度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083、0.906、0.819、1.530,均P>0.05)。CSC组中CFT与旁中心凹区DRVD、ORVD测定值均呈显著负相关(r=-0.555、-0.516,均P<0.05);PCV组中CFT与ORVD测定值呈显著负相关(r=-0.585,P<0.05)。CSC组和PCV组中SFCT与各血流密度和FAZ相关参数均无明显相关(均P>0.05)。结论黄斑中心凹区浅层毛细血管充血、脉络膜毛细血管萎缩可能为CSC和PCV早期共同的病理机制,外层视网膜血流密度是2种疾病CFT变化共同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 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 血流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盘周围脉络膜肥厚综合征研究进展
5
作者 林诗群 尹心恺 +1 位作者 陈有信 戴荣平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17-420,共4页
视盘周围脉络膜肥厚综合征是近年来提出的一个相对较新的概念,描述了一类以视盘周围脉络膜增厚及脉络膜大血管层扩张为特点的视网膜脉络膜疾病,其特征为局限性或弥漫性脉络膜增厚、脉络膜最厚区域位于视盘周围、视盘周围视网膜层间积液... 视盘周围脉络膜肥厚综合征是近年来提出的一个相对较新的概念,描述了一类以视盘周围脉络膜增厚及脉络膜大血管层扩张为特点的视网膜脉络膜疾病,其特征为局限性或弥漫性脉络膜增厚、脉络膜最厚区域位于视盘周围、视盘周围视网膜层间积液、黄斑区神经上皮脱离合并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本文对视盘周围脉络膜肥厚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发病机制、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治疗等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盘周围脉络膜肥厚综合征 临床特征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