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完全3D腹腔镜回肠代双侧输尿管联合膀胱扩大术修复放射治疗后双侧输尿管狭窄并膀胱挛缩
1
作者 黄万伟 沙显燊 +6 位作者 张艺宝 伍国豪 骆峰 陈智慧 叶东明 李学松 赖彩永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89-795,共7页
目的:探讨完全3D腹腔镜回肠代双侧输尿管并膀胱扩大术修复放射治疗后双侧输尿管长段狭窄合并膀胱挛缩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23年10月至2024年6月暨南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收治的2例因放射治疗导致双侧输尿管长段狭窄合并膀胱容量... 目的:探讨完全3D腹腔镜回肠代双侧输尿管并膀胱扩大术修复放射治疗后双侧输尿管长段狭窄合并膀胱挛缩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23年10月至2024年6月暨南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收治的2例因放射治疗导致双侧输尿管长段狭窄合并膀胱容量减少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两例女性患者年龄分别为72、54岁,临床表现均为双侧腰部疼痛、反复畏寒发热,伴随尿频、尿急。术前输尿管狭窄长度分别为左侧10.4 cm、右侧8.7 cm和左侧10.6 cm、右侧11.7 cm;术前经肾造瘘顺行尿路造影评估膀胱容量为90 mL和130 mL。2例患者均采用基于膜解剖的完全3D腹腔镜一期、单一体位的双侧肠代输尿管并膀胱扩大手术,术后定期随访。结果:手术由同一名拥有20年临床经验的泌尿外科医生完成,手术时间分别为420 min、355 min,术中出血均为50 mL,无需术中输血。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第4.5、3天。2例患者围手术期无重大并发症发生。术后2个月拔除输尿管支架,影像结果显示肾积水减轻,输尿管排泄顺畅,膀胱形态对称,膀胱壁光滑。术后2个月造影提示膀胱容量分别为230 mL和250 mL。截至2025年4月,分别随访10、8个月。随访期间,2例患者腰痛及尿频、尿急症状明显缓解,均未出现肠瘘、尿瘘、代谢性酸中毒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1例患者血清肌酐轻度升高,另1例较术前有所降低,均维持稳定。结论:基于膜解剖的分离技术有助于游离并显露纤维化的输尿管,减少出血和副损伤。完全3D腹腔镜回肠代双侧输尿管并膀胱扩大术有效解除了输尿管长段梗阻,并提高了膀胱容量。手术方法安全、可行,但仍需更多临床数据来进一步验证其疗效与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梗阻 膀胱 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后广泛输尿管狭窄 回肠代输尿管术 完全腹腔镜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移植术后泌尿系感染的特点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石利平 苏泽轩 +2 位作者 丁泓文 陈洁 都兴华 《器官移植》 CAS 2012年第5期267-270,共4页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泌尿系感染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12月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肾移植的38例患者(男性24例,女性14例)的临床资料,对其术后1年内尿常规、尿培养结果及其他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38例患者肾移植术...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泌尿系感染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12月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肾移植的38例患者(男性24例,女性14例)的临床资料,对其术后1年内尿常规、尿培养结果及其他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38例患者肾移植术后1年内共查尿常规次数787例次,其中尿常规阴性结果为633例次,标本污染53例次,细菌尿次数101例次,其中71例次发生肾移植术后半年内。101例次泌尿系感染中,无症状性菌尿为68例次,上尿路感染19例次,下尿路感染14例次,并发脓毒血症者3例次。38例患者中,共有25例(男14例、女11例)患者出现细菌尿,有19例患者出现不少于2次泌尿系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36例次),其次是粪肠球菌(26例次)。肾移植术前血液透析患者术后感染率为70%。36例术后7d内拔出尿管和双J管的患者肾移植术后感染率64%,而2例肾移植术后7d后拔出尿管和双J管患者均发生感染。术后出现膀胱输尿管反流的3例患者均出现泌尿系感染。结论肾移植术后泌尿系感染具有高发性、反复发作的特点,最常见的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女性、尿管和双J管的长时间留置、术后膀胱输尿管反流、术前长时间血液透析等都会诱发肾移植术后的泌尿系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泌尿系感染 危险因素 致病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RNAs表达在泌尿系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吴永璐 陈洁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90-492,共3页
微小核糖核酸,简称微小RNA(即microRNAs,miR-NAs)是一类长度约为22个核苷酸的内源性非编码小分子单链RNA,广泛存在真核细胞中。miRNAs作用广泛,通过5’种子序列结合靶基因mRNA的3’非翻译端互补配对来调控胚胎发育、细胞增殖和凋... 微小核糖核酸,简称微小RNA(即microRNAs,miR-NAs)是一类长度约为22个核苷酸的内源性非编码小分子单链RNA,广泛存在真核细胞中。miRNAs作用广泛,通过5’种子序列结合靶基因mRNA的3’非翻译端互补配对来调控胚胎发育、细胞增殖和凋亡、肿瘤的发生发展、脂肪代谢以及激素合成等过程。随着对miRNAs认识的深入,不同肿瘤的miRNAs表达谱不同,大量研究发现miRNAs在泌尿系肿瘤表达异常,证明其具有作为新的泌尿系肿瘤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的生物标志物的潜力。本文就近年来miRNAs表达在泌尿系肿瘤发生发展、诊断以及预后的相关进展回顾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RNAS 泌尿系肿瘤 miRNAs 肿瘤发生发展 微小核糖核酸 基因MRNA 肿瘤诊断 判断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控压输尿管软镜取石术治疗多囊肾合并结石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高坪 吕桥 +3 位作者 李松波 陈果 李宇同 潘斌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88-492,共5页
目的:探讨智能控压输尿管软镜取石术治疗多囊肾(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PKD)合并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至2023年9月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3例PKD合并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智能控压输尿管软镜取石术的治... 目的:探讨智能控压输尿管软镜取石术治疗多囊肾(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PKD)合并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至2023年9月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3例PKD合并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智能控压输尿管软镜取石术的治疗效果。结果:3例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51.00±6.08)岁,结石平均表面积(4.75±4.53)cm 2,2例患者结石位于左侧、1例位于右侧,3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患侧肾积水。3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195.30±65.61)min,术中、术后均无发热和活动性出血,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脓毒血症、脏器损伤、灌注液吸收综合征等并发症,无输血治疗,术后第1天复查血常规、生化,平均血红蛋白下降(9.73±13.35)g/L,术后平均血肌酐值为(265.10±194.28)μmol/L。结论:智能控压输尿管软镜取石术治疗PKD合并结石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控压 多囊肾 肾结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α-受体阻滞剂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下尿路症状对男性射精功能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13
5
作者 胡雷 傅全胜 +1 位作者 陈栋 卜晨峰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41-949,共9页
【目的】通过对选择性α-受体阻滞剂类药物(ABs)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下尿路症状时引起男性射精功能障碍的相关文献进行meta分析,评价ABs对男性射精功能的影响。【方法】检索从建库至2014年3月的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库(CENT... 【目的】通过对选择性α-受体阻滞剂类药物(ABs)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下尿路症状时引起男性射精功能障碍的相关文献进行meta分析,评价ABs对男性射精功能的影响。【方法】检索从建库至2014年3月的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库(CENTRAL)、Pub Med、BMJ-Clinical Evidence、CNKI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获取选择性α-受体阻滞剂类(ABs)药物治疗BPH时导致射精功能障碍的相关文献。【结果】共检索到528篇文献,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6篇RCT文献进行Meta分析。16篇RCT文献中所有文献均采用随机分组方法,14篇采用安慰剂对照,10篇采用双盲法。BPH患者服用ABs药物比安慰剂更易导致异常射精(OR=5.82,P=0.0004<0.05);亚组分析显示,西洛多辛与坦索罗辛的异常射精发生率明显高于安慰剂,西洛多辛对比安慰剂(OR=32.52,P<0.00001),坦索罗辛对比安慰剂(OR=6.89,P<0.0001);特拉唑嗪与安慰剂在异常射精发病率上无明显差异(OR=1.50,P=0.81),多沙唑嗪与安慰剂在异常射精发病率上无明显差异,(OR=0.74,P=0.71);药物间比较显示,坦索罗辛在异常射精发病率上明显小于西洛多辛(OR=0.10,P<0.000 01),坦索罗辛在异常射精发病率上对比多沙唑嗪无明显差异(OR=1.23,P=0.76),增加坦索罗辛的剂量会增加异常射精的发病风险(OR=0.10,P<0.000 01)。【结论】长期超常规剂量或连续服用选择性α-受体阻滞剂类(ABs)药物治疗男性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下尿路症状时可增加患者发生射精功能障碍的风险,尤其是逆行射精。其中高选择性α-受体阻滞剂(西洛多辛与坦索罗辛)较一般选择性α-受体阻滞剂更易导致射精功能障碍。本研究可为良性前列腺增生症LUTS症状患者合理选择α-受体阻滞剂类药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尿路症状 良性前列腺增生 射精功能障碍 Α-受体阻滞剂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腹腹腔镜与后腹腔镜治疗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袁道彰 都兴华 +5 位作者 石利平 李靖 郑舜升 王斌 杨建安 苏泽轩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12-815,共4页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下肾输尿管全长切除、膀胱袖状切除术治疗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5年10月上尿路尿路上皮癌79例资料,其中经腹完全腹腔镜下肾输尿管全长切除及膀胱袖状切除术47例(CTLNU组)...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下肾输尿管全长切除、膀胱袖状切除术治疗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5年10月上尿路尿路上皮癌79例资料,其中经腹完全腹腔镜下肾输尿管全长切除及膀胱袖状切除术47例(CTLNU组),后腹腔镜肾输尿管全长切除+下腹部小切口膀胱袖状切除术32例(RLNU组)。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与RLNU组相比,CTLNU组手术时间短[(120.5±21.6)min vs.(145.2±29.9)min,t=-4.265,P=0.000],术中出血量少[(120.8±42.4)ml vs.(190.6±60.8)ml,t=-6.017,P=0.000],术后住院时间短[(8.2±2.5)d vs.(9.9±3.2)d,t=-2.646,P=0.010];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LNU组和RLNU组随访发现膀胱尿路上皮癌分别为5例和3例(P〉0.05),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愈,远处转移分别为2例和3例(P〉0.05)。结论完全腹腔镜下肾输尿管全长切除、膀胱袖状切除术是治疗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的可行、安全、有效的微创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尿路上皮癌 输尿管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电汽化术对围术期患者血流动力学、电解质及血糖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王仲红 孙婵 +1 位作者 彭雪梅 梁蔚波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6期755-758,共4页
 目的:对比观察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电汽化术(TUBVP)和传统单极前列腺电汽化术(TUVP)对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电解质及血糖影响。方法:选择48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术前病情估计分级(ASA)Ⅰ~Ⅱ无糖尿病病史BPH患...  目的:对比观察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电汽化术(TUBVP)和传统单极前列腺电汽化术(TUVP)对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电解质及血糖影响。方法:选择48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术前病情估计分级(ASA)Ⅰ~Ⅱ无糖尿病病史BPH患者,随机分为TUVP组和TUBVP组。TUVP组用50g·L-1葡萄糖作为膀胱灌洗液,TUBVP组用9g·L-1氯化钠作为膀胱灌洗液。分别于术前(T1)、术中20min(T2)、40min(T3)、60min(T4)和术毕时间点(T5)监测血流动力学、电解质及血糖值。结果:与T1相比,TUVP组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清钠(Na+)于T5显著降低(P<0 05);血糖(Glu)于T5显著升高(P<0 05);TUBVP组各项指标与T1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TUVP组Hb、Hct、Na+于T4开始较TUBVP组显著降低(P<0 05);Glu于T4开始较TUBVP组显著升高(P<0 05)。结论:TUBVP较TUVP具有出血少、膀胱灌洗液吸收少和不会发生经尿道前列腺电切综合征(TUVPSyndrome)等优点,TUBVP较TUVP具有更高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增生症 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 血流动力学 电解质 血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尿管下端囊肿并多发性结石的影象学表现一例报告
8
作者 梁明锦 吕雅赐 +2 位作者 王莉莉 高月笑 苏泽轩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1993年第4期141-143,共3页
输尿管下端囊肿并多发性结石是泌尿外科的一种罕见病例。国内外影象学对本病报道极少,国内1991年曾报告B超诊断输尿管囊肿1例,我院于1991年曾收治1例经过B超、X线、CT检查,并手术病理证实为左输尿管囊肿并多发性结石,兹报告如下: 1 病... 输尿管下端囊肿并多发性结石是泌尿外科的一种罕见病例。国内外影象学对本病报道极少,国内1991年曾报告B超诊断输尿管囊肿1例,我院于1991年曾收治1例经过B超、X线、CT检查,并手术病理证实为左输尿管囊肿并多发性结石,兹报告如下: 1 病例患者招某,男性,27岁,已婚,工人,因体检时发现血尿两个多月,于1991年1月23日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好,心、肺、肝、脾、腹部未见异常。尿常规检查见红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 囊肿 结石 X线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尿道等离子体电汽化切除术治疗高危型前列腺增生43例
9
作者 卓育敏 吕荣钊 +1 位作者 梁蔚波 来勇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62-264,共3页
目的:探讨经尿道等离子体电汽化切除术对高危型前列腺增生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等离子体电汽化切除术治疗4 3例高危型前列腺增生患者,并对这些患者的术前、术中及术后一系列生理、生化指标进行记录比较。结果:手术时间为(48 2&... 目的:探讨经尿道等离子体电汽化切除术对高危型前列腺增生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等离子体电汽化切除术治疗4 3例高危型前列腺增生患者,并对这些患者的术前、术中及术后一系列生理、生化指标进行记录比较。结果:手术时间为(48 2±19 2 )min ,术中出血量为(36±6 8)mL ,术后膀胱冲洗时间为(16 3±8 5 )h ,拔除尿管天数为(3 1±1 3)d ,无明显电解质及血糖波动,术后住院时间为(5 5±2 6 )d ;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从30 9±3 2下降到7 3±3 2 ,最大尿流率(Qmax)从(3 7±3 2 )mL·s- 1上升到(2 0 5±4 3)mL·s- 1;生活质量评分(QOL)从5 1±0 6下降到1 4±0 8,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结论: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体电汽化切除术对高龄高危型患者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疗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尿道 等离子体电汽化切除术 良性前列腺增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N2与β-catenin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云飞 刘海涛 +3 位作者 都兴华 赖彩永 苏泽轩 高双全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372-1376,共5页
目的探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EN2与β-catenin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取60例手术切除的不同病理分级和分期的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和10例正常膀胱粘膜组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及RT-PCR方法分别检测EN2与β-catenin蛋白和基因的... 目的探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EN2与β-catenin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取60例手术切除的不同病理分级和分期的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和10例正常膀胱粘膜组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及RT-PCR方法分别检测EN2与β-catenin蛋白和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EN2及β-catenin蛋白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明显增强(P<0.05),并与病理分级、分期的程度成正比(P<0.05);EN2及β-catenin基因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也明显增强(P<0.05),并与病理分级、分期的程度成正比(P<0.05)。结论 EN2和β-catenin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明显增强;EN2可能通过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参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尿路上皮癌 EN2 Β-CATEN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膀胱穿刺造瘘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治疗大体积前列腺增生中的前瞻性对照研究 被引量:24
11
作者 袁道彰 吴伟江 +2 位作者 黄兰珍 谢天翔 苏泽轩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2期161-163,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膀胱穿刺造瘘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plasma kinetic resection of prostate,PKRP)治疗大体积前列腺增生中的价值。方法 2009年1月~2011年12月,将72例进行PKRP的大体积前列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膀胱造瘘组和对照组,分... 目的探讨经皮膀胱穿刺造瘘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plasma kinetic resection of prostate,PKRP)治疗大体积前列腺增生中的价值。方法 2009年1月~2011年12月,将72例进行PKRP的大体积前列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膀胱造瘘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经皮膀胱造瘘+PKRP或单纯PKRP。记录术前前列腺体积、手术时间、切除的前列腺质量,检测术前、术后即刻和术后1天的血清钠、钾和氯。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膀胱造瘘组切除的前列腺组织质量大[(88.66±23.48)g vs.(78.39±16.04)g,t=2.168,P=0.034],手术时间短[(74.03±30.54)min vs.(92.36±34.36)min,t=-2.393,P=0.019]。2组术后血清钠、钾和氯均正常。结论经皮膀胱穿刺造瘘可以缩短PKRP的手术时间,对血清钠、钾和氯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膀胱穿刺造瘘 大体积前列腺增生 等离子双极电切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尿道汽化电切治疗膀胱黏膜白斑34例
12
作者 刘建勋 徐谊朝 +2 位作者 郭泽雄 李宇同 梁蔚波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32-434,共3页
目的:探讨经尿道汽化电切术及术后辅助膀胱灌注治疗膀胱黏膜白斑的临床疗效。方法:34例均采用经尿道汽化电切术,超越白斑边缘1 cm处开始电切,深达浅肌层。术后辅以膀胱丝裂霉素C(Mitomycin-C,MMC)灌注治疗。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术中无1... 目的:探讨经尿道汽化电切术及术后辅助膀胱灌注治疗膀胱黏膜白斑的临床疗效。方法:34例均采用经尿道汽化电切术,超越白斑边缘1 cm处开始电切,深达浅肌层。术后辅以膀胱丝裂霉素C(Mitomycin-C,MMC)灌注治疗。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术中无1例输血,手术时间6~15 min,平均(9.18±2.05)min。术中术后无明显并发症。住院时间3~5 d,平均(4.06±0.78)d。术后症状消失,随访6~15个月,平均(11.12±2.32)月,行膀胱镜复查未见复发。结论:经尿道汽化电切联合丝裂霉素灌注治疗膀胱黏膜白斑有效,安全、创伤小、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白斑 经尿道电汽化 膀胱灌注 丝裂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神经内分泌癌1例
13
作者 周雨 梁蔚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3992-3992,共1页
患者男,64岁,因“尿频、尿急、尿痛2个月”入院。患者5年前曾于外院诊断为前列腺腺癌.予前列腺电切和睾丸去势术,并规律服用抗癌药物2年,具体药物不详。本次入院时主要症状表现为夜尿增多,尿急,尿痛.夜尿每晚14次左右.伴恶心... 患者男,64岁,因“尿频、尿急、尿痛2个月”入院。患者5年前曾于外院诊断为前列腺腺癌.予前列腺电切和睾丸去势术,并规律服用抗癌药物2年,具体药物不详。本次入院时主要症状表现为夜尿增多,尿急,尿痛.夜尿每晚14次左右.伴恶心.腹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电切 神经内分泌癌 抗癌药物 夜尿增多 前列腺腺癌 症状表现 去势术 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PSA相关肿瘤标志物在前列腺癌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9
14
作者 褚靖 谢群 +5 位作者 杨信 曹明奎 邓健 许琛 韩耕宇 陈俊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2123-2125,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PSA相关瘤标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107例因怀疑患有前列腺癌行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前列腺癌组与非前列腺癌组患者F-PSA/T-PSA、PSAD、以及(F-PSA/T-PSA)/PSAD的差... 目的:探讨不同PSA相关瘤标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107例因怀疑患有前列腺癌行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前列腺癌组与非前列腺癌组患者F-PSA/T-PSA、PSAD、以及(F-PSA/T-PSA)/PSAD的差异性,分析以上各指标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效率。结果:F-PSA/T-PSA、PSAD、以及(F-PSA/T-PSA)/PSAD在前列腺癌组与非前列腺癌组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ROC曲线分析,在敏感性为90%的前提下,F-PSA/T-PSA、PSAD、以及(F-PSA/TPSA)/PSAD的特异性分别为32.4%,43.4%和61.5%。结论:(F-PSA/T-PSA)/PSAD的检测有助于提高前列腺癌诊断的特异性,减少不必要的前列腺穿刺,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檗碱增强丝裂霉素C诱导的膀胱癌T24细胞周期阻滞及凋亡 被引量:10
15
作者 秦晓平 詹雄宇 +3 位作者 陈奇彪 黄保元 黄君 卓育敏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25-1030,共6页
目的:研究小檗碱(berberine,Ber)增强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诱导的人类膀胱癌T24细胞周期阻滞和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将T24细胞分为4组:对照组、MMC组、MMC+Ber组和Ber组;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药物处理后T24细胞的活力... 目的:研究小檗碱(berberine,Ber)增强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诱导的人类膀胱癌T24细胞周期阻滞和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将T24细胞分为4组:对照组、MMC组、MMC+Ber组和Ber组;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药物处理后T24细胞的活力;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不同药物处理后T24细胞周期的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调控相关蛋白及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Annexin V-FITC/PI双染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结果:CCK-8实验表明Ber能增强MMC抑制T24细胞活力的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结果显示,MMC+Ber组T24细胞滞于G_0/G_1期(P<0.05);与MMC组相比,MMC+Ber组p21和p27的蛋白表达上调(P<0.05),cyclin D1、CDK2和CDK4的蛋白表达下调(P<0.05),同时Ber促进MMC下调survivin的蛋白表达(P<0.05);Annexin V-FITC/PI双染结果显示,Ber能促进MMC诱导的T24细胞凋亡(P<0.05)。结论:Ber能显著增强MMC抑制T24细胞活力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p21和p27,进而抑制cyclin D1、CDK2和CDK4表达;同时通过抑制survivin蛋白的表达,最终导致细胞被阻滞在G_0/G_1期,并促进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檗碱 丝裂霉素C 膀胱癌 细胞凋亡 细胞周期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预后的Cox风险模型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文浩 苏泽轩 +2 位作者 叶泽兵 黄明坦 陈航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5年第3期179-183,共5页
目的分析影响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肾移植的40例术后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Cox风险模型对患者的年龄、性别、感染发生时间、感染类型、外周血白细... 目的分析影响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肾移植的40例术后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Cox风险模型对患者的年龄、性别、感染发生时间、感染类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比例、外周血血红蛋白、血糖、血清肌酐(Scr)、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或急性肺损伤、发生排斥反应、输血、输注白蛋白、输注免疫球蛋白、使用呼吸机、给氧方式、免疫抑制方案、免疫抑制剂剂量变化、抗感染治疗方案、住院时间共20项可能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与结论无吗替麦考酚酯(MMF)的三联免疫抑制方案和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是影响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包含MMF的三联免疫抑制方案和早期联合抗感染治疗可提高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患者的人、肾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肺部感染 预后 COX风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植肾术后早期肾动脉阻力指数与血肌酐值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黄君 吴英 +1 位作者 苏泽轩 卓育敏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05-1106,共2页
目的在术后早期(<1月)的肾移植受者中,探究肾内各级动脉的阻力指数(RI)和血清肌酸酐(Cr)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在123例早期肾移植受者中,均于术后早期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移植肾肾内各级动脉的RI值,并以肾动脉RI>0.75为界将病... 目的在术后早期(<1月)的肾移植受者中,探究肾内各级动脉的阻力指数(RI)和血清肌酸酐(Cr)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在123例早期肾移植受者中,均于术后早期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移植肾肾内各级动脉的RI值,并以肾动脉RI>0.75为界将病例分为两组,即RI≥0.75组与RI<0.75组,测得同期的Cr值,比较两组RI与Cr值的相关性。结果 RI≥0.75组肾内各级动脉RI和Cr值呈线性正相关(P<0.05),RI<0.75组肾内各级动脉RI和Cr值呈线性负相关(P<0.05)。组间差异亦十分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RI对于移植肾Cr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可用于预测移植肾的肾功能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普勒超声 肾移植 阻力指数 血清肌酸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默URG11基因对前列腺癌LNCaP细胞增殖、迁移与侵袭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潘斌 邓志海 +3 位作者 吴友科 梁蔚波 曾传蓉 刘海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58-664,共7页
目的:观察上调基因11(up-regulated gene 11,URG11)在前列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及降低URG11表达对人前列腺癌LNCa P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前列腺癌细胞系和正常前列腺上皮细胞系中URG11 mRNA... 目的:观察上调基因11(up-regulated gene 11,URG11)在前列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及降低URG11表达对人前列腺癌LNCa P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前列腺癌细胞系和正常前列腺上皮细胞系中URG11 mRNA和蛋白水平;设计针对URG11基因的siRNA靶序列,转染LNCa P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MTS测定LNCa P细胞增殖能力,划痕和侵袭实验评价LNCa P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结果:在LNCa P、DU145、PC3前列腺癌细胞系和RWPE-1正常前列腺上皮细胞系中URG1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在前列腺癌细胞中URG1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转染URG11 siRNA的LNCa P细胞增殖停滞在G_1/S期并诱导前列腺癌细胞凋亡,转染组的细胞凋亡率为8.79%±0.12%,而且LNCa P肿瘤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明显下降(P<0.05)。结论:URG11在前列腺癌系中高表达。通过RNAi沉默URG11基因能明显抑制LNCa P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并诱导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凋基因11 前列腺癌 RNA干扰 肿瘤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例两性畸形患者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3
19
作者 何金爱 郭肖霞 +1 位作者 郭泽雄 洪彩梅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17-418,共2页
关键词 两性畸形 护理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葵素通过诱导细胞周期G1/S阻滞抑制裸鼠前列腺癌细胞Du145移植瘤生长 被引量:7
20
作者 钟伟枫 刘思平 +3 位作者 潘斌 唐兆烽 钟锦光 周芳坚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65-670,共6页
目的探讨龙葵素对前列腺癌细胞Du145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采用高度恶性的转移前列腺癌细胞株Du145作为动物体内实验的模型,裸鼠皮下接种Du145细胞建立裸鼠皮下瘤模型。1周后将接种的裸鼠随机分为2组:龙葵素实验组和生... 目的探讨龙葵素对前列腺癌细胞Du145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采用高度恶性的转移前列腺癌细胞株Du145作为动物体内实验的模型,裸鼠皮下接种Du145细胞建立裸鼠皮下瘤模型。1周后将接种的裸鼠随机分为2组:龙葵素实验组和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每3 d分别向实体瘤中间部位注射0.2 m L龙葵素(50μg/m L)和生理盐水,观察裸鼠体内肿瘤生长,3周后颈椎脱臼处死裸鼠,剥离肿瘤组织,测量肿瘤的重量并根据肿瘤重量计算抑瘤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各组裸鼠瘤体细胞周期相关基因m RNA和蛋白表达。Tunel原位检测各组裸鼠瘤体组织凋亡情况。结果龙葵素治疗组裸鼠肿瘤成瘤率明显下降,裸鼠瘤体生长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龙葵素能抑制瘤体细胞Cyclin D1、Cyclin E1、CDK2、CDK4和CDK6基因m RNA和蛋白的表达,显著升高p21基因m RNA和蛋白的表达,龙葵素干预后裸鼠瘤体组织凋亡显著增加(P<0.01)。结论龙葵素可通过调控细胞周期G1/S关卡促进组织细胞凋亡抑制前列腺癌细胞裸鼠移植瘤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葵素 细胞周期 凋亡 前列腺癌 裸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