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及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疑似医院感染暴发调查及防控效果评价 被引量:11
1
作者 刘敏 余广超 +4 位作者 陶胜茹 余浩辉 佘文莉 伍亚云 陈祖辉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16-621,共6页
目的:调查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及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疑似医院感染暴发事件,评价控制措施实施效果.方法:通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病原学检测方法,对2020年3月20日至3月27日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连续检出的... 目的:调查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及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疑似医院感染暴发事件,评价控制措施实施效果.方法:通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病原学检测方法,对2020年3月20日至3月27日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连续检出的CRAB感染患者3例、CRKP感染患者4例进行调查,并分析3~6月多重耐药菌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及CRAB、CRKP检出率.结果:3例CRAB及4例CRKP感染患者临床症状相似、耐药谱基本相同,属于疑似医院感染暴发.在神经外科病区床栏、床头柜及窗台环境标本中检测到鲍曼不动杆菌,在窗台检出肺炎克雷伯菌;采取防控措施后,4~6月医院感染发生率、多重耐药菌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及CRKP检出率均下降(χ^(2)=30.159,P<0.05;χ^(2)=30.101,P<0.05;χ^(2)=13.088,P<0.05).结论:此次CRAB、CRKP疑似医院感染暴发原因可能与病区内环境清洁消毒不规范、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差、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院感防控措施落实不到位等因素有关,及时采取防控措施可有效控制疫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 医院感染 暴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梯度蛋白2干扰质粒的构建及其对鼻咽癌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李跃进 王巍巍 +1 位作者 卢金平 唐发清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545-1550,共6页
目的:构建前梯度蛋白2(AGR2)基因干扰重组质粒及建立AGR2基因沉默的鼻咽癌细胞及动物模型,检测AGR2对鼻咽癌细胞的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首先以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验证AGR2在鼻咽癌细胞系5-8F和6-10B中的表达,以高表达AGR2的... 目的:构建前梯度蛋白2(AGR2)基因干扰重组质粒及建立AGR2基因沉默的鼻咽癌细胞及动物模型,检测AGR2对鼻咽癌细胞的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首先以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验证AGR2在鼻咽癌细胞系5-8F和6-10B中的表达,以高表达AGR2的5-8F细胞作为干扰转染的目标细胞;设计及构建shRNA表达载体pSR-GFP/Neo-AGR2-shRNA,将其转染至5-8F鼻咽癌细胞系中,通过Transwell小室迁移及侵袭实验来检测其迁移和侵袭功能的变化。结果:与6-10B细胞比较,AGR2在5-8F中的表达显著上调(P<0.05);干扰鼻咽癌细胞5-8F中的AGR2可使细胞迁移和侵袭功能明显减弱(P<0.05),使其体外成瘤能力显著降低(P<0.05)。结论:AGR2在鼻咽癌细胞系5-8F中明显高表达;pSR-GFP/Neo-AGR2-shRNA可成功干扰5-8F中AGR2的表达;AGR2可抑制5-8F细胞的迁移、侵袭及体内成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前梯度蛋白2 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自身抗体水平的检测与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刘飞 王前 +1 位作者 裘宇蓉 李珉珉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72-473,476,共3页
目的测定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和自身抗体(ANA、抗ds-DNA、抗ENA)水平,并探讨两者与RA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速率散射比浊法、间接免疫荧光法和免疫印迹法等对40例初诊RA患者和30例正常人血清IgG、Ig... 目的测定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和自身抗体(ANA、抗ds-DNA、抗ENA)水平,并探讨两者与RA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速率散射比浊法、间接免疫荧光法和免疫印迹法等对40例初诊RA患者和30例正常人血清IgG、IgM、IgA和类风湿因子(RF)及自身抗体水平进行检测。用t检验和字2检验分析这些自身抗体与Ig水平的关系。结果RA患者血清IgA、IgG、IgM水平升高,与正常人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40例患者中有26例检出1种或多种自身抗体或RF,其中以RF检出率最高,为8例。患者中自身抗体或RF阳性组IgA水平高于阴性组(P<0.01);IgA水平高于正常参考范围上限组自身抗体阳性率(83.3%,15/18)高于IgA水平在正常参考范围以内组(50%,11/22;P<0.05)。结论RA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升高与自身抗体阳性关系密切,血清IgA水平升高者自身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IgA水平在参考范围以内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诊断 血清学 自身抗体 免疫球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M-3、LAG-3和BTLA介导的血液肿瘤免疫耐受及其逆转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陈少华 查显丰 李扬秋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594-1597,共4页
近年来认为肿瘤免疫抑制最为重要的原因,是免疫细胞异常表达一些T细胞免疫抑制受体所介导的T细胞功能耗竭,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而阻断这些免疫负调控受体通路可以使T细胞部分或全部恢复功能。本文就近年来新近发现的T细胞免疫抑... 近年来认为肿瘤免疫抑制最为重要的原因,是免疫细胞异常表达一些T细胞免疫抑制受体所介导的T细胞功能耗竭,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而阻断这些免疫负调控受体通路可以使T细胞部分或全部恢复功能。本文就近年来新近发现的T细胞免疫抑制受体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LAG3)和B和T淋巴细胞弱化子(BTLA)在血液肿瘤介导T细胞免疫耐受中的作用及其靶向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血液肿瘤的免疫靶向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肿瘤 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 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 B和T淋巴细胞弱化子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液体通气对急性肺损伤小猪肺组织结构及气体交换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彭雪梅 孙婵 +4 位作者 王华东 肖燕青 王仲红 颜亮 王彦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9-133,共5页
目的探讨以perfluorocarbon(PFC)为媒介的部分液体通气(PLV)对灌洗后急性肺损伤小猪肺组织病理变化及气体交换的影响。方法采用肺灌洗诱导小猪急性肺损伤(ALI)后,将动物分为两组PLV组和传统机械通气(CV)组。分别在ALI前、ALI及ALI后1、2... 目的探讨以perfluorocarbon(PFC)为媒介的部分液体通气(PLV)对灌洗后急性肺损伤小猪肺组织病理变化及气体交换的影响。方法采用肺灌洗诱导小猪急性肺损伤(ALI)后,将动物分为两组PLV组和传统机械通气(CV)组。分别在ALI前、ALI及ALI后1、2、3、4h6个时点观察动脉血气指标的变化,实验结束后取8个不同部位的肺组织做病理切片。结果PLV组灌注PFC后PaO2高于CV组、AaDO2显著低于CV组;病理切片比较PLV组病变轻于CV组,两组上部肺叶病变均轻于下部肺叶,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CV组前部肺叶病变轻于后部肺叶,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PLV组肺组织炎症细胞浸润程度明显轻于CV组肺组织。结论急性肺损伤后,以PFC为媒介的部分液体通气能明显提高肺氧合能力,升高Pa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液体通气 氟碳 急性肺损伤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唐永煌 肖锡昌 +4 位作者 谢兴镛 朱师晦 黄又真 王兵彦 宋爱华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1992年第2期26-31,共6页
用 RIA 法检测了676份血清的 HBcAg,探讨了 HBcAg 与 HBV 五项血清学标志(HBsAg、抗-HBs、HBeAg、抗-HBe 和抗-HBc),抗-HBcIgM及各型乙型肝炎的关系。结果表明:在 HBV 五项血清学标志的各种模式中,第1模式(HBsAg、HBeAg 和抗-HBc 阳性)... 用 RIA 法检测了676份血清的 HBcAg,探讨了 HBcAg 与 HBV 五项血清学标志(HBsAg、抗-HBs、HBeAg、抗-HBe 和抗-HBc),抗-HBcIgM及各型乙型肝炎的关系。结果表明:在 HBV 五项血清学标志的各种模式中,第1模式(HBsAg、HBeAg 和抗-HBc 阳性)和第2模式(HBsAg、抗-HBe和抗-HBc 阳性)的 HBcAg 检出率最高,分别为91.1%和86.5%,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在 HBsAg、抗-HBc 阳性情况下,e 系统转化时,血清传染性无明显改变;HBcAg 与抗-HBcIgM 有密切的关系,提示后者也是反映 HBV复制的指标;HBcAg 在4例重症肝炎全部阳性,慢性活动性肝炎中94.7%阳性,看来 HBV 的持续存在与病变活动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核心抗原 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霉菌性角膜炎一例 被引量:1
7
作者 郑幼平 钟敬祥 +1 位作者 徐锦堂 肖增磺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0-120,共1页
关键词 霉菌性角膜炎 嗜酸性粒细胞 血液常规检查 视力下降 角膜溃疡 静脉滴注 眼科检查 角膜中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内密度改变是肾上腺素诱导小鼠急性肺水肿的一种病理反应(英文)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敏 石琴琴 +4 位作者 傅涵 韦建鸽 李菊香 钟鸣 刘誉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69-780,共12页
目的:研究病理条件下肺的细胞内密度改变反应。方法:以高剂量肾上腺素腹腔注射法制备小鼠急性肺水肿模型,经不连续蔗糖密度离心法测定肺组织匀浆的细胞内密度改变。定量测定肺的湿/干重比值、肝糖原含量、肝脏炎症因子IL-1β和IL-6的mRN... 目的:研究病理条件下肺的细胞内密度改变反应。方法:以高剂量肾上腺素腹腔注射法制备小鼠急性肺水肿模型,经不连续蔗糖密度离心法测定肺组织匀浆的细胞内密度改变。定量测定肺的湿/干重比值、肝糖原含量、肝脏炎症因子IL-1β和IL-6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分析急性肺水肿的发展及其病变程度。结果:经腹腔注射肾上腺素后,小鼠肺组织细胞内密度发生显著改变,其发生几率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且与肺的湿/干重比值呈正相关关系。肝脏IL-1β和IL-6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在注射药物1 h达到高峰。结论:在肾上腺素诱导的小鼠急性肺水肿中,肺的细胞内密度改变是体内的一种病理反应。这种病理改变可能应用于药物对体内组织细胞作用的定位及其病理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水肿 小鼠 肾上腺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尿酸性关节炎一例及文献复习
9
作者 李启权 付元芳 +1 位作者 周振寰 吴发源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1991年第2期101-104,共4页
黑尿酸尿症发病率极小,有人估计约为1/20万~1/25万,或3~5例/百万人口。本症是1908年Archibald Garrad首先提出的4种氨基酸先天性代谢异常之一,并且是最先被记述的人类遗传性疾病。本症在我国仅有徐氏、苏氏、商氏、陈氏及叶氏各1例报... 黑尿酸尿症发病率极小,有人估计约为1/20万~1/25万,或3~5例/百万人口。本症是1908年Archibald Garrad首先提出的4种氨基酸先天性代谢异常之一,并且是最先被记述的人类遗传性疾病。本症在我国仅有徐氏、苏氏、商氏、陈氏及叶氏各1例报导,均为黑尿酸尿症或并发色素沉着,无明确并发关节炎。我院1990年5月收治一例褐黄病并发关节炎,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病史:患者黎某,男,60岁。1990年5月10日入院(住院号49977)。诉述年初开始左上腹痛,进食后两小时疼痛明显,并有恶心,反酸,近10余天腹痛加重。自1971年起右腰痛,小便久置第2天呈酱油色。1985年右膝关节红肿疼痛。在当地医院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2年后左膝、左腕关节出现相同症状。近来双膝活动受限,行路缓慢。有二子一女,无家族病史。尿酸黑尿酸定性试验均为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黑尿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2704人次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的检测及结果分析
10
作者 唐永煌 肖锡昌 +1 位作者 黄锡蓉 宋爱华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1992年第4期38-40,共3页
用 ELISA 法对2704份血清作了乙型肝炎病毒(HBV)5项血清学标志(HBsAg、抗-HBs、HBeAg、抗-HBe 和抗-HBc)的测定.共得23种模式,其中模式“+-+-+”和模式“+--++”最多见,出现率分别为24.89%及22.37%.在较罕见的9种模式中,有4种是 HBsAg ... 用 ELISA 法对2704份血清作了乙型肝炎病毒(HBV)5项血清学标志(HBsAg、抗-HBs、HBeAg、抗-HBe 和抗-HBc)的测定.共得23种模式,其中模式“+-+-+”和模式“+--++”最多见,出现率分别为24.89%及22.37%.在较罕见的9种模式中,有4种是 HBsAg 和抗-HBs 共存,2种是 HBeAg 和抗-HBe 共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血清学标志 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核磁共振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浆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英 李沙沙 +3 位作者 吴晓松 尹更生 金伟军 张志东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4-80,共7页
目的通过基于核磁共振氢谱(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1 H spectroscopy,1 HNMR)的代谢组学技术寻找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浆潜在生物标记物,探讨其相关代谢通路并进行分析。方法应用1 HNMR技术对1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和12例健康志愿者... 目的通过基于核磁共振氢谱(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1 H spectroscopy,1 HNMR)的代谢组学技术寻找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浆潜在生物标记物,探讨其相关代谢通路并进行分析。方法应用1 HNMR技术对1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和12例健康志愿者血浆进行检测,对所得数据分别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法(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进行模式识别分析,寻找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与健康者血浆差异性代谢物,根据差异性代谢物的变化构建相关代谢通路图并进行分析。结果模式识别分析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和预测性,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浆中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脂类、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β-羟基丁酸、乳酸、丙氨酸、精氨酸、N-乙酰糖蛋白、乙酰乙酸、谷氨酸、丙酮酸、谷氨酰胺、柠檬酸、肌酸、肌酐、葡萄糖、天冬氨酸和苯丙氨酸含量明显增高。结论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不仅存在脂类代谢、糖代谢和氨基酸代谢的紊乱,还伴随着炎症反应发生和肝肾功能损害。该结果加深了对寻常型银屑病发病机制的认识,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组学 银屑病 生物分子核磁共振 生物学标记 代谢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醛酮还原酶家族1成员B10(AKR1B10)通过激活Wnt/β-catenin通路促进乳腺癌细胞增殖 被引量:6
12
作者 屈佳肴 刘香婷 +4 位作者 李佳 龚珂 段丽丽 罗文娜 罗迪贤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094-1100,共7页
目的探讨醛酮还原酶家族1成员B10(AKR1B10)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在乳腺癌MCF-7细胞过表达AKR1B10、在BT-20细胞敲低AKR1B10,分别建立过表达以及敲低细胞系。利用CCK-8增殖实验检测过表达与敲低AKR1B10对乳腺癌细胞增殖... 目的探讨醛酮还原酶家族1成员B10(AKR1B10)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在乳腺癌MCF-7细胞过表达AKR1B10、在BT-20细胞敲低AKR1B10,分别建立过表达以及敲低细胞系。利用CCK-8增殖实验检测过表达与敲低AKR1B10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乳腺癌组织及配对正常组织AKR1B10 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乳腺癌组织、过表达及敲低AKRB10的乳腺癌细胞AKR1B10、β联蛋白(β-catenin)、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存活蛋白(survivin)、c-Myc的蛋白水平。结果乳腺癌组织AKR1B10表达增加。过表达AKR1B10后,MCF-7乳腺癌细胞增殖加快,β-catenin、cyclin D1、c-Myc、survivin蛋白表达增加;敲低AKR1B10后,BT-20乳腺癌细胞增殖变慢,β-catenin、cyclin D1、c-Myc、survivin蛋白表达下降。结论AKR1B10在乳腺癌中高表达并通过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乳腺癌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醛-酮还原酶家族1成员B10(AKR1B10) WNT信号通路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83及Akt1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3
作者 石琴琴 李菊香 刘誉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2期37-40,共4页
目的探讨mi R-183及Akt1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3月至2016年9月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手术切除的60例子宫内膜癌标本及癌旁组织标本,术后均经病理学确诊。培养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株,采用Lipofectami... 目的探讨mi R-183及Akt1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3月至2016年9月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手术切除的60例子宫内膜癌标本及癌旁组织标本,术后均经病理学确诊。培养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株,采用LipofectamineTM2000脂质体转染试剂进行转染,将其分为A组(转染mi R-183的特异性抑制剂反义寡核苷酸)、B组(转染无关mi R-183的特异性抑制剂核苷酸序列)、C组(转染LipofectamineTM2000脂质体转染试剂)、D组(空白对照,不转染)。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四组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的凋亡情况,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各组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中mi R-183及Akt1m RNA表达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中Akt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i R-183表达水平低于癌旁组织,Akt1蛋白m RNA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P<0.05)。A组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早期凋亡率和晚期凋亡率均显著低于B、C、D组(P<0.05),B组早期凋亡率和晚期凋亡率均显著高于A、C、D组(P<0.05)。A组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中mi R-183表达水平低于B、C、D组(P<0.05)。A、B组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中Akt1m 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C、D组(P<0.05)。A组Akt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B、C、D组(P<0.05),B组Akt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C、D组(P<0.05)。结论 mi R-183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呈低表达,Akt1蛋白呈高表达;在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中mi R-183通过抑制Akt1蛋白的表达影响癌细胞增殖和凋亡,进而影响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83 Akt1蛋白 子宫内膜癌 ISHIKAWA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