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患者CYP2C19*2、CYP2C19*3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抵抗及临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4
1
作者 夏金喜 肖建民 +1 位作者 万德立 冯丽燕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5年第8期731-734,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CYP2C19*2、CYP2C19*3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抵抗及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入选31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行PCI术的患者,采用生物传感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所有患者CYP2C19"2、CYP2...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CYP2C19*2、CYP2C19*3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抵抗及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入选31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行PCI术的患者,采用生物传感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所有患者CYP2C19"2、CYP2C19"3基因型,根据基因型分为强代谢组(未携带突变基因,681GG/636GG)、中代谢组(携带一个突变基因,681GA/636GG,681GG/636GA)和弱代谢组(携带2个突变基因,681GA/636GA,681AA/636GG,681GG/636AA)。采用全流式细胞术定义氯吡格雷抵抗。分析各组之间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率的差异。观察各组12个月随访支架内血栓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强代谢组、中代谢组、弱代谢组分别为137例(44.2%)、134例(43.2%)和39例(12.6%),三组之间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个月随访中弱代谢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强代谢组(P〈0.05),其中非致死心梗和支架内血栓发生率显著高于强代谢组(P〈0.05),而死亡及再次血运重建率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中弱代谢组再次住院率也显著高于强代谢组。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CYP2C19*2、CYP2C19*3基因变异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率更高,支架内血栓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基因多态性 氯吡格雷 抗药性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心模式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疗效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2
作者 夏金喜 肖建民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30期19-20,共2页
目的探讨双心模式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156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及研究组各78例。两组均采用规范治疗,研究组另进行心理干预治疗。随访1年,观察两组症状改善、焦虑程度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 目的探讨双心模式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156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及研究组各78例。两组均采用规范治疗,研究组另进行心理干预治疗。随访1年,观察两组症状改善、焦虑程度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1年后研究组症状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焦虑自评量表(SAS)平均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心模式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症状及预后,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心模式 急性冠脉综合征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重型颅脑损伤高压氧治疗期间的护理 被引量:2
3
作者 何芙梅 秦立 +2 位作者 姚夏飞 黎少娟 祝翠霞 《中国医药科学》 2012年第17期134-134,151,共2页
目的总结儿童重型颅脑损伤高压氧治疗期间的护理方法。方法对行高压氧治疗的3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儿做好入舱前准备,密切观察治疗过程中及出舱后的表现。结果 3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儿高压氧治疗效果显著,无一例因护理不当而导致并发症及治... 目的总结儿童重型颅脑损伤高压氧治疗期间的护理方法。方法对行高压氧治疗的3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儿做好入舱前准备,密切观察治疗过程中及出舱后的表现。结果 3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儿高压氧治疗效果显著,无一例因护理不当而导致并发症及治疗中断。结论做好患儿入舱治疗前的准备及加强治疗过程的观察是高压氧治疗有效、安全、顺利进行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重型颅脑损伤 高压氧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信息学与实验验证探讨凉膈散通过GSK-3β调控内毒素致急性肺损伤分子机制 被引量:2
4
作者 谭炜富 晏丽君 +6 位作者 杨丽玲 余景滔 卢子滨 周湘君 杨广丽 李薇 余林中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8期29-35,共7页
目的探索凉膈散治疗内毒素所致急性肺损伤(ALI)的作用靶点,分析并验证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GEO、TCMSP和中医药整合药理学研究平台(TCMIP)获取凉膈散PI3K/Akt通路相关ALI疾病基因,采用单基因Meta分析识别凉膈散可能的作用靶点,通... 目的探索凉膈散治疗内毒素所致急性肺损伤(ALI)的作用靶点,分析并验证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GEO、TCMSP和中医药整合药理学研究平台(TCMIP)获取凉膈散PI3K/Akt通路相关ALI疾病基因,采用单基因Meta分析识别凉膈散可能的作用靶点,通过脂多糖诱导的小鼠ALI模型对预测结果进行验证。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确定GSK3β、CDKN1A、NFKB1和MCL1为PI3K/Akt通路相关的ALI疾病特征基因,其中GSK3β是凉膈散治疗ALI的作用靶点。在脂多糖诱导的ALI小鼠模型中,凉膈散和GSK-3β抑制剂TWS119均可显著减轻小鼠肺组织水肿(P<0.001),下调GSK-3β基因表达,降低Th17细胞比例、Th17/Treg比值和白细胞介素-17含量(P<0.001,P<0.05),提高Treg细胞比例和转化生长因子-β含量(P<0.05)。加入GSK-3β激动剂Wortmannin处理后,凉膈散的上述作用被部分逆转。结论GSK-3β是凉膈散治疗ALI的作用靶点,凉膈散可通过抑制GSK-3β表达调节Th17/Treg免疫平衡,从而发挥治疗ALI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膈散 内毒素 急性肺损伤 GSK-3Β Th17/Treg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肢骨折内固定取出相关问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任绍东 陈泽群 +3 位作者 屠永刚 马邦兴 张史飞 袁浩彬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19期22-23,共2页
目的探讨骨折内固定取出的几个常见问题(如螺钉滑丝、螺钉卡死、瘢痕的处理、出血问题、镇痛、快速康复问题等)的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内固定取出中出现的问题及采用的相应手段和自制工具的使用情况。结果 1例取出失败,16例螺... 目的探讨骨折内固定取出的几个常见问题(如螺钉滑丝、螺钉卡死、瘢痕的处理、出血问题、镇痛、快速康复问题等)的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内固定取出中出现的问题及采用的相应手段和自制工具的使用情况。结果 1例取出失败,16例螺钉滑丝采用反向丝攻配合自制的压紧装置取出,5例钢板螺钉卡死,采用磨钻头将钉帽磨碎,再将钢板出,其余螺杆用自制的空心钻将其取出,单根螺钉卡死,也可采用钢板折弯后逆时针方向转动取出。对于瘢痕较大或外露部位的瘢痕,采用"V"形瘢痕切除且行皮下美容缝合。对于取钉后钉孔出血明显的采用骨蜡封口,皮肤和皮下出血采用电刀边切边止血,一般不用止血带。缝合皮肤前在皮下注射"鸡尾酒"起到镇痛及止血作用。可达到术后2 h快速康复的目的。结论针对内固定取出时常见的取出困难、止血、镇痛、美容及快速康复问题采用相应合理的措施即可达到取出成功及早期康复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固定取出困难 螺钉滑丝 瘢痕 止血 镇痛 快速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罗非班静注联合替格瑞洛、阿司匹林口服治疗急性非致残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23
6
作者 申杰 高有安 +4 位作者 刘琦 黎展鸿 杨志勇 刘越存 刘福坤 《山东医药》 CAS 2021年第36期68-71,共4页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静注联合替格瑞洛、阿司匹林口服治疗急性非致残性缺血性脑卒中(ANIS)的临床效果。方法160例ANIS患者根据用药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采用替罗非班静注联合替格瑞洛、阿司匹林口服,对照组采用替格瑞...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静注联合替格瑞洛、阿司匹林口服治疗急性非致残性缺血性脑卒中(ANIS)的临床效果。方法160例ANIS患者根据用药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采用替罗非班静注联合替格瑞洛、阿司匹林口服,对照组采用替格瑞洛、阿司匹林口服,比较两组治疗后90 d主要疗效指标及安全性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90 d发生脑卒中3(3.8)、缺血性脑卒中3(3.8)、出血性脑卒中0例、心肌梗死0例、TIA 1例(1.3%)、全因死亡2例(2.5%),对照组分别为5例(6.3%)、5例(6.3%)、0例、0例、3例(3.8%)、2例(2.5%),两组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比较,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90 d发生重度出血0例、中度出血0例、轻度出血2例(2.5%)、任何出血5例(6.3%),对照组分别为0例、0例、1例(1.3%)、4例(5%),两组比较,P均>0.05。结论替罗非班静注联合替格瑞洛、阿司匹林口服可明显降低ANIS 90 d卒中复发率,且不增加中重度出血事件,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罗非班 替格瑞洛 阿司匹林 脑梗死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在糖尿病心肌病发生发展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杜柯一 席洋波 +2 位作者 陈冬萍 杨帆 肖建民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14期93-96,共4页
在糖尿病心肌病(DCM)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能量代谢紊乱、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障碍、局部慢性炎症、细胞凋亡、自噬、内皮功能紊乱、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等均有参与。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参与调节细胞分化、增殖、凋亡、迁移、血管生成等... 在糖尿病心肌病(DCM)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能量代谢紊乱、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障碍、局部慢性炎症、细胞凋亡、自噬、内皮功能紊乱、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等均有参与。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参与调节细胞分化、增殖、凋亡、迁移、血管生成等多种过程。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心脏组织中lncRNA异常表达,通过调节心肌细胞凋亡、自噬、焦亡、铁死亡,心肌间质纤维化以及心肌细胞肥大,导致DCM的病理生理变化。了解lncRNA表达变化在糖尿病心肌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有助于为DCM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细胞凋亡 细胞自噬 细胞焦亡 铁死亡 间质细胞纤维化 心肌细胞肥大 糖尿病并发症 心肌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杨丽玲 周湘君 +2 位作者 郑武娟 邓艳娴 李薇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8-23,共6页
目的:探讨儿童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MR-KPN)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其治疗及防控提供循证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暨南大学附属东莞医院2017-2020年收治的124例肺炎克雷伯菌(KPN)感染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多重耐药分为MR-KPN组43例和... 目的:探讨儿童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MR-KPN)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其治疗及防控提供循证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暨南大学附属东莞医院2017-2020年收治的124例肺炎克雷伯菌(KPN)感染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多重耐药分为MR-KPN组43例和KPN组81例。通过单因素分析筛选MR-KPN感染的危险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标本来源均以痰液为主。患儿年龄、住院时间、预后、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双胎、既往病史(肺炎、泌尿道感染、其他疾病)、培养前使用抗菌药物(β-内酰胺类复合制剂、第二代头孢菌素、第三代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院内感染、静脉用糖皮质激素、肠外营养液、免疫抑制剂、住院使用抗菌药物(碳青霉烯类、β-内酰胺类复合制剂、其他抗菌药物)、侵入性操作(胃管、导尿管、鼻饲管及其他操作)、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和首次培养阳性前C反应蛋白(CRP)水平为MR-KPN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早产、培养前使用β-内酰胺类复合制剂和鼻饲置管为MR-KPN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早产、培养前使用β-内酰胺类复合制剂和鼻饲置管是儿童发生MR-KPN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 危险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疱疹病毒IgM抗体检测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2
9
作者 展帮乐 阮建波 +2 位作者 朱和玲 张霞 周湧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9年第3期160-162,共3页
目的:了解两种不同血清学检测方法检测单纯疱疹病毒IgM抗体的敏感性。方法:收集2018年5-6月50例生殖器疱疹高危人群,分别采用酶联免疫法及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血清中单纯疱疹病毒IgM抗体,统计比较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结果:50例高危人群中... 目的:了解两种不同血清学检测方法检测单纯疱疹病毒IgM抗体的敏感性。方法:收集2018年5-6月50例生殖器疱疹高危人群,分别采用酶联免疫法及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血清中单纯疱疹病毒IgM抗体,统计比较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结果:50例高危人群中: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单纯疱疹IgM阳性12例,阳性率24.00%,其中1型IgM阳性4例,阳性率8.00%,2型IgM阳性8例,阳性率16.00%;酶联免疫方法检测IgM阳性4例,阳性率8.00%,其中1型IgM阳性2例,阳性率4.00%,2型IgM阳性2例,阳性率4.00%。化学发光免疫法IgM阳性检测率高于酶联免疫法(2=8,P<0.05)。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HSVIgM、HSV-1型IgM、HSV-2型IgM的结果相对酶联免疫法的特异度分别为82.61%、95.83%、87.50%,灵敏度均为100%。结论: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生殖器疱疹高危人群单纯疱疹病毒IgM抗体阳性率高于酶联免疫法,且操作简单、所需时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疱疹病毒 化学发光免疫法 酶联免疫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