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金融集聚视角的产业结构升级研究——以广东省为例 被引量:72
1
作者 黎平海 王雪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1-59,127,128,共11页
从金融集聚角度考察金融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有助于全面、动态地把握金融因素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内在关系。在分析金融集聚作用于产业结构升级内在机制的基础上,利用因子分析法对广东省历年金融集聚水平进行测度,并对该省金融集聚... 从金融集聚角度考察金融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有助于全面、动态地把握金融因素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内在关系。在分析金融集聚作用于产业结构升级内在机制的基础上,利用因子分析法对广东省历年金融集聚水平进行测度,并对该省金融集聚与产业结构升级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的结果表明,金融集聚通过其特有的经济效应,拓宽了投融资渠道,提高了资金供给水平和配置效率,推动了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因此,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和加强地区金融合作,具有深化金融集聚水平、提高金融集聚质量、进而推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的战略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集聚 产业结构升级 因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股票市场的长期记忆性与趋势预测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谭政勋 张欠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57-66,共10页
本文利用较新的精准局部似然函数法,以上证指数为对象,估计了ARFIMA(p,d,q)模型的长期记忆参数d,并分析了上证指数的趋势性变化。估计结果和稳健性检验均表明,上证指数具有长期记忆性,以上证指数为代表的股票市场并非有效;模拟结果显示... 本文利用较新的精准局部似然函数法,以上证指数为对象,估计了ARFIMA(p,d,q)模型的长期记忆参数d,并分析了上证指数的趋势性变化。估计结果和稳健性检验均表明,上证指数具有长期记忆性,以上证指数为代表的股票市场并非有效;模拟结果显示,当滚动窗口n=260,带宽m=[n0.65]时,长期记忆参数即估计量d既具备一致性,又具有渐进正态性。在2004年10月8日至2015年11月13日期间,模型给出了8次上涨或下跌的趋势转换信号,其中7次信号是正确的,仅有1次给出了错误信号;股票价格由下跌趋势转为上涨趋势和由上涨趋势转为下跌趋势两种情况相比,记忆参数d在前一种情况时下跌幅度更大,给出的信号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FIMA(p d q)模型 长期记忆性 ELW估计法 趋势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化金融衍生产品的理论定价模型与实证——基于汇丰银行SLSA系列理财产品 被引量:4
3
作者 时旭辉 侯明亮 徐红娟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6-38,共13页
在综合考察结构化金融衍生产品多种定价思路的基础上,结合汇丰银行推出的SLSA系列理财产品,运用连续无套利组合定价法和离散二叉树风险中性定价法,将Monte Carlo模拟和Logistic非线性回归模型综合起来,提出了结构化金融衍生产品不确定... 在综合考察结构化金融衍生产品多种定价思路的基础上,结合汇丰银行推出的SLSA系列理财产品,运用连续无套利组合定价法和离散二叉树风险中性定价法,将Monte Carlo模拟和Logistic非线性回归模型综合起来,提出了结构化金融衍生产品不确定性的一个新的处理技术和定价方法。实证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定价方法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和较高的扩展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化金融衍生品 无套利定价法 风险中性定价法 MONTE CARLO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I: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先行指标——基于PPI引导CPI变动的研究 被引量:21
4
作者 萧松华 伍旭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05-113,共9页
为抑制通货膨胀,中央银行需要准确把握通货膨胀的先行指标,从而得以正确把握经济和物价的未来走势并进行前瞻性调控。研究表明PPI引导了CPI变动,其原因是生产资料价格指数、生活资料价格指数和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价格指数都引导了CPI变... 为抑制通货膨胀,中央银行需要准确把握通货膨胀的先行指标,从而得以正确把握经济和物价的未来走势并进行前瞻性调控。研究表明PPI引导了CPI变动,其原因是生产资料价格指数、生活资料价格指数和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价格指数都引导了CPI变动。因而PPI可以作为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先行指标,政府和学者可以利用PPI预测通货膨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货膨胀 先行指标 PPI CP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上市公司债权融资的治理效应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黄文青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9-72,共4页
本文以主营业务利润率作为公司治理效应的衡量指标,从负债总体水平、债务期限结构和债权人性质三个层面对上市公司的债权融资治理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发现,资产负债率与公司绩效显著负相关,债权治理表现出弱化的特征;长期债务和... 本文以主营业务利润率作为公司治理效应的衡量指标,从负债总体水平、债务期限结构和债权人性质三个层面对上市公司的债权融资治理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发现,资产负债率与公司绩效显著负相关,债权治理表现出弱化的特征;长期债务和企业债券融资的治理效用是显著的,而商业信用融资与银行借款均不能对上市公司经营者形成有效监督和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债权融资 公司治理 资本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知识产权的证券化融资管理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李海生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8-90,共3页
目前,知识已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一个重要因素,知识产权已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资本市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现有国内理论对知识产权证券化融资管理的研究较少。
关键词 知识产权证券化 证券化融资 管理研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国 综合国力竞争 资本市场 融资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均衡汇率与金融发展相关吗?——基于BEER修正模型的人民币均衡汇率测算 被引量:3
7
作者 沈军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45-149,共5页
加入金融发展水平的均衡汇率测算是破解包括人民币汇率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汇率问题的可循之径。笔者论证了金融非中性是均衡汇率测算引入金融发展因素与形成BEER修正模型的理论依据,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到中国金融发展的综合指标,在此基础上... 加入金融发展水平的均衡汇率测算是破解包括人民币汇率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汇率问题的可循之径。笔者论证了金融非中性是均衡汇率测算引入金融发展因素与形成BEER修正模型的理论依据,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到中国金融发展的综合指标,在此基础上,运用协整检验与H-P滤波分析对1994年~2010年的人民币均衡汇率水平和汇率失调程度进行了测算。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金融发展对人民币实际汇率有着较大程度的影响且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考虑中国金融发展水平因素后人民币汇率失调在5%以内,失调程度轻微。笔者从另一角度支持了Chueng等人的"人民币低估问题存在高估"的研究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币均衡汇率 金融非中性 金融发展 BEER修正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动机实证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黎平海 李瑶 《经济前沿》 2009年第10期27-38,共12页
在经历了以出口贸易、招商引资为重点的对外合作模式后,中国对外开放正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资本输出成为新一轮对外合作的重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以跨国并购为主。本文通过对中国企业1984年~2008年58家代表性企业9... 在经历了以出口贸易、招商引资为重点的对外合作模式后,中国对外开放正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资本输出成为新一轮对外合作的重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以跨国并购为主。本文通过对中国企业1984年~2008年58家代表性企业98个跨国并购案例动机分析,发现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主要是为了增加市场份额,促进多样化,并获得国外先进技术和其他资源。从并购主体看,国有企业是跨国并购的主体力量;从行业分布来看,跨国并购多数属于资源导向型和效率导向型;从区位分布来看,区位分布与产业结合非常紧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国并购 战略性资产寻求型跨国并购 市场寻求型跨国并购 战略性资源寻求型跨国并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质信念、异质信念与市场中性策略实证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曾长兴 《南方金融》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4-67,33,共5页
在同质信念资产定价模型假定下,市场中性策略各风险资产权重为零,这与投资实践不吻合。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把市场中性策略拓展到异质信念资产定价模型中。本文完成了异质信念假定下市场中性策略最优对冲比例的求解,为广泛存在的市场中... 在同质信念资产定价模型假定下,市场中性策略各风险资产权重为零,这与投资实践不吻合。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把市场中性策略拓展到异质信念资产定价模型中。本文完成了异质信念假定下市场中性策略最优对冲比例的求解,为广泛存在的市场中性策略提供了理论指导。在此基础上,本文选取扣除市场因子、行业因子和流动性需求后的换手率指标作为异质信念代理指标,实证分析了异质信念市场中性策略可以获得稳定的中性策略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质信念 异质信念 市场中性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市政债券发债主体资格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倪泽强 《南方金融》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73-77,共5页
对市政债券发债主体的资格认定,现有研究缺乏系统性定量分析成果。针对此,本文探索性地构建了一套指标体系,并用我国35城市样本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这些指标进行筛选和验证,最终确定了包含四个一级、十六个二级指标的... 对市政债券发债主体的资格认定,现有研究缺乏系统性定量分析成果。针对此,本文探索性地构建了一套指标体系,并用我国35城市样本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这些指标进行筛选和验证,最终确定了包含四个一级、十六个二级指标的市政债券发行主体资格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结果将为相关理论和实务部门提供一个有用的分析评价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政债券 主体资格 评价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股股东侵占治理与监管机制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海生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29-134,共6页
自1990年沪深证券交易所成立以来,30多年的改革开放见证了我国资本市场跨越式、和谐、科学的发展。最新研究认为:特别对待公司制度得到实施的可能性越高,小股东保护的可能性越大。同时我国资本市场上的内部人控制问题可能会演变为加剧... 自1990年沪深证券交易所成立以来,30多年的改革开放见证了我国资本市场跨越式、和谐、科学的发展。最新研究认为:特别对待公司制度得到实施的可能性越高,小股东保护的可能性越大。同时我国资本市场上的内部人控制问题可能会演变为加剧控股股东为谋求私人利益的"侵占之手"行为。文章通过对控股股东侵占与公司治理制度的关系进行研究,以期达到强化公司治理,提高公司经营效率,进而改善股东保护的水平,最终达到较大程度上增加资本市场服务的能力。总之,控股股东侵占尤其是特别对待公司制度之下的,利用停牌接管来操纵盈余实施阻碍了公司治理的提高,突出政府监管职能等则是小股东保护所不可缺少的一种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东 侵占 特别对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有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变动的时滞效用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章志平 《南方金融》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76-78,85,共4页
股权结构与上市公司业绩是一个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本文以1990年到2010年上市时含有国有股的1174家公司为研究样本,对其国有股变动如何随着时间推移影响上市公司的业绩进行研究,得出国有股变动影响公司绩效的最佳时间段为国有股变动滞... 股权结构与上市公司业绩是一个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本文以1990年到2010年上市时含有国有股的1174家公司为研究样本,对其国有股变动如何随着时间推移影响上市公司的业绩进行研究,得出国有股变动影响公司绩效的最佳时间段为国有股变动滞后一年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股 上市公司 时滞效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金融危机中发达国家金融安全网政策的调整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被引量:1
13
作者 蒋海 李赟宏 《经济前沿》 2009年第9期34-39,共6页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再次暴露出美国及其他西方发达国家金融安全网存在着明显缺陷,需要进一步完善。同时此次危机也对完善我国金融安全网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本文首先对本次全球金融危机中主要发达国家金融安全网政策...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再次暴露出美国及其他西方发达国家金融安全网存在着明显缺陷,需要进一步完善。同时此次危机也对完善我国金融安全网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本文首先对本次全球金融危机中主要发达国家金融安全网政策的调整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通过经验借鉴,提出了完善我国金融安全网建设的六个主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危机 金融监管 最后贷款人 存款保险 金融安全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探控制权收益和控制权额外收益——中小股东保护和控股股东激励、约束研究
14
作者 李海生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2-54,58,共4页
尽管中小股东保护制度框架研究逐渐兴起,但对控股股东的治理研究却没有足够深入。控制权收益是指控股股东应该得到的,它是对投资风险的补偿与激励,控制权额外收益是指控股股东应该得到之外的额外收益,它不是对投资风险的补偿,应该受到... 尽管中小股东保护制度框架研究逐渐兴起,但对控股股东的治理研究却没有足够深入。控制权收益是指控股股东应该得到的,它是对投资风险的补偿与激励,控制权额外收益是指控股股东应该得到之外的额外收益,它不是对投资风险的补偿,应该受到约束。控股股东侵害(如有的甚至利用停牌退市接管来操纵,有的金融机构通过精巧财务处理实施)限制了公司治理水平的提高,必要的监督则是捍卫公司治理制度所不可缺少的一种机制和手段。文章对控制权收益和控制权额外收益,包括中小股东保护和控股股东激励、约束的关系进行研究,以期达到强化公司治理来保护中小股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股股东 激励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资大股东持股与商业银行绩效关系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少波 孙兰 邓可斌 《证券市场导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3-59,共7页
外资大股东的引入是我国商业银行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鉴于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证明这一措施能否有效提升商业银行短期绩效,而长期绩效或价值对于商业银行更为重要,本文首次同时研究其对商业银行短期和长期绩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基于... 外资大股东的引入是我国商业银行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鉴于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证明这一措施能否有效提升商业银行短期绩效,而长期绩效或价值对于商业银行更为重要,本文首次同时研究其对商业银行短期和长期绩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基于我国A股市场2006~2011年度的16家银行116个样本的面板数据,我们的实证结果表明:(1)外资股权比例高的银行,其短期绩效会高于同样条件下外资股权比例低的银行;(2)外资进入既有效促进了我国银行短期绩效提升,同时也抑制了各商业银行长期价值的提升;(3)在效率方面,外资进入对银行x效率的提升不存在显著的影响。综合来看,外资进入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短期绩效虽然存在着一定正面影响,但对长期绩效却存在显著的负面作用。本文结论的政策意义是明显的:外资持股对商业银行的长期经营安全问题可能存在一定负面作用,应予以特别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资股权 上市银行 X效率 商业银行绩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偏好调控模式及其演变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创练 蒋海 单敬群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50-64,共15页
非对称性实现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是央行调控宏观经济的普遍策略,本文基于非对称性福利损失函数,首次通过逆推实现央行时变非对称性偏好调控模式估计。结果表明,央行在调控通胀和通胀波动目标上表现出较强的政策取向,同时,存在厌恶通胀... 非对称性实现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是央行调控宏观经济的普遍策略,本文基于非对称性福利损失函数,首次通过逆推实现央行时变非对称性偏好调控模式估计。结果表明,央行在调控通胀和通胀波动目标上表现出较强的政策取向,同时,存在厌恶通胀和规避经济收缩的时变非对称性偏好,由此也使得央行具有较强的动机维护实际通胀低于通胀目标以及实际经济增速高于经济增长目标。特别是,央行在厌恶通胀和规避经济衰退上的非对称性偏好呈现出较强的此消彼长关系。此外,近年来央行厌恶通胀的非对称性偏好持续走强,而规避经济收缩的非对称性偏好却逆向变弱,表明我国货币政策具有较强的治理通胀偏好,但维持经济增速高于增速目标的政策取向却有所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非对称性偏好 时变参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金融风险周期监测与央行货币政策非对称性效果识别 被引量:15
17
作者 陈创练 单敬群 林玉婷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9-92,共14页
本文采用时变参数因子增广向量自回归模型(TVP-FAVAR),并基于动态模型平均法测度了金融子系统变量的时变权重,通过加权计算得到我国金融风险周期指数(FRI)。然后改进构建了分区制货币政策模型系统,并采用逻辑平滑转换向量自回归模型(LST... 本文采用时变参数因子增广向量自回归模型(TVP-FAVAR),并基于动态模型平均法测度了金融子系统变量的时变权重,通过加权计算得到我国金融风险周期指数(FRI)。然后改进构建了分区制货币政策模型系统,并采用逻辑平滑转换向量自回归模型(LST-VAR)研究了高低区制下,价格型和数量型货币政策对金融风险的传导效应,在此基础上,设计并测度了我国货币政策的时滞效应。研究发现,我国金融风险具有明显的两区制特征,样本区间内FRI大多时期处于低风险区制,而高风险区制的时间段与国内外重大金融风险事件相吻合。两种紧缩的货币政策均有利于抑制金融风险及其波动,且在高风险区制的抑制效应更为显著。对于货币政策时滞效应,数量型货币政策对金融风险的抑制作用大于价格型货币政策,但2008、2012和2015年三个高金融风险期的时滞效应均较小。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风险周期 货币政策 逻辑平滑转换向量自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联储政策对全球经济的溢出效应与国际货币政策协调机制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陈创练 王浩楠 单敬群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0-35,共16页
美国货币政策是全球宏观经济波动的重要扰动因素之一,这种扰动同时具有隐蔽性和异质性特征,由此使得各经济体货币政策制定面临复杂的协调难题。鉴于此,本文在测算美国货币政策对全球29个经济体溢出效应基础上,构建国际政策协调或非协调... 美国货币政策是全球宏观经济波动的重要扰动因素之一,这种扰动同时具有隐蔽性和异质性特征,由此使得各经济体货币政策制定面临复杂的协调难题。鉴于此,本文在测算美国货币政策对全球29个经济体溢出效应基础上,构建国际政策协调或非协调模型,同时通过逆推的方式识别在协调或非协调情形下的各经济体货币政策规则,并以此为基础测算各经济体货币政策规则协调与否的福利损失。研究结果表明:第一,美国紧缩货币政策并不能有效降低全球通货膨胀,但却导致部分经济体产出缺口下降和宏观杠杆周期上升;第二,美国货币政策向受其货币政策牵引更大的经济体输出金融风险;第三,当受美国货币政策牵引更大的经济体采取国际货币政策协调时,美国货币政策对该经济体经济周期的负面影响以及货币政策福利损失都得到较大改善。结合各经济体特征可以发现,加强政府对经济体内部的干预能力,增强货币政策独立性可以降低美国货币政策对各经济体的负面效应,并以较低政策成本维护内部宏观经济和金融稳定,这也为各经济体应对外部货币政策冲击的政策制定提供有益的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政策溢出效应 货币政策规则时变系数 国际货币政策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与经济结构调整
19
作者 胡宇 郑华峰 《南方经济》 1998年第1期37-39,共3页
金融是一个国家经济生活的核心部分。如何充分发挥金融的作用,促进我国经济结构的优化和调整,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是我们急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从证券融资与所有制结构调整、投资银行与资产重组、信贷政策与产业... 金融是一个国家经济生活的核心部分。如何充分发挥金融的作用,促进我国经济结构的优化和调整,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是我们急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从证券融资与所有制结构调整、投资银行与资产重组、信贷政策与产业升级等几个方面进行具体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结构 证券融资 投资银行 资产重组 金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公司治理机制的投资者保护系统构架研究
20
作者 李锦霖 《财会通讯(上)》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1-103,共3页
资本市场发展深人,投资者作用及地位差异问题凸显。投资者作为资金供给者不直接参与公司经营,无法及时了解资金使用情况及公司经营风险;上市公司作为资金需求方,使用资金进行公司经营及项目投资,把握上市公司未来投资风险。,在资... 资本市场发展深人,投资者作用及地位差异问题凸显。投资者作为资金供给者不直接参与公司经营,无法及时了解资金使用情况及公司经营风险;上市公司作为资金需求方,使用资金进行公司经营及项目投资,把握上市公司未来投资风险。,在资金供需双方构建的委托代理关系中,内部人最大化个人利益时借助机会主义行为侵占投资者利益,信息不对称使得投资者无法及时获取侵占信息而保障自身利益。投资者是资本市场主力,对投资者保护亦是保障资本市场持续健康发展,因而成为各国立法及监管的主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司治理机制 投资者保护 系统构架 信息不对称 资金使用 经营风险 委托代理关系 机会主义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