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刘震云小说写作的“语言学转向” 被引量:3
1
作者 赵黎明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63-171,共9页
刘震云是一位极具文体意识的作家,其文体实践无不打上“语言学转向”的鲜明烙印。从《故乡相处流传》开始,其小说叙事开始实现从“写实”向“叙述”的转变。从文本事实来看,刘震云小说写作的几次变化都与“语言学转向”的相关论题若合符... 刘震云是一位极具文体意识的作家,其文体实践无不打上“语言学转向”的鲜明烙印。从《故乡相处流传》开始,其小说叙事开始实现从“写实”向“叙述”的转变。从文本事实来看,刘震云小说写作的几次变化都与“语言学转向”的相关论题若合符契:语言哲学的“正名”“说话”与“交往”等命题,被小说以母题形式加以呈现;其虚化事实、凸显讲述的“喷空叙事”,也与现代语言学思潮影响下的历史叙事学声气相通。现代语言哲学的润泽,哲学与文学之间的共振,不仅使作家的文学观发生了裂变,也使其小说获得了一定的哲学深度。这种影响是一柄双刃剑,在给其小说带来若干文体新质的同时,也带来了非现实化、非历史化等问题,需要辩证地看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震云 小说写作 “语言学转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诗歌的意脉变迁与关系词--兼论新诗语法革新及其诗学影响
2
作者 赵黎明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6-132,125,159,160,共10页
关系词是诗文意脉的重要载体。在中国诗体发达史上,关系词在诗中的出没呈现出“显—隐—显”的U字形轨迹,具体表现为古体中尚不忌讳,近体中基本消失,词曲中逐渐增多,而在新诗中则被广泛使用。新诗中关系词的这种“散文化”用法,不仅为... 关系词是诗文意脉的重要载体。在中国诗体发达史上,关系词在诗中的出没呈现出“显—隐—显”的U字形轨迹,具体表现为古体中尚不忌讳,近体中基本消失,词曲中逐渐增多,而在新诗中则被广泛使用。新诗中关系词的这种“散文化”用法,不仅为中国诗体带来了从意合到形合、由混指到确指、由断续到连续等方面的重大改变,还牵涉出中国诗歌古今中外关系以及文野高下程度等诗学问题,具有重要的文体价值和文化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系词 汉语诗歌 意脉变迁 新诗 语法革新 诗学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三代人”诗学话语的哲学逻辑
3
作者 赵黎明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40-150,共11页
“第三代人”是朦胧诗之后新一代诗人的统称,是被称为“语言自觉”的一代,然其诗学话语多来自现代语言哲学,言说逻辑也是语言哲学的延伸。他们关于语言“划界”和“日常生活”的论述,源于维特根斯坦的相关话语;其“诗到语言为止”“废... “第三代人”是朦胧诗之后新一代诗人的统称,是被称为“语言自觉”的一代,然其诗学话语多来自现代语言哲学,言说逻辑也是语言哲学的延伸。他们关于语言“划界”和“日常生活”的论述,源于维特根斯坦的相关话语;其“诗到语言为止”“废话理论”等,也来自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语言观;而“能指还原”“拒绝隐喻”诸说,则是对索绪尔能指/所指理论的直接演绎。“第三代人”诗学话语与现代语言哲学并不在一个论域,其对哲学的解读浮光掠影,各种说法之中“误读”者有之,望文生义者有之,尽管如此,还是成功地将哲学资源转化成诗学资源,发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诗歌运动。不仅这样,他们还将语言事件变成行动事件,将思想的诗学变成行为的诗学,为当代文学发展提供了一份别样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代人 诗学话语 哲学逻辑 日常语言 诗到语言为止 能指还原 拒绝隐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