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鼠眼内移植三种B16黑色素瘤细胞系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赵军 李辰 +2 位作者 狄静芳 冯峥 赵松滨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914-916,T002,共4页
目的 :比较B16F0、B16F1、B16F10 3种黑色素瘤细胞系的细胞移植于该肿瘤细胞系来源的C5 7BL/6小鼠前房内的进展情况。方法 :将此三种黑色素瘤细胞系培养后的活细胞悬液移植于C5 7BL/6小鼠前房内 ,观察并比较其眼球溃破时间、淋巴结和肺... 目的 :比较B16F0、B16F1、B16F10 3种黑色素瘤细胞系的细胞移植于该肿瘤细胞系来源的C5 7BL/6小鼠前房内的进展情况。方法 :将此三种黑色素瘤细胞系培养后的活细胞悬液移植于C5 7BL/6小鼠前房内 ,观察并比较其眼球溃破时间、淋巴结和肺的转移及生存期。结果 :F10组移植肿瘤眼眼球溃破时间早于另两组 ,而F0组与F1组间无差异。在鼠前房移植肿瘤细胞后的 18d ,F1组及F10组鼠出现移植肿瘤眼同侧的颈部淋巴结转移 ,而F0组未出现类似情况 ;在鼠前房移植肿瘤细胞后的 2 8d ,3组均出现肺转移。F0组小鼠生存时间长于另两组 ,而F1组与F10组间无差异。结论 :3种黑色素瘤细胞系的细胞移植于小鼠前房内后进展不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 细胞系 对比研究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K细胞对异基因骨髓移植中移植排斥和造血及免疫重建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杨志刚 熊丹 +3 位作者 曾耀英 梁亮 李庆华 吴国才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3期627-632,共6页
本研究探讨自然杀伤(NK)细胞在小鼠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中对移植排斥、造血及免疫重建的影响。以C57BL/6(H-2b)小鼠为供鼠、BALB/c(H-2d)小鼠为受鼠,分别在致死剂量和非致死剂量(≤7.0Gy)全身照射(TBI)的预处理条件下进行allo-BMT... 本研究探讨自然杀伤(NK)细胞在小鼠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中对移植排斥、造血及免疫重建的影响。以C57BL/6(H-2b)小鼠为供鼠、BALB/c(H-2d)小鼠为受鼠,分别在致死剂量和非致死剂量(≤7.0Gy)全身照射(TBI)的预处理条件下进行allo-BMT,移植同时输注供鼠外周T细胞和(或)NK细胞,移植后不同时间检测受鼠外周血白细胞、骨髓CD34+细胞数和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3+细胞、CD19+细胞及供鼠来源的H-2Kb+细胞表达的百分率,并对不同移植组的存活率、植入与排斥、造血及免疫重建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致死剂量TBI预处理的移植中,输注NK细胞与不输注NK细胞的移植组比较,存活率显著增高(60天存活率为70%vs0.0%);白细胞数、CD19+细胞表达及骨髓CD34+细胞数恢复快;H-2Kb+细胞的表达水平高[(86.68±4.45)%vs(4·68±0·32)%]。移植后28天输注NK细胞组CD3+细胞表达水平明显低于不输注NK细胞组[(33.69±3.36)%vs(50.40±5·06)%,p<0.01],移植后60天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非致死剂量TBI预处理的移植中,移植后30天,异基因骨髓移植组H-2Kb+细胞表达率明显下降,移植后60天已下降至移植前水平;而输注高浓度和低浓度NK细胞的两组在移植后60天仍能检测到80%以上的H-2b+细胞表达。结论:在小鼠allo-BMT中,同种异基因反应性NK细胞可以抑制移植排斥,提高造血干细胞的植入水平,促进造血及免疫重建并增加移植受鼠的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杀伤细胞 骨髓移植 同种异基因反应性 造血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茱萸总甙滴眼液眼内药代动力学及药效学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孟晶 李辰 +4 位作者 陈建苏 赵松滨 狄静芳 杨皓庄 张穗梅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4期5-10,共6页
目的 :研制出山茱萸总甙 (COG)滴眼液 ,对该滴眼液的药代动力学进行研究 ,并观察其局部应用对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该滴眼液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进行研究。建立封闭群大鼠角膜移植模型 ,随机分为 4组 :A... 目的 :研制出山茱萸总甙 (COG)滴眼液 ,对该滴眼液的药代动力学进行研究 ,并观察其局部应用对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该滴眼液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进行研究。建立封闭群大鼠角膜移植模型 ,随机分为 4组 :A组为空白对照组 ,B、C、D组分别为使用质量分数 0 5 %、1%和 2 %COG滴眼液组。用裂隙灯显微镜记录及比较各组角膜排斥反应发生时间。结果 :COG滴眼液在新西兰白兔眼内为一室模型 ,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为 :A =4 316 μg/mL ,Ke=2 0 5 6h- 1,Ka=2 5 79h- 1,LagTime =0 198h ,t1/ 2 ,Ka=0 0 2 3h ,t1/ 2 ,Ke=0 2 5 7h ,Tmax=0 986h ,ρmax=1 2 94 μg/mL ,AUC =1 6 0 1μg·h/mL ,其拟合的动力学方程为 ρ(t) =10 6 0 5×Dose×(e- 2 0 56× (t- 0 198) -e- 2 579× (t- 0 198) )。术后各组发生角膜移植排斥时间 ,A组与B、C、D组、B组与C、D组、C组与D组间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其中作用最强的为C组。结论 :COG滴眼液能有效地防治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COG滴眼液眼内有效峰浓度出现在点药后 0 986h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研究 山茱萸总甙 滴眼液 药代动力学 角膜移植 免疫排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肋生长板软骨细胞的分离、培养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季煜华 俞瑜 曾耀英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97-1000,共4页
目的建立大鼠肋生长板软骨细胞(RGC)分离、培养的方法,探讨其生物学特性,为软骨细胞增殖分化的调控和软骨组织工程修复的研究建立实验基础。方法显微解剖出大鼠肋生长板软骨,酶消化法获得分散的单个RGC。观察单层培养的不同代数RGC的细... 目的建立大鼠肋生长板软骨细胞(RGC)分离、培养的方法,探讨其生物学特性,为软骨细胞增殖分化的调控和软骨组织工程修复的研究建立实验基础。方法显微解剖出大鼠肋生长板软骨,酶消化法获得分散的单个RGC。观察单层培养的不同代数RGC的细胞形态变化,并进行细胞生长动力学分析;组织化学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不同代数RGC蛋白多糖和Ⅱ型胶原的表达。结果本实验分离的RGC中活细胞比例大于98%;原代培养细胞呈多角形或圆形,第6代细胞仍保持多角的形态;前4代细胞的每日倍增指数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而增加,第5代后显著降低;原代培养的RGC中Ⅱ型胶原阳性染色细胞比例大于95%,阿尔新蓝染色也呈阳性;随着传代次数增加阳性细胞的比例下降。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分离培养方法可以获得高纯度、高活性的软骨细胞,前3代RGC保持了在体软骨细胞的表型是研究软骨增殖分化调控的良好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面 软骨细胞 胶原Ⅱ型 蛋白聚糖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小胶质细胞的分离、纯化、特异分子表达与吞噬功能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黄秀艳 曾耀英 +1 位作者 张彩 朱斌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39-944,共6页
目的:探讨人小胶质细胞(microglia)分离、纯化、培养及鉴定的方法,为深入研究小胶质细胞功能建立一种简便的、稳定的细胞模型。方法:取5个月人工药物引产的胎儿脑组织,将脑组织剪碎、研磨、过滤、离心获取混合胶质细胞悬液,用DMEM/F12... 目的:探讨人小胶质细胞(microglia)分离、纯化、培养及鉴定的方法,为深入研究小胶质细胞功能建立一种简便的、稳定的细胞模型。方法:取5个月人工药物引产的胎儿脑组织,将脑组织剪碎、研磨、过滤、离心获取混合胶质细胞悬液,用DMEM/F12完全培养基调整细胞密度为2×1010cells/L,接种于75cm2培养瓶中(记作first0d);7-10d后,进行第1次纯化。此次纯化采用轻柔摇动法将贴壁不牢的小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与底层的星形胶质细胞分离并转入另一培养瓶继续培养扩增(记作second0d);4-5d后,混合的小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汇合成片,采用胰酶-EDTA消化法结合差速贴壁法进行第2次纯化。此次纯化将消化得到的细胞悬液离心和重悬,接种于培养瓶(记作0h);2h后,小胶质细胞贴壁生长,少突胶质细胞依然漂浮在培养上清中,此时通过移走上清以去除少突胶质细胞,即得到高纯度的小胶质细胞;运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流式细胞术结合细胞表面或胞内免疫荧光抗体染色技术检测所分离的小胶质细胞CD45,CD11b和CD68的阳性率,以计算其纯度;通过吞噬荧光微球评价其吞噬功能;利用胞膜边缘波动(membrane ruffling)现象结合荧光标记的鬼笔环肽染色技术鉴定其活化水平。结果:我们所分离的小胶质细胞中,>98%的细胞表达CD45,CD11b和CD68,并且能够吞噬荧光微球。结论:我们成功地分离和纯化了人小胶质细胞,所得到的小胶质细胞高表达CD45,CD11b和CD68分子,并且具有很强的吞噬功能,为进一步进行其功能和蛋白质组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神经胶质细胞 CD68 吞噬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凋亡细胞线粒体膜电势与物理参数变化的可视化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梁佩燕 曾耀英 +1 位作者 王通 楼湘莹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05-109,120,共6页
目的:通过放线菌酮(CHX)诱导HL-60细胞凋亡模型,探讨线粒体膜电势与细胞物理参数的变化。方法:建立CHX诱导HL-60细胞凋亡模型。于6和18 h时点,利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和晚期凋亡细胞及坏死细胞比率;利用JC-1染色... 目的:通过放线菌酮(CHX)诱导HL-60细胞凋亡模型,探讨线粒体膜电势与细胞物理参数的变化。方法:建立CHX诱导HL-60细胞凋亡模型。于6和18 h时点,利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和晚期凋亡细胞及坏死细胞比率;利用JC-1染色流式细胞术,通过对对照组和CHX组FL1/FL2散点图上具有不同荧光强度的细胞群划分为R2,R3,R4 3个细胞群,并分别对这些细胞群在FSC/SSC二维散点图上进行反向设门,分析细胞凋亡过程中线粒体膜电势变化与细胞物理参数间的关系。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凋亡细胞形态结构改变。结果:CHX可引起HL-60细胞凋亡;与对照组相比,CHX组R2和R3细胞群物理参数为FSC和SSC均显著增高,但线粒体膜电势无显著性差异,P>0.05;R4细胞群则为FSC降低,SSC增高,P<0.05,且线粒体膜电势降低。CHX可诱导HL-60细胞体积变小,皱缩,并出现凋亡特征,如核固缩形成新月体和质膜"出芽"现象。结论:流式细胞仪FSC/SSC图可视为细胞指纹图谱。本模型中线粒体膜电势降低的细胞变小,且颗粒程度增加,可能与细胞凋亡过程中的结构改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膜电势 细胞物理参数 放线菌酮 HL-60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滋病发病学研究进展与药物和疫苗研发新策略 被引量:2
7
作者 黄秀艳 曾耀英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861-1864,共4页
A breakthrough has recently been made in the studies on pathogenesis of HIV disease,which result in some new theories.New strategies for HIV drug and vaccine development are emerging in the impact of these new underst... A breakthrough has recently been made in the studies on pathogenesis of HIV disease,which result in some new theories.New strategies for HIV drug and vaccine development are emerging in the impact of these new understandings.The intestinal infection hypothesis proposes that HIV disease can be regarded as some kind of infectious disease of gut immune system as the major HIV infection is located in intestine.The acute catastrophe hypothesis suggests that the subsequent pathological changes are the fallout from a mucosal catastrophe of acute intestinal HIV infection,in which the majority of CD4+ T cells are deleted due to infection.The general immune overactivation hypothesis proposes that the general immune overactivation is harmful to patient as it increases the cell susceptibility to HIV infection and supportiveness of HIV replication.The host proteins related to HIV replication can be new targets for HIV drug discovery.The mucosal vaccine strategies,which attempt to induce HIV specific neutralizing antibodies on mucosal surface may be the first choice in development of prophylactic HIV vaccines.Induction of tolerance may be one of the strategies for HIV therapeutic vaccines because HIV disease can be regarded as autoimmune disease caused by HIV inf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 肠黏膜 免疫过度活化 艾滋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翘提取物对小鼠T淋巴细胞体外活化与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8
8
作者 尹乐乐 曾耀英 +1 位作者 黄秀艳 侯会娜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12,共3页
目的:分析连翘(FS)提取物对小鼠淋巴结T细胞的体外活化与增殖的影响,初步探讨其免疫抑制作用机制。方法:无菌分离小鼠淋巴结细胞,加入多克隆刺激剂刀豆蛋白A(ConA)进行刺激,利用荧光标记的单克隆抗体(mAb)染色结合流式细胞术(FCM),检测... 目的:分析连翘(FS)提取物对小鼠淋巴结T细胞的体外活化与增殖的影响,初步探讨其免疫抑制作用机制。方法:无菌分离小鼠淋巴结细胞,加入多克隆刺激剂刀豆蛋白A(ConA)进行刺激,利用荧光标记的单克隆抗体(mAb)染色结合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小鼠T淋巴细胞的表达的活化抗原CD69、CD25、CD71的表达情况;以羧基荧光素乙酰乙酸琥珀酰亚胺酯(CFDA-SE)染色,以FCM分析FS对淋巴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结果:终浓度为40、80、160 mg/L的FS均对ConA刺激诱导的T细胞CD69、CD25和CD71的表达有降低作用(P<0.05)。CFDA-SE染色分析显示,上述浓度的FS对ConA诱导的小鼠T淋巴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P<0.05)。结论:FS对ConA诱导的T细胞早、中、后期活化和体外增殖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翘提取物 T淋巴细胞 活化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外周血CD8^+T细胞CD28、CD56及CD57表达水平的老年性改变 被引量:12
9
作者 邱海霞 何贤辉 +4 位作者 刘毅 蔡小嫦 肇静娴 王南 曾耀英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77-480,共4页
目的 :通过对健康老年人与青年人外周血CD8+T细胞CD2 8、CD5 6及CD5 7表达水平的比较性研究 ,探讨免疫衰老的细胞学机制。方法 :采用三色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分析青年组 ( 2 0 - 35岁 )与老年组 ( 6 0 - 75岁 )外周血CD8+CD2 8+、CD8... 目的 :通过对健康老年人与青年人外周血CD8+T细胞CD2 8、CD5 6及CD5 7表达水平的比较性研究 ,探讨免疫衰老的细胞学机制。方法 :采用三色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分析青年组 ( 2 0 - 35岁 )与老年组 ( 6 0 - 75岁 )外周血CD8+CD2 8+、CD8+CD5 6 +及CD8+CD5 7+T细胞水平。结果 :老年组外周血CD8+CD2 8+T细胞明显低于青年组 ,阳性百分率分别为 34 0 7± 5 2 9和 49 84± 7 43(P <0 0 5 ) ;而老年组CD8+CD5 6 +T细胞及CD8+CD5 7+T细胞均明显高于青年组 ,前者阳性百分率分别为 6 6 0± 2 40和 2 10± 0 35 ,后者阳性百分率分别为 41 82± 6 0 1和2 2 89± 2 80 (P <0 0 5 )。结论 :老年人CD8+T细胞CD2 8、CD5 6及CD5 7的表达率均随年龄增长有明显改变 ;CD2 8表达下降可能是引起免疫系统功能降低的重要原因 ,而CD5 6、CD5 7表达水平的增加则可能是机体对细胞免疫功能下降的一种代偿性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外周血 CD8^+T细胞CD28 CD56 CD57 表达 老年性改变 免疫衰老 细胞学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噬细胞毒素用于降低CBA/J×DBA/2小鼠胚胎吸收率 被引量:4
10
作者 林羿 曾耀英 +4 位作者 曾山 狄静芳 詹美意 关洁宾 全世明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1期93-98,共6页
目的 :研究巨噬细胞毒素降低反复自然流产模型CBA/J×DBA/ 2小鼠胚胎吸收率的免疫机制 .方法 :在小鼠交配前腹腔注射变性蛋白质包被的二氧化硅颗粒 ,做为巨噬细胞毒素以去除巨噬细胞 ,观察胚胎吸收率和淋巴细胞亚群变化 ,进而分析... 目的 :研究巨噬细胞毒素降低反复自然流产模型CBA/J×DBA/ 2小鼠胚胎吸收率的免疫机制 .方法 :在小鼠交配前腹腔注射变性蛋白质包被的二氧化硅颗粒 ,做为巨噬细胞毒素以去除巨噬细胞 ,观察胚胎吸收率和淋巴细胞亚群变化 ,进而分析淋巴细胞浸润与妊娠结局的关系 .结果 :二氧化硅预处理组平均每窝活胎数显著增多 (6 3± 1 5vs 3 5± 1 0 ,P <0 0 1) ,胚胎吸收率则显著下降 (18 2 %vs .38 2 %,P <0 0 5 ) .与此相应 ,CD3+ CD6 9+ 、CD3+ CD71+ 细胞比率和CD4 5 +MHC -II+ 、CD80 + MHC -II+ 细胞比率均显著降低 .结论 :体内注射巨噬细胞毒素可以显著降低CBA/J×DBA/ 2小鼠母胎交界面活化型T细胞和某些巨噬细胞亚型的比率 ,并且这种变化与胚胎吸收率的下降相联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毒素 BA/J×DBA/2小鼠 胚胎吸收率 反复自然流产 淋巴细胞亚群 母胎交界面 动物模型 免疫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线菌酮体外强烈抑制小鼠活化T淋巴细胞CD69表达 被引量:3
11
作者 全世明 曾耀英 +4 位作者 何贤辉 曾山 狄静芳 肇静娴 林羿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1期104-107,共4页
目的 :利用淋巴细胞的早期活化标记物CD6 9的表达 ,探讨放线菌酮 (CHX)对T淋巴细胞体外活化的影响 ,以进一步揭示CHX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方法 :分离小鼠淋巴结细胞 ,与CHX预孵 1h ,加入多克隆刺激剂继续培养 ,总计培养 2 4h后收获细胞 ,... 目的 :利用淋巴细胞的早期活化标记物CD6 9的表达 ,探讨放线菌酮 (CHX)对T淋巴细胞体外活化的影响 ,以进一步揭示CHX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方法 :分离小鼠淋巴结细胞 ,与CHX预孵 1h ,加入多克隆刺激剂继续培养 ,总计培养 2 4h后收获细胞 ,进行双色免疫荧光标记 ,以流式细胞术对T细胞的CD6 9分子表达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 :在CHX(终浓度 10 μmol/L)作用下 ,ConA和PDB活化的T细胞CD6 9表达百分率依次为 12 33%± 4 75 %、13 0 7%± 11 0 5 %,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1) .结论 :CHX(10 μmol/L)对ConA、PDB活化的T淋巴细胞均显示了强烈的抑制效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CD69 T淋巴细胞 放线菌酮 流式细胞术 细胞活化 抑制效应 表面抗原表达 免疫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溶性Jagged1/Fc对DC-T细胞共培养中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炯坤 邢飞跃 +3 位作者 季煜华 方志远 郭中锋 潘山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6-188,共3页
目的:研究可溶性Jagged1/Fc对DC-T细胞共培养体系中TGF-β1、IL-10、IL-4、IL-2、IFN-γ及TNF-α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应用IL-4和GM-CSF诱导培养小鼠骨髓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髓系树突状细胞(DC)分化标志CD11c;将等量的淋巴细胞与之共培... 目的:研究可溶性Jagged1/Fc对DC-T细胞共培养体系中TGF-β1、IL-10、IL-4、IL-2、IFN-γ及TNF-α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应用IL-4和GM-CSF诱导培养小鼠骨髓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髓系树突状细胞(DC)分化标志CD11c;将等量的淋巴细胞与之共培养,ELISA检测共培养上清TGF-β1的含量,Luminex100检测IL-10、IL-4、IL-2、IFN-γ和TNF-α的含量。结果:可溶性Jagged1/Fc处理组TGF-β1和IL-10的水平与DAPT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IL-4、IL-2、IFN-γ和TNF-α的水平升高(P<0.05)。结论:Jagged1/Fc能促进DC-T细胞相互作用导致IL-4、IL-2、IFN-γ和TNF-α的水平上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agged1/Fc 细胞因子 树突状细胞 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开灵注射液对小鼠T细胞行为和DTH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赵令斋 曾耀英 +3 位作者 黄秀艳 曾祥凤 侯会娜 尹乐乐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07-411,417,共6页
【目的】研究清开灵注射液(QKL)对小鼠T细胞体外活化、增殖、细胞周期和迟发型超敏反应(DTH)的影响,探讨其免疫调节作用及机制。【方法】不同浓度的QKL作用于小鼠淋巴细胞4h后,加入刀豆蛋白A(ConA)刺激,于不同时间点收获细胞,利用流式... 【目的】研究清开灵注射液(QKL)对小鼠T细胞体外活化、增殖、细胞周期和迟发型超敏反应(DTH)的影响,探讨其免疫调节作用及机制。【方法】不同浓度的QKL作用于小鼠淋巴细胞4h后,加入刀豆蛋白A(ConA)刺激,于不同时间点收获细胞,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的活化、增殖和细胞周期分布情况;将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二硝基氟苯(DNFB)诱导的DTH模型组和QKL治疗组,通过分析小鼠脾脏指数和耳朵肿胀率评价QKL对DTH的影响。【结果】ConA刺激12h后,T细胞表面CD69表达率为63.1%±1.3%,QKL下调CD69的表达,加入浓度为1/1280、1/320和1/80的QKL后,CD69表达率依次降为56.2%±2.4%、51.9%±2.8%和39.1%±1.4%,与ConA对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浓度QKL明显降低ConA刺激的细胞增殖指数,且呈一定的浓度依赖性。对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表现为:QKL增加ConA激活的细胞中处于S期和G2/M期的细胞数目,降低处于G0/G1期的细胞数目;体内应用QKL治疗小鼠DTH的结果为:QKL治疗组小鼠脾脏指数为4.96±0.90,与模型组(脾脏指数为5.78±0.85)相比,P<0.05;发病耳的肿胀率为28.4%±4.2%,与模型组(肿胀率为42.4%±4.6%)相比,P<0.01。【结论】QKL是一种有效的负向免疫调节剂,能抑制体内外的免疫反应,抑制T细胞的活化和增殖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开灵注射液 细胞活化 细胞增殖 细胞周期 迟发型超敏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反复自然流产模型CBA/J×DBA/2小鼠血清中未检测出抗精子抗体 被引量:2
14
作者 林羿 曾耀英 +5 位作者 曾山 詹美意 关洁宾 狄静芳 冯铮 全世明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21-124,共4页
目的 :评价抗精子抗体 (anti -spermantibody ,AsAb)与反复自然流产 (recurrentspontaneousabortion ,RSA)小鼠模型CBA/J×DBA/ 2生殖力特点的关系 .方法 :对CBA/J×DBA/ 2小鼠的生殖力特点做为期 6 0d的观察 ,与生殖力正常的BA... 目的 :评价抗精子抗体 (anti -spermantibody ,AsAb)与反复自然流产 (recurrentspontaneousabortion ,RSA)小鼠模型CBA/J×DBA/ 2生殖力特点的关系 .方法 :对CBA/J×DBA/ 2小鼠的生殖力特点做为期 6 0d的观察 ,与生殖力正常的BALB/c×DBA/ 2小鼠进行比较 ,并检测上述雌鼠血清AsAb水平 .结果 :CBA/J×DBA/ 2小鼠平均每窝产仔数和雌雄同笼至第 1窝鼠仔出生的平均时间均与BALB/c×DBA/ 2小鼠有显著差异 ,分别为 (3 0± 1 1)只与 (6 1± 1 6 )只 ,P <0 0 0 1,和 (33 5± 7 1)d与 (2 5 8± 3 2 )d ,P <0 0 1.在这些CBA/J×DBA/ 2和BALB/c×DBA/ 2组合的雌鼠血清中均未检测出AsAb .结论 :CBA/J×DB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BA/J×DBA/2 小鼠 反复自然流产 抗精子抗体 动物模型 血清检测 生殖力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人外周血TCRVα24^+NKT细胞体外活化特性观察 被引量:3
15
作者 万建勣 曾耀英 +2 位作者 何贤辉 徐丽慧 蔡小嫦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774-777,共4页
目的 :探讨正常人外周血自然杀伤T (NKT)细胞的数量以及体外活化后表达CD6 9、IFN -γ和IL - 4的规律并与CD3+ T细胞进行比较。方法 :取正常成人外周血 ,直接三色荧光标记后溶血获取有核细胞 ,或以佛波醇酯 (PDB) +离子霉素 (Ion)刺激... 目的 :探讨正常人外周血自然杀伤T (NKT)细胞的数量以及体外活化后表达CD6 9、IFN -γ和IL - 4的规律并与CD3+ T细胞进行比较。方法 :取正常成人外周血 ,直接三色荧光标记后溶血获取有核细胞 ,或以佛波醇酯 (PDB) +离子霉素 (Ion)刺激并培养 6h ,经三色荧光标记后溶血并获取有核细胞 ,以流式细胞术分析NKT细胞和T细胞的数量以及表达CD6 9和IL - 4、IFN -γ的情况。结果 :NKT细胞约占外周血T淋巴细胞总数的 (1 34± 0 4 2 ) %( x±s) ;PDB +Ion活化 6h后NKT细胞CD6 9表达率为 (96 71± 1 33) % ,明显高于对照组 (11 4 7± 2 86 ) % (P <0 0 5 ) ;同样条件下CD3+ T细胞CD6 9表达率分别为 (98 6 0± 0 4 7) %和 (1 0 7± 0 4 5 ) % (P <0 0 5 ) ;当莫能菌素 (mon ensin)存在时以PDB +Ion刺激 6h后 ,IL - 4阳性NKT细胞的百分比为 4 8 6 2± 2 4 4 ,明显高于对照组 31 5 7± 3 31(P<0 0 5 ) ;IFN -γ阳性NKT细胞百分比为 4 6 6 5± 11 91,也高于对照组 13 4 5± 6 2 9(P <0 0 1)。CD3+ T细胞在刺激后表达IL - 4和IFN -γ均明显升高 ,但IL - 4表达率远远低于NKT细胞 ;而且对照组CD3+ T细胞两种细胞因子表达率都明显低于NKT细胞。结论 :正常成人外周血含有少量的NKT细胞 ,这些细胞IL - 4和IFN -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杀伤细胞 细胞活素类 流式细胞术 CD3^+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橙皮素对小鼠T淋巴细胞体外活化与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周玉英 曾耀英 +1 位作者 黄秀艳 宋兵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15-318,共4页
目的:研究橙皮素(Hes)对小鼠T细胞体外活化和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用ConA刺激小鼠淋巴结来源的淋巴细胞,以不同终浓度Hes与T细胞共培养,利用荧光标记抗体双染色结合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各药物浓度Hes对ConA诱... 目的:研究橙皮素(Hes)对小鼠T细胞体外活化和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用ConA刺激小鼠淋巴结来源的淋巴细胞,以不同终浓度Hes与T细胞共培养,利用荧光标记抗体双染色结合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各药物浓度Hes对ConA诱导的小鼠T细胞表达早期活化抗原CD69的作用;以酶标仪结合MTT比色法检测Hes药物的细胞毒性和对ConA诱导的小鼠淋巴结来源的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以羧基荧光素乙酰乙酸(CFDA—SE)染色结合FCM检测Hes对ConA诱导的小鼠T细胞增殖的作用,并应用ModFit软件分析其增殖指数(PI)。结果:淋巴细胞的存活率说明0.2mT/LDMSO和25~75μmol/L范围内的Hes对小鼠T淋巴细胞无毒副作用;MTT法、CFDA—SE法、双抗体染色法检测Hes对ConA诱导的小鼠T淋巴细胞的增殖和活化结果均显示,终浓度为25、50、75μmol/L的Hes对ConA诱导的小鼠T淋巴细胞的增殖和活化均有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有望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将Hes发展为免疫抑制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橙皮素 T淋巴细胞 活化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发性流产CBA/J×DBA/2小鼠母-胎界面DX5^+CD69^+细胞的浸润 被引量:2
17
作者 林羿 曾耀英 +3 位作者 狄静芳 曾山 曾祥凤 詹美意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08-512,529,共6页
目的:研究DX5+CD69+细胞浸润与CBA/J×DBA/2小鼠自发性胚胎吸收的关系。方法:CBA/J×DBA/2小鼠(A组)和CBA/J×BALB/c小鼠(B组)分别用作自发性流产模型和生育力正常对照。DX5用作广泛性NK细胞标志物,CD69作为NK细胞和T细胞... 目的:研究DX5+CD69+细胞浸润与CBA/J×DBA/2小鼠自发性胚胎吸收的关系。方法:CBA/J×DBA/2小鼠(A组)和CBA/J×BALB/c小鼠(B组)分别用作自发性流产模型和生育力正常对照。DX5用作广泛性NK细胞标志物,CD69作为NK细胞和T细胞活化标志物。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母-胎界面淋巴细胞中CD69+细胞百分率,DX5+CD69+细胞与DX5+细胞比率,并对细胞数量与胚胎吸收率进行线性相关回归分析。结果:A组孕13.5 d胚胎吸收率为34.1%(45/132),显著高于B组(6.6%,9/137;P<0.001)。同时A组DX5+CD69+细胞与DX5+细胞比率(28.1±11.9)%显著高于B组(19.5±5.7)%,(P<0.01)。此外,A组DX5+CD69+与DX5+细胞比率(x)和胚胎吸收率(y)之间存在强线性相关(r=0.807,P<0.001,y=-1.157+1.278x)。结论:母-胎界面过多的DX5+CD69+细胞浸润可能与CBA/J×DBA/2小鼠胚胎吸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产 动物模型 细胞表面标志物 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染料木黄酮对生长板软骨细胞胶原合成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3
18
作者 季煜华 曾耀英 俞瑜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927-929,共3页
目的探讨染料木黄酮(5,7,4′三羟基异黄酮)对大鼠肋生长板软骨细胞(ratcostochondralgrowthplatechondrocyte,RGC)胶原和Sox9表达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RGC,3Hproline参入、RTPCR和Westernblot分别检测染料木黄酮对第1代RGC胶原合成、col... 目的探讨染料木黄酮(5,7,4′三羟基异黄酮)对大鼠肋生长板软骨细胞(ratcostochondralgrowthplatechondrocyte,RGC)胶原和Sox9表达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RGC,3Hproline参入、RTPCR和Westernblot分别检测染料木黄酮对第1代RGC胶原合成、col2a1基因转录和Sox9表达的影响。结果染料木黄酮抑制RGC的胶原合成(P<0.05),col2a1的转录和Sox9的表达,其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升高而增强。结论染料木黄酮抑制培养RGC胶原合成的作用至少部分是通过下调Sox9的表达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料木黄酮 生长板软骨细胞 Ⅱ型胶原 SOX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无血清培养大鼠生长板软骨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季煜华 曾耀英 俞瑜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34-739,745,共7页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用于无血清培养扩增软骨细胞的可行性及最适质量浓度.方法:分离、培养大鼠肋生长板软骨细胞(rat costochondral growth plate chondrocyte,RGC).细胞化学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第1代RGC中...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用于无血清培养扩增软骨细胞的可行性及最适质量浓度.方法:分离、培养大鼠肋生长板软骨细胞(rat costochondral growth plate chondrocyte,RGC).细胞化学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第1代RGC中蛋白多糖和Ⅱ型胶原的表达.观察0.1、1.0、10.0和100.0μg/L bFGF对无血清培养RGC形态的影响,并分别用3H-TdR和3H-Proline掺入法检测上述质量浓度bFGF对无血清培养RGC增殖和胶原合成的影响.结果:第1代RGC表达蛋白多糖和Ⅱ型胶原,保持了软骨细胞的分化表型.随着bFGF质量浓度的增加RGC的形态由多角形变为梭形和圆形.与无血清对照组相比,上述4个质量浓度的bFGF均显著促进RGC的增殖和胶原合成(P<0.05),其中1.0和10.0μg/L bFGF促RGC增殖的作用与10%胎牛血清(FBS)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促胶原合成作用较弱,相当于10%FBS对照组的60%左右(P<0.05).结论:bFGF可用于无血清扩增软骨细胞,1.0~10.0 μg/L是适宜的质量浓度范围,但其促胶原合成作用较弱,还需添加其他因子以弥补促胶原合成作用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肋生长板软骨细胞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无血清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皮生长因子对传代培养的大鼠生长板软骨细胞增殖与胶原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季煜华 曾耀英 俞瑜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92-596,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表皮生长因子(EGF)对传代培养的大鼠肋生长板软骨细胞(RGC)增殖和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RGC,分别用Westernblot和阿尔新蓝(Alcineblue)染色检测各代RGC中Ⅱ型胶原和蛋白多糖的表达;用[3H]-TdR和[3H]-prol...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表皮生长因子(EGF)对传代培养的大鼠肋生长板软骨细胞(RGC)增殖和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RGC,分别用Westernblot和阿尔新蓝(Alcineblue)染色检测各代RGC中Ⅱ型胶原和蛋白多糖的表达;用[3H]-TdR和[3H]-proline掺入分别检测1、10和100μg/LEGF对第1、3和5代RGC增殖和胶原合成的影响。结果:原代培养的RGC表达Ⅱ型胶原和蛋白多糖,从第4代起Ⅱ型胶原和蛋白多糖的表达迅速降低,RGC发生了去分化。[3H]-TdR掺入表明,EGF促进第1代RGC的增殖(P<0.01),3个浓度的作用依次为:1μg/L>10μg/L>100μg/L,差异显著(P<0.01);3个浓度的EGF对第3代RGC保持了相近的促增殖作用(P<0.01);对第5代RGC均无促增殖作用(P>0.05)。与促增殖作用不同,不同浓度EGF促不同传代的RGC的[3H]-proline掺入率比对照组均高20%左右(P<0.01)。结论:EGF具有促进培养RGC增殖和胶原合成的作用,连续传代引起的去分化降低了RGC对EGF促增殖作用的反应,但对EGF的促胶原合成作用没有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细胞 生长面 表皮生长因子 胶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