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房接种角膜抗原和角膜移植物诱导的前房相关免疫偏离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志杰 李辰 《眼科研究》 CAS CSCD 1999年第4期271-274,共4页
目的观察角膜抗原和角膜移植片诱导前房相关免疫偏离(ACAID)的可能性。方法分别将角膜抗原和带有完整内皮层的角膜移植片接种于新西兰兔眼结膜下和前房。7天后,使用添加完全弗氏佐剂(CFA)的角膜抗原或植片供体脾细胞免疫... 目的观察角膜抗原和角膜移植片诱导前房相关免疫偏离(ACAID)的可能性。方法分别将角膜抗原和带有完整内皮层的角膜移植片接种于新西兰兔眼结膜下和前房。7天后,使用添加完全弗氏佐剂(CFA)的角膜抗原或植片供体脾细胞免疫动物。1周后,评估抗原特异性迟发型超敏反应(DTH)的诱导情况。结果结膜下接种抗原和移植片的动物均发生了抗原特异性DTH。相反,前房接种抗原和移植片的动物未显示DTH。结论由角膜抗原和角膜移植片诱导的ACAID可能参与了角膜移植片存活的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抗原 角膜移植 免疫赦免 ACAI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染料木黄酮与环孢菌素A联合用药对小鼠淋巴细胞体外免疫应答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叶雪仪 曾耀英 +4 位作者 肇静娴 狄静芳 贺芳 周建国 赵令斋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22-326,共5页
研究染料木黄酮(Gen)与环孢菌素A(CsA)联合用药对小鼠体外淋巴细胞增殖、周期及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的影响,从而为将Gen开发为免疫干预药物以降低CsA的临床用量提供理论依据.以刀豆蛋白A(ConA)诱导小鼠淋巴细胞增殖,通过CFDA-SE染色流式细... 研究染料木黄酮(Gen)与环孢菌素A(CsA)联合用药对小鼠体外淋巴细胞增殖、周期及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的影响,从而为将Gen开发为免疫干预药物以降低CsA的临床用量提供理论依据.以刀豆蛋白A(ConA)诱导小鼠淋巴细胞增殖,通过CFDA-SE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荧光强度的变化,用相关软件分析其增殖指数;以碘化丙锭(PI)染色分析细胞周期的分布情况;MTT法测定体外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结果显示,细胞培养48 h后,ConA诱导下小鼠淋巴细胞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增殖(P<0.01),5、10μmol/L Gen以及0.02μmol/L CsA均可抑制这种增殖作用,二者联合用药后,这种抑制增殖的作用加强(P<0.01).对细胞周期分析显示,Gen和CsA抑制细胞由G0/G1期向S期转化.MTT法测定的结果显示,二者联合用药后Q值分别为1.82、1.39,对MLR呈协同抑制效应.以上结果表明与单剂量Gen、CsA相比,二者联合使用对ConA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细胞周期的阻滞、体外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呈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料木黄酮 环孢菌素A 增殖 周期 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破坏视网膜Muller细胞对眼免疫赦免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彭广华 李志杰 李辰 《眼科新进展》 CAS 1999年第2期78-80,I000,共4页
目的探讨视网膜Muller细胞在眼免疫赦免诱导和维持中的作用。方法在Wistar大鼠和新西兰白兔的右眼玻璃体腔接种Muller细胞的特异性破坏剂L-α-氨基已二酸(L-α-AAA)和10g·L1牛血清白蛋白。不同时间分别摘除接种眼,进行透射... 目的探讨视网膜Muller细胞在眼免疫赦免诱导和维持中的作用。方法在Wistar大鼠和新西兰白兔的右眼玻璃体腔接种Muller细胞的特异性破坏剂L-α-氨基已二酸(L-α-AAA)和10g·L1牛血清白蛋白。不同时间分别摘除接种眼,进行透射电镜检查。动物模型建立1wk后,进行DTH的诱导和测量。结果玻璃体腔接种L-α-AAA4h,视网膜Muller细胞肿胀、电子密度降低;12h以上病变加重;48h以上病变减轻;72h恢复正常。玻璃体腔接种L-α-AAA和抗原组的动物DTH反应均呈阴性。非玻璃体腔抗原接种组动物均呈阳性反应。结论在短时间内、单一的破坏视网膜Muller细胞,并不能造成眼免疫赦免状态的削弱或破坏。眼免疫赦免是一多因素、多机制的免疫调节过程,各因素之间具有相互叠加和相互补偿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赦免 免疫偏离 视网膜 MULLER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伤性眼内炎对眼免疫赦免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彭广华 李志杰 李辰 《眼科研究》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39-342,共4页
目的研究外伤后眼内炎症对眼免疫赦免状态的影响。方法在Wistar大鼠和新西兰白兔建立外伤性眼内炎模型。将牛血清白蛋白分别接种于受伤眼和正常眼玻璃体腔。接受附加佐剂的牛血清白蛋白免疫方案1周后,评价其诱导玻璃体腔相关免... 目的研究外伤后眼内炎症对眼免疫赦免状态的影响。方法在Wistar大鼠和新西兰白兔建立外伤性眼内炎模型。将牛血清白蛋白分别接种于受伤眼和正常眼玻璃体腔。接受附加佐剂的牛血清白蛋白免疫方案1周后,评价其诱导玻璃体腔相关免疫偏离的能力,并观察受伤眼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眼外伤后5~7天发生中度到重度炎症反应。常规免疫组动物均出现抗原特异性迟发型超敏反应(DTH)阳性;单纯玻璃体腔抗原接种组动物均显示DTH阴性;受伤眼玻璃体腔抗原接种组和受伤眼玻璃体抗原接种后对侧正常眼玻璃体抗原接种组均显示DTH阳性。结论外伤性眼内炎导致受伤眼和正常眼免疫偏离诱导的失败。眼相关免疫偏离的消失可能参与了交感性眼炎的发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眼内炎 免疫偏离 免疫赦免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腔接种视网膜S抗原诱导的免疫偏离(英文)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志杰 彭广华 +1 位作者 冯铮 李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9期769-772,共4页
目的:确立玻璃体腔(VC)是否具有支持针对视网膜可溶性抗原(S抗原)刺激诱导偏离式免疫反应的能力,并观察白细胞介素-1(IL-1)对玻璃体腔免疫特性的影响。方法:将视网膜S抗原接种于Wistar大鼠的眼前房和玻璃体腔。抗原接种后7d... 目的:确立玻璃体腔(VC)是否具有支持针对视网膜可溶性抗原(S抗原)刺激诱导偏离式免疫反应的能力,并观察白细胞介素-1(IL-1)对玻璃体腔免疫特性的影响。方法:将视网膜S抗原接种于Wistar大鼠的眼前房和玻璃体腔。抗原接种后7d,使用S抗原和完全福氏佐剂免疫受主动物。然后,通过足部刺激评估迟发型超敏反应(DTH)。通过腹腔注射IL-1改变全身的免疫状态。结果:前房和玻璃体腔注射S抗原的动物没有发生抗原特异性DTH。与此相反,当全身给予IL-1时,注射于前房和玻璃体胶的S抗原则激发剧烈的DTH。结论:玻璃体胶具有通过抑制抗原特异性DTH,支持针对可溶性抗原的免疫偏离的诱导能力。全身使用外源性IL-1可以消除玻璃体腔针对局部接种可溶性抗原锈导免疫偏离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 白细胞介素1 玻璃体腔 S抗原 免疫偏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季角结膜炎的免疫病理机制和免疫治疗 被引量:13
6
作者 李志杰 《眼科新进展》 CAS 2002年第3期153-157,共5页
关键词 春季 角结膜炎 免疫病理 免疫治疗 VKC 诊断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6与登革病毒感染相互关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曹艳英 郭辉玉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64-166,共3页
目的:研究IL-6对登革Ⅱ型病毒(D2V)复制的影响以及细胞感染D2V后IL-6产生能力的变化。方法:以人单核细胞为感染模型,用微量蚀斑法测定病毒滴度,用ELISA法测定IL-6含量。结果:重组IL-6能增强D2V的... 目的:研究IL-6对登革Ⅱ型病毒(D2V)复制的影响以及细胞感染D2V后IL-6产生能力的变化。方法:以人单核细胞为感染模型,用微量蚀斑法测定病毒滴度,用ELISA法测定IL-6含量。结果:重组IL-6能增强D2V的复制,D2V感染能引起人单核细胞产生IL-6,它们的水平与D2V感染量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热病毒 单核细胞 白细胞介素6 病毒复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株肺癌细胞系体外培养细胞和裸鼠体内移植瘤细胞增殖状态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夏潮涌 刘静颖 廖剑辉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51-152,共2页
目的:比较两株肺癌细胞系(经实验证明为高、低侵袭系)体外培养细胞和裸鼠体内移植瘤细胞的增殖状态;方法:采用激光流式细胞仪,测量单个完整细胞群体的DNA含量,分析其各细胞周期的比率;结果:体外培养的高增殖系细胞,移植入... 目的:比较两株肺癌细胞系(经实验证明为高、低侵袭系)体外培养细胞和裸鼠体内移植瘤细胞的增殖状态;方法:采用激光流式细胞仪,测量单个完整细胞群体的DNA含量,分析其各细胞周期的比率;结果:体外培养的高增殖系细胞,移植入裸鼠体内后其G2/M期细胞比率反而降低,体外培养的低增殖系细胞,移植入裸鼠体内后其G2/M细胞比率反而升高,两株肺癌细胞系的增殖指数间无显著差异;结论:两株肺癌细胞系在体内、外增殖状况的差异性,说明肿瘤细胞在体外增殖速度的快慢不能准确反映其在体内的增殖状态,必须结合肿瘤细胞的其它生物学特性,才能比较准确地分析和判断肿瘤细胞的恶性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瘤 DNA含量 肿瘤细胞增殖 细胞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妊娠对灵长目前房相关免疫偏离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志杰 彭广华 李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637-639,共3页
目的 :最近发现兔正常妊娠期间伴随前房相关免疫偏离 (ACAID)的消失。本研究旨在进一步观察在接近人类的灵长目动物是否发生同样的事件。方法 :随机选取中期妊娠恒河猴。将牛血清白蛋白 (BSA)接种于非妊娠和中期妊娠猴眼前房。后使用加... 目的 :最近发现兔正常妊娠期间伴随前房相关免疫偏离 (ACAID)的消失。本研究旨在进一步观察在接近人类的灵长目动物是否发生同样的事件。方法 :随机选取中期妊娠恒河猴。将牛血清白蛋白 (BSA)接种于非妊娠和中期妊娠猴眼前房。后使用加有佐剂的BSA免疫动物。然后再使用BSA刺激皮肤评估诱导的迟发型超敏反应 (DTH)。结果 :前房接种BSA的非妊娠猴均获得抗原特异性迟发型超敏反应的抑制。与此相反 ,将BSA接种于妊娠猴眼则消除对DTH的抑制效应。结论 :灵长目动物在正常妊娠期间ACAID消失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常妊娠 灵长目动物 眼前房相关免疫偏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长目前房相关免疫偏离的诱导和维持不需要脾脏的完整性
10
作者 李志杰 彭广华 李辰 《眼科研究》 CAS CSCD 2000年第1期44-46,共3页
目的 观察脾脏在灵长目前房相关免疫偏离(ACAID)诱导和维持中的作用。方法 按照经典方法在猴眼建立ACAID模型。在前房抗原接种前切除脾脏。通过观察对抗原特异性迟发型超敏反应(DTH)的抑制来确定ACAID的诱导和维持。结果 在单纯脾脏... 目的 观察脾脏在灵长目前房相关免疫偏离(ACAID)诱导和维持中的作用。方法 按照经典方法在猴眼建立ACAID模型。在前房抗原接种前切除脾脏。通过观察对抗原特异性迟发型超敏反应(DTH)的抑制来确定ACAID的诱导和维持。结果 在单纯脾脏切除组动物均显示阳性DTH反应;但在单纯前房抗原接种组、脾脏切除加前房抗原接种组均显示阴性DTH反应,且维持时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灵长目ACAID的诱导和维持不需要功能性脾脏的存在。实验为研究人眼的免疫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房 免疫偏离 脾脏 灵长目 DTH ACAI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免疫赦免的两面性及其临床意义
11
作者 彭广华 李志杰 李辰 《眼科研究》 CAS CSCD 1999年第5期406-408,共3页
眼的免疫赦免起因于眼自身对全身免疫反应诱导和表达的修饰。将抗原接种于眼前房可以诱导一种偏离形式的全身性免疫反应 ,称为前房相关免疫偏离 (ACAID)。ACAID的主要特征是 :( 1)抗原特异性迟发型超敏反应 (DTH)和补体结合性抗体反应... 眼的免疫赦免起因于眼自身对全身免疫反应诱导和表达的修饰。将抗原接种于眼前房可以诱导一种偏离形式的全身性免疫反应 ,称为前房相关免疫偏离 (ACAID)。ACAID的主要特征是 :( 1)抗原特异性迟发型超敏反应 (DTH)和补体结合性抗体反应的缺陷 ;( 2 )产生独特的调节性T细胞亚群。这种偏离式反应一方面保护了视力的完整性 ,免受诸如外伤、感染和炎症反应的持续性威胁 ;另一方面 ,也赋予了眼易发诸如肿瘤持续性生长和疱疹病毒感染后急性视网膜坏死的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赦免 前房 相关免疫偏离 眼肿瘤 葡萄膜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下腔相关的免疫偏离
12
作者 彭广华 李志杰 李辰 《眼科新进展》 CAS 2000年第2期102-103,共2页
目的 确立视网膜下腔是否具有支持针对视网膜可溶性抗原 (S抗原 )刺激诱导偏离式免疫反应的能力。方法 将视网膜 S抗原接种于 Wistar大鼠的眼前房和视网膜下腔。抗原接种后 7d,使用 S抗原和完全福氏佐剂免疫受主动物。然后 ,通过足部... 目的 确立视网膜下腔是否具有支持针对视网膜可溶性抗原 (S抗原 )刺激诱导偏离式免疫反应的能力。方法 将视网膜 S抗原接种于 Wistar大鼠的眼前房和视网膜下腔。抗原接种后 7d,使用 S抗原和完全福氏佐剂免疫受主动物。然后 ,通过足部刺激评估迟发型超敏反应 (DTH)。结果 前房和视网膜下腔注射 S抗原的动物没有发生抗原特异性 DTH。与此相反 ,而未预先进行前房和视网膜下腔抗原接种组动物和结膜下 S抗原接种组动物则诱发了剧烈的 DTH。结论 视网膜下腔针对可溶性抗原具有诱导免疫偏离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偏离 S抗原 视网膜下腔 ACAI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景天苷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体外增殖、凋亡、吞噬、ROS和NO产生的影响 被引量:51
13
作者 叶莎莎 曾耀英 尹乐乐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37-241,共5页
目的:研究红景天苷(Sal)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体外增殖、凋亡、吞噬、胞内活性氧簇(ROS)及分泌一氧化氮(NO)的影响,初步探讨其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无菌分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并制备单细胞悬液,以不同终浓度(80μmol/L... 目的:研究红景天苷(Sal)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体外增殖、凋亡、吞噬、胞内活性氧簇(ROS)及分泌一氧化氮(NO)的影响,初步探讨其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无菌分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并制备单细胞悬液,以不同终浓度(80μmol/L、160μmol/L及320μmol/L)的Sal和巨噬细胞共培养4 h,再以脂多糖(LPS)和γ-干扰素(IFN-γ)进行共刺激。利用MTT比色法检测Sal对巨噬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用放线菌酮(CHX)诱导巨噬细胞凋亡,用Sytox G reen染色结合荧光酶标仪检测Sal对CHX诱导巨噬细胞凋亡的影响。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Sal对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用2-7-二氯氢化荧光素乙二脂(H2DCFDA)染色法结合荧光酶标仪检测Sal对胞内ROS产生的影响;用G riess反应检测Sal对巨噬细胞分泌NO的影响。结果:MTT比色法检测显示,终浓度为80、160、320μmol/L的Sal均可显著促进LPS+IFN-γ刺激巨噬细胞增殖(P<0.05)。荧光酶标仪检测Syto xG reen染色法的结果显示,160μmol/L的Sal可抑制CHX诱导的巨噬细胞凋亡(P<0.01)。FCM结果显示,各浓度的Sal均能促进单纯药物组和实验药物组LPS+IFN-γ刺激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P<0.05)。用荧光酶标仪检测DH2DCFDA染色结果表明,各浓度的Sal对LPS+IFN-γ刺激的巨噬细胞胞内ROS的产生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Griess反应检测NO含量的结果显示,各浓度的Sal对LPS+IFN-γ刺激巨噬细胞产生NO均具有促进作用(P<0.05)。结论:Sal对LPS和IFN-γ刺激的巨噬细胞增殖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CHX诱导的巨噬细胞凋亡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静息态和活化态的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均有增强作用,并能减少LPS和IFN-γ活化的巨噬细胞胞内ROS的产生;但能促进LPS和IFN-γ活化的巨噬细胞NO的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景天苷 腹腔巨噬细胞 增殖 凋亡 吞噬 活性氧 一氧化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蟾素对乳腺癌细胞株MCF-7的杀伤作用研究 被引量:16
14
作者 马丽娜 宋兵 +2 位作者 金花 彭元 蔡继业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7-41,共5页
目的研究华蟾素诱导人类乳腺癌MCF-7细胞的凋亡作用。方法利用CCK-8法检测华蟾素对乳腺癌MCF-7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凋亡抑制率;利用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整体形态的变化;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高分辨率、高灵... 目的研究华蟾素诱导人类乳腺癌MCF-7细胞的凋亡作用。方法利用CCK-8法检测华蟾素对乳腺癌MCF-7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凋亡抑制率;利用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整体形态的变化;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高分辨率、高灵敏度的特点,从纳米尺度上进一步观察细胞形貌及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CCK-8结果显示,华蟾素对MCF-7细胞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随着剂量的增加(6.25~50 mg.L-1)而增大,当浓度为50 mg.L-1时,抑制率达到(68.40±1.02)%。采用流式细胞术对细胞凋亡的检测结果也表明华蟾素浓度为50 mg.L-1时,细胞晚期凋亡率最大,可达到(55.5±1.2)%。AFM与对照组相比,药物作用后,细胞开始坍塌变矮、细胞变小,周围呈月牙状或环状,浓度最大时,细胞中间出现较大孔洞。结论华蟾素能有效抑制MCF-7细胞的生长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利用AFM在单细胞水平上分析华蟾素对MCF-7细胞的作用,使分析结果更加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力显微镜 华蟾素 乳腺癌MCF-7细胞 细胞凋亡 超微结构 单细胞水平 高分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鹰嘴豆芽素A抗HIV-1活性及抑制CD4^+淋巴细胞早期活化作用 被引量:12
15
作者 林长乐 曾耀英 +4 位作者 曾祥凤 赵令斋 王通 李海仙 李莉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14-218,共5页
目的研究鹰嘴豆芽素A(biochanin A,BioA)对HIV-1活性及CD4+淋巴细胞早期活化作用的影响。方法①以MT-2和H9/HIV-1ⅢB细胞或HIV-1病毒共培养建立HIV-1感染模型,以不同浓度的BioA干预该过程,观察细胞融合情况和测定培养上清中的p24抗原含... 目的研究鹰嘴豆芽素A(biochanin A,BioA)对HIV-1活性及CD4+淋巴细胞早期活化作用的影响。方法①以MT-2和H9/HIV-1ⅢB细胞或HIV-1病毒共培养建立HIV-1感染模型,以不同浓度的BioA干预该过程,观察细胞融合情况和测定培养上清中的p24抗原含量变化,以评价BioA的抗HIV-1活性。②以PHA刺激剂诱导人外周血CD4+淋巴细胞活化,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BioA对早期活化标志CD69分子的表达影响。结果①BioA在本实验所设浓度下均能减少由HIV-1介导的细胞融合数(EC50=5.1μmol.L-1,SI=39)及p24抗原的表达量(EC50=38μmol.L-1,SI=5.2)。②终浓度5、10、25、50μmol.L-1的BioA对CD4+淋巴细胞早期活化抗原CD69表达具有明显抑制作用(P<0.01),其中50μmol.L-1达到最大抑制率,能使活化率从(60.42±0.52)%降低到(19.70±0.38)%。结论BioA具有抗HIV-1介导的细胞融合和HIV-1复制的活性及抑制CD4+淋巴细胞早期活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chanin A HIV-1 细胞融合 P24抗原 早期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酚对多克隆激活剂活化人T淋巴细胞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6
16
作者 何贤辉 曾耀英 +3 位作者 李振 徐丽慧 孙荭 曾洁铭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10-514,共5页
目的 :以体外培养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为材料 ,研究多酚类抗生育药物棉酚对正常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体外活化作用的影响。方法 :利用双荧光染色流式细胞术分析棉酚对人T淋巴细胞在丝裂原或佛波醇酯刺激下早期活化抗原CD6 9表达的影响。结... 目的 :以体外培养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为材料 ,研究多酚类抗生育药物棉酚对正常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体外活化作用的影响。方法 :利用双荧光染色流式细胞术分析棉酚对人T淋巴细胞在丝裂原或佛波醇酯刺激下早期活化抗原CD6 9表达的影响。结果 :10 0 μmol/L的棉酚预先与T细胞温育 ,能完全抑制 10mg/L植物血凝素(PHA)刺激的CD3+T细胞活化抗原CD6 9的表达 ,又可阻断 10 -7mol/L佛波醇酯 (PDB)对T细胞的活化作用。这种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 ,棉酚对PDB及PHA抑制作用的IC50 分别为 (35 7± 2 9) μmol/L和 (32 8± 1 5 ) μmol/L。此外 ,棉酚对CD3-的淋巴细胞CD6 9表达也有类似的抑制作用。然而 ,它对多克隆激活剂引起的T细胞表面分子CD3的下调无明显影响。结论 :在体外活化模型中 ,棉酚能够同时抑制多克隆激活剂PHA和PDB对T细胞的活化作用 ,提示其作用部位可能位于PKC或下游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酚 T淋巴细胞 流式细胞术 抗生素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鹰嘴豆芽素A对小鼠T淋巴细胞体外活化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林长乐 曾耀英 +3 位作者 曾祥凤 赵令斋 黄秀艳 叶雪仪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5-119,共5页
目的:研究黄酮类化合物鹰嘴豆芽素A(biochanin A,bioA)对小鼠T淋巴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周期的影响。方法:运用双色荧光抗体染色技术结合流式细胞术分析bioA对小鼠T淋巴细胞在多克隆刺激剂(ConA)刺激下早期活化抗原CD69表达的影响;运用羧基... 目的:研究黄酮类化合物鹰嘴豆芽素A(biochanin A,bioA)对小鼠T淋巴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周期的影响。方法:运用双色荧光抗体染色技术结合流式细胞术分析bioA对小鼠T淋巴细胞在多克隆刺激剂(ConA)刺激下早期活化抗原CD69表达的影响;运用羧基荧光素乙酰乙酸(carboxyfluorescein diacetate,succinimidyl ester,CFDA-SE)标记技术结合流式细胞术,分析T淋巴细胞增殖相关指数;用碘化丙锭(propidium iodide,PI)染色分析T淋巴细胞细胞周期变化。结果:终浓度为25、50μmol/L的bioA对ConA刺激下的T淋巴细胞早期活化抗原CD69表达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50μmol/L抑制达到峰值;CFDA-SE染色法显示,25、50μmol/L bioA对ConA诱导的T淋巴细胞增殖作用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终浓度为5、25、50μmol/L的bioA能够使ConA刺激的T淋巴细胞滞留于G0/G1期,减少处于S期和G2/M期细胞数。结论:BioA对小鼠T淋巴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周期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鹰嘴豆芽素A T淋巴细胞 早期活化 细胞增殖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激活CD8^+T细胞表达CD69及γ-干扰素的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徐丽慧 曾耀英 +3 位作者 何贤辉 李振 孙荭 曾山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1年第1期96-99,共4页
目的 :研究正常人外周血CD8+T细胞体外活化表达早期活化标志CD69分子及γ -干扰素 (IFN -γ)的规律 方法 :以佛波醇酯 (PDB) +离子霉素 (Ion)或植物血凝素 (PHA)体外活化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 ,利用流式细胞术分析CD8+T细胞表达C... 目的 :研究正常人外周血CD8+T细胞体外活化表达早期活化标志CD69分子及γ -干扰素 (IFN -γ)的规律 方法 :以佛波醇酯 (PDB) +离子霉素 (Ion)或植物血凝素 (PHA)体外活化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 ,利用流式细胞术分析CD8+T细胞表达CD69及IFN -γ的情况 结果 :PDB +Ion和PHA活化CD8+T细胞CD69的表达率 ( % )分别为 78.4± 5.3和 2 7.4± 4 .4 ( x±s) ,明显高于对照组 ( 1.5± 0 .6) (P <0 .0 5) 当monensin存在时以PDB +Ion及PHA刺激 4h后IFN -γ阳性CD8+T细胞的百分比分别为 2 9.7± 6.5及 5.9± 1.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 0 .7± 0 .2 ) (P <0 .0 5) ,其中前者表达率高于后者 (P <0 .0 5) 结论 :PDB +Ion和PHA均可刺激CD8+T细胞表达CD69以及IFN -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8^+T细胞 γ-干扰互 表面分化抗原69 流式细胞术 CD69 体外激活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激及地塞米松对小鼠胸腺细胞和脾脏细胞凋亡的作用 被引量:9
19
作者 孙荭 程云华 +3 位作者 何贤辉 黄柏炎 徐丽慧 曾耀英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20-121,共2页
目的 :研究应激对小鼠胸腺细胞及脾脏细胞凋亡的作用机理 .方法 :以小鼠为模型 ,采用碘化丙啶染色结合流式细胞仪分析 ,研究应激 (将四肢固定用水淹至颈部 )、注射地塞米松 (dexamethasone ,DEX)或应激同时注射DEX对胸腺细胞及脾脏细胞... 目的 :研究应激对小鼠胸腺细胞及脾脏细胞凋亡的作用机理 .方法 :以小鼠为模型 ,采用碘化丙啶染色结合流式细胞仪分析 ,研究应激 (将四肢固定用水淹至颈部 )、注射地塞米松 (dexamethasone ,DEX)或应激同时注射DEX对胸腺细胞及脾脏细胞凋亡的作用 .结果 :胸腺细胞和脾脏细胞的凋亡百分率与腹腔注射DEX的剂量呈正相关 ,其中胸腺细胞更易于凋亡 ;应激能引起胸腺细胞及脾脏细胞的凋亡 (P <0 .0 1) ;DEX能增强应激对胸腺细胞及脾脏细胞的凋亡作用 (P <0 .0 1) .结论 :应激可通过诱导免疫细胞凋亡而削弱机体的免疫力 ,引起疾病发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 胸腺细胞 脾脏细胞 地塞米松 细胞凋亡 免疫系统 协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激酶C抑制剂对T细胞表达IL-2及IFN-γ的影响 被引量:8
20
作者 何贤辉 曾耀英 +3 位作者 徐丽慧 孙荭 李振 狄静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22-525,共4页
目的 :研究蛋白激酶C(PKC)抑制剂H7和棉酚对体外活化T细胞表达白细胞介素 - 2 (IL - 2 )和γ -干扰素 (INF -γ)的影响。方法 :在莫能菌素 (monensin)存在时 ,以佛波醇酯 (PDB) +离子霉素 (I)体外活化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 ,以流... 目的 :研究蛋白激酶C(PKC)抑制剂H7和棉酚对体外活化T细胞表达白细胞介素 - 2 (IL - 2 )和γ -干扰素 (INF -γ)的影响。方法 :在莫能菌素 (monensin)存在时 ,以佛波醇酯 (PDB) +离子霉素 (I)体外活化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 ,以流式细胞术胞内细胞因子检测法分析H7和棉酚对CD3+ T细胞表达IL - 2和IFN -γ水平的影响。结果 :PDB +I处理PBMC 4h后 ,表达IL - 2和IFN -γ的CD3+ T细胞百分率分别为 16 6 4± 2 0 4和 2 5 81±3 5 3( x±s) ,而对照组二者的比率为 1 0 6± 0 2 2及 3 12± 0 77(P <0 0 5 )。棉酚 (5 0 μmol/L)可明显抑制IL - 2及IFN-γ的表达 ,抑制后表达率分别为 2 0 8± 0 12及 9 0 1± 1 90。H7作用比棉酚强 ,5 0 μmol/L的H7抑制后的IL - 2及IFN -γ阳性T细胞比率分别为 0 4 3± 0 0 6和 2 4 0± 0 2 7。结论 :PKC在CD3+ T细胞表达IL - 2及IFN -γ中发挥重要作用 ;PKC抑制剂H7及棉酚明显抑制IL - 2及IFN -γ的表达 ,提示H7和棉酚可通过抑制PKC活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酶C抑制剂 T细胞 IL-2 IFN-Γ 影响 棉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