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帽状银纳米粒子的制备及表面增强拉曼活性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肖桂娜 满石清 +1 位作者 刘应亮 孟建新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738-1742,共5页
采用真空热蒸发法在自组装的单层阵列二氧化硅纳米粒子表面沉积银膜制备了帽状银纳米粒子。通过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和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UV-Vis-NIR)对其表面形貌及光学性质进行了表征。以吡啶-(2-偶氮-4)间苯二酚... 采用真空热蒸发法在自组装的单层阵列二氧化硅纳米粒子表面沉积银膜制备了帽状银纳米粒子。通过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和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UV-Vis-NIR)对其表面形貌及光学性质进行了表征。以吡啶-(2-偶氮-4)间苯二酚作为探针分子,研究了该复合纳米粒子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活性,增强因子高达2.88×106。结果表明在二氧化硅纳米粒子表面制备的帽状银纳米粒子是很好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活性基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纳米帽 表面等离子共振 吡啶-(2-偶氮-4)间苯二酚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帽状铜纳米粒子的制备及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活性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满石清 肖桂娜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279-1283,共5页
采用真空热蒸发法在SiO2纳米粒子自组装单层膜上沉积铜薄膜制备了帽状铜纳米粒子。用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和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对帽状复合纳米粒子的表面形貌和光学性质进行了表征。以亚甲基蓝和吡啶-(2-偶氮-4)间苯二酚为... 采用真空热蒸发法在SiO2纳米粒子自组装单层膜上沉积铜薄膜制备了帽状铜纳米粒子。用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和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对帽状复合纳米粒子的表面形貌和光学性质进行了表征。以亚甲基蓝和吡啶-(2-偶氮-4)间苯二酚为探针分子,研究了该复合纳米粒子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活性。通过比较吸附在不同基底上的吡啶-(2-偶氮-4)间苯二酚的谱峰强度,探讨了SERS效应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2纳米粒子 帽状铜纳米粒子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对称性SiO_2/Ag核壳复合纳米结构的银镜反应制备及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活性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徐进之 满石清 刘应亮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12-115,共4页
利用银镜反应在自组装的SiO2纳米粒子单层膜上制备了低对称性的SiO2/Ag核壳复合纳米结构。通过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对核壳复合纳米结构的表面形貌和光学性质进行了表征。以亚甲基蓝作为探针分子... 利用银镜反应在自组装的SiO2纳米粒子单层膜上制备了低对称性的SiO2/Ag核壳复合纳米结构。通过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对核壳复合纳米结构的表面形貌和光学性质进行了表征。以亚甲基蓝作为探针分子,研究了低对称性SiO2/Ag核壳复合纳米结构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2微球 银镜反应 低对称性银纳米粒子 表面等离子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水热法制备高活性纳米金红石相二氧化钛 被引量:9
4
作者 赵晓红 张渊明 +3 位作者 胡军文 杨骏 唐渝 谭绍早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35-239,共5页
采用低温水热法由TiC l3溶液直接制备了纳米二氧化钛,并研究了TiC l3溶液浓度、反应温度以及陈化时间对产物晶相、晶化程度、形貌以及尺寸的影响。结果表明:TiC l3溶液浓度对晶相有较大影响,高浓度下易获得混晶,低浓度下得到纯金红石相... 采用低温水热法由TiC l3溶液直接制备了纳米二氧化钛,并研究了TiC l3溶液浓度、反应温度以及陈化时间对产物晶相、晶化程度、形貌以及尺寸的影响。结果表明:TiC l3溶液浓度对晶相有较大影响,高浓度下易获得混晶,低浓度下得到纯金红石相。反应温度和陈化时间主要影响产物的晶化程度和晶体的形貌、尺寸,对生成的晶相也有一些影响。在给定的反应条件下,获得了形状规整、尺寸约为15×80nm、晶化程度高的金红石相二氧化钛纳米棒。对甲基橙的光催化降解实验表明,这种金红石纳米颗粒的催化活性与市售纳米锐钛矿相二氧化钛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氯化钛 水热合成 低温制备 纳米金红石TiO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淀法合成纳米晶上转换发光材料Y2O2S∶Yb,Er 被引量:8
5
作者 张俊文 谭宁会 +1 位作者 刘应亮 满石清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29-232,共4页
采用沉淀法在不同温度下合成了纳米上转换发光材料Y2O2S∶Yb,Er,运用XRD、TEM和上转换发光光谱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使用该法在700℃即能合成纳米上转换发光材料Y2O2S∶Yb,Er,随着合成温度的升高,产物的粒径从60到120nm逐渐增大。上... 采用沉淀法在不同温度下合成了纳米上转换发光材料Y2O2S∶Yb,Er,运用XRD、TEM和上转换发光光谱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使用该法在700℃即能合成纳米上转换发光材料Y2O2S∶Yb,Er,随着合成温度的升高,产物的粒径从60到120nm逐渐增大。上转换发光光谱显示该材料主要有2个发射带,其中红光发射的中心波长位于668nm,绿光发射的中心波长位于525和550nm。此外,对材料的上转换发光过程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淀法 上转换发光 能量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_2O_3∶Ho^(3+),Yb^(3+)纳米晶的制备与上转换发光 被引量:4
6
作者 邹少瑜 肖全兰 +3 位作者 邓小玲 彭文芳 刘关喜 孟建新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55-659,共5页
以乙二醇为溶剂,采用低温溶剂热法制备了Ho3+/Yb3+共掺杂In2O3纳米晶。利用X射线晶体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粒子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样品为纯的立方相In2O3,颗粒尺寸约为30 nm。通过上转换发光(UCL)光谱研... 以乙二醇为溶剂,采用低温溶剂热法制备了Ho3+/Yb3+共掺杂In2O3纳米晶。利用X射线晶体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粒子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样品为纯的立方相In2O3,颗粒尺寸约为30 nm。通过上转换发光(UCL)光谱研究了粒子的上转换发光性质,在980 nm半导体激光激发下,In2O3∶Ho3+,Yb3+纳米晶发射出强的绿色和弱的红色上转换发光,分别归属于Ho3+离子(5F4,5S2)→5I8和5F5→5I8跃迁。研究了不同Ho3+和Yb3+离子掺杂浓度对上转换发光性能的影响,确定了Ho3+和Yb3+最佳掺杂摩尔分数分别为3%和4%。双对数曲线显示,绿光和红光的发射过程均为双光子吸收过程。对样品的上转换发光机制进行了初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3+/Yb3+ IN2O3 溶剂热法 上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帽状铝纳米粒子的制备及表面等离子共振特性 被引量:4
7
作者 张华利 肖桂娜 +2 位作者 满石清 刘应亮 孟建新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61-364,共4页
金属纳米材料具有许多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其中一个重要的光学性质就是表面等离子共振。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金属纳米粒子表面等离子共振所产生的吸收峰被限制在相对狭小的范围内.很难进行调谐。近年来.以电介质为核金属为壳的核... 金属纳米材料具有许多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其中一个重要的光学性质就是表面等离子共振。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金属纳米粒子表面等离子共振所产生的吸收峰被限制在相对狭小的范围内.很难进行调谐。近年来.以电介质为核金属为壳的核壳结构复合纳米材料成功的解决了这一问题.通过设计和剪裁内核的直径与外壳层厚度的比值.可以实现光学性质可调的特性。此类复合材料可被广泛应用于光催化、传感器、光信息存储、生物光子学、生物医学等领域。美国莱斯大学及德州的研究人员利用这类核壳结构纳米材料成功地实现了对体外乳腺肿瘤的杀灭实验。在这种类型的材料中.对称性降低的即不完全包裹的纳米粒子如杯状、帽状、半球壳状、月牙状等核壳结构复合粒子由于其自身特殊的几何结构而对光的响应更为敏感.Halas研究小组采用湿化学还原方法结合纳米尺度的掩膜技术制备出了金壳层的杯状及帽状纳米复合粒子,通过对其光学性能的详细研究发现。在一定偏振条件下,其表面等离子共振所产生的消光系数对光的入射角度有很强的依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2微球 帽状铝纳米粒子 表面等离子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核壳纳米粒子的控制合成及其生物复合(英文) 被引量:3
8
作者 张浩然 满石清 +1 位作者 徐萌 朱新海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768-1775,共8页
合成了一系列Au/SiO2核壳纳米粒子,并详细研究了Au纳米壳层的生长过程。发现在金纳米壳层形成的过程中存在着2个竞争反应。利用这一发现,可将金纳米壳层的吸收峰从524nm连续调谐至980nm处。恩度是一种临床抗癌药物,我们首次将其生物复... 合成了一系列Au/SiO2核壳纳米粒子,并详细研究了Au纳米壳层的生长过程。发现在金纳米壳层形成的过程中存在着2个竞争反应。利用这一发现,可将金纳米壳层的吸收峰从524nm连续调谐至980nm处。恩度是一种临床抗癌药物,我们首次将其生物复合于吸收峰位于808nm的Au/SiO2壳层表面,得到Au/SiO2-Endo,通过FTIR测试证明该生物复合成功。将恩度特殊的饿杀肿瘤特性以及对肿瘤具有特异识别能力,与Au/SiO2纳米壳层结构的光学可调谐特性以及良好的光热转换能力复合于一体,我们期望得到一种治疗肿瘤效果更强的新型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纳米粒子 核壳结构 生物复合 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铟锡氧化物纳米粉体的低温溶剂热法制备 被引量:4
9
作者 邓小玲 陈清清 孟建新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91-994,共4页
以氯化铟和氯化锡为原料,氨水为沉淀剂,先用化学沉淀法制备了前驱体,然后将该前驱体以乙二醇为溶剂在聚四氟乙烯内衬的反应釜中于低至190℃下反应,获得了铟锡氧化物(ITO)纳米粉体。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及纳米粒度仪... 以氯化铟和氯化锡为原料,氨水为沉淀剂,先用化学沉淀法制备了前驱体,然后将该前驱体以乙二醇为溶剂在聚四氟乙烯内衬的反应釜中于低至190℃下反应,获得了铟锡氧化物(ITO)纳米粉体。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及纳米粒度仪Zetasizer Nano-ZS对在不同温度、不同时间下反应的所得的ITO纳米粉体进行了表面形貌、结构和粒度分布等分析。结果表明,制备的ITO纳米粉体为立方晶相,粉体的平均颗粒小于100nm;与已有的ITO纳米粉体制备方法相比,本溶剂热法制备过程无需高温烧结、流程简单,反应过程所需的温度可低至190℃,是迄今为止文献报导制备ITO的最低温度,同时所得产物纯度高、粒度均匀、分散性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TO 纳米粉体 低温 溶剂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醇在炭微球负载催化剂上的电化学氧化 被引量:3
10
作者 徐常威 刘应亮 沈培康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64-366,共3页
用水热法分解蔗糖制备炭微球(CMS),并使其表层富含的羟基功能基团和金属离子络合,然后用化学还原法,使炭微球表面负载上Pt和Pd催化剂。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炭微球负载催化剂对乙醇在碱性溶液中的电化学氧化活性。结果显示,炭微球负载的... 用水热法分解蔗糖制备炭微球(CMS),并使其表层富含的羟基功能基团和金属离子络合,然后用化学还原法,使炭微球表面负载上Pt和Pd催化剂。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炭微球负载催化剂对乙醇在碱性溶液中的电化学氧化活性。结果显示,炭微球负载的催化剂活性面积是相同载量下碳粉负载催化剂的2倍,乙醇在Pd/CMS上的氧化峰电流密度是Pt/CMS上的5倍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醇 炭微球 PD P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醇乙醇在碳微球负载钯上的电化学氧化 被引量:3
11
作者 徐常威 刘应亮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566-568,共3页
用水热法分解蔗糖制备出表层富含羟基功能基团的碳微球,再利用羟基把Pd离子固定在碳微球表面,然后使用化学还原方法,使Pd纳米颗粒还原后附着在碳微球上。用循环伏安和计时电流法研究了碳载Pd对甲醇和乙醇在碱性溶液中的电化学氧化活性,... 用水热法分解蔗糖制备出表层富含羟基功能基团的碳微球,再利用羟基把Pd离子固定在碳微球表面,然后使用化学还原方法,使Pd纳米颗粒还原后附着在碳微球上。用循环伏安和计时电流法研究了碳载Pd对甲醇和乙醇在碱性溶液中的电化学氧化活性,结果显示,乙醇于碱性溶液中在碳载Pd上其催化活性好于甲醇,同时碳微球负载的催化剂的催化活性也远远好于碳粉负载的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电池 甲醇 乙醇 碳微球 P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分解法制备Y_2O_2S∶Eu^(3+)纳米粒子(英文) 被引量:1
12
作者 谭宁会 王园媛 +3 位作者 廖佩坤 刘艺成 孟建新 刘应亮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421-1425,共5页
采用热分解法和硫熔法分别合成了纳米Y2O2S∶Eu3+和体相Y2O2S∶Eu3+。其中硫氧化钇纳米粒子的制备是以水热法合成的Y(OH)3为前驱体,随后在激活剂和硫的共同作用下焙烧得到的。结果表明,所得Y2O2S∶Eu3+为单一纯相纳米粒子,粒径分布集中... 采用热分解法和硫熔法分别合成了纳米Y2O2S∶Eu3+和体相Y2O2S∶Eu3+。其中硫氧化钇纳米粒子的制备是以水热法合成的Y(OH)3为前驱体,随后在激活剂和硫的共同作用下焙烧得到的。结果表明,所得Y2O2S∶Eu3+为单一纯相纳米粒子,粒径分布集中,大小约80nm,而前驱体Y(OH)3为纳米棒状,形貌上的这一巨大变化是由激活剂和硫粉在高温煅烧过程所形成的熔融物的腐蚀作用造成的。荧光光谱分析表明,Eu3+能有效地掺入硫氧化钇基质中,并具有良好的发光性能。此外,还探讨了纳米粒子的形成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氧化钇 纳米粒子 发光性能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二醇在氧化物增强Pd/C催化剂上的电化学氧化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常威 沈培康 刘应亮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75-378,共4页
研究了乙二醇在氧化物CeO2、NiO和Co3O4增强Pd/C催化剂上的碱性溶液中电化学氧化活性,结果显示虽然纯Pd/C催化剂对乙二醇的电化学氧化活性非常低以及抗催化剂毒化作用非常弱,其电化学性能远远比不上Pt/C催化剂。但添加氧化物CeO2、NiO和... 研究了乙二醇在氧化物CeO2、NiO和Co3O4增强Pd/C催化剂上的碱性溶液中电化学氧化活性,结果显示虽然纯Pd/C催化剂对乙二醇的电化学氧化活性非常低以及抗催化剂毒化作用非常弱,其电化学性能远远比不上Pt/C催化剂。但添加氧化物CeO2、NiO和Co3O4后,Pd/C对乙二醇电化学氧化催化活性和抗毒化能力都得到大幅度提高,甚至超过商业催化剂E-TEKPt/C。三种氧化物增强Pd/C催化剂的电化学活性顺序为Pd-Co3O4(质量比为2︰1,以下同)/C>Pd-NiO(4︰1)/C>Pd-CeO2(1.3︰1)/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电池 乙二醇 电化学氧化 PD 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3+)/Yb^(3+)共掺纳米In_2O_3的制备及上转换发光 被引量:1
14
作者 邹少瑜 孟建新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38-1142,共5页
用低温溶剂热法以乙二醇为溶剂合成了Er3+和Yb3+共掺的In2O3纳米晶。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漫反射光谱和上转换发光光谱对样品进行了分析。XRD和TEM结果表明,产物为纯的立方相In2O3结构,粒径约为30 nm;漫反射光谱显示了In2O... 用低温溶剂热法以乙二醇为溶剂合成了Er3+和Yb3+共掺的In2O3纳米晶。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漫反射光谱和上转换发光光谱对样品进行了分析。XRD和TEM结果表明,产物为纯的立方相In2O3结构,粒径约为30 nm;漫反射光谱显示了In2O3∶Er3+,Yb3+纳米晶在522、653和975 nm附近有3个吸收带;在980 nm近红外光激发下,样品发射出中心波长为525及555 nm的绿光和662 nm的红光,分别对应于Er3+的2H11/2→4I15/2、4S3/2→4I15/2和4F9/2→4I15/2跃迁;研究了Er3+和Yb3+离子的不同掺杂浓度对发光强度的影响,确定了Yb3+和Er3+离子的最佳掺杂浓度均为3%;双对数曲线显示绿光和红光的发射过程均为双光子吸收过程,对样品的上转换发光机制进行了初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剂热法 上转换 纳米晶 In2O3∶Er3+ Yb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易法制备竹节状非晶态碳纳米管(英文)
15
作者 赵率 郑明涛 +3 位作者 谢春林 贺文启 易观贵 刘应亮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97-402,共6页
以正硅酸乙酯为碳源,采用简易热分解法,在无催化剂的条件下合成了竹节状非晶态碳纳米管。运用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竹节状非晶态碳纳米管长几个微米,其外径和内径分别是30~40 nm和8~15 nm。该方法... 以正硅酸乙酯为碳源,采用简易热分解法,在无催化剂的条件下合成了竹节状非晶态碳纳米管。运用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竹节状非晶态碳纳米管长几个微米,其外径和内径分别是30~40 nm和8~15 nm。该方法在无催化剂条件下制备出非晶态碳纳米管,对科学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和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晶态碳纳米管 热分解 正硅酸乙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剂热-高温煅烧法制备纳米Gd_2MoO_6:Nd^(3+)近红外发光材料
16
作者 张蕤 谢丽娟 +1 位作者 蔡建亮 孟建新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166-1170,共5页
采用乙二醇-水的混合溶液作为溶剂,用溶剂热法制备了Gd2MoO6∶Nd3+的前驱体,然后对得到的样品在800℃下煅烧1 h。使用X射线衍射仪对样品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近红外和可见光区的发射光谱和激发光谱以及透射电子显微镜对样品的发光性质... 采用乙二醇-水的混合溶液作为溶剂,用溶剂热法制备了Gd2MoO6∶Nd3+的前驱体,然后对得到的样品在800℃下煅烧1 h。使用X射线衍射仪对样品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近红外和可见光区的发射光谱和激发光谱以及透射电子显微镜对样品的发光性质以及形貌进行了研究。探究了煅烧温度、Nd3+的掺杂浓度、pH值、乙二醇-水的配比对样品的近红外发光性能以及形貌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乙二醇-水的配比为1∶1,Nd3+的掺杂摩尔分数为0.03,pH值为1.5,煅烧温度为800℃时,能得到分散性良好,并具有优良近红外发光性质的纳米粒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剂热法 近红外发光材料 Nd3+ Gd2MoO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碱性溶液中NiO增强Pt/C和Pd/C催化剂上乙二醇的电化学氧化
17
作者 徐常威 沈培康 刘应亮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82-485,共4页
研究了乙二醇在1.0 mol/L KOH溶液中在Pt/C,Pt-NiO(质量比4∶1)/C,Pd/C和Pd-NiO(质量比4∶1)/C电极上电化学氧化活性.结果显示单纯Pd/C催化剂对乙二醇电化学氧化表现出非常低的活性,远远比不上Pt/C催化剂,但抗催化剂毒化能力好于Pt/C.... 研究了乙二醇在1.0 mol/L KOH溶液中在Pt/C,Pt-NiO(质量比4∶1)/C,Pd/C和Pd-NiO(质量比4∶1)/C电极上电化学氧化活性.结果显示单纯Pd/C催化剂对乙二醇电化学氧化表现出非常低的活性,远远比不上Pt/C催化剂,但抗催化剂毒化能力好于Pt/C.经过氧化物增强后,Pt/C和Pd/C对乙二醇电化学氧化活性和抗毒化能力都得到大幅度提高,Pd-NiO(质量比4∶1)/C对乙二醇电化学氧化活性超过Pt/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电池 乙二醇 电化学氧化 Pd NI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染料Yb(P4)(CoP)掺杂PS/SiO_2复合纳米荧光标记物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月娟 孟建新 +2 位作者 曹丽伟 蒋风雷 黄伟国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51-355,共5页
利用苯乙烯与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化学反应合成共聚前驱物,再采用凝胶-溶胶法,与四乙氧基硅烷在一定的条件下共同水解与缩合,合成了近红外染料[(环戊二烯)钴(Ⅰ)三(二乙基亚磷酸基)][5,10,15,20-四(p-甲氧基苯基)-... 利用苯乙烯与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化学反应合成共聚前驱物,再采用凝胶-溶胶法,与四乙氧基硅烷在一定的条件下共同水解与缩合,合成了近红外染料[(环戊二烯)钴(Ⅰ)三(二乙基亚磷酸基)][5,10,15,20-四(p-甲氧基苯基)-卟啉]合镱(Ⅲ)掺杂的聚苯乙烯/二氧化硅复合纳米粒子。这种制备染料掺杂复合纳米粒子的方法既克服了传统物理包埋方法染料容易泄漏的问题,又不受到化学键合方法对近红外染料分子性质的限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该复合纳米粒子呈球形,大小均匀,直径约100nm。所制得的纳米粒子荧光性质稳定,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小,具潜在生物亲和性,是一种新型的近红外荧光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H570 凝胶-溶胶法 复合纳米粒子 近红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杂4-苯基卟啉的聚苯乙烯/二氧化硅复合纳米微球的制备 被引量:2
19
作者 邓迎春 李月娟 +1 位作者 孟建新 曹丽伟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76-380,共5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首先利用苯乙烯与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化学反应合成共聚前驱物,利用TEOS在一定的条件下水解与缩合,一步合成了有机-无机复合纳米微球。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对共聚物及复合纳米粒子进行了表征。... 采用溶胶-凝胶法,首先利用苯乙烯与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化学反应合成共聚前驱物,利用TEOS在一定的条件下水解与缩合,一步合成了有机-无机复合纳米微球。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对共聚物及复合纳米粒子进行了表征。将非水溶性发光材料四苯基卟啉掺杂其中,制备出荧光复合纳米粒子。该粒子表现出了良好的发光性能,染料泄漏与猝灭几乎为零,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的高效率的生物标记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H-570 共聚前驱物 复合纳米粒子 溶胶-凝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散钛酸钙纳米粒子的水热法制备 被引量:1
20
作者 范莉莉 彭文芳 孟建新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6-18,共3页
以氯化钙、钛酸丁酯为原料,聚乙烯醇(PVA)为分散剂,用一步水热法获得了高分散的钛酸钙纳米粉体。研究了合成条件对钛酸钙粉体结构和形貌的影响,并利用XRD、TEM、纳米粒度仪和热重分析仪等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保持溶液总体积为43 m... 以氯化钙、钛酸丁酯为原料,聚乙烯醇(PVA)为分散剂,用一步水热法获得了高分散的钛酸钙纳米粉体。研究了合成条件对钛酸钙粉体结构和形貌的影响,并利用XRD、TEM、纳米粒度仪和热重分析仪等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保持溶液总体积为43 mL的条件下,选取水热反应温度为200℃,反应时间为6 h,PVA溶液(4 g/L)用量为10 mL,NaOH溶液(5 mol/L)用量为18 mL,可得到粒度均匀、分散性好、粒径只有几个纳米的钛酸钙粉体。对分散剂PVA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所得产物在高温煅烧后依然可以保持良好的分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酸钙 水热法 聚乙烯醇 高分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