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枢神经重点实验室公共仪器平台管理与探索
1
作者 王笑 张龙钊 +1 位作者 苏国辉 刘琦晖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6-241,268,共7页
大型仪器是科学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对高校实验室科研发展起到关键性的支撑作用,然而高校实验室大型仪器普遍存在仪器重复购置、集约化管理不足、共享率低等问题。结合中枢神经重点实验室公共仪器平台管理服务运行情况,探索“双一... 大型仪器是科学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对高校实验室科研发展起到关键性的支撑作用,然而高校实验室大型仪器普遍存在仪器重复购置、集约化管理不足、共享率低等问题。结合中枢神经重点实验室公共仪器平台管理服务运行情况,探索“双一流”背景下院级公共平台建设的管理机制和高质量发展模式。从大型仪器制度建设、统筹购置、信息化建设、维修维护、使用培训,尤其是健全实验技术队伍激励机制6个方面探讨公共平台建设管理措施,建立大型仪器标准化管理流程,健全大型仪器开放共享管理机制,完善公共仪器平台管理体系,支撑科技创新和重大科研成果,催生科研新质生产力,提升大型仪器综合效益,实现资源的优化合理利用,为国内高校提供一些经验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共享 大型仪器 院级平台 实验技术队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V-1相关蛋白与细胞自噬在HIV相关神经认知障碍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董军 刘思思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07-312,共6页
细胞自噬作为真核细胞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能降解细胞内的大分子蛋白质和病原微生物以及一些受损或老化的细胞器,使细胞维持平衡状态,在预防神经退行性疾病及免疫系统疾病等过程中有重要作用.研究发现,HIV-1(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 细胞自噬作为真核细胞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能降解细胞内的大分子蛋白质和病原微生物以及一些受损或老化的细胞器,使细胞维持平衡状态,在预防神经退行性疾病及免疫系统疾病等过程中有重要作用.研究发现,HIV-1(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1)能通过各种机制改变细胞自噬的正常功能,以利于自身的复制、感染等,本文就HIV-1的相关蛋白与细胞自噬的相互作用,及其在HIV相关神经认知障碍(HIV-1 associated neurocognitive disorder,HAND)的发生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1相关蛋白 HIV相关神经认知障碍 细胞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与炎症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永昶 刘彩燕 +1 位作者 符祥浈 师玲玲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98-503,共6页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and hyperactive disorder,ADHD)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流行病学、生物标志物以及遗传相关性三方面的证据提示,炎症可能在ADHD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炎症可以通过激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ypoth...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and hyperactive disorder,ADHD)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流行病学、生物标志物以及遗传相关性三方面的证据提示,炎症可能在ADHD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炎症可以通过激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HPA)轴、改变神经递质代谢、激活母体免疫、影响血脑屏障的完整性、影响神经发育等途径参与ADHD的发生发展。深入了解炎症与ADHD之间的关系,有助于进一步揭示ADHD的病理生理机制,并为其临床诊疗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炎症 细胞因子 神经递质 免疫 血脑屏障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亨廷顿舞蹈病神经发育障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闫森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91-696,共6页
亨廷顿舞蹈病(HD)是一种由亨廷顿舞蹈病基因(HTT)中CAG重复扩增引起的致命性神经退行性疾病。HD经典的概念是由毒性的突变亨廷顿蛋白(mHTT)作用于成熟的脑细胞引起。然而,目前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mHTT对大脑发育有影响,因此HD可能不仅... 亨廷顿舞蹈病(HD)是一种由亨廷顿舞蹈病基因(HTT)中CAG重复扩增引起的致命性神经退行性疾病。HD经典的概念是由毒性的突变亨廷顿蛋白(mHTT)作用于成熟的脑细胞引起。然而,目前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mHTT对大脑发育有影响,因此HD可能不仅仅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更可能是一种发育相关的疾病。本文综述了HTT在神经发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和mHTT对HD神经发育过程的影响,以及通过早期调控神经发育治疗HD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亨廷顿舞蹈病 神经发育障碍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枸杞提取物对视神经挤压损伤后小鼠视网膜的保护作用
5
作者 李洪英 谷景义 +3 位作者 黎永桁 陈建苏 唐仕波 苏国辉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59-572,共14页
目的:探讨来自宁夏的枸杞提取物(Lycium Barbarum extracts,LBE)对视神经挤压损伤(optic nerve crush,ONC)后小鼠视网膜结构和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首先比较健康组、2 d模型组和7 d模型组中闪光视网膜电图(flash electroretiongram,fE... 目的:探讨来自宁夏的枸杞提取物(Lycium Barbarum extracts,LBE)对视神经挤压损伤(optic nerve crush,ONC)后小鼠视网膜结构和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首先比较健康组、2 d模型组和7 d模型组中闪光视网膜电图(flash electroretiongram,fERG)和视网膜结构的改变;然后比较腹腔注射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PBS)组及不同剂量的LBE对造模7 d的ONC小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存活的影响;最后利用LBE最佳保护作用的剂量,与PBS对照组比较,进一步研究LBE对ONC手术7 d小鼠视网膜fERG和结构的影响。RGCs计数利用视网膜平铺片进行免疫荧光染色(immunofluorescence,IF)标记,视网膜冰冻切片用于IF染色标记双极细胞、视锥细胞、突触小泡蛋白(synaptophysin,SYN)和突触后致密蛋白95(postsynaptic density protein 95,PSD95),二氢乙锭(dihydroethidium,DHE)标记视网膜产生的活性氧化产物(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用ImageJ软件计数RGCs、双极细胞和视锥细胞的数目,测量双极细胞突起在内丛层(inner plexiform layer,IPL)所占荧光阳性面积百分比(percentage of the fluorescence-positive area,PP)、SYN在IPL和外丛层(outer plexiform layer,OPL)的免疫反应荧光强度(fluorescence intensity,FI)和PSD95在OPL的FI及PP,计算ROS反应后的红色FI。结果:与正常组和ONC-2 d组相比,ONC-7 d后存活的RGCs数目、双极细胞突起在IPL所占PP、双极细胞数目、视锥细胞数目、SYN在IPL和OPL的FI强度减少(P<0.05);PSD95在OPL层PP减少(P<0.05);fERG显示a波和b波的波幅在暗适应(P<0.01)和明适应下(P<0.05)减少,二者的潜伏期没有明显变化(P>0.05);DHE染色显示ROS在术后明显增加(P<0.01)。与对照组相比,上述不同剂量的LBE经腹腔注射到小鼠体内,均可使RGCs存活增加(P<0.01),其中1.0 mg/kg LBE组存活的RGCs均数最大(P<0.01);此外,1.0 mg/kg LBE腹腔注射可以增加双极细胞突起所占IPL层PP和细胞数目(P<0.05)、视锥细胞数目(P<0.01)、SYN在IPL(P<0.01)及在OPL(P<0.05)的FI、PSD95在OPL表达的FI及PP(P<0.05)、a波和b波暗适应(P<0.05)和明适应时(P<0.01)的幅值,降低ROS产生(P<0.05)。结论:LBE对小鼠ONC后视网膜的结构和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视网膜的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提取物 视神经损伤 视网膜 氧化应激 闪光视网膜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医疗时代“4S-PAMA”感知型健康服务模式探索 被引量:1
6
作者 王传池 吴珊 +4 位作者 陈帅 陈南杰 李恒聪 胡镜清 张伯礼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01-908,共8页
通过分析现有医疗服务模式存在的问题,探索智能医疗时代人们的核心健康需求,提出以人为本、个体主动健康促进为核心的“4S-PAMA”(Self-Perception、Self-Assessment、Self-Management、SelfAdaption)健康服务模式。同时以建设多层级、... 通过分析现有医疗服务模式存在的问题,探索智能医疗时代人们的核心健康需求,提出以人为本、个体主动健康促进为核心的“4S-PAMA”(Self-Perception、Self-Assessment、Self-Management、SelfAdaption)健康服务模式。同时以建设多层级、多模块、交互式中医健康管理港湾为切入点,科技创新为手段,通过改造传统体检中心或新建新型健康管理港湾,为进一步开展“感知型健康管理”的示范性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健康 中医药 感知 信息技术 服务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胶质细胞与HIV相关神经认知障碍 被引量:1
7
作者 董军 陈桂玲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27-431,共5页
HIV-1相关神经认知障碍(HIV-1associated neurocognitive disorder,HAND)是艾滋病患者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的常见并发症,其患病率高达40%~60%,是40岁以下成人痴呆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患者从确诊到死亡... HIV-1相关神经认知障碍(HIV-1associated neurocognitive disorder,HAND)是艾滋病患者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的常见并发症,其患病率高达40%~60%,是40岁以下成人痴呆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患者从确诊到死亡的平均时间约为4~6个月,且其发病机理尚待研究.已有的研究表明,HIV-1不感染神经元,但在HAND的发病机制中,神经胶质细胞的过度活化和由此而引发的神经炎症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神经胶质细胞在HAND的发牛发展中的作用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1相关神经认知障碍 小胶质细胞 星形胶质细胞 少突胶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lsr3/Dlx小鼠皮质脊髓联系剥夺导致运动功能和脊髓运动神经元的变化 被引量:1
8
作者 林飚 韩齐 周立兵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61-266,共6页
目的:研究去皮质联系后小鼠运动相关神经结构和运动功能的变化,以明确皮质输入信息对脊髓和神经肌接头成熟的影响。方法:应用皮质与皮质下联系在胚胎发育早期完全缺失的Celsr3/Dlx条件性基因敲除小鼠模型,通过旷场试验检测小鼠的自发运... 目的:研究去皮质联系后小鼠运动相关神经结构和运动功能的变化,以明确皮质输入信息对脊髓和神经肌接头成熟的影响。方法:应用皮质与皮质下联系在胚胎发育早期完全缺失的Celsr3/Dlx条件性基因敲除小鼠模型,通过旷场试验检测小鼠的自发运动;用乙酰胆碱酯酶(ChAT)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分析脊髓胆碱能运动神经元的数目变化;结合高尔基(Golgi)染色和神经元三维重建比较运动神经元树突分支数目和长度差异;最后采用免疫荧光双重标记(NF200和α-BT)和肌电图检测神经肌肉接头的形态和功能。结果:旷场试验表明与正常小鼠相比,Celsr3/Dlx小鼠过度活跃;这些小鼠脊髓运动神经元的总数目减少15%(P<0.01),其树突总长度也明显减少(P<0.01);此外形成神经肌肉接头运动神经元轴突末梢的分支数目及肌电图记录的峰值分别减少53%和47%(P<0.01)。结论:皮质的信息输入的缺失会导致脊髓运动神经元减少和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异常,而这些形态学的改变会进一步导致神经兴奋和传导的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联系 运动神经元 Celsr3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源诱导多能干细胞分化神经元的发育动力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陈晓霞 邓艳芳 +1 位作者 陈舒婷 师玲玲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39-347,共9页
目的:建立人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神经发育模型,探究不同发育时期神经元胞体和突起的动力规律.方法:采用正常人iPSC神经发育模型,将iPSC诱导成神经前体细胞(NPC),再分化为神经元,取贴壁分化到第5天的神经元(早期)和贴壁分化到第15天的... 目的:建立人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神经发育模型,探究不同发育时期神经元胞体和突起的动力规律.方法:采用正常人iPSC神经发育模型,将iPSC诱导成神经前体细胞(NPC),再分化为神经元,取贴壁分化到第5天的神经元(早期)和贴壁分化到第15天的神经元(中晚期),对两组神经元胞体和突起进行5 h动态追踪.结果:在神经发育过程中,神经元胞体和突起运动速度降低、神经元突起总长度增加和突起总数量减少.与第15天神经元相比,第5天神经元(早期)胞体运动速度显著提高;通过对比两组神经元运动轨迹,第5天神经元(早期)胞体运动范围更广、运动方向更随机;与第15天神经元相比,第5天神经元(早期)一级突起生长速度和坍塌修剪速度显著提高.结论:神经元胞体运动和突起生长坍塌修剪过程均表现出早期活跃于中晚期,提示可在神经元发育早期对神经元动力进行干预和研究,为自闭症等神经发育障碍疾病神经元动力异常的早期干预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多能干细胞 神经发育 神经元动力 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感光细胞退变过程中内层神经元结构和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佳 项宗勤 徐颖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79-186,共8页
视网膜退行性疾病是现今引起人类失明的严重疾病,它主要包括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RP)等多种眼科常见病。RP发病率大约1/4 000~1/3 500。常染色体隐形遗传占15%~20%,显性20%~25%,其中10%~15%为X连锁遗传[1],目前已经发... 视网膜退行性疾病是现今引起人类失明的严重疾病,它主要包括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RP)等多种眼科常见病。RP发病率大约1/4 000~1/3 500。常染色体隐形遗传占15%~20%,显性20%~25%,其中10%~15%为X连锁遗传[1],目前已经发现45个致病基因位点[2]。RP患者的临床表现为视力下降,夜盲和视野逐渐变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光细胞退变 双极细胞 节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HANK2基因表达下调对诱导多能干细胞来源神经发育模型早期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龚思亦 陈晓霞 +1 位作者 康赛 师玲玲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92-199,共8页
目的:探索SHANK2基因表达下调对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神经发育模型的早期影响.方法:体外建立人诱导多能干细胞来源的神经发育模型,构建携带靶向敲减SHANK2基因表达信息shRNA的慢病毒,在发育起点感染细胞模型.在发育第3、6、9、12、15天分别... 目的:探索SHANK2基因表达下调对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神经发育模型的早期影响.方法:体外建立人诱导多能干细胞来源的神经发育模型,构建携带靶向敲减SHANK2基因表达信息shRNA的慢病毒,在发育起点感染细胞模型.在发育第3、6、9、12、15天分别固定细胞,荧光显微镜拍照,动态监测继发于SHANK2表达下调的胞体面积、突起长度与分支、生长锥面积等神经元形态发育变化.结果:体外成功建立人诱导多能干细胞来源的神经发育模型.与sh Control组相比,在发育不同时间点shSHANK2组神经元分支个数减少、突起长度减小,shSHANK2组神经元胞体面积、生长锥面积均有所减小.结论:SHANK2基因敲减导致早期神经元形态发育异常,可能是SHANK2导致自闭症谱系障碍的潜在致病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ANK2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 自闭症谱系障碍 神经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酚对H_(2)O_(2)诱导EA.hy926细胞凋亡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
12
作者 李思琪 陈广道 曾其毅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12-1518,共7页
目的:探讨大黄酚对过氧化氢(H_(2)O_(2))诱导EA.hy926细胞氧化损伤的作用,并阐明其对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治疗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分别采用25、50、100、200、400、800和1600μmol·L^(-1)H_(2)O_(2)及0、8、16、32、64、12... 目的:探讨大黄酚对过氧化氢(H_(2)O_(2))诱导EA.hy926细胞氧化损伤的作用,并阐明其对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治疗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分别采用25、50、100、200、400、800和1600μmol·L^(-1)H_(2)O_(2)及0、8、16、32、64、128和256μmol·L^(-1)大黄酚诱导EA.hy926细胞,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H_(2)O_(2)和大黄酚处理后EA.hy926细胞活性。将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200μmol·L^(-1)H_(2)O_(2))、低剂量大黄酚组(8μmol·L^(-1)大黄酚和200μmol·L^(-1)H_(2)O_(2))和高剂量大黄酚组(256μmol·L^(-1)大黄酚和200μmol·L^(-1)H_(2)O_(2))。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凋亡诱导因子(AIF)蛋白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细胞AIF核转位情况,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8及Caspase-9水平。结果:不同浓度H_(2)O_(2)作用下,EA.hy926细胞呈倒置S形细胞活性曲线,细胞活性良好,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261.52μmol·L^(-1),采用200μmol·L^(-1)H_(2)O_(2)干预24 h诱导建立细胞模型。随着大黄酚药物浓度升高,EA.hy926细胞活性无明显变化(P>0.05),采用8和256μmol·L^(-1)大黄酚进行细胞干预。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核中AIF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细胞质中AIF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低和高剂量大黄酚组细胞核中AIF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细胞质中AIF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免疫荧光法检测,对照组细胞AIF定位于细胞核内较少;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AIF核转位阳性值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低和高剂量大黄酚组细胞AIF核转位阳性值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中SOD活性明显降低(P<0.05),MDA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低和高剂量大黄酚组细胞中SOD活性均明显升高(P<0.05),MDA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各组细胞中Caspase-8和Caspase-9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黄酚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和AIF核转位改善H_(2)O_(2)诱导的EA.hy926细胞凋亡,有助于治疗BP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酚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凋亡诱导因子 核转位 细胞凋亡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视素基因转染给光双极细胞部分恢复MNU诱导的视网膜感光细胞变性小鼠的视觉 被引量:1
13
作者 熊国吟 罗小鹏 +2 位作者 杨昇炎 徐颖 董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153-1159,共7页
目的:探索定向转染内源性光感受蛋白黑视素(melanopsin/opsin 4,Opn4)基因进入给光型双极细胞后,视网膜变性小鼠模型中视网膜神经元的光反应以及整体视觉行为的改变。方法:选用由甲基亚硝基脲(N-methyl-N-nitrosourea,MNU)诱导的成年CD... 目的:探索定向转染内源性光感受蛋白黑视素(melanopsin/opsin 4,Opn4)基因进入给光型双极细胞后,视网膜变性小鼠模型中视网膜神经元的光反应以及整体视觉行为的改变。方法:选用由甲基亚硝基脲(N-methyl-N-nitrosourea,MNU)诱导的成年CD1小鼠作为视网膜变性模型。于P0~P1 CD1乳鼠视网膜底注射Grm6-Opn4-GFP质粒,Grm6-GFP作为阴性对照。通过电转进行基因转染。术后5周对基因转染小鼠腹腔注射MNU诱导视网膜感光细胞变性,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共设计5个实验组:正常对照组(normal)、生理盐水Grm6-Opn4-GFP对照组(NS+melanopsin)、MNU诱导模型Grm6-Opn4-GFP治疗组(MNU+melanopsin)、MNU诱导模型Grm6-GFP对照组(MNU+GFP)和MNU诱导组(MNU)。诱导后连续7 d进行明暗箱测试,统计动物在暗箱中的活动时间比。随后进行视网膜电图(electroretinogram,ERG)测试,计算体现给光双极细胞光反应的b波峰值、潜伏期和反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光反应的明视负波反应(photopic negative response,PhNR)。利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动物视网膜黑视素基因转导效果。结果:黑视素可以被定向转染进入视网膜给光双极细胞。明暗箱实验显示MNU诱导7 d后Grm6-Opn4-GFP转染的CD1小鼠滞留在黑箱的时间显著长于未转染组(P<0.05),ERG测试显示Grm6-Opn4-GFP转染的CD1小鼠的b波也有明显恢复(P<0.05)。结论:定向转染内源性光感受蛋白黑视素基因进入给光型双极细胞可部分恢复视网膜变性模型动物视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变性 黑视素 给光双极细胞 甲基亚硝基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吗啡与gp120致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桂玲 龚正 +5 位作者 刘思思 江明亮 潘锐 行妍妍 林丽清 董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25-830,共6页
目的:探讨吗啡与gp120致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的作用与机制。方法:4~6周的SD大鼠,侧脑室注射吗啡与gp120 V3环,Morris水迷宫评价空间记忆能力。TUNEL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组织的阳性凋亡细胞数。Western blot法检测p-ERK的表达情况。结果:与... 目的:探讨吗啡与gp120致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的作用与机制。方法:4~6周的SD大鼠,侧脑室注射吗啡与gp120 V3环,Morris水迷宫评价空间记忆能力。TUNEL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组织的阳性凋亡细胞数。Western blot法检测p-ERK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100μg/kg吗啡组、200μg/kg吗啡组以及gp120 V3环组均能使大鼠的逃避潜伏期延长(P〈0.05),目标象限停留时间以及穿越目标象限次数减少(P〈0.05),海马区阳性细胞数增多(P〈0.01),海马区p-ERK的表达增多(P〈0.01);200μg/kg吗啡+gp120 V3环组与200μg/kg吗啡组或gp120 V3环组相比,逃避潜伏期延长(P〈0.05),目标象限停留时间以及穿越目标象限次数减少(P〈0.05),海马区阳性细胞数增多(P〈0.01),海马区p-ERK的表达增多(P〈0.01)。结论:侧脑室注射gp120 V3环可致大鼠学习与记忆障碍,吗啡能增强其效应,机制可能与增强海马区p-ERK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相关神经认知障碍 吗啡 HIV-1 GP120 V3环 海马神经元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d1小鼠视网膜退变中期节细胞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峰 张佳 +2 位作者 许迪 项宗勤 徐颖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11-818,共8页
目的:探讨视网膜色素变性模型rd1小鼠视网膜退变中期各类视网膜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运用多电极阵列(multi-electrode arrays,MEA)记录方法,记录视网膜退变中期(出生后20 d,P20)的rd1小鼠... 目的:探讨视网膜色素变性模型rd1小鼠视网膜退变中期各类视网膜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运用多电极阵列(multi-electrode arrays,MEA)记录方法,记录视网膜退变中期(出生后20 d,P20)的rd1小鼠或正常对照小鼠视网膜中多个节细胞动作电位的发放,并比较自发发放和光反应特征等指标,评价幸存的节细胞功能变化。另外,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验证视网膜感光细胞的退化情况。结果:免疫组化的结果表明rd1小鼠视网膜感光层的厚度显著低于正常小鼠。根据节细胞光反应特性的不同,可以将其分成6类:ON sustained、ON transient、ON-OFF sustained、ON-OFF transient、OFF sustained和OFF transient RGCs,但OFF sustained RGCs所占比重极小(1.0%~3.1%)。rd1小鼠视网膜中保持光反应的节细胞比例显著低于正常小鼠。rd1小鼠节细胞的自发发放显著高于正常小鼠,而不同类型的节细胞变化情况有所不同。rd1小鼠视网膜各类节细胞的光反应强度及光敏感度均显著低于正常小鼠。结论:在rd1小鼠退变的中期,视网膜感光层明显退变;rd1小鼠退变中期的视网膜节细胞发生明显的功能退变,而且不同类型的节细胞变化情况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电极阵列 视网膜色素变性 视网膜节细胞 rd1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Y354740对青春期小鼠慢性氯胺酮暴露后焦虑样行为与海马区GABA及GAD67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梦婷 温博伦 +4 位作者 陈伟明 陈晓彤 詹鸿 周立兵 王寿平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69-475,共7页
目的:探讨II组代谢型谷氨酸受体激动剂LY354740对小鼠慢性氯胺酮暴露后焦虑样行为及海马区GABA及GAD67的影响.方法:SPF级健康雌性C57BL/6小鼠45只随机分成3组(n=15):对照组(C组),氯胺酮组(K组),LY354740组(L组).K组和L组腹腔注射质量分... 目的:探讨II组代谢型谷氨酸受体激动剂LY354740对小鼠慢性氯胺酮暴露后焦虑样行为及海马区GABA及GAD67的影响.方法:SPF级健康雌性C57BL/6小鼠45只随机分成3组(n=15):对照组(C组),氯胺酮组(K组),LY354740组(L组).K组和L组腹腔注射质量分数为30 mg/kg的氯胺酮,间隔30 min注射1次,3次/d,连续14 d;L组在注射氯胺酮前30 min注射质量分数为10 mg/kg的LY354740;C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给药结束后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测定小鼠运动功能和情绪状态;免疫组化实验、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小鼠海马GAD67表达;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小鼠海马GABA浓度.结果:(1)酶联免疫吸附实验结果显示,与C组比较,K组小鼠海马GABA浓度降低(P<0.05);L组小鼠海马GABA浓度较K组升高(P<0.05).(2)高架十字迷宫结果显示,与C组比较,K组小鼠进入各臂端活动总频次减少、开放臂停留时间比降低(P<0.05);与K组比较,L组小鼠活动总频次增加、开放臂停留时间比升高(P<0.05).(3)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C组比较,K组小鼠海马CA3、DG区GAD67阳性染色平均光密度降低(P<0.05),CA1区平均光密度无明显统计学差异;L组小鼠海马CA3、DG区GAD67阳性染色平均光密度较K组升高(P<0.05).(4)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C组比较,K组小鼠海马GAD67表达降低(P<0.05);L组小鼠海马GAD67表达较K组增多(P<0.05).结论:II组代谢型谷氨酸受体激动剂LY354740改善小鼠慢性氯胺酮暴露后的焦虑样行为,可能与其增加海马GAD67表达、提高GABA浓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胺酮 焦虑 Γ-氨基丁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亨廷顿病模型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雪艳 李军 闫森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26-530,共5页
亨廷顿病(Huntington’s disease,HD)是一种典型的神经退行性疾病。该病是由单基因HTT突变导致的遗传性疾病,当CAG重复序列>36时发病,HD患者出现变异蛋白的累积和神经元死亡病理特征,伴随着行为、认知、精神方面的障碍。其清晰的病... 亨廷顿病(Huntington’s disease,HD)是一种典型的神经退行性疾病。该病是由单基因HTT突变导致的遗传性疾病,当CAG重复序列>36时发病,HD患者出现变异蛋白的累积和神经元死亡病理特征,伴随着行为、认知、精神方面的障碍。其清晰的病因使得HD成为研究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首选模式疾病。本文将对现有HD动物模型取得的成果进行简单综述,以期为此类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研究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亨廷顿病 神经退行性疾病 大动物疾病模型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nt4、Wnt7a在不同程度脊髓损伤小鼠中的差异表达
18
作者 高敏 段娟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15-722,共8页
【目的】观察非经典Wnt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平面细胞极性(PCP)相关基因在不同程度脊髓损伤(SCI)后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LISA脊髓撞击器构建小鼠脊髓损伤模型,实验分为SCI0.65组(损伤深度为0.65mm)、SCI0.45组(损伤深度为0.45mm)和Sha... 【目的】观察非经典Wnt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平面细胞极性(PCP)相关基因在不同程度脊髓损伤(SCI)后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LISA脊髓撞击器构建小鼠脊髓损伤模型,实验分为SCI0.65组(损伤深度为0.65mm)、SCI0.45组(损伤深度为0.45mm)和Sham组(假手术);通过BMS评分和CatWalk9.0步态分析系统测试小鼠术后运动功能;应用VonFrey纤毛和冷热板检测小鼠术后神经病理性疼痛;利用Real-timePCR法检测小鼠脊髓损伤节段和腰4腰5(L4-5)节段非经典Wnt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和PCP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①在损伤后第7、10、25、42天,SCI0.65组BMS评分明显低于SCI0.45组(P<0.05);CatWalk9.0步态分析结果表明SCI后损伤组小鼠四肢协调率低于Sham组(P<0.01)。②脊髓损伤后第28天损伤组小鼠均出现机械性痛觉超敏并且持续至42d,且损伤程度越重,机械性痛阈值越低(P<0.001);脊髓损伤后小鼠冷热痛异常,但是与损伤程度无关。③脊髓损伤造模后42d,SCI0.45组和Sham组小鼠脊髓组织中Wnt4与Wnt7a表达无显著变化,SCI0.65组Wnt4表达上调、Wnt7a表达下调(P<0.05)。【结论】①小鼠SCI后产生神经病理性疼痛。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对机械痛表现出不同的敏感性。②Wnt4和Wnt7a的表达变化提示它们可能在脊髓损伤后运动神经回路的可塑性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非经典Wnt信号通路相关基因 PCP相关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