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液肿瘤化疗后粒缺伴发热患者一线经验性抗感染治疗的临床疗效及治疗费用 被引量:11
1
作者 胡丽娜 谢勉 +4 位作者 李国强 冯春 柯鹏 张新友 周继豪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15-720,共6页
目的评价血液肿瘤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粒缺)伴发热患者两种一线经验性抗感染治疗策略的优劣。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2018年12月某院血液肿瘤化疗后粒缺伴发热病例的感染部位及病原菌分布情况,按一线抗感染治疗方案分为以碳青霉烯... 目的评价血液肿瘤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粒缺)伴发热患者两种一线经验性抗感染治疗策略的优劣。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2018年12月某院血液肿瘤化疗后粒缺伴发热病例的感染部位及病原菌分布情况,按一线抗感染治疗方案分为以碳青霉烯类药物为主治疗组(碳青霉烯类组)和以含酶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为主治疗组(含酶β-内酰胺类组),对两组病例治疗疗效、住院总费用以及住院日数进行比较。结果共收集粒缺伴发热的病例103例,其中碳青霉烯类组为71例,含酶β-内酰胺类组32例。最常见的感染部位是呼吸道,其次为血液、胃肠道。检出病原菌47株,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真菌分别占68.1%、12.8%、19.1%,以肺炎克雷伯菌占比最高为(25.5%),其次为大肠埃希菌(21.3%)和铜绿假单胞菌(8.5%)。碳青霉烯类组、含酶β-内酰胺类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0.1%、71.9%,住院总费用分别为(59529.7±39771.3)、(49546.9±31641.1)元,住院日数分别为(28.7±7.9)、(26.2±6.3)d,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两组患者住院总费用、住院日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血液肿瘤化疗后粒缺伴发热的患者,一线经验性应用碳青霉烯类为主的药物抗感染治疗的疗效优于应用含酶β-内酰胺类为主的药物,两组住院总费用以及住院日数差异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 感染部位 病原菌 治疗 住院总费用 住院日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延缓大鼠肾脏衰老的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马华林 林海雁 +1 位作者 徐莹 张欣洲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1-46,共6页
目的: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移植对大鼠肾脏衰老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抗衰老机制.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对照组、低剂量MSCs治疗组和高剂量MSCs治疗组.实验结束后取大鼠血清,ELISA测定大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目的: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移植对大鼠肾脏衰老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抗衰老机制.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对照组、低剂量MSCs治疗组和高剂量MSCs治疗组.实验结束后取大鼠血清,ELISA测定大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HE染色观察大鼠肾脏病变程度,脂褐素染色观察肾脏衰老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氧化应激指标AOPP、MDA浓度明显下降(P<0.05),SOD活性明显升高(P<0.05),而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之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与治疗组肾小球病变程度无显著差异(P>0.05),肾小管病变程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大鼠肾脏脂褐素染色阳性主要分布于肾小管及间质,染色阳性面积比例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而两治疗组之间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RT-PCR检测大鼠肾脏p16INK4a mRNA的表达结果显示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治疗组p16INK4a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静脉移植能延缓老年大鼠肾脏功能减退,减少大鼠氧化应激终产物,提升抗氧化应激能力,减轻肾脏病理改变,减少脂褐素沉积,并能使衰老相关的p16INK4a mRNA及蛋白表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衰老 氧化应激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