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减缓大鼠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的进展 被引量:5
1
作者 马华林 张万帆 +3 位作者 戴勇 李富荣 吴耀炯 张欣洲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0-153,共4页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进展的保护作用。方法贴壁法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为正常SD大鼠,无任何干预措施;模型组及移植组大鼠分别在第1天、第8天尾静脉注射4 mg/kg、3...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进展的保护作用。方法贴壁法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为正常SD大鼠,无任何干预措施;模型组及移植组大鼠分别在第1天、第8天尾静脉注射4 mg/kg、3.5 mg/kg阿霉素;移植组大鼠在第1、8、15、22天尾静脉注射HuMSCs细胞悬液(2×106个),而模型组尾静脉注射等剂量的DMEM 1 mL。结果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能改善阿霉素肾病的尿蛋白及低白蛋白血症、降低血胱抑素C及改善肾脏病理损伤及肾间质炎性细胞浸润,肾组织TGF-β1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降低,且血清中IL-6及TNF-α水平明显下降。结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减慢或阻止大鼠FSGS的进程。机制可能与调节炎性介质的合成、释放和抑制炎性细胞的浸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胱抑素C 转化生长因子Β1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延缓大鼠肾脏衰老的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马华林 林海雁 +1 位作者 徐莹 张欣洲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1-46,共6页
目的: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移植对大鼠肾脏衰老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抗衰老机制.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对照组、低剂量MSCs治疗组和高剂量MSCs治疗组.实验结束后取大鼠血清,ELISA测定大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目的: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移植对大鼠肾脏衰老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抗衰老机制.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对照组、低剂量MSCs治疗组和高剂量MSCs治疗组.实验结束后取大鼠血清,ELISA测定大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HE染色观察大鼠肾脏病变程度,脂褐素染色观察肾脏衰老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氧化应激指标AOPP、MDA浓度明显下降(P<0.05),SOD活性明显升高(P<0.05),而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之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与治疗组肾小球病变程度无显著差异(P>0.05),肾小管病变程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大鼠肾脏脂褐素染色阳性主要分布于肾小管及间质,染色阳性面积比例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而两治疗组之间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RT-PCR检测大鼠肾脏p16INK4a mRNA的表达结果显示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治疗组p16INK4a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静脉移植能延缓老年大鼠肾脏功能减退,减少大鼠氧化应激终产物,提升抗氧化应激能力,减轻肾脏病理改变,减少脂褐素沉积,并能使衰老相关的p16INK4a mRNA及蛋白表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衰老 氧化应激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AF3抑制NF-κB引起的肾囊腔形成作用
3
作者 孙丽萍 胡巢凤 张欣洲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77-1083,共7页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3(TRAF3)对多囊肾集合管上皮细胞中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及其下游产物表达的影响;观察TRAF3基因过表达的多囊肾集合管上皮细胞形成管状分支结构的变化,探讨TRAF3在多囊肾囊腔形成的发生发展中可...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3(TRAF3)对多囊肾集合管上皮细胞中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及其下游产物表达的影响;观察TRAF3基因过表达的多囊肾集合管上皮细胞形成管状分支结构的变化,探讨TRAF3在多囊肾囊腔形成的发生发展中可能产生的作用。方法:Western blot检测多囊肾集合管上皮细胞和TRAF3基因过表达多囊肾集合管上皮细胞中NF-κB信号通路的变化,同时检测下游凋亡因子Bax及Bid的表达及caspase-3活性变化;通过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情况;应用三维(3D)培养法观察多囊肾集合管上皮细胞形成管状分支结构变化的差异。结果:TRAF3的过表达能显著抑制多囊肾集合管上皮细胞中NF-κB信号通路的活性,使下游的Bax及Bid表达显著下调,细胞凋亡明显减少;TRAF3基因过表达多囊肾集合管上皮细胞管状分支结构较多囊肾集合管上皮细胞组明显增多。结论:TRAF3可能通过调节NF-κB信号通路降低Bax及Bid活性,抑制细胞凋亡,从而抑制多囊肾囊腔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3 核因子ΚB 细胞凋亡 囊腔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血降脂方对小鼠脂肪肝的防治作用 被引量:6
4
作者 胡巢凤 孙丽萍 +2 位作者 周晗 杨钦河 陆大祥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87-1092,共6页
目的:探讨活血降脂方对小鼠脂肪肝的防治作用及机制。方法:高脂饲料喂养小鼠,分别用不同剂量的活血降脂方(由人参、三七、天麻组成,命名为GST)给小鼠灌胃2周,检测血脂、肝组织甘油三酯(TG)含量,并观察肝指数和肝脏病理变化,筛选出药物... 目的:探讨活血降脂方对小鼠脂肪肝的防治作用及机制。方法:高脂饲料喂养小鼠,分别用不同剂量的活血降脂方(由人参、三七、天麻组成,命名为GST)给小鼠灌胃2周,检测血脂、肝组织甘油三酯(TG)含量,并观察肝指数和肝脏病理变化,筛选出药物的最佳用药剂量。此外,小鼠分为正常对照(NC)组,喂基础饲料;模型组喂高脂饲料。12周后将模型小鼠随机分为高脂(HF)组,正常饮食(ND)组和GST组。除HF组饲高脂饲料外,其余各组饲基础饲料;GST组给予GST灌胃2周,其余各组以同等容积蒸馏水灌胃。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肝组织TC、TG含量,观察肝指数、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肝组织病理变化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细胞色素P450 2E1(CYP2E1)的mRNA表达。结果:GST可显著降低血脂、肝脂和MDA水平,增加SOD活性,明显降低肝指数并改善肝组织脂肪变性,增加肝组织PPARαmRNA表达、抑制CYP2E1 mRNA的表达。结论:GST具有有效防治脂肪肝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肝组织PPARαmRNA的表达、降低血清和肝组织TG含量、下调CYP2E1 mRNA的表达以及抗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 活血降脂方 甘油三酯 脂质过氧化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lotho:与FPC蛋白相互作用的蛋白质分子 被引量:1
5
作者 孙丽萍 张欣洲 胡巢凤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18-523,共6页
目的: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与纤囊素相互作用的蛋白质,为进一步探讨纤囊素(FPC)在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多囊肾病(ARPK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依据。方法: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以质粒pG-BKT7-FPC为"诱饵",在人类胚肾cDNA文... 目的: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与纤囊素相互作用的蛋白质,为进一步探讨纤囊素(FPC)在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多囊肾病(ARPK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依据。方法: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以质粒pG-BKT7-FPC为"诱饵",在人类胚肾cDNA文库中筛选与FPC蛋白C末端相互作用宿主蛋白的基因,再通过一对一回交试验验证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酵母双杂交筛选得到相互作用的蛋白分子Klotho(后简称KL),回交试验再次确认KL能够与FPC蛋白相互作用。结论:FPC的C末端能够与KL相互作用,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为研究FPC在ARPKD发病中的功能及作用机制提供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染色体隐性多囊肾病 纤囊素 酵母双杂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