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圳市人民医院沙门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吴伟元 陆坚 +3 位作者 吴劲松 卢月梅 李红林 唐英春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459-462,共4页
目的监测我院2002—2007年临床分离沙门菌对各类抗菌药物敏感性,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各类抗菌药物对95株沙门菌MIC,数据分析采用WHONET5.3软件。结果伤寒沙门菌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对氨苄西林、氯霉素、复... 目的监测我院2002—2007年临床分离沙门菌对各类抗菌药物敏感性,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各类抗菌药物对95株沙门菌MIC,数据分析采用WHONET5.3软件。结果伤寒沙门菌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对氨苄西林、氯霉素、复方磺胺甲口恶唑敏感率仍分别高达96%~100%和97%~100%,未发现多重耐药株(MDR);52%(13/25)伤寒沙门菌和94%(62/66)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对萘啶酸耐药,对环丙沙星敏感性降低(MIC=0.125~1mg/L)伤寒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分别占24.0%(6/25)和92.4%(61/66);1株乙型副伤寒沙门菌和1株鼠伤寒沙门菌对环丙沙星等氟喹诺酮类药物高耐药(MIC≥16mg/L),且对氨苄西林、氯霉素和复方磺胺甲口恶唑多重耐药。结论我院环丙沙星敏感性降低伤寒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较常见,出现高耐氟喹诺酮类药物且多重耐药的乙型副伤寒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应加强对沙门菌耐药性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菌 环丙沙星敏感性降低 多重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5年深圳市人民医院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性监测 被引量:5
2
作者 吴伟元 吴劲松 +2 位作者 卢月梅 李文青 程锦娥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293-296,共4页
目的监测我院2005年临床分离革兰阴性杆菌对各类抗菌药物耐药状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16种抗菌药物对224株革兰阴性杆菌MIC,数据分析采用WHONET5.3软件和卡方检验。结果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 目的监测我院2005年临床分离革兰阴性杆菌对各类抗菌药物耐药状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16种抗菌药物对224株革兰阴性杆菌MIC,数据分析采用WHONET5.3软件和卡方检验。结果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株分别占56.3%(49/87)和34.9%(15/43)。大肠埃希菌敏感率在80%以上的药物有亚胺培南、美罗培南(100%)、阿米卡星(94.3%)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90.8%);肺炎克雷伯菌敏感率较高的抗菌药物除碳青霉烯类外(100%)、还有头孢吡肟(97.7%)、哌拉西林-他唑巴坦(93%)、头孢哌酮-舒巴坦(90.7%);阴沟肠杆菌敏感率≥80%的抗菌药物有碳青霉烯类(100%)、头孢吡肟(86.7%)、阿米卡星(86.7%)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80%)等。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多数抗菌药的耐药率较高。结论我院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仍最敏感,不发酵糖菌对多种抗菌药物高度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兰阴性杆菌 耐药性监测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地区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 被引量:9
3
作者 李文青 程锦娥 +4 位作者 吴伟元 周小海 卢月梅 吴文苑 龚文波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098-1102,1109,共6页
目的调查深圳地区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情况并了解其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2012年深圳地区3所医院的112株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琼脂稀释法测定对10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目的调查深圳地区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情况并了解其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2012年深圳地区3所医院的112株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琼脂稀释法测定对10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聚合酶链反应(PCR)来检测杀白细胞毒素(Panton-Valentine leucocidin,PVL)基因,并对PVL基因阳性菌株行多位点基因序列分型(MLST)。结果 MRSA检出率26.2%,112株MRSA对复方新诺明、莫西沙星、环丙沙星、庆大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和四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4.46%、12.50%、16.96%、19.64%、46.42%、25.00%和26.79%,未发现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替考拉宁耐药株;PVL阴性株和阳性株对1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无显著性差异;112株MRSA中,PVL基因阳性13株(11.61%),MLST分型为7种已知序列型和1种新的序列型,其中ST338和ST25最多。结论深圳地区MRSA检出率较低,PVL基因阳性率处于中等水平,具有明显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独特的遗传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 琼脂稀释法 耐药性 杀白细胞毒素基因 多位点序列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LRP3、AIM2、IFI16炎症小体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PBMC中的活化水平和与HBV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陈洪涛 陈月 吴诗品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22-329,共8页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HBV)是否激活了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内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黑色素瘤缺乏因子2(AIM2)和干扰素诱导蛋白16(IFI16)炎症小体,分析HBV影响炎症小体活化的可能机制...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HBV)是否激活了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内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黑色素瘤缺乏因子2(AIM2)和干扰素诱导蛋白16(IFI16)炎症小体,分析HBV影响炎症小体活化的可能机制.方法:收集感染内科临床确诊CHB患者35例.同时选取健康住院医师28例为对照.以常规淋巴细胞分层液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健康对照组和CHB患者组静脉血得到PBMCs,采用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HB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PBMCs NLRP3、AIM2、IFI16、凋亡相关的斑点样蛋白(ASC)、半胱天冬酶1(CASP1)、IL-1β、IL-18 mRNA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两组血清中IL-1β蛋白分泌水平.结果:CHB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PBMCs ASC、NLRP3、AIM2、IL-1β、IL-18 mRNA表达水平及两组血清IL-1β蛋白分泌水平无显著性差异.CHB患者组PBMCs IFI16、CASP1 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调,且IFI16 mRNA表达水平与患者血清HBV DNA载量显著正相关(r=0.699 8,P<0.01).结论:慢性HBV感染未导致CHB患者PBMCs NLRP3、AIM2炎症小体的活化;尽管HBV DNA可能诱导了CHB患者IFI16炎症小体的高表达,但通过抑制pro-caspase-1的活化、IL-1β的表达,HBV阻断了IFI16炎症小体的活化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小体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 黑素瘤缺乏因子2 半胱天冬酶1 干扰素诱导蛋白16 乙型肝炎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雄激素受体对人乳腺癌细胞侵袭和迁移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郑乔丹 吴文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189-1193,共5页
目的:探讨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对人三阴性乳腺癌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方法:采用Real-time Q-PCR检测七株人乳腺癌细胞中AR的表达,AR敲低后,通过细胞迁移实验及细胞免疫荧光观察AR敲低对乳腺癌细胞迁移力及细胞表面黏着... 目的:探讨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对人三阴性乳腺癌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方法:采用Real-time Q-PCR检测七株人乳腺癌细胞中AR的表达,AR敲低后,通过细胞迁移实验及细胞免疫荧光观察AR敲低对乳腺癌细胞迁移力及细胞表面黏着斑形成的影响;乳癌细胞采用AR阻断剂比卡鲁胺(Bicalutamide)处理后,通过细胞迁移实验、Transwell小室检测Bicalutamide对细胞侵袭和迁移力的影响。结果:AR在三阴性乳癌细胞中高表达;AR敲低能明显降低乳腺癌细胞的迁移力,并且明显抑制细胞表面黏着斑的形成;细胞迁移实验及侵袭实验显示AR阻断剂可显著抑制乳腺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P<0.01)。结论:AR shRNA及AR阻断剂能明显抑制人乳腺癌细胞的侵袭、迁移及黏着斑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激素受体 细胞侵袭 细胞迁移 黏着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肿瘤细胞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宋英健 纪玲 杨林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1859-1863,共5页
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是导致发生肿瘤远处转移和复发的必要前提。随着靶向治疗的不断进步,对于无法取得肿瘤组织的晚期癌症患者,CTCs可作为一种肿瘤组织替代物指导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精确计数以及分子生物学分... 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是导致发生肿瘤远处转移和复发的必要前提。随着靶向治疗的不断进步,对于无法取得肿瘤组织的晚期癌症患者,CTCs可作为一种肿瘤组织替代物指导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精确计数以及分子生物学分析对于肿瘤患者的预后判断、疗效评价以及个体化治疗均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随着CTCs检测技术不断发展,CTCs检测的准确性明显提高。本文针对CTCs的检测技术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肿瘤细胞(CTCs)肿瘤转移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草酸苷体外上调乙肝疫苗无应答者免疫功能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旭华 陈月 +2 位作者 吴文苑 陈茳晶 金红涛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18-722,共5页
目的:研究甘草酸苷(GL)对乙肝疫苗无应答者免疫功能的影响,为使乙肝疫苗应答率得到有效提升提供一种可行的方法。方法:分离研究对象PBMC,加入HBsAg和(或)GL的条件下体外培养,Real-time PCR测定刺激后IFN-γ、IL-4、IL-10、CD80、CD86 m... 目的:研究甘草酸苷(GL)对乙肝疫苗无应答者免疫功能的影响,为使乙肝疫苗应答率得到有效提升提供一种可行的方法。方法:分离研究对象PBMC,加入HBsAg和(或)GL的条件下体外培养,Real-time PCR测定刺激后IFN-γ、IL-4、IL-10、CD80、CD86 mRNA的表达水平,并与对照组和应答组比较。收集非贴壁细胞用于培养CTL,贴壁细胞诱导分化为DC;CCK-8法检测各组DC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及DC激活的CTL细胞对K562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HBsAg+GL联合刺激组PBMC的IFN-γ、IL-10、CD80、CD86 mRNA表达水平高于HBsAg单独刺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IFN-γmRNA表达低于应答组(P<0.05),IL-10、CD80 mRNA无明显差异(P>0.05),而CD86 mRNA表达高于应答组(P<0.05);IL-4 mRNA表达无明显变化;与HBsAg单独刺激组比较,HBsAg+GL联合刺激组DC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明显增强(P<0.05),且高于应答组(P<0.05),其激活的CTL对K562细胞杀伤作用亦显著提高(P<0.05),接近应答组水平(P>0.05)。结论:GL对乙肝疫苗无应答者免疫功能具有调节作用,联合HBsAg有可能诱导机体创造更有利于乙肝保护性抗体产生的环境,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疫苗 无应答 甘草酸苷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与HBV感染的关系 被引量:9
8
作者 费筠 陈月 吴文苑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174-177,共4页
HBV进入宿主体内后,多种免疫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参与了机体的免疫应答。白细胞介素是一类对免疫应答各个环节都有重要调节作用的细胞因子,介绍了几种在乙型肝炎发生、发展及转归中作用较大的白细胞介素及其与HBV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HBV进入宿主体内后,多种免疫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参与了机体的免疫应答。白细胞介素是一类对免疫应答各个环节都有重要调节作用的细胞因子,介绍了几种在乙型肝炎发生、发展及转归中作用较大的白细胞介素及其与HBV感染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对白细胞介素免疫调节机制的深入研究可为各种类型乙型肝炎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依据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类 肝炎病毒 乙型 肝炎 乙型 慢性 免疫 主动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甲状腺药物对Graves病患者血中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刘泽林 王玉磷 +4 位作者 徐丹 马云 李路 齐晖 周仁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10期857-858,共2页
目的探讨抗甲状腺药物(ATD)对Graves病(GD)患者血中白介素-6(IL-6)、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治疗组39例GD患者治疗前后及对照组29例健康者血IL-6、IFN-γ及TNF-α水平。同时... 目的探讨抗甲状腺药物(ATD)对Graves病(GD)患者血中白介素-6(IL-6)、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治疗组39例GD患者治疗前后及对照组29例健康者血IL-6、IFN-γ及TNF-α水平。同时,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治疗组治疗前后及对照组健康者的血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和游离甲状腺激素(FT4)水平。结果治疗前GD患者与健康者比较,血TSH、FT3、FT4、IL-6、IFN-γ水平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TNF-α水平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GD患者的血TSH水平与健康者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FT3、FT4、IL-6、IFN-γ、TNF-α与健康者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GD患者治疗前后比较,除IFN-γ外,血TSH、FT3、FT4、IL-6、TNF-α水平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TD在促进GD患者IL-6、TNF-α改善和自身免疫紊乱的恢复方面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VES病 细胞因子 抗甲状腺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表达IGF-1对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氧化损伤的抑制作用
10
作者 赵雷 陈昕 +1 位作者 冯业童 刘朋飞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60-166,共7页
目的:分析过表达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氧化损伤的抑制作用,开发UC-MSCs新的应用模式。方法:通过酶消化法,从脐带组织中分离UC-MSCs,并采用流式细胞术对细胞的表面特异标志物进行鉴定,通过逆转录病毒感... 目的:分析过表达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氧化损伤的抑制作用,开发UC-MSCs新的应用模式。方法:通过酶消化法,从脐带组织中分离UC-MSCs,并采用流式细胞术对细胞的表面特异标志物进行鉴定,通过逆转录病毒感染体系,构建过表达IGF-1的UC-MSCs(UC-MSCs-IGF-1),并进一步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流式细胞术对UC-MSCs-IGF-1的IGF-1表达水平进行评价,同时分析UC-MSCs-IGF-1的表面标志物及成骨成脂分化能力;用不同浓度的H_2O_2(0μmol/L、10μmol/L、50μmol/L和100μmol/L)处理细胞,分析UC-MSCs-IGF-1在增殖活力维持、抗氧化损伤和抗凋亡方面的优势。结果:UC-MSCs表面标志物CD29、CD90和CD105的表达均呈阳性,而CD34的表达为阴性,符合正常间充质干细胞的表型特征;实时荧光定量PCR和流式细胞术结果表明,应用逆转录病毒感染体系构建的UC-MSCs-IGF-1在IGF-1表达方面远高于正常UC-MSCs,同时干细胞表型与UC-MSCs一致,且具备正常的成脂成骨分化能力;在H_2O_2的氧化损伤作用下,与UC-MSCs相比,UC-MSCs-IGF-1具有较强的增殖活力和抗氧化、抗凋亡功能,同时细胞中的SOD活性略高于UC-MSCs。结论:过表达IGF-1对UC-MSCs的氧化损伤及氧化引起的凋亡均具有一定的防护作用,与正常UC-MSCs相比,UC-MSCsIGF-1可能在临床应用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氧化损伤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XI2a基因在新生和格特隐球菌交配型鉴定中的作用
11
作者 吴劲松 冯晓博 +2 位作者 卢月梅 吴伟元 李文青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63-466,共4页
目的设计针对a交配型位点内特有的SXI2a基因的特异扩增法,评价其在鉴定新生和格特隐球菌所有主要基因型a交配型中的作用。方法在SXI2a基因4号外显子的序列保守区设计引物SXI2aF-SXI2aR特异扩增新生和格特隐球菌a交配型,并比较其与现有... 目的设计针对a交配型位点内特有的SXI2a基因的特异扩增法,评价其在鉴定新生和格特隐球菌所有主要基因型a交配型中的作用。方法在SXI2a基因4号外显子的序列保守区设计引物SXI2aF-SXI2aR特异扩增新生和格特隐球菌a交配型,并比较其与现有的针对STE20a、MFa或STE3a基因的特异扩增法及交配试验在鉴定新生和格特隐球菌所有主要基因型a交配型中的作用。结果针对SXI2a基因的特异扩增法准确鉴定受试的各主要基因型a交配型菌株,而针对STE20a、MFa或STE3a基因的特异扩增法均至少无法扩增1种以上主要基因型的a交配型。部分受试菌株不能发生交配,交配试验无法鉴定其交配型。结论针对SXI2a基因的PCR扩增可鉴定新生和格特隐球菌各主要基因型的a交配型。SXI2aF-SXI2aR引物在快速鉴定a交配型中具有更好的通用性和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隐球菌 SXI2a基因 交配型 基因型 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