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规模并行基因组测序技术应用于无创产前诊断染色体非整倍体的研究 被引量:63
1
作者 李玉芝 任景慧 +7 位作者 林琳华 姚秋璇 袁红 郭辉 李启运 何薇 张红云 王威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75-480,共6页
目的利用大规模并行基因组测序技术检测孕妇外周血浆中的游离DNA,行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的无创产前诊断。方法选择2009年1月到2010年7月在深圳市人民医院产前诊断中心就诊,孕龄在8~30周之间高龄妊娠、唐氏综合征生化筛查高风险和(或)彩... 目的利用大规模并行基因组测序技术检测孕妇外周血浆中的游离DNA,行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的无创产前诊断。方法选择2009年1月到2010年7月在深圳市人民医院产前诊断中心就诊,孕龄在8~30周之间高龄妊娠、唐氏综合征生化筛查高风险和(或)彩超显示胎儿异常等同意介入产前诊断的孕妇941例,抽取孕妇外周静脉血,提取血浆DNA,制备测序文库,应用Illumina HiSeq2000高通量基因测序仪检测,测得的基因序列与人类的参考基因组比对并作统计分析。同时采集胎儿羊水或脐血,经细胞培养后行羊水或脐血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确定染色体非整倍体。结果①941例孕妇血浆样本处理后经大规模并行基因组测序技术检测判定胎儿为唐氏综合征高风险共27例,非唐氏综合征914例;以羊水或脐血染色体核型分析的结果为金标准进行结果对照,检测出的27例唐氏综合征高风险中2例误诊,其中一例核型为47,XXY,一例核型分析正常。经统计分析胎儿唐氏综合征的检出率为100%,检出正确率99.78%,误诊率0.22%;②941例样本中,检出18-三体高风险14例,18-三体低风险927例。与染色体核型分析相比,统计分析显示无创产前基因检测18-三体胎儿的检出率为93.33%(14/15),漏诊率为6.67%(1/15)、误诊率为0。结论利用大规模并行基因组测序技术检测孕妇外周血浆中的游离DNA行无创产前诊断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其敏感性、特异性与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该技术具有无创性、高准确性、高通量等优势,具有临床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氏综合征 大规模并行基因组测序技术 染色体 无创产前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微肝性脑病患者血清中代谢物组的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齐素文 戴勇 +3 位作者 欧阳昕 彭武建 蔡安季 涂植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2503-2507,共5页
目的检测轻微肝性脑病(minimal hepatic encephalopathy,MHE)患者血清中的代谢物组,初步建立MHE诊断模型。方法采用核磁共振(NMR)方法检测25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25例轻微肝性脑病患者(MHE组)和30例健康对照(对照组)血清中的代谢物... 目的检测轻微肝性脑病(minimal hepatic encephalopathy,MHE)患者血清中的代谢物组,初步建立MHE诊断模型。方法采用核磁共振(NMR)方法检测25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25例轻微肝性脑病患者(MHE组)和30例健康对照(对照组)血清中的代谢物,应用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对NMR谱数据进行模式识别分析,并用临床标本验证代谢组模型诊断MHE的可行性。结果 OPLS-DA模型显示,健康对照与肝硬化患者(包括肝硬化组和MHE组患者)之间的区分非常明显,模型的质量参数R2X=35.1%,Q2Y=0.902;肝硬化组和MHE组标本可区分开来,模型质量参数R2 X=30.4%,Q2 Y=0.817。与对照组相比,肝硬化组和MHE组患者血清中葡萄糖、琥珀酸盐、柠檬酸盐等含量增高,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胆碱等含量减少;与肝硬化组相比,MHE组患者血清中的谷氨酰胺、苯丙氨酸、丙酮增高,缬氨酸和异亮氨酸降低。模型准确预测了10例MHE血清标本中的8例。结论基于1H NMR代谢组学技术可同时检测患者血清中多种代谢物质,有助于研究肝硬化和MHE的发病机制,可能为MHE的诊断提供一种新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组学 轻微肝性脑病 模式识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肿瘤细胞检测的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5
3
作者 黄同海 王正 李富荣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476-479,共4页
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有助于发现早期肿瘤患者的微转移、重新确定临床分期、监测术后患者肿瘤复发与转移、评估预后、选择个体化的治疗策略。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免疫细胞化学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流式细胞术、免疫磁珠富集检测法检测循... 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有助于发现早期肿瘤患者的微转移、重新确定临床分期、监测术后患者肿瘤复发与转移、评估预后、选择个体化的治疗策略。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免疫细胞化学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流式细胞术、免疫磁珠富集检测法检测循环肿瘤细胞的研究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肿瘤细胞 免疫细胞化学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流式细胞术 免疫磁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LE患者外周血DC的表面标志及其分泌IL-12和IFN-α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齐晖 李富荣 +4 位作者 刘冬舟 肖学吕 任莉莉 文锦丽 黄瑞芳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99-501,共3页
目的:分析SLE患者外周血中树突状细胞(DC)的表面标志,探讨DC和SLE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培养瓶中贴壁培养3h,吸去悬浮的细胞,联合应用GMCSF、IL4和TNFα刺激正常人及SLE患者外周血DC的... 目的:分析SLE患者外周血中树突状细胞(DC)的表面标志,探讨DC和SLE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培养瓶中贴壁培养3h,吸去悬浮的细胞,联合应用GMCSF、IL4和TNFα刺激正常人及SLE患者外周血DC的增殖及分化成熟。用流式细胞仪分析DC的表面标志,用ELISA法检测培养9d的培养上清中IL12和IFNα的水平。结果:SLE患者DC表面CD1a、CD11c、CD40、CD83和CD123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58.88±7.64)%、(54.4±10.88)%、(37.29±8.08)%、(57.76±11.54)%和(13.14±4.44)%;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分别为:(47.71±4.01)%、(43.12±8.82)%、(28.59±7.07)%、(48.31±8.79)%和(9.85±3.97)%,两者相差明显(P<0.05)。SLE患者DC上CD80表达的阳性率为(55.16±10.12)%与对照组[(47.95±12.21)%]相差不明显(P>0.05)。培养上清中IL12的水平[(9.78±0.76)ng/L],较正常对照组[(7.49±0.74)ng/L]明显升高(P<0.05);SLE患者组IFNα的水平为[(2.95±0.61)ng/L]与对照组[(2.70±0.29)ng/L]相比升高不明显(P>0.05)。SLE患者非活动期与活动期培养上清中IL12和IFNα的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SLE患者的DC可能是通过其抗原递呈功能的增强及分泌IL12而参与本病的发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E 树突状细胞 表面标志 IL—12 IFN-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433靶向调控Notch1逆转人乳腺癌细胞对多西他赛的耐药性 被引量:3
5
作者 胡晓磊 黄萍妹 +4 位作者 王洁 何婉 赵攀 姚广裕 叶长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888-894,共7页
目的探讨miR-433在多西他赛对乳腺癌耐药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MCF-7乳腺癌细胞暴露于逐渐增强浓度的多西他赛中建立对多西他赛耐药的乳腺癌细胞(MCF-7/DOX),并用miR-433抑制剂及对照剂转染MCF-7/DOX细胞,采用酶标仪(Bio Tek)测量吸光度... 目的探讨miR-433在多西他赛对乳腺癌耐药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MCF-7乳腺癌细胞暴露于逐渐增强浓度的多西他赛中建立对多西他赛耐药的乳腺癌细胞(MCF-7/DOX),并用miR-433抑制剂及对照剂转染MCF-7/DOX细胞,采用酶标仪(Bio Tek)测量吸光度和FACS流式细胞仪检测来评估miR-433的功能和作用;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测定法等技术确定miR-433的下游靶标。结果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miR-433在MCF-7/DOX细胞中的表达下调;细胞活力测定结果表明miR-433抑制剂能促进产生多西他赛耐药,并减弱MCF-7细胞的凋亡,而miR-433过表达能增强多西他赛的敏感性并且诱导MCF-7/DOX细胞凋亡。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测定结果显示在miR-433表达显著下调的MCF-7细胞中,Notch1的m 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明显增强;miR-433mimics转染的MCF-7/DOX细胞与对照组(mimics-Ctrl)相比,Notch1的m RNA和蛋白表达显着降低。结论 miR-433可通过抑制Notch1的表达来逆转乳腺癌对多西他赛的耐药性,继续发挥药物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西他赛 耐药性 乳腺癌 miR-433 MCF-7 NOTCH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转铁蛋白修饰海藻酸钠载阿霉素纳米微球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4
6
作者 苏科 周汉新 +2 位作者 汤顺清 齐晖 李富荣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31-334,共4页
通过人转铁蛋白修饰海藻酸钠载阿霉素纳米微球制备一种药物载体,拟解决抗肿瘤药物靶向治疗和肿瘤细胞多药耐药产生的问题.用优化的微乳化-离子交联方法制备包覆阿霉素的海藻酸钠复合纳米微球,以水溶性碳二亚胺为交联剂,将载药微球与人... 通过人转铁蛋白修饰海藻酸钠载阿霉素纳米微球制备一种药物载体,拟解决抗肿瘤药物靶向治疗和肿瘤细胞多药耐药产生的问题.用优化的微乳化-离子交联方法制备包覆阿霉素的海藻酸钠复合纳米微球,以水溶性碳二亚胺为交联剂,将载药微球与人转铁蛋白连接,制备出了人转铁蛋白Tf修饰海藻酸钠载阿霉素纳米微球.结果显示其平均粒径为(170±5.12)nm,外观为圆球型,阿霉素包裹量为11.9%,人转铁蛋白的连接量为42.3%的纳米微球,为解决乳腺癌细胞的多药耐药性提供重要的体外实验基础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酸钠 阿霉素 纳米微球 多药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同种异体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分化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邓春艳 李富荣 +3 位作者 王新根 齐晖 文锦丽 周雅莹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098-1100,共3页
目的:研究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同种异体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s)分化、成熟及功能的影响,探讨MSCs发挥免疫调节作用的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BALB/c小鼠BMSCs,与C57BL/6小鼠骨髓有核细胞(BMCs)在体外按不同的细胞比例混合... 目的:研究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同种异体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s)分化、成熟及功能的影响,探讨MSCs发挥免疫调节作用的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BALB/c小鼠BMSCs,与C57BL/6小鼠骨髓有核细胞(BMCs)在体外按不同的细胞比例混合培养,诱导DC分化,流式细胞术(FCM)分析DC细胞表型及FITC-Dextran内吞能力,ELISA检测分泌的细胞因子IL-12的水平。结果:当MSC/BMC达到较高的比例(1∶10)时,细胞表面的CD11c、CD14、CD83、CD86、I-Ab的表达均显著下降(P<0.05),FITC-Dextran内吞能力及IL-12分泌水平亦显著降低(P<0.05)。结论:小鼠MSCs在体外能抑制同种异体骨髓来源的DCs的分化、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骨髓 树突状细胞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甲状腺药物对Graves病患者血中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刘泽林 王玉磷 +4 位作者 徐丹 马云 李路 齐晖 周仁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10期857-858,共2页
目的探讨抗甲状腺药物(ATD)对Graves病(GD)患者血中白介素-6(IL-6)、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治疗组39例GD患者治疗前后及对照组29例健康者血IL-6、IFN-γ及TNF-α水平。同时... 目的探讨抗甲状腺药物(ATD)对Graves病(GD)患者血中白介素-6(IL-6)、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治疗组39例GD患者治疗前后及对照组29例健康者血IL-6、IFN-γ及TNF-α水平。同时,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治疗组治疗前后及对照组健康者的血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和游离甲状腺激素(FT4)水平。结果治疗前GD患者与健康者比较,血TSH、FT3、FT4、IL-6、IFN-γ水平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TNF-α水平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GD患者的血TSH水平与健康者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FT3、FT4、IL-6、IFN-γ、TNF-α与健康者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GD患者治疗前后比较,除IFN-γ外,血TSH、FT3、FT4、IL-6、TNF-α水平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TD在促进GD患者IL-6、TNF-α改善和自身免疫紊乱的恢复方面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VES病 细胞因子 抗甲状腺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