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临床指标联合MRI评估胎盘植入高危患者术中子宫切除风险 被引量:8
1
作者 钟淑媛 丁志广 +3 位作者 徐坚民 胡根文 苏放明 成志强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5-39,共5页
目的探索临床指标联合MRI征象评估胎盘植入谱系疾病(placenta accreta spectrum,PAS)高危患者术中子宫切除风险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51例妊娠晚期(32周以上)PAS高危孕妇的MR图像及临床资料,包括64例子宫切除患者及187例子宫保... 目的探索临床指标联合MRI征象评估胎盘植入谱系疾病(placenta accreta spectrum,PAS)高危患者术中子宫切除风险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51例妊娠晚期(32周以上)PAS高危孕妇的MR图像及临床资料,包括64例子宫切除患者及187例子宫保留患者,对相关临床指标及MRI征象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构建预测PAS高危患者子宫切除风险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剖宫产次数、前置胎盘、T2WI胎盘内暗带、胎盘膨出、子宫肌层变薄或消失、膀胱壁T2WI低信号中断、局部外突性肿块和子宫浆膜面异常血管在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剖宫产次数(X1)、T2WI胎盘内暗带(X2)、胎盘膨出(X3)、子宫浆膜面异常血管(X4)是PAS高危患者子宫切除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预测模型为Logistic(P)=-4.713+0.960X1+1.477X2+1.569X3+1.901X4,模型AUC值0.915(95%CI:0.873~0.946),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7.50%、81.82%。校准曲线显示模型校准能力好。结论基于临床指标及MRI征象,有望产前为PAS高危患者子宫切除风险的评估提供依据,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盘植入谱系疾病 磁共振成像 产前诊断 高危妊娠患者 子宫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发于突发性聋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2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柯林俊 龚桃根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16-318,共3页
目的分析伴发于突发性聋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临床特点,探讨可能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2017年1月诊治的198例突发性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中伴发BPPV的28例患... 目的分析伴发于突发性聋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临床特点,探讨可能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2017年1月诊治的198例突发性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中伴发BPPV的28例患者的发病特点、治疗方法及疗效。结果 198例突发性聋患者中,28例患者(14.14%,28/198)伴发BPPV,28例患者均为单侧全聋型,眩晕症状出现于耳聋后1~7天,BPPV发病耳平均与耳聋耳同侧18例(64.29%,18/28)为水平半规管BPPV,6例(21.43%,6/28)为后半规管BPPV,4例(14.29%,4/28)为多管型BPPV;14例(50.0%,14/28)经1次手法复位治愈,4例(14.29%,4/28)经2次复位治愈,10例(35.71%,10/28)经3次或以上复位治愈;11例(39.29%,11/28)在治愈后1~2月复发,均经再次手法复位治愈。结论突发性聋伴BPPV并不少见,其中大部分为水平半规管BPPV,也可见多管型BPPV,耳石复位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突发性聋 半规管 耳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蜗微音电位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3
作者 曾凡倩 柯朝阳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64-468,共5页
耳蜗微音电位(cochlearmicrophonicpotential,CM)是耳蜗受到声音刺激后产生的一种交流电位变化。早在80多年前,人们就已经发现了CM的存在,只是由于受设备条件等的限制,人体记录一直有难度,故一直以来都仅限于动物实验。近年来,... 耳蜗微音电位(cochlearmicrophonicpotential,CM)是耳蜗受到声音刺激后产生的一种交流电位变化。早在80多年前,人们就已经发现了CM的存在,只是由于受设备条件等的限制,人体记录一直有难度,故一直以来都仅限于动物实验。近年来,随着记录设备和技术的改进,尤其是CM测试、提取软件的开发,CM逐渐开始应用于临床。本文对CM的来源、记录方式及临床应用前景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蜗微音电位 临床研究 设备条件 临床应用 电位变化 声音刺激 动物实验 记录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发性聋并发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龚桃根 郑铨艺 +2 位作者 柯朝阳 曾凡倩 廖志芳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71-175,共5页
目的研究突发性聋并发BPPV(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探讨其可能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研究198例突发性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眩晕、眩晕特点和变位试验结果确诊是否并发BPPV,分析突发性聋并发的... 目的研究突发性聋并发BPPV(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探讨其可能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研究198例突发性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眩晕、眩晕特点和变位试验结果确诊是否并发BPPV,分析突发性聋并发的BPPV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并与同期59例原发性BPPV进行比较。结果 28例全聋型突发性聋并发BPPV,BPPV发病均在突聋后1周内,最常见类型是水平半规管BPPV,其次是后半规管BP-PV,而原发性BPPV最常见类型是后半规管BPPV,其次是水平半规管BPPV;突发性聋并发的BPPV手法复位的治愈率和复发率与原发性BPPV相似。结论突发性聋并发的BPPV最常见类型是水平半规管BPPV,其次是后半规管BPPV;其手法复位的治愈率和复发率与原发性BPPV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聋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预后 耳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DNA1555A>G异质性突变大家系的临床与实验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沈姗姗 王琳凯 +4 位作者 刘畅 徐志勇 胡玉华 高国凤 王沙燕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35-439,共5页
目的研究线粒体DNA 1555A>G异质性突变大家系,异质性水平及其与耳聋临床表型的关系,以及异质性的代代传递情况。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直接测序法及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Denaturing High Performance Liq... 目的研究线粒体DNA 1555A>G异质性突变大家系,异质性水平及其与耳聋临床表型的关系,以及异质性的代代传递情况。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直接测序法及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Denaturing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DHPLC)检测家系成员的1555A>G突变异质性并定量,结合其临床表型进行分析。结果临床资料显示,该家系的临床表型从正常到重度、极重度耳聋,呈现多样化。实验室检测结果为:经酶切和测序共检测出6个异质性突变、10个同质性突变和2个野生型;DHPLC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异质性水平介于11.9%-97.9%之间,并且在酶切和测序结果显示为野生型或同质性突变的样品中又发现了4个异质性突变。结论异质性水平与耳聋程度/氨基糖甙类药物敏感度之间有很强的关联性(r=0.758,P<0.001)。此外,母亲的异质性水平控制或影响着子代的异质性,提示线粒体DNA异质性代代传递过程中可能存在一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DNA 1555A〉G突变 异质性 耳聋 临床表型 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纯音耳蜗微音电位评估耳蜗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4
6
作者 曾凡倩 郑铨艺 柯朝阳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7-162,共6页
目的通过分别比较听力正常成年人及听力下降(蜗性聋)成年人相应频率的短纯音耳蜗微音电位(CM)及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的引出情况,探讨短纯音诱发的耳蜗微音电位在成人听力检测中的意义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听力正常成年人(34例68耳... 目的通过分别比较听力正常成年人及听力下降(蜗性聋)成年人相应频率的短纯音耳蜗微音电位(CM)及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的引出情况,探讨短纯音诱发的耳蜗微音电位在成人听力检测中的意义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听力正常成年人(34例68耳)、轻度听力下降成年人(23例27耳)及中度听力下降成年人(19例22耳)分别进行500 Hz、1000 Hz、2000 Hz短纯音CM及DPOAE检测,通过受试者自身对比,分析比较二者相应频率的检出率。结果听力正常组500 Hz、1000 Hz、2000 Hz短纯音CM的检出率分别为100%(68/68)、100%(68/68)、86.76%(59/68),DPOAE的检出率分别为76.47%(52/68)、100%(68/68)、100%(68/68);听力正常组500 Hz的短纯音CM检出率显著高于DPOAE检出率(P<0.05)。轻度听力下降组(27耳)500 Hz、1000 Hz、2000 Hz短纯音CM的检出率分别为85.19%(23/27)、81.48%(22/27)、37.03%(10/27),相应频率DPOAE的检出率分别为29.63%(8/27)、51.85%(14/27)、44.44%(12/27),此组500 Hz、1000 Hz短纯音CM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DPOAE的检出率(P<0.05)。中度听力下降组(22耳)500 Hz、1000 Hz、2000 Hz短纯音CM的检出率分别为77.27%(17/22)、77.27%(17/22)、27.27%(6/22),相应频率DPOAE检出率分别为13.64%(3/22)、40.91%(9/22)、40.91%(9/22),此组500 Hz、1000 Hz短纯音CM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DPOAE的检出率(P<0.05)。。结论对于轻度、中度蜗性听力损失患者,CM在500 Hz、1000 Hz的敏感性优于DPOAE,能弥补DPOAE在中低频段敏感性不足、假阳性率高的问题;在临床工作中推荐联合应用CM和DPOAE评估耳蜗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蜗微音电位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 短纯音 耳蜗 蜗性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脂瘤型中耳炎并发迷路瘘管3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周敬淳 龚桃根 +1 位作者 柯朝阳 刘明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11年第4期423-425,共3页
目的分析胆脂瘤型中耳炎并发迷路瘘管的临床特征,总结其诊治经验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0年7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38例经手术证实为胆脂瘤型中耳炎并发迷路瘘管患者的临床资料,38例患者均在全麻下行乳突根治术,术中一期清除瘘管... 目的分析胆脂瘤型中耳炎并发迷路瘘管的临床特征,总结其诊治经验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0年7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38例经手术证实为胆脂瘤型中耳炎并发迷路瘘管患者的临床资料,38例患者均在全麻下行乳突根治术,术中一期清除瘘管处胆脂瘤及肉芽,Ⅰ型、Ⅱ型瘘管取双层颞肌筋膜覆盖封闭瘘口,Ⅲ型瘘管行半规管阻塞术。结果胆脂瘤型中耳炎并发迷路瘘管的发生率为8.2%(38/464),术中发现瘘管全部位于水平半规管,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干耳,眩晕未再发作,干耳后平均骨导听阈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迷路瘘管的确诊有赖于手术中发现证实;只要术中精细操作并采用合适的方法修补瘘管,一期彻底清除瘘管处病变可以同时有效地保存耳蜗功能;对于病变广泛的Ⅲ型瘘管,半规管阻塞术是一个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路瘘管 胆脂瘤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部瘢痕疙瘩的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8
作者 龚桃根 柯朝阳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11年第3期356-358,共3页
耳部瘢痕疙瘩的治疗至今仍然是一个棘手难题,手术切除后复发率高达45%~100%,即使采取综合治疗,效果也不尽人意。文献中治疗方法颇多,但一直缺乏统一的治疗模式,本文对近年来文献中的主要治疗方法及疗效作一归纳和总结。
关键词 耳:瘢痕疙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表达IL-7/CCL19的新抗原反应性T细胞对小鼠肺癌的抗肿瘤研究
9
作者 吴迪 李晨辉 +5 位作者 汪艳 何正强 金常娥 郭敏 陈荣昌 周承志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04-513,共10页
背景与目的新抗原反应性T细胞(neoantigen reactive T cell,NRT)具有抑制表达特异性新抗原的肿瘤生长的能力。然而,由于免疫浸润困难和肿瘤微环境的抑制,NRT在实体瘤中的治疗效果有限。本研究针对小鼠肺癌细胞设计出可以同时表达白细胞... 背景与目的新抗原反应性T细胞(neoantigen reactive T cell,NRT)具有抑制表达特异性新抗原的肿瘤生长的能力。然而,由于免疫浸润困难和肿瘤微环境的抑制,NRT在实体瘤中的治疗效果有限。本研究针对小鼠肺癌细胞设计出可以同时表达白细胞介素7(interleukin 7,IL-7)和趋化因子19(chemokine C-C motif ligand 19,CCL19)的NRT细胞(7×19 NRT),并对7×19 NRT细胞和常规NRT细胞的抗肿瘤效果差异进行了评估。方法针对小鼠Lewis肺癌细胞(Lewis lung carcinoma,LLC)进行了新一代测序和新抗原预测,制备了RNA疫苗,培养了NRT细胞,构建了编码IL-7和CCL19的逆转录病毒载体,转导NRT细胞并成功表达IL-7和CCL19,成功获得了7×19 NRT,并在小鼠体内外对其抗肿瘤效果进行了评估。结果7×19 NRT细胞通过分泌IL-7和CCL19显著增强T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在小鼠肺癌中实现了显著的抑瘤作用,延长了小鼠的生存期。经7×19 NRT治疗后,T细胞浸润肿瘤组织及肿瘤组织坏死显著增加。此外,7×19 NRT治疗与常规NRT治疗均安全。结论通过IL-7和CCL19的表达,NRT细胞的抗实体瘤能力显著增强,这是一种对NRT安全有效的基因修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抗原 白细胞介素7 趋化因子19 肺肿瘤 新抗原反应性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细胞靶向治疗结肠癌肿瘤干细胞 被引量:9
10
作者 黄雪 郑媛媛 李富荣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56-160,共5页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发病率列我国第三位。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饮食习惯的改变,发病率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结直肠癌5年生存率只有50%。研究发现结直肠癌肿瘤干细胞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复发和转移中发挥...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发病率列我国第三位。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饮食习惯的改变,发病率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结直肠癌5年生存率只有50%。研究发现结直肠癌肿瘤干细胞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复发和转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干细胞 结直肠癌 结肠癌 细胞靶向 免疫原性 饮食习惯 抗原特异性 树突状细胞 抗原提呈细胞 抗原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NF-α在先天性体-肺分流性肺动脉高压大鼠中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俊志 李涵葳 +1 位作者 张中军 何婷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45-449,共5页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体-肺分流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组织和血浆中的表达变化。方法 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0)和手术模型组(n=30)。术后8周和12周右心导管法评估各组大鼠肺血流动力学变化,计算右心室肥厚指数...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体-肺分流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组织和血浆中的表达变化。方法 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0)和手术模型组(n=30)。术后8周和12周右心导管法评估各组大鼠肺血流动力学变化,计算右心室肥厚指数并检测肺组织中TNF-α的mRNA表达变化、血浆中TNF-α浓度的变化及肺血管重构情况。结果手术组大鼠TNF-α的血浆浓度随肺动脉高压的严重程度而逐渐升高,且其与肺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右室肥厚指数均呈正相关[RVSP(r=0.7666,P<0.01),PASP(r=0.7667,P<0.01),mPAP(r=0.7424,P<0.01)及RVHI(r=0.6846,P<0.01)]。TNF-α的mRNA表达在术后8周[(1.60±0.52)倍]和12周[(2.29±0.60)倍]较假手术组均显著升高(均P<0.01),且呈时间依赖性,同时手术组大鼠肺血管呈现明显的病理重构。结论 TNF-α在先天性体-肺分流性肺动脉高压大鼠的血浆和肺组织中表达显著升高,其可能在肺血管重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可能是反映先天性体-肺分流性肺动脉高压严重程度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Α 肺血管重构 体-肺分流性肺动脉高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AAT基因在糖尿病细胞治疗中对β细胞的免疫保护作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廖玉婷 叶剑 +3 位作者 李青 张晓丹 齐晖 李富荣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28-432,共5页
目的:建立稳定表达人α1-抗胰蛋白酶(hAAT)基因的NIT-hAAT细胞系,观察hAAT基因在糖尿病细胞治疗中对β细胞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构建hAAT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并筛选得到NIT-hAAT细胞系。将该细胞系移植到糖尿病模型小鼠左肾包膜下,通... 目的:建立稳定表达人α1-抗胰蛋白酶(hAAT)基因的NIT-hAAT细胞系,观察hAAT基因在糖尿病细胞治疗中对β细胞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构建hAAT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并筛选得到NIT-hAAT细胞系。将该细胞系移植到糖尿病模型小鼠左肾包膜下,通过检测不同移植组小鼠的血糖、血清胰岛素水平和生存期,观察不同移植细胞对糖尿病的治疗效果;RFPCR检测移植部位的hAAT表达情况以及对小鼠左肾进行石蜡切片和苏木素-伊红(HE)染色,鉴定hAAT对NIT-1细胞的免疫保护作用。结果:糖尿病小鼠接受NIT-hAAT细胞移植后,hAAT可有效延长NIT-1细胞的存活时间,使血糖明显降低并维持至正常血糖水平,小鼠的生存率也明显提高(P<0.05);移植部位的病理HE染色结果证实hAAT可明显减轻小鼠对移植物炎症反应。但RT-PCR结果显示hAAT在体内的表达量随时间增长而出现逐渐下降,NIT-hAAT细胞最终因免疫排斥反应而失去功能。结论:NIT-hAAT细胞具有明显抑制体内免疫排斥反应,可有效延长β细胞存活时间,对胰岛细胞移植具有免疫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1-抗胰蛋白酶 糖尿病 细胞移植 移植排斥 免疫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375对人类诱导多能干细胞向胰岛素分泌细胞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邓春艳 王晗月 +4 位作者 李宁 蒋豆蔻 俞丽娜 欧阳志斌 李富荣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77-885,共9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375(miR-375)在调控人类诱导多能干细胞(hiPSCs)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IPCs)过程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构建miR-375过表达的慢病毒载体,转染hiPSCs获得miR-375稳定表达的miR-375-hiPSCs,体外诱导其定向分化为IPCs... 目的:探讨微小RNA-375(miR-375)在调控人类诱导多能干细胞(hiPSCs)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IPCs)过程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构建miR-375过表达的慢病毒载体,转染hiPSCs获得miR-375稳定表达的miR-375-hiPSCs,体外诱导其定向分化为IPCs,采用real-time PCR、流式细胞术及ELISA等方法对其标志性基因、分化效率、胰岛素和C肽释放量等进行检测;生物信息学结合萤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预测并验证miR-375的靶基因,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检测靶基因的表达。结果:过表达miR-375可上调胰岛β细胞标志性转录因子HNF4α、MafA、Pdx1、Pax6、Nkx6.1、glucokinase和insulin的表达,分化效率由对照组的22.3%提高至38.6%;高糖刺激后胰岛素释放量由成年胰岛细胞分泌量的1/8提高到1/5;过表达miR-375可影响靶基因REST和WNT5A的蛋白翻译水平。结论:miR-375可通过干扰靶基因REST和WNT5A的翻译水平,开启胰岛素分泌相关特异性基因的表达,从而促进hiPSCs向IPCs定向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诱导多能干细胞 微小RNA-375 胰岛素分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新生相关蛋白肽在促进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桃 王云帅 +5 位作者 谷乐辉 周淑艳 叶剑 简优强 李富荣 齐晖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1-145,共5页
目的探索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向胰岛素分泌细胞(IPCs)分化的高效、定向诱导方案。方法在传统诱导方案基础上,加入胰岛新生相关蛋白肽,诱导hUCMSCs分化为IPCs,并通过形态学观察、流式细胞术、荧光定量PCR、免疫荧光、ELISA鉴定IPC... 目的探索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向胰岛素分泌细胞(IPCs)分化的高效、定向诱导方案。方法在传统诱导方案基础上,加入胰岛新生相关蛋白肽,诱导hUCMSCs分化为IPCs,并通过形态学观察、流式细胞术、荧光定量PCR、免疫荧光、ELISA鉴定IPCs。结果改良组IPCs的C肽阳性细胞率较传统组有明显提高(P<0.05),胰腺发育相关转录因子PDX-1、Ngn3、NeuroD1、MafA、insulin、Glut-2 mRNA表达明显提高(P<0.05)。同时,改良组蛋白C肽、PDX-1、Nkx6.1表达阳性,葡萄糖刺激试验证实胰岛素及C肽分泌能力也明显增强(P<0.05)。结论胰岛新生相关蛋白肽可促进hUCMSCs分化为IPCs,但仍未达到正常人胰岛β细胞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胰岛素分泌细胞 胰岛新生相关蛋白肽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氏综合征患儿外周血全基因组miRNA表达谱及染色体分布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武县 陈红 +3 位作者 罗婷婷 李秋红 徐勇 戴勇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20-425,共6页
目的:分析唐氏综合征(Down syndrome,DS)患儿与健康儿童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iRNA表达谱及其染色体分布特征。方法:采用Illumina测序技术分别对6例DS患儿(DS组)和6例健康儿童(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全基因组miRNA表达谱进行差异表达和染... 目的:分析唐氏综合征(Down syndrome,DS)患儿与健康儿童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iRNA表达谱及其染色体分布特征。方法:采用Illumina测序技术分别对6例DS患儿(DS组)和6例健康儿童(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全基因组miRNA表达谱进行差异表达和染色体分布特征分析,并用Stem-loop q RT-PCR对差异表达miRNA的测序结果进行验证。结果:两样本共表达911个miRNA,编码于738个miRNA基因,在两样本中的染色体分布趋于一致,但表达丰度染色体分布却不同,DS组主要分布于7、13和21号染色体,而对照组主要分布于7和13号染色体。此外,911个miRNA中有114个miRNA在两样本中差异表达显著(差异倍数≥2且P≤0.001),其中DS组有103种高表达,包括21号染色体编码的5个miRNA(miR-99a、let-7c、miR-125b、miR-155和miR-802);11种低表达。结论:DS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具有其特定的miRNA表达谱和染色体分布特征,两样本表达丰度差异分布染色体编码miRNA的差异表达可能与DS患者免疫缺陷等相关临床症状的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 唐氏综合征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Illumina深度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0dB SPL白噪声暴露对小鼠耳蜗听神经髓鞘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郭晓安 柯朝阳 +2 位作者 柳柯 魏薇 施磊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91-197,共7页
目的观察中等强度噪声暴露是否对成年C57BL/6J小鼠耳蜗听神经造成损害。方法选取24只听阈正常的6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4组(6只/每组),实验组按照暴露后时间分别为暴露后即刻(P0)、暴露后7天(P7)和暴露后14天(P14)组,另外一组未... 目的观察中等强度噪声暴露是否对成年C57BL/6J小鼠耳蜗听神经造成损害。方法选取24只听阈正常的6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4组(6只/每组),实验组按照暴露后时间分别为暴露后即刻(P0)、暴露后7天(P7)和暴露后14天(P14)组,另外一组未经噪声暴露,设为对照组;实验组小鼠用100dB SPL宽频带白噪声暴露2小时,在噪声暴露后即刻、7天和14天分别检测小鼠ABR阈值,之后取小鼠耳蜗行基底膜免疫荧光观察,并进一步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小鼠听神经髓鞘结构的变化。结果 1)听力学表现:P0组C57BL/6J小鼠各个频率的ABR阈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以8kHz、16kHz及32kHz最为显著(P<0.01);P7时各频率阈值基本恢复,仅在32kHz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14时小鼠ABR阈值与对照组相比已无显著差异(P>0.05)。2)形态学表现: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发现P0时听神经髓鞘信号偶有轻微减弱,而各组标本中髓鞘信号的数量和密度无明显差异。冰冻切片显示各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髓鞘信号均有效表达,信号强度均匀、致密连贯,条索样结构清晰,数量亦无明显缺失。透射电镜下各时间点听神经髓鞘成像清晰,排列整齐,且板层样结构致密,边缘光滑,与对照组相比髓鞘形态上并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100dB SPL宽频带白噪声暴露后可造成小鼠出现暂时性阈移(TTS);此种噪声暴露下耳蜗听神经髓鞘并未观察到明显的形态学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噪声 暂时性阈移 耳蜗 听神经髓鞘 隐匿性听力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听力及耳蜗内外毛细胞在不同噪声条件下易损性评价 被引量:5
17
作者 陈梦冰 李梦华 +3 位作者 吴俪媛 陈伟 乔月华 林昶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31-438,共8页
目的评价不同噪声条件(100dB SPL白噪声,120dB SPL白噪声和116dB SPL,8-16kHz窄带噪声)对C57BL/6J小鼠听阈、I波幅值、I波潜伏期和耳蜗基底膜内、外毛细胞易损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听力正常的5-6周龄雄性的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4组:100dB... 目的评价不同噪声条件(100dB SPL白噪声,120dB SPL白噪声和116dB SPL,8-16kHz窄带噪声)对C57BL/6J小鼠听阈、I波幅值、I波潜伏期和耳蜗基底膜内、外毛细胞易损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听力正常的5-6周龄雄性的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4组:100dB SPL白噪声组(100dB),120dB SPL白噪声组(120dB)和116dB SPL,8-16kHz窄带噪声组(116dB 8-16kHz)以及对照质控组(Ctrl),分别对白噪声和窄带噪声损伤进行观察研究。噪声暴露处理2h,24h后重复一次,于二次噪声结束后1天(NE-1d)、7天(NE-7d)、14天(NE-14d)进行相关数据采集。对各组小鼠ABR阈值、I波幅值、I波潜伏期进行数据统计,并对毛细胞损伤情况进行计数分析。结果100dB组噪声暴露后第1天仅有16k、24k阈值升高,于第7天继续轻度升高,于第14天基本恢复正常阈值水平;I波幅值统计显示,噪声暴露后第1天、第14天各频率(Click/4k/8k/16k/24k)I波幅值均有下降,且多数差异显著(P<0.01或P<0.05)。120dB组噪声暴露后各频率阈值均明显升高,随着时间略有恢复,但无法达到正常听阈水平;16k和24k频率阈值损伤更为严重;I波幅值和潜伏期统计显示,各频率I波幅值明显降低、潜伏期延长,且随着时间延长未见好转。116dB 8-16kHz窄带噪声暴露组,阈值明显升高或大部分受试动物ABR无法引出,各频率I波幅值明显降低、潜伏期延长,听力无法恢复。此外,毛细胞受损情况评估显示,100dB和120dB白噪声暴露后未见内毛细胞缺损。116dB 8-16kHz组可见内毛细胞显著减少,于顶、中、底回均有出现,但以中回最为严重;内毛细胞损伤或呈渐进性加重,表明这些细胞是噪声暴露后逐渐死亡的。外毛细胞结果显示100dB组未见明显损伤(P>0.05)。120dB组会导致少数外毛细胞缺损情况且多于中、底回出现,其部分时间点数据有统计学差异(P<0.05)。116dB 8-16kHz组会导致外毛细胞大量丢失,顶回见少许残留外毛细胞且排列紊乱,与Ctrl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100dB白噪声暴露4h会导致小鼠暂时性阈移,但出现I波幅值降低、潜伏期延长,考虑出现隐匿性听力损失;内、外毛细胞无明显损伤。120dB白噪声暴露4h会导致小鼠全频轻度永久性阈移,同时伴随全频I波幅值降低、潜伏期延长;外毛细胞轻度损伤,内毛细胞形态学无显著变化。116dB 8-16kHz噪声暴露4h会导致小鼠全频重度永久性阈移;内、外毛细胞严重受损。即噪声暴露后高频谱段听力和毛细胞更易受损,且噪声损伤与噪声暴露强度正相关,同时相似强度的窄带噪声比白噪声致损更加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噪声 窄带噪声 噪声性听力损失 毛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被引量:24
18
作者 龚桃根 文忠 柯朝阳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03-906,共4页
分泌性中耳炎(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OME)是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放疗后的常见并发症,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为了探讨NPC放疗后OME的可能病因及发病机制,本研究回顾性分析NPC放... 分泌性中耳炎(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OME)是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放疗后的常见并发症,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为了探讨NPC放疗后OME的可能病因及发病机制,本研究回顾性分析NPC放疗后OME的相关研究文献,主要对其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结果进行归纳、总结,以便更好地指导该疾病的预防与治疗,同时为今后深入研究指明方向。目前比较公认的病因主要有:放射性副损伤、肿瘤侵犯、细菌上行感染等,这些因素可同时存在,但所占比重不同,其共同作用引起咽鼓管机械性堵塞和/或功能障碍,从而继发中耳积液。因此,根据NPC放疗后OME患者的具体病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可望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泌性中耳炎 鼻咽癌 放射治疗 病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乳突径路乙状窦骨壁加固术治疗搏动性耳鸣的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鄢敏 张涛 +2 位作者 张搏 周舟 柯朝阳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77-879,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乙状窦骨壁菲薄所致搏动性耳鸣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2017年6月-2018年10月我科诊断为乙状窦骨壁菲薄导致的搏动性耳鸣患者13例,所有患者采用耳后乳突径路行乙状窦骨壁加固术,术中磨除乙状窦周围气房,充分显露乙状窦骨壁... 目的探讨分析乙状窦骨壁菲薄所致搏动性耳鸣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2017年6月-2018年10月我科诊断为乙状窦骨壁菲薄导致的搏动性耳鸣患者13例,所有患者采用耳后乳突径路行乙状窦骨壁加固术,术中磨除乙状窦周围气房,充分显露乙状窦骨壁后用骨蜡加固乙状窦壁。对其临床资料和短期手术疗效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结果 13例患者均为女性,单耳发病,左耳3例,右耳10例,术前颞骨CT检查及术中发现证实乙状窦骨壁存在局灶性菲薄。11例患者术后第一天搏动性耳鸣即完全消失,2例患者术后第二天开始改善,术后第六天诉耳鸣完全消失。随访2-18月,13例患者搏动性耳鸣无复发,无其他并发症。结论本文短期疗效观察表明,乙状窦骨壁局灶性菲薄是部分搏动性耳鸣患者的致病原因;用骨蜡行乳突径路乙状窦骨壁加固术是治疗这类搏动性耳鸣的简单易行、疗效可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搏动性耳鸣 乙状窦骨壁菲薄 乙状窦骨壁加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外耳道闭锁的听力重建 被引量:2
20
作者 曾凡倩 柯朝阳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8-208,共1页
骨锚式助听器(BAHA)是一种骨导式助听器,它能将声振动直接经颅骨传至内耳。1977年,Tjellstrom首次提出“钛一骨融合”的概念并将其应用到骨导式助听器中,BAHA就是基于这个原理产生的。
关键词 先天性外耳道闭锁 听力重建 骨导式助听器 骨锚式助听器 骨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