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种激素制剂用于绝经期激素补充治疗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吴紫莉 赵玉成 +5 位作者 于长胜 郑丽 谢非 沈丹 曾琼 周晓霞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25-227,共3页
目的 :对比三种用于激素补充治疗的制剂 ,为用药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73例绝经妇女随机分为三组 ,分别用克龄蒙、尼尔雌醇和妇舒宁共 6个月。用药前后观测绝经期症状、血脂 4项、骨密度及子宫内膜厚度。结果 :用药后三组之绝经期症状均... 目的 :对比三种用于激素补充治疗的制剂 ,为用药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73例绝经妇女随机分为三组 ,分别用克龄蒙、尼尔雌醇和妇舒宁共 6个月。用药前后观测绝经期症状、血脂 4项、骨密度及子宫内膜厚度。结果 :用药后三组之绝经期症状均明显改善 ,Kupperman评分显著下降 ;各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 (除尼尔雌醇组外 ) ,低密度脂蛋白均显著下降 ,高密度脂蛋白均显著上升 (均 P<0 .0 5或 0 .0 1) ;三组之骨密度均无明显变化 (P>0 .0 5 ) ;无一例宫内膜过度增生。对上述指标之影响 ,三种制剂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 :三种制剂均能显著改善绝经期症状 ,有利血脂代谢和抑制骨丢失。宜根据治疗目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素补充治疗 绝经期症状 血脂 骨密度 疗效 副作用 克龄蒙 尼尔雌醇 妇舒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苯氧胺治疗去势大鼠骨质疏松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王素伟 李海平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44-246,共3页
目的 探讨去势大鼠骨质变化规律及三苯氧胺对去势大鼠骨质疏松骨量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用健康 2月龄雌性SD大鼠 30只 ,随机分为虚假手术组、卵巢切除组 (去势组 )和三苯氧胺治疗组 ,所有动物手术后第 11周和第 12周先后二次行腹腔注... 目的 探讨去势大鼠骨质变化规律及三苯氧胺对去势大鼠骨质疏松骨量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用健康 2月龄雌性SD大鼠 30只 ,随机分为虚假手术组、卵巢切除组 (去势组 )和三苯氧胺治疗组 ,所有动物手术后第 11周和第 12周先后二次行腹腔注射茜素红以作活体荧光标记 ,第二次标记后第二天处死所有动物 ,取尾椎近节制作不脱钙骨切片进行骨组织形态学的观察 ,了解骨量变化情况。结果 去势组骨量明显减少 ,骨吸收增强 ,成骨作用减弱 ,三苯氧胺组骨量接近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三苯氧胺 去势大鼠 绝经 骨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及输尿管结石的检测:16层螺旋CT低剂量平扫与IVU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杜中立 刘玉涛 +6 位作者 陈海东 肖万宏 孙放 毛俊 陈敏 李伟 何虹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72-275,共4页
目的:比较16层螺旋CT低剂量平扫与IVU对肾及输尿管结石的检测价值。方法:收集92例临床拟诊肾及输尿管结石病例,所有病例在作IVU之前均作16层螺旋CT低剂量平扫,在低剂量扫描中,管电流下降为60mAs,其余条件与腹部常规扫描条件相同。统计... 目的:比较16层螺旋CT低剂量平扫与IVU对肾及输尿管结石的检测价值。方法:收集92例临床拟诊肾及输尿管结石病例,所有病例在作IVU之前均作16层螺旋CT低剂量平扫,在低剂量扫描中,管电流下降为60mAs,其余条件与腹部常规扫描条件相同。统计比较两者检测肾及输尿管结石的病例数、数目及输尿管梗阻情况,两组结果进行配对卡方检验。结果:在低剂量扫描中,81例发现结石,肾结石53例,输尿管结石59例,结石数量为156个,肾积水78例,输尿管扩张63例;而在IVU检查中,62例发现结石,肾结石40例,输尿管结石42例,结石数量为101个,肾积水67例,输尿管扩张45例。经卡方检验,两者在发现结石病例数、结石数量及泌尿系梗阻数量上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检测肾及输尿管结石方面,16层螺旋CT低剂量平扫优于IV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结石 输尿管结石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人群腰椎间盘磁共振T2~* map成像 被引量:17
4
作者 沈思 王昊 +2 位作者 史长征 关舒元 刘斯润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164-2167,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T2*map成像技术诊断腰椎间盘早期退变的可行性。方法青年志愿者40名(均无腰痛和腰椎部畸形、外伤、手术史),接受L1~S1椎间盘常规T2WI和T2*map扫描,生成T2*伪彩图(T2*map)。在L1/2~L5/S1的各个椎间盘髓核内放置5个... 目的探讨应用T2*map成像技术诊断腰椎间盘早期退变的可行性。方法青年志愿者40名(均无腰痛和腰椎部畸形、外伤、手术史),接受L1~S1椎间盘常规T2WI和T2*map扫描,生成T2*伪彩图(T2*map)。在L1/2~L5/S1的各个椎间盘髓核内放置5个感兴趣区(ROI),测量T2*值。分析并比较腰椎间盘内与盘间的髓核T2*值的差异。结果髓核内T2*值在同一椎间盘内的不同区域或在不同椎间盘平面内的对应区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1/2和L2/3椎间盘后点ROI的T2*值明显增高,L4/5、L5/S1位于髓核中央的ROI的T2*值升高最明显(P〈0·05);T2*值在不同椎间盘平面内的对应区域,随解剖位置的降低而规律性递增(P〈0·05)。结论髓核T2*弛豫时间值的空间变化可能量化反映椎间盘退变早期髓核的生化状态。T2*map成像技术可以为诊断腰椎间盘早期退变提供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腰椎 椎间盘 髓核 退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晚期肝癌肝外供血分析及临床介入治疗 被引量:22
5
作者 许卫国 彭秀斌 +3 位作者 李鹤平 王于 程光森 陈加源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8年第4期294-297,共4页
目的探讨肝癌的肝外动脉供血规律及介入治疗。方法92例肝癌患者发现肝外供血动脉105条,分别超选择插管行化疗栓塞。结果中晚期肝癌肝外动脉来源类型分别源于肠系膜上动脉(33.33%)、右膈下动脉(17.14%)、胃十二指肠动脉(14.29%)、左膈下... 目的探讨肝癌的肝外动脉供血规律及介入治疗。方法92例肝癌患者发现肝外供血动脉105条,分别超选择插管行化疗栓塞。结果中晚期肝癌肝外动脉来源类型分别源于肠系膜上动脉(33.33%)、右膈下动脉(17.14%)、胃十二指肠动脉(14.29%)、左膈下动脉(7.62%)、胃左动脉(6.67%)、右肋间动脉(6.67%)、右肾上腺动脉(4.76%)、脾动脉(4.76%)、右腰动脉(2.86%)和右胸廓内动脉(1.90%)。形成肝外动脉的影响因素较多,包括化疗栓塞的次数、肿瘤在肝内的部位、肿瘤的直径和操作方法。结论肝癌有丰富的肝外动脉供血,对肝外动脉供血支超选择性栓塞治疗,对提高中晚期肝癌患者介入治疗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外供血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窒息与多脏器损害的临床观察:附168例分析 被引量:26
6
作者 舒慧珠 冯小三 +1 位作者 冯养槐 张成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38-40,共3页
1995年1月~1997年12月我院新生儿科共收治168例窒息新生儿,现对其脏器损害的情况分析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男102例,女66例;胎龄<37周28例(16.67%),早产儿平均胎龄为35.4周±1.2周;胎龄≥37周140例(83.33%);羊... 1995年1月~1997年12月我院新生儿科共收治168例窒息新生儿,现对其脏器损害的情况分析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男102例,女66例;胎龄<37周28例(16.67%),早产儿平均胎龄为35.4周±1.2周;胎龄≥37周140例(83.33%);羊水Ⅱ~Ⅲ°污染56例(33.33%),无污染112例(66.67%);5分钟Apgar评分≤5分47例(27.98%),>5分121例(72.02%);轻度窒息99例(58.93%),重度窒息69例(41.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窒息 多器官衰竭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16基因结构及表达异常与周围型肺癌CT征象的关系 被引量:4
7
作者 彭秀斌 罗云辉 +2 位作者 杜中立 黄世奎 何竞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1-175,共5页
目的:探讨p16基因结构及表达异常与周围型肺癌CT征象的相关性。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 SSCP)方法检测52例周围型肺癌患者癌肺组织和癌旁肺组织中p16基因的表达水平及第2外显子突变,并与其CT征象进... 目的:探讨p16基因结构及表达异常与周围型肺癌CT征象的相关性。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 SSCP)方法检测52例周围型肺癌患者癌肺组织和癌旁肺组织中p16基因的表达水平及第2外显子突变,并与其CT征象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 52例肺癌患者癌组织中p16基因蛋白丢失率为53. 8% (28 /52),第2外显子缺失/突变率为23. 1% (12 /52);p16基因的缺失和蛋白的丢失率在不同临床分期的各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但在不同病理类型、分化程度的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有细毛刺、棘突、胸膜凹陷及淋巴结转移等CT征象的肺癌患者,p16基因的缺失和蛋白的丢失率明显高于无以上征象者(P<0. 05);而在不同肿瘤大小、有无分叶、有无空洞、不同增强值方面,各组的p16基因的缺失和蛋白的丢失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p16基因突变及表达异常可能在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并与肺癌患者CT征象有关。p16基因可作为临床诊断及预后评估的检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征象 周围型肺癌 表达异常 基因结构 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 P16基因蛋白 P16基因突变 肺癌患者 免疫组织化学 外显子突变 相关性研究 第2外显子 淋巴结转移 丢失率 统计学 临床分期 病理类型 分化程度 胸膜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肝血管成像 被引量:15
8
作者 罗云辉 彭秀斌 +8 位作者 毛俊 陈敏 孙放 陈海东 刘玉涛 肖万宏 何虹 龙雪银 林丽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043-1047,共5页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肝脏多期血管成像方法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对70例肝脏多期增强扫描患者,行肝动脉期、门静脉期双期血管成像,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技术(VRT)、表面遮盖显示(SSD)重建技术,分析三种重建方法对肝动脉、...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肝脏多期血管成像方法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对70例肝脏多期增强扫描患者,行肝动脉期、门静脉期双期血管成像,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技术(VRT)、表面遮盖显示(SSD)重建技术,分析三种重建方法对肝动脉、门静脉系统以及肝肿瘤血管性病变(HTVPC)显示情况.结果肝动脉期CT血管造影术(CTA)对二级肝动脉、三级分支以下肝动脉、肿瘤供血动脉及肿瘤血管的显示率分别约90%、69%、90%、69%.MIP与VRT对二级肝动脉分支及肿瘤供血动脉显示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三级以下肝动脉分支及肿瘤血管的显示有显著性差异(P〈0.05),以MIP显示率为高.门静脉期CTA可显示正常肝内门静脉5~6级分支.肝癌肝动脉-门静脉瘘发生率约13.9%,门静脉癌栓发生率约58%,以MIP显示最佳.结论 16层螺旋CT肝血管成像是了解肝动脉、门静脉系统状况及肝肿瘤血管性病变的无创性血管成像技术,以MIP及VRT价值较大,可为外科手术及介入术前提供重要信息及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血管造影术 断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前后凝血及纤溶功能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9
作者 张爱华 李小亮 +3 位作者 孙达春 彭秀斌 梁翠微 黎义锦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8-20,29,共4页
目的 研究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前、后凝血及纤溶功能的变化。方法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含量(Fg)、凝血因子VⅡ(FVⅡ)、凝血因子VⅢ(FVⅢ )、因子X(FX)采用光散射比浊法。P-... 目的 研究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前、后凝血及纤溶功能的变化。方法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含量(Fg)、凝血因子VⅡ(FVⅡ)、凝血因子VⅢ(FVⅢ )、因子X(FX)采用光散射比浊法。P-选择素(Ps),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 采用ELISA法测定。uPA抑制物(PAI)采用发色底物法。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前PT、APTT、TT、Ps、 VWF、uPA升高,Fg、FVⅡ、FVⅢ、FX降低。(2)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PT、APTT、Ps、vWF、uPA降低,FVⅡ、 FVⅢ升高。(3)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PT、APTT、TT、Ps、vWF、uPA升高,Fg、FVⅡ、FVⅢ、FX降低。结论 原发性肝癌患者血凝降低,纤溶亢进,血小板活化,介入治疗后减轻,但未恢复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介入治疗 纤溶功能 凝血 APTT 升高 治疗后 PA 降低 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关系 被引量:10
10
作者 牛云茜 罗礼云 +3 位作者 彭健 梅啸 彭澍 龚五星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68-172,共5页
【目的】探讨中国南方部分汉族人群的冠心病患者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中的关键成分即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及血管紧张素原(AGT)双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CHF)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 【目的】探讨中国南方部分汉族人群的冠心病患者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中的关键成分即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及血管紧张素原(AGT)双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CHF)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对215例冠心病患者的ACE基因插入/缺失(I/D)及AGTM235T多态性进行检测。将其中105例合并CHF者作为病例组,其余110例心功能正常者作为对照组。【结果】冠心病合并CHF组DD基因型及D等位基因的频率均高于对照组(前者为45.7%vs23.6%,后者为64.8% vs 43.6%,P<0.01);AGT基因M235T多态性在两组中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联合分析ACE与AGT基因多态性显示,两组中同时具有DD型ACE基因及TT型AGT基因的频率分别为27.6%及14.5%,前者明显高于后者。与Ⅱ+MM组合相比,具有该联合基因型的冠心病患者发生CHF的OR为5.039,较单基因ACEDD型发生CHF的OR增高。【结论】ACE基因I/D多态性与中国南方部分汉族人群冠心病患者发生CHF有关,DD型ACE基因可能是该地区CHF发病的遗传危险因素。单独的AGT基因M235T多态性似与该地区冠心病患者发生CHF无关,但联合ACE基因分析则发现,ACE和AGT基因在CHF的发生中具有协同作用,DD型基因的冠心病患者若同时携带有TT基因,发生CHF的机率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血管紧张素原 基因多态性 冠心病 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剂量对比剂联合生理盐水在MSCT双期脑血管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毛俊 林丽娟 +6 位作者 袁小梅 陈海东 黄楚昌 彭秀斌 杜中立 何虹 龙雪银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9年第3期266-270,共5页
目的探讨低剂量对比剂加生理盐水冲洗对MSCT双期脑血管成像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60例受试者平均分为两组:A组:低剂量对比剂+生理盐水;B组:76ml对比剂。以Test-Bolus确定脑动、静脉期延迟扫描时间,对两组受试者行MSCT双期扫描,比较CT动... 目的探讨低剂量对比剂加生理盐水冲洗对MSCT双期脑血管成像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60例受试者平均分为两组:A组:低剂量对比剂+生理盐水;B组:76ml对比剂。以Test-Bolus确定脑动、静脉期延迟扫描时间,对两组受试者行MSCT双期扫描,比较CT动脉成像(CTA)、CT静脉成像(CTV)图像质量差异。结果Test-Bolus测试血管循环时间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TA脑动脉分支显示及静脉干扰评分、动脉最大强化均值、动静脉最大强化差值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TV脑静脉窦最大强化均值的差异不显著,B组均匀性优于A组(P<0.001),深浅静脉最大强化均值大于A组(P=0.02)。静脉显示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静脉窦、深浅静脉与动脉最大强化差值均大于B组(P<0.001,P<0.001),CTV期动脉强化干扰程度低于B组(P<0.001)。结论低剂量对比剂加生理盐水冲洗不影响脑CT血管图像质量,同时能显著降低CT静脉成像期的动脉干扰,不影响脑静脉清晰显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比剂 生理盐水 血管造影术 双期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栓塞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临床体会 被引量:8
12
作者 许卫国 李家平 +3 位作者 彭秀斌 李鹤平 程光森 陈加源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8年第3期218-220,共3页
目的观察经导管精索内静脉钢圈栓塞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对16例精索静脉曲张患者进行经导管栓塞治疗,分析其疗效。结果16例患者经导管栓塞治疗后阴囊内容物缩小,阴囊坠胀感及疼痛等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精液质量明显提高,未出... 目的观察经导管精索内静脉钢圈栓塞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对16例精索静脉曲张患者进行经导管栓塞治疗,分析其疗效。结果16例患者经导管栓塞治疗后阴囊内容物缩小,阴囊坠胀感及疼痛等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精液质量明显提高,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导管法钢圈栓塞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简单、经济、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栓塞 精索静脉曲张 临床体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插管化疗治疗晚期舌癌 被引量:5
13
作者 许卫国 彭秀斌 +3 位作者 李鹤平 王于 陈加源 程光森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4期284-286,共3页
目的探讨动脉插管诱导化疗在晚期舌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2例临床分期均为Ⅲ期的舌癌患者,由股动脉超选择插管至舌动脉注入顺铂150~200mg,5-FU1.5~2.0g以及平阳霉素50~80mg及数支明胶海绵条,14d后再施行舌颈联合根治术。结果栓塞化... 目的探讨动脉插管诱导化疗在晚期舌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2例临床分期均为Ⅲ期的舌癌患者,由股动脉超选择插管至舌动脉注入顺铂150~200mg,5-FU1.5~2.0g以及平阳霉素50~80mg及数支明胶海绵条,14d后再施行舌颈联合根治术。结果栓塞化疗1周后肿瘤缩小,局部出现坏死、崩解或液化,无全身性不良反应,术后1年半随访,未发现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对中晚期舌癌患者术前进行选择性动脉栓塞化疗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插管 舌癌 晚期 化疗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附注射液对缺血再灌注肢体保护作用 被引量:6
14
作者 黄卫 张应鹏 +1 位作者 钟波 王素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40-542,共3页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SF)对缺血再灌注肢体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30只月龄相当的健康大鼠随机分为A、B、C、D、E5组,A组为单纯缺血再灌注组(IR),B组、C组分别于阻断血流前30min股动脉注射参附注射液10mL/kg、20mL/kg;D组和E组分别于再...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SF)对缺血再灌注肢体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30只月龄相当的健康大鼠随机分为A、B、C、D、E5组,A组为单纯缺血再灌注组(IR),B组、C组分别于阻断血流前30min股动脉注射参附注射液10mL/kg、20mL/kg;D组和E组分别于再灌注后立即股动脉注射参附注射液10mL/kg、20mL/kg。5组动物均在股动静脉阻断前后1h及再灌注后1h、2h分别从股静脉采集血样,测定血浆中肌酸磷酸激酶(CPK)、谷草转氨酶(GOT)的含量以及测定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各治疗组中SOD活性明显高于IR组,MDA、CPK、GOT水平则明显低于IR组。但B组和C组之间有明显差异。而B、C组与D、E组之间有明显差异。结论:参附注射液对缺血再灌注肢体具有保护作用,但术前给药、剂量20mL/kg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附注射液 再灌注损伤 四肢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肌酸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参碱联合复方丹参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影响 被引量:18
15
作者 吴春晓 陈燕鸿 郑志雄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3期1567-1568,共2页
目的:探讨苦参碱与复方丹参注射液合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疗效以及可能机制。方法:将222例HBsAg、HBeAg、HBVDNA均为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12例应用苦参碱150mg和复方丹参20mL静脉点滴,每天1次,... 目的:探讨苦参碱与复方丹参注射液合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疗效以及可能机制。方法:将222例HBsAg、HBeAg、HBVDNA均为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12例应用苦参碱150mg和复方丹参20mL静脉点滴,每天1次,6周为一疗程;对照组为常规应用甘利欣30mL静脉点滴。治疗前后分别检测HA、LN、IV-C等肝纤维化指标以及肝功能等,并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的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改变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苦参碱联用复方丹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使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显著下降,对减轻肝炎症状及肝纤维化均有显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苦参碱 复方丹参 肝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活化和内皮细胞损害对大肠癌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爱华 孙达春 +1 位作者 李小亮 吴红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45-647,共3页
目的:研究血小板活化和内皮细胞损害对大肠癌病情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和酶联免疫法测定55例大肠癌和40例正常人血浆血栓烷B2(TXB2)、11-去氢-血栓烷B2(DH-TXB2)、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 目的:研究血小板活化和内皮细胞损害对大肠癌病情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和酶联免疫法测定55例大肠癌和40例正常人血浆血栓烷B2(TXB2)、11-去氢-血栓烷B2(DH-TXB2)、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栓调节蛋白(TM)、血清纤维结合蛋白(FN)和环磷酸鸟苷(cGMP)的含量。结果:大肠癌TXB2、DH-TXB2、GMP-140、vWF、TM和cGMP升高,FN下降。大肠癌cGMP与TXB2、DH-TXB2、GMP-140、TM之间均呈正相关。大肠癌已转移FN下降,其余指标升高;手术后FN升高,其余指标下降。结论:大肠癌患者存在血小板活化和内皮细胞损害,二者影响大肠癌的转移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活化 内皮细胞损害 大肠癌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围型肺癌的CT征象与p53基因结构及表达异常的关系 被引量:9
17
作者 彭秀斌 林远青 +3 位作者 罗云辉 何竟 黄世奎 邓必坤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0年第3期210-212,共3页
目的:探讨周围型肺癌CT表现的分子生物学基础。材料及方法:利用免疫组化、PCR-SSCP方法及螺旋CT扫描,分析52例经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p53基因结构及表达异常与CT征象之间的关系。结果:分叶、细毛刺、棘突\增强... 目的:探讨周围型肺癌CT表现的分子生物学基础。材料及方法:利用免疫组化、PCR-SSCP方法及螺旋CT扫描,分析52例经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p53基因结构及表达异常与CT征象之间的关系。结果:分叶、细毛刺、棘突\增强值大小及淋巴结转移等征象与p53基因结构及表达异常有关。结论:p53基因突变及表达异常在肺癌的发生、发展及CT表现中可能起重要作用,检测该基因可作为临床诊断及预后评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基因 P53 CT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腹腔液对精子运动及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闫彩平 祝育德 +2 位作者 朱伟杰 李素春 郭祖文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1-113,共3页
目的:观察轻度子宫内膜异位症(EM)不孕患者的腹腔液对精子运动及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经过处理的精子在体外分别和轻度EM不孕患者、正常妇女的腹腔液及精子培养液孵育5小时,观察其运动参数及超微结构的变化;酶联免疫法测量EM腹腔液肿... 目的:观察轻度子宫内膜异位症(EM)不孕患者的腹腔液对精子运动及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经过处理的精子在体外分别和轻度EM不孕患者、正常妇女的腹腔液及精子培养液孵育5小时,观察其运动参数及超微结构的变化;酶联免疫法测量EM腹腔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结果:EM组腹腔液TNF-α含量高于正常妇女(P<0.05);EM组精子平均直线速度(VSL)、平均曲线速度(VCL)、平均路径速度(VAP)、快速直线运动精子活率(MOT)4项运动指标均低于正常组和培养液组(P<0.05),与TNF-α含量呈负相关(P<0.05),EM组精子头部、顶体及尾部主段胞质肿胀、胞膜破损,而孵育前及孵育后另外两组精子结构无改变。结论:轻度EM不孕患者腹腔液TNF-α值升高,经体外观察腹腔液对精子运动及精子形态学均有损害作用,推测这些可能是EM患者不孕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孕 子宫内膜异位症 腹腔液 精子运动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源CT在骨骼肌肉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9
作者 古凌静 洪国斌 徐启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544-1546,共3页
传统CT诊断骨骼肌肉系统疾病,尤其是骨髓、肌腱和韧带等病变的价值有限。随着性能的改进及对辐射剂量的有效控制,第二代双源CT(DSCT)已初步在骨骼肌肉系统疾病的诊断,尤其在骨髓、肌腱和韧带病变以及痛风石检出中显示了独特的应用价值... 传统CT诊断骨骼肌肉系统疾病,尤其是骨髓、肌腱和韧带等病变的价值有限。随着性能的改进及对辐射剂量的有效控制,第二代双源CT(DSCT)已初步在骨骼肌肉系统疾病的诊断,尤其在骨髓、肌腱和韧带病变以及痛风石检出中显示了独特的应用价值。本文对第二代DSCT双能量成像的原理,其在骨骼肌肉系统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以及存在问题与不足等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双能量成像 肌肉 骨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基因多态性与慢性心力衰竭的关系 被引量:5
20
作者 彭健 梅啸 +3 位作者 彭澍 龚五星 牛云茜 罗礼云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05-409,共5页
【目的】探讨中国南方汉族人群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及血管紧张素原(AGT)双基因多态性与慢性心力衰竭发病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111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和110例健康者的ACE基因I/D及AGT基因M... 【目的】探讨中国南方汉族人群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及血管紧张素原(AGT)双基因多态性与慢性心力衰竭发病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111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和110例健康者的ACE基因I/D及AGT基因M235T的多态性。【结果】①慢性心力衰竭组DD基因型与D等位基因的频率均高于对照组。DD基因型0.468比0.227,P<0.01;D等位基因0.667比0.436,P<0.01。②AGT基因M235T多态性在慢性心力衰竭组及对照组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③ACE及AGT双位点多态性联合分析显示慢性心力衰竭组DD+TT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0.351比0.117,P<0.01),与II+MM型者相比,具有该联合基因型者发生慢性心力衰竭的风险优势比(OR)为6.799,高于单基因分析的ACE-DD型者(OR=3.948)。【结论】ACE基因I/D多态性与中国南方汉族人群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生有关,ACE基因DD型可能是该地区慢性心力衰竭发病的遗传危险因素;单独AGT基因M235T多态性与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生似无明显关系,但AGT及ACE基因在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生中具有交互作用,DD型者若同时携带TT基因型,发生慢性心力衰竭的危险性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血管紧张素原 基因 多态性 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