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乳酸壳聚糖复合支架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20
1
作者 李立华 焦延鹏 +3 位作者 李志忠 丁珊 邓德礼 周长忍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03-506,共4页
为改善聚乳酸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降解速率过快、亲水性差和降解产物呈酸性等缺点,本研究制备了一系列高孔隙率的聚乳酸/壳聚糖三维多孔复合支架材料,通过软骨细胞培养、动物皮下和肌肉植入试验对其进行了生物相容性研究。软骨细胞... 为改善聚乳酸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降解速率过快、亲水性差和降解产物呈酸性等缺点,本研究制备了一系列高孔隙率的聚乳酸/壳聚糖三维多孔复合支架材料,通过软骨细胞培养、动物皮下和肌肉植入试验对其进行了生物相容性研究。软骨细胞培养试验表明软骨细胞能在复合支架材料贴附增殖,材料无明显毒性;植入试验结果显示纯聚乳酸在体内2个月左右已经降解吸收,失去力学强度,复合材料三个月后仍能保持一定的力学强度和形状,而且组织切片也同时表明复合材料的炎症反应远远低于纯聚乳酸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壳聚糖 骨组织工程 生物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移植在人工髋关节股骨侧假体翻修中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刘宁 查振刚 +4 位作者 姚平 林宏生 王国普 吴昊 王双利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419-1420,1430,共3页
目的探讨采用颗粒骨、结构骨植骨技术进行人工髋关节股骨侧假体翻修术的临床效果。方法2001年6月至2005年10月,采用颗粒骨或/和结构骨植骨技术对16例人工髋关节股骨侧假体进行了翻修,平均随访时间39个月,采用Harris评分及X线片观察进行... 目的探讨采用颗粒骨、结构骨植骨技术进行人工髋关节股骨侧假体翻修术的临床效果。方法2001年6月至2005年10月,采用颗粒骨或/和结构骨植骨技术对16例人工髋关节股骨侧假体进行了翻修,平均随访时间39个月,采用Harris评分及X线片观察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Harris评分从术前平均41.7分提高到术后82.6分,术后优良率为达87.5%;9例患者无假体松动及下沉;余7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股骨假体下沉,下沉的高度低于0.5~1cm;所有患者未出现假体松动的症状,无需再次翻修术。结论进行有效骨缺损修复,成功地重建股骨近端的骨结构是人工髋关节股骨侧骨假体翻修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颗粒骨 结构骨 翻修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骨力预防骨关节炎软骨退变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查振刚 姚平 +2 位作者 吴昊 林宏生 刘宁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030-1034,共5页
目的 :观察维骨力 (viartrils)对兔实验性早中期骨关节炎 (OA)病变发生发展是否有预防作用及其对OA软骨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2 4只新西兰兔用切断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的方法复制兔OA模型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 12只 ,实验组术... 目的 :观察维骨力 (viartrils)对兔实验性早中期骨关节炎 (OA)病变发生发展是否有预防作用及其对OA软骨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2 4只新西兰兔用切断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的方法复制兔OA模型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 12只 ,实验组术后即加服维骨力 (主要成份为硫酸氨基葡萄糖 )每天 2粒 ,对照组常规饲养。术后第 10周处死动物 ,取股骨髁负重面软骨标本进行HE、safranin’O/fastgreen组织化学染色及骨关节炎评分、分级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软骨细胞增殖状况。结果 :切断兔前后交叉韧带成功复制出OA早、中期模型 ,第 10周时实验组 (维骨力组 )骨关节炎病理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软骨细胞增殖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维骨力对兔膝骨关节炎软骨细胞有刺激增殖的作用 ,可以较好地预防OA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维骨力 软骨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对TNF-α损伤大鼠海马神经元的功能性保护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3
4
作者 郭鲁燕 涂荣波 +2 位作者 董军 陆大祥 潘锐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390-1394,共5页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TNF-α损伤大鼠海马神经元的功能性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应用离体脑片记录技术,记录大鼠海马CA1区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给予Schaffer侧支高频刺激(HFS)诱发长时程增强(LTP),观察不同药物处理组EPSP起始斜...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TNF-α损伤大鼠海马神经元的功能性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应用离体脑片记录技术,记录大鼠海马CA1区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给予Schaffer侧支高频刺激(HFS)诱发长时程增强(LTP),观察不同药物处理组EPSP起始斜率的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TNF-α和NMDA(N-甲基D-天冬氨酸)对大鼠海马脑片LTP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而姜黄素可以部分拮抗TNF-α和NMDA对海马脑片LTP的抑制作用,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TNF-α、姜黄素和NMDA对大鼠海马神经元的基础突触传递没有显著影响。结论:姜黄素对TNF-α损伤的大鼠海马神经元有功能性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姜黄素部分拮抗TNF-α诱导的神经元细胞膜上的NMDA受体过度激活,维持神经元的长时程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1相关性痴呆 姜黄素 肿瘤坏死因子 N-甲基-D-天冬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血液循环因素对年轻小鼠椎间盘衰老表型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雷昌斌 林宏生 +5 位作者 唐新文 郭志文 蔡永得 唐光 王东 王炯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55-261,共7页
目的:通过异时联体共生(heterochronic parabiosis)模型评估年老小鼠血液循环因素对年轻小鼠脊柱椎间盘衰老表型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通过手术建立年轻和年老小鼠同时(isochronic parabiosis,IP)、异时联体共生模型。随机选择3个月龄的... 目的:通过异时联体共生(heterochronic parabiosis)模型评估年老小鼠血液循环因素对年轻小鼠脊柱椎间盘衰老表型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通过手术建立年轻和年老小鼠同时(isochronic parabiosis,IP)、异时联体共生模型。随机选择3个月龄的年轻及18个月龄年老雌性小鼠。联体8周后分成同时联体年轻小鼠组(young isochronic,Y-Y),异时联体年轻小鼠组(young heterochronic,Y-O),同时联体年老小鼠组(old isochronic,O-O)。通过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椎间盘组织学改变,提取椎间盘组织行Western blot和RT-qPCR检测衰老基因P16、P21及金属蛋白酶MMP13、ADAMTS4蛋白和基因表达的差异性。取脊柱椎间盘组织进行组织免疫荧光检测aggrecan基因表达差异。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Y-Y组椎间盘纤维环结构完整,纤维环及髓核组织没有裂痕,纤维环及髓核分界清楚,髓核组织含大量髓核细胞,基质完整;而Y-O组可见纤维环结构破损并出现裂痕,纤维环及髓核分界不清,髓核细胞数相比Y-Y组明显减少;O-O组表现为老年椎间盘形态特征。IF检测aggrecan基因表达量Y-Y组明显高于Y-O及O-O组,各组间表达有差异性(P<0.05)。Western Blot检测P16蛋白表达Y-O组比Y-Y组升高77.1±20.5%(P<0.05),RT-qPCR检测P16基因Y-O组有升高的趋势,但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Western Blot检测P21蛋白Y-O组比Y-Y组有升高,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但RT-qPCR检测P21基因Y-O组比Y-Y组升高40.5%±6.7%、O-O组比Y-Y组升高95.5%±24.2%(P<0.05);金属蛋白酶MMP13及ADAMTS4蛋白在Y-Y组表达明显低于Y-O及O-O组(P<0.05),RT-qPCR检测MMP13及ADAMTS4基因表达差异性与蛋白表达相符合。结论:老年小鼠血液循环因素可以加速年轻小鼠椎间盘衰老退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体共生 椎间盘退变 血液循环 衰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噬细胞的抗结核纳米递药系统的应用进展
6
作者 向海滨 梁求真 +1 位作者 李新霞 宋兴华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4期398-403,共6页
结核分枝杆菌作为一种巨噬细胞胞内寄生菌,传统药物治疗存在治疗周期长、生物利用度低、毒性大甚至耐药性增加等局限性问题.抗结核纳米递药系统作为一种抗结核新剂型,可将经济廉价的药物通过主动或被动方式递送到巨噬细胞内,以杀死正在... 结核分枝杆菌作为一种巨噬细胞胞内寄生菌,传统药物治疗存在治疗周期长、生物利用度低、毒性大甚至耐药性增加等局限性问题.抗结核纳米递药系统作为一种抗结核新剂型,可将经济廉价的药物通过主动或被动方式递送到巨噬细胞内,以杀死正在复制或潜伏期的结核分枝杆菌.在此框架下,笔者探讨了抗结核纳米递药系统对巨噬细胞主被动靶向机制,及用于组装纳米递药系统的先进材料.此外,总结了影响靶向递送效率的因素及面临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巨噬细胞 药物载体 分子靶向治疗 综述文献(主题) 纳米递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