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BV感染患者2′,5′寡腺苷酸合成酶、IL-2和IL-12水平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3
1
作者 章仕坚 唐永煌 颜亮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6-108,共3页
目的:选用2′,5′寡腺苷酸合成酶(2-5OAS)作为干扰素观察指标,IL-2、IL-12作为Th1应答观察指标,了解内源性干扰素系统和Th1应答在HBV感染发病机制中作用。方法:用放射同位素法测定单核细胞2-5OAS活性;ELISA法测定血清IL-2、IL-12。结果... 目的:选用2′,5′寡腺苷酸合成酶(2-5OAS)作为干扰素观察指标,IL-2、IL-12作为Th1应答观察指标,了解内源性干扰素系统和Th1应答在HBV感染发病机制中作用。方法:用放射同位素法测定单核细胞2-5OAS活性;ELISA法测定血清IL-2、IL-12。结果:无症状HBsAg携带组2-5OAS、IL-2、IL-12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急性肝炎组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慢性乙型肝炎轻、中、重度组、慢性重型肝炎组、肝硬化组、肝癌组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并且随慢性肝炎病情加重以及肝硬化、肝癌发生而递减,其中肝硬化、肝癌组处于最低水平(与慢性肝炎各组比较P<0.05)。结论:在HBV感染发病过程的不同阶段和不同临床分型患者中,其内源性干扰素系统和Th1应答反应都是有显著差异的,细胞免疫对病毒感染的痊愈起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2’ 5’寡腺苷酸合成酶 白细胞介素2 白细胞介素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支睾吸虫病与原发性肝(胆管)癌关系的动物实验研究和临床病例观察 被引量:4
2
作者 王磊 唐永煌 +1 位作者 肖锡昌 曹雅鲁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6期59-60,共2页
报道用华支睾吸虫与二甲基亚硝胺诱发动物肝癌的实验研究和临床14例华支睾吸虫病并原发性肝癌病例的观察。在动物实验中,A组每只金地鼠通过胃管人工感染华支睾吸虫囊蚴30d后当鼠粪中查见华支睾吸虫卵时开始自由饮服质量分数为0... 报道用华支睾吸虫与二甲基亚硝胺诱发动物肝癌的实验研究和临床14例华支睾吸虫病并原发性肝癌病例的观察。在动物实验中,A组每只金地鼠通过胃管人工感染华支睾吸虫囊蚴30d后当鼠粪中查见华支睾吸虫卵时开始自由饮服质量分数为00025%二甲基亚硝胺溶液17周。结果11只鼠中4只诱发肝癌、1只诱发肝胆管癌和5只发生肝硬变。B组每只鼠仅自由饮服质量分数为00025%二甲基亚硝胺溶液17周,15只鼠中,3只诱发肝癌和5只发生肝硬变。C组每只鼠仅通过胃管人工感染华支睾吸虫囊蚴,不饮服二甲基亚硝胺,12只鼠中,仅6只发生肝硬变。D组空白对照的15只鼠均未发现病变。结果显示金地鼠饮服二甲基亚硝胺可引起肝细胞和胆管细胞恶变,而华支睾吸虫在肝内的寄生可促进肝癌的发生。除本实验外,在世界上尚未看到由华支睾吸虫诱发肝胆管癌成功的实验。在临床14例观察中,全部病例的大便中均找到华支睾吸虫虫卵,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12例诊断为原发性肝癌,2例诊断为胆管癌。本组14例中5例经外科手术切除肿瘤及送病理检查,证实4例华支睾虫感染并肝胆管腺癌和(或)肝胆管上皮癌,1例华支睾吸虫感染并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另5例肝穿刺活检,病理报告2例肝细胞性肝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支睾吸虫病 原发性肝癌 动物实验 胆管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3例流行性腮腺炎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郑自华 张立伐 梁旭竞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17-618,共2页
目的:总结43例流行性腮腺炎并发症的临床特点和防治。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6年7月~2005年7月间收治的流行性腮腺炎58例,并对其中43例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出现并发症43例,分别为睾丸炎20例、胰腺炎13例、颌下腺炎8例、脑膜炎4例、颌下... 目的:总结43例流行性腮腺炎并发症的临床特点和防治。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6年7月~2005年7月间收治的流行性腮腺炎58例,并对其中43例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出现并发症43例,分别为睾丸炎20例、胰腺炎13例、颌下腺炎8例、脑膜炎4例、颌下淋巴结炎3例、肝炎2例、面神经炎1例;其中发生两种及以上并发症者有8例。结论:流行性腮腺炎容易发生多种并发症,重在防治,一般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腮腺炎 并发症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