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种中药多糖及胸腺肽对U14宫颈癌荷瘤鼠脾脏和瘤内免疫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15
1
作者 罗惠娟 徐建平 +2 位作者 黎清 谢杏美 陈瑞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895-1900,共6页
目的:比较4种中药多糖及胸腺肽对U14宫颈癌荷瘤鼠肿瘤生长、脾增生、脾内T淋巴细胞(TLC)、自然杀伤细胞(NK)及瘤组织内Th1/Th2的影响,试图找到对宫颈癌有相对特异性的免疫增强剂。方法:建立U14宫颈癌荷瘤鼠模型,用生理盐水、中药多糖或... 目的:比较4种中药多糖及胸腺肽对U14宫颈癌荷瘤鼠肿瘤生长、脾增生、脾内T淋巴细胞(TLC)、自然杀伤细胞(NK)及瘤组织内Th1/Th2的影响,试图找到对宫颈癌有相对特异性的免疫增强剂。方法:建立U14宫颈癌荷瘤鼠模型,用生理盐水、中药多糖或胸腺肽连续21 d灌胃,处死后检测治疗组及对照组的抑瘤率和脾脏指数,采用流式细胞术和免疫组化法分析脾内TLC和NK细胞亚群以及瘤组织内IFN-γ和IL-10含量。结果:肿瘤抑制率排序:当归多糖(ASP)<人参多糖(PGP)<胸腺肽<枸杞多糖(LBP)<灵芝多糖(GLP),GLP、LBP和胸腺肽组与肿瘤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GP和ASP组与肿瘤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脾脏指数:ASP<肿瘤对照组<胸腺肽组<GLP<PGP<LBP;CD4/CD8增强排序:PGP<ASP<GLP<胸腺肽组<LBP;CD49b+NK增生排序:ASP<胸腺肽组<LBP<GLP<PGP,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瘤组织内IFN-γ和IL-10检测显示:胸腺肽、LBP、GLP组Th1/Th2均向Th1漂移,程度依次减弱,PGP和ASP组无明显Th1漂移。结论:LBP、GLP和胸腺肽对U14宫颈荷瘤鼠的肿瘤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并能增强荷瘤鼠的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中草药 胸腺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早孕蜕膜组织子宫内膜间质干细胞向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定向分化的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高绿芬 高雪松 +5 位作者 麦浩山 张翼婷 施重任 宋泓 杨一 田雨可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63-467,共5页
目的:探讨早孕蜕膜组织分离子宫内膜间质干细胞及子宫内膜间质干细胞向子宫内膜分化的方法.方法:胶原酶Ⅰ法消化早孕人流子宫蜕膜组织,贴壁法分离子宫内膜间质干细胞,传代纯化至第2代,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抗原.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 目的:探讨早孕蜕膜组织分离子宫内膜间质干细胞及子宫内膜间质干细胞向子宫内膜分化的方法.方法:胶原酶Ⅰ法消化早孕人流子宫蜕膜组织,贴壁法分离子宫内膜间质干细胞,传代纯化至第2代,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抗原.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角蛋白(CK)、波形蛋白(VIM)的表达.取第2代细胞,接种于24孔培养板爬片.实验分两组:单纯培养基组,细胞因子组即分别加入质量浓度均为10 ng/mL TGF-β、EGF与PDGF-BB.培养至第6天,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子宫内膜上皮标记物CK18和间质标记物VIM的表达.结果:胶原酶Ⅰ酶消化后贴壁培养法能稳定从人早孕蜕膜组织中分离出子宫内膜间质干细胞;子宫内膜间质干细胞不表达CD34、CD45、CK,强表达CD73、CD90、HLA-I;细胞免疫化学法检测干细胞CK阴性,VIM阳性.细胞免疫化学染色提示生长因子组CK阳性,VIM阳性,而对照组CK阴性,VIM阳性.结论:胶原酶法能有效从早孕蜕膜组织中分离出子宫内膜间质干细胞,且子宫内膜间质干细胞能向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子宫内膜间质干细胞 子宫内膜干细胞 子宫内膜 蜕膜组织 分离 定向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柴胡汤联合丹那唑抑制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血管生成的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王自能 张文举 +3 位作者 郑辉 郑佩娥 马宝锋 左连东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862-865,共4页
目的 :探讨小柴胡汤、丹那唑及二者联合用药对子宫内膜异位症 (EM)模型大鼠血管生成因子和异位内膜微血管密度的影响。方法 :EM模型大鼠随机分为不用药组 (U)、小柴胡汤 (XCH)、丹那唑组 (D)和联合用药组(S) ,设假手术组 (C)为对照。四... 目的 :探讨小柴胡汤、丹那唑及二者联合用药对子宫内膜异位症 (EM)模型大鼠血管生成因子和异位内膜微血管密度的影响。方法 :EM模型大鼠随机分为不用药组 (U)、小柴胡汤 (XCH)、丹那唑组 (D)和联合用药组(S) ,设假手术组 (C)为对照。四周后观察各组异位子宫内膜体积和形态学的变化 ,计数腹腔液巨噬细胞 ,放射免疫法测定各组大鼠外周血、腹腔液及巨噬细胞培养液白细胞介素 - 8(IL - 8)、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的含量 ,免疫组化法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在异位内膜中的表达 ,并通过CD34标记异位子宫内膜血管 ,测定其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XCH组、D组和S组异位内膜呈现不同程度萎缩 ,腺体明显减少 ,腹腔液巨噬细胞计数减少 ,XCH组、D组及S组大鼠外周血、腹腔液及巨噬细胞培养液IL - 8、TNF -α含量降低 ,异位内膜VEGF表达减弱 ,MVD明显减少 ,其中以S组最为明显。结论 :小柴胡汤和丹那唑可以抑制EM模型大鼠异位内膜的血管生成 ,使异位内膜萎缩 ,当二者联合用药时 ,作用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肿瘤坏死因子 白细胞介素8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中草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mad4蛋白及mRNA在卵巢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 被引量:6
4
作者 苗竹林 王自能 +1 位作者 章韵 程龙球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009-1013,共5页
目的探讨Smad4在不同发育阶段大鼠卵巢中蛋白及mRNA的表达。方法选择不同发育时期大鼠卵巢,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卵巢中Smad4蛋白表达,并进行图像分析;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Smad4mRNA在卵巢中的表达。结果免疫... 目的探讨Smad4在不同发育阶段大鼠卵巢中蛋白及mRNA的表达。方法选择不同发育时期大鼠卵巢,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卵巢中Smad4蛋白表达,并进行图像分析;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Smad4mRNA在卵巢中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Smad4主要表达在各级卵泡中,在卵巢发育早期,Smad4主要在原始卵泡和窦前卵泡中表达;随着卵巢的发育成熟,Smad4在窦状及成熟卵泡颗粒细胞和卵泡膜细胞的表达与间质细胞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Smad4在卵泡中的表达强度也发生了变化随着卵泡的发育,Smad4在窦状及成熟卵泡卵母细胞的表达与窦前卵泡卵母细胞比较明显减弱(P<0.05,P<0.01);在卵泡膜细胞的表达逐渐增强(P<0.01),而在各级卵泡颗粒细胞中的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RT-PCR结果显示各阶段卵巢均有mRNA的表达,从第3周起Smad4mRNA的表达明显增强,与生后1d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卵巢内存在Smad4,提示TGF-β家族对卵泡发育的调节很可能是通过Smad信号转导模式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 大鼠 蛋白质Smad4 免疫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铁螯合酶抑制诱导细胞内原卟啉IX积聚的肿瘤荧光成像 被引量:3
5
作者 姚前尹 林绍强 +4 位作者 李囡 陶良阔 孙见薇 温嘉耀 王晓玉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87-392,共6页
目的:探讨靶向FECH的siRNA在肿瘤荧光成像中的作用。方法:设计并合成靶向FECH的siRNA,用脂质体转染剂Lipofectamine2000携带后转染H08910PM细胞,用RT—PCR半定量检测细胞中FECHmRNA的表达用荧光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在体外检测H0891... 目的:探讨靶向FECH的siRNA在肿瘤荧光成像中的作用。方法:设计并合成靶向FECH的siRNA,用脂质体转染剂Lipofectamine2000携带后转染H08910PM细胞,用RT—PCR半定量检测细胞中FECHmRNA的表达用荧光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在体外检测H08910PM细胞的荧光强度。结果:siRNA转染后H08910PM细胞的FECHmRNA的表达水平低于未转染组,与转染剂组比敲减效率为70.1%。荧光显微镜成像图显示:随氨基酮戊酸(ALA)浓度的增高,红色荧光逐渐增强;同一ALA浓度下siRNA干扰后,其红色荧光增强。结论:化学合成的靶向FECH的siRNA能够下调H08910PM细胞中FECH基因的表达,增加肿瘤细胞内的PplX积聚,siRNA与小浓度ALA联用具有协同效应,可减少ALA系统毒性,并提高肿瘤细胞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RNA 亚铁螯合酶 氨基酮戊酸(ALA) 原卟啉X 荧光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子宫内膜超微结构及丹那唑对其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马保锋 郑辉 +3 位作者 王自能 何斯纯 柏志全 王跃春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6期63-67,共5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在位和异位子宫内膜组织超微结构的特点。方法:参照Jones方法建立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动物模型,在建模后第6周对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及丹那唑组大鼠分别取子宫内膜组织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与在位内膜相...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在位和异位子宫内膜组织超微结构的特点。方法:参照Jones方法建立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动物模型,在建模后第6周对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及丹那唑组大鼠分别取子宫内膜组织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与在位内膜相比,模型组异位内膜的基底膜不完整,线粒体有空泡,偶见坏死细胞;丹那唑治疗后,内质网扩张,空泡的线粒体和自噬体多见,细胞坏死较多。结论:子宫内膜移植到腹壁后超微结构发生了变化,丹那唑的治疗常使内膜细胞细胞器改变,细胞坏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大鼠 超微结构 丹那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bet和Gata-3基因在脐带血中的表达特点 被引量:2
7
作者 林锦绒 陈少华 +2 位作者 李萡 杨力建 李扬秋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69-571,共3页
目的:了解转录因子T-bet和Gata-3基因在脐带血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实时定量RT-PCR检测21例脐带血单个核细胞(CBMC)中转录因子T-bet和Gata-3基因的表达水平,21例健康成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作为对照。结果:T-bet基因和Gata-3基因... 目的:了解转录因子T-bet和Gata-3基因在脐带血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实时定量RT-PCR检测21例脐带血单个核细胞(CBMC)中转录因子T-bet和Gata-3基因的表达水平,21例健康成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作为对照。结果:T-bet基因和Gata-3基因在CBMC和PBMC中均存在一定表达,Gata-3基因在CBMC中的表达水平(0.43±0.35)%与PBMC(0.42±0.27)%相比无明显差异(P=0.925),而T-bet基因在CBMC中的表达水平(0.47±0.48)%则明显低于健康成人组(2.12±1.48)%(P=0.000)。结论:CBMC中T-bet基因表达低下,可能与脐带血移植后GVHD发生率低下以及发生程度较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BET基因 Gata-3基因 脐带血 实时定量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内分泌细胞及其增殖与凋亡状况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卢晓晔 覃莉 +2 位作者 黄华梅 王自能 程欣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1期29-30,共2页
关键词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子宫内膜肿瘤 内分泌腺 细胞分裂 脱噬作用 免疫组化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卵巢发育过程中Smad4的表达(英文) 被引量:3
9
作者 苗竹林 王自能 +1 位作者 程龙球 章韵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7-131,共5页
目的了解转化生长因子-β超家族(TGF-βs)在调节卵泡发育过程中的信号转导模式,以探讨在不同发育阶段大鼠卵巢中Smad4蛋白及mRNA的表达。方法选择不同发育时期大鼠卵巢,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卵巢中Smad4蛋白表达,并进行图像分析;采用半... 目的了解转化生长因子-β超家族(TGF-βs)在调节卵泡发育过程中的信号转导模式,以探讨在不同发育阶段大鼠卵巢中Smad4蛋白及mRNA的表达。方法选择不同发育时期大鼠卵巢,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卵巢中Smad4蛋白表达,并进行图像分析;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Smad4mRNA在卵巢中的表达,以GAPDH作为内对照与特异性Smad4同时进行扩增,并计算Smad4和GAPDH的RT-PCR产物积分吸光度比值来表示Smad4mRNA的含量。结果Smad4广泛表达于卵巢组织,但主要表达在卵泡中,其表达部位和强度随卵巢的成熟度不同而变化;在卵巢发育早期,Smad4主要在原始卵泡和窦前卵泡中表达,而在间质中的表达较弱;随着卵巢的发育成熟,Smad4在间质中的表达逐渐增强,性成熟后,在窦状及成熟卵泡颗粒细胞和卵泡膜的表达与间质细胞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Smad4在卵泡中的表达强度也发生了变化,即随着卵泡的发育,Smad4在窦状及成熟卵泡卵母细胞的表达明显减弱,与窦前卵泡卵母细胞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P<0.01);与窦前卵泡比较,Smad4在卵泡膜细胞的表达逐渐增强(P<0.01),而在各级卵泡颗粒细胞中的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RT-PCR结果显示各阶段卵巢均有mRNA的表达,从第3周起Smad4mRNA的表达明显增强,Smad4和GAPDH积分吸光度比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 SD大鼠 SMAD4 免疫组化 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育年龄妇女早期卵泡细胞凋亡和Bcl-2/BAX蛋白表达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忠香 王自能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908-1911,共4页
目的 :研究生育年龄妇女早期卵泡的细胞凋亡和Bcl- 2 /BAX蛋白表达。方法 :12例卵巢组织标本来自进行妇科手术的生育年龄妇女 (年龄 2 3- 38岁 ) ,并经过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无明显形态异常。利用末端标记法 (TUNEL)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目的 :研究生育年龄妇女早期卵泡的细胞凋亡和Bcl- 2 /BAX蛋白表达。方法 :12例卵巢组织标本来自进行妇科手术的生育年龄妇女 (年龄 2 3- 38岁 ) ,并经过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无明显形态异常。利用末端标记法 (TUNEL)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早期卵泡 (包括始基卵泡、间期和初级卵泡 )细胞凋亡和Bcl- 2 /BAX蛋白表达。结果 :早期卵泡内 18 75 %卵细胞表现TUNEL阳性 ,但是卵泡内未见TUNEL阳性颗粒细胞。BAX在早期卵泡的卵细胞内表达 ,阳性表达率 76 0 7% ;相反未见Bcl- 2在卵细胞表达。另外 ,早期卵泡内颗粒细胞也没有表达Bcl- 2和BAX。结论 :生育年龄妇女早期卵泡的卵细胞发生凋亡 ,促凋亡蛋白BAX在卵细胞凋亡过程中发挥调节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泡闭锁 卵母细胞 细胞凋亡 蛋白质 BCL-2/BA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超声、多普勒联合三维超声血管模式对胎儿肾缺如的诊断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玮璟 吴珍生 石晓蓝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2903-2904,共2页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多普勒联合三维超声血管模式对胎儿肾缺如的诊断。方法:对5264例胎儿肾脏进行二维、多普勒和三维超声扫描并跟踪妊娠结局。结果:三种方法联合诊断胎儿肾缺如84例(单侧68例,双侧16例),检出率1.59%,单侧1.29%,双侧0.30...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多普勒联合三维超声血管模式对胎儿肾缺如的诊断。方法:对5264例胎儿肾脏进行二维、多普勒和三维超声扫描并跟踪妊娠结局。结果:三种方法联合诊断胎儿肾缺如84例(单侧68例,双侧16例),检出率1.59%,单侧1.29%,双侧0.30%。其中二维超声联合多普勒检查诊断肾缺如67例(单侧51例,双侧16例),检出率1.27%(单侧0.97%,双侧0.30%),应用三维血管模式,漏诊的17例单侧肾缺如病例得以诊断。漏诊7例,其中单侧肾缺如5例,双侧2例,5例单侧肾缺如均未进行三维血管模式的检查。结论:二维超声是胎儿肾缺如筛查的基本方法,多普勒检查明确大部分诊断,血管模式明确显示肾血管走行和分布。三种方法联合应用可以大大提高胎儿泌尿生殖系统畸形诊断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肾缺如 多普勒超声 二维超声 三维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非司酮(RU486)对人子宫肌瘤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自能 唐福星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6期86-97,共12页
子宫肌瘤经米非司酮治疗后,肿瘤体积变小。为解释此现象,我们研究肌瘤组织经米非司酮治疗后的超微结构。方法:将有子宫肌瘤症状的妇女22人随意分成2组(对照组12人,米非司酮组10人)。患者年龄为30~50岁,平均为42... 子宫肌瘤经米非司酮治疗后,肿瘤体积变小。为解释此现象,我们研究肌瘤组织经米非司酮治疗后的超微结构。方法:将有子宫肌瘤症状的妇女22人随意分成2组(对照组12人,米非司酮组10人)。患者年龄为30~50岁,平均为4209岁。米非司酮组患者在手术前一周,每天口服米非司酮25mg。切除子宫后,立即取一块肌瘤组织用于制备电镜样品。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米非司酮组的肌瘤组织有下列形态改变:(1)肌瘤细胞水肿,部分质膜破裂;(2)肌丝排列紊乱;(3)线粒体水肿,粗面内质网渠明显扩张;(4)胞核内陷,染色质浓缩并聚集于核膜;(5)血管腔变狭,部分内皮细胞突出上皮层或脱离上皮层。结论:上述形态改变提示,在米非司酮作用下,肌瘤组织处于缺氧状态,其原因可能与米非司酮的抗孕酮作用有关,因为孕酮可抑制子宫动脉及子宫肌层的肌细胞收缩。内皮损伤或缺氧将增强血管收缩物(内皮素-1)的释放,这将使肌瘤组织的血供应变得更差,并造成肌瘤细胞的变性和坏死。此外,有研究表明,米非司酮可降低子宫肌瘤组织生长因子(例如EGF,IGF,FGF)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非司酮 子宫肌瘤 超微结构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血胃动素水平与胎粪排出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碧云 肖小敏 +4 位作者 王自能 张畅斌 闵玲 李屹 吕莉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4-46,共3页
目的:研究脐血胃动素(Motilin,MTL)水平与胎粪排出的关系。方法:用酶免疫分析法检测并比较足月分娩羊水性状正常(B组,122例)及中重度羊水粪染(A组,62例)的新生儿脐血及其孕母外周血血浆MTL水平。结果:A组新生儿脐血MTL值(343.69±20... 目的:研究脐血胃动素(Motilin,MTL)水平与胎粪排出的关系。方法:用酶免疫分析法检测并比较足月分娩羊水性状正常(B组,122例)及中重度羊水粪染(A组,62例)的新生儿脐血及其孕母外周血血浆MTL水平。结果:A组新生儿脐血MTL值(343.69±206.73)pmol/L高于B组(139.05±80.06)pmol/L,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两组孕妇外周血的MTL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羊水中度和重度胎粪污染者的孕妇外周血及脐血的MTL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脐血MTL水平升高可能与胎粪排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粪吸入综合征 胎儿窘迫 脐血 胃动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胎绒毛组织VEGF及BFGF表达与血管缺失 被引量:1
14
作者 冯苗 王自能 +1 位作者 施全 杨艳东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2358-2361,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与葡萄胎血管缺失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正常早孕绒毛及葡萄胎绒毛中CD34、VEGF与BFGF的表达强度并观察葡萄胎绒毛间质血管形态学特征。结果:(1)完全性葡...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与葡萄胎血管缺失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正常早孕绒毛及葡萄胎绒毛中CD34、VEGF与BFGF的表达强度并观察葡萄胎绒毛间质血管形态学特征。结果:(1)完全性葡萄胎绒毛间质仍可见为数不少的血管。(2)完全性葡萄胎组微血管密度(MVD)明显低于部分性葡萄胎组(P<0.01),部分性葡萄胎组MVD明显低于正常早孕组(P<0.01)。(3)绒毛间质,完全性葡萄胎组VEGF、BFGF表达明显低于部分性葡萄胎组(均P<0.01),部分性葡萄胎组VEGF、BFGF表达明显低于正常早孕组(均P<0.01)。结论:葡萄胎绒毛间质VEGF及BFGF低表达与血管缺失有关。葡萄胎血管发育障碍,导致胚胎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胎 微血僻密度 内皮生长因子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非司酮对早孕外周血和蜕膜组织自然杀伤细胞亚群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侯倩 曾耀英 王自能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46-149,共4页
目的和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亚群法 ,探讨米非司酮对早孕外周血和蜕膜NK细胞亚群的影响。结果 :早孕和米非司酮处理组外周血的NK细胞各亚群的百分率近似 ;米非司酮处理组血清E2和P4 均稍高于早孕组。而早孕蜕膜组的三个NK... 目的和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亚群法 ,探讨米非司酮对早孕外周血和蜕膜NK细胞亚群的影响。结果 :早孕和米非司酮处理组外周血的NK细胞各亚群的百分率近似 ;米非司酮处理组血清E2和P4 均稍高于早孕组。而早孕蜕膜组的三个NK细胞亚群的百分率均明显高于米非司酮处理组。米非司酮处理组的蜕膜以CD5 6 +NK细胞为主要淋巴细胞亚群 ,而外周血则以CD5 6 +CD16 +和CD16 +NK细胞为主。结论 :米非司酮主要作用于早孕母胎界面 ,阻断蜕膜CD5 6 +NK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非司酮 孕酮 终止妊娠 NK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卵巢粘液性肿瘤来源的再确认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自能 刘咏仪 +1 位作者 楼湘莹 杨艳东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6期581-583,共3页
为研究人卵巢粘液性肿瘤上皮细胞的超微结构特征,试图从形态学角度再确认其起源。取人卵巢粘液性肿瘤组织6例及育龄妇女正常宫颈内膜组织3例。按常规透射电镜标本制作方法处理,并用Philips Tecnai 10型电镜观察。卵巢粘液性肿瘤上皮为... 为研究人卵巢粘液性肿瘤上皮细胞的超微结构特征,试图从形态学角度再确认其起源。取人卵巢粘液性肿瘤组织6例及育龄妇女正常宫颈内膜组织3例。按常规透射电镜标本制作方法处理,并用Philips Tecnai 10型电镜观察。卵巢粘液性肿瘤上皮为柱状上皮,多数细胞上核区的粘液分泌颗粒丰富。细胞游离面部分微绒毛的微丝形成中心根并深入胞质。上皮表面及微绒毛间可见糖萼,偶见纤毛细胞。少数细胞的形态则类似宫颈管的粘液细胞。结论:虽然卵巢粘液性肿瘤细胞的杯状细胞及微绒毛的中心根与肠上皮细胞的相似,但由于胃、肠上皮并无纤毛细胞,卵巢粘液性肿瘤纤毛细胞及类似宫颈管粘液细胞的出现,提示卵巢粘液性肿瘤是卵巢生发上皮向Müller氏管化生后,逐渐向胃、肠细胞分化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粘液性肿瘤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卵巢粘液性肿瘤来源的再确认
17
作者 王自能 刘咏仪 +1 位作者 楼湘莹 杨艳东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23-323,共1页
关键词 卵巢粘液性肿瘤 上皮细胞 超微结构 形态学 电子显微镜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卵泡膜中肌成纤维细胞的形成及意义
18
作者 金素芳 王自能 +2 位作者 路妍妍 曹水良 蒋立艳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19-224,共6页
目的:探讨肌成纤维细胞在卵泡膜中的形成及意义。方法:分别取动情期和非动情期大鼠卵巢,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肌成纤维细胞的特征性标记(α-SMA)和波形蛋白(vim entin)分别在这两组中各级卵泡卵泡膜细胞上的表达情况,并进行图像分析。结... 目的:探讨肌成纤维细胞在卵泡膜中的形成及意义。方法:分别取动情期和非动情期大鼠卵巢,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肌成纤维细胞的特征性标记(α-SMA)和波形蛋白(vim entin)分别在这两组中各级卵泡卵泡膜细胞上的表达情况,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1.α-SMA和vim entin表达于卵巢的各级卵泡的卵泡膜细胞(窦前卵泡、小窦状卵泡、大窦状卵泡),在动情期组,两者在大窦状卵泡的卵泡膜细胞表达最强,数量也最多,组内各级卵泡间它们表达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且α-SMA和vim entin表达强度均与卵泡直径大小成正相关性(r分别为0.631和0.536);在非动情期组,α-SMA表达在小窦状卵泡的卵泡膜细胞表达最强,大窦状卵泡最弱,各级卵泡间α-SMA表达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除了窦前卵泡和小窦状卵泡vim entin表达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外,vim entin在其他卵泡间的表达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但是α-SMA和vim entin的表达强度与卵泡直径大小无明显相关性(r分别为-0.087和0.224);α-SMA和vim entin的表达在上述两组各类型卵泡间比较也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肌成纤维细胞存在于卵泡膜中,并可能在排卵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成纤维细胞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波形蛋白 排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xol对宫颈癌U14细胞增殖、凋亡及α2,6-SA和ST6Gal mRNA表达的影响
19
作者 高雪松 王晓玉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38-1042,共5页
目的:研究泰素(Taxol)对小鼠宫颈癌U14细胞株增殖、凋亡以及α2,6-唾液酸(SA)和α2,6-唾液酸转移酶(ST6Gal)mRNA表达的影响,为进一步探讨宫颈癌Taxol化疗机制提供新思路。方法:Taxol处理U14细胞后,MTT检测Taxol对U14细胞的IC_(50)值。... 目的:研究泰素(Taxol)对小鼠宫颈癌U14细胞株增殖、凋亡以及α2,6-唾液酸(SA)和α2,6-唾液酸转移酶(ST6Gal)mRNA表达的影响,为进一步探讨宫颈癌Taxol化疗机制提供新思路。方法:Taxol处理U14细胞后,MTT检测Taxol对U14细胞的IC_(50)值。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α2,6-SA、细胞凋亡相关因子(Bcl-2、Bax、caspase8和caspase 3)、凋亡率和细胞周期改变。qPCR检测ST6Gal1和ST6Gal2 m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Taxol对U14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减弱α2,6-SA荧光强度,上调Bax表达,下调Bcl-2表达,降低Bcl-2/Bax比值,并增强caspase 8和caspase 3活性;Taxol处理显著增加U14细胞凋亡率及S期细胞和G2/M期细胞比率,此外还下调ST6Gal1 mRNA表达。结论:α2,6-SA和ST6Gal可能参与了Taxol对U14细胞细胞周期和凋亡调控的多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素 细胞凋亡 细胞周期 α2 6-唾液酸 α2 6-唾液酸转移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非司酮对输卵管的作用
20
作者 杨艳东 王自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92-93,共2页
关键词 米非司酮 输卵管 糖皮质激素受体 超微结构 甾体激素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