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抗凝祛聚法在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预防门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
1
1
作者
赵辉
李宝金
+1 位作者
龙宏刚
姜海平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1年第3期197-200,共4页
目的:评价分析抗凝祛聚法在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预防门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06年5月—2010年5月因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拟施行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8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抗凝组47例(早期...
目的:评价分析抗凝祛聚法在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预防门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06年5月—2010年5月因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拟施行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8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抗凝组47例(早期使用抗凝祛聚法)与非抗凝组41例(同期常规使用药物组)进行对比分析,并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门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88例患者均随访6个月以上,抗凝组术后门静脉血栓发生率为4.2%(2/47),明显低于非抗凝组的14.6%(6/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8,P<0.05)。术后1周2组间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PT)、纤维蛋白原(FI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早期抗凝祛聚治疗能安全有效地降低门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抗凝祛聚法
门静脉血栓形成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抗凝祛聚法在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预防门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
1
1
作者
赵辉
李宝金
龙宏刚
姜海平
机构
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
普
外科
暨南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普外科
出处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1年第3期197-200,共4页
基金
广州市卫生局资助项目(201102A213226)
文摘
目的:评价分析抗凝祛聚法在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预防门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06年5月—2010年5月因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拟施行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8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抗凝组47例(早期使用抗凝祛聚法)与非抗凝组41例(同期常规使用药物组)进行对比分析,并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门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88例患者均随访6个月以上,抗凝组术后门静脉血栓发生率为4.2%(2/47),明显低于非抗凝组的14.6%(6/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8,P<0.05)。术后1周2组间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PT)、纤维蛋白原(FI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早期抗凝祛聚治疗能安全有效地降低门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关键词
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抗凝祛聚法
门静脉血栓形成
临床应用
Keywords
Selective pericardial devascularization·Anticoagulation therapy·Portal vein thrombosis·Clinicial analysis
分类号
R657.34 [医药卫生—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抗凝祛聚法在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预防门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临床应用
赵辉
李宝金
龙宏刚
姜海平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