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棋盘法测定并评价汉防己甲素与酮康唑联合对白念珠菌的体外抗真菌活性 被引量:8
1
作者 宋延君 张宏 +3 位作者 李水秀 张晓利 郭慧 吴锐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90-893,共4页
目的探讨汉防己甲素对酮康唑抗白念珠菌有无增效活性。方法参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推荐的M27-A3方案,采用棋盘式微量液基稀释法测定汉防己甲素和酮康唑联合对16株同一亲本来源的白念珠菌的体外抗真菌活性。以OD值测定法判... 目的探讨汉防己甲素对酮康唑抗白念珠菌有无增效活性。方法参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推荐的M27-A3方案,采用棋盘式微量液基稀释法测定汉防己甲素和酮康唑联合对16株同一亲本来源的白念珠菌的体外抗真菌活性。以OD值测定法判读最低抑菌浓度,并以FICI法对联合用药结果进行评价。结果汉防己甲素与酮康唑单独作用于上述16株白念珠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64-128μg/mL和1-32μg/mL;两药联合时的最低抑菌浓度值分别降至2-16μg/mL和0.016-0.5μg/mL,且终点清晰,"拖尾现象"消失,FICI值为0.033-0.133,均表现为显著协同作用。结论汉防己甲素在体外对酮康唑抗白念珠菌活性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防己甲素 酮康唑 白念珠菌 增效作用 棋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防己甲素对氟康唑抗白念珠菌生物膜增效活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李水秀 刘朝红 +2 位作者 张宏 张晓利 宋延君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953-957,共5页
目的探讨汉防己甲素(tetrandrine,TET)对氟康唑(fluconazole,FLC)抗白念珠菌生物膜是否有增效活性。方法构建白念珠菌生物膜,参照微量稀释法,测定FLC单独及其联合TET对生物膜不同时期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目的探讨汉防己甲素(tetrandrine,TET)对氟康唑(fluconazole,FLC)抗白念珠菌生物膜是否有增效活性。方法构建白念珠菌生物膜,参照微量稀释法,测定FLC单独及其联合TET对生物膜不同时期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生物膜重新悬浮后,测定FLC单独及其联合TET对不同浓度菌液的MIC。结果 FLC单独及其联合TET对白念珠菌生物膜最初期(0h)的MIC50值范围分别为0.25~64μg/mL和0.125~16μg/mL(P=0.002);早期(4h)的MIC50值范围分别为8~256μg/mL和1~64μg/mL(P=0.000);中期(24h)、成熟期(48h)的MIC50值均>1024μg/mL。生物膜重新悬浮后,FLC单独及其联合TET对低浓度菌液(终浓度为1×103 CFU/mL)的MIC值范围分别为0.25~64μg/mL和0.125~16μg/mL(P=0.003),高浓度菌液(终浓度为1×106 CFU/mL)的MIC值均>64μg/mL。结论汉防己甲素在体外对氟康唑抗白念珠菌生物膜最初期(0h)、早期(4h)有增效活性,对中期(24h)、成熟期(48h)无增效活性;汉防己甲素对氟康唑抗白念珠菌生物膜重新悬浮后的低浓度菌液(终浓度为1×103 CFU/mL)有增效活性,高浓度菌液(终浓度为1×106 CFU/mL)无增效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防己甲素 氟康唑 白念珠菌 生物膜 增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防己甲素对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和泊沙康唑抗烟曲霉体外增效活性研究
3
作者 李水秀 宋延君 +3 位作者 石建萍 郭慧 张玲玲 张宏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08-411,共4页
目的探讨汉防己甲素(tetrandrine,TET)对伊曲康唑(itraconazole,ITR)、伏立康唑(voriconazole,VRC)和泊沙康唑(posaconazole,PCZ)体外抗烟曲霉有无增效活性。方法参照M38-A2方案的微量稀释法,以23株烟曲霉临床株为研究对象,测定TET对其... 目的探讨汉防己甲素(tetrandrine,TET)对伊曲康唑(itraconazole,ITR)、伏立康唑(voriconazole,VRC)和泊沙康唑(posaconazole,PCZ)体外抗烟曲霉有无增效活性。方法参照M38-A2方案的微量稀释法,以23株烟曲霉临床株为研究对象,测定TET对其的最大非细胞毒性剂量和ITC、VRC、PCZ单独及联合TET对其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s,MICs)。结果 TET抗烟曲霉的最大非细胞毒性剂量为80μg/mL。ITC单独及联合TET对烟曲霉的MIC值范围分别为0.5μg/mL^32μg/mL和0.0625μg/mL^4μ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RC单独及联合TET的MIC值范围分别为0.25μg/mL^2μg/mL和0.03125μg/mL^0.25μ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Z单独及联合TET的MIC值范围分别为0.125μg/mL^1μg/mL和0.03125μg/mL^0.25μ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汉防己甲素在体外对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和泊沙康唑抗烟曲霉有增效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防己甲素 伊曲康唑 伏立康唑 泊沙康唑 烟曲霉 增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棋盘法测定汉防己甲素与伊曲康唑的体外联合抗烟曲霉作用 被引量:6
4
作者 吴锐 刁文琦 +5 位作者 宋延君 李水秀 吕霞琳 王露霞 刘维达 张宏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48-752,共5页
目的探讨汉防己甲素在体外对伊曲康唑抗烟曲霉活性是否有增效作用。方法参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推荐的M38-A2方案,采用棋盘式微量液基稀释法,以21株烟曲霉临床株为研究对象,测定汉防己甲素联合伊曲康唑对其的抗真菌活... 目的探讨汉防己甲素在体外对伊曲康唑抗烟曲霉活性是否有增效作用。方法参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推荐的M38-A2方案,采用棋盘式微量液基稀释法,以21株烟曲霉临床株为研究对象,测定汉防己甲素联合伊曲康唑对其的抗真菌活性,以OD值测定法判读最低抑菌浓度,并以FICI法评价结果,同时以其中的AF46株为代表,用等效线图解法验证结果。结果汉防己甲素与伊曲康唑单独作用于上述烟曲霉临床株的最低抑菌浓度值分别为256~512μg/mL、0.125~32μg/mL,联合用药时的最低抑菌浓度值分别降至8~64μg/mL、0.03~2μg/mL,且终点清晰,“拖尾现象”消失,FI—CI值为0.08~0.38,均表现为显著协同作用。AF46株的等效曲线呈凹形,也表明具有协同作用。结论汉防己甲素在体外对伊曲康唑抗烟曲霉活性有显著增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防己甲素 伊曲康唑 烟曲霉 增效作用 棋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念珠菌对唑类药物的耐药与对策 被引量:6
5
作者 王志远 张宏 张革化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126-1129,共4页
随着广谱抗生素、化疗药的广泛使用,器官移植手术和患有基础疾病的人群数量的激增,白念珠菌已成为人类真菌感染的最常见的病原菌。一线抗真菌药氟康唑等唑类药物的长期应用,白念珠菌的耐药株已广泛出现,引起临床医生的广泛关注。
关键词 白念珠菌 唑类药物 耐药株 器官移植手术 广谱抗生素 真菌感染 抗真菌药 临床医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防己甲素对系统性白念珠菌感染小鼠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5
6
作者 石建萍 李水秀 +3 位作者 朱坤举 张玲玲 张艺山 张宏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89-695,716,共8页
目的观察汉防己甲素在系统性白念珠菌感染小鼠中抗真菌疗效、细胞免疫调节效应及两者相关性。方法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感染组。对照组予生理盐水,感染组在尾静脉注射白念珠菌悬液后3h,经腹腔注射不同剂量汉防己甲素(0、15、3... 目的观察汉防己甲素在系统性白念珠菌感染小鼠中抗真菌疗效、细胞免疫调节效应及两者相关性。方法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感染组。对照组予生理盐水,感染组在尾静脉注射白念珠菌悬液后3h,经腹腔注射不同剂量汉防己甲素(0、15、30、45和90mg/kg),每日一次,连续7d。观察小鼠生存时间、肾脏载菌量以及肾脏组织病理学检查评估抗真菌疗效;同时以ELISA法检测血清和Real-time RT-PCR检测肾组织中细胞因子IFN-γ、IL-10、TGF-β1和IL-17A水平的动态变化。结果与腹腔注射生理盐水的感染小鼠比较,汉防己甲素在90mg/kg时,肾脏载菌量减少(P<0.05),与升高血清及肾组织IFN-γ、TGF-β1水平,降低IL-10、IL-17A水平有相关性;在45mg/kg及以下剂量时,生存时间、组织载菌量及细胞因子无差异(P>0.05)。结论汉防己甲素在90mg/kg时对系统性白念珠菌感染小鼠具有治疗作用,与其细胞免疫调节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防己甲素 白念珠菌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念珠菌CDR1/CDR2和MDR1基因高表达对氧化应激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蒋玲 赵亚婧 +4 位作者 李水秀 宋延君 郭慧 朱坤举 张宏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86-490,共5页
目的探索白念珠菌CDR1/CDR2和MDR1基因高表达对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以白念珠菌CDR1/CDR2和MDR1基因高表达株及其亲本株为研究对象,测定过氧化氢(H2O2)对菌株生长的影响。以H2O2建立氧化应激模型,比较各菌株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 目的探索白念珠菌CDR1/CDR2和MDR1基因高表达对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以白念珠菌CDR1/CDR2和MDR1基因高表达株及其亲本株为研究对象,测定过氧化氢(H2O2)对菌株生长的影响。以H2O2建立氧化应激模型,比较各菌株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线粒体膜电位(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ΔΨm)、氧化应激相关基因(CAP1和GRP2)和ROS清除相关基因(SOD2和SOD5)转录水平的差异。结果各菌株均在5mmol/L H2O2作用时出现100%生长抑制;H2O2能升高细胞内ROS和降低ΔΨm(P<0.05),其中高表达株中两者的变化幅度较亲本株低(P<0.05);同时高表达株中CAP1和GRP2基因在转录水平的表达上调以及SOD2和SOD5基因的下调也较亲本株少(P<0.05)。结论 CDR1/CDR2和MDR1基因高表达能够降低白念珠菌的氧化应激反应,增强其对氧化应激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念珠菌 CDR1/CDR2基因 MDR1基因 高表达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