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工程菌JM-109-pTrcHis2A-phyA表达植酸酶的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李弘剑 陈震球 +3 位作者 张毅 潘冬梅 何敏锐 张俊辉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1年第5期102-106,共5页
目的 :将来源于黑曲霉的植酸酶基因重组于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TrcHis2A中 ,导入大肠杆菌JM10 9中 ,构建工程菌JM - 10 9-pTrcHis2A -phyA .方法 :基因重组 ,以及克隆和外源基因诱导表达技术 .结果 :该工程菌能够有效地表达真核植酸酶基因 ... 目的 :将来源于黑曲霉的植酸酶基因重组于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TrcHis2A中 ,导入大肠杆菌JM10 9中 ,构建工程菌JM - 10 9-pTrcHis2A -phyA .方法 :基因重组 ,以及克隆和外源基因诱导表达技术 .结果 :该工程菌能够有效地表达真核植酸酶基因 .并且添加诱导剂IPTG ,能使植酸酶的表达量成倍提高 .结论 :该表达系统被用做研究黑曲霉植酸酶体外改良的工具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酸酶 黑曲霉 大肠杆菌 基因表达 基因重组 饲料酶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有机大分子中血红素铁的可见光谱特性 被引量:9
2
作者 李任强 陈瑶 江凤仪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5-97,共3页
在实验的基础上 ,对单体血红素、血红蛋白、细胞色素C、过氧化物酶等的可见光吸收光谱进行了比较与分析。生物有机大分子中血红素铁的第五、第六个配位键影响了该有机大分子的可见光谱的特性 ,使吸收峰的形状、位置发生变化。血红素b中... 在实验的基础上 ,对单体血红素、血红蛋白、细胞色素C、过氧化物酶等的可见光吸收光谱进行了比较与分析。生物有机大分子中血红素铁的第五、第六个配位键影响了该有机大分子的可见光谱的特性 ,使吸收峰的形状、位置发生变化。血红素b中铁的第六个配位键的形成使二价铁血红素在红光区有二个吸收峰 ,此时铁原子处于低自旋 ,相对较稳定 ;而在无第六个配位键的高自旋二价铁状态下 ,血红素在红光区表现出只有一个大吸收峰 ,分子处于活泼态。铁第五、第六配位键的状况对含血红素有机物吸收光谱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改变铁在卟啉环平面上的空间位置和自旋状态等 ,从而改变整个血红素的电子状态所致。血红素的这些光谱特征有利于对含血红素生物有机分子的性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有机大分子 血红素铁 可见光谱特性 卟啉环 配位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硒的生物循环及含硒活性物质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3
作者 郭宝江 黄峙 刘学诗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1年第3期123-130,共8页
概述硒的生物循环和含硒活性物质研究的进展.
关键词 生物循环 生物有机化 含硒活性物质 生物学作用机制 环境 植物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蚯蚓为原料制备生物态含铁蛋白质纯品 被引量:2
4
作者 李任强 徐思光 +1 位作者 莫伍兴 郑庆浩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70-173,共4页
以获取高营养性的蚯蚓含铁蛋白质为目的,根据蚯蚓体内血红蛋白分子结构的特性与分布状态,采用了双水相萃取等分离纯化工艺进行了制备生物态含铁蛋白质纯品的研究。结果表明,用聚乙二醇(12%,W/W)-硫酸铵(12%,W/W)组成的双水相萃取样品后... 以获取高营养性的蚯蚓含铁蛋白质为目的,根据蚯蚓体内血红蛋白分子结构的特性与分布状态,采用了双水相萃取等分离纯化工艺进行了制备生物态含铁蛋白质纯品的研究。结果表明,用聚乙二醇(12%,W/W)-硫酸铵(12%,W/W)组成的双水相萃取样品后直接用等电点沉淀法,即在pH约为5.1的缓冲液中进行透析可获得高纯度的蚯蚓含铁蛋白。在此基础上若再采用QSepharosefastflow离子交换层析和梯度洗脱的方法就能使产品的质量进一步提高。综合分析说明了研究中所采用的工艺较简单,成本不高,可操作性好,且能获得高品质的含铁蛋白质产品。研究为从食品层面上利用开发蚯蚓、推动饲养蚯蚓产业的发展和制备补血功能食品等提供了实验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蚯蚓 含铁蛋白质 纯化 双水相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工程在油菜遗传改良中的应用 被引量:7
5
作者 王永飞 马三梅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93-200,共8页
从遗传转化的方法、所采用的外源基因以及转基因油菜的安全性三方面综述了基因工程在油菜遗传改良中的研究进展,并对本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油菜 基因工程 遗传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植物基因工程改良铁营养成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永飞 马三梅 +1 位作者 冉艳红 王亚琴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48-252,共5页
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然而机体缺铁是全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最主要的营养问题之一。本文综述了利用基因工程提高植物铁含量和增加铁的生物有效度的方法。这些方法主要包括导入乳铁蛋白、铁蛋白和豆血红蛋白等金属结合蛋白基... 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然而机体缺铁是全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最主要的营养问题之一。本文综述了利用基因工程提高植物铁含量和增加铁的生物有效度的方法。这些方法主要包括导入乳铁蛋白、铁蛋白和豆血红蛋白等金属结合蛋白基因以及植物吸收、转运铁元素的基因例如铁还原酶基因以提高植物的铁含量;通过降低植酸等铁吸收抑制因子以及增加氨基酸和维生素等铁吸收促进因子以提高铁的生物有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基因工程 铁营养 生物有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基因工程提高植物维生素E营养品质的策略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永飞 马三梅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6-79,共4页
维生素E是一种对植物、动物和人类都具有重要作用的脂溶性维生素。而植物则是人类维生素E的主要来源。对维生素E的结构和合成途径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重点综述了利用基因工程提高植物维生素E营养品质的策略。这些策略主要包括导入编码... 维生素E是一种对植物、动物和人类都具有重要作用的脂溶性维生素。而植物则是人类维生素E的主要来源。对维生素E的结构和合成途径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重点综述了利用基因工程提高植物维生素E营养品质的策略。这些策略主要包括导入编码影响维生素E总量相关酶的基因来提高维生素E的总量;导入编码影响维生素E组成相关酶的基因,提高α-生育酚在总生育酚中所占的比例,从而提高维生素E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基因工程 维生素E 生育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过生物学史教学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被引量:1
8
作者 马三梅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7-28,共2页
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绪论一般是第一节课。它往往要介绍生物学的发展史。发展史的讲授,如果只是介绍历史上重要的科研发现,告诉学生何年何人做了何实验,发现了何理论,学生就会感觉发展史的教学内容单调无味,毫无吸引人之处。
关键词 生物学史 教学过程 科学素养 学生 发展史 教学内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地区市售酱油污染黄曲霉毒素和花椒毒素的抽样调查 被引量:4
9
作者 莫雪梅 姚冬生 +1 位作者 刘大岭 苏健成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5期95-100,共6页
 目的:对2000年广州地区部分市售品牌酱油以及12所高校的35间食堂、餐厅、饮食店等使用的酱油进行了污染黄曲霉毒素B1(AFB1)、花椒毒素(XAT)情况进行抽样调查,以了解当年该地区市售酱油的污染情况.方法:采用国际通用的高效薄层层析法(H...  目的:对2000年广州地区部分市售品牌酱油以及12所高校的35间食堂、餐厅、饮食店等使用的酱油进行了污染黄曲霉毒素B1(AFB1)、花椒毒素(XAT)情况进行抽样调查,以了解当年该地区市售酱油的污染情况.方法:采用国际通用的高效薄层层析法(HPTLC)进行检测.结果:AFT阳性(AFB1≥5μg/kg)检出率为24%~33%,污染量从5μg/kg到25μg/kg,最高的高出国家标准4倍;样品中XAT阳性(XAT≥5μg/kg)检出占20%.结论:当年该地区部分市售酱油存在着黄曲霉毒素及花椒毒素的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地区 抽样调查 黄曲霉毒素 花椒毒素 酱油 食品污染 食品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淡水水体中的蓝藻毒素研究进展(综述) 被引量:46
10
作者 韩志国 武宝玕 +1 位作者 郑解生 谢隆初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29-135,共7页
概述了蓝藻毒素的结构、毒性机理以及蓝藻毒素的危害 ,并简要介绍了蓝藻毒素的环境行为。
关键词 蓝藻毒素 微囊藻毒素 毒理 毒性 危险评价 淡水水体 水体富营养化 危险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泻性贝毒研究现状 被引量:31
11
作者 杨维东 彭喜春 +1 位作者 刘洁生 彭志英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6-72,共7页
关键词 腹泻性贝毒 研究现状 重要领域 全球变化 环境问题 国际社会 有害赤潮 中毒死亡 中国沿海 双壳贝类 类毒素 食物链 藻毒素 危害 威胁 污染 积累 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添加剂硒和谷胱甘肽对微囊藻毒素胁迫下罗非鱼肝脏去毒相关基因诱导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琳 梁旭方 +4 位作者 陈晓艳 李光照 刘秀霞 胡永乐 姚煜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5-99,共5页
为从分子水平探讨饲料添加剂硒(Se)和谷胱甘肽(GSH)对淡水养殖鱼类肝脏微囊藻毒素胁迫下去毒分子机理的影响,实验杂交罗非鱼一组喂食含0.15 mg/kg Se的富硒酵母粉饲料,一组喂食含普通酵母粉的饲料,喂食一个月以上;实验尼罗罗非鱼一组喂... 为从分子水平探讨饲料添加剂硒(Se)和谷胱甘肽(GSH)对淡水养殖鱼类肝脏微囊藻毒素胁迫下去毒分子机理的影响,实验杂交罗非鱼一组喂食含0.15 mg/kg Se的富硒酵母粉饲料,一组喂食含普通酵母粉的饲料,喂食一个月以上;实验尼罗罗非鱼一组喂食含1 g/kg GSH的饲料,一组喂食普通饲料,两组均饱食10 d.所有实验组再均分两组,一组腹腔注射磷酸缓冲液(PBS),一组按体质量注射腹腔注射50μg/kg微囊藻毒素-LR(MC-LR),24 h后分离肝脏组织.以β-肌动蛋白作为外参照,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研究Se和GSH分别对罗非鱼肝脏去毒相关基因转录水平的诱导改变.结果表明,未喂食Se的实验组,杂交罗非鱼肝脏alpho-可溶性谷胱甘肽S-转移酶(sGSTA)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基因mRNA表达水平在腹腔注射50μg/kg MC-LR 24 h后,均较PBS组有诱导趋势;Se+MC-LR组sGSTA和GPX基因mRNA表达水平,均较Se+PBS组略低,可能与添加剂的低剂量添加相关.喂食GSH的实验组,尼罗罗非鱼腹腔注射MC-LR组,肝脏sGSTA基因mRNA表达水平较PBS组有诱导趋势;Se+MC-LR组GPX基因mRNA表达水平,较Se+PBS组有升高趋势,而sGSTA和rho-可溶性谷胱甘肽S-转移酶(sGSTR)基因mRNA表达水平则轻微降低.本实验首次从基因表达水平比较研究了Se和GSH对罗非鱼微囊藻毒素压力情况下,肝脏去毒酶基因表达的影响变化,为Se和GSH饲料添加剂在鱼类饲料中的合理添加提供分子水平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胱甘肽 微囊藻毒素 活体诱导表达 可溶性谷胱甘肽S-转移酶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罗非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凤眼莲根对东海原甲藻生长的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8
13
作者 刘洁生 杨维东 陈芝兰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3-47,共5页
观察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根粉末及丙酮提取物对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生长的影响,比较分析根系丙酮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以及不同成分抑藻效果,探讨凤眼莲根对藻类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化学基础。结果显示,1.5g.L-1以... 观察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根粉末及丙酮提取物对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生长的影响,比较分析根系丙酮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以及不同成分抑藻效果,探讨凤眼莲根对藻类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化学基础。结果显示,1.5g.L-1以上的凤眼莲根粉末可完全抑制东海原甲藻的生长。实际浓度0.019g.L-1的凤眼莲根丙酮提取物对东海原甲藻可产生50%的抑制率。N-苯基-2-萘胺浓度为1mg.L-1时,第6天对东海原甲藻的抑制率超过60%。浓度50μl.L-1时,亚油酸对东海原甲藻的抑制率超过80%。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或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显示,凤眼莲根丙酮提取物中含有一定量的亚油酸和N-苯基-2-萘胺,同时还有大量的长链脂肪酸如十六酸、9-十六碳烯酸等。结果表明,凤眼莲根可显著抑制东海原甲藻的生长,N-苯基-2-萘胺、亚油酸可能是凤眼莲根抑藻的主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 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 N-苯基-2-萘胺 亚油酸 抑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桉木粉及其粗提物对几种常见赤潮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5
14
作者 刘玉荣 杨维东 刘洁生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08-512,共5页
研究了桉木粉及其粗提物对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Lu)、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海洋卡盾藻(Chattonella marina)和赤潮异弯藻(Heterosigma akashiwo)等5种典型赤潮藻... 研究了桉木粉及其粗提物对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Lu)、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海洋卡盾藻(Chattonella marina)和赤潮异弯藻(Heterosigma akashiwo)等5种典型赤潮藻生长的影响,以期为赤潮藻的治理以及除藻剂的筛选提供参考和依据.结果表明,托里桉木粉对5种赤潮藻都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但敏感性有所不同.1g/L托里桉木粉24 h对海洋卡盾藻(5.0×106/L)抑制率已达100%,48 h对塔玛亚历山大藻(9.7×106/L)、东海原甲藻(2.8×107/L)、球形棕囊藻(5.0×108/L)和赤潮异弯藻(4.7×107/L)48 h抑制率分别为56.0%、79.2%、52.5%和51.4%.托里桉木粉水-丙酮提取物(相当1 g/L托里桉木粉)对塔玛亚历山大藻、东海原甲藻、球形棕囊藻、海洋卡盾藻和赤潮异弯藻48 h抑制率分别为54.6%、45.8%、44.8%、72.1%和43.2%.这些结果提示,托里桉木粉可显著抑制赤潮藻的生长,其中存在的抑藻活性物质可能是抑制藻类生长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潮 托里桉 塔玛亚历山大藻 东海原甲藻 海洋卡盾藻 球形棕囊藻 赤潮异弯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鲷脂蛋白脂肪酶基因顺式元件PPRE及在肝脏活体调控作用 被引量:16
15
作者 梁旭方 李月琴 +4 位作者 李贵生 白俊杰 劳海华 Hiromi Oku Hiroshi Y.Ogata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9-55,共7页
从血液提取总DNA并构建基因组文库,克隆海水鱼真鲷(Pagrosomusmajor)脂蛋白脂肪酶(LPL)基因5′侧翼区序列,再通过竞争性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定量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饱和度脂肪酸对其肝脏LPL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真鲷... 从血液提取总DNA并构建基因组文库,克隆海水鱼真鲷(Pagrosomusmajor)脂蛋白脂肪酶(LPL)基因5′侧翼区序列,再通过竞争性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定量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饱和度脂肪酸对其肝脏LPL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真鲷LPL基因5′侧翼区序列中存在顺式元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反应元件,其序列为TGAAGA TGACAT,与TATA(CATAA)盒序列相隔211bp;与喂饲料对照组比较,添加10%油酸可增加真鲷肝脏LPL基因表达水平,但差异并不显著(p>0.05)。用亚油酸或n 3高不饱和脂肪酸混合物取代添加油酸的一半(占饲料添加量的5%)后,导致真鲷肝脏LPL基因表达水平升高并出现显著性变化(p<0.05)。对真鲷肝脏LPL基因诱导表达随饲料中的脂肪酸不饱和度增加而增加,表明在活体条件下脂肪酸对真鲷肝脏LPL基因表达的诱导作用可能与脂肪酸的氧化代谢有关。n 3高不饱和脂肪酸通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诱导真鲷肝脏LPL基因表达,使真鲷食物脂质供应水平与其肝脏脂肪酸氧化代谢强度调控偶联起来,可能是真鲷对高脂食物(特别是富含n 3高不饱和脂肪酸食物)的一种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鲷(Pngrosomus major) 脂蛋白脂肪酶基因 顺式元件 转录调控 高不饱和脂肪酸 肝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源输入营养盐对赤潮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8
16
作者 刘亚林 刘洁生 +4 位作者 俞志明 韩笑天 白洁 王璐 邹景忠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6-72,共7页
关键词 有害赤潮 营养盐 20世纪70年代 生态环境问题 陆源 海洋科学研究 海洋学 生态灾害 国际社会 赤潮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鱼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基因cDNA序列的克隆及其组成型表达 被引量:9
17
作者 陈亮 梁旭方 +3 位作者 瞿春梅 杜嵇华 刘秀霞 何珊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0-87,共8页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是核激素受体超家族成员之一,分α,β,γ3个亚型,PPAR具有多种生物学效能,对其基因进行研究将有助于揭示草食性鱼类对营养物利用规律及其机制.通过简并引物克隆草鱼(C tenopharyngodon idellus)PPA...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是核激素受体超家族成员之一,分α,β,γ3个亚型,PPAR具有多种生物学效能,对其基因进行研究将有助于揭示草食性鱼类对营养物利用规律及其机制.通过简并引物克隆草鱼(C tenopharyngodon idellus)PPAR基因cDNA核心序列,应用3′RACE技术扩增该序列的3′末端序列,并对其进行序列分析,最后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比较草鱼肝脏、脑、脾脏、肌肉、脂肪和心脏的PPARα、PPARβ和PPARγ基因mRNA相对表达水平.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草鱼PPARα、PPARβ和PPARγ基因cDNA核心序列片段大小为631 bp,604 bp和651 bp,分别编码210、201和217个氨基酸,PPARγ经3′RACE后共获得大小为1331 bp的片段,编码337个氨基酸.草鱼与鲤鱼(Cyprinus carpio)、斑马鱼(Danio rerio)、鲈鱼(Lateolabrax japonicus)等鱼类PPAR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很高,为71.4%~96.1%;与人(Homo sapiens)、大鼠(Rattus norvegicus)、小鼠(Mus musculus)、牛(Bos taurus)等哺乳动物PPAR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也较高,为65.0%~77.6%;与非洲爪蟾(Xenopus laevis)等两栖动物PPAR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约为67.0%.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草鱼PPARα于肝脏,PPARβ于肝脏、肌肉和心脏,PPARγ于肝脏的表达相对较高.相同物种不同PPAR亚型的同源性较低,而不同物种同型PPAR同源性很高,反映了不同亚型在结构上的差异,这与其在功能上的差异是相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 cDNA序列 克隆 组成型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酚酸类化感物质对塔玛亚历山大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3
18
作者 杨维东 张信连 刘洁生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17-419,共3页
探讨了不同浓度酚酸类化感物质香草醛、没食子酸和(+)-儿茶素对赤潮藻-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tamarense)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没食子酸和(+)-儿茶素的浓度为4,20,40mg/L时均能有效抑制塔玛亚历山大藻的生长,且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关... 探讨了不同浓度酚酸类化感物质香草醛、没食子酸和(+)-儿茶素对赤潮藻-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tamarense)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没食子酸和(+)-儿茶素的浓度为4,20,40mg/L时均能有效抑制塔玛亚历山大藻的生长,且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浓度为40mg/L时,藻的生长被完全抑制.香草醛的浓度为40mg/L时对塔玛亚历山大藻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没食子酸和(+)-儿茶素对塔玛亚历山大藻生长的抑制作用比香草醛明显,提示香草醛、没食子酸和(+)-儿茶素抑制赤潮生物生长的机制可能与自氧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潮 化感作用 塔玛亚历山大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菌育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9
作者 马三梅 王永飞 亦如瀚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08-112,共5页
 对食用菌育种目标及单孢分离、组织分离、杂交育种、原生质体融合、理化诱变、空间诱变、分子生物学等育种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认为随着生物学的发展,杂交育种、原生质体融合及分子生物学方法仍然是食用菌育种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食用菌 育种目标 育种方法 单孢分离 组织分离 杂交育种 原生质体融合 诱变育种 分子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钝顶螺旋藻中蛋白质结合硒的研究 被引量:14
20
作者 黄峙 郑文杰 +1 位作者 向军俭 郭宝江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1年第3期86-90,共5页
目的 :研究富硒培养的钝顶螺旋藻干藻 (含硒 :4 62 .6μg·g- 1)中蛋白质含硒量及差异 .方法 :采用硫酸铵分级、DEAE - 52纤维素及SephadexG - 10 0柱层析分离纯化蛋白质 ;经紫外吸收光谱和SDS梯度凝胶电泳检测蛋白质纯度及亚基组... 目的 :研究富硒培养的钝顶螺旋藻干藻 (含硒 :4 62 .6μg·g- 1)中蛋白质含硒量及差异 .方法 :采用硫酸铵分级、DEAE - 52纤维素及SephadexG - 10 0柱层析分离纯化蛋白质 ;经紫外吸收光谱和SDS梯度凝胶电泳检测蛋白质纯度及亚基组成 ;以 2 ,3-二氨基萘 (DAN)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含硒量 .结果 :蛋白质结合的硒占藻体总硒的 58.7% ;不同饱和度 ( 2 5%、50 %、10 0 % )硫酸铵分级沉淀蛋白质中的硒占总硒的情况分别为 4 .6%、18.7%、6.5% ;DEAE - 52柱层析蛋白洗脱峰蛋白含硒量依次为 2 58、4 31、2 0 4、4 84 μg·g- 1;分离纯化的含硒藻蓝蛋白有较高的含硒量 ( 2 67μg·g- 1) ,两个亚基相对分子质量为α =1950 0 ,β =2 150 0 ,两亚基含硒量相对之比为 1.65.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顶螺旋藻 含硒藻蓝蛋白 生物有机化 含硒量 结合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