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8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工程菌JM-109-pTrcHis2A-phyA表达植酸酶的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李弘剑 陈震球 +3 位作者 张毅 潘冬梅 何敏锐 张俊辉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1年第5期102-106,共5页
目的 :将来源于黑曲霉的植酸酶基因重组于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TrcHis2A中 ,导入大肠杆菌JM10 9中 ,构建工程菌JM - 10 9-pTrcHis2A -phyA .方法 :基因重组 ,以及克隆和外源基因诱导表达技术 .结果 :该工程菌能够有效地表达真核植酸酶基因 ... 目的 :将来源于黑曲霉的植酸酶基因重组于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TrcHis2A中 ,导入大肠杆菌JM10 9中 ,构建工程菌JM - 10 9-pTrcHis2A -phyA .方法 :基因重组 ,以及克隆和外源基因诱导表达技术 .结果 :该工程菌能够有效地表达真核植酸酶基因 .并且添加诱导剂IPTG ,能使植酸酶的表达量成倍提高 .结论 :该表达系统被用做研究黑曲霉植酸酶体外改良的工具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酸酶 黑曲霉 大肠杆菌 基因表达 基因重组 饲料酶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有机大分子中血红素铁的可见光谱特性 被引量:9
2
作者 李任强 陈瑶 江凤仪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5-97,共3页
在实验的基础上 ,对单体血红素、血红蛋白、细胞色素C、过氧化物酶等的可见光吸收光谱进行了比较与分析。生物有机大分子中血红素铁的第五、第六个配位键影响了该有机大分子的可见光谱的特性 ,使吸收峰的形状、位置发生变化。血红素b中... 在实验的基础上 ,对单体血红素、血红蛋白、细胞色素C、过氧化物酶等的可见光吸收光谱进行了比较与分析。生物有机大分子中血红素铁的第五、第六个配位键影响了该有机大分子的可见光谱的特性 ,使吸收峰的形状、位置发生变化。血红素b中铁的第六个配位键的形成使二价铁血红素在红光区有二个吸收峰 ,此时铁原子处于低自旋 ,相对较稳定 ;而在无第六个配位键的高自旋二价铁状态下 ,血红素在红光区表现出只有一个大吸收峰 ,分子处于活泼态。铁第五、第六配位键的状况对含血红素有机物吸收光谱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改变铁在卟啉环平面上的空间位置和自旋状态等 ,从而改变整个血红素的电子状态所致。血红素的这些光谱特征有利于对含血红素生物有机分子的性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有机大分子 血红素铁 可见光谱特性 卟啉环 配位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量对黄花蒿悬浮培养细胞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李弘剑 张毅 郭勇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5期89-92,共4页
黄花蒿细胞悬浮培养过程中,分别以10、30、60、80g/L的接种量进行细胞生长的对比实验.在所述培养条件下的最适起始细胞浓度为鲜重60g/L培养基.起始培养的细胞浓度直接影响细胞的生长周期增殖倍数.起始浓度越高,细... 黄花蒿细胞悬浮培养过程中,分别以10、30、60、80g/L的接种量进行细胞生长的对比实验.在所述培养条件下的最适起始细胞浓度为鲜重60g/L培养基.起始培养的细胞浓度直接影响细胞的生长周期增殖倍数.起始浓度越高,细胞生长周期越短,但细胞的增殖倍数越小.起始细胞浓度对黄花蒿悬浮培养细胞对数生长期的比生长速率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蒿 细胞 悬浮培养 生物量 细胞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螺旋藻在不同生长阶段的硒胁迫和生物有机化效应 被引量:7
4
作者 郑文杰 余景 +4 位作者 杨芳 唐全民 贺鸿志 黄峙 尹平河 《生态科学》 CSCD 2003年第4期305-309,共5页
在极大螺旋藻(S.maxima)和钝顶螺旋藻(S.platensis)不同生长阶段进行硒胁迫处理,分别从接种后第1d至第5d开始添加硒,并不断增加硒含量,至第7d使硒的累计添加量为1000 mg·L^(-1),形成5种不同硒胁迫(硒胁迫Ⅰ~Ⅴ),观察各种硒胁迫下... 在极大螺旋藻(S.maxima)和钝顶螺旋藻(S.platensis)不同生长阶段进行硒胁迫处理,分别从接种后第1d至第5d开始添加硒,并不断增加硒含量,至第7d使硒的累计添加量为1000 mg·L^(-1),形成5种不同硒胁迫(硒胁迫Ⅰ~Ⅴ),观察各种硒胁迫下螺旋藻的生物量及对无机硒的生物有机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硒胁迫Ⅰ~Ⅳ对两种螺旋藻的生长影响不明显,而硒胁迫Ⅴ对螺旋藻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藻体含硒总量和螺旋藻对无机硒的有机化率按硒胁迫Ⅰ~Ⅴ依次增加。首次提出硒胁迫强度概念,并用此较好地解释了有关实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钝顶螺旋藻 生长阶段 极大螺旋藻 硒胁迫 生物有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硒的生物循环及含硒活性物质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5
作者 郭宝江 黄峙 刘学诗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1年第3期123-130,共8页
概述硒的生物循环和含硒活性物质研究的进展.
关键词 生物循环 生物有机化 含硒活性物质 生物学作用机制 环境 植物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蚯蚓为原料制备生物态含铁蛋白质纯品 被引量:2
6
作者 李任强 徐思光 +1 位作者 莫伍兴 郑庆浩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70-173,共4页
以获取高营养性的蚯蚓含铁蛋白质为目的,根据蚯蚓体内血红蛋白分子结构的特性与分布状态,采用了双水相萃取等分离纯化工艺进行了制备生物态含铁蛋白质纯品的研究。结果表明,用聚乙二醇(12%,W/W)-硫酸铵(12%,W/W)组成的双水相萃取样品后... 以获取高营养性的蚯蚓含铁蛋白质为目的,根据蚯蚓体内血红蛋白分子结构的特性与分布状态,采用了双水相萃取等分离纯化工艺进行了制备生物态含铁蛋白质纯品的研究。结果表明,用聚乙二醇(12%,W/W)-硫酸铵(12%,W/W)组成的双水相萃取样品后直接用等电点沉淀法,即在pH约为5.1的缓冲液中进行透析可获得高纯度的蚯蚓含铁蛋白。在此基础上若再采用QSepharosefastflow离子交换层析和梯度洗脱的方法就能使产品的质量进一步提高。综合分析说明了研究中所采用的工艺较简单,成本不高,可操作性好,且能获得高品质的含铁蛋白质产品。研究为从食品层面上利用开发蚯蚓、推动饲养蚯蚓产业的发展和制备补血功能食品等提供了实验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蚯蚓 含铁蛋白质 纯化 双水相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工程在油菜遗传改良中的应用 被引量:7
7
作者 王永飞 马三梅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93-200,共8页
从遗传转化的方法、所采用的外源基因以及转基因油菜的安全性三方面综述了基因工程在油菜遗传改良中的研究进展,并对本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油菜 基因工程 遗传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植物基因工程改良铁营养成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王永飞 马三梅 +1 位作者 冉艳红 王亚琴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48-252,共5页
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然而机体缺铁是全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最主要的营养问题之一。本文综述了利用基因工程提高植物铁含量和增加铁的生物有效度的方法。这些方法主要包括导入乳铁蛋白、铁蛋白和豆血红蛋白等金属结合蛋白基... 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然而机体缺铁是全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最主要的营养问题之一。本文综述了利用基因工程提高植物铁含量和增加铁的生物有效度的方法。这些方法主要包括导入乳铁蛋白、铁蛋白和豆血红蛋白等金属结合蛋白基因以及植物吸收、转运铁元素的基因例如铁还原酶基因以提高植物的铁含量;通过降低植酸等铁吸收抑制因子以及增加氨基酸和维生素等铁吸收促进因子以提高铁的生物有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基因工程 铁营养 生物有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德西南旅游区水源河流水质与浮游生物群落特征 被引量:2
9
作者 邱绍扬 许忠能 +3 位作者 陈业志 陈丹 蔡东菱 余鸿君 《生态科学》 CSCD 2005年第2期127-131,共5页
通过野外采样及实验室分析,调查了英德市西南旅游区水源河流上、中、下游的水质状况及浮游生物的多样性。结果表明,(1)英德市西南旅游区上、中、下游河段亚硝酸盐、氨、硝酸盐、总氮、镉、铅、铬、镍、铜、锌的含量低于国家标准,铝、钙... 通过野外采样及实验室分析,调查了英德市西南旅游区水源河流上、中、下游的水质状况及浮游生物的多样性。结果表明,(1)英德市西南旅游区上、中、下游河段亚硝酸盐、氨、硝酸盐、总氮、镉、铅、铬、镍、铜、锌的含量低于国家标准,铝、钙、钴、铁、钼、硒的含量超过国家标准,而总磷、砷、镁、锰的含量在部份区段已超过国家标准;(2)浮游动物种类的个体数在整条河中以桡足类最多,上游通天岩中浮游动物个体数最多,下游碧落湖浮游动物多样性最低;此次调查总共发现68种浮游植物,其中主要集中在下游碧落湖,在中游碧落洞绿藻、蓝藻、硅藻总个体数最低,上游通天岩绿藻及甲藻总个体数最多,而下游碧落湖的蓝藻和硅藻的总个体数最多;(3)总氮、总磷、铅、钙、浮游动物Shannon-Weaver指数与浮游植物Shannon-Weaver指数从上游向下游增加,而锰与镍含量则成相反趋势。文中探讨了水中元素之间、元素与生物之间、浮游动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本文对风景区水源的生态环境的研究风景区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德 旅游区 水质 浮游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基因工程提高植物维生素E营养品质的策略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永飞 马三梅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6-79,共4页
维生素E是一种对植物、动物和人类都具有重要作用的脂溶性维生素。而植物则是人类维生素E的主要来源。对维生素E的结构和合成途径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重点综述了利用基因工程提高植物维生素E营养品质的策略。这些策略主要包括导入编码... 维生素E是一种对植物、动物和人类都具有重要作用的脂溶性维生素。而植物则是人类维生素E的主要来源。对维生素E的结构和合成途径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重点综述了利用基因工程提高植物维生素E营养品质的策略。这些策略主要包括导入编码影响维生素E总量相关酶的基因来提高维生素E的总量;导入编码影响维生素E组成相关酶的基因,提高α-生育酚在总生育酚中所占的比例,从而提高维生素E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基因工程 维生素E 生育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生物学”教学中应用教育效果评价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 被引量:2
11
作者 周天鸿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S1期56-59,共4页
在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利用考试、综述论文和课堂提问等多种形式组成教育效果评价体系,探讨应用该体系在调动学生课外学习积极性、培养增强学生自学能力方面的作用。阐述了这些形式的设计、实施和作用效果,认为适当运用教育效... 在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利用考试、综述论文和课堂提问等多种形式组成教育效果评价体系,探讨应用该体系在调动学生课外学习积极性、培养增强学生自学能力方面的作用。阐述了这些形式的设计、实施和作用效果,认为适当运用教育效果评价体系,可以有效培育学生自学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自学能力 教育效果评价 分子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钱龟的生物学特性及人工养殖 被引量:5
12
作者 唐大由 《水利渔业》 1996年第3期28-30,共3页
金钱龟又名“红边龟”,学名三线闭壳龟Cuoratrifasciata(Bel),属龟鳖目、龟科、闭壳龟属,主要分布于我国广西、广东、海南、福建等省区及越南等东南亚国家。金钱龟不仅是名贵中药材,也是高档玩赏动物,售价十... 金钱龟又名“红边龟”,学名三线闭壳龟Cuoratrifasciata(Bel),属龟鳖目、龟科、闭壳龟属,主要分布于我国广西、广东、海南、福建等省区及越南等东南亚国家。金钱龟不仅是名贵中药材,也是高档玩赏动物,售价十分昂贵。本文主要依据笔者10余年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钱龟 生物学特性 人工养殖 饲养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过生物学史教学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被引量:1
13
作者 马三梅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7-28,共2页
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绪论一般是第一节课。它往往要介绍生物学的发展史。发展史的讲授,如果只是介绍历史上重要的科研发现,告诉学生何年何人做了何实验,发现了何理论,学生就会感觉发展史的教学内容单调无味,毫无吸引人之处。
关键词 生物学史 教学过程 科学素养 学生 发展史 教学内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树林微生物DH-2胞外蛋白酶的性质及产酶条件优化 被引量:5
14
作者 徐珊 李任强 +3 位作者 郑振华 张云 孙爱君 胡云峰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0-127,共8页
从大亚湾红树林土壤样品中分离得到产蛋白酶菌株,鉴定所产胞外蛋白酶的酶学性质以及菌株的最佳发酵培养条件。采用平板透明圈法筛选菌株,福林酚显色法测定蛋白酶的酶活,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其最佳发酵培养基以及发酵条件。从壤样... 从大亚湾红树林土壤样品中分离得到产蛋白酶菌株,鉴定所产胞外蛋白酶的酶学性质以及菌株的最佳发酵培养条件。采用平板透明圈法筛选菌株,福林酚显色法测定蛋白酶的酶活,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其最佳发酵培养基以及发酵条件。从壤样品中分离得到一株产蛋白酶的枯草芽孢杆菌DH-2,该菌株分泌的蛋白酶最适反应pH和温度分别为8.0和65℃,50℃保温处理60 min后,剩余酶活仍保留80%以上。该蛋白酶对多种金属离子、有机溶剂及表面活性剂均有较好的耐受性。确定该菌株产蛋白酶的最适条件:1%(m/V,下同)可溶性淀粉,1%胰蛋白胨、1%NaCl,初始pH 5.5及7%的接种量,40℃培养36 h。在最适条件下测得其发酵液的酶活为236.30 U/mL,约为初筛时的酶活的8倍。该蛋白酶具有较为广阔的作用温度和pH范围,金属离子、有机溶剂及表面活性剂耐受性好,酶的性质比较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微生物 蛋白酶 酶学性质研究 发酵条件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淡水水体中的蓝藻毒素研究进展(综述) 被引量:46
15
作者 韩志国 武宝玕 +1 位作者 郑解生 谢隆初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29-135,共7页
概述了蓝藻毒素的结构、毒性机理以及蓝藻毒素的危害 ,并简要介绍了蓝藻毒素的环境行为。
关键词 蓝藻毒素 微囊藻毒素 毒理 毒性 危险评价 淡水水体 水体富营养化 危险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泻性贝毒研究现状 被引量:31
16
作者 杨维东 彭喜春 +1 位作者 刘洁生 彭志英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6-72,共7页
关键词 腹泻性贝毒 研究现状 重要领域 全球变化 环境问题 国际社会 有害赤潮 中毒死亡 中国沿海 双壳贝类 类毒素 食物链 藻毒素 危害 威胁 污染 积累 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体理化因子对斑节对虾生长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9
17
作者 李贵生 李贵生 +2 位作者 何建国 李桂峰 江静波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z1期107-114,共8页
检测和比较了 3口虾池部分水体理化因子含量的变化及斑节对虾稚虾的生长情况 .水体理化因子含量的变动范围为 :水温 2 5℃~ 33℃ ;盐度 5‰~ 2 0‰ ;pH值 6 6~ 9 2 ;氨氮0 797~ 78 4 96 μg/L ;亚硝酸氮 0~ 2 12 344μg/L ;硫化... 检测和比较了 3口虾池部分水体理化因子含量的变化及斑节对虾稚虾的生长情况 .水体理化因子含量的变动范围为 :水温 2 5℃~ 33℃ ;盐度 5‰~ 2 0‰ ;pH值 6 6~ 9 2 ;氨氮0 797~ 78 4 96 μg/L ;亚硝酸氮 0~ 2 12 344μg/L ;硫化物 33 92 0~ 318 0 0 0 μg/L .各池之间的水温无显著性差别 .盐度以 2号池最高 ,3号池最低 .pH值以 1号池最高 ,2号池最低 .氨氮变化较大 ,以 2号池的平均含量最高 ,1号池最低 .3号池的亚硝酸氮平均含量远高于 1号池和 2号池 .硫化物的平均含量也以 3号池最高 ,1号池最低 .对虾生长速度以 1号池最快 ,3号池最慢 .经相关分析 ,影响对虾生长的水体理化因子有盐度、pH值、氨氮和亚硝酸氮 ,其中以亚硝酸氮的影响作用最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节对虾 体质量 亚硝酸氮 氨氮 硫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C与氨基酸褐变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24
18
作者 李任强 江凤仪 +1 位作者 方玲 陈瑶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32-34,共3页
通过测定色变速度、pH变化和进行可见光吸收光谱的扫描等,考察了维生素C与氨基酸的反应。维生素C以极慢的速度向形成有色物方向变化,氨基酸首先以R基团而非α-氨基与维生素C分子反应,加速褐变。R基团中有氨基或芳香环的氨基酸与维生素C... 通过测定色变速度、pH变化和进行可见光吸收光谱的扫描等,考察了维生素C与氨基酸的反应。维生素C以极慢的速度向形成有色物方向变化,氨基酸首先以R基团而非α-氨基与维生素C分子反应,加速褐变。R基团中有氨基或芳香环的氨基酸与维生素C反应速度最快,惰性R基团的氨基酸与维生素C反应极慢。半胱氨酸对维生素C变化及色变有抑制作用。维生素C与氨基酸褐变的有色物的光吸收在340~400nm区域,主要来自于维生素C分子部分,色氨酸的吲哚环有助色作用。在实验的基础上分析了维生素C与氨基酸褐变反应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蔬产品 维生素C 氨基酸 褐变 可见光吸收 羰氨缩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添加剂硒和谷胱甘肽对微囊藻毒素胁迫下罗非鱼肝脏去毒相关基因诱导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王琳 梁旭方 +4 位作者 陈晓艳 李光照 刘秀霞 胡永乐 姚煜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5-99,共5页
为从分子水平探讨饲料添加剂硒(Se)和谷胱甘肽(GSH)对淡水养殖鱼类肝脏微囊藻毒素胁迫下去毒分子机理的影响,实验杂交罗非鱼一组喂食含0.15 mg/kg Se的富硒酵母粉饲料,一组喂食含普通酵母粉的饲料,喂食一个月以上;实验尼罗罗非鱼一组喂... 为从分子水平探讨饲料添加剂硒(Se)和谷胱甘肽(GSH)对淡水养殖鱼类肝脏微囊藻毒素胁迫下去毒分子机理的影响,实验杂交罗非鱼一组喂食含0.15 mg/kg Se的富硒酵母粉饲料,一组喂食含普通酵母粉的饲料,喂食一个月以上;实验尼罗罗非鱼一组喂食含1 g/kg GSH的饲料,一组喂食普通饲料,两组均饱食10 d.所有实验组再均分两组,一组腹腔注射磷酸缓冲液(PBS),一组按体质量注射腹腔注射50μg/kg微囊藻毒素-LR(MC-LR),24 h后分离肝脏组织.以β-肌动蛋白作为外参照,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研究Se和GSH分别对罗非鱼肝脏去毒相关基因转录水平的诱导改变.结果表明,未喂食Se的实验组,杂交罗非鱼肝脏alpho-可溶性谷胱甘肽S-转移酶(sGSTA)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基因mRNA表达水平在腹腔注射50μg/kg MC-LR 24 h后,均较PBS组有诱导趋势;Se+MC-LR组sGSTA和GPX基因mRNA表达水平,均较Se+PBS组略低,可能与添加剂的低剂量添加相关.喂食GSH的实验组,尼罗罗非鱼腹腔注射MC-LR组,肝脏sGSTA基因mRNA表达水平较PBS组有诱导趋势;Se+MC-LR组GPX基因mRNA表达水平,较Se+PBS组有升高趋势,而sGSTA和rho-可溶性谷胱甘肽S-转移酶(sGSTR)基因mRNA表达水平则轻微降低.本实验首次从基因表达水平比较研究了Se和GSH对罗非鱼微囊藻毒素压力情况下,肝脏去毒酶基因表达的影响变化,为Se和GSH饲料添加剂在鱼类饲料中的合理添加提供分子水平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胱甘肽 微囊藻毒素 活体诱导表达 可溶性谷胱甘肽S-转移酶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罗非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麦秸秆对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生长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9
20
作者 刘洁生 杨维东 +1 位作者 高洁 李诗盈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4498-4505,共8页
考查了秸秆及其浸出液对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生长的影响,分析了秸秆附着微生物及秸秆物理吸附作用对秸秆抑藻活性的影响,观察了稻杆浸出液对藻细胞形态的影响。结果显示,一定量的物理破碎稻杆、麦杆及其浸出液均可有效抑制... 考查了秸秆及其浸出液对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生长的影响,分析了秸秆附着微生物及秸秆物理吸附作用对秸秆抑藻活性的影响,观察了稻杆浸出液对藻细胞形态的影响。结果显示,一定量的物理破碎稻杆、麦杆及其浸出液均可有效抑制棕囊藻的生长,灭菌与未灭菌秸杆之间抑藻效果相差不大。不同条件处理的秸杆浸出液总酚含量与抑藻作用间均存在很大差异,但两者之间并无明显相关性。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发现,秸秆处理组细胞膜破裂、细胞塌陷,结构不完整,细胞粗糙度明显增加。这些结果提示微生物和物理吸附对秸杆抑藻作用的贡献很小,秸秆中存在的或降解产生的抑藻活性成分是秸秆抑藻的主要原因;除了酚酸类物质外,秸杆中可能存在其他可以显著抑制藻类生长的物质;秸秆通过破坏藻细胞的膜结构,导致藻细胞出现空洞,细胞内容物流出,从而抑制或杀灭藻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潮 球形棕囊藻 秸秆 抑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