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临界二氧化碳联用分子蒸馏萃取的艾叶精油成分分析及其生物活性探究
1
作者 梁峰 郭玉英 +2 位作者 王巧利 仵峰 王一飞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0-81,共12页
目的:分析超临界二氧化碳联用分子蒸馏萃取的艾叶精油化学成分并对其抑菌、抗炎、抑制酪氨酸酶活性进行评价,指导艾叶精油在外用制剂中的应用。方法:通过超临界二氧化碳联用分子蒸馏来萃取艾叶精油;利用气相-质谱联用法(gas chromatogra... 目的:分析超临界二氧化碳联用分子蒸馏萃取的艾叶精油化学成分并对其抑菌、抗炎、抑制酪氨酸酶活性进行评价,指导艾叶精油在外用制剂中的应用。方法:通过超临界二氧化碳联用分子蒸馏来萃取艾叶精油;利用气相-质谱联用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分析艾叶精油的化学成分;采用滤纸片扩散法检测艾叶精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表皮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白念珠菌等5株供试菌的抑菌活性,采用微量二倍稀释法检测其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基于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来考察艾叶精油对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的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基于人黑色素瘤细胞(A375细胞)模型来评价艾叶精油对酪氨酸酶活性和黑色素生成的影响。结果:从艾叶精油中共鉴定出132种化合物,其主要成分有α-松油醇(7.08%)、4-萜烯醇(6.45%)、β-石竹烯(5.83%)、桉油精(4.82%)、右旋龙脑(4.54%)、2-环己烯醇(3.82%)、右旋樟脑(3.09%)、香芹醇(1.49%)、α-侧柏酮(0.75%);艾叶精油对5株供试菌均表现出明显的抑菌活性,其中对白念珠菌呈高度敏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表皮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白念珠菌的MIC分别为1.88、3.75、7.50、15.00、0.94 mg/mL,MBC分别为1.88、7.50、15.00、30.00、1.88 mg/mL;艾叶精油能显著降低RAW264.7细胞IL-1β、IL-6、TNF-α、iNOS的mRNA表达水平(P<0.05);艾叶精油可显著抑制A375细胞中酪氨酸酶活性(P<0.05),使黑色素的生成明显减少(P<0.05)。结论:超临界二氧化碳联用分子蒸馏萃取的艾叶精油化学成分丰富,具有良好的抑菌、抗炎、酪氨酸酶活性抑制作用,值得深入研究其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叶精油 气相-质谱联用法 抑菌 抗炎 抑制酪氨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个B淋巴细胞扩增技术筛选马传染性贫血病毒的囊膜蛋白单克隆抗体
2
作者 张佳琦 王亚玉 +3 位作者 郭兴 林跃智 廖化新 王晓钧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07-313,共7页
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IAV)囊膜蛋白(Env)是参与病毒感染过程中的关键蛋白,由表面蛋白(Gp90)及跨膜蛋白(Gp45)组成,Env蛋白在介导病毒粘附、细胞间融合、疾病传播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了通过单个B淋巴细胞扩增技术获得Env特异性单克隆抗... 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IAV)囊膜蛋白(Env)是参与病毒感染过程中的关键蛋白,由表面蛋白(Gp90)及跨膜蛋白(Gp45)组成,Env蛋白在介导病毒粘附、细胞间融合、疾病传播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了通过单个B淋巴细胞扩增技术获得Env特异性单克隆抗体(MAb),本研究利用密码子优化后的Gp90基因构建了重组质粒pcDNA3.1-s-gp90-His,按常规方法将该重组质粒免疫小鼠6次后分离脾细胞,利用荧光激活细胞分选(FACS)技术分离免疫小鼠脾细胞中可识别Gp90的单个B淋巴细胞,结果显示,本研究从2×10^(8)个小鼠脾细胞中获得890个识别Gp90的单个B淋巴细胞。通过特异性引物以单个B淋巴细胞的基因组cDNA为模板扩增抗体重链(Ig VH)和轻链(Ig VL)的可变区基因,利用重叠延伸PCR方法分别将重链(Ig VH)和轻链(Ig VL)可变区基因克隆至pcDNA3.1中,测序鉴定结果显示分别正确构建了27对匹配的pcDNA3.1-VH和pcDNA3.1-VL表达质粒,将这27对匹配的表达质粒分别按照pcDNA3.1-VH:pcDNA3.1-VL=1:1的比例共转染至HEK293F细胞,收获细胞上清,经Protein A纯化获得Gp90 MAb。通过ELISA和western blot两种方法对纯化的Gp90 MAb进行鉴定,结果显示获得了27株可匹配的抗体基因对,经表达后有4株MAb可与Gp90蛋白结合,且可以识别Gp90蛋白的天然构象。本研究首次采用单个B淋巴细胞扩增技术对Gp90 MAb进行了筛选,获得的Gp90 MAb为Env蛋白检测方法的研究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为深入研究Env蛋白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传染性贫血病毒 囊膜蛋白 单个B淋巴细胞扩增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椒碱与棉酚联用对前列腺癌DU145细胞生长抑制的协同作用 被引量:5
3
作者 曾龙辉 徐丽慧 +3 位作者 何贤辉 欧阳东云 张延亭 任帅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101-1105,共5页
目的研究胡椒碱与棉酚联合用药对激素非依赖型前列腺癌DU145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MTS比色法检测细胞活性;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周期相关蛋白以及CYP3A4的表达。结果胡椒碱本身的细胞毒性较小,但与棉... 目的研究胡椒碱与棉酚联合用药对激素非依赖型前列腺癌DU145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MTS比色法检测细胞活性;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周期相关蛋白以及CYP3A4的表达。结果胡椒碱本身的细胞毒性较小,但与棉酚联用时,表现出协同作用。棉酚对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由单用时的21.00μmol·L-1下降到联合用药时的8.07μmol·L-1;两药相互作用指数CDI<1。胡椒碱与棉酚联合用药,可引起细胞G0/G1期阻滞和亚二倍体峰(凋亡峰)增加;同时上调细胞周期抑制蛋白p21Cip1的表达,并下调Cyclin D1、Cyclin A、CyclinB1以及药物代谢酶CYP3A4的表达。结论胡椒碱与棉酚联用,可能是通过诱导细胞周期阻滞,增强凋亡以及抑制CYP3A4药物代谢酶活性,发挥其协同抗前列腺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椒碱 棉酚 前列腺癌细胞DU145 协同作用 细胞周期 CYP3A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编程诱导多功能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郭晓令 刘庆 +3 位作者 王婵 郭永龙 余榕捷 陈建苏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218-1222,1227,共6页
诱导多功能干细胞(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Cs),即通过不同的转导方法,将影响重编程的关键转录因子、RNA、蛋白或小分子化合物导入到成体细胞,使其"返老还童"回到胚胎干细胞状态,并能够被诱导分化产生不同的细胞... 诱导多功能干细胞(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Cs),即通过不同的转导方法,将影响重编程的关键转录因子、RNA、蛋白或小分子化合物导入到成体细胞,使其"返老还童"回到胚胎干细胞状态,并能够被诱导分化产生不同的细胞类型。 iPSCs 的问世,对干细胞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使得患者来源的体细胞可以被诱导成iPSCs,用于相关疾病的检测分析与干细胞治疗,规避了免疫排斥和道德论理等问题。但是由于iPSCs诱导的低效性和致瘤性,使得这个"新星"在临床中的应用被质疑,目前科学家一直围绕这2个核心问题展开研究,通过改进转导途径,改变重编程方法来提高它的安全性和效率,并取得了一系列喜人的结果,从而使iPSCs未来用于临床的前景变得越来越光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多能性干细胞 安全性 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葫芦素E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活化及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力先 张晓钰 +3 位作者 潘浩 徐丽慧 欧阳东云 何贤辉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68-373,共6页
目的:分析葫芦素E(Cuc E)对二丁酸佛波醇酯(PDB)和离子霉素(Ion)刺激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活化及促炎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潜在的抗炎效应及作用机制.方法:利用流式细胞术分析人外周血PBMC活化抗原CD69和CD25表达,用流式微球陈... 目的:分析葫芦素E(Cuc E)对二丁酸佛波醇酯(PDB)和离子霉素(Ion)刺激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活化及促炎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潜在的抗炎效应及作用机制.方法:利用流式细胞术分析人外周血PBMC活化抗原CD69和CD25表达,用流式微球陈列检测白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干扰素γ(IFN-γ)表达的变化.结果:Cuc E能明显抑制PDB和Ion刺激引起的CD3+T细胞早期活化标志分子CD69和中期活化分子CD25的表达;同时,Cuc E以剂量依赖方式抑制PDB和Ion诱导的IL-2、TNF-α和IFN-γ的表达.结论:Cuc E对人外周血CD3+T细胞的活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同时减少炎症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提示其通过对适应性免疫的调控发挥抗炎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葫芦素E 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CD69 CD25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抑制铜伴侣蛋白CCS逆转卵巢癌C13~*细胞的顺铂耐药性 被引量:1
6
作者 李珍 司徒方民 +6 位作者 冯琪 郑武健 柳娇 盛好 汪炬 山长亮 张帅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81-788,共8页
顺铂(cisplatin),即二胺二氯铂/diaminedichloroplatinum(DDP),是治疗卵巢癌最有效的化疗药物;然而,耐药性是限制顺铂临床治疗效果的最重要因素。目前,卵巢癌对顺铂的耐药机制仍不十分清楚。超氧化物歧化酶1铜伴侣蛋白(copper chaperone... 顺铂(cisplatin),即二胺二氯铂/diaminedichloroplatinum(DDP),是治疗卵巢癌最有效的化疗药物;然而,耐药性是限制顺铂临床治疗效果的最重要因素。目前,卵巢癌对顺铂的耐药机制仍不十分清楚。超氧化物歧化酶1铜伴侣蛋白(copper chaperone for superoxide dismutase 1,CCS)介导Cu2+特异性传递给超氧化物歧化酶1(superoxide dismutase1,SOD1),为维持细胞增殖和生存所必需;相反,抑制CCS可减缓肿瘤细胞增殖。本研究旨在证明,AMPK依赖的CCS表达与卵巢癌的顺铂耐药有关。实时定量PCR及免疫印迹结果显示,与顺铂敏感细胞株OV2008比较,顺铂耐药细胞株C13*中的CCS 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明显上调。shRNA靶向沉默CCS或采用抑制剂DC_AC50抑制CCS后,可明显增强顺铂对C13*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提示CCS高表达与顺铂耐药相关,而抑制CCS可逆转顺铂的耐药性。同样,免疫印迹结果证明,CCS在A549、H1944等6种不同肺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高低与顺铂敏感性密切相关。采用siRNA干扰CCS在A549细胞中的高表达,或在CCS低表达的H1944细胞中过表达CCS,可明显增加A549或减弱H1944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进一步证明CCS表达与顺铂耐药性相关。此外,采用AMPK抑制剂化合物C阻断AMPKα-Thr172磷酸化(激活),即抑制AMPK信号通路,可明显抑制CCS在C13*细胞中的表达,提高其对顺铂的敏感性。以上研究结果提示,AMPK信号通路依赖的CCS表达参与肿瘤的顺铂耐药机制,而抑制CCS逆转顺铂耐药。本文的结果还提示,CCS有望成为克服顺铂耐药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顺铂耐药 超氧化物歧化酶1铜伴侣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蒸气蒸馏提取和超临界CO 2流体萃取艾叶挥发油抗特应性皮炎的药效成分和作用靶点的对比分析
7
作者 周贝 王伟雄 +3 位作者 赵子博 郭玉英 胡裕泽 王一飞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2-97,共16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细胞体外实验,对比分析水蒸气蒸馏提取和超临界CO 2流体萃取艾叶挥发油抗特应性皮炎的药效成分和作用机理,为以艾叶挥发油为基础开发抗特应性皮炎的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使用水蒸气蒸馏法和超临界CO 2流体...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细胞体外实验,对比分析水蒸气蒸馏提取和超临界CO 2流体萃取艾叶挥发油抗特应性皮炎的药效成分和作用机理,为以艾叶挥发油为基础开发抗特应性皮炎的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使用水蒸气蒸馏法和超临界CO 2流体萃取法提取艾叶挥发油,使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其化学成分。使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2种艾叶挥发油抗特应性皮炎的相关靶点和通路,并使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探究2种挥发油抗特应性皮炎的活性。结果: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Artemisia argyi essential oil obtained by steam distillation,AEOSD)中有65种化合物,超临界CO 2流体萃取挥发油(Artemisia argyi essential oil obtained by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AEOSFE)中有89种化合物,有44种化合物同时存在于2种挥发油中。网络药理学分析发现,桉叶油醇、α-蛇麻烯是AEOSD抗特应性皮炎的主要潜在药效成分,丁香酚、桉叶油醇、α-蒎烯是AEOSFE抗特应性皮炎的主要潜在药效成分;AEOSD可能通过调控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的生物合成过程、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正向调节生物过程、NOD样受体信号通路等来影响特应性皮炎的进展,而AEOSFE可能通过调控NO的生物合成过程、辅助性T细胞17(T helper cell 17,Th17)的分化、PI3K-Akt信号通路及炎症介质调节TRP通道等来影响特应性皮炎的进展。体外实验结果表明,AEOSD和AEOSFE均能降低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的NO过度释放,可分别减少靶点炎症因子IL-1β、IL-6、TNF和IL-1β、IL-6、PTGS2的表达。结论:AEOSD和AEOSFE在化学成分组成和抗特应性皮炎的作用靶点通路上有所不同,但对RAW264.7细胞的抗炎活性均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叶挥发油 特应性皮炎 网络药理学 水蒸气蒸馏 超临界CO 2流体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叶中愈创木烷型倍半萜的分离鉴定及其抗炎活性
8
作者 喇才雯婕 李梦鹤 +2 位作者 朱海 王一飞 叶翠芳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7-137,共11页
目的:分离蒿属植物艾(Artemisia argyi H.Lév.&Vaniot)叶部位的愈创木烷型倍半萜,为艾叶中倍半萜类化合物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传统开放柱层析方法和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分离,采用现代波谱学技术对化合物... 目的:分离蒿属植物艾(Artemisia argyi H.Lév.&Vaniot)叶部位的愈创木烷型倍半萜,为艾叶中倍半萜类化合物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传统开放柱层析方法和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分离,采用现代波谱学技术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采用CCK-8法检测化合物的细胞毒性;利用Griess法检测化合物的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抑制活性。结果:分离鉴定了10种愈创木烷型倍半萜成分,其中新化合物2种(化合物1~2),已知化合物8种(化合物3~10)。化合物4可以显著抑制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下RAW264.7细胞释放NO,其半数抑制浓度为(1.5±0.1)μmol/L。结论:艾叶中存在具有显著抗炎活性的倍半萜类化合物,新倍半萜化合物的发现丰富了艾叶的物质基础,可为艾叶在医药领域的应用拓展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叶 愈创木烷型倍半萜 抗炎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双胍增强LPS激活的腹腔巨噬细胞在ATP刺激下的炎症小体活化 被引量:9
9
作者 魏红霞 李陈广 +4 位作者 梁译丹 徐丽慧 潘浩 何贤辉 欧阳东云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74-479,共6页
目的以脂多糖(LPS)激活的腹腔巨噬细胞为炎症细胞模型,探讨糖尿病常用药物二甲双胍对胞外ATP诱导炎症小体活化并释放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方法C57BL/6小鼠腹腔注射30 g·L^(-1)巯基乙酸盐(thioglycollate,TG)诱导腹腔... 目的以脂多糖(LPS)激活的腹腔巨噬细胞为炎症细胞模型,探讨糖尿病常用药物二甲双胍对胞外ATP诱导炎症小体活化并释放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方法C57BL/6小鼠腹腔注射30 g·L^(-1)巯基乙酸盐(thioglycollate,TG)诱导腹腔巨噬细胞大量产生;利用LPS+ATP处理激活炎症小体,采用碘化丙锭(PI)染色法检测二甲双胍对LPS+ATP诱导的腹腔巨噬细胞焦亡的影响,免疫印迹法检测该细胞胞内及上清中IL^(-1)β和caspase-1的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巨噬细胞P_2X_7嘌呤能ATP受体7(P_2X_7R)的亚细胞分布及荧光强度。结果单独二甲双胍不会导致LPS激活细胞发生焦亡,但二甲双胍呈剂量依赖性促进LPS+ATP诱导的细胞焦亡;免疫印迹法显示,在蛋白水平上,单独LPS(或LPS+二甲双胍)刺激不能诱导细胞释放成熟IL^(-1)β(17 ku)到细胞外;当加入ATP刺激后,成熟IL^(-1)β和活化caspase-1(10 ku)释放到胞外;而二甲双胍可以剂量依赖性地促进LPS激活、ATP刺激下腹腔巨噬细胞释放成熟IL^(-1)β和活化caspase-1的水平。结论二甲双胍增强LPS激活的腹腔巨噬细胞在ATP刺激下的炎症小体活化,提高caspase-1活化和成熟IL^(-1)β释放,促进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双胍 细胞焦亡 腹腔巨噬细胞 白细胞介素-1Β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酶-1 炎症小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葫芦素E抑制HeLa细胞mTORC1的活性并诱导细胞自噬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晓钰 徐丽慧 +4 位作者 赵高翔 潘浩 周单 欧阳东云 何贤辉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07-811,共5页
目的研究葫芦素E诱导HeLa细胞发生细胞自噬的作用机制。方法改良MTT法测定葫芦素E对HeLa细胞增殖的影响,免疫印迹法检测mTORC1下游信号蛋白的磷酸化以及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葫芦素E对HeLa细胞增殖有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其24 h的IC5... 目的研究葫芦素E诱导HeLa细胞发生细胞自噬的作用机制。方法改良MTT法测定葫芦素E对HeLa细胞增殖的影响,免疫印迹法检测mTORC1下游信号蛋白的磷酸化以及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葫芦素E对HeLa细胞增殖有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其24 h的IC50为4.01μmol·L-1。通过对mTORC1底物磷酸化水平的检测发现,葫芦素E对p70S6K的磷酸化(活化)作用有明显的剂量和时间依赖性抑制作用。同时,葫芦素E增加自噬小体标志物LC3-Ⅱ的表达,氯喹能进一步提高其水平;葫芦素E还能降低p62/SQSTM1的水平,表明诱导了完整的细胞自噬过程。细胞自噬的诱导与mTORC1下游底物ULK1S757磷酸化水平的下降有正相关性。结论葫芦素E可能通过抑制mTORC1活性而诱导细胞发生自噬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葫芦素E mTORC1 LC3-Ⅱ P70S6K HELA细胞 细胞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椒碱对脂多糖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人结肠腺癌细胞系表达防御素的拮抗作用
11
作者 侯小凤 潘浩 +2 位作者 徐丽慧 何贤辉 欧阳东云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2-107,共6页
目的:研究胡椒碱(piperine,PIP)对脂多糖(LPS)和灭活金黄色葡萄球菌(SAC)菌体抑制人结肠腺癌HT-29和Caco-2细胞表达防御素(Defensin)的影响.方法:WST-1法检测PIP对HT-29和Caco-2细胞增殖的作用;定量PCR(qRT-PCR)检测人α防御素DEFA5(HD5... 目的:研究胡椒碱(piperine,PIP)对脂多糖(LPS)和灭活金黄色葡萄球菌(SAC)菌体抑制人结肠腺癌HT-29和Caco-2细胞表达防御素(Defensin)的影响.方法:WST-1法检测PIP对HT-29和Caco-2细胞增殖的作用;定量PCR(qRT-PCR)检测人α防御素DEFA5(HD5)和DEFA6(HD6),人β防御素HBD-1以及胰岛再生源蛋白(Reg)Reg IIIγ等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PIP处理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HT-29和Caco-2细胞的增殖,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328.5μmol/L和155.1μmol/L,表明PIP对细胞的毒性较小;定量PCR检测显示,PIP处理对LPS或SAC下调HT-29和Caco-2细胞DEFA5和DEFA6 mRNA表达水平具有显著的拮抗作用,对DEFB1和Reg IIIγmRNA的表达没有明显影响.结论:胡椒碱可能通过拮抗病原体诱导细胞表达防御素的抑制作用,进而发挥其抗肠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椒碱 HT-29 细胞 CACO-2 细胞 LPS SAC 人防御素 抗菌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灯盏花乙素对J774A.1巨噬细胞中ATP诱导的炎症小体活化和细胞焦亡的影响 被引量:31
12
作者 景艳芸 李陈广 +4 位作者 颜亮 徐丽慧 白文静 欧阳东云 何贤辉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74-180,共7页
目的以LPS致敏的小鼠巨噬细胞J774A.1作为炎症细胞模型,研究灯盏花乙素对ATP诱导的炎症小体活化和细胞焦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利用碘化丙锭(PI)染色法检测LPS+ATP诱导的小鼠J774A.1巨噬细胞发生细胞焦亡的情况;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裂... 目的以LPS致敏的小鼠巨噬细胞J774A.1作为炎症细胞模型,研究灯盏花乙素对ATP诱导的炎症小体活化和细胞焦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利用碘化丙锭(PI)染色法检测LPS+ATP诱导的小鼠J774A.1巨噬细胞发生细胞焦亡的情况;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裂解液和上清中IL-1β、caspase-1、HMGB1等蛋白的表达水平;基于微珠的免疫测定法(CBA)检测细胞上清中IL-1β的分泌水平。结果 ATP能够明显诱导LPS致敏的J774A.1巨噬细胞中caspase-1活化、成熟IL-1β(17 ku)和HMGB1释放至培养上清中,并诱导细胞焦亡;而灯盏花乙素预处理能够剂量依赖性地抑制ATP诱导的caspase-1活化以及成熟IL-1β、HMGB1的释放,并抑制细胞焦亡;同时,经腺苷酸环化酶抑制剂MDL12330A和蛋白激酶A(PKA)抑制剂H89处理,可以逆转灯盏花乙素对ATP诱导的细胞焦亡的抑制作用。结论灯盏花乙素通过调节PKA活性,抑制NLRP3炎症小体的活化与细胞焦亡,从而发挥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花乙素 细胞焦亡 巨噬细胞 NLRP3炎症小体 蛋白激酶A AT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叶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物的成分鉴定及其抗炎、抗肿瘤活性检测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最 尤月娇 +3 位作者 刘闯 张炜 王一飞 王治平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23-538,共16页
目的:针对性分离艾叶(Artemisia argyi L.)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物中的萜类化合物,并评估其抗炎、抗肿瘤活性,以期为高效低毒的抗炎、抗肿瘤药物先导物提供基础。方法:将风干的艾叶碾碎后,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提取精油。利用多种... 目的:针对性分离艾叶(Artemisia argyi L.)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物中的萜类化合物,并评估其抗炎、抗肿瘤活性,以期为高效低毒的抗炎、抗肿瘤药物先导物提供基础。方法:将风干的艾叶碾碎后,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提取精油。利用多种分离色谱柱(硅胶柱、ODS、MCI、LH-20、半制备HPLC等)对精油粗提物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核磁共振波谱技术鉴定分离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通过Griess法测定化合物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ride,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的抗炎活性;使用CCK8法测定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及其对正常细胞的毒性。结果:从艾叶中分离得到28个单体化合物,包括3个单萜、21个倍半萜、1个二萜和3个脂肪醇类化合物。化合物4、5、6、9、10、14、15具有抗炎活性,其中化合物4、9与15的抗炎活性显著,其IC 50值分别为(1.8±0.3)μmol/L、(1.2±0.1)μmol/L与(1.5±0.2)μmol/L,CC 50分别是(28.6±1.5)μmol/L、(15.6±0.6)μmol/L和(18.9±0.7)μmol/L。化合物4、5、6、9、14具有抗肿瘤活性,化合物4与5的抗肿瘤活性较为显著,对肿瘤细胞U251与A549的IC 50值分别为(5.9±0.6)μmol/L、(6.3±0.1)μmol/L与(13.5±0.9)μmol/L、(20.5±0.6)μmol/L,对正常细胞BV2的CC 50值分别为(41.0±1.2)μmol/L与(37.4±0.2)μmol/L,具有一定的安全性。结论:从艾叶的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物中分离出28个化合物,化合物1、9、11、12、23、24为首次从艾叶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9与15展现出显著的抗炎活性,而化合物4与5则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具有进一步研究的药理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叶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 萜类化合物 倍半萜内酯 抗炎 抗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33纳米抗体的筛选、表达及功能研究
14
作者 赵紫涵 江倩婵 谢秋玲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47-455,共9页
目的:白细胞介素33(interleukin 33,IL-33)/IL-1受体相关的致瘤性受体2(suppression of tumorigenicity 2,ST2)信号通路在肿瘤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IL-33升高会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本研究旨在筛选和表达靶向IL-33的纳米抗体,通过与IL... 目的:白细胞介素33(interleukin 33,IL-33)/IL-1受体相关的致瘤性受体2(suppression of tumorigenicity 2,ST2)信号通路在肿瘤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IL-33升高会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本研究旨在筛选和表达靶向IL-33的纳米抗体,通过与IL-33结合阻断IL-33/ST2信号通路的转导,调节炎症反应并防止肿瘤恶化。方法:通过淘洗、富集验证和筛选从大容量天然噬菌体纳米抗体文库中筛选与IL-33特异性结合的纳米抗体序列,获得2个氨基酸序列不同的IL-33纳米抗体(Nb IL-33);利用PCR技术将Nb IL-33纳米抗体序列从噬菌体质粒pMECS中扩增出来,通过构建质粒将纳米抗体序列连接到表达载体pMal-c4x中并转化至表达菌株BL21(DE3),获得Nb IL-33与MBP标签蛋白可溶性融合表达菌株;使用Ni-NTA亲和层析的方法纯化Nb A1和Nb E12融合蛋白;使用ELISA法检测Nb IL-33的特异性、亲和力和热稳定性;使用CCK8法检测Nb IL-33对IL-33诱导人乳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从天然噬菌体纳米抗体文库中筛选与IL-33特异性结合的纳米抗体序列,获得2个氨基酸序列不同的Nb IL-33纳米抗体,分别命名为Nb A1和Nb E12;并在大肠杆菌(E.coli)BL21中进行表达,通过Ni-NTA亲和层析获得纯度90%以上的2种纳米抗体。ELISA检测表明,Nb A1和Nb E12均可以与IL-33结合,其亲和力常数Ka值分别为(6.068±2.58)×105 mol/L和(2.17±0.37)×106 mol/L。CCK8检测证明了Nb A1和Nb E12对IL-33诱导人的乳腺癌细胞增殖均有抑制作用,且Nb A1的抑制作用大于Nb E12。结论:本研究从天然噬菌体纳米抗体文库中筛选获得了2个靶向IL33抗原的纳米抗体序列,并构建了Nb IL-33融合蛋白表达菌株;通过Ni-NTA亲和层析纯化得到纯度大于90%的非融合蛋白Nb A1和Nb E12,且对其生物学功能进行初步研究,为靶向IL-33的肿瘤治疗策略提供实验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抗体 白细胞介素33 大肠杆菌 重组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叶水提取物对无乳链球菌和海豚链球菌的抗菌活性及其机制
15
作者 朱海南 张志敏 +2 位作者 武玉 王巧利 王一飞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12-522,共11页
目的:从艾叶中筛选出一种抗无乳链球菌和海豚链球菌的提取物并探究其体外抗菌活性及机制。方法:通过琼脂平板扩散法筛选出体外抗菌效果优良的艾叶提取物,随后测定其对无乳链球菌和海豚链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通过观测提取物处理后细菌生... 目的:从艾叶中筛选出一种抗无乳链球菌和海豚链球菌的提取物并探究其体外抗菌活性及机制。方法:通过琼脂平板扩散法筛选出体外抗菌效果优良的艾叶提取物,随后测定其对无乳链球菌和海豚链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通过观测提取物处理后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表面疏水性、相对电导率及菌体结构来探究其抗菌机制。结果:筛选出的抗菌效果良好的艾叶提取物为艾叶水提取物(Artemisia argyi water extract,AWE),其可通过抑制菌体生物被膜的形成、降低细菌表面疏水率、升高相对电导率而使细胞膜通透性增加,进而破坏细菌细胞膜和菌体结构。结论:AWE为抗菌效果优良的艾叶水提取物,具有作为无乳链球菌和海豚链球菌的天然抗菌剂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叶 无乳链球菌 海豚链球菌 抗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汤阴北艾抗神经炎症药效成分的分离鉴定及其作用机制
16
作者 陈基铭 刘涛 +3 位作者 戴明辉 任哲 王一飞 王治平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39-554,共16页
目的:探究汤阴北艾抗神经炎症的药效成分及作用机制,为北艾抗神经炎症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及药物研发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开放柱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北艾中的抗神经炎症活性化合物,并利用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波谱... 目的:探究汤阴北艾抗神经炎症的药效成分及作用机制,为北艾抗神经炎症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及药物研发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开放柱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北艾中的抗神经炎症活性化合物,并利用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波谱学方法鉴定其结构和构型;利用CCK8法检测化合物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通过Griess法检测细胞中NO的含量,利用RT-qPCR检测炎症因子TNF-α、IL-6和IL-1β的mRNA表达水平;利用ELISA检测炎症因子TNF-α、IL-6的分泌水平;并采用Western blot检测PI3K/AKT/mTOR和NF-κB信号通路中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从北艾抗神经炎症活性部位中分离鉴定出了19个化合物。CCK8法检测结果表明artemvulactone U(AU)对BV-2细胞的生长抑制效果不明显,Griess法检测结果表明AU对NO的抑制能力最为显著。RT-qPCR及ELISA检测结果表明AU能抑制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炎症因子TNF-α、IL-6和IL-1β的mRNA表达和分泌。Western blot实验结果发现AU可通过下调INOS和COX-2表达而缓解神经炎症,且其抗炎活性可能是通过影响PI3K/AKT/mTOR和NF-κB信号通路而发挥作用的。结论:北艾石油醚部位中的化合物artemvulactone U具有较好的抗神经炎症活性,具有进一步研究开发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艾 抗神经炎症 萜类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测多评法测定艾叶精油中8种成分含量的研究
17
作者 郭玉英 陈昱霖 王一飞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41-650,共10页
目的:建立对艾叶精油中8种成分桉油精、α-侧柏酮、左旋樟脑、天然冰片、4-萜品醇、α-松油醇、香芹醇、β-石竹烯的含量进行测定的一测多评法,同时采用外标标准曲线法对比并验证一测多评法的准确性。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以天然... 目的:建立对艾叶精油中8种成分桉油精、α-侧柏酮、左旋樟脑、天然冰片、4-萜品醇、α-松油醇、香芹醇、β-石竹烯的含量进行测定的一测多评法,同时采用外标标准曲线法对比并验证一测多评法的准确性。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以天然冰片为参照物,确定其他7种化学成分之间的相对校正因子,并对9个批次样品的含量进行计算,实现一测多评。结果:本研究所建立的一测多评法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良好,各化合物在线性范围内的线性关系良好(r^(2)≥0.9985),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0%~120%,外标标准曲线法与一测多评法对9批样品的测定结果均无统计学差异。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批次艾叶精油中8种成分的含量存在差异,其中桉油精和α-侧柏酮在不同批次艾叶精油中的含量波动较为明显。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一测多评法准确度高、重复性好,可以同时对艾叶精油中多种成分进行定量分析,可作为对艾叶精油进行质量控制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叶精油 一测多评法 气相色谱-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6介导血清饥饿条件下LC3B-Ⅱ的去乙酰化作用
18
作者 刘坤鹏 王遥 +3 位作者 徐丽慧 潘浩 欧阳东云 何贤辉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17-521,共5页
自噬是哺乳动物细胞内控制错误折叠蛋白和受损细胞器降解的重要机制,营养、氨基酸以及细胞因子的缺乏均能诱导自噬.在自噬的信号通路中,一些自噬蛋白已被证明受到乙酰化修饰的调控,进而影响其催化活性的发挥.但是没有研究证明微管结合蛋... 自噬是哺乳动物细胞内控制错误折叠蛋白和受损细胞器降解的重要机制,营养、氨基酸以及细胞因子的缺乏均能诱导自噬.在自噬的信号通路中,一些自噬蛋白已被证明受到乙酰化修饰的调控,进而影响其催化活性的发挥.但是没有研究证明微管结合蛋白1轻链3(LC3)是否受到乙酰化调控.该研究证明了在血清饥饿诱导的自噬过程中,LC3B-Ⅱ的乙酰化程度大幅降低.HDAC6特异性抑制剂tubacin处理细胞后,LC3B-Ⅱ的乙酰化修饰程度随之升高.同时,血清饥饿条件下,抑制HDAC6的催化活性降低了自噬通路的降解能力.该研究结果表明在血清饥饿诱导的自噬过程中,LC3B-Ⅱ发生去乙酰化,其去乙酰化调控蛋白可能是HDAC6,抑制HDAC6的催化活性会减少自噬途径蛋白的降解.HDAC6介导的LC3乙酰化修饰为自噬降解和自噬蛋白调控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自噬 LC3B—II 去乙酰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孢唑肟钠有关物质的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孟君 林顺权 +2 位作者 蒲含林 李金菊 袁晓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82-690,共9页
目的采用液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不同批次的头孢唑肟钠粉针中的杂质进行全面深入研究。方法对头孢唑肟钠进行加速稳定性试验,采用液相色谱、液质联用仪检测头孢唑肟钠中的杂质类型,采用制备型液相色谱制备有关杂质,经波普分... 目的采用液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不同批次的头孢唑肟钠粉针中的杂质进行全面深入研究。方法对头孢唑肟钠进行加速稳定性试验,采用液相色谱、液质联用仪检测头孢唑肟钠中的杂质类型,采用制备型液相色谱制备有关杂质,经波普分析确定各杂质的结构。结果共检出12种杂质,其中2种为新检出的杂质,且在制剂中含量较高,本次报道的杂质为B(6R,7R)-7-((Z)-2-(2-氨基噻唑-4-基)-2-(甲氧基亚氨基)乙酰胺-8-氧代-5-噻-1-氮杂双环[4,2,0]辛-3-烯-2-羧酸,C 2-(R)-(Z)-2-(2-氨基噻唑-4-基)-2-(甲氧基亚氨基)乙酰胺(羧基)甲基)-3,6-二氢-2H-1,3-噻嗪-4-羧酸,D 2-((R)-(Z)-2-(2-氨基噻唑基)-2-(甲氧基亚氨基)乙酰胺(羧基)甲基)-3,6-二氢-2H-1,3-噻嗪-4-羧酸,F(Z)-2-((2-(2-氨基噻唑-4-基)-2-(甲氧基亚氨基)乙酰胺)甲基)-3,6-二氢-2H-1,3-噻嗪-4-羧酸,G 2-((R)-((E)-2-(2-氨基噻唑-4-基)-2-(甲氧基亚氨基)乙酰胺基(羧基)甲基)-3,6-二氢-2H-1,3-噻嗪-4-羧酸,H 2-(R)-(E)-2-(2-氨基噻唑-4-基)-2-(甲氧基亚氨基)乙酰胺基(羧基)甲基)-3,6-二氢-2H-1,3-噻嗪-4-羧酸,I(6R,7R)-7-((E)-2-(2-氨基噻唑-4-基)-2-(甲氧基亚氨基)乙酰胺基)-8-氧基-5-噻-1-氮杂双环[4,2,0]辛-3-烯-2-羧酸,J(6R)-7-(Z)-2-(2-氨基噻唑-4-基)-2-(甲氧基亚氨基)乙酰胺)-8-氧代-5-噻-1-氮杂双环[4,2,0]辛-2-烯-2-羧酸。结论本文报道的分析方法能较好的检测分析头孢唑肟钠中的各种可能的常见杂质,本实验室开发的分离纯化方法能够分离得到纯度合乎结构确证要求的杂质,用NMR、HRMS、NOE和CD等分析方法能准确推测这些杂质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唑肟钠 杂质分析检测 结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赛庚啶的结晶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胡春霞 王一飞 蒲含林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7-72,共6页
目的:研究盐酸赛庚啶的晶型.方法:运用自然结晶和快速结晶方法制备盐酸赛庚啶的晶型,经X射线衍射分析法(PXRD)、差示扫描热分析法(DSC)、热重分析(TG-DTA)等方法对盐酸赛庚啶的多种晶型进行表征.结果:通过调节溶剂和结晶方式得到盐酸赛... 目的:研究盐酸赛庚啶的晶型.方法:运用自然结晶和快速结晶方法制备盐酸赛庚啶的晶型,经X射线衍射分析法(PXRD)、差示扫描热分析法(DSC)、热重分析(TG-DTA)等方法对盐酸赛庚啶的多种晶型进行表征.结果:通过调节溶剂和结晶方式得到盐酸赛庚啶的4种晶型,经检测发现盐酸赛庚啶溶解于热的甲醇溶液自然结晶得到晶型Ⅰ,快速结晶得到晶型Ⅱ;当溶剂采用无水乙醇时得到晶型Ⅲ和Ⅳ.结论:Ⅰ~Ⅳ型盐酸赛庚啶的理化性质存在明显差异,最终以甲醇为溶剂,快速结晶制备出了新晶形Ⅱ,晶形Ⅱ熔点最高、融化吸收热量大,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并且晶型纯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晶型 盐酸赛庚啶 X射线衍射 差示扫描量热法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