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人类Toll样受体2(TLR2)是先天免疫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病原微生物识别受体。本研究将建立广东汉族人群TLR2基因座位的功能性多态性图谱,为下一步疾病相关性研究打下基础。方法:收集200例健康、无亲缘关系的中国广东汉族人外周血液,随...目的:人类Toll样受体2(TLR2)是先天免疫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病原微生物识别受体。本研究将建立广东汉族人群TLR2基因座位的功能性多态性图谱,为下一步疾病相关性研究打下基础。方法:收集200例健康、无亲缘关系的中国广东汉族人外周血液,随机抽取其中24例样品,对TLR2基因的启动子区、3个外显子以及它们周围的部分内含子序列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和直接测序,找出多态性位点,对剩余176例样品分别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及PCR技术对发现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和插入/缺失(INDEL)多态性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分型结果进行Hardy-W e inberg平衡分析、中性进化分析以及连锁不平衡分析。结果:发现5个SNPs位点,其中2个位于启动子区的SNPs是首次发现,位于编码区的3个SNPs位点均为同义突变,频率最高的SNP是rs3804099,其次要等位基因频率为26.3%;在第1外显子区发现1个长度为22bp的INDEL多态位点(-196到-174),其缺失等位基因所占的频率为31.8%。所有多态性位点均符合Hardy-W e inberg平衡。中性检验显示广东汉族人群TLR2基因符合中性进化假说。连锁不平衡分析显示位于调控区的-18945 C/T和-18883 C/G 2位点之间完全连锁,而位于编码区的rs3804099和rs3804100两位点之间紧密连锁。结论:本研究首次建立了汉族正常人群TLR2基因座位的功能性多态性图谱,并研究了其分布频率,发现了一些种族特异性的多态性位点,为今后开展汉族人基因多态性与疾病相关性研究以及人群进化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展开更多
目的:研究支原体感染对人类细胞株的核糖体新生肽链复合体(RNC)中rRNA组成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分别提取支原体阳性与阴性RNC-RNA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RNC-rRNA组成改变情况;在支原体污染环境中培养人正常肺上皮(HBE)细胞,比较...目的:研究支原体感染对人类细胞株的核糖体新生肽链复合体(RNC)中rRNA组成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分别提取支原体阳性与阴性RNC-RNA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RNC-rRNA组成改变情况;在支原体污染环境中培养人正常肺上皮(HBE)细胞,比较培养前后RNC-rRNA的变化;对RNC-RNA条带异常细胞进行抗支原体治疗,比较治疗前后RNC-rRNA的变化。利用免疫印迹分析支原体污染对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途径的影响。结果:不同组织来源的多株细胞中,支原体阴性和阳性细胞RNCRNA的琼脂糖电泳显示细胞中RNC-rRNA组成发生异常改变,主要体现为28S和18S真核rRNA的降低,以及16S和未知原核rRNA的增加。在污染环境中培养HBE细胞,其RNC-rRNA组成可由支原体阴性转变为阳性谱型。以环丙沙星抗支原体治疗可逆转上述RNC-rRNA谱型的改变。总蛋白和磷酸化蛋白的免疫印记结果表明,支原体污染显著抑制A549细胞的p38 MAPK途径的活化,而对该细胞的ERK1/2途径无显著改变。结论:支原体感染可通过抑制p38 MAPK活化严重改变人类细胞株中RNC-rRNA的组成,从而影响宿主细胞的翻译行为。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人类Toll样受体2(TLR2)是先天免疫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病原微生物识别受体。本研究将建立广东汉族人群TLR2基因座位的功能性多态性图谱,为下一步疾病相关性研究打下基础。方法:收集200例健康、无亲缘关系的中国广东汉族人外周血液,随机抽取其中24例样品,对TLR2基因的启动子区、3个外显子以及它们周围的部分内含子序列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和直接测序,找出多态性位点,对剩余176例样品分别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及PCR技术对发现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和插入/缺失(INDEL)多态性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分型结果进行Hardy-W e inberg平衡分析、中性进化分析以及连锁不平衡分析。结果:发现5个SNPs位点,其中2个位于启动子区的SNPs是首次发现,位于编码区的3个SNPs位点均为同义突变,频率最高的SNP是rs3804099,其次要等位基因频率为26.3%;在第1外显子区发现1个长度为22bp的INDEL多态位点(-196到-174),其缺失等位基因所占的频率为31.8%。所有多态性位点均符合Hardy-W e inberg平衡。中性检验显示广东汉族人群TLR2基因符合中性进化假说。连锁不平衡分析显示位于调控区的-18945 C/T和-18883 C/G 2位点之间完全连锁,而位于编码区的rs3804099和rs3804100两位点之间紧密连锁。结论:本研究首次建立了汉族正常人群TLR2基因座位的功能性多态性图谱,并研究了其分布频率,发现了一些种族特异性的多态性位点,为今后开展汉族人基因多态性与疾病相关性研究以及人群进化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基金Supported by Grants from Program for New Century Excellent Talents in University(No.NCET-05-0745)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No.30500450)+2 种基金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Guangdong Province(No.8151063201000047)the 211 grant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China(MOE)the Key Discipline of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of Guangdong Province.
文摘目的:研究支原体感染对人类细胞株的核糖体新生肽链复合体(RNC)中rRNA组成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分别提取支原体阳性与阴性RNC-RNA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RNC-rRNA组成改变情况;在支原体污染环境中培养人正常肺上皮(HBE)细胞,比较培养前后RNC-rRNA的变化;对RNC-RNA条带异常细胞进行抗支原体治疗,比较治疗前后RNC-rRNA的变化。利用免疫印迹分析支原体污染对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途径的影响。结果:不同组织来源的多株细胞中,支原体阴性和阳性细胞RNCRNA的琼脂糖电泳显示细胞中RNC-rRNA组成发生异常改变,主要体现为28S和18S真核rRNA的降低,以及16S和未知原核rRNA的增加。在污染环境中培养HBE细胞,其RNC-rRNA组成可由支原体阴性转变为阳性谱型。以环丙沙星抗支原体治疗可逆转上述RNC-rRNA谱型的改变。总蛋白和磷酸化蛋白的免疫印记结果表明,支原体污染显著抑制A549细胞的p38 MAPK途径的活化,而对该细胞的ERK1/2途径无显著改变。结论:支原体感染可通过抑制p38 MAPK活化严重改变人类细胞株中RNC-rRNA的组成,从而影响宿主细胞的翻译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