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智能水凝胶在药物控释系统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
作者 钟大根 刘宗华 +2 位作者 左琴华 黄彧琛 薛巍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83-88,共6页
简述了智能水凝胶在药物控释系统中的应用及国内外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高分子水凝胶中的pH敏感、温敏、电场敏感、光敏感水凝胶和小分子水凝胶的结构、性质,以及作为释药载体在给药系统中的研究应用。
关键词 智能水凝胶 pH敏感水凝胶 温敏水凝胶 电场敏感水凝胶 光敏感水凝胶 给药系统 小分子水凝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FGF/胶原蛋白复合海绵的研制及体内外药理学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李燕梅 黄亚东 +3 位作者 项琪 曲红艳 苏志坚 赵文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5-39,共5页
目的:研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胶原蛋白复合海绵并对其体外活性和体内过敏性进行研究。方法:以新鲜猪皮和bFGF为原料,制成bFGF/胶原蛋白复合海绵,并检测其理化性质,采用MTT法测定其浸提液对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3T3小鼠细胞的... 目的:研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胶原蛋白复合海绵并对其体外活性和体内过敏性进行研究。方法:以新鲜猪皮和bFGF为原料,制成bFGF/胶原蛋白复合海绵,并检测其理化性质,采用MTT法测定其浸提液对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3T3小鼠细胞的体外促增殖活性,采用迟发型超敏反应封闭贴敷试验研究其体内过敏作用。结果:高低剂量bFGF/胶原蛋白复合海绵的表观密度等理化性质指标与空白海绵比较均没有显著性差异;电泳检查结果表明复合海绵在约18kD处具有明显的条带;体外活性检测表明高低剂量bFGF/胶原蛋白复合海绵生理盐水浸提液均对3T3细胞具有明显的促细胞增殖作用,与PBS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在过敏试验中,高低剂量bFGF/胶原蛋白复合海绵组以及生理盐水浸提液组动物在诱导和激发期间均未见过敏症状,病理检查结果表明,动物皮肤未见炎症病变;而阳性对照2,4-二硝基氯苯组动物过敏反应发生率为100%,且具有明显的炎症病变。结论:bFGF/胶原蛋白复合海绵理化性质较好,具有明显的促细胞增殖活性,对皮肤无过敏反应,有望开发成为新型外用治疗创伤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FGF/胶原蛋白复合海绵 体内外药理学 理化性质 促细胞增殖活性 过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QCM-D的材料表面白蛋白吸附层随时间构象变化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奕 焦延鹏 +1 位作者 周长忍 薛巍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59-764,共6页
探讨生物材料表面白蛋白的吸附行为和构象变化。采用石英晶体微天平(QCM-D)、原子力显微镜和接触角等技术研究了聚乳酸、壳聚糖和空晶片等3种材料表面的亲疏水性及其表面的白蛋白吸附层粘弹性随时间变化规律。结果发现:这3种材料表面与... 探讨生物材料表面白蛋白的吸附行为和构象变化。采用石英晶体微天平(QCM-D)、原子力显微镜和接触角等技术研究了聚乳酸、壳聚糖和空晶片等3种材料表面的亲疏水性及其表面的白蛋白吸附层粘弹性随时间变化规律。结果发现:这3种材料表面与水长时间接触后,疏水性顺序是:聚乳酸>空晶片>壳聚糖。长时间的白蛋白吸附实验显示,当吸附层质量达到平衡后,表征白蛋白粘弹性的|ΔD/ΔF|值随时间越来越大,并且在不同表面上的变化速率也不同。结果表明:白蛋白分子在材料表面发生与时间相关的构象铺展而造成蛋白层粘弹性随时间增大。并且疏水性越强的材料表面白蛋白吸附层的粘弹性变化越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蛋白吸附 石英晶体微天平 吸附层粘弹性 亲疏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肺腺癌细胞系与支气管上皮细胞系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李丽萍 陈智鹏 +3 位作者 贾海涛 王炜 贾红玲 卢春花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17-921,共5页
目的:通过对肺腺癌细胞系A549细胞和正常上皮细胞系HBE蛋白组成差异的分析,寻找与肺癌发生、发展相关的差异蛋白,为进一步阐明肺癌发病机制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为诊断或者预后提供候选分子标记物。方法:运用固相pH梯度双向电泳和基质... 目的:通过对肺腺癌细胞系A549细胞和正常上皮细胞系HBE蛋白组成差异的分析,寻找与肺癌发生、发展相关的差异蛋白,为进一步阐明肺癌发病机制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为诊断或者预后提供候选分子标记物。方法:运用固相pH梯度双向电泳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串联质谱(MALDI/TOF/TOF/MS)分析技术筛选出A549细胞和支气管上皮细胞系HBE间表达水平显著差异的蛋白,并且利用免疫印迹方法对筛选的标记物蛋白进行验证。结果:筛选出21个差异蛋白,涉及到细胞的代谢、蛋白质修饰、细胞运动,通道蛋白和信号转导调控等方面。鉴定并且验证在A549细胞中显著高表达热休克蛋白27(HSPB1)。结论:肺腺癌细胞系与正常支气管上皮细胞系蛋白质表达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肺腺癌中高表达HSPB1可能在肺腺癌癌变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结果为进一步寻找肺腺癌癌变蛋白标志物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549细胞 HBE细胞 蛋白质组 热休克蛋白质2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汉族人群TLR2基因的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伍模鑫 肖文娟 刘泽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373-2377,共5页
目的:人类Toll样受体2(TLR2)是先天免疫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病原微生物识别受体。本研究将建立广东汉族人群TLR2基因座位的功能性多态性图谱,为下一步疾病相关性研究打下基础。方法:收集200例健康、无亲缘关系的中国广东汉族人外周血液,随... 目的:人类Toll样受体2(TLR2)是先天免疫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病原微生物识别受体。本研究将建立广东汉族人群TLR2基因座位的功能性多态性图谱,为下一步疾病相关性研究打下基础。方法:收集200例健康、无亲缘关系的中国广东汉族人外周血液,随机抽取其中24例样品,对TLR2基因的启动子区、3个外显子以及它们周围的部分内含子序列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和直接测序,找出多态性位点,对剩余176例样品分别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及PCR技术对发现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和插入/缺失(INDEL)多态性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分型结果进行Hardy-W e inberg平衡分析、中性进化分析以及连锁不平衡分析。结果:发现5个SNPs位点,其中2个位于启动子区的SNPs是首次发现,位于编码区的3个SNPs位点均为同义突变,频率最高的SNP是rs3804099,其次要等位基因频率为26.3%;在第1外显子区发现1个长度为22bp的INDEL多态位点(-196到-174),其缺失等位基因所占的频率为31.8%。所有多态性位点均符合Hardy-W e inberg平衡。中性检验显示广东汉族人群TLR2基因符合中性进化假说。连锁不平衡分析显示位于调控区的-18945 C/T和-18883 C/G 2位点之间完全连锁,而位于编码区的rs3804099和rs3804100两位点之间紧密连锁。结论:本研究首次建立了汉族正常人群TLR2基因座位的功能性多态性图谱,并研究了其分布频率,发现了一些种族特异性的多态性位点,为今后开展汉族人基因多态性与疾病相关性研究以及人群进化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Toll样 单核苷酸多态性 插入/缺失多态性 广东人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胃黏膜上皮细胞与胃癌细胞间酪氨酸磷酸化的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贾红玲 朱用阳 +2 位作者 晏光荣 徐振 孙黎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83-86,共4页
比较人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与人胃癌细胞SGC-7901间酪氨酸磷酸化蛋白质的差异,筛选差异磷酸化蛋白质分子,为揭示胃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提供新的理论依据。采用免疫沉淀方法从人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与人胃癌细胞SGC-7901总蛋白质中... 比较人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与人胃癌细胞SGC-7901间酪氨酸磷酸化蛋白质的差异,筛选差异磷酸化蛋白质分子,为揭示胃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提供新的理论依据。采用免疫沉淀方法从人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与人胃癌细胞SGC-7901总蛋白质中免疫沉淀出酪氨酸磷酸化蛋白质,用SDS-PAGE和二维凝胶电泳技术分离沉淀出的酪氨酸磷酸化蛋白质,银染,差异蛋白点进行胶内酶解,采用MALDI-TOF/TOF-MS质谱进行差异蛋白质鉴定。结果显示获得了7个差异酪氨酸磷酸化蛋白质,这些蛋白质涉及细胞骨架、细胞调控等。通过比较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与胃癌细胞内酪氨酸磷酸化蛋白质的差异,筛选获得7个差异酪氨酸磷酸化蛋白质分子,有助于深入研究胃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进而为胃癌的早期诊断和防治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作用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酪氨酸磷酸化 蛋白质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携带中国株HIV-1 gp120基因的重组腺病毒的构建及其感染巨噬细胞的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王通 马文心 +2 位作者 郭嘉慧 陈智鹏 崔毅峙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34-1038,共5页
目的:构建携带中国株HIV-1 gp120基因并可感染小鼠骨髓来源巨噬细胞(BMM)的重组腺病毒。方法:利用AdMax腺病毒构建系统,以双质粒共转染人胚肾转化细胞293Ad5+细胞,完成重组腺病毒载体包装,并进一步扩增和纯化。通过ELISA测定gp120的蛋... 目的:构建携带中国株HIV-1 gp120基因并可感染小鼠骨髓来源巨噬细胞(BMM)的重组腺病毒。方法:利用AdMax腺病毒构建系统,以双质粒共转染人胚肾转化细胞293Ad5+细胞,完成重组腺病毒载体包装,并进一步扩增和纯化。通过ELISA测定gp120的蛋白产量,以确认目的基因重组与表达成功。以Karber法对病毒进行TCID50滴度测定,利用BMM进行感染复数(MOI)流式细胞术测定,并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活化形态。结果:成功构建AdMax-HIV-1 gp120(简称Ad-gp120)及其对照病毒(Ad-GFP),其滴度分别为108.3和108.1TCID50/mL。这些病毒可感染BMM,MOI测定结果表明2种重组腺病毒感染BMM和293Ad5+细胞的能力接近,验证了上述TCID50滴度结果。Ad-gp120可在293Ad5+细胞中表达gp120蛋白,并可感染和诱导BMM相关形态改变。结论:成功构建Ad-gp120,其感染可致BMM出现形态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腺病毒 HIV包膜蛋白质gp120 骨髓来源巨噬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地区汉族人群TLR1基因多态性的测序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张斌 肖林 +1 位作者 肖文娟 刘泽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140-2146,共7页
目的:人类Toll样受体1(TLR1)在先天性免疫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将着重研究广东地区汉族正常人群中TLR1基因功能区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图谱和频率分布。方法:随机收集50例健康、无亲缘关系的中国广东地区汉族人外周血液,对TLR1基因的... 目的:人类Toll样受体1(TLR1)在先天性免疫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将着重研究广东地区汉族正常人群中TLR1基因功能区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图谱和频率分布。方法:随机收集50例健康、无亲缘关系的中国广东地区汉族人外周血液,对TLR1基因的启动子区、5'和3'非翻译区、4个外显子区的序列进行PCR扩增和直接测序,找出多态性位点及其频率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对多态性位点进行Hardy-Weinberg平衡分析、中性进化分析和连锁不平衡分析。结果:共发现17个SNPs以及2个插入/缺失多态位点,其中2个是首次发现的新多态性位点。位于编码区的新SNP位点+1 378 A/G为非同义突变位点,能导致460位丝氨酸(Ser)残基替换为甘氨酸(Gly)残基,并且这个氨基酸残基的替换处于TLR1胞外区的LRR结构域中,从而有可能影响蛋白的识别功能。另外,频率最高的SNPs是+743 A/G和+1 518 A/G,其次要等位基因频率均达到48%。所有多态性位点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中性检验显示广东汉族人群TLR1基因不符合中性进化假说,很可能是其调控区受到平衡选择作用的原因。连锁不平衡分析显示多态性位点-6 912 C/TA、-6 876 C/T、-6 399 C/T和-6 375 C/T之间,-6 847 A/G和-6 737 A/T之间,以及-5 984-/CT、-5 531 A/G和-5 490 C/G之间完全连锁。结论:本研究首次报道了汉族正常人群TLR1基因的功能性多态性图谱,发现了一些种族特异性的多态性位点及频率分布规律,为今后开展汉族人基因多态性与疾病相关性研究打下一定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ll样受体1 单核苷酸多态性 插入/缺失 广东汉族人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汉族正常人群TLR4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研究(英文) 被引量:1
9
作者 肖文娟 李楠 +3 位作者 龚映雪 王峻梅 全艳彩 刘泽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93-1197,共5页
目的:人类Toll样受体4(TLR4)是先天免疫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病原微生物识别受体。本研究将建立中国汉族正常人群TLR4基因座位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图谱。方法:收集191例健康、无亲缘关系的中国广东汉族人外周血液,通过对TLR4基因的启动子区、3... 目的:人类Toll样受体4(TLR4)是先天免疫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病原微生物识别受体。本研究将建立中国汉族正常人群TLR4基因座位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图谱。方法:收集191例健康、无亲缘关系的中国广东汉族人外周血液,通过对TLR4基因的启动子区、3个外显子区以及它们周围的内含子区进行PCR扩增和测序,得到汉族正常人群TLR4基因座位单核苷酸多态性图谱及其频率分布特点。结果:共发现8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其中5个是首次发现的新位点。分布频率最高(0.283)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是-1607 C/T。常见于高加索人中的2个非同义突变Asp299Gly和Thr399Ile在汉族人中没有被发现。中性检验显示汉族人群TLR4基因符合中性进化模型。结论:本研究建立了汉族正常人群TLR4基因座位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图谱,发现了一些种族特异性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这些工作将为今后开展汉族人基因多态性与疾病相关性研究以及人群进化研究提供一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LL样受体4 单核苷酸多态性 汉族人群 广东人群 种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酶体抑制剂PS-341诱导骨髓瘤细胞凋亡的蛋白质组学研究(英文)
10
作者 贾海涛 葛峰 +4 位作者 卢心鹏 曾慧兰 李丽萍 陈智鹏 卢春花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84-791,共8页
目的:比较蛋白酶体抑制剂PS-341处理多发性骨髓瘤细胞U266前后蛋白质组的差异,探究PS-341潜在的药物靶点,为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蛋白酶体抑制剂PS-341处理骨髓瘤细胞U266,应用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分离PS-341处理... 目的:比较蛋白酶体抑制剂PS-341处理多发性骨髓瘤细胞U266前后蛋白质组的差异,探究PS-341潜在的药物靶点,为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蛋白酶体抑制剂PS-341处理骨髓瘤细胞U266,应用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分离PS-341处理前后的U266细胞的蛋白质,Im-ageMaster 2D Platinum图像分析软件识别药物处理前后U266细胞的差异表达蛋白质点,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鉴定差异表达的蛋白质。Western印迹法检测差异蛋白质BAG-2在药物处理前后U266细胞中的表达水平。结果:建立了PS-341处理前后U266细胞蛋白质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找到55个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鉴定了31个差异表达的蛋白质,有27个蛋白质在PS-341处理后下调。Western印迹分析证实BAG-2在药物处理前后U266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存在差异。结论:处理后下调的一些蛋白可能是蛋白酶体抑制剂PS-341潜在的药物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341 多发性骨髓瘤 双向凝胶电泳 质谱 药物靶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心莲内酯衍生物抗H2O2诱导胰岛RIN-mβ细胞凋亡的蛋白组学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周辉华 丁文 +2 位作者 贾红玲 王玉强 晏光荣 《生态科学》 CSCD 2010年第1期80-84,共5页
采用蛋白组学方法筛选穿心莲内酯衍生物(AL-1)抗过氧化氢诱导胰岛RIN—mβ细胞凋亡的差异蛋白质分子并探讨其作用分子机制。结果显示:AL-1浓度依赖性地提高H2O2处理的胰RIN-mβ细胞的存活率。经蛋白组学研究分析,成功地鉴定了18个... 采用蛋白组学方法筛选穿心莲内酯衍生物(AL-1)抗过氧化氢诱导胰岛RIN—mβ细胞凋亡的差异蛋白质分子并探讨其作用分子机制。结果显示:AL-1浓度依赖性地提高H2O2处理的胰RIN-mβ细胞的存活率。经蛋白组学研究分析,成功地鉴定了18个与凋亡、应激等相关的蛋白,包括Prohibitin、Shmt2、RhoGDP-dissociation inhibitor-1、Galectin-1、Cytb5、Hsps等;与对照组(H202)相比,处理组(AL-1+H2O2)中,有9个表达上调的蛋白和9个表达下调的蛋白。AL-1过调控与细胞凋亡、应激等相关的蛋白发挥其抗H2O2诱导的凋亡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心莲内酯衍生物AL-1 H2O2 胰岛RIN-mβ细胞株 双向凝胶电泳 蛋白质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抑制端粒酶活性的G-四链体小分子配体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燕梅 沈晓燕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7-20,共4页
端粒酶能阻止端粒的缩短使细胞无限增殖形成肿瘤。端粒3′端富G序列在一定生理条件下可形成具有抑制端粒酶活性的G-四链体结构,从而达到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能够诱导DNA特别是致癌基因富G区域形成并稳定G-四链体结构的配体具有重... 端粒酶能阻止端粒的缩短使细胞无限增殖形成肿瘤。端粒3′端富G序列在一定生理条件下可形成具有抑制端粒酶活性的G-四链体结构,从而达到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能够诱导DNA特别是致癌基因富G区域形成并稳定G-四链体结构的配体具有重要的抗肿瘤意义。以G-四链体为抗癌药物作用靶点对化合物进行筛选和结构设计是目前化学家和生物学家的关注点。该文对近年来以G-四链体为靶点的小分子端粒酶抑制剂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四链体 端粒酶抑制剂 小分子配体 DNA 致癌基因 抗肿瘤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G2基因影响A549细胞增殖的机制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烨 贾海涛 +1 位作者 王通 张静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28-434,共7页
目的:研究Bcl-2相关抗凋亡基因2(Bcl-2-associated athanogene,BAG2)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以Western blot法分析BAG2在A549细胞与正常上皮细胞系HBE中的蛋白表达水平;在体外以RNA干扰(RN... 目的:研究Bcl-2相关抗凋亡基因2(Bcl-2-associated athanogene,BAG2)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以Western blot法分析BAG2在A549细胞与正常上皮细胞系HBE中的蛋白表达水平;在体外以RNA干扰(RNAi)技术敲低A549细胞中BAG2基因的表达,并采用CFSE染色结合流式细胞术、WST-1法和Western blot法对A549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相关蛋白进行评价。此外,我们利用q PCR检测BAG2在肺癌组织c DNA芯片中的表达情况,同时分析了GEO数据库中BAG2表达与肺癌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与HBE细胞比较,A549细胞中BAG2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干扰BAG2基因后,A549细胞在48 h和72 h时点时增殖均被抑制;在48 h时点,干扰BAG2可导致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B1与cyclin E1表达显著下调(P<0.05)。在人肺癌组织中,BAG2基因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并与肺癌患者生存预后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BAG2基因可能通过上调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B1与cyclin E1影响A549细胞的增殖,其表达量与肺癌患者预后呈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BAG2基因 RNA干扰 细胞增殖 细胞周期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IM21通过与ZSWIM1相互作用调节肺腺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14
作者 陈露璇 连琼华 +3 位作者 章贵 吴嘉耀 曾观娣 高学娟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37-344,共8页
背景与目的 肺腺癌(lung adenocarcinoma, LUAD)是一种致病率和死亡率都极高的癌症,尽管现代医学的治疗手段在不断进步,但患者的5年生存率仍不高,因此我们想通过探究LUAD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进而鉴定新的治疗靶标。我们前期的研究报道了Z... 背景与目的 肺腺癌(lung adenocarcinoma, LUAD)是一种致病率和死亡率都极高的癌症,尽管现代医学的治疗手段在不断进步,但患者的5年生存率仍不高,因此我们想通过探究LUAD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进而鉴定新的治疗靶标。我们前期的研究报道了ZSWIM1(zinc finger SWIM-type containing 1)是一个促进LUAD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新蛋白。本研究将着重探究E3泛素连接酶TRIM21(tripartite-motif protein 21)对ZSWIM1在LUAD细胞中促增殖、迁移功能的影响。方法 利用蛋白免疫共沉淀技术(co-immunoprecipitation,Co-IP)和免疫荧光技术(immunofluorescence, IF)验证TRIM21和ZSWIM1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共定位;利用MTT和Transwell实验检测TRIM21及TRIM21、ZSWIM1协同对LUAD增殖、迁移的影响;利用蛋白印迹实验(Westernblot,WB)检测TRIM21和ZSWIM1对LUAD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标志物表达的影响;利用Co-IP联合WB检测TRIM21对ZSWIM1泛素化的影响。结果 TRIM21与ZSWIM1存在相互作用和共定位。TRIM21的上调可以抑制LUAD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过表达TRIM21能够降低ZSWIM1对LUAD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促进作用,并逆转ZSWIM1对E-cadherin和Vimentin表达的影响。敲低TRIM21则可以增强ZSWIM1对LUAD细胞增殖和迁移的促进作用。机制方面,我们发现过表达TRIM21可明显增强ZSWIM1的泛素化水平,下调ZSWIM1的蛋白表达量。结论 TRIM21通过结合并促进ZSWIM1的泛素化,进而降低ZSWIM1的蛋白表达,这抑制了ZSWIM1对LUAD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表型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TRIM21 ZSWIM1 增殖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酵母多基因表达载体在纤维素生物转化中应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龚映雪 台艳 +4 位作者 肖文娟 王峻梅 唐根云 全艳彩 刘泽寰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2-87,共6页
构建含酿酒酵母组成型强启动子PGK、G418抗性基因及rDNA片段的整合型载体pScIKP,利用rDNA多个同源重组位点,将外源基因以多拷贝整合到酵母染色体上,无需诱导即可持续表达;利用载体位于表达盒两端同尾酶,可插入多个基因表达盒,实现多基... 构建含酿酒酵母组成型强启动子PGK、G418抗性基因及rDNA片段的整合型载体pScIKP,利用rDNA多个同源重组位点,将外源基因以多拷贝整合到酵母染色体上,无需诱导即可持续表达;利用载体位于表达盒两端同尾酶,可插入多个基因表达盒,实现多基因稳定共表达.为检验共表达情况,反转录从绿色木霉中获得纤维素酶基因eg3和cbh2,克隆并转化获得重组酵母菌株S.cerevisiae-ec.该重组酵母能降解羧甲基纤维素形成水解圈;用羧甲基纤维素还原糖法和滤纸酶活力法测定酶活力,其最适温度和最适pH值与所表达单酶相似,表明共表达未影响两种酶的生物学特性;且双酶具有协同作用,能更有效降解非结晶纤维素.pScIKP载体能成功用于多个外源基因共表达和产物协同作用的研究,为构建能直接降解纤维素的酿酒酵母菌株,实现纤维素可再生能源的生物利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工程 可再生能源 纤维素 生物转化 酿酒酵母 多基因共表达 绿色木霉 内切葡聚糖酶 纤维二糖水解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木霉BGL Ⅰ基因在酿酒酵母中的克隆表达及其纤维素乙醇发酵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泽寰 唐根云 +3 位作者 全艳彩 龚映雪 肖文娟 王峻梅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1-66,72,共7页
采用反转录PCR方法从绿色木霉AS3.3711的总mRNA中获得了编码β-葡萄糖苷酶Ⅰ(BGLⅠ)的基因bgl1。序列测定表明该基因片段长2 235 bp,编码744个氨基酸残基,与里氏木霉的bgl1序列完全相同。将其插入高拷贝数整合型表达载体PScIKP,构建了... 采用反转录PCR方法从绿色木霉AS3.3711的总mRNA中获得了编码β-葡萄糖苷酶Ⅰ(BGLⅠ)的基因bgl1。序列测定表明该基因片段长2 235 bp,编码744个氨基酸残基,与里氏木霉的bgl1序列完全相同。将其插入高拷贝数整合型表达载体PScIKP,构建了重组质粒PScIKP-bgl1。线性化后转化工业酿酒酵母AS2.489菌株,利用高浓度G418筛选高抗转化子,经SDS-PAGE蛋白电泳证明获得了能高效稳定分泌表达重组BGLⅠ的转化子。重组BGLⅠ酶能直接水解培养液中的纤维二糖,在84 h测得酶活最大值为0.978 u/mL。重组BGLⅠ酶最佳反应温度为60℃,最适反应pH为4.0~5.0,并且能以纤维二糖为惟一碳源发酵乙醇,发酵90 h能够用重铬酸钾氧化比色法检测到乙醇的体积分数为0.51%。结果表明:成功克隆并在酿酒酵母中表达了一种高活性的β-葡萄糖苷酶,对于工业上直接利用纤维素为惟一碳源发酵生产乙醇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木霉 β-葡萄糖苷酶Ⅰ 酿酒酵母 表达 乙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酿酒酵母金属硫蛋白的表达、纯化及活性检测 被引量:3
17
作者 梁晓峰 龚映雪 +5 位作者 肖文娟 胡佳 郑阳阳 张小洪 王峻梅 刘泽寰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8-62,67,共6页
通过PCR从酿酒酵母基因组DNA上扩增得到酿酒酵母基因CUP1编码的金属硫蛋白序列.将其编码序列克隆到质粒pTWIN1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TWIN1-MT,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ER2566.重组融合蛋白CBD-intein1-MT在IPTG的诱导下得到表达,经SDS-PAGE... 通过PCR从酿酒酵母基因组DNA上扩增得到酿酒酵母基因CUP1编码的金属硫蛋白序列.将其编码序列克隆到质粒pTWIN1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TWIN1-MT,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ER2566.重组融合蛋白CBD-intein1-MT在IPTG的诱导下得到表达,经SDS-PAGE和蛋白质印迹鉴定.用重组菌分别进行铜离子耐受性和吸收等实验,结果表明金属硫蛋白的表达增加了重组菌对铜离子的耐受性和积累量.用chitin亲和层析纯化重组蛋白,并由intein介导融合蛋白的自裂解.SDS-PAGE分析,纯化后的金属硫蛋白的纯度达到95%.纯化后的MT显示出很好的清除羟自由基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硫蛋白 酿酒酵母 原核表达 活性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滴培养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肝样细胞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齐好 郑炜炜 +5 位作者 高丽莲 刘霞 邓新燕 张磊 陈系古 黄亚东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207-2211,共5页
目的:与平板培养比较,探讨悬滴三维培养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MSCs)肝样分化的诱导效应。方法:对rMSCs进行悬滴培养,以肝细胞生长因子(HGF)作为诱导因子,同时设定平板培养诱导和非诱导对照组,在培养第7、14和21d后,通过RT-PCR法和免... 目的:与平板培养比较,探讨悬滴三维培养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MSCs)肝样分化的诱导效应。方法:对rMSCs进行悬滴培养,以肝细胞生长因子(HGF)作为诱导因子,同时设定平板培养诱导和非诱导对照组,在培养第7、14和21d后,通过RT-PCR法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白蛋白(ALB)、甲胎蛋白(APF)和角蛋白(CK-18)在mRNA和蛋白水平上的表达情况,并通过ELISA检测培养液上清中ALB的分泌。结果:HGF悬滴培养的rMSCs形成球状三维结构,内部呈现空囊样结构,大量细胞聚集在球体外侧面;在第7d就出现ALB和CK-18的强阳性表达,而AFP则表达较弱。HGF培养的单层rMSCs直到第14d才出现ALB、AFP和CK-18 mRNA的弱阳性表达,蛋白表达则在第21d才呈现阳性。ELISA检测到HGF悬滴培养后rMSCs能够胞外分泌ALB,与正常和平板培养诱导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悬滴培养为rMSCs创造一种球形三维培养微环境,在HGF的诱导作用下,rMSCs横向分化为肝样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悬滴培养 肝细胞生长因子 肝样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炎链球菌蛋白质组双向电泳技术的建立及优化 被引量:8
19
作者 张留辉 阳小燕 +1 位作者 贺翔 孙雪松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17-21,共5页
为了建立适合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蛋白质组的双向电泳技术,对蛋白样品提取、裂解、上样量、IEF和银染等关键步骤进行了优化,探索出一套有效的肺炎链球菌蛋白分析的双向电泳方法,即以裂解液[15 mmol/L Tris-HCl、7 mol/... 为了建立适合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蛋白质组的双向电泳技术,对蛋白样品提取、裂解、上样量、IEF和银染等关键步骤进行了优化,探索出一套有效的肺炎链球菌蛋白分析的双向电泳方法,即以裂解液[15 mmol/L Tris-HCl、7 mol/L尿素、2 mol/L硫脲、4%(m/v)CHAPS,使用前现加2%(v/v)IPG缓冲液、1%(m/v)二硫苏糖醇(DTT)和1%(m/v)蛋白酶抑制剂混合物]结合反复冻融和超声裂解菌体的方法来提取蛋白质样品,按80μg蛋白上样量,并结合适宜的双向电泳参数,可获得蛋白分辨率高、重复性较好的双向电泳图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链球菌 蛋白质 双向电泳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原体污染经 p38 MAPK 途径降低人类细胞株28S 和18SRNC-rRNA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青 罗彦彰 +4 位作者 林修贤 荣冬秀 张涛 王通 崔毅峙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17-923,共7页
目的:研究支原体感染对人类细胞株的核糖体新生肽链复合体(RNC)中rRNA组成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分别提取支原体阳性与阴性RNC-RNA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RNC-rRNA组成改变情况;在支原体污染环境中培养人正常肺上皮(HBE)细胞,比较... 目的:研究支原体感染对人类细胞株的核糖体新生肽链复合体(RNC)中rRNA组成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分别提取支原体阳性与阴性RNC-RNA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RNC-rRNA组成改变情况;在支原体污染环境中培养人正常肺上皮(HBE)细胞,比较培养前后RNC-rRNA的变化;对RNC-RNA条带异常细胞进行抗支原体治疗,比较治疗前后RNC-rRNA的变化。利用免疫印迹分析支原体污染对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途径的影响。结果:不同组织来源的多株细胞中,支原体阴性和阳性细胞RNCRNA的琼脂糖电泳显示细胞中RNC-rRNA组成发生异常改变,主要体现为28S和18S真核rRNA的降低,以及16S和未知原核rRNA的增加。在污染环境中培养HBE细胞,其RNC-rRNA组成可由支原体阴性转变为阳性谱型。以环丙沙星抗支原体治疗可逆转上述RNC-rRNA谱型的改变。总蛋白和磷酸化蛋白的免疫印记结果表明,支原体污染显著抑制A549细胞的p38 MAPK途径的活化,而对该细胞的ERK1/2途径无显著改变。结论:支原体感染可通过抑制p38 MAPK活化严重改变人类细胞株中RNC-rRNA的组成,从而影响宿主细胞的翻译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C-rRNA 支原体 人细胞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