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智能水凝胶在药物控释系统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
作者 钟大根 刘宗华 +2 位作者 左琴华 黄彧琛 薛巍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83-88,共6页
简述了智能水凝胶在药物控释系统中的应用及国内外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高分子水凝胶中的pH敏感、温敏、电场敏感、光敏感水凝胶和小分子水凝胶的结构、性质,以及作为释药载体在给药系统中的研究应用。
关键词 智能水凝胶 pH敏感水凝胶 温敏水凝胶 电场敏感水凝胶 光敏感水凝胶 给药系统 小分子水凝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FGF/胶原蛋白复合海绵的研制及体内外药理学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李燕梅 黄亚东 +3 位作者 项琪 曲红艳 苏志坚 赵文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5-39,共5页
目的:研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胶原蛋白复合海绵并对其体外活性和体内过敏性进行研究。方法:以新鲜猪皮和bFGF为原料,制成bFGF/胶原蛋白复合海绵,并检测其理化性质,采用MTT法测定其浸提液对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3T3小鼠细胞的... 目的:研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胶原蛋白复合海绵并对其体外活性和体内过敏性进行研究。方法:以新鲜猪皮和bFGF为原料,制成bFGF/胶原蛋白复合海绵,并检测其理化性质,采用MTT法测定其浸提液对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3T3小鼠细胞的体外促增殖活性,采用迟发型超敏反应封闭贴敷试验研究其体内过敏作用。结果:高低剂量bFGF/胶原蛋白复合海绵的表观密度等理化性质指标与空白海绵比较均没有显著性差异;电泳检查结果表明复合海绵在约18kD处具有明显的条带;体外活性检测表明高低剂量bFGF/胶原蛋白复合海绵生理盐水浸提液均对3T3细胞具有明显的促细胞增殖作用,与PBS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在过敏试验中,高低剂量bFGF/胶原蛋白复合海绵组以及生理盐水浸提液组动物在诱导和激发期间均未见过敏症状,病理检查结果表明,动物皮肤未见炎症病变;而阳性对照2,4-二硝基氯苯组动物过敏反应发生率为100%,且具有明显的炎症病变。结论:bFGF/胶原蛋白复合海绵理化性质较好,具有明显的促细胞增殖活性,对皮肤无过敏反应,有望开发成为新型外用治疗创伤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FGF/胶原蛋白复合海绵 体内外药理学 理化性质 促细胞增殖活性 过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QCM-D的材料表面白蛋白吸附层随时间构象变化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奕 焦延鹏 +1 位作者 周长忍 薛巍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59-764,共6页
探讨生物材料表面白蛋白的吸附行为和构象变化。采用石英晶体微天平(QCM-D)、原子力显微镜和接触角等技术研究了聚乳酸、壳聚糖和空晶片等3种材料表面的亲疏水性及其表面的白蛋白吸附层粘弹性随时间变化规律。结果发现:这3种材料表面与... 探讨生物材料表面白蛋白的吸附行为和构象变化。采用石英晶体微天平(QCM-D)、原子力显微镜和接触角等技术研究了聚乳酸、壳聚糖和空晶片等3种材料表面的亲疏水性及其表面的白蛋白吸附层粘弹性随时间变化规律。结果发现:这3种材料表面与水长时间接触后,疏水性顺序是:聚乳酸>空晶片>壳聚糖。长时间的白蛋白吸附实验显示,当吸附层质量达到平衡后,表征白蛋白粘弹性的|ΔD/ΔF|值随时间越来越大,并且在不同表面上的变化速率也不同。结果表明:白蛋白分子在材料表面发生与时间相关的构象铺展而造成蛋白层粘弹性随时间增大。并且疏水性越强的材料表面白蛋白吸附层的粘弹性变化越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蛋白吸附 石英晶体微天平 吸附层粘弹性 亲疏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RAGE胞外段—IgG Fc融合蛋白对大鼠糖尿病肾病的作用 被引量:3
4
作者 张璟 莫桂玲 +2 位作者 苏志坚 许华 郑青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35-36,共2页
目的探讨可溶性人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胞外段—IgG Fc(sRAGE-IgG Fc)融合蛋白对糖尿病(DM)大鼠的肾脏保护作用。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肾病(DN)组、洛汀新组、sRAGE-IgGFc 4 mg/kg组、sRAGE-IgG Fc 6 mg/kg组、sR... 目的探讨可溶性人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胞外段—IgG Fc(sRAGE-IgG Fc)融合蛋白对糖尿病(DM)大鼠的肾脏保护作用。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肾病(DN)组、洛汀新组、sRAGE-IgGFc 4 mg/kg组、sRAGE-IgG Fc 6 mg/kg组、sRAGE-IgG Fc 9 mg/kg组各10只。以左肾切除、高糖、高脂饲养及注射链脲佐菌素方法 ,建立DN模型。检测各组非空腹血糖(FPG)、胰岛素(INS)、血脂、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肌酐清除率(Ccr)、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等,观察其肾组织变化。结果与DN组比较,sRAGE-IgG Fc用药组、洛汀新组的Scr、BUN、Ccr、UAER等指标均明显降低,肾脏病变不同程度地减轻(P均<0.01);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组间FPG、INS、血脂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说明sRAGE-IgG Fc融合蛋白对DN大鼠的肾脏保护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结论 sRAGE-IgG Fc融合蛋白对DN大鼠的肾脏有明显保护作用,其功能与洛丁新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肾性 可溶性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 融合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蒸汽爆破甘蔗渣中抗氧化物质的提取及评价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晶博 林蒋海 +1 位作者 肖文娟 刘泽寰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05-107,112,共4页
以蒸汽爆破甘蔗渣(SESB)为原料,乙醇、甲醇、水及乙酸乙酯为溶剂,对其中的多酚和糖进行提取并评价了提取液的抗氧化能力。其中甲醇提取液中酚类物质含量最高((1.5174±0.0140)mg/mL),水次之((1.2382±0.0025)mg/mL),乙酸乙酯最... 以蒸汽爆破甘蔗渣(SESB)为原料,乙醇、甲醇、水及乙酸乙酯为溶剂,对其中的多酚和糖进行提取并评价了提取液的抗氧化能力。其中甲醇提取液中酚类物质含量最高((1.5174±0.0140)mg/mL),水次之((1.2382±0.0025)mg/mL),乙酸乙酯最低。提取液中的总糖含量以水中最多,其次为甲醇,乙酸乙酯中最低。四种提取液对DPPH自由基均具有很强的清除能力。水、乙醇和甲醇提取液具有较强的还原力,呈明显的量效关系。采用溶剂对SESB中抗氧化物质提取是可行的。综合经济效益、环境问题及水提取液中酚类含量、总糖含量以及抗氧化能力,认为以水作为溶剂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汽爆破甘蔗渣 酚类 总糖 提取 抗氧化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草次酸(β)海藻酸钠-羧甲基壳聚糖复合凝胶珠的制备及体外释放 被引量:1
6
作者 钟大根 刘宗华 +3 位作者 黄彧琛 施云峰 张奕 薛巍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77-80,共4页
以海藻酸钠-羧甲基壳聚糖(ALG-CMC)为载体材料,甘草次酸(β)(GA)为模型药物,采用滴制法制备了ALG-CMC负载GA的复合凝胶珠。采用体视显微镜与扫描电镜(SEM)观察了凝胶珠的外观形貌,考察了凝胶珠的溶胀性能和体外释药行为,以及CaCl2浓度... 以海藻酸钠-羧甲基壳聚糖(ALG-CMC)为载体材料,甘草次酸(β)(GA)为模型药物,采用滴制法制备了ALG-CMC负载GA的复合凝胶珠。采用体视显微镜与扫描电镜(SEM)观察了凝胶珠的外观形貌,考察了凝胶珠的溶胀性能和体外释药行为,以及CaCl2浓度对凝胶珠的包封率和载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湿态凝胶珠形态规整、粒径分布均匀,平均粒径约2900μm,包封率最高达85.7%,载药量为18.0%;CaCl2浓度对包封率和载药量几乎无影响;在pH=1.2的HCl溶液中凝胶珠溶胀率小、累积释放率低;在pH=7.4的磷酸盐缓冲(PBS)溶液中凝胶珠溶胀率大、累积释放率高。滴制法制备ALG-CMC凝胶珠条件温和、不接触有机溶剂,凝胶珠具有pH敏感性且能有效载药。该体系有可能成为GA的给药载体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酸钠 水凝胶 羧甲基壳聚糖 甘草次酸 疏水性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不同优化方法对静电液滴法制备单分散海藻酸钙微球工艺的比较 被引量:1
7
作者 左琴华 何留民 +4 位作者 施云峰 谢莎莎 张奕 黄跃新 薛巍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1-106,124,共7页
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和正交设计两种实验设计方法优化高压静电液滴发生技术制备海藻酸钙微球的工艺,以电压、浓度、距离为自变量,海藻酸钙微球的平均粒径为因变量,对自变量各水平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和二项式拟合,选取最佳工艺条件制备... 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和正交设计两种实验设计方法优化高压静电液滴发生技术制备海藻酸钙微球的工艺,以电压、浓度、距离为自变量,海藻酸钙微球的平均粒径为因变量,对自变量各水平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和二项式拟合,选取最佳工艺条件制备微球。通过两种方法的对比研究,星点-效应面法在优化静电液滴法制备海藻酸钙微球工艺上的可预测性更强,结果更精确,信息获取量更多,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 高压静电液滴法 正交设计 海藻酸钙凝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肾脏病5期患者血管通路的蛋白质组学分析
8
作者 梁钧泽 张静 +5 位作者 孙月 黄上嘉 黄思博 高桂彬 梁晓玲 黄盛玲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74-880,共7页
目的运用蛋白质组学的方法分析伴与不伴有糖尿病的慢性肾脏病5期(chronic kidney disease 5,CKD5)患者动静脉内瘘吻合口处静脉血管的蛋白表达及信号网路的差异,探究糖尿病患者血管狭窄率高的致病机制。方法从Proteomexchange数据库中选... 目的运用蛋白质组学的方法分析伴与不伴有糖尿病的慢性肾脏病5期(chronic kidney disease 5,CKD5)患者动静脉内瘘吻合口处静脉血管的蛋白表达及信号网路的差异,探究糖尿病患者血管狭窄率高的致病机制。方法从Proteomexchange数据库中选出伴有与不伴有糖尿病的慢性肾脏病5期患者血管通路的蛋白质谱原始(RAW)文件。采用Proteome Discoverer对RAW文件重新搜库。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其差异表达蛋白。结果通过文献检索及数据质量评估,对iTRAQ定量比较伴与不伴有糖尿病的CKD5患者蛋白质谱数据(PXD010883)进行重新挖掘研究。经重新搜库与差异表达蛋白分析,共筛选出120个差异蛋白,其中89个上调,31个下调。通过对差异蛋白进行GO富集分析、IPA分析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伴糖尿病CKD5组患者的ATP/AMP明显降低,具体表现为氧化呼吸链活动减弱以及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合成增强;另外伴糖尿病CKD5组患者的肌肉系统进程明显降低,这影响着血管平滑肌的正常功能。进一步分析发现,ATP/AMP与肌肉系统进程呈负相关。结论通过定量蛋白质组分析发现,伴糖尿病CKD5患者的ATP合成代谢减弱,AMP合成代谢增强,血管平滑肌的肌肉系统进程减弱,导致血管平滑肌功能失调。这可能是伴糖尿病CKD5患者内瘘失功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动静脉内瘘 ITRAQ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